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34-02
作为个体的人不可能事事亲历,事事亲为,而有针对性的课外拓展延伸阅读恰可以弥补此不足。至于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何有效的把阅读活动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来,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论表达很多。这里,笔者就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的话题略谈点滴心得,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了解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当前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已经是势在必行。
学生的课外阅读绝大多数是以个人方式进行的。因此,老师在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视学生的时代、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不仅允许,而且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来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作品、阅读形式,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只有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在当前互联互通空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面对海量的信息源进行正确的判断、收集、整合,同时做出应对策略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活用信息的能力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课题。而且,教师在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在阅读中的潜移默化。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个人的自主性,更应该给予学生课外读物选择的引导。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当然更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源,“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从内心的最深处产生阅读需要,进而主动去阅读,去涉猎自己的所需。所以,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下功夫,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需求,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将阅读与快乐相联系。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以为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或活动中的文章和故事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利用其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或片段来创设情境与悬念,让学生产生刨根究底的冲动,来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尝试。
1.以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好书。教师在熟悉当前国内广为大众喜欢的期刊、书目排行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知图书内容,并身体力行地去涉猎,以加深对书的切身感受,“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而后根据要求和内容做到:(1)推荐的方式可以是某一期刊、具体的篇章和内容的介绍。如,在教学《傅雷家书》节选文时,适时给学生讲《傅雷家书》整部的主要内容以及另一部著名的家书《家书》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拓展阅读此二书,课后,好多学生去阅读了这两本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推荐须有的放矢,讲究技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论断,很好地说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老师对待书籍的好态度及个人的阅读技巧,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2.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往往目的性明确,既希求有所得,又期望自己的所得获得师长、同学的肯定与赞赏,从而实现成就感。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举行如下活动。(1)我们可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专题活动;(2)结合文言文教学,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填写诗词名句竞赛等;(3)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重大事件,指导学生到相关网站,点击相关文章或专著进行阅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读知识制作手抄报进行展览,或举行专题报告会,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体验成功中促进阅读的进一步展开。
三、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讲究方法。读书亦然,初中学生各方面学力虽然比之小学生略强。但是,在开展阅读时同样会遇到阅历浅,分辨力弱,盲目性大等瓶颈。因此,为提高阅读质量计,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1.指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可是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就像一盘菜因为适量的味精而成为美味,可是如果味精过多,不仅难以下咽,而且吃了可能中毒,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为“趣味”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读书,乐意去看书。
2.指导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俗语无不说明计划的重要性,要让还不是很成熟的初中学生自觉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易的,更何况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制定可行性计划,稳步推进阅读是必要的,大体可以从三个各方面来考虑:(1)由内而外,由课内的选文而看对应的作品集,再拓展延伸同题材、同主题作品的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完成了教材基本知识学习,避免了原本相对枯燥的课堂学习,又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2)从丛书书目考虑。“矛盾文学奖”、“年度最佳作品”等产生的书目,学生如能按图索骥加以阅读,肯定会获益匪浅。
3.指导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得当,在阅读中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作品性质(名家名著,一般名著,消遣性、重要性、资料性)、特色及自己的时间、精力等不同情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往往收获奇效。即,品读法;通读法;略读法;跳读法;选读法,此五法学生可根据实际酌情采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56-001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情操,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初中生来说,阅读不仅对人的文化素养、品德修养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写作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各年级课外阅读量有明确规定:初中一至三年级每学年课外阅读三至五本书,经常阅读报章杂志。语文课程改革者对语文课外阅读是极为重视的。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也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农村初中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课外阅读处于无序状态,加上教师指导的不得法或没有指导,效果令人担忧。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任务紧张,无暇他顾;轻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书籍来源贫乏;阅读盲目性;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尚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有偏差;学生从根本上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学会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究竟该怎样引导?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应转变观念,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模仿获得的,而是在天长地久的语文实践中,慢慢领悟,一点点积累形成的。我们要把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语文老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要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首先就要提高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激起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应该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合理利用课外资源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各科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受益无穷的知识财富。其次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光荣快乐的事情。如可以先布置一些较轻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书籍门类先读。在学生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课外阅读要求。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等。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就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我们发现初中生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最高,大多数学生回家后做完作业再看课外书;另一些学生回家就是看电视或玩游戏,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应该教会初中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固定一个阅读时间,早晨可以读英语和语文,读一些精短的文学作品,放学后先做作业再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其次,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自觉阅读习惯、专心阅读习惯、勤于诵读习惯、善于默读习惯、边读边思考习惯等。
四、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初中生进行科学的课外阅读:
(1)课内外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教师结合教学讲授各种阅读方法,课外再让学生用课内学到的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等方法进行阅读。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心记不如笔记。应鼓励初中生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点滴发现和感悟写下来,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也培养了初中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采用反思和探究的阅读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自己探究性阅读的对象,并在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有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这样课外阅读不仅可提高学生阅读行为的层次,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4)及时反馈交流。及时交流课外阅读情况,可以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如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剪报、读书报告会等活动。
五、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向初中生推荐品位、格调俱高的作品,提倡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向初中生尤其是那些盲目型的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是一门重要的心育艺术。
六、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
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多x书,读好书,但真正能做到的人极少。一直以来,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做作业和数理化题上。语文成了弱势学科,阅读教学更是喊得多做的少,只闻声不见行动,或是浅“动”辄止。
一、初中开设阅读课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充足的时间
初中学段有开展阅读教学所需要的充裕时间。相对于高中而言,初中课程内容少,有些地区正在考虑调整学段结构,缩短初中学时以延长高中时间,探索“2+4”模式。这至少说明,初中生课外时间长、自由支配时间多。在学制改革之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活动,也是在为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
2.课改的需要
阅读是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如火如茶的教学改革虽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但其核心都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诸如“诱思探究教学法”“271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等等,莫不如此。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则是阅读理解能力。所以,通过阅读培养的理解力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各学科的自主学习――预习、探究,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老师则可以把教学放在重点与难点的点拨与解析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标的要求
七年级学生适值14岁,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路易丝・埃姆斯研究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朝气,热爱与人交往,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胆另一方面,因还没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信息,有表现为善变而发生许多意外事件。因此,通过阅读,让学生认识世界与人生,促其心智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扔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4.阅读的作用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作用超乎想象,除了学习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两点卜是培养专注品质。学生被一本书吸引、聚精会神地阅读时,十分钟注意法则会被轻而易举地打破,而注意力是一个人学习品质的重要方面。笔者曾尝试通过阅读教学,改变了一个班学生的学风和班风。二是阅读对思维方式的改变。一个人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他的思维方式,读书可以给予一个人系统的深刻的思维训练。比如德国人,因为读书的滋养,才培育了其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维。
二、开展阅读课程要做到循序渐进
阅读课程的开展,在起始阶段要分三步走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养成阅读习惯。具体操作如下:
1.培养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热情
在阅读课开展的初始阶段,老师先不要向学生推荐任何书目,更不能规定甚至强制学生去阅读某类书,否则很难在下一阶段继续保持读书的兴趣。此时的正确做法是“自选阅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按兴趣选书,才愿意读。让学生在一种自由轻松的状态下去阅读,充分体验读书的乐趣。尽管由于视野狭隘、兴趣单一,学生选择图书的范围窄、品位低,但不要紧,只要学生能安静下来、投入进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读就行了,专注的品质在于养成。
2.召开读书报告会,提升阅读品位
在学生读完第一本书后,召开一次题为“我向你推荐《***》”的读书报告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体会。报告会仍采取自愿发言的原则,不要求人人都讲。老师适时评点,做好“引领”工作。注意事项.一是对读书认真、发言精彩的学生一定要大力表扬。比如让同学们评选出“优秀小读者”等。二是对学生选择经典、有价值的书再做推荐,并结合自己的积累,说出推荐的理由和阅读该书的意义。没有对比,就没有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再结合老师的评点表扬,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阅读除了轻松快乐,还会有成就和收获。学生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在随后的阅读中,多数学生会主动调整自己的阅读对象,拓展选书的范围,。有了引领,才会有改变。在报告会后,学生选书与阅读的品位会有第一次提升。
3.规范读书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效果需要“量”的积累,而阅读量又依赖于阅读时间。初中学段的读书时间安排要充足,每周不少于10个学时。周六和周天5个学时,分两次集中时间读周一到周五5个学时,每天读一个学时。这样安排有张有弛,每天让学生读书像锻炼一节课一样,是合理而可行的。阅读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细读文本做注释,批注评点,对情节的梳理,对细节的分析,对人物对话的品味,把原文关键处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写在书页空白处或者读书笔记本上。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家费利帕・勒理及其同事研究发现,一种好习惯养成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66天。据此,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理论上在半个学期左右。
关键词:早读课;主导作用;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38-02
我校是苏木镇学校,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很多学生有不敢开口和不习惯开口的心理障碍。早读课没有读书的氛围,常常是教师带读时声音盖过学生,学生自己朗读时声音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默读,甚至压根不专心上早读。如何让学生在早读课能大胆地开口朗读和背诵,能用所学句型与他人交流,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1.我校初中英语早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对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遗憾的是,由于中学阶段的考试中都不直接考到朗读,不少学生便错以为朗读不重要,加之教师在早读课中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早读课上只局限于课文和单词的朗读和背诵,形式比较单一,结果造成学生感觉朗读枯燥乏味,甚至学生由此产生厌烦朗读、不愿大声诵读的情绪,最终对英语丧失兴趣和信心。目前,我校初中英语早读课面临的问题 :
1.1早读意识薄弱,早读流于形式不少学生未能充分理解早读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排斥早读,认为早读占用睡眠和吃早点时间。上早读课时也只是应付性地随便浏览课文, 翻翻书页;甚至有些学生睡眼惺忪地盯着单词表一动不动,不知不觉倒在桌上睡觉。久而久之,不重视早读,从而使得早读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落实实处,白白浪费了这黄金般的时间。
1.2目标不明确,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早读目标,不清楚早读读些什么,更不知道早读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效果。部分教师上早读课也只是走走过场,不布置具体任务要求。逐渐学生形成早读无事可做的想法, 而这种想法导致学生不重视早读课, 失去上早读课的兴趣,而且滋长学生应付和偷懒的性格。
2.初中英语早读课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汉语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初中阶段每周一般都有2-3节英语早读课,时间大约为20分钟,由任课老师到班级指导学生诵读。抓好早读课的教学对整个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支撑用。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朗读、背诵效果较好;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
3.采用多样的早读方式和内容
4.如何上好一堂早读课
像对待正课一样重视早读课,将早读课列入教学计划,一周备一次,精心设计好这周早读的内容、形式和过程。
4.1明确英语早读的目标和任务,制订好学期英语早读计划。
4.2努力营造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开口。
4.3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挑选和培养"读书带头人"。要打破早读无声、沉闷的状态,就需要有人带头读书。
4.4做好早读检测、评价工作。(1)当堂检查。每堂早读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当堂对学生读和背的效果进行检测、评价。(2)学生互查。包括逐层检查即得代表检查小组长、小组长检查组内成员,和小组间的互查与监督。(3)考查评价。为确保学生真正重视读书,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英语素质测试中适当安排课文内容,对学生就近期早读内容"以知识再认,内容再现、实践运用等方式进行考查"。(4)与其他活动配合进行评价。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朗读、背诵、演讲比赛、词汇大擂台、课本表演等活动,评出朗读之星、背诵之星、演讲之星、记忆之星、最佳表演奖等,鼓励学生以朗读、背诵为主,进一步增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5.正确运用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的早读
如开展个人月背书活动竞赛、小组月背书活动竞赛、以及英语早晚读积极分子评比等等,把比赛结果张榜公布,并进行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做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进步。通过早读要达到并能够达到以下几点:
5.1早读使学生读有所旨,读有所获。英语学习,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5.2通过早读可以使老师掌握到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英语教师下班认真抓早晚读,既可以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发音、语调、语法理解等存在的问题,并马上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在安排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6.需要注意的问题
6.1在对学生提出目标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一刀切。如在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时,可要求成绩优等生复述课文,成绩中上等生背诵重点段落,成绩中下等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后进生正确地朗读重点段落。
6.2要使学生每次早读课后读有所获。每次早读课结束时让学生就自己完成当堂课目标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下来,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自我意识。
6.3做好与家长的联系。为确保学生在家中也能自觉坚持读书,早读教学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中营造良好的早读环境。由家长准备一个记录本,督促孩子双休日每天早晨读一个小时英语,并填写记录,做好评价。学期结束教师将记录本收回,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和奖罚。
6.4指导学生经常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
7.初中早读课应遵循的原则
外语早读如能从一开始就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以下一定的原则:
7.1自主性原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读有所旨,读有所获,阅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阅读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7.2协作性原则。未来的社会是竞争与协作并存的社会,学生之间应通过学习小组,建立协作关系,组与组进行竞争,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可以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一名领悟力强、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示范、帮助和带动其他组员共同提高早读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7.3开放性原则。早读的要求不必强求一致。如果个别学生已经达"标",就鼓励他们阅读与教材同步的文章,以拓宽知识面、扩大词汇量。或者让他们去帮助那些学困生,以促共同进步。
7.4持之以恒原则。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最可贵的是能持之以恒,节假日也不例外,在节日假日我没有太多的作业但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每天读英语的时间达到三十分钟。绝不能一曝十寒,功亏一篑。
8.结束语
通过教师的提前计划、课堂上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结束时的讲解,加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配合和家长方面的监督,学生读书的自觉性、主体性会进一步增强,能够从早读中获得更大收益,在听力、口语、写作中有新的突破,英语水平有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
关键词:课外阅读;意义;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语言,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在读中积累语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课外阅读。学生通过读课标规定的或老师推荐的整本书,经过心智、感官加工的语音、语义、图像、情境、事件整合,体验语言材料和多层面的语感经验,能牢固将文学语言、语感、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结合,提升语言能力和人格魅力。
(二)在读中提高个人修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过滤出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平时,人们常说某某人有儒雅之气,“儒”从何来?从书卷中来。学生从保尔身上学会了坚强,为正义而献身;从阿廖沙身上学会了善良,为理想而努力……读书多了,见识广了,胸怀自然宽阔了。
(三)在读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地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一)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
1.要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初中阶段必读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十二部中外名著要制订计划,检查落实。每学期一定要完成名著阅读任务,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2.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动员家长为学生订阅《课外阅读》《语文报》《青年文摘》《读者》等;还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立足于课本,延伸到课外。
2.学会做阅读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怎样做阅读笔记呢?(1)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2)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3.及时给予阅读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体现在课外阅读的量上,也体现在课外阅读的质上;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也体现在对学生集体的课外阅读评价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以此形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