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新年寄语

教师新年寄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新年寄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新年寄语

教师新年寄语范文第1篇

时间过得真的好快,我们将一同送走辉煌的2011年,迎来2012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作为你们的班主任,为你们又长大了一岁而感到高兴,为你们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春将至,这时也激起了我心中的许多感想,算是对同学们的新春寄语吧!

还记得吗?我们在2011年的秋天,相识了。当我接过咱班名单时,我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是近三十颗跳动的心。一个新的起点,又一次动人的挑战!我要把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领到何处呢?有一个念头在我心中激荡,我坚信你们这个班,又将在我的生命旅程中,划出一道亮丽别致的彩虹!

还记得吗?我们在欢乐谷的尽情狂欢吗?你们的乖巧可爱,至今让我难忘。到现在我还经常会翻看你们那时的照片。

还记得吗?我们为了学校的运动会,开展“全班健身运动”,很多同学主动去操场跑步,虽然比赛成绩一般,但我们却感受到了锻炼身体的快乐。

还记得吗?我们为了迎接北京市抽测,大家拼命学习,在借校上课的日子里,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依旧考出了很好的成绩。

还记得吗?六年级第一次实践活动,我们拿着沉重的烧烤架,去东坝郊野公园烧烤,那时的我们,尽管准备了很多东西,很辛苦,但却乐在其中!

时钟滴答滴答在响,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已近三年,其中,有甜、有酸、有苦、有乐。你们是一群懂感情的好孩子,你们有一颗颗纯真、善良的心,这就是我爱你们的原因。

新年联欢会这个美好的时刻,我衷心地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来个开门红,即在期末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并且希望你们在下学期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紧张而又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用你们出色的表现为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给母校留下一个美好的难忘的印象。

让我们做个约定,就像蒲公英旅行,

即使没有太阳,也会有流星;

让我们坚定信心,就像蜗牛旅行,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留下脚印。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让我们一起拼搏吧!

衷心祝福

同学们今后的人生道路

教师新年寄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理念 教师语言 转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计算机操作娴熟,制作教学课件也是一流的。可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被学生认同。究其原因教学语言的表达是其中之一。教师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更不会用富有感染力和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接受。学生当然不愿意听老师讲课,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及管理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由原来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获取的参与者。所以,教师的语言在原有的用词准确规范、表达简明扼要基础上还要变得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要能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实现信息技术培养的总体目标。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由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商讨式的语言,体现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利用教学软件演示操作步骤,然后,请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教师命令学生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即使有不同的方法时,教师也不允许学生随意更改操作步骤,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采用命令的语气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常用的语言就是“单击某某菜单或命令、右击某某选择命令”不管学生是否有其他方法都要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同样是要求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现在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这么说:“谁愿意来尝试一下操作?”“谁能想一想还有什么操作方法”“谁是计算机高手,你想来展示一下自己吗?”虽说仍然是进行操作训练,但学生听起来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一样了,教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样让学生觉得不是教师让他学习,而是自己要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由评判式的语言转变成建议鼓励式的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走进现今的课堂,再也听不见教师说:“你这种操作方法是错误的,你说的一点也不对”等等之类的话,取而代之的是;“你把鼠标点在这儿看一下,你这种方法是对的,要是你再开动脑筋使用其他命令去尝试会更好的,来,试试看”“你操作的真熟练,你能演示给其他同学看一下吗?那你就更棒了”。当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问题时,再不是随便叫他坐下,取而代之是“你想到多少就说多少,别怕,慢慢说”,“没想好,请坐下,再想想看”。建议式、鼓励式的语言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化,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转贴于

三、由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往的教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对学生一直都采用灌输、填鸭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全都是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操作步骤,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观看和模仿,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做就可以了。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课堂,教师累、学生更累,收到的效果也不好。而现在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能积极地参与、思考、探究和发现知识。在教学中就随之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这一类的语言。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灵活了。

四、由统一的语言转变为开放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由于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同时,又担心学生会随意更改计算机设置和破坏计算机,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让学生统一打开计算机、统一使用某一个软件、统一操作步骤,若某一位学生随意操作计算机,轻则被老师批评一顿,重则可能被老师罚不准用计算机的。学生到了机房只能是被动接受老师的命令,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操作。学生根本就得不到尝试与探究,学生没有自主,更不可能有创新。现在的课堂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教师创造性的用了“喜欢”,“你喜欢怎么尝试操作你就怎么操作,你喜欢学习用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有学习的空间,学生还有不学习的理由吗,还愁学生没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吗?

五、由单一的评价语言转变为评价语言多元化,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以往的课堂评价总是一种声音,那就是教师的评价,而且评价也很单调,常会说:“你的操作是对的”“你的操作是不对的”。而今的课堂评价语言是那样的丰富“你是计算机操作高手啊”“你的动手能力真强”“你的操作方法真多”“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这样的语言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实践操作得到了肯定,受到老师的赞扬,从而不断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课堂评价中也多出了学生评价的声音,那就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评价共同进步,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也找到自身的不足,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教师新年寄语范文第3篇

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江苏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和学科分布较为均衡,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1份,问卷回收率为96.8%。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EXCEL2010和SPSS19.0中文版进行统计并数据分析。本研究相对已有研究而言,侧重于教师教育技术中有关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并结合《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中对于教师“知识与技能、意识与责任、设计与实施、教学与评价、科研与创新”五个维度的要求,从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来源、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等四个具体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个人信息调查

教师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教师个人所在学校层次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1)。

(二)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来源的调查

首先是对教师是否接受过教育技术培训进行调查,有66.1%的青年教师接受过教育技术的培训,32.4%的教师未参加过培训。接着对学习渠道进行调查发现,自学和参加自费培训的教师占总样本数的63%,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占样本总数的37%;上学期间(入职前)自学和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占样本总数的53%,入职后才接受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的占样本总数的47%。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范围不够普及。教师接受免费培训的机会较少,且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教师从未接受过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在接受培训的形式上,自学和参加自费培训的教师比例偏高,而入职前接受过系统培训和入职后接受过免费培训的教师比例偏低。

(三)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调查

1.对本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调查中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最有效的内容”的调查结果对比显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率和有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如表2所示。2.在本系列教师专业发展调查中,关于“最需要接受的教师教育培训的内容”的调查共设置9个选项,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设计、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的需要程度排在第四位。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率只有40.7%,而39%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是有效的,大学青年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需要程度排在调查选项的第四位,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且需要加强培训力度。

(四)对教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的调查

1.对教师是否运用课件辅助教学的调查发现,96.1%的教师选择了“是”,只有3.8%的教师选择了“否”。运用课件辅助教学的主要目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2.如表4所示,问题选项设置1,2,3,4分别代表了态度倾向性,1为水平最优状态,以此类推,4为水平最差状态。均值代表了倾向性所处的平均位置,教师在备课、科研、课下师生交流时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的均值<2.5,说明大学青年教师在备课、科研以及师生交流方面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情况较优。另外,对教师科研时搜集专业资料的水平与教师学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有显著相关性,卡方检验p=0.00,并得出结论:教师科研时搜集资料的水平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而提高。3.对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资源开况,调查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用选项1-4代表掌握熟练程度,1为最好,4为最差,按照掌握熟练程度的平均值排序发现,掌握较为熟练的前五位分别为: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PPT课件制作、专业文献检索、Excel表格制作,而其他技术操作使用熟练程度的均值都超过了2,代表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标准差显示,掌握熟练程度排名前五位的教师差异性比较小,而排名较靠后的几个能力因素差异较大。特别指出的是,对于SPSS软件的使用,标准差为0.829,差异性最强,调查显示,经济学最好,管理学、农学、医学次之,而历史学、文学、哲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对SPSS软件掌握程度较差。4.以掌握熟练程度前五位因素为因变量,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差异比较来看,男性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略优于女性;以职称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差异比较来看,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也在逐步加强(越来越接近数值1,1代表非常熟练)(见表6、7)。5.对于教师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的调查,问卷问题是“遇到网站上的电子资源(这里指的是非公开发行的纸质期刊、报纸、论文集、文件、杂志等资源)可以作为论文或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时,您的处理是”,结果表明有24.9%的教师会选择只使用权威网站的电子资源并标注来源,有65%的教师选择标注来源,有7.8%的教师选择直接使用不标注来源,有2.3%的教师选择放弃引用网络资源。对教师引用参考资料的态度和教师性别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二者有一定相关性,卡方检验p值为0.035(p<0.05),并得出以下结论:男性直接使用不标注来源人数的多于女性,女性只使用权威网站资源并标注的多于男性,女性教师的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略优于男性。6.对教师是否与同行共享教学资源的态度调查,共设置4个维度的选项,均值分析为1.63,均值结果表明教师是倾向于乐意和同行共享教学资源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情况较好。大学青年教师能够正确对待课件辅助教学,目的主要为增加信息量、代替板书提高教学速度、解决重难点;大学青年教师在备课、科研及师生交流方面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情况较好。第二,不同的性别、学历、教龄、学科层次的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素质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随着学历的提高,教师上网查阅专业资料的频度也在增加;男性教师上网查阅专业资料频度高于女性。第三,不同的教师对于不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使用情况,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基本的操作系统软件、office系列软件和专业检索掌握情况均较好;对于一些专业的多媒体软件,如“图像、声音的采集与处理”,“Flash、Authorware课件制作”,“网络课程设计、教学网页设计”,“SPSS软件使用”等的运用能力与基本的办公软件相比,均显示掌握程度较差;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力随着职称的升高而提升;男性教师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略优于女性。第四,大学青年教师学术道德责任意识有待提升。表现在:仅有24.9%的教师选择引用权威网站的参考资料,7.8%的大学青年教师引用教学资源却不选择明确标注来源;男性教师的学术道德责任意识略微低于女性。如今很多非权威网站的资料来源不明,数据和文献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不负责任地引用可能会误导学生,而使用权威官方网站的数据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学生的误导。

三、提高大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的建议

(一)高校要拓宽对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范围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通过自学和自费的方式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比例较高,而高校进行系统培训的比例偏低,这正说明了高校在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方面是存在一定缺位的。因此,在培训广度上,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应常规和常态化,每个高校为保障教师教育效果,都应在教师正式上岗前和入职后的特定阶段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系统培训;在培训的实际效果上,应注重对教师接受到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根据不断地反馈来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模式。

(二)高校要确保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一些细节问题,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首先,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应严格选拔,尽量选取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背景的教授和专家作为培训人员。第二,在培训内容上,应注意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即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训练。第三,在培训中要注意与教学系统设计的联系,注意培养信息技术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的能力,能结合多媒体实现教学的逻辑性,层次性;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清晰简洁,杜绝对教材的照搬,杜绝将内容的展示停留在花哨的表面上。第四,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高校要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薄弱点进行重点培训

高校要根据不同教师面临的不同的信息技术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第一,根据调查,学历越高,搜集专业资料的能力越强,因此可邀请博士学历且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对在此方面较弱的教师进行指导;第二,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程度的差异,可根据教师最缺乏的技能开展培训,如加强对多媒体技术中声音图像的采集与处理、SPSS软件运用、Flash与Authorware课件制作、教学网页设计与、网络课程设计等技能的培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局限于简单的office软件,而采用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方式组织课堂,展开多种互动交流;第三,针对性别差异,可对于女性青年教师开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第四,针对职称高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运用情况较好,可邀请职称高的教师对于年轻的新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指导活动。

(四)高校要加强对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素质的考核

在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的同时,应结合国家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目标,注重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素质的考核。在考核频度上,为避免重复培训和考核,不加重教师负担,对于已参加过教育信息技术各项培训的教师,经核实可以免修相应的培训内容,避免资源浪费和培训重复。在考核效果上,将技能考核成效与绩效奖励挂钩,将有利于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在考核内容上,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的要求对考核项目有所侧重。在考核形式上,应注意多种方式相结合,比如进行上机考试,多媒体课件展示比赛,讲课大赛,优质公开课展示比赛等。

(五)教师自身要提高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

首先,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选择运用多种多媒体平台与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与师生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资源开发整合素质。[2]例如,通过培训掌握了网页制作与技能后,可将专业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精品课程电子资源放在网络平台与学生共享;掌握了Flas制作技能后,可将一些程序性、操作性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网络平台交流技能后,可在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另外,在学术道德上,应重点加强对于男性教师学术道德的培训指导,在引用教学资源时,应注重多引用权威的资源和数据,并准确标注资源来源。

四、结束语

教师新年寄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渗透教育;培养;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84-01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由于它的内容的丰富性,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教学优势。首先,语文教材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开智、德育和审美等多重功能为一体;其次,语文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材实现思想交流;除此之外,语文课堂是创新的乐园,儿童由于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点子多、想法奇,语文课堂时时闪着创新的火花。反观实际语文教学,未能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本来很活跃、很生动的语文教学演变为教师“问”与学生“答”的单线传输模式。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

一、深挖教材资源,注重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素养

文章是语文教育的载体,其蕴含的思想是语文的灵魂。语文教学在使学生掌握文章相关内容的同时,更要使学生明白其阐述的道理、传递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主动地、创作性地充分挖掘和运用教材,特别地,要注重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教育,把学生认知的学习过程与个人素养的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一文时,可以渗透生命教育于其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让他们感悟到生命的活力、宝贵,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学习《庄家的好朋友》、《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时,可以寓环保教育于其中,培养学生环保的理念,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环保。如此,通过深挖这些素材蕴藏着的深层内涵并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因文释道,因道释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立人”、处世,并形成正确地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二、补充相关素材,紧扣时代热点,使学生学到“活”的知识

语文课堂是讨论、交流的天地,师生、生生之间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影响。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个体,往往对问题缺乏自己的判断,容易被不良社会风气所感染。倘若我们引社会热点及发生在身边的事作为语文课堂教育的素材来适时给予思想导航,不仅给语文课堂教育注入了活力,而且在彼此的互动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提高。如“老人倒地无人敢扶”事件,要告诉学生帮助之理。“钱学森的去世”告诉学生爱国之理;这些教材之外的素材、热点,既延伸和拓展语文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打开了视野、了解了社会,又加强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对学生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使语文教学更“活”、更丰富多彩。

三、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舞。”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合作探求知识的位置上,支持和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有学习的浓厚兴趣,有探索发现的欲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交学习主动权于学生。例如,在上《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有的和家长一起上网查找,有的结伴去图书室查询,这样在主动获取知识过程中,他们无意识的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既扩大了知识面又锻炼了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愉快的体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及个性差异的特点,并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这样语文学习不仅更有效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有很大好处。

四、扩大语文环境,重视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悟语文

教师新年寄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概念原理 功能与价值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概念原理知识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概念原理知识在内容点、深广度、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必修模块的概念原理教学更应引起教师的格外关注与思考。

二、概念原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概念原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②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③帮助学生打开自主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思路。例如,“离子反应”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行为,认识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化学键”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和物质间的反应,同时借助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可逆反应概念。

通过必修模块概念原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实现“三个学会”:学会从“化学”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世界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学会从微观分子、原子的视角来研究化学和化学变化的方法;学会看待化学,认识到化学研究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概念原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发挥概念原理的教学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概念原理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实验探究构建实验事实和概念特征之间的联系。

验证式和探究式是概念原理教学中实验设计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实验适用于不同类别的概念原理教学。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就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教学环节:①驱动性任务——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的氯化钠溶液,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关注如何保证体积和物质的量固定,但学生对体积和物质的量的认识是孤立的;②提出任务——将溶液分装,如何在标签上表达浓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浓度,使得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和体积的关系,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③引导学生反思配制过程中操作是否正确,是否会引起浓度的误差,通过反思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实验的技能;④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浓度有多种表达方法。

在教学环节确定好之后,教师又进一步思考学生认知的起点是什么,思维的障碍点、空白点在哪里。例如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的认知起点应是初中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障碍点是不知道加水100毫升还是加至100毫升,空白点是没有容量瓶的概念。针对难点,让学生表述如何配制100mL含0.04mol氯化钠的溶液,使障碍点显现,保证配制的思路正确;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烧杯配制溶液不够精确,进一步填补学生的思维空白,介绍新的仪器——容量瓶。

2.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形成概念。

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自主学习、主动发现、乐于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借助一些故事、图片、化学史实、新闻报道或视频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就是这些材料提出问题上学生去积极思考。把问题寓于一个情景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进而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例如,在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史来创设情境。在研究原子结构的时候,笔者讲述科学家建立道尔顿模型、汤姆森模型、卢瑟夫模型、波尔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历程,引领学生体会了科学家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特别深刻地体会科学假说和模型研究两种科学方法,并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与体会。此外,笔者还特别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比如说卢瑟夫做的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这个实验最关键的不在于实验本身,而在于卢瑟夫当时基于什么样的想法才能够设计出这样的实验,他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基于实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分析原子内部的结构的。利用这样的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再提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在掌握原子结构知识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这种科学假说和模型法在中学化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3.恰到好处地挖掘并使用例证资源,强化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例证资源的挖掘,并恰到好处地使用例证资源,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为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都与例证密切相关,一个好的例证可以解决概念教学中的诸多困难。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在教学中笔者先后让学生观察了“钠与氯气的反应”、“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两个实验,直接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建立起了联系。例如,钠与氯气、锌与硫酸铜等反应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都伴随着电子转移、电子转移将导致化合价的变化,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否都会发生电子转移呢?”并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进行说明。总之,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关系是“氧化还原反应”这节内容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例,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到电子转移,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出了反应的实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当然,例证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用语言表述的例证、具体的事例、相关实验、直观的图示,等等。在选取例证时要注意:所选的例证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具有一定的数量;要能够提示事物的本质;要特别关注数据的使用。

四、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原理的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理念,重视概念原理教学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着力从具体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