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市经营管理

超市经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超市经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超市经营管理

超市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差异化策略细分化策略信息化策略

近代连锁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中国以来,与超级市场的业态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目前我国连锁超市主要表现出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业态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极不适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

一、差异化策略

连锁超市通过差异化策略,来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色企业形象。具有鲜明个性的差异化可以通过三点:一是通过企业文化、企业服务等形成企业品牌优势。1.服务个性化:例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连锁超市通过免费停车,免费市内电话,免费修裤边,免费擦鞋等一系列促销服务来全面提高顾客满意度。2.经销产品的差异化:即在新产品采购与开发上满足顾客的差异需求。3.定牌产品的差异化:例如相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样式、价位,可选择较低价的,让顾客觉得这个超市的产品就是便宜从而增加顾客回头率。二是及早抢占有利的地形,店址优势往往具有垄断性,并在长期内难以被突破。较早确定在老百姓心中核心商圈地位。三是寻求业态形式上的差异,采取多种业态经营的方式,如网上订货与送货相结合的服务方式。

二、细分化策略

由于超市具有百货店规模大、品种多和连锁店毛利低、周转快的特点,经营者必须在把握超市经营的具体环境及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对连锁超市进行科学定位,这是成功经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1.综合化发展同时进行区域定位、品类定位

区域定位是以空间为基础的最传统的定位方式,主要是从地理意义上确定目标市场即明确商圈的范围及商圈内顾客的类型、消费特征、购买期望等,并据此安排店铺的布局规模定位。选择不同的区域定位,目标市场不同进行营销活动也应采取不同的定位方式。

品类定位可分为迎头定位和避强定位,首位迎头定位通常适合市场挑战者,这是一种与竞争者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而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劲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寻找未被重视或未被控制的市场。

2.专业化发展同步展开连锁超市经营定位战略

(1)消费者定位战略。所谓目标市场定位战略,是指根据超市所在地域即商圈内的顾客的类型及消费需求、购买行为特点,结合超市自身特点,确定超市的服务对象。从超市的基本社会经济功能来看,超市最为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商圈内的家庭主妇。据调查2012年很多奢饰品及日化品的消费者为男性。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超市的服务对象往往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2)商品定位战略。连锁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多为日常必需的便利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经营品种上看,超市的经营品种应当十分齐全,能够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需求,以满足其一次购齐和挑选的要求。

(3)价格定位战略。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战略的一个基本方面。低廉的商品价格不仅对中低收入阶层有吸引力,对高收入阶层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超市独特的管理方式、销售方式,又为实行低价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4)服务定位战略。超市服务定位的核心是顾客在自选的原则下,超市的服务定位可以有自身的特色,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和推出若干服务项目,如采取全天候24小时营业、提供商品信息、开展生活咨询等等。

(5)促销定位战略。连锁超市的促销定位战略的基本战略意图是,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促销活动,刺激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商品销售,提高超市的经营业绩。超市可以采取的促销战略主要有:会员制促梢、折扣促销、特价促销、广告促销、有奖促梢、卖场促销、服务促销等。

三、信息化策略

1.电子信息化技术为连锁超市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需要电子信息化整体的运营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络相结合,可以使连锁超市在经营中生成信息、保证原始数据完整、准确地采集、传递、实时处理和反馈,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效率。电子信息化技术及超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对提升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解决大规模经营带来的信息不畅;二是可以全面监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三是优化商品经营结构;四是缩短顾客结算时间;五是降低人工成本。

2.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发挥促销优势

现在连锁超市与网络结合成为大趋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又为连锁超市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利于整合多种促销手段,效果好且成本相对较低。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结合,与实体超市有所不同的是连锁超市还需要组织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配送中心、网络配送站。超市建立的网络平台主要负责销售,配送中心主要是完成货物的采购、配送任务。网络配送站一边接受配送中心来货一边向消费者配送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具有配送、宣传、咨询、和收集客户信息的作用。实体连锁超市经常都是区域化的客户、物流相结合,客户爱好易于把握、短距离物流降低进货和销售成本,成本下降从而零售价格比较低。目前很多网络平台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购物网,整个消费过程方便,售后服务较好,这将会为实体超市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在以上策略综合使用的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我国连锁超市还应该严格建立区域化和低成本优势,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服务品牌企业。

参考文献:

[1] 李丹.我国超市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学位论文,2003年4月

超市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超市,训练考核,企业化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超市经营管理专业是根据我国当前社会需求而来的一个新兴专业,自从“诞生”以来,各个中职学校一直都在做各种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目的就是培养符合超市企业需要的合格中专生。笔者有幸同我校超市专业实习学生一同深入湖南长沙新一佳超市,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条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之路。

1 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曾提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新概括:职业教育必须要跟上产业化发展,必须随着经济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化升级而走,围着企业生产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

1.1 超市企业的烦恼。当前连锁经营已是我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各大超市为了争夺市场抢占份额纷纷开设连锁分店,营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供给。以长沙为例,新一佳在进入长沙一段时间后意识到,开设新店是企业发展的要领之一,这就需要大量专业对口人才的有效输入。然而随着超市员工招聘,企业发现进入公司的人员往往缺乏超市基本技能,甚至从中职学校超市专业引进的学生,也无法让企业满意。究其原因,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只是对书本知识进行机械的学习,对超市中实际工作缺少直观的认识,因而无法有效的掌握超市日常工作程序中的各项基本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和锻炼。可以说中职学校以书本教学和课堂训练方式为主的超市专业培养机制和超市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不匹配,更体现了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的必要性。

1.2 超市实习中反映的问题

笔者带领学生在长沙新一佳超市进行长达六个月的实习,在实习前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单一能力强,综合能力欠缺。大多超市对工作主要分为收银、客服、理货、防损、收货、宣传促销等六种岗位,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往往一名学生能够优异的完成超市中的某个岗位工作,但面对另一种或几种工作时又错误连连。

(2) 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意识较为薄弱。有的同学就曾经因个人原因,私自从粮油部跳到干杂部上班,发生了旷工事件。事件惊动了超市人力资源部经理,给自己和学校都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3)缺乏考核机制,相同错误重复发生。实习期间经常有培训人员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后,马上就有另一名学生犯了一样的错误,甚至被纠正的这名学生很快也重复犯下了先同的错误。这是因为没有对学生在实习训练期间的表现制定具体考核机制,无法让部分学生认识到各种错误的严重性行和实训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1.3 应对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进行训练考核方式的企业化改革根据我校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仅经过书本知识教授和少量课堂训练的学生,在超市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工作熟悉性不够,工作掌握不全面,纪律性薄弱等原因,难免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超市专业可以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传授知识的模式,按照企业目前的岗位设置对每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考核,加快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考核方式的企业化进程。

2.超市经营管理专业训练考核方式企业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2.1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企业化实训氛围,搭建实训平台,革新训练考核形式。在校内为学生创设全仿真的超市实践环境,超市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承担,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为革新训练考核形式创造背景条件。

2.2考核模块化,考核形式多样化。教师可通过走访各大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具有校园特色的企业化管理和考核机制,例如将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分,将技能要点模块化,以任务书、指导书的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并逐一考核等。考核的形式则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甚至面向全校模拟社会行评,考核面可以拓宽,不仅局限于校内考核,还可延伸到校外企业实训考核,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每名学生对超市具体工作的认知程度,让学生熟悉各个岗位工作,了解其工作特点、重点和常见错误,在训练考核中让学生不断锻炼、螺旋前进式提高。

2.3将超市企业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全面引入学校

(1)将超市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班级管理。统一穿着工作服,带好工牌,成了每天上课必须的准备工作;班干部的建制不再是以“班长”形式出现,转而变成“经理”“主管”;寝室卫生评分标准已远远高于五星流动红旗,转为按企业制度检查、管理;爱美的小女孩们统一扎起马尾、盘起头发,因为员工这样才最大方得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着、工作着,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适应到适应、由普通变得专业。

超市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话剧;编剧;团队

一、引人入胜的故事架构

《立秋》选取了山西浩瀚历史的一个横剖面—晋商来展现一个曾经傲视四海、富甲天下的群体在时代的大潮中由盛而衰的故事。影片共有两条线,主线以丰德票号在西方银行的冲击下衰败为线索,复线则以情感为基调,以马许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以及马洪翰与儿子不同的价值观展开。纵观全剧,我们可以看到《立秋》结构紧凑,矛盾激烈,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有血有肉,戏剧性强,颇具看点。

居其宏老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有趣味的情节,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个突发性事件,一场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都有可能包含着戏剧性。其中冲突是戏剧性的源泉,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性。”《立秋》紧紧抓住戏剧性这一制胜法宝,自然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与以往晋商题材的影视作品颂扬晋商的恢弘伟绩、诚信为本的主旋律不同,《立秋》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再现了晋商在时代变革中式微的历史必然性,富有批判性与反思性。在众多同题材的作品中标新立异,脱颖而出。与此同时,《立秋》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震撼着观众,时代变幻,风云际会,曾叱咤九州四百余年的晋商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土崩瓦解,引人深思的同时,亦对现时代的人们发出警钟:不进则退,必须与时俱进。剧中穿插了山西方言、面食、晋剧、绣楼等体现山西特色的符号,展示了三晋的风土人貌,传播了三晋文化。

二、强大的制作团队

《立秋》以山西省话剧院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优势资源,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创作人员,为《立秋》的成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特邀国家一级导演陈颙(已故)曾说:“为山西乃至全国奉献一部有美好观赏价值、深刻思考价值的舞台演出,是我年逾古稀来山西和大家共同作战的底线,我愿意接受挑战。反应山西晋商民国初晋商命运的多场景历史话剧《立秋》,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激励三晋儿女续写历史辉煌,如果这部作品能起到这样一点点的作用,就无愧于党和人民培育了我一生,我特备希望今天的山西腾飞……”这位15岁独自离家前往苏联求学的伟大的女性用她对山西晋商博大精深文化的的热爱与理解,积极地投入到《立秋》的创作中,在一次座谈会慷慨激昂发言之时,猝然倒地,结束了她长达六十年的戏剧事业。她的弟子查明哲先生接过老师的遗作,继续完成。这部话剧可以说是倾注了两代人的心血,怎能不动人,怎能不好看?编剧独具匠心的故事架构,导演满腔热血的创作激情,为这部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使剧中人物“活”起来的是演员,在《立秋》之前,可能扮演这些剧中角色的演员鲜为人知,出品人贾茂盛却说:“我们所有的演员都是明星,都是大腕。它之所以成功,因为集中了集体的智慧,每位演员表演得都很精彩,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精诚合作才让这部戏这么好看。”正是这一支秉承《立秋》中“勤奋 敬业”精神的创作团队的努力与拼搏,这部震撼人心、感动心灵的作品才得以呈现在一万观众面前。

三、打造舞台精品的创作理念

《立秋》在立项之初,山西省话剧院就将其定位在文化产品的位置上,定位在冲刺精品的高度上。从抓剧本到选导演及主创人员,以至于排练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这一目标和要求。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期间,《立秋》于北大演出六场,并邀请各级领导干部观看。演出后还邀请了首都文学艺术界的著名戏剧艺术家、编导、评论家等专家学者,在国家话剧院举行了专题研讨。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等报刊发了相关报道和评价文章。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以及北大新闻网、新华网等现代传媒就《立秋》还作了相关报道。《立秋》它遵循了艺术规律和创作规律,同时也适应了市场规律,对演艺业如何走产业化路子提供了一些借鉴。《立秋》可以说是在山西省委、省政府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结果,同时也是《立秋》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话剧《立秋》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的成功表明,在把握作品主题深刻思想性的同时,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定会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部. 话剧文学研究〔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7。

超市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课程考评模式

Research 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Double Subjects "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I Jiali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School of business,Lianyungang 222006,China)

Abstract : Articles fo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double subjects" how to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 in the school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case between chain management major of Lianyunga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nd local RT-mart supermarket cooperation , analysis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appraisal statu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vocational ability to form the ideas and specific measur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Double subjects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合作办学成效的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入到了这一行列。可见,校企合作办学对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从该模式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合作办学为例,对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中如何构建课程考评模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合作办学情况简介

连职院始建于1983年,是一所公办高职院校,该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自创建以来紧跟连锁行业发展前沿,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于2011年7月和台湾连锁经营业巨头大润发超市连云港总店的人力资源部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由连职院根据大润发超市岗位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授课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企业每学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岗位。经过六年运作,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双主体”合作办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办学质量的改善等,与此同时该专业为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地区的三家门店成功输送了50多名合格的连锁经营应用型人才,学生上岗后受到企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合作办学的课程考评现状分析

从2011年运行至今,连职院与大润发超市“双主体”合作办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观其现状,在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的考评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考评模式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所需学习的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问题如下:

1.现有的考评主体单一

当前连职院虽然已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但是课程的开发、课程的考评等重要环节还是以校方单方面操作为主导,忽视了大润发的专家在考评中的重要作用,使得课程考评与岗位需求相脱离,缺乏与企业专家的深度合作、沟通。

2.现有的考评内容、标准单一

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考评在内容上基本逃脱不掉依附于教材、以知识评价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考评过程中突出表现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考评标准上,也没有体现出“校企合作”,没有具体考虑到大润发超市的需求和标准、学生岗位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个性的发展等方面的因素。

3.现有的考评形式单一

当前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考评的形式已有了一定的改善,基本上采用过程性考评+终结性考评,但是具体来看,过程性考评主要局限于学生出勤、上课表现等方面,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印象打分为主,终结性考评主要采用闭卷考试、课程报告等传统的手段。这样的考评形式既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校企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要求相比较而言,显得过于单一 。

三、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合作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而课程考评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对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合作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进行简单探讨。

1.校企合作办学构建课程考评模式的总体思路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这是构建课程考评新模式的基础。课程考评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构建新的课程考评模式,需要以大润发超市和连职院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为基础。要让大润发超市的专家们充分参与到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和课程的开发中去,充分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发展至共同设计课程考评模式。为了保证开设的课程符合大润发超市的实际岗位需要,连职院教学主管领导、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课教师等人应与大润发的企业专家们一起商议,共同确定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对于应开设哪些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实习课程,以及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内容如何设置,这些必须以大润发专家的建议为主,因为企业专家最清楚实际的工作岗位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也能够为课程内容提供必需的岗位技术标准和要求。

(2)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双主体共同开发课程考评模式。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原有的课程考评模式存在着与大润发超市缺乏互动、学校教师单方面操作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合作办学的效果。为此,应该充分发挥大润发的优势,以大润发为主、连职院为辅,校企共同开发新的课程考评模式,从而促使学校与企业双主体都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考评中去,这对于实现连职院与大润发超市的“深度融合”、达成连职院育人的目标而言都将是十分有利的举措。

2.校企共建基于职业能力形成的课程考评模式的具体措施

(1)确立多元化的课程考评主体。在连职院与大润发超市合作办学的背景下,该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考评应改变以往由学校单方面操作为主的传统模式,转为建立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共同考评的模式,从而体现出以职业能力形成导向的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考评。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看,专业理论课程的考评应在连职院进行,专业任课教师邀请大润发超市的技术骨干、专家一起参与到学生的考评中,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专家为辅;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考评安排在大润发超市门店,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学校教师为辅进行评价,实现真实职业环境下多元化评价的有效结合。

(2)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考评内容和标准。这是解决课程考评中“评什么”、“怎么评”的重要依据,是确保课程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关键。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考评内容和标准要重在真实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以体现校企结合为指导思想,根据大润发超市的岗位需求和标准,细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岗位能力的评价内容,形成学校教师评价与企业专家评价结合、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结合、过程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结合的多样化的课程考评体系。具体来说,课程的考评要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技能、是否符合岗位能力、平时出勤、学习态度、团队协作、遵纪守法、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内容,突出动手操作考核内容,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并注意不同课程要建立不同的考评标准。

(3)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考评形式。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考评应在校内与大润发超市相结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开放、灵活、多样。首先,要尽量采用多种开放性的方式来进行考评,可以围绕已形成的过程性考评+终结性考评模式,灵活采用多种考评方式、手段,具体说,过程性考评可以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结合,采用考勤、课堂同步训练、布置项目任务、过程观察、调研、交流、课外拓展作业、企业实践等方式,终结性考评可以在笔试、论文、口试、报告、作品、角色扮演、操作等多种方式中灵活进行选择。其次,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其中定量考评可以给每门课程制定出量化考核指标,根据学生完成质量进行打分,而定性考核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再次,课程评价形式应注重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性格、特长开展不同评价手段,促进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发展。

(4)构建不同课程的考评体系。在连职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合作办学模式下,校企双方要共同设置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设计出不同的考评体系。具体来说,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专业课程是考评的重点,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程、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连职院与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店应重点构建这三类课程的考评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分别制定出详细的课程考评指标,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顶岗实习考评为例,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直接到大润发超市连云港各门店上岗,考评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企业指导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实习岗位的技术技能、服务水平、动手能力等指标开展跟踪与掌控,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开展考评,出具企业顶岗实习鉴定;学校教师则可以到门店进行现场考核,同时结合学生上交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就学生的实习态度、出勤守纪、实习表现、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与同事的关系等指标给予评价。校企双方共同商议,联合在每个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给出定性评价,并给出量化的分数作为顶岗实习成绩。考评包括过程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两个环节,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所占总成绩比例可设为70%,终结性考核成绩比例设为30%。

(5)建立动态的课程考评体系。连职院和大润发超市可以联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行动态的课程考评管理制度,这样做可使学生端正学习、实习与就业的态度,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并后续跟进其职业潜能的提升,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均是有利之举。具体而言,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刚入学之际,就为他们制定出学习考评档案,即《大润发连云港店、连职院“大润发班”学生学习管理记录手册》,包括“学生实习小结”和“学生评估报告”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学生评估报告”档案群中,涵盖每位学生各科课程的成绩评估表、每学期的考评表、各学年的综合测评表、超市实训测评表、顶岗实习评估表、毕业综合能力测评表等表格,考核内容立足于企业岗位需求,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内容完整、翔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动态的课程考评体系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方教师团队与大润发连云港店人力资源部共同考核的机制可以贯穿于学生考评系统的每一环节中。校企双方合作建立学生考核档案,共同对学生培养的质量开展考评,从而可以确保预期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总之,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的构建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为最终目标,充分体现出工学结合的现代高职教育价值观,着重考评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技能,并在此过程中体现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课程考评模式,这对于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缩短高职学生职业适应期、为企业培养定制化的实用型人才等方面,都将有着十分积极而明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巍.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下的“五维度”分级实训课程考评模式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7):98-102.

超市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当国外零售企业带着生鲜经营的概念进入中国之初,在经营生鲜产品方面也曾面临着不少难题,例如:缺少适销的、标准化的农产品;在生鲜初级产品经营上无法与农贸市场相抗衡;没有完整的冷链供应和配送系统;也缺乏满意的供应商配合;更没有深加工冷链食品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市场,所面对的是以鲜销为主的非标准化生鲜商品,以及如此复杂的东方鲜食消费方式和习惯,而外资超市所熟悉的西式生鲜经营方式并不为中国消费市场所认同,可想而知当时外资超市面对的是一个怎样艰难的生鲜市场环境,国内外生鲜经营环境和成熟程度的反差巨大!

回顾1996年连锁超市在我国开始经营生鲜商品的时候,生鲜经营的诸多难题是平等地摆在外资超市和内资超市面前,当时两者在生鲜经营的市场环境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对东方鲜食消费习惯的理解和适应性上,国内超市生鲜经营者们还略占先天优势,这时的主要差距反映在对生鲜经营的基本认识和观念上,比如生鲜经营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上如何保持这些标准等。

五、六年之后的现在,随着连锁超市生鲜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进入连锁超市销售的生鲜产品日益

丰富,经营方式更加贴近顾客消费,生鲜采购渠道逐步形成,连锁超市生鲜供应商阶层已经产生并逐渐壮大,生鲜经营在连锁超市销售格局和经营战略中的作用为经营者充分认识,但此时基于生鲜经营基本理念不同所导致的整体经营技术差别逐渐显现出来,它直接反映在外资和内资超市生鲜经营整体经营效果的距离正在明显拉大。面对不菲的前期投入,一些内资企业未能从生鲜经营中得到应有的起码回报,投入与产出失衡,甚至对于以生鲜经营带动关联商品销售的“集客”作用这个基本目的看上去都显得那么令人生疑。

有鉴于此,国内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者有必要冷静地对自身生鲜经营现状、差距和盈利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评价,对生鲜经营核心管理技术完整性及其后续提升势头予以充分重视,并对未来生鲜经营“竞技赛跑”中的优胜劣汰及其对连锁超市整体经营力的影响保持清醒认识。 二、生鲜经营“过三关”——从精细化管理中获取现实的“第一桶金”

就目前中国连锁超市生鲜区近几年的发展轨迹来看,生鲜经营乏力的主因有三:生鲜经营的完整性和商品集合性不够;销售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管理和培训体系不健全。因此,生鲜经营的集客和盈利等预期效果未能有效展示出来,直接导致了连锁超市未能从中收获相应的果实。

连锁超市要在生鲜经营管理上过好三关(管理关、经营关和物流关),才能取得应有的回报,这三关中的每一关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工作内容,也反映出连锁超市不同的管理境界和层次水平。

首先是管理关。

现在一些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效果不佳,在基本管理环节上问题频发,关键在于未能有效地建立高效运作的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如图),这个体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培训体系三个部分,无论构建这个管理体系的管理平台技术含量如何,它都是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企业的管理水平说到底就反映在这个体系的系统性、健全程度和运行状况上。

目前的实际运作情况,只有部分外资和少数内资连锁企业通过努力,已建立起这样管理体系,得以基本达成生鲜经营的初衷;而多数生鲜经营企业无论是在基本认识程度还是实际管理水平上都存在着差距,其核心是围绕着高品质商品和严格管理标准上的认识不到位,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管理技术水平的落差,它势必在生鲜经营的未来竞争中影响到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经营关。

连锁超市生鲜区所经营的是顾客购买频率非常高的、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要求生鲜区的核心经营管理者要对顾客消费需求和自身经营的适应性有深刻的体会及高水准的认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意人”应该注重并有效地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灵魂,并体现在生鲜经营的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经营者悉心研究如何在合适的季节卖合适的商品,运用正确商品的组合策略,辅以适当的促销活动,并在生鲜制成品的组合变化和创新经营上做足文章,只有这一系列“攻于心计”的经营手法都能到位,才可能出现预期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回报,才能使生鲜经营不再仅仅停留在聊以的“集客”目标之上。围绕企业的盈利目的,一个经验老道的“生意人”是会从生鲜经营空间及其利润空间中获得相当的经营回报的。

第三是物流关。

超市生鲜经营的完整性和商品集合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所有的生鲜初级产品(蔬果、禽肉和水产品等)都无法回避商品采购环境及其保鲜配送问题,规模化连锁生鲜经营要与生鲜供应链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形成有效“链接”,这也是“菜篮子工程”与超市生鲜经营对接的根本问题。其中,产销结合是关键之一,生鲜物流配送规划和适时建设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关键之二。由于生鲜产品的特殊性,它比一般常温物流配送的管理要求高得多,业务复杂得多,在关键问题上的突破,会有效地改善超市生鲜经营的农产品采购环境。

超市生鲜经营目前的困难根本上还是超市内部管理问题,如果生鲜经营企业能够潜心于超市生鲜经营的“精耕细作”,过好这三关,就一定会取得生鲜经营投资应有的“第一桶金”。 三、生鲜经营“过三关”的新诠释——从生鲜供应链管理谋求战略性“第二桶金”

在超市生鲜经营中时常会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例如:来自超市外部的农产品标准化问题、生鲜产品成本核算和定价依据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放在连锁超市局部经营来看,会认为是供应商或者是供应商关系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放在中国农业生产和流通这个产业链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它实际上反映出生鲜商品身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整条供应链方面问题,是生鲜商品的采购环境的问题,连锁超市作为下游环节是在一个既不完整也不顺畅的农产品物流和产业链的现状下经营生鲜商品,而农产品产业链和生鲜供应链上的断点、盲区和落后的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超市生鲜经营是不可能脱离中国农业现状这个大背景而独立存在的。

当以超市生鲜经营内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经营和配送工作得到改善,生鲜经营的销售和利润潜力会得到有效提升,但在未来的生鲜经营“竞技赛跑”中,如何从有限的超市生鲜经营及其关联销售额中,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毛利率将是生鲜经营者将要面临的深层经营问题,这就要从生鲜供应链管理上寻求解决方案,以谋求生鲜经营的远期战略性回报,即超市生鲜经营的“第二桶金”。

生鲜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组织生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通过对相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组织,使各环节的参与者之间由原来的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准绳、相互联系起来的新的互惠共同体。在此基础上,生鲜经营者若以新的视角来分析超市生鲜经营所面对的三关,将会得到新的启发。

关于管理关,从生鲜经营未来发展和生鲜供应链管理角度看,超市生鲜经营在建成高效运作的经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各管理体系中方法手段的技术含量,例如电脑系统在生鲜经营管理流程中各关键管理流程和环节上的运用;基于标准化基础上的生鲜商品数据收集积累、信息分析和深度加工;与生鲜供应链各环节合作者在管理技术和信息协调上的适应性等。这些问题对未来生鲜管理体系及其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它们将为提高销售能力及精确化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并在向生鲜供应链两头延伸的生鲜经营策略中,对基于生鲜供应链上的整体生鲜经营效益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经营关,生鲜经营中有经营灵魂的经营思想,要求生鲜经营者跳出超市生鲜区的范围,将生鲜经营的出发点向生鲜供应链的下游展开,运用现代化管理分析手段不断关注、分析和挖掘消费行为的核心——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并与自身的经营创意相结合,把生产者推动的生鲜供应链形式向顾客需求拉动的生鲜供应链转移,以此指导超市生鲜区的采购、销售服务和整体经营工作,整合生鲜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资源,共同谋求生鲜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长期稳定的、更大的经营利益。其中生鲜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的组织机制、协调性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将成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关于物流关,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将使连锁超市有条件向生鲜供应链的上游延伸,扩大农产品采购范围,有效地改善超市生鲜采购环境,与农产品生产者形成有效产销连接,满足顾客消费需求和生鲜经营差异化市场策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