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

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

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95-02

良好的学习氛围、纪律遵守,浓厚的集体意识、道德风貌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班级管理有效则不但会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还能提升教师授课的专注度和效率。而班级管理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如何提升自身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每个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深入了解学生

班级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其管理的对象是班级的学生,若是班主任对学生不尽了解的话,则管理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为此班主任应该深入学生之中,加强对学生的熟悉和了解,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意志品质,还需要掌握学生的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保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进行交谈,走到学生中去,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

2.营造良好氛围

学生的知识、心理、能力等方面的成长都是班集体中,班级体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学生就像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为了创建更加优秀的班集体,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学习氛围的营造,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其二,集体生活氛围的营造,情感是可以互相共鸣的,为了让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教师应该保持对学生的爱心、耐心,这样就能增强教师的权威,使学生们服从教师的管理。其三,班级制度完善和执行,班级存在着劳动、体育、学习等诸多方面的活动,为了让其井然有序地运行,就需要完善班级的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使学生在班级氛围中能够养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其四,实行鼓励性管理,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犯错误、忘事情、闹矛盾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教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尽量以幽默、平和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行为、心理引导,而不是采用批评、体罚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选择优秀干部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往往以班干部为媒介,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的时间、精力有限,而让学生作为管理媒介,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能够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使其能更好地把控关键性管理工作。为了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教师需要选择优秀的班干部,使其作为教师的助人和工作的延伸。教师要让班干部明确自身的职责,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帮助教师管理班级事务,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对那些落后的学生进行督促和引导。教师通过班干部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等状况,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及时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麻烦、困难等进行反馈,化解师生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4.明确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就是为了让班级建设得更好,而每个班级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学生的具体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班主任需要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结合。若是将目标定得过高的话,学生难以完成,则会使其产生消极地心理体验;若是目标过低的话,任务没有挑战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应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来执行班级管理的目标,如班级的卫生评比成绩过低的话,教师就可以制定下一次评比进步到中等水平,达到了目标后再要求学生们力争上游,挤进前三名,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确保班级管理目标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完成。

5.树立榜样作用

班级管理需要明确的标准,而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相关的制度规定,小学生往往难以形象地理解,这样就使得班级管理的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而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得到表扬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也可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鉴于此,班主任应该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将班级的标准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供学生学习模仿,使其明确自己的任务,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养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6.总结

良好的学习氛围、纪律遵守,浓厚的集体意识、道德风貌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班级管理有效则不但会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还能提升教师授课的专注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淼娣.略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J]. 考试周刊,2011(15).

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范文第2篇

上午好!

时光飞逝如流水,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我们收获着一个学期的学习硕果,我们又将迎来兔年的新春佳节。XX—XX学年度上学期的学习和工作,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体学生的勤奋学习下,今天顺利地结束了。

回顾一学期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倍感自豪。回味这一学期的学习和工作,我感慨颇多: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奋斗,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思索,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收获,每一天里都有我们的成长!清晨,每间教室里书声朗朗;课间,每处校园里文明游戏,安全小憩;课堂上,每位同学专注倾听,积极动脑;课堂下,每位同学认真作业,书写工整;校园外,我们同学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当前做起,认真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切实践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们以优秀的业绩,同学们以优秀的成绩,维护了教师的尊严,实现了学生的责任。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学生向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全体教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代表全体教师,向奋发进取,天天向上的全体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相信你们不会忘记:为了让你们在学习中确立更高的目标,多少次老师和你们交谈,帮你树立信心 ;为了让你们会背课文,多少次老师延误了回家吃饭的时间;为了让你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少次老师谆谆教导,有的甚至因此嗓音沙哑;为了让你们打牢基础,快速进步,多少次老师牺牲了休息为你们补习……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的将来,都是为了让你们能在这个充满竞争、靠知识立业的社会里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这一个充满激情的学期里,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组织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并践行小学生一日常规、礼仪常规,落实班级安全和卫生职任制,少先队干部轮流执周,较为有效的抵制了零食进校园;开展了系列主题班队会: 成长在奥运年里日记展评、手抄报展览;“作业教案”检查评比,经典诵读坚持不懈;英语情境剧表演活跃了课余生活,激发了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举行了“冬季师生运动会”,开办了一学期一度的家长会;坚持了一星期一升旗一国旗下讲话的制度,落实了每周班会课上“安全教育”和“生存教育”环保教育、防近视教育的教学和宣传;迎接了中心校和教体局对我校几项工作的检查;各班的校信通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加强了教师学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本学期,学校的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浓了,校风更加优良了,办学成绩更加得到家长以及上级领导的好评,同时,我校又有25名学生加入了少先队组织,成了光荣的少先队员,今天我们又评出了31名新三好生,他们他们以自己的良好习惯、端正品质;他们以自己的踏实沉稳、坚持不懈;他们以自己的优秀成绩、强健体魄……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在这几方面是全体学生学习的楷模。期末考试成绩揭晓,有30名学生获成绩优异奖,还有 名同学获得了成绩进步奖,我们也应该向这些取得进步的同学学习和祝贺,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记住这样的一句话:“进步就是好学生,提高就是一百分,不求完美无缺憾,只求日日奋进。”我们评出了10名名副其实的优秀干部。...

纵观这个学期,我们的少数同学在某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好,学校里还是存在粗言秽语和乱丢垃圾的现象。这与我们学校“文明、优美、和谐、奋进”的环境是格格不入的,我也为我们学校里还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而感到不安和着急。所以,下学期我们将大力加强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检查和卫生的检查。

回顾,是为了总结;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和提高。希望全校师生再接再励,不停止拼搏奋斗的脚步,以本学期为新的起点,争取下个学期更大的进步,实现我们每一个人最大的、最高的、最美的人生价值。到那时,当我们走完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阶段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我的父母,我无愧于我的老师,我无愧于我的祖国和人民。

同学们,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愉快而有意义的寒假已经来临。考试结束在家休闲的这几天里,有不少学生都已经给自己的寒假做了计划和打算,争取让寒假过得更有意义,有更大的收获。我要特别向同学们强调假期安全问题,希望同学们高高兴兴放寒假,平平安安回学校。

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范文第3篇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只是认定,更重要的是激励和调控。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性评价是指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设计好数学课教学过程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目前来看,学习压力、学习焦虑正日渐成为困扰学生心理的一大问题。“如何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消除学习焦虑”是每一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虽然说我的教学经历不算多,但是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下面我将从激励性评价的形式,优点和要遵循的原则三方面进行阐述:

1. 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

2. 什么是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情感和适当的教学方式,恰到好处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比如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了或对于某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会由衷地对他说:“你真棒”、“回答的太好啦”、“有创意,这点连老师都没想到”……在作业中,当学生计算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会及时地加以肯定: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或者画面红旗、画个笑脸、画颗星星。

· 激励性评价的形式

激励性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主要有夸赞,鼓励,提醒三种形式。

1. 夸赞。指教师在评价时用带有赞赏的语气,表达对学生的赞赏、喜爱之情。比如说把某个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说“我觉得……”““”“我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当听到老师对自己的夸赞时,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也因此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更活跃,积极。

2. 鼓励。鼓励与赞赏不同,赞赏一般是学生表现出了老师期望的行为,而鼓励是在老师希望学生产生某种行为的情况下产生的。

3. 提醒。真正的提醒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与相互尊重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如当学生上课不听讲时,说:“×××同学,你认为这节课谁听得最认真?你也非常聪明,能和他比一比吗?”“”“×××同学,你觉得你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

4. 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1.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感悟学习的真谛

激励性评价运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课堂上我改变了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打破了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评价,如:“学得不错”“这个想法很有新意”“没有想好、先坐下,再想想,一定会想出来的”„„我的热情鼓励与真诚赞赏,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些激励,将无形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2.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并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指出不足。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我让两学生演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后再说说笔算两位数加法的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接着要求学生对两位小老师的讲解进行评价。说说:“你认为哪一位讲解得最好?在同学们的互评后,我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了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既能赞赏别人的发言,又能客气地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都有各自的长处,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居多,这些孩子从小都是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爷爷、奶奶心疼孙子、孙女,这是普遍现象,这就对留守儿童的个性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小就是小皇帝的待遇,到了学校就很难适应,自私的心理阻碍了合作发展的空间,倔强的心理造就了学生蛮不讲理。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寻找学生自私、逆反、倔强的根源,在学生稍微有一点优异表现的时候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在鼓励与表扬中慢慢改变自己的观点,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文性格。

4.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养成某种好的习惯却不难,只要我们加强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像我们学校的住宿生,刚进校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生活习惯,不会摆放洗漱用品、不会叠被子、不会整理小衣柜等,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宿舍一团糟。后来经过我们养成教育的常抓不懈,对做的好的学生嘉奖鼓励,利用晨会,校会等机会对宣传榜样精神,做的好的同学得到表扬将会做的更好,没有做到位的学生看见身边的人得到奖励,自己也会努力改正。因此,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

对于小学来说,也有低中高之分,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对于激励性评价手段来说,也有区别。

· 运用个体激励手段,促进在小

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1、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形成

有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追求。有了学习的榜样,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从榜样身上,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待人,如何待物,学会如何去奋斗,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榜样作用有着无可争议示范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除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外,学生最容易受同龄孩子的影响。在班级孩子中经常会涌现出好多优秀人物和好人好事,这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会达到极好的效果。由于同学之间年龄、性格、经历上的接近与相似,就非常容易引起接受与模仿。在教师的表扬中,那些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得到一种正激励比原来做的更好,而他周围的同学也会在向往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认可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形成好的品质。

2、开展竞争评比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形成

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种竞争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在低年级开展以个人为单位的综合性评比活动,就是一条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这种个人为单位的综合性评比活动,不是非要争出个高低上下,而是个体只要达到了活动中所设定的标准就可以得到表扬、奖励而这种奖励又累积起来到学期末得到更高一级的奖励,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培养的受教育者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例如我在低年级就开展了“我做健康娃娃”的评比,在学习、劳动、爱师长、不挑食、勤锻炼等多个方面进行评比,并在表后设有报喜栏。开学初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我向家长通报一年里学校将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教育。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共同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三规”教育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行为准则。之后,我们班开展了“我做健康娃娃”的评比活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送给老师家长一个惊喜,同时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只要有一些细微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要及时通过“健康娃娃”的评比表写出来向对方报喜。如:在学校里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回答了,热心帮助同学做好事了,检测得了优秀等等这些校园里的点滴进步,老师都通过评比表向家长报喜,学生有了较突出的进步,还会带回一张老师精心设计的“大喜报”向家长报喜。而家长也会因学生懂得关心人了,会抓紧时间学习了,能自己事情自己做等等在家里的表现向老师报喜。就这样报喜活动使孩子们每天在给别人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感受着被表扬的喜悦,而家长老师则在共同帮孩子找优点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和品味着孩子们的进步和发展,并且把这种进步向更高一层引向深入,最终使孩子们头脑中正确的思想意识,同化为了自己的自主行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在这种共同的表扬激励下孩子们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行为习惯越来越好。

另外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对于班干部的培养也可以用综合性竞争评比活动进行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评选达标干部、优秀干部、杰出干部等形式来使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的整体进步在班级中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 运用群体激励,培养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班级工作全面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百条建议>>-书中曾说过”学生把每个人的微薄力量加在一起时,感觉到和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强大,只有在集体中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的美。”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竞争活动并加以班主任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小组中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发挥团结和协作精神从而使学生在集体中自觉进行思想教育。

我所教的班级,以前在学生身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具体表现为集体凝聚力差,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表现散漫,课下有追跑现象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也只是做到自己学习好自己纪律好,而不能为了班集的利益去帮助其他同学。看到这些现象,我针对问题认真进行思考,依据小学生表现欲强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又结合他们偏于崇拜善于模仿的行为动向,在班级中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在竞赛中我们以“班级是我家”为活动目标,以“自己事自己做,别人事帮着做,集体事抢着做”为活动口号,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在纪律、作业、荣誉几方面以小组积分的形式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同学们与以往的表现有了很大的不同,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在各自的集体里找到不足加以改正进行自身教育以避免在此方面影响集体荣誉。

三、激励性评价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

(1)真挚原则

激励性评价必须是老师发自内心的赞美和赞扬,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充满热情。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教师不能把誉美之词当作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2)具体化原则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例如朗读课文,一句:“读得不错。”的评语远远比不上“读得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感情,就更好了。”的评价,评价应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

(3)分层原则

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的评价应该有所区别。一种是对优秀生的激励, 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回答得精彩,有创新”。一种是“后进生”的激励,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如“今天某某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表扬,可增强其学习信心。 (4)肯定的原则

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如果学生得到正面评价,其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强,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如果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腻烦心理,信心下降。

(5)整体性原则

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重视两头,忽略了中间”,要让所有的学生沐浴到老师的阳光,充满学习的动力。评价还要贯穿于课堂的各个重要环节。

(6)精神性原则

评价应以语言、表情、动作为主,侧重于精神鼓励。可以竖起大拇指,微笑,摸摸学生的头等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奋发向前。

小学生优秀干部总结范文第4篇

一、静海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举措

静海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发展举措,落实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了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

1.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静海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始终每年坚持做好四件大事:一是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程序化、制度化领导,每年年初召开各乡镇、村街主要领导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县四大机关主要领导出席,县委书记、县长讲话,主管县长作工作报告,这项工作坚持了25年;二是县人大、县政协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一次教育.监督指导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实施素质教育等工作,保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三是县委、县政府把教育纳入县、乡镇、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教育工作列为对乡镇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内容,权蘑占到6%;四是县财政年初安排财政预算时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划拨经费时优先为教育拨付,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

2.建立内外结合的教育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静海县从1996年开始建立学校董事会制度,目前全县各中小学都成立了董事会。董事会一般由学校主办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是当地党、政、企知名人士担任,相关村街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社会部门、企业负责人为董事。学校董事会建立章程,明确职责,定期召开董事会议,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决策学校重大事件。重点解决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经费、校舍建设、行政执法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教育内部实施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四制”改革,即校长选任制、教师聘任制、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其中,校长选任制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民主选举、党委审定的程序进行。自1994年以来,先后组织了五届校长选任,共有1137人次参加选举。全县学校形成了董事会决策、校长负责、内外驱动、和谐共进的管理机制,为教育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3.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天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静海县不断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连续多年保持了“三个增长”。此外,“三保一扶助”和“两免一补”④政策也得到了全面落实。静海县还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校园经济,进一步丰富了经费来源渠道,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静海县在改善办学条件上重点加大了经费投入,实施了四项工程:一是校舍楼房化建没工程。新建了静海一中、模范学校、模范幼儿园等59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改扩建了实验中学、第二中学等7所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校舍楼房化面积达到61.8万平方米,占全县学校建筑面积的95.8%;二是学校安全加固和功能提升工程。经过严格鉴定,对47所学校进行重建和加固维修,总投资达1.1亿元;三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o静海县按照“先农村后县城,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推进,整体达标”的工作思路,对达标创建工作进行了整体谋划,农村与县城同步推进,校舍加固维修和现代化达标建设捆绑推进,薄弱学校和基础较好学校整体推进;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按照“传承、建设、积淀”的原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10月,承办了全国校园文化建设高级论坛,6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全县各学校建起了较为规范的校史室和档案室,实现了绿化美化,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建立了教育局网络和网上办公系统,营造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相融合的教育氛围。静海县通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使全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均衡、优质的配置,教育综合实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障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基本条件。静海县通过多种方式,抓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并使其量化和制度化。比如,要求每人每年读政治业务书籍,记读书笔记2万字以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篇;每年定期开展“十百千”@教研、听课、查教案活动;每年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和青年干部、妇女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每年组织一批干部参加全市、全国举办的培训学习活动;每年选派3—5名校长到国外学习进修;每年从县城学校选拔一部分优秀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每年在农村学校选拔一批青年干部到县城学校挂职培训。总理曾讲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静海县着重从师德、业务和管理等几个方面抓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坚持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制订出台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和《静海县教师行为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实施教师专业化、青年教师培训和学历提高工程,提高各级各类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优秀教师的不断涌现。近年来,先后有4名教师成为国家级学科骨干,11名教师成为特级教师,27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名师,428名教师成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深入开展了“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密切了家校关系,促进了师生和谐、家校和谐,形成了育人合力。《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等媒体刊发了该县“大家访”活动,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赞扬。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严格控制教师逆向流动,出台了《县城教师去农村支教的规定》和《关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规定》,每年选派部分县城教师到农村支教,每年表彰一批扎根农村的优秀教师,并为边远地区教师浮动一级工资,激励广大教师扎根农村、献身教育。

5.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静海县坚持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二是构建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法。全县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中心,协作区为辐射,乡镇校教科室为主体,校本教研为基础”的教研、科研网络,初步构建起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近五年来,有50名中小学教师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40人次在全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为了给中小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静海县注重加强县、乡镇、校三级实践基地建没,形成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实践基地260个。从1993年起,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起占地600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可容纳700人食宿、拥有4区10馆、年接待3万名学生学农、学军实践的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四是重视学生特长培养。连续举办22届学生艺术节,连续10年荣获艺术节活动市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连续5年在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农村区县团体总分前两名,连续4年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比赛,均获得前六名的好成绩,2009年在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中小学长跑比赛中荣获两个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初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中荣获冠军;五是探索多元评价机制。全面推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体系,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实践静海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始终是静海县发展教育的方向和目标。静海县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展,使各级各类教育踏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学前一、二年人园率连续五年保持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居全市农村区县前列。市级示范园、一级园和中心园建设达标数位列农村区县第一位。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合格率、完成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8.5%以上,毕业合格率达到98%。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7.5%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并与本县学生享受同样待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3.5%,高考总体成绩连续八年稳步提高。职业教育贴近静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瞄准企业急需人才,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办学形式丰富多样,每年培养毕业生、培训生四干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

成人教育逐步做实、做优。通过几年建设,17所乡镇化技术学校达到市级一类建设标准,l所学校达到市级示范校标准,成人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参加“35l”工程培训@和技术短训达48万人次,推广农业新品种38个,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静海县在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静海县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

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教育经费实现了财政统一拨付,比例逐年提高,但与经费体制改革前相比,学校经费来源渠道更加单一,投入相对减少,再加上学校建设欠账较多,配套建设和日常维修费用明显加大,设施、设备标准不断提高,水、电、暖日常办公经费逐年增加等因素,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此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教师缺编、缺科、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农村学校班级普遍规模较小,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增多,教师需求总量加大,现有教师数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缺乏专业专职教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一定的年龄梯度,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青年和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历史等原因,造成县城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而且,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静海县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应对措施

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赋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新的内容和新的使命。静海县牢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这条主线,围绕教育发展总体目标,针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不断开拓思路,盘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县教育的科学发展。

1.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发展的理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步构建起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建立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互相促进的机制,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科、教的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农村的人才开发和技术进步。

2.完善投入体制。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各级各类教育的经费投入。县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稳定和增长。通过实施重点工程项目的方式,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建设改造、教育教学设旌装备升级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3.建立制度保障,优化教师队伍实施新招录教师按比例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度,严格控制教师从缺编单位向超编单位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县城流动。开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先进学校与薄弱学校“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实行“走教”制度,解决个别农村学校师资不足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解决生活、交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立农村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启动实施队伍建设“222”工程,到2012年培养20名市级骨干校长和教师,培养200名县级骨干教师,培养2000名乡镇校级骨干教师,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