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范文第1篇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R&D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与R&D投入的影响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区域技术生态位评价研究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方法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对策研究(下) 创新型经济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建设研究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动力因素评价与实证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效率研究 基于DEA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及对策 基于DEA的天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现状分析及政策支持 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效率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资料开源于《成渝经济区规划》。

③数据来源:加快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 提升产业协作配套及园区服务,

.

参考文献:

[1]廖元和.“三大战略”的特点与中国区域经济新阶段[J].区域经济评论,2015(2).

[2]和云.“三个支撑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

2015(4).

[3]程必定.区域战略升级推进空间结构转型[J].区域经济评论,2015(4).

[4]李松庆.“三个支撑带”下的我国区域发展新趋势[J].区域经济评论,2015(4).

[5]魏后凯.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重庆应对策略[J].改革,2014(6).

[6]喻新安.坚持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模式创新[J].区域经济评论,2014(6).

[7]杨继瑞,李月起,汪锐.川渝地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J].经济体

制改革,2015(4).

[8]Luxembourg. Innovative hot spots in Europe: policies to promote trans- border

clusters of creative activity [J].Trend Chart Policy Workshop, Background Paper on

Methods for Cluster Analysis, 2003(5).

[9]林中元.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工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中国高新技术

企业,2012(3).

[10]武增海,李忠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究与开发活动效率评价研究――基于

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DEA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6).

[11]陈自芳.以产业升级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兼对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的

比较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4(6).

[12]于春晖.趋向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J].区域经济评论,2014(6).

[13]赵喜仓,任洋.R&D 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动态关系研究――

基于江苏省13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J].软科学,2014(10).

[14]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1986(94).

[15]Cohen W.M.and Levinthal D.A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Faces of

R&D.Economic Journal ,1989(99).

[16]Grossman G.and Helpman E.Quality Ladders in the Theory of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1a(106) .

[17]Aghion P.and Howiit P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 .

Econometrica,1992(60).

[18]Stewart Thomhill.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ee in high-and low-technology regimes[J].Joum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1,2006.

[19]Darrene Hackler. High-Tech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id-west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J]200l(04):16

[20]吕乃基.高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改造的桥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

[21]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

[22]覃成林.R&D 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路径依赖一基于我国东、中、西

部地区面板数据[J].科研管理,2002(2).

[23]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3).

[24]吕忠伟,李峻浩.R&D 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统计研究,

2008(3).

[25]刘伟,李丹.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R&D 投入与产出绩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10(3).

[26]赵喜仓,徐俊涛,张瑾.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科技管理研

究,2014(12).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high-tech industrial base, explains the meaning and necessit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bases.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igh-tech bas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关键词: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结构调整

Key words: industry base;industry clusters;structural adjustment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018-01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式,与之相对应的传统产业集群的局限性也更加凸显。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等纷纷建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目前,对于产业基地的理论研究较少,给出明确定义的更少。本文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定义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指以促进特色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集群化发展为路径,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资本和市场等要素的集聚优势,依托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特定产业区域。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功的产业基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市场主导型产业基地,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科技园和法国的索菲亚科技城;另一类是基于政府主导型产业基地,如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和台湾新竹工业园。虽然各自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仍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1.1 有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以及一大批与之相关的中小企业 核心企业市场规模对本行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对本地的相关产业和工业发展甚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并与之形成以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为支撑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1.2 完善的市场环境 完善的市场环境是指市场具有开放性,要素资源具有流动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备以及具有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完善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信号并按照国际惯例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同时,这也是产业基地能够深度嵌人国际供应链,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3 持续的创新能力 持续创新能力主要通过两个层面体现:一是作为基地构成主体的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会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反过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提升会通过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在机制而让更多其他企业和机构受益,从而提高制造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

1.4 庞大的风险资金支持和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以基金或合伙的形式,把银行、保险投资基金、富有的个人和外国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风险投资基金,然后通过专业运作投资到急需资金的企业并获得高额回报。这些风险投资机构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帮助企业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运作,向企业推荐人才,帮助组织和改造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治理结构,为企业的经营进行咨询服务和指导,满足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人才、管理需求。

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必要性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由于集中了某类或某几类相关制造业企业,有着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其产品能够深度嵌人国际供应链,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并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我国目前传统产业集群虽然解决了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调问题,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但集群化机制尚未普遍建立,大多表现为集而不聚,而且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更有待提高,创新的组织模式有待探索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集群化程度低,集群里企业横向联系少,龙头企业也没有形成“羊群效应”。由于我国目前产业集群多是由政府借助外力自上而下推动的,明星企业具有外部镶嵌性,并非集群内自行繁衍而成。这种模式使得这些在空间上已形成一定聚集的企业并未显现出强烈的植根性。因而集群化成长可谓“先天不足”。

2.2 集群内创新能力不强,在创新资源总量不多的前提下,缺少宏观引导和有效组织,使得创新资源分散、配置不合理。目前,无论是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基地还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其技术创新尤其是持续创新能力均不太强,政府、企业,科研、金融、中介等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创新协同。这里面既有企业自身所处阶段的现实障碍,也与科研机构在将成果产业化、规模化过程中和市场不匹配有关。

3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

3.1 积极进行机制创新 积极探索基地内技术集成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引导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提高基地创新活动的效率和创新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产业基地的整体创新与竞争力水平。

3.2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区内企业服务体系 通过分工协作、本地结网来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通过市场、专利、资本等纽带,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

3.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法制体系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产业基地是高新技术和行业龙头企业的聚集之地,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必须得到国家的有效保护,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的鼓励创新的机制。

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广西

21世纪是高新技术制胜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一国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国内外日益高档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了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乃是我国及广西必然的战略选择。

一、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十五”以来,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总产值年增长率为26左右,是广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9年起呈逐年增加之势,2004年底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47%,比上年增长了26.20%。而在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利润及利税方面广西这些年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在近年有较大的变化,至2004年底,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数为373家,比上年增加了197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为4.40万人,比上年增长13.69%。广西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合成材料及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仔业。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平均由2000年的0.41亿元扩大到2004年的0.57亿元,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达亿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如生物制药业中的桂林三金、桂林集琦、北生药业、电子信息行业中的北海银河等企业。

广西这些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自身而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全国范围之内其仍然是较为落后的,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表一来看,广西科技经费支出额、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和R&D经费支出额约为广东省的10%、10%和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竞仅相当于广东的近千分之一。在创新相关资源及投入额度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广西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和科技成果数量仅为云南省的二分之一稍强。广西在技术创新各项指标上均远落后于临近的东部省份广东省,甚至一些关键指标也落后于云南省。总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总量较小,产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关联度低,配套能力不强,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尚待完善,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政府的间接调控能力、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能力、技术中介的服务功能、知识产权的保护、官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均有待加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中试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而且部分高技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对于一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域创新是关键所在。应当高度重视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的作用,通过环境和机制来吸引、聚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创新活动涉及的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制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应当从整个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角度着手,从增强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思考。基于这个认识,文章认为制定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平台为目的,通过整体布局、突出重点集中科技资源,着重发展高技术战略产业;同时通过创新环境的建设和高技术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来分别解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问题;通过改善资源要素供给、改善创新系统的内部结构、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和加强创新系统网络建设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有力的支撑,多管齐下,有所侧重、分步实施,通过创新系统的动态演化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政府在构建创新系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创新系统组织结构

张敦富等人(2000)认为从系统结构上看,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包括创新机构、创新资源、中介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四个相互关联的主要组成部分。周亚庆、张方华(2001)则认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包括教育子系统、科技子系统、资金体系、政府子系统和文化子系统,Andersson和Karlsson(2OO2)提出了一种以集群为中心的创新系统结构,

(参见图一)为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借鉴,该模型虽是以集群为研究中心,但由其结构图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构建创新系统的关键作用,创新过程必需的良好的国家和区域的制度安排需要有政府制定,而技术基础设施、知识基础设施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基础设施由于具有“公共品”的特性,需要由国家地区政府来主导完成,公共财政支持和完善的风险投资体制的形成则是政府所属职能,至于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的构建更是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

基于以上创新系统结构分析,结合波特的钻石结构模型,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逻辑模型。

(参见图三)其中创新资源包括一个区域的自然禀赋、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等要素,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相关和支持性基础设施除了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交通、能源、电力通讯等以外还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创新机构,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咨询公司、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系统,以及相关产业基础。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而提高了效率。同时,本国的预期需求可能催生产业的国家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则有强化竞争力的效果。区域创新网络,又称区域创新环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信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学习环境等,是区域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与交流形成的、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管理系统是指政府为了建立和管理区域创新系统的机构和机制,政府将创新各相关要素整合调配,在促进技术创新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在创新系统的建立和成长阶段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只有在政府主导的管理系统有效调控下,创新系统才能有效运转,达到最终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三、创新系统中政府行为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缺陷需要强化政府政策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支持。市场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加强的作用,但也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造就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也不能自我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虽然高效,但却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局域性。随机性会使配置行为的目标追求发散,局域性则使创新活动中出现市场低效区和失效区,市场低效区需由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联合发挥作用,市场失效区的资源配置则往往主要通过政府行为来完成。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保障、产业共性知识的提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地位的创新行为等,往往由于较长的回报周期和较强的投资需求强度而为企业所不愿或无力介入,必须依赖政府来加以组织。事实上,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育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大量市场低效或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有一些独特的运行规律。技术创新的产出是一个介于公共产品和完全排它性产品之间的产品,创新成果的一部分即产品的实物部分虽可属于创新者,创新成果的另一部分产品即技术信息部分却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此外,技术创新没有历史惯例可以遵循,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包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且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创新类型高度相关,基础研究和基础发明的不确定性最高,投资最大,回报最慢,企业往往难以承担或不愿意承担。这两方面特性极易产生创新活动中的囚徒困境,厂商只是等待知识技术外溢,而不是开发研究成为最优选择,这就需要政府干预了。另外,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往往是大量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一些竞争劣势,这些需要政府一定的政策倾斜和宽松的外部创新环境。

四、创新系统中政府职能定位分析

在经济学领域中,政府职能如何定位是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创新系统中,政府作为重要组成要素,既是区域创新活动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区域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在国家层次,政府主要是根据全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制定一些促进国家整体发展的政策和计划以及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地的发展指导思想,从地方层次来讲,在国家宏观管制日渐放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发展重要的直接指导组织者,一方面贯彻国家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导调控,地方政府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应主要负责制订宏观的区域创新目标、战略和方向,创新区域的各项制度,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激励、督促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活动,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设计并监督机制运行,发现和确立新型的、高效的机制规范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从宏观上和总体上对个别创新主体的行为进行协调。

作为创新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结点,要特别重视政府在与其他创新主体的相互联系中承担具体的职能任务,对于企业,政府提出和建立针对证券市场等各种层次和各种功能的市场机制和操作规则,引导企业合作和有序竞争,按照法律或契约的规定,采用组织控制、财务监督、监督管制等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建立在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主体间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信息、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政府可以通过非官方的中间组织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对于科研机构,政府制订重大创新项目和课题,通过资金投入来引导智力资源之间的有机组合,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共同完成创新,积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迅速产业化,并对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形式多样和日益规范的资金支持。

政府要在构建创新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首先满足以下条件:政府的职能要从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及提供服务为主,在目前我国的转轨时期,要特别防止政府超越行政职能范围盲目行使权力,以免产生政府职能过度的问题。要健全市场制度建设,消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和壁垒,要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创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创新系统构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以广西为例

早在2003年广西政府就制定了未来几年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2003~2005年为规划起步阶段,初步构筑起广西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到201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机制灵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创新体系。2011~2020年为优化提升阶段。2006年区科学技术大会强调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广西创新体系。经过广西各界人士不懈努力,目前广西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技术创新系统构建的道路上仍是任重道远。

广西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和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许多时候不是缺乏人力资源,而是缺乏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用人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偏少,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偏弱,科研与企业相脱节。而且,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R&D经费投入占GDP仅为0.36,发达国家均已达到2—3。此外,研究开发的国际化程度很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这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严重的不利影响。特别的,创新能力不足使广西在与东盟对接的建设过程中力不从心,严重制约了广西的跨越式发展步伐。

首先,广西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创新体系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各阶段具体目标,部署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并向各创新主体提供有关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状况的信息,建立有利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的政策倾斜体系,此外广西政府应制定一些必要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使创新活动规范进行。

第二,加强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包括社会信用环境、创新服务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等,政府要从多方面人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一整套信用查询和奖惩系统;建立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服务机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建立技术、知识与人才的流动机制,构造一条完善的区域创新价值链,加快技术成果转让、运用和扩散;要着重加强创新文化环境的建设,政府要倡导突破一些不利于创新的传统文化束缚,倡导“硅谷文化”模式,历来中关村被认为学习硅谷最为接近的地方就是有鼓励冒险、敢于标新立异的文化痕迹,要在广西境内树立起勇于冒险、不断进取的思维方式和创业精神,在创新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一种善待失败和相互交流的合作文化和精神。

第三,建立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特别是一整套投融资激励机制。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自身激励体系,宏观上要加大增加政府研究开发投资,增加政府的R&D投入,并通过优惠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可对中小企业试行政府信誉担保银行贷款。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 科技创新能力 构成要素 产学研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城市正面临着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新竞争。要适应这种竞争所提出的挑战,就必须变革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以新的观念、新的方式为城市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城市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对城市创新系统中科技创新行为的衡量,最基本的内涵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与水平的提高,二是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

所谓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城市有目的、有意识地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和借助外部环境的支持,准确识别和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通过开创性地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的能力【1】。

一、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

科技创新离不开一定的人力资源、科技意识和物质技术基础,科技活动需要直接的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科技活动产出表现为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形成影响。因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可以归结为五个: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环境是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是鼓励创新的关键。如果一个城市中没有政府对科技意识的重视,不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科技创新的发展,那么对于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则相当困难,科技创新环境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基础。科技创新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

(1)有可能有条件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力资源;

(2)科研物质条件,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科技活动外部物质装备的支持;

(3)科技意识,即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创新活动的认可和支持。

2.科技活动投入

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科技活动投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结合,被看作是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城市要跟上科学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要加大对设备物资的投入,要提高对科研开发经费的支持力度,还要不断壮大有技术而且高效率的劳动者队伍。因此科技活动投入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城市科技创新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的必备保障。它主要分为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包括:

(1)全社会以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的水平;

(2)全社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对科技活动财力支持的力度。

3.科技活动产出

科技创新最为直接的表现是科技活动产出,这也是科技活动投入的目的所在。最少投入得到最大产出效益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成为各城市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因为若只是一味加大投入力度,而不注重产出效率的提高,则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还会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最终导致过早面对资源枯竭的恶性局面。因此科技活动产出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科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目前技术成果成为国家、地区和城市间实力对比的重要方面。科技活动产出也可以从科研技术成果来衡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

(1)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即论文、课题和实用技术的产出水平;

(2)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即技术成果在国内和国家间的流动状况。

4.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技创新需要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生产力并产生创新效益,在转化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即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代表一个国家、区域和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2】。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的创造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能够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有效提高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科技活动投入的产出强度。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城市进行科技创新的技术动力。高新技术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包括:

(1)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

(2)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劳动效率、附加价值水平。

5.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般来说,社会发展伴随着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提升。反之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强、科技产出能力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必然又会带动城市经济、环境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因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也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构成要素。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还要考虑自然环境改善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自然环境不可忽视,目前我国正逐渐增强对环境的重视,实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包括:

(1)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技促进环境的改善;

(3)科技促进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秦皇岛科技数据研究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秦皇岛市科技创新能力

秦皇岛市科技产出的主要问题是科技财力和人才投入不够,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出效率的步伐明显落后于投入【3】。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科技产出能力落后。

秦皇岛市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多渠道增加财力投入、合理引进与利用人才资源、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措施,使产出尽可能的最大化。除此之外,秦皇岛市要提升科技产出能力,还要加强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目前秦皇岛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还较低,产学研之间缺乏自主合作、市场化推进的协作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品牌工程,促进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行政界限和行业界限,进一步引导科技成果的异地转化、吸收和创新。

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有三个方面:

第一,引导和支持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人才和资产流动;

第二,实行特殊政策,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建立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

第三,在科技计划上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资助机制上,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加强创新体系的整体集成,发挥秦皇岛市科技力量的整体优势。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不仅可有效利用资源,相互为对方培养人才,并且可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活动产出强度的增加,从而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产学研结合还可以优势互补,通过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市场中介机构的建设,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经验,大力发展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技术产权产量,无形资产和科技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管理,使科技创新能够高效率地顺利运行。当前秦皇岛市技术市场仍显得过于薄弱,成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恰好可以利用产学研结合来取长补短,壮大技术市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国外知名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办厂,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降低了外资企业的成本,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外资企业; 发展前景; 应对措施

随着中国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不断调整,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将不再明显,例如劳动力价格上涨,纳税比例的提高以及环境税的征收等等,使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应对这些政策调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成为外资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研究一下外资企业未来该往哪方面发展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一、外资企业对中国的影响

自197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企业入驻中国,既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外资企业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其次外资企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第三,外资企业为我国的税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第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产业化结构的升级,加快向二三产业转变的步伐;第五,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的压力,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第六,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对我国技术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建设,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高技能的人才。

二、外资企业目前面临的挑战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给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过去,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仅为外国劳动力成本的十分之一,如此廉价的劳动力使的外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转入中国,以此来降低成本,但是如今,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资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罢工事件”以及“富士康跳楼事件”促使工资不断提高,政府在《劳动法》中也提高了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不再明显,外资企业是否还会继续留在中国投资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两税并轨政策的实施

两税并轨是近年来新出的一个热词,是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合并成一部所得税法。在税率等方面对内陆企业和对外资企业执行同样的税率,一视同仁。这就意味着以前中国为吸引外资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措施将一去不复返,使外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过去在优惠政策下,外资企业在特区的税率是15%,在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税率是24%,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使用统一的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基本确定为25%,这对于特区内的外资企业影响较大税率上涨了10%,对于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外资企业影响较小上涨了1%,但不管是特区内的外资企业还是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的外资企业的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使外资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外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尽管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以及环境税开征等压力,中国仍吸引不少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外资企业在中国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蕴藏无穷的发展潜力。

(一)外资企业将提高劳动者综合水平,降低劳动力成本

面对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这一问题,外资企业要想方设法从其他方面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将此影响减小到最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外资企业自身要调整薪酬管理制度应对劳动成本上升这一问题,提高绩效工资的比例,实行多劳多得的奖励政策,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劳动者工作时间和报酬代替员工增加等,通过这些措施来不断降低工人工资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持企业平稳较快的发展。

(二)为争取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产业将增多

两税合并之后,对外资企业的税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对高新技术产业仍然执行百分之十五的税率, 这给外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国家科技部门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法规》里规定了生物制药、信息工程等十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到的产业比较广泛,因此外资企业可能尝试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其实在中国若干外资企业只是将工厂挪到了中国,但是公司技术研发却仍然保留在本国,外资企业可能将公司技术研发产业也一并移到中国,进而取得政府提供的百分之十五的税率优惠,此外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也可能进行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身竞争力。

总之,虽然劳动力价格上升,纳税比例提高以及环境成本的增加使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考验加剧,享有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少,但是考虑到长远发展,外资企业应该针对这些不利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环境税的缴纳和污染罚款,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降低劳动力成本。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尽管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的双重压力,中国仍吸引不少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从长远来看,外资企业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叶文添,,刘宇欣.两税并轨 外资谋变[J]..中国经营报,.2007((03)).

[2]李华芳.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外资企业“撤离潮” [J]..东方早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