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质量分析

数学质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质量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质量分析

数学质量分析范文第1篇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加大了难度,有9分是超教材的内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九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29分,有的题学生无法列算式计算,个别聪明的学生只能斗出来,有的题要通过3、4步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一填”(21分),全对的没有,原因是有一个题未学,在一年级学的减数、差与被减数的关系忘记了。其他的题掌握的较好学生对填数掌握较好。

第二题“判断对错”(10分)全对的有15人,有3个题是在身边生活中所应用的题,信息是未知的,要在题中找。

第四题 “我会画”(6分)全对

第五题“算一算”(27分),有三种形式,分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训练的较多,失分较少。

第六题“解决问题”(17分)全对的只有11人,有的同学量图的长度不准确,第4小题错误较多。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铺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通过这次的检测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他们分析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他们认识做题的好习惯

5、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爱学习,爱数学的自信心。

6、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二)

一、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 30 人,总分2550 分,均分 85 分,合格率为 100% ,转化率为67 % 。

与上学期制定的奋斗目标相同,合格率达到了,转化率达到了,只能均分没有达到目标,与制定的奋斗目标均分为88 分,相差 2 分。

二、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1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加强了知识点的归纳与综合训练,加强了知识点的纵横对比,本次期考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相当好, 只有个别学生由于粗心丢了 分。

2 、在平时的综合训练中,我注重强调,培训学生的动手操作训练 。

3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认真计算的习惯,注重口算、笔视、视算三结合,

4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满分 18 分, 90% 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高,基本上都得了满分。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的不够透彻,不能使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改进的措施

1 、在吃透教材的和知识点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多引导、多启发,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上、书写的习惯,让学生全力参与学习,探究知识面,合作交流。

3 、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主动学习新知识。

4 、在培养学生质疑,激励机械上下功夫,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5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的过程,努力把课堂教学落在实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足够空间。

6 、利用空闲时间,多关心、帮助、辅导差生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本班的教学成绩。

7、抓单元测试,抓单元过关。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三)

本张试卷难度较深,题目设计也较为灵活,知识覆盖较全,分值分配较合理,重视基础知识,体现坡度与层次性。下面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数与代数方面:

一、计算较为扎实。总体来看,在口算竖式计算与混合运算多种计算类型的计算中,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运算技能。孩子的计算方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如混合运算用递等式或两个竖式来计算。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粗心与基础不扎实,竖式计算数位没有对齐,满十没有进一,忘记写余数,以及混合运算中出现运算顺序颠倒,数字抄写错误等。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但也应该让老师们从小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在数的组成以及数的数的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很好地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同时知道不同数位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思。乘法口决掌握扎实,但在第二大题的第三小题中“括号中最大能填几?”这一题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关注到“最大”,这也反映出了学生在读题目时的注意力与理解能力的欠缺。

三、应用题本次考试的情况不甚理想。这里面和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与数学阅读能力的薄弱有关,同时也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因为低年级学生对于文字的表述与理解还不深,而且试卷中的应用题通常是两个问题,很多同学会有遗漏计算。综合看起来,在第五大题的第 2 小题与第 3 小题中失分较多。在第 2 小题中很多学生两个问题只解答了一个问题,在第 3 小题中因为很多学生的读题不够细心,没有将题目的要求“ 80 元刚好买两种文具”看清楚,从而导致了答题错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学生对待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时掌握仍不太理想。而第五大题第 2 小题的两个问题大部分解答得比较好,也就是学生的连加连减的掌握较为理想。

空间与图形领域:

一、单位换算掌握较好,空间感薄弱。在第二大题的第 4 、 5 小题中,学生对于单位的转换掌握的情况较为理想,能进行正确的单位转换。但第 4 小题中的单位填写,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与空间感觉的薄弱,学生在填写单位的时候答案不够合理。这就反应出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感知还不够深入,以及参照物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着认知上的错误。

二、方向与位置对于参照物的选择还存在模糊,路线选择的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对于第二大题中的第 9 小题中的第一个问题解答不好。这主要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很多学生把参照物给颠倒了。第二小题的解答情况较好,学生能用多种方法答题,同时也能很好地处理方向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三、角的认识与动手画图能力掌握较好。对第二大题的第 7 小题中的数角,很多学生能正确数出直角与锐角,但对于钝角学生的解答情况不理想。因为学生平时的主要还是独立的钝角,而在本题中钝角是由直角和锐角组成,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发现的。另外,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画图能力。能较准确地画出 3 厘米的线段与长方体正方体,初步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与区别。但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标明长方体与正方体,这可能是学生的粗心与审题不够认真的原因。

数学质量分析范文第2篇

一、初中数学学业质量总体情况

两次测试均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考虑了地区(城市、县镇、农村)、地域(苏中、苏南和苏北)、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类分层特征。2008年从全省抽取了769所中学的92002名九年级学生参加八年级数学测试,2010年从全省抽取了754所中学的101524名九年级学生参加八年级数学测试。测试的学生数约为15%,因此,测试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全省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业质量状况。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而且还包括时展所要求的中小学生所必备的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所以,测试内容在紧紧围绕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本次初中数学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等四个层面。

测试同时使用学生、教师和校长问卷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校环境、学习压力、师生关系、学习动机、自信心、学习方法等。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如学历、任职经历、职称,教师教学方法,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评价,教学观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校长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校长及学校基本情况、校长教学领导力、办学自、国家课程开设情况和对教师的专业支持等。

根据两次测试的数据,全省初中学生数学学业质量的总体情况如下:

1.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总体达标

测试结果显示,全省八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学习任务,数学学科学业水平总体上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2008年相比,2010年的总体合格率上升了4个百分点。具体情况见表1。

2.不同群体学生数学学业水平存在一定差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学校之间,不同性别学生间学业水平目前已经较为均衡,并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区域学校之间,不同办学模式和条件的学校之间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存在明显差异,苏中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明显高于全省水平,苏北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明显低于全省水平,苏南、苏中和苏北学校学生在D水平上的人数比例分为5%、3%和6%;民办学校的学生学业水平明显高于公办学校,公办和民办学生在D水平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6%和1%。具体情况见图1。

3.全体学生在各内容领域上的表现不一

八年级学生在数学学科各个内容领域的总体学业成绩均达到合格标准。其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达A率较高,达D率较低,而“统计与概率”的达A率较低,达D率较高。说明学生在“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学业水平情况略高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具体数据见图2。

4.全体学生在不同能力维度上呈现不同水

从八年级学生在数学各能力维度上各水平的人数比例(见图3)不难看出,我省学生学业水平在不同能力维度上还存在一些差异,以2010年的测试为例,在“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维度上,合格率分别是96%、93%、91%和88%,同时,优秀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在不同能力维度上,由于各个能力维度的难度呈递增态势,学生的合格率呈现递减的态势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减小这样的差距,是我们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学业质量提升取得的主要成绩

测试反映出江苏省初中数学学业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学校差距在缩小,不同内容领域的教学质量在提高,对不同能力维度的能力要求也有所突破。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城乡学校差距缩小,教学水平日趋均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过程中,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得以推进,城乡教学水平的差距得以缩小。

从数学学科的测试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0年,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2008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良好率分别是70%、71%、65%,到201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良好率分别达到75%、76%、72%。2008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合格率分别是8%、8%、10%,到201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合格率均为5%。

在《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标准日益提高,农村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以改进,尤其是近几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也从多途径多渠道大面积展开。为了帮助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把握,切实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与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500多场,100余名学科专家先后参与授课,接受培训的初中数学教师约有10万人次。另外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区县教研活动,城区和郊县的对流活动,网络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学校得以快速发展。

2008年,省教育厅组织了全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名教师,选取了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录制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共计116课时,连同光盘的播放设备免费发放到苏北、苏中的农村学校,并借助“校校通工程”及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网站,将其推广到全省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有效地提升了江苏全省初中数学的总体教学质量,促进了苏南苏北、城市乡村中小学的均衡发展。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于2005年建立了“凤凰数学网”(省略,教材的专业网站),网站的建立为一线教师、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大信息量的数学教学互动平台,各年级的备课室为教师日常的教学提供了在线共研的平台。同时,在“凤凰数学网”上传了大量的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等,供广大一线教师免费下载使用。另外,网站还提供了一批学科专家的讲座视频和优秀课视频,供教师们学习提高。网站自2005年建成以来,规模及影响逐步扩大,现已拥有网站注册用户6万余人,总IP访问量达620多万次。

省教研室以课题为抓手,引导教师在参与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基于省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深化初中数学改革的行动研究”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设计与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开发》等科研专著的出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实验基地学校的推进……这些措施的跟进有力地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和广度。

(二)“空间与图形”教学日趋成熟,学业水平优势明显

从两次测试结果来看,“空间与图形”领域学生的学业水平良好率分别为69%和75%,略高于“数与代数”领域的良好率,明显高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良好率。这一结果反映出我省自课改以来,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改进,从测试中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一组问卷来看,对于“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变换”这一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感受到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觉得图形变换很有意思,大部分教师也和学生的感受一样,教师和学生感受的一致性也说明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式的改进,这种改进有效地改进了我省“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合情推理。新的数学课程增加了空间几何、几何变换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步改变了过去单纯注重传统的演绎推理,调整为注重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并重,普遍能结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地采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数学方法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

2.加强过程体验。实施教学时,教师注重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背景(知识产生的本源),适当再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认知的冲突,充分展开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达成《课标》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

3.强调动手实践。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教学时,教师较多地采用“学生‘做’――在‘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通过“做”获得感受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然后再明晰有关知识。

(三)“知识技能”教学效果显著,学业水平提高明显

2008年和2010年两次测试结果显示,我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合格率从92%上升到96%。我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进步,反映了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重视,同时,在教学中对于传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主动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情境。这是高效益地获取数学知识的强有力手段,这种手段广泛地应用在新课引入、概念教学、解

题教学、复习教学等各种课型之中。让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构,有效促进知识的生根和生长。

第二,在课堂中给数学学习困难生更多的关注。他们虽常常比一般同学掌握知识慢些,其内在的学习转化为外显行为的条件要求高些,但他们头脑中同样或多或少有知识的发生,有合理的东西值得教师去珍惜。教师转换了自身的角色,给这类学生更多的关注,也让这部分学生得以发展。

第三,在课堂中重视“讲”的同时,也重视“练”。数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除了个体对学习对象的独立思考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外,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通过练习。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对象和理解之间的粘合剂,是两者之间沟通的必不可少的中介。随着“讲学稿”、“导学案”等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教师越来越重视“精练”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层面上的提升。

三、初中数学学业质量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测试反映出江苏省初中数学学业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反映了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内容领域不够均衡、不同能力维度能力有待突破等问题。

(一)强化课程意识,缩小不同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

从两次测试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区域学生之间学业水平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2008年苏南、苏中、苏北学业水平的优秀率分别是43%、53%、33%,2010年苏南、苏中、苏北学业水平的优秀率分别是44%、52%、31%,2008年苏南、苏中、苏北学业水平的合格率分别是92%、94%、88%,2010年苏南、苏中、苏北学业水平的合格率分别是96%、97%、94%。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造成苏南、苏中、苏北的教育差距大的因素很多:

一方面,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苏北中小学的生均固定资产总值、生均专用设备等投入明显低于苏南的中小学,造成了两地学校硬件之间的差别。例如,必要的数学教学资源配备不足,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设备配套不全,大班额的教学不利于数学探究活动的展开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与指导等。

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的投入不够,教师的待遇较苏中苏南差,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资源流向了苏中苏南地区,缺少优秀的教学群体也是造成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苏北地区教师培训的相对滞后,教师的课程理解与课程实施水平相对较低,也造成了苏北数学教学水平的滞后。

改变当前我省初中数学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除了政府需要加大苏北地区的教育投入、均衡区域的教师配置外,从教育内部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数学课程意识,从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入手。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开始改变,但我省各地实施过程中差异较大。要充分利用教材“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及教材提供的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等平台,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多经历、体验、探索,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落实课程要求,重视“概率与统计”的教学

统计和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体现的现实性把书本数学与生活数学有机地联系到一起。然而,作为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挑战,从两次测试的结果来看,对于这一领域的学业水平还存在明显欠缺。具体数据见图4。

2008年,“统计与概率”学业水平的优良率为59%,不合格率为19%,2010年“统计与概率”学业水平的优良率为66%,不合格率为12%,这些数据都明显差于其它两个领域,再看小学三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结果一样,“统计与概率”学业水平的数据也明显差于其它两个领域。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除了“统计和概率”这

个内容的的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以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如,2009年在组织的一次全省命题骨干教师命题技术培训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现场定向命题工作。其中第一组的第一道题是“命制一个小题(选择或填空),考查学生对概率基本概念的理解,难度0.9”,以此了解教师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几乎所有学员提供了如下的一类试题:

(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白球3个,黄球3个,红球4个,小明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2)教室里有三个电风扇A、B、C,分别由三个外形相同的开关控制。任意打开一个开关,正好打开A电风扇的概率是――――――;任意打开两个开关,正好打开A、B两个电风扇的概率是――――――。

(3)从-1,0,1这3个数据中任选1个数作为点P的横坐标,再从余下的数据中任选1个作为点P的纵坐标,则点P位于第四象限的概率是 ――――――。

显然,上述的三个问题都出了问题,将“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完全替代了“概率概念”的理解。不难想象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概率概念”的教学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了,学生出现“中奖概率是1/1000,那么买1000张必有1张获奖”这样的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也就不怪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例1 某地区有10所高中,30所初中,要了解该地区的中学生视力情况,下列哪种抽样方式获得的数据最能够反映该地区的中学生视力情况( )。

A.从该地区40所中学随机选取1000名学生

B.从该地区的一所高中和一所初中各挑一个

年级的学生

C.从该地区随机挑一所中学的学生

D.从该地区的30所初中随机抽出500名学

此题的平均得分率是70.9%,选择A、B、C、D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70.9%、14.1%、2.6%、12.3%,说明学生对随机现象理解不深,随机现象的特点不仅仅是概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统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课程的准确把握,是提高“统计和概率”教学水平的基础。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教师首先要理解统计内容的本身,它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这几个步骤,主要是学习如何作统计分析,因为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或忽视任何一步,都会影响整个研究的结果。统计分析可分为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部分。统计描述是用统计图表、统计指标描述资料的数量特征和分布规律,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来推论总体特征。其次,教师要理解统计是极具应用价值的学科,其价值在于认识社会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以及为这类决策提供依据。立足于这样的整体意识,才能站在一定高度,整体把握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一个较为整体、全面的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确课程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与技能的能级要求上,从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的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就“解决问题”的能级要求上,我省的教学水平却停滞不前,学生达到的要求也不够。2008年和2010年,我省全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级要求上的良好率是56%和60%,不合格率分别是13%和12%,明显低于其他几个能级要求。

“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获取给定问题情境中的有关数学信息;分析情境中的数学关系,构建数学模型;综合必要的知识、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对得到的结果进行讨论、评价并做适当的推广。以下例来说明。

例2 某水库蓄水量y(万立方米)与时间x(天)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干旱后开始降雨,经过2天水库的蓄水量就增加到了600万立方米,水库蓄水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就应开闸放水,若连续降雨且水库蓄水量的增加速度不变,请预测,从第40天开始,连续降雨几天应开闸放水。

本题属于“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平均得分率是63.8%。题目并不繁难,但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读懂一次函数图像,并根据变化规律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需要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培养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是否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合作交流,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例来说,教师在一个概念的教学中,首先对概念的理解应当从表面到本质――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定义、名称、例子、属性等),把握概念的深层结构,这是对概念的核心、精髓的理解与把握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对概念不同表现形式的具体把握,对抽象概念的生动形象的描述,解读概念的关键词,把握概念的细节,掌握更多概念丰富、典型、精彩的例子。从孤立到系统――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联系的认识,通过对概念间的关系的考察,从概念的联系中把握概念的核心所在,这是在概念系统中认识概念,结果是概念得到充分的整合,概念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将概念组织成具有层次性、立体型的结构体系。在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过程,从而抓住函数的本质:运动变化的思想。如此实施的函数教学,定会提高学生在利用函数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针对测试中反映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缺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让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并且会具体准确地描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改变课堂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关注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除了教师的引导以外,综合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和培养合作习惯与交流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数学质量分析范文第3篇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监护,祖辈文化层次很低,一点L;5重视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或是“学那么多干哈,只要会学会算就行!”除受此影响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主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或是有关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

2.1热爱学生。初中学生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问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自然而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理无问,甚至批评责骂,那么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2.2创造情境。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会感觉无味,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的轻松愉悦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够钻进去,又要能够跳出来。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认真上课;③课后整理④认真练习i⑤及时复结。

4改进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下着手:

4.1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在课本的例课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她)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的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2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一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4.3教学手段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景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4.4在教学中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都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4.5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教师,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施以创造性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可利用一题多解,多方面寻求问题的不同解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所有战斗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前沿的同仁们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数学质量分析范文第4篇

我班共有46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4277分,平均分93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6.1%。

二、试题分析:

一年级数学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尽管平时教学中讲、练比较全面,但通过这次检测仍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会读题或读不懂题意,理解题意能力方面差,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失分原因最多的一项的,这些现象应该提醒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例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教学思想。

2、由于粗心造成的丢分。像加看成减,丢、漏题等。本来学生会做,但由于粗心而丢分,比如今后计算题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第一,抄一个数、一个符号就要养成回头看一眼的习惯,这样为后面结果的正确提供了保障,第二,要求学生每计算一步要进行简单的验算。第三,做完后要看一下最终的结果是否写在了符号的后面。这样的要求在习惯形成的开始比较费时间,但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三、典型错题分析:

1、第一题:看图写数,无人丢分。

2、第二题:比一比。(1)比高矮,无人丢分。(2)比轻重。多部分学生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间接地比较不理解或粗心造成错误。从卷面上看学生看图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

3、第三题:填空题。共5小题。其中第(1)看图比多少(2)填> < = 号(3)填写序数(5)考核数的组成和分解。只有个别学生丢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时不够灵活,学生没有有效地学习方法,或因为粗心,导致个别学生丢分。第(4)小题,看图填空,考核基数、序数和方位,此题丢分较多。有凤英等5位学生掌握知识不好;学逸、陈蕾两位学生不会读题;紫仪等8位学生不注意辨别方位(前后、左右);两位学生漏题不做;14位学生弄错三只和第三只(这是我上课时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但因考试前一天刚自行测试了同图形的题,并进行了讲评,导致这十几位学生因粗心而丢分。

4、第四题:统计图形个数。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能够准确认出图形,填出数字,并进行合计。但也有不少同学出现了错误,其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图形的认识不清或是粗心丢漏,而数错个数。

5、第五题:分类。丢分的学生不少。原因同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透或根本不理解。

6、第六题:计算。个别学生因粗心丢分(算错或漏题)。

7、第七题:看图列式计算。这道题考查出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的能力。4位学生错了一道题,出现错误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图意,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从而导致错误。还有两位学生计算的结果出错。在课堂上,缺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今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得还不够。

2、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以辅导。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有待于提高。

4、对学的知识缺乏广度的关注,同时忽略质量,导致有的同学,学一道忘一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多。

五、自我反思与改进措施:

1、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备好课,,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双基。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书写规范、勤于思考、乐学善问等等。

5、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答案”和“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质量分析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1、 成绩统计表

总分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1914.5

83.24

21

91.3%

13

56.52%

2、分数段统计表

0分

1-59

60-79

80-84

85-90

90-99

100

2

4

4

12

1

二、卷面分析

(一)基础知识掌握及运用

第一题填空:出错最多的是第2题,这一题考的是方向的判断:小兰的座位东南方向是小明,那么,小明的座位在小兰的()方向。60%的同学填的是西北,部分同学填了其他的方向。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不注意审题,第2题,有关倍的认识知识点,有4个空,有7个同学出错,对这部分知识没有掌握,不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何时用加减法。第4题,900减去()正好是45的12倍。这一题需要两部才能完成,部分同学填的是45的12倍得得数540。没有认真审题。第5题,检测的是商中间有零且没有余数的知识点,两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第一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出现多填,错填的情况。

第9题属于记忆方面的基础知识,部分同学任何这个词语写错别字的较多,,还有部分同学填写不准确,有些填所有数,不是零的数。

第二题:判断,第1小题出错的人较多,有7人出错,错因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的判断方法没有掌握。

第3题,有4人出错,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反过来说余数不能大于等于除数,很多同学判断错误的原因是漏了还有等于的情况,思维不够严密。

第三题:选择,第3、4有4人出错,3题错因为没有准确计算出来进行比较,还有同学计算出错影响判断,第4题错因为估算结果错误,与3000进行比较时不理解什么是最接近。第5小题,判断商的末尾有几个零,有5人出错,错音,没有计算直接猜测。

(二)基本技能、计算部分

第四题:1、大部分学生得满分,多是做错一道题,极少数错两道。

2、竖式计算并验算。有12人出错,较多类型为商中间有零,没有写0占位的;十位不够除,直接写0,没有简写的;算式不完整的;计算结果错误;横式不写结果,余数写漏的: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不加余数的;乘法算式第2步进位没有写出来,导致计算错误的。

(三)统计部分

第五题:统计,题目较简单,绝大部分学生得满分,部分由于粗心审题不清,把最少看成最多的。最后一题提建议,有12人出错,没有根据统计表的情况来回答。

(五)解决问题

全班有13人全对,计算出错扣1.5分的有两个同学,不会做解决问题的有4人,只会做一半题的有2人,

第七题:第1题,一步计算,列式正确,计算错误出错。2、3、4、题为两步计算连乘连除问题,大部分同学掌握的很好,少部分同学读不懂题意,乱做。5题稍微难点,有5人出错,方法多样,可以列两部,也可以列三步,部分同学搞不清楚数量关系,第一步能算对,第二步直接减去10盒而不是重量。原因有粗心审题不清,分析能力弱,如三步计算的只算了两步;计算出错如32x32,73x16等,理解题意不透彻,学生综合能力不强。总之本题的测试难度适中,全乡得0分的人数为2人,70%的学生能正确解答。第6题有两人计算结果出错,有一个同学没有比大小。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

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或变化的题目解答则不太理想正确率低。许多变换思维能解决的问题少数人能解决。定势思维较严重,不注意审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思维不够开阔,结合实际做得不够。如填选判和解决问题部分,可以顺向,也可以逆向,还可以排除。

3、计算能力不强或粗心。计算比较粗心,方法掌握不熟练,算式写不完的,不用0占位的,结果忘记写,不写余数的,得满分的同学不多。在解决问题中计算错误更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能口算的一定不会笔算,不会检查试卷。

4、学生不会审题。往往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解题。

5、习惯不够,不会好好检查。

四、改进办法

1、坚持练计算。

2、要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突出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能力培养。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通过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来训练学生思维发散性、灵活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出现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或短文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