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自动化论文

大学自动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自动化论文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1篇

1.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 

2.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4.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6.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7.基于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8.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9.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1.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2.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3.MATLAB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14.基于ASP及VBA技术实现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自动化

15.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17.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8.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 

19.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探讨

20.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1.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2.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23.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24.浅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没计

2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6.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27.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28.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29.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30.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效果探讨

31.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32.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为例

33.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

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究 

35.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

36.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进

37.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38.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39.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40.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4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4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43.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的毕业实习带教初探

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5.自动化和建环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46.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47.提高工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与探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48.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49.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

5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的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案例  

5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5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

56.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7.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58.不变与应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5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60.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61.MATLAB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62.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研究

6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4.以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作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思考

6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66.毕业设计与毕业分配挂钩新的教学模式 记92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67.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研究

68.谈中专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69.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研究 

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72.电子束离子束专业结合毕业实践研制用于生产自动化仪表零件的电子束焊机

7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7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改革

75.毕业设计过程中学风因素及治学方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76.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77.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

78.高职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79.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80.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8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对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影响与对策

8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

83.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8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 

85.医院药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进展

86.人工与自动化双分拣区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87.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8.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

89.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

90.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9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92.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93.滚筒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

94.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95.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96.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97.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98.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99.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

1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1.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配套装备开采技术

10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4.自动化装配设备的总体设计

105.配电自动化 

106.探讨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08.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9.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110.槟榔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11.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1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13.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

11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

115.基于CAN总线的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116.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17.基于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1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19.自动化综采工作面概念探讨

120.任务复杂度对自动化意识的影响 

121.探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1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23.软件自动化测试概述及应用工具分析

124.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25.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126.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27.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128.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129.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13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

131.IEC61850在高级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13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

133.智能电网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1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一)——电力市场与协调型自动化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主体;交互式;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68-03

1 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1.1 背景与目标

交互式教学是目前西方所普遍采用和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有助于营造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交互式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策略训练原则、激励性原则、评价性原则。鉴于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教学、轻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集中于原理、公式,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独立等实际问题[1],根据西安理工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研究和实施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理论教学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并举的模式,使理论教学发挥作用,使实践教学环节来源于理论教学又不依附于理论教学,达到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效果。

1.2 含义与特点

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如图1。多主体是指3个主体:理论教学主体(教师)、学生主体、实践教学环节主体。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是指每个主体可以接受来自其他所有主体的信息,并根据接受的信息对主体获取的信息进行补充和修正。3个主体接受信息的过程如下。

1)理论教学主体(教师)。教师的教学信息来自3个方向:一是教师本身的教学,包括教师自身教学信息的继承、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学生信息,包括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后答疑等;三是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师参与实践性教学,在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后修正理论教学。

2)学生主体。根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2],学生信息主要是指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它来自3个方向:一是教师教学获取的知识;二是学生自学获取的知识和自身知识的累积;三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取的知识。

3)实践教学环节主体。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是指导实践性教学的老师,实践性教学的提升主要来自3个方向:一是理论教学教师的理论指导,把握教学大方向;二是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提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式;三是实践性教学主体本身,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身,提升自己的指导水平。

多主体交互式教学具有主体性强、实践性、实用性的教学特点。一是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学时比例的增大,可以放大主体教学学时,适合自由、开放式安排教学学时;二是实践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增多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有利于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将教师的科研渗透到本科教学中,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补效果。三是实用性。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将符合实用性的项目开发作为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入到教学环节中。

2 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多主体互动式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互动式教学,传统的互动式教学多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多数还宥于小教室和一节课中。而基于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在空间上都是主体,在时间上主体间进行交互,使它具有向多维空间和时间发散的可能和优势[3]。基于多主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课后的问题交流、课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产生着影响。同时,多主体互动式教学也要求以适当的课外师生互动相配合。从时间和空间上不局限于课堂,从交流手段上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基于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创建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条件

1)改变传统实践性教学环节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课程附带少量学时的实验环节,特点是实验环节完全按照理论课程设计,内容相关性很高,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时间上完全融合在一起。基于多主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体现主体的主动性和主体间信息的交互作用。因此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在学时安排上,将实验独立安排,将实践性较强的《检测及传感技术》、《DSP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设立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课程,但又来源于理论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上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4]。

2)在师生交流途径和手段上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相关理论课程安排学生固定的答疑。基于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采用多途径、自由交流的方式。在师生交流途径上开设自动化专业教授讲座,现场交流,课堂实时互动,通过网络QQ自动化群建立网络论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难题的讨论交流模式,实现了互动的主体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3)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性应用课程。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性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5]。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制定了自动化综合实验计划,以面向工程应用的实践性项目作为课程内容,按照实践性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理论课程又不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小项目的同时完成实践性应用课程。

2.2 多主体互动式教学实施中采用的方法

基于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采用调动主体积极性,建立主体间信息交流环境,完善主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的目标包括:理论教学主体(教师)主要完成理论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生主体主要实现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主体主要是为了达到理论工程实践应用的目标。

1)教师与学生交互的主要途径有:第一,多媒体案例分析。多媒体案例分析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组织学生对事先制作好的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多媒体案例分析的使用既推动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又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二,专题讲座。给定一个专题,让学生事先收集、准备大量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以讲演的方式把各自的观点表达出来。通过学生间的互相问答,教师的点评总结,最终形成对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第三,提问式。老师不断向学生就讨论提出问题,要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促使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要学会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提高学生思考与表述的能力。第四,网上互动。学生可以通过邮箱或者QQ 群向教师倾诉,寻求帮助。教师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选择比较集中的问题,给同学集体解答。

2)教师与实践教学环节交互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以教师为主体与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老师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的大纲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和内容来源于理论课程,但又不依附于理论课程;二是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由理论教学老师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老师共同指导,通过将理论的工程应用,理论既指导了工程实践应用,同时又实现了理论的形象化和实物化;三是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反馈,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教师在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也反映理论的不足之处,弥补理论教学内容,加深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延伸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实施中,将理论课老师和专职实验老师进行组合,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和自动化综合实验计划。实践性课程完成后,将各实践性环节学生选课次数进行排名和打分,综合学生提出的建议更新下一届的实践性教学内容。

3)学生与实践教学环节交互的主要途径有:师生在实践性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讨论、交流进行交互。交互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设计合理的实践性应用项目,学生通过实践性应用项目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实践性应用项目包括3类:一是学生主体型,自主设计实践性教学应用项目。通过学生与教师多途径的交流和信息获取,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作为辅助指导,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新颖、灵活的实践性应用教学项目。这类实验内容约占自动化综合实验计划的25%;二是教师主导型,由教师设计实践性应用项目。教师通过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由教师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性应用项目,项目设计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全面性。这类实验内容约占自动化综合实验计划的50%;三是共同设计型,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实践性应用项目。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共同设计实践性应用项目。这类实验内容约占自动化综合实验计划的25%。

3 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效果评价与建议

按照设计的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进行阶段性试点。根据试点的总结,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5年来,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750余人次,获奖300余人次,其中校级以上奖励8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法信息科学SCILAB科学计算自由软件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三等奖,承担国家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9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5篇,申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项目21项,先后有37人次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会议。

对于多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推广,综合在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试点,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摒弃重理论、轻动手的传统教育思想,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地位。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摒弃过去那种关起门来按部就班培养“学究式”人才的办学模式。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建立一个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高校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

2)调整专业培养计划,提高实践性教学内容。首先要调整专业的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大纲。将专业教学中的理论部分从内容上适当简化,从教学时间上适当削减,将理论教学渗透到实践性教学中,保证实践课的教学时数。据国内外教育的经验,实践性教学在全专业所有课程的总课时中应占50%的比重,也就是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原则上为1∶1;在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应在60%以上。注重教学的组织、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充分反映学科发展,以求把“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熔于一炉,真正发挥实验课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工作作风中的作用。

3)建立和完善实践性教学体制,拓宽实践性教学手段。从校、院、系三级来加强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实践教学制度管理,制定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如实践教材管理制度、实践性教学监督检查制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前提,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实施: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模拟实习、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各类各级科技竞赛、参与科技项目、校内外科技合作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等。

4)创新实践性教学环境,改善实践性资源的建设条件。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造应包括实验室建设、科研基地建设以及各类创新性平台的建设。要注重合理配置资源,努力为实践教学创造一流的物质条件。实践性教学资源还包括实践教材和配套软件的建设,要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建立工程训练、小项目训练实训基地,设计一些创造性实验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培养一支“多主体”并行发展的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在多主体交互教学模式中,要建立教师带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研究生带本科生的辐射状帮带模式。就实践教学来说,首先要建立一支扎实的实践性教学队伍。通过学校建立的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培养一批“双专”教师。具体说就是要具备从事理论教学素质和工程开发能力的“双专”师资队伍。通过项目带动、研究生参与,培养一批工程开发能力强的研究生协助指导的帮带群体,从而形成教师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参与的辐射状帮带指导教学模式。

6)构建交互式实践性教学的评估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和考核,是促进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基于多主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评价要兼顾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互动参与的机制,教学中是多主体正向指导,在评价中形成多主体逆向评价,即本科生评价研究生和教师,研究生评价教师的负反馈机制。构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要根据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对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提出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从而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秉德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20-122.

[2]Cohen A.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Teachers,and Researcher[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79-120.

[3]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1):8-11.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3篇

2 教学改革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

1)引入Forcecontrol,激发学习兴趣。Forcecontrol中有很多针对过程控制的策略控制、图形动画和可视化动态仿真界面。应用该软件,可以进行PID、模糊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案的编程,实现工业现场的监视控制。Forcecontrol是通过组态形式,直观易懂,容易上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2)以项目为导向,围绕工程应用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讲解。围绕工程应用中典型测控系统,精心设计各种项目,每种项目包括工艺流程图、数据采集、显示(界面动画等)、控制、报警、数据保存、历史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将课程与实际项目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学以致用。

3)邀请企业为学生开展相关讲座,与企业开展联合认证。为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课程组邀请和利时集团培训中心的教师开展相关讲座,主要包括工控软件在电力及石化等行业的典型应用。通过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另外,与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力控软件工程师认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通过项目考核的形式,对成绩合格的学生将会由该公司颁发力控软件工程师认证证书。

4)仿真实验+实际的系统设计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开发的实验包括仿真和实际的系统设计实验。仿真实验让学生模拟工业现场的情况,用软件编程实现现场监控的仿真,掌握工控软件基本功能。实际的系统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过程控制装置及智能仪表进行编程,实现真实对象的现场监控(比如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控制锅炉温度、水箱液位、管道流量等)。这样,学生对工业现场的监控系统就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5)改革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工控软件及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为改变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考试中加大对动手能力考核的比重,并注重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目前采用笔试成绩+上机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将上机设计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增加到25%左右,提高了学生上机的热情和设计的质量。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灵活性、客观性。另外,根据几年的教学累计,本课程建立了试卷库,期末考试从试卷库抽取试题。

实验环节改革 本课程有一半学时为实验环节,为更好地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建设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实验管理智能化。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对实践教学和设备资产进行管理。在网络上对教学的基本数据、学生信息和实验室开放信息等进行操作,仪器设备的数据库与学校对接,直接进行仪器设备的信息更新、大型仪器的管理和实验室项目的申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验教学系统化。学生通过网站上的实验室简介、相关实验的图片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在教学资源栏目里获取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进行预习、准备、下载训练内容和相关应用软件。教师还设计制作出适合开放教学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系列课件,包括PPT课件、视频课件、Flash自主播放型课件、网络课程系统软件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并可以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实验教学网络互动化。由于该课程以软件的使用为目标,日常课时包含一多半的上机学时,理论学时较少。为此,利用学校提供的BB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在这个平台上,涵盖了该课程相关的全部信息,如课程PPT、上机指导等,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在网上与教师展开交流、咨询答疑等。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采用,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特别是通过网上辅导答疑,教师能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多数学生比较喜欢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基础上,从教师培训、交流互通、人才激励、教学过程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制定新机制,激发教学工作热情,吸引优秀教师加入教学队伍,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建立完善的职称培养目标体系,多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和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增强教职工提升职称的动力和信心。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抓紧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制定年度青年教师培养目标,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位,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

2)优化队伍结构。从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并通过校企人才交流互通机制,以联合开课、合作实施实践教学、联合申报项目等多种形式,聘请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轮岗培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素质,提高教学队伍的业务素质。

通过落实与国外高校互访机制,着重选拔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密切追踪国外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趋势。重点资助中青年教师参与国内外教学、学术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国内交流活动,增强与教育机构联系,鼓励在各类教学团体中任职。

通过资深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开课,定期举行青年教师各种教学方面的比赛,如多媒体课件比赛、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赛等,活跃教学思想,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4篇

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建于2002年,目前每届招收三个班,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并得到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认可。2011年8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首批试点专业批准。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卓越培养工作,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国电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等电气专业对口企业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电气工程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另外,对首批参加卓越培养的试点院校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本专业的具体情况,有效加以吸收和改进,探索并建立适应南京工业大学电气专业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实施措施。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施思路

本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树立了〃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追求,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世界两大工程教育体系(《华盛顿协议》和欧洲大陆工程教育体系)为参照,以校企合作培养为手段,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以培育〃高工级教授”师资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学校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原4年大学培养过程转变为"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远超过1年。如此长时间的实习要求建设校内外固定的实习基地,并确定实习导师,以确保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挑选和电气专业相关、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公司,建立多个校外卓越工程师培养实习基地,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包括实习场地安排、住宿环境的建设、校外导师的培训、校外实习管理条例的制定等多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合作企业的开放度,进一步加大对合作企业员工的培训支持力度,建立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专项基金用于完善企业培养的运行和保障,达到校企双赢,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2.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校内卓越工程师培养实习基地,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前即开始相应的实践活动,并安排本专业研究生共同参与,逐步建设并完善本专业学生科研团队的建设体系,最终形成校内导师带队,高年级带低年级,研究生带本科生,逐步使低年级学生由协作变为主动创新,顺利迅速地成长起来,使每个学生都经历团队中的各个角色,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课程体系的建设

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已有课程进行整合,重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1.课程整合原则

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体系的变革。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课程内容前后衔接的合理性和课程授课学时分布的合理性;结合学校、学院和本专业已有的教学、科研基础,对现有课程、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充分利用及整合;注意授课知识结构满足社会、行业与企业的要求,加强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设置

在第一学期新增了“电气工程概论”课程,从整体上将本专业知识予以纲要性的介绍,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全面、清晰的宏观认识,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有充分的时间对本学科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可以在后续专业方向的选择中做好充足的准备,自主进行方向选择。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将主要专业课程的相同或相近部分整合为一门课程,即在第5学期增设〃电气工程基础”该新增课程安排为80学时,作为所有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后续再开设若千少量学时的专业必修、限选课程。另外,结合当前专业发展趋势新增相关任选课程,使新的课程体系能够在现有的学时条件下满足内容的先进性和种类的多样性。

3.实践体系设置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着重要求,一方面安排了"工程法规”〃电气工程预算"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另一方面,整合后的课程体系中保留了大量的校内实践环节,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结合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的锻炼,力争使学生的校内学习与第四学年的企业实习无缝接轨其中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方式在企业完成,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也可在企业内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上,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工程教育。大力鼓励创新型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积极尝试和推广CDIO、PBL、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发现式学习、适时教学等归纳式创新教育模式。

课程建设方面,鼓励教师设置能力培养型课程如自学课、讨论课、设计课、研究课、训练课、竞赛课等,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以及理论教学、课堂分组讨论、课后团队设计与开发鼓励教师以课程设计替代部分作业或考试,进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设计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以综合评价课程的学习成果、创新项目和系统方案等环节来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贯彻落实。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本专业部分课程采用阶段性工程作业的成绩或多人协同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表现评价等更灵活的方式代替以往的一次性试卷考核方式。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有卓越的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既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企业专家,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使学生获得最全面的知识。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开展“高工级教授”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45]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工程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选派一批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工作1〜2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九制订和规范教师的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教师到企业兼职。不断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并设置准入门槛。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相互取长补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敫并指导学生实践、毕业设计、学位论文。

六、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相对过多,选修课相对较少,人文社科知识缺失,一些非工程能力如团队合作、环保理念、领导力等等素养缺乏,这些都是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亟需加以改进。

2.企业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

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口的企业包括发输配供用电的各个环节、某些环节的电力企业,如供电企业,由于其生产工作责任重大,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长时间实习,即使接收了也只是流于形式的应付差事。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也违背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衷。因此,一方面要合理选取实习企业,同时也需要国家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实习规范与制度提高企业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

3.学生长期实习的安全问题

以往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等,由于时间比较短,一般由学校教师带队,组织学生集体行动,期间的安全问题一般由带队教师负责。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有长达一年的企业实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安全责任由谁负责、如何负责亟需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措施,使企业单位打消顾虑,接受实习学生,也让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不用畏手畏脚。

4.企业与高校的衔接问题

各个企业工程侧重点不同,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亦有所不同,而企业一般也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如何充分发挥企业与高校的各自优势、使二者交互衔接需要探讨。

七、结束语

大学自动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丁洁(1984-),女,江苏丹阳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吴冬梅(1983-),女,河北承德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69-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200所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校教育培养计划均已制定,并开始实施。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目前主要针对本科生,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为国家工程科技服务的高素质工程师。[1]

在科技、信息等领域全球化的今天,电气专业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及交叉性,涉及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以及物联网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宽口径培养学生。

电气工程教育除了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还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非工程技术人才。[2-5]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与企业联合培养,以培养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电气专业英语作为专业基础课,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实施,需重新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电气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的区别

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不同,大学英语是教育部对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要求,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则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以就业及学业深造现状为方向,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气专业英语能力,提高专业素质,涉及电气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英语论文撰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演讲报告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专业发展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对专业英语在专业基础课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计划按部就班,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尚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兴趣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将学士学位与四六级成绩挂钩,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也常以四六级证书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将四六级分数作为学生英语水平认定和人才筛选的标准之一。在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多数学生以考过、考好四六级为学习目标,将精力都放在如何能够考过、考好四六级,而忽视了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就是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的学习,加之专业英语长句复杂,构词繁杂,使得学生更加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电气专业是宽口径工科专业,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学了需要基础的英语综合能力外,还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一方面需要对专业课知识有较好的学习和认知,另一方面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文献以对电气专业知识有相对全面的认识。而多数学生很少有阅读专业文献的机会,导致学生在面对专业英语文献时往往语义明白,语法也清楚,但就是不知所云。学生们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专业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专业教学效率低

专业英语的特殊性要求专业英语教师不但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英语基础,更需要具有“专业英语”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需要专业和英语都过硬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而现状是专业英语教师往往是专业知识过硬,而英语水平不足以支撑其专业英语教学,导致专业英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课教学,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没有益处。

4.重视程度不够

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

(1)专业英语设置为专业考查课而不是专业考试课,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如一般考试课程。

(2)多数高校没有固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3)专业英语安排的课时较少,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甚至半个学期的课程,大部分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浓厚兴趣才是学好专业英语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讲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兴趣的专业英语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选一些与电气专业相关的题目,按课题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积极发动学生查阅相关英文文献,提交一段英文文章或摘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专业能力的锻炼平台。给各学习小组派发学习任务,要求将已看懂的英文期刊论文或英文图书章节加以提炼,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用英语加以口头报告。这种方式能加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

(3)增加多媒体教学,精选一些电气发展相关的外文声像资料穿插于课堂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合理设置教学进度安排,加大专业英语教学学时比重

专业英语教学安排应兼顾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般大一进行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大二开始进行专业课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大都在学生英语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目前专业英语大都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此时学生或开始找工作,或开始准备考研,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精力都会受到影响,且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时间间隔较大,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因此,专业英语教学应适当提前,在大二开设专业课时辅以专业英语教学,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对新鲜课程的好奇,以及大二学生的好学,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应加大专业英语教学学时的比重,目前多数学校专业英语都采用一学期30学时的课程安排,教学周期较短,无法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形成良好的影响。将专业英语教学增加到两学期共60学时,并注意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可以使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

3.精选的教学内容

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选择非常重要。电气专业是宽口径工科专业,学习的专业课程较多,包括电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拖动等。从全球信息化发展来看,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了解也非常必要。

4.规范的考评制度

专业英语需要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试方式不能简单体现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上,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教学重点在平时,考试也要关注教学过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因此,专业英语的学生考评可进行如下改进:

(1)平时成绩中除了学生出勤外,还应包括课堂中学生的PPT汇报情况,各学习小组对专业外文资料的调研情况等。

(2)期中考查学生的专业外文撰写能力,主要为一段中文文献的翻译能力。

(3)期末考试重点放在阅读和翻译,而不是语法、词汇等。

5.建立专业英语教学与外企的联合教学机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各高校已切实加强了与企业的联合教学,制定了校企联合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电气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可充分参与到与学校进行合作的企业,尤其是外企中,结合外企的先进电气设备以及优秀工程师资源,进行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以外企为课堂,邀请优秀国际工程师给学生介绍先进仪器的功能原理、操作方法等,以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2)采用Seminar讨论形式,以教师和优秀国际工程师作为主持,选择本专业发展的若干个方向,激发学生专业英语讨论热情。

此外,现每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都会选派优秀本科生赴加拿大参加项目交流和学习,[6]这种本科生境外短期交流学习以及参与项目的培养模式将极大提高卓越工程师的综合能力,但目前该项目仅限于部分高校,因此,还需加大本科生境外交流项目的范围。

四、结束语

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应用英语的水平和双语教学的实施进程,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题,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英语水平为目标,以就业及学业深造现状为方向,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认为应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更合理有效的教学尝试,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王海泉,王东云,马薇.电气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管理工程师,2011,(4):77-77.

[3]吴皓,马庆,马新艺.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60-162.

[4]罗志勇,蒋畅江,王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电气《专业英语》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8):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