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皮影客 中学生物教学 动画制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视觉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视觉文化已逐渐取代语言文字的传播,成为目前呈现信息的主要方式。有关《初中二年级学生有无插图课文的眼动研究》表明,在学生阅读成绩、阅读时间、阅读速度几项的比较中,有插图组的学生成绩显著优于无插图组学生,且阅读时间更短、阅读速度更快。这表明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要比文字快,而皮影客刚好提供一种教学途径,它将知识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配音、有趣的画面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皮影客”是胥克谦创立的一个帮助普通人快速制作动画的平台。它依靠动画云技术和庞大的素材库将动画制作的过程模块化、组合化,包括选择场景、添加人物、添加动作、录音和配字幕几大模块,用户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拖拽组合就可以快速制作一部动画片。这种简单的动画制作方式为许多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普通人解决了技术难题,使普通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动画成为了可能。

1 “皮影客”平台界面

教师可在手机或电脑上进行操作。若在手机上操作,需先免费下载安装皮影客官方软件,注册完成并登陆;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只需要在皮影客官网进行注册登陆就可使用,手机上使用的账号和电脑上使用的账号可通用。

以电脑操作为例,在皮影客官网注册并登陆后,点击开始制作动画,进入制作页面如图1所示。

左侧由上至下分别为选择场景、添加人物、道具和镜头。右侧从上至下分别表示添加动作、字幕、配音、远近图标;中间是动画创作舞台;下方是进度条和播放按钮,通过进度条可以控制修改每一步制作。

以手机操作为例,在手机皮影客软件上注册登陆后,在页面点击“+”,进入制作动画页面,如图2所示。

在页面最上方是动画创作舞台,舞台下方是进度条和播放按钮。进度条下方从左至右依次为添加镜头、配字幕、录音、添加背景音乐。舞台下方从左至右依次为主题、场景、形象、道具、气泡,制作者可以依次从相应的素材库里进行选择。在手机上动画制作完成后,可点击制作页面右上方“”,可将动画在动画圈里面,自己和好友都可看到的动画并能重新进行翻拍,也可将动画分享给微信、QQ好友。

2 制作步骤

使用“皮影客”制作动画的步骤简单,分为选择场景、选择人物、添加动作、添加字幕、配音、添加标题及简介和导出视频。详情可扫描图3二维码中的《皮影客:普通教师制作专业动画型微课利器》文章,或扫描图4“皮影客”制作步骤教程视频网页链接的二维码进行学习。

3 皮影客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 皮影客用于微课制作

3.1.1 皮影客用于微课导入

教师可将一节生物课的导入用“皮影客”做成动画型视频。教师在设计剧本时,要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趣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中的知识应用等吸引学生心理指向的内容,或者与以往学习基础联系的“先行组织者”等内容,帮助学生找到新概念与已有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观看动画视频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提问,指明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的思考方向,促进学生的思维,为其学习新的内容做准备。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本节教材上的“问题探讨”内容是斯帕兰扎尼的消化实验,这是一个科学史素材,多数教师都以此作为本节内容的导入,但因网上无相关视频,教师只能通过口述讲解。若利用皮影客制作动画,由唐僧、八戒以对话的形式阐述物理性消化,引出斯帕兰扎尼表演魔术:让鹰吞下放入金属笼中的肉块,再次取出金属笼时,肉块消失。八戒存疑:为什么肉块在金属笼里不能进行物理性消化的前提下还会消失?唐僧分析此魔术应是化学性消化。提出问题:消化肉块的物质是什么?通过上述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作为此节内容的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图5为以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为例,使用皮影客制作的动画所在二维码。

3.1.2 “皮影客”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皮影客”是一种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新颖手段,可以集合视频、音频等各媒体,形式变化多样,新奇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教师可利用皮影客将重难点内容做成动画,并将其插入微课中。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为例,外界环境尤其是光照强度、CO2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亦是难点,是高考实验探究题常考内容。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用“皮影客”将此内容做成动画。选三个人物,一个是原料供应商,提供光能、CO2;另外两个是光合作用工厂的光反应、暗反应部门的负责人。通过设计原料供应商的原料供应变化,探讨对该工厂光、暗两个部门产生的影响。例如,当原料供应商减少光能的供应,光反应部门水的光解受阻,其ATP、[H]的生成量减少,直接影响了整个光反应部门;同时,输送到暗反应部门的ATP、[H]就减少,使得暗反应部门的三碳化合物还原减少,三碳化合物堆积,糖类有机物、ADP、Pi生成量减少,暗反应部门因此受到间接影响;ADP、Pi生成量减少,输送给光反应部门的量也就减少,因此,光反应部门腹背受敌。同理,当供应商恢复其光能的供应,减少CO2的供应,分析其对光合作用工厂光、暗反应的影响。

上述动画,把外界环境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再次进行精细加工,把此部分内容碎片化,学生对该内容再次进行学习、强化,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图6为以人教版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为例,使用“皮影客”制作的动画所在二维码。

3.1.3 “皮影客”用于微课总结

在一个知识点讲完之后,教师也可以用“皮影客”来做一个动画进行知识总结,由不同的角色讲述整节微课的内容。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的增殖”一节为例,选唐僧师徒四人作人物形象,唐僧提问有丝分裂分裂期四个时期的特点,由孙悟空、八戒、沙僧以聊天的形式说出四个时期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动画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系统化,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图7为以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的增殖”一节为例,使用“皮影客”制作的动画所在二维码。

3.2 “皮影客”用于学生学习

“皮影客”不仅可以用于微课制作,更主要是交给学生用于学习的各个过程中。

3.2.1 “皮影客”用于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示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皮影客”制作动画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例如上面外界环境变化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探讨,教师只需用“皮影客”做出光照强度的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即可,CO2供应变化的影响可留给学生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制作动画来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皮影客”的使用方法。其次为了对学生制作的动画进行指导和评价,教师应建立一个行为量规表,从以下几个要素来进行指导:① 科学性:即学生制作的动画应符合主题、内容准确。② 趣味性,包括角色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想象力;画面美观,色彩和谐;情节人物、语言等设计有一定创新等。③ 创造性,主题的表达形式新颖,内容结构设计独到。④ 后期制作连接合理,各种衔接操作流畅,视听效果好。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如编写剧本、制作动画、配字幕、配音等。最后,W生作品反馈回来以后,可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观看讨论,教师再根据量规表进行点评总结。

3.2.2 “皮影客”用于学生“成长记录”的电子档案

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倡导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教师可制作一个电子档案库,将学生的“皮影客”作品存在里面,在电子档案库里面写上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制作的动画、动画分数、制作动画时在小组内担任的职务(导演、编剧、制作人或配音等)。分阶段展览学生的电子档案,教师和学生根据每次动画的评分和评语,结合学生发展变化的情况,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2.3 “皮影客”用于学生教学反馈、检验手段

教师可把一个知识点用“皮影客”做成动画,在做的过程中可把问题部分留白,即不录音和配字幕,把动画做成题目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进行配音和配字幕。例如,教师在讲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之后,可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多肽链中氨基酸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等计算问题做成动画,在动画里面把这些问题部分留白,即不配字幕、配音。将动画发给学生,学生做完之后再交给教师。教师通过在课后观看学生做的动画可准确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这种活泼的检验手段比让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更直接。而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可以缓解其对做作业的排斥心理,增强其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4 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使用前注意分工合作

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的时候,应清楚地解释制作动画的目的,以让学生知道做的目的以及这个过程在认识和记忆知识的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性。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选定队长,确定展示时间。由学生自行安排工作。

4.2 使用过程中注意制作动画的技术

“皮影客”制作动画简单,但是做得十分完美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每制作一个步骤,都需要点击保存;选对场景,选择与剧本匹配的场景;添加动作时必须选到相应的进度点,否则动作会还匹配画面;在选择人物动作的时候,需要根据讲话的时间来选择动作,若时间过短,人物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话说完,就会造成对话与动作不匹配的情况。

4.3 使用后注意总结提升

在学生观看动画后,教师要注意总结和讨论的方式。讨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① 让制作动画的小组讲述他们在制作动画过程中的感受,如遇到的问题等。② 让观察者提问一些有关动画的问题,谈谈自己对动画的理解,在这个提问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获取信息上,批评性评论应尽量减少。教师总结的时候应先充分肯定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应重视制作动画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动画里面的知识点是否理解准确。

参考文献:

[1] 陶云.图画背景中词图认知的无意识激活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48-152.

[2] 郝德秀.动画制作平台““皮影客””[J].创业邦,2015(5):32-33.

[3] 刘勇,袁瑾.皮影客:普通教师制作专业动画型微课利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10):59-61.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三生物 评讲课 有效性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一个能看到结果的反应。”评讲课作为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最基本的功能是帮助学生明确上一阶段学习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一堂优秀的评讲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如何上好评讲课,提高生物评讲课的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经验总结了八个字:充分备课,多问少讲。具体实施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一、分析试卷

一份好的试卷本质上是一个科学的测量工具,试卷得分只是运用这一工具得到的一个精确的测分,不是学绩测验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对试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试卷分析。

首先,对试卷本身,我们应分析其信度和效度,并确定其分数分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参考的主要是测试结果中体现的平均分(成绩数据集中趋势)、标准差(相对平均分的离散程度)、分数分段布(一般为正态分布,在总结性评价中,负偏态才说明教学是有效的)、试题得分分布(了解期望难度的布局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等。

其次,对教学活动,为了对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我们要分析试卷知识结构分布、能力要求、难度层次,统计各小题得分率等。

在大型考试中(例如省质检),上述试卷分析有专门软件完成,在平时的考试中则需要教师掌握相关技能利用已有数据分析得出。其中各小题得分率可制表(格式参见表1)后由学生利用班级电脑录入个人各小题得分情况,或由教师打印出来供学生填写。学生的参与能在提高教师分析效率的同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班级答题情况,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评讲时不题题讲的原因,并对总体得分率低的题引发共同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情绪

试卷成绩一方面是学校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成就感的获得途径之一,因此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情绪,于是评讲课上有些教师或喜形于色,或大发雷霆,甚或针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这些情绪可以理解,但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还是心理发展都是弊大于利的。

如前所述,试卷得分只是运用这一工具得到的一个精确的测分,不是学绩测验的最终目的,只有冷静客观地对试卷进行准确的分析,既要分析学生的错因,又要对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单纯的外归因或内归因。潜移默化下,学生会越来越冷静客观地看待考试成绩,形成良好的考试心态。

三、调查错因

试卷评讲课不应题题都讲,也不宜面面俱到。找到答题错误的真正原因,针对不同类型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进行分类评讲才能保证评讲课的有效性,并为今后教学策略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试卷批改过程中就要注意记录归纳简答题的错答类型,一是有利于判分标准的统一,二是能有效缩短改完试卷到评讲试卷之间的时间。例如,我在进行2015年福建省质检考试阅卷时,用手机拍照方式记录和整理的其中一个空的错答主要类型(见图1):

从错答情况可知,学生本空答错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点缺漏,而是表述不清。对试卷中同类试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在评讲该类型题时就应侧重于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表述的准确度上。

选择题的错选项可通过读卡机读卡得到相应数据,未进行机读的情况可自制“错选项自查统计表”(格式参见表2)后由学生利用班级电脑录入个人各小题得分情况,或由教师打印出来供学生填写。该数据能帮助教师明确错误主要集中在哪些选项上,评讲时做到目标明确,精讲精评。

有时教师对错因的预判并不一定准确,应在试卷评讲前找不同层次学生抽样调查验证预判的准确度,或者在评讲课上让学生充分发言,通过学生的表述明确错因。

对错因的分析应兼顾三个维度:

1.知识缺漏。这是大部分教师首先会关注的维度,在这一维度大量丢分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主动性较差,未能及时巩固强化造成的。

2.能力缺陷。福建省生物高考遵循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原则,要求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分析错因时应对学生暴露的能力缺陷进行分类,对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能力缺陷应在后继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3.情感态度。这一维度的错因具有多样性,在高三学生中最常见的是由于考试压力大,过度紧张造成的。针对学生过度紧张问题,教师在平时讲课中就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传授一些考试中应对紧张的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学放松训练,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对于个别症状明显的同学可向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寻求帮助。

四、制定目标

布卢姆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评讲课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而常见的类型,也应如常规教学备课一样,认真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高三生物评讲课应在遵循《考纲》的基础上,依据错因分析,制定评讲课三维目标,致力于“最近发展区”,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确定程序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讲内容。高三生物评讲课不宜题题讲,也不宜按顺序讲,而应在分析后将要重点评讲的题目按类型分类,按类评讲,在评讲中帮助学生归纳分析错因,找到解题突破口,做到举一反三和知识迁移扩展应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扩展,以应对高考能力考查为主的要求。

2.根据错答原因,确定评讲方式。根据不同的错因,评讲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记忆类知识点遗忘错误究其根本,主要还是由于大部分理科生怕背书,对记忆类知识点不重视造成的。在针对这类错因进行评讲时,应先点明其重要战略意义,激发学生不在记忆处丢分的决心。为此我分析了近三年福建省高考试卷,向学生明确指出近三年高考生物50分非选择题部分均有12~14分的同类题型,本次省质检考中同类题型也占到了14分,而同学们每次考试中平均只能拿到这类题型50%左右的分数。在学生心中引起高度重视后,罗列本次省质检卷中的所有同类题型,让学生答出横线部分答案,引导学生发现大部分知识点他们已经熟记,只要能准确找出自己的知识缺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即可,由此减低学生对大量记忆的恐惧。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在最后的50天中,如何合理安排记忆计划,以确保在高考中不在记忆处丢分。最后与学生一起小结记忆计划,由学习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实施。审题粗心的错误主要是审题盲目求快心理和审题习惯问题造成的,针对审题盲目求快问题可先利用提问串引导学生思考:“选择题少看一个选项可以省几分钟?做错一题选择丢几分?把少看一个选项的时间用在难题上可以拿到几分?”三个问题问下来学生就能从理性上明确审题盲目求快心理的弊端,帮助他们克服这一不良心理。再让学生回忆以前教过的一些快速审题的科学方法:分清主谓宾、明确限定词、找准自变量,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在本次考试中的审题错误题中,再次感受科学审题法的优势,在今后练习中不断尝试改变不良的审题习惯。

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哪种评讲方式,总体上都应如例子中那样,尽量做到多问少讲。高三学生正处于年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自我意识增强,心理和思维上都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多问少讲正符合此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缓解逆反情绪。多问少讲的另一个好处是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错因,找出最适合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方面的优势均能提高评讲课的有效性。

3.根据学习规律,确定评讲顺序。学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依据最近发展区制定学习顺序,评讲课也应遵循这一学习规律。仍以2015年福建省质检生物部分的评讲为例:本次评讲课拟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评讲,第二课时进行相应深化扩展训练。第一课时要解决的主要是知识点遗忘、审题粗心、表述词不达意三大类问题,其中知识点遗忘、审题粗心两类问题分值比例相对较大,而知识点遗忘又相对较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设计评讲顺序时将知识点遗忘类放在第一部分,接下来是审题粗心类,最后是表述词不达意类,并据此为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了阶段增分计划,如图2。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评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专项限时训练。

4.根据近期心理,确定评讲风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学生因学业压力大,每次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波动,越是大型考试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一次相对简单的考试往往会让学生掉以轻心,而一次相对较难的考试又会让学生觉得前路一片灰暗。同一次考试,有的学生会觉得简单,而有的学生却会觉得很难。因此,高三教师在评讲课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事先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还要调查研究学生的考后心理,在评讲课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争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

六、实施有法

充分备好评讲课后就进入了实施环节,备课备得再充分,上课时只是生搬硬套,评讲课的有效性还是会打折扣。因此,评讲课具体实施过程也应讲究方法,遵循及时性原则、目标明确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激励原则。

七、注重反馈

试卷评讲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试卷评讲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矫正、巩固和提升,因此评讲完试卷中的题目后不能就此结束,要注意收集记录学生听课后的反馈。在学生方面应要求学生将据错因分类,将自己易错的题整理归纳,收入“错题本”以供后期反复复习强化。在教师方面则要据试卷分析和讲评情况再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包括对位训练和变式训练,达到帮助学生矫正、巩固和提升的目的,这是保证评讲课有效性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郭瞻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美]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雷铃.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葛海霞.差异教学策略在高三生物试卷评讲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初中理科分科教学和综合教学在江、浙两省已施行多年。在生物学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学科师资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知识本身的维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知识的建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课程综合发展的趋势,建议初中生物学科降低中考难度,改编教材,加大学科之间的交叉力度,拓展教学资源来源,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改变集体备课模式。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教学;分科教学综合教学;比较和分析

目前,初中理科教学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实行分科教学,但在浙江、深圳等少数省市实行理科综合教学。初中理科综合课程改革始于1991年。期间,河南省及武汉市等也曾参与该教学改革[1],但最终都因“教师不适应,校长不支持,社会不理解,家长不放心”等原因而终止[2]。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到底是综合教学还是分科教学更能适应学生发展?目前尚未见定论。为此,笔者对江、浙两省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生物学教学模式差异

江、浙两省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师资配置等方面。

1.1课程设置及考核

浙江省初中学段实行理科综合教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四部分内容,课程教材选用浙教版教材,共有6册,每学年学习2册,一般每周5课时;江苏省初中学段实行理科分科教学,生物学课程在七年级、八年级开设,课程教材选用苏科版教材,共有4册,七年级每周3课时,八年级每周2课时。考核方式上,浙江省理科综合课程参加中考,闭卷考试(时间2h),试卷总分180分,其中生物学部分36分,占总分的20%。江苏省生物学课程参加八年级下的初中结业考试,开卷考试(时间1h),试卷总分100分。

1.2学科师资

浙江省的科学教师一般来自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而江苏省初中生物学教师都是生物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科学综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传统分科教学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科教师之间的矛盾,是目前该综合学科推行碰到的主要难题之一[2]。物理、化学教师教生物学知识的现象很普遍。教师专业素质很难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2生物学教学优势比较

不同的教学模式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知识的维度

在知识的广度方面,由于浙教版科学综合课程中涉及生物学部分仅占20%~25%,而苏科版生物学教材有4册,相比之下,苏科版教材比浙教版教材的生物教学内容要多一些。例如,苏科版教材中的“健康的生活”、“关注我们的家园”、“留住碧水蓝天”3章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能学以致用,但在浙教版教材中未涉及。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应中考要求,浙江省从课程标准、教材到课堂教学对生物学科的要求较高。例如,对初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点之一的光合作用内容,苏科版教材是由海尔蒙特和萨克斯的实验直接呈现光合作用的概念,对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中为什么有二氧化碳?叶绿体是什么结构?光能是什么?为什么产物中有氧气?为什么说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等内容都不要求理解。而浙教版教材则从海尔蒙特的实验、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萨克斯实验、金鱼藻实验和恩吉尔曼的实验先后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并同时转化配平得出化学方程式,由此使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和在能量的概念基础上,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概念。在知识的连贯性方面,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学科的入门由生物非生物开始,直接进入常见动物和植物以及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学习,而并不联系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等内容,或许这符合综合学科的特点,知识总体跨度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入主体知识网络。而苏科版生物学教材,同样由生物非生物入门,而后则通过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知道“环境影响生物”,同时“生物适应环境并且影响环境”等,引导学生研究“生物非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环环相扣,系统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

2.2学习的动机

作为一门中考学科,浙教版科学教材容量大、课程紧、难度高,大部分生物学实验周期长,经常需教师将学生分组实验简化为演示实验甚至视频进行教学。此外,两种教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对“生物的保护色”这一概念,苏科版教材增加了“寻找教室里的蝴蝶”和“捡豆子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上比较,关于运动系统,浙教版教材一笔带过,而苏科版教材则从人体骨骼、骨连结和骨骼肌三方面,全面介绍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并以长骨为例,详细介绍骨膜、骨质和骨髓,使学生懂得骨折为什么可以愈合,造血功能来自于哪里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无疑是学生受益终身的科学素养之一。目前江、浙两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主动性的差异明显,这可能与教材中知识深度的不一致及其趣味性的强弱有关。江苏省的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程其趣味性大、实用性强而又没有中考压力的学科学习主动性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热情。

2.3知识的建构

对于陈述性知识,学生如果没有先前知识的铺垫,是很难掌握的。例如,对“视觉的形成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内容,浙教版教材中在“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后面直接安排“视觉的形成”,学生对该知识的建构可谓水到渠成;在苏科版教材中,“视觉的形成”在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而“凸透镜成像”属于物理课程,其教学进度在生物学课程后,学生没有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的概念,不能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同样,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安排在“氧化”知识点的后面,学生能够很透彻地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及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关系;在苏科版教材中,七年级上册最后一章就出现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呼吸作用”知识点,而“氧化”这一概念需要到初三化学才会涉及。由此表明,在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完成知识的迁移方面,综合课程具有明显的优势。

3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初中生物学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各有利弊。如何扬长避短、优化课程设置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4]。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显然是课改的趋势所在,但其在推行过程中出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源于该课程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1)降低中考难度,改编科学教材,扩大学科知识广度,加大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力度。避免科学综合课程成为分科课程的大拼盘,增强生物学知识的连贯性。拓展教学资源来源,使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增加在职教师生物知识培训和实践机会;扩大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招生;在同一备课组内增加集体备课和交叉听评课的力度,争取实行先学后听、先听后议、先议后教、先教后评的教学模式,加速教师生物学专业素养成长。

(3)从学校开始,从教师开始,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提升科学综合课程的社会影响。通过学生素养的提升,让更多社会人士接受并加入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行列中,共同为未来科学综合课程的发展努力。

作者:朱卫娉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安驹.2003.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华读书报,3

[2]戴劲松,卢娟.2005.新仁•初中科学课“开”“停”之争.中国改革报,3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效率

一、为什么要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的生物课堂当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了解得更深。进行实验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完整参与整个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这几个环节。要想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和讨论,就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的去观察和研究。因为生物课是一项很抽象、很复杂的课程,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学生不可能完全地吸收,比如“根的什么部位生长速度最快”,仅仅靠理论知识的讲解,非常难理解,所以必须做实验。

二、如何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必须先进行预习,然后明确实验的根本目的,预先提出任务,有步骤地完成实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效果。比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心脏收缩的过程中血液的流动情况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内容如下:小鱼尾鳍在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在血管中定向流动,从动脉流入毛细血管,再从毛细血管流入动脉。然后用显微镜对小鱼尾鳍进行观察,如果没有小鱼尾鳍,用蛙蹼以及蛙肠系膜也可以,观察其内血液的流动方向以及流动的速度,根据血管壁的厚度以及血管的粗细程度、血液流动情况来认识动脉血管以及静脉血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毛细血管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鱼尾鳍的哪个地方最容易找到毛细血管等等。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时候,实验就会更加有效。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目前使用的生物教材内容深、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打下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必须教会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所存在的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但是,科学的观察又不仅仅指“仔细察看”,而是指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些科学仪器、科学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研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要注意这几点:(1)要督促学生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整理以及记录;(2)在实验中要对重要和无关的因素进行分辨;(3)要勇于思考,善疑多问;(4)要进行对比、比较;(5)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对根毛和根尖进行观察的时候,要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以及须根系,然后再指导学生用显微镜对根毛的位置进行观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根尖的结构以及根冠的知识点,最后掌握根毛区的细胞结构。

3.开展课外活动

仅仅靠课堂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必须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比如对环境污染进行观察,对动植物进行研究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才有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机会。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内知识,课外的知识也非常丰富,素材也非常多,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与活动,对遇到的现象进行观察,去主动获得知识。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动植物的标本,开展一些关于生物知识的比赛。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时候,要求学生做个关于植物呼吸的实验,可以用两个黑塑料袋,一个塑料袋中装入生蔬菜,另外一个塑料袋中装入烫过的蔬菜,最后与石灰水相连,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这样的实验学生在家就可以完成,简单方便,还可以让学生很快地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

4.培养学生的兴趣

初中的学生由于刚接触生物这一门课程,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能量和呼吸的时候,因为过去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为了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随着口号一起做迅速起蹲的动作,一分钟的时间看哪位学生做得最多。做完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从中理解了关于人体呼吸的哪些知识,比如呼吸的概念和作用,并且让学生互相讨论。这样一来,摆脱了过去生硬的教学模式,在欢乐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总结与体会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是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那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必须要将实验融入课堂中,指导学生观察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八生物下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考;复习策略;地理学科

中考既是学业毕业考试,也与高考一样是选拔性考试。从某种意义而言,中考比高考是更为重要的考试。作为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深深知道地理、生物等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地理无时不在,日常生活、外出旅游、投资做生意等更是离不开地理。为了保证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质量,本县把地理、生物课程列入中考科目,各以50分分值计入学生中考总分。由于课程设置原因,这两门课程在八年级就已结业,到九年级学校还须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复习,大大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任务,还影响到九年级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本县的地理、生物中考就安排在八年级结业时进行,一方面可保证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在九年级的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压力。这种变化需要广大地理、生物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面对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如何利用有限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为在有限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复习,教师应提前考虑各种因素,把时间和内容的安排精确到天,精确到每一节课。复习一般而言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于4~5月中旬,主要立足每年《丰都县地理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从近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看,命题覆盖面广,考试范围以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2012)上下册、八年级(2013)上下册内容为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第三节俄罗斯,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七章联系与差异;第八章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试题凸现灵活性,与社会和时政及生活相结合。但无论试题如何灵活,呈现方式如何新颖,试题始终不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考查。

例如,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动植物王国”,其原因是: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云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云南省位于热带 D.云南的少数民族多

这一题涉及多个方面,但展示云南位于横断山区,各种不同气候类型集聚于此,再加之位于高原地区,所以该地区气候纷繁复杂――突显中国气候复杂这一显著特点,抓住这个特点,任何变化都不离主题。这一阶段复习主要严格紧扣考试标准规定范围,以《考试说明》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记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2.第二阶段:强化专题

这一阶段于5~6月上旬,梳理知识体系,讲练结合。打破4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以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重点落实以下专题进行复习:地球;天气和气候;大洲;世界地区差异;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产业;中国的区域差异。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开放性题目训练) 。地理学科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做练习时切忌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深入,下笔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地理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及方法。

3.第三阶段:精准训练

这一阶段于6月上旬至考试之前,重点从基础考点――需要学生背诵内容、地图专项能力、答题技巧三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

教授可自己命几套地理中考复习模拟试题进行基础知识点实战强化训练,试题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可带领学生做读图专题训练。因为近年地理考试别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重点突出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气候图、中国山脉图、中国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河流图、铁路交通图等方面的练习。可综合练习,演练完整的中考模拟题,从学生答题技巧、心里应对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二、关注重点内容落实

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中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知识容量偏大,每周2节课,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必须高效利用有限课堂进行复习,让每一节地理复习课学生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应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评”。

1.讲清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地理考试中,许多学生极易将相近或相邻的概念混淆一起(如山地与山区: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还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仅仅进行想当然的直观理解,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将相邻及相近的概念集中一起进行对比讲解。而这些知识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地位极其重要,须有针对性地补充这些概念,否则将会形成一系列的难点。

2.讲透基本原理

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涉及,学生分散接受这些原理,学习效果可能较差。为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些原理整合归纳,向学生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论题是:何事发生在何地,以及为什么?即地理学的3个“W”(what,where,why)。地理学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包括自然和人文现象。“人们面临区位选择”是对地理学3个“W”中关于人的活动进行分析的起点。因为对某一区位的选定是以放弃在其它区位利益为代价的,所以,地理学家在对这些问题分析时,必须设置分析的背景,即人们面临在哪些区位之间进行选择。

设想要建设一座水库,如果坝址已定,如三峡大坝,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坝高是多少,不同坝高的淹没范围,淹没地区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状况,移民数量和职业结构等;不同坝高的社会利益,包括发电、防洪和航运。这些都是水库建设选择的背景。以地理学家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学派强调经济体是在有差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空间中进行选择,即强调经济体在社会文化中的“嵌入”。因此,区位选择的背景或区位选择的情景设计,或者思考人们面临什么情景的区位选择,均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理。

3.讲明读图要领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必考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专题图形式进行学法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说明,了解属哪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等。再对照教材和图册资料查找相应信息,再次认真读图。

例如,地形图包括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前者在平时学习中常见,学生会依据颜色、高度表和图例进行判读。而地形剖面图较陌生,教师则需在讲清概念后,训练学生能将这两种地形图有机结合分析。对于地图,老师可以适当缩小范围以减小他们的学习压力。

三、强化地理复习效果

1.知识升华为规律和技巧

地理复习不要只满足于复习知识点,而是一定要将知识点升华为规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理要素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例如,复习整个初中地理最难的知识点经纬网时,一开始复习经纬线、经纬度等知识,后利用幻灯片带领学生找出度数变化规律,总结出类似“横纬竖经”,“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向东递增是东经,向西递增是西经”这样的规律,最后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地理规律,学生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又如,复习利用等高线判断山地不同部位时,难点是山脊和山谷的判断,除复习山脊和山谷等特点外,可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等高线上海拔数值的递变情况,总结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规律,并加强练习巩固,这样可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2.灵活运用区域比较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区域地理分值最高,包括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区域众多,学生很容易混淆,用区域比较法可化繁为简。例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时,可利用区域比较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用图片和表格把两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加以呈现,学生则一目了然,容易记住。还可以用区域比较复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和发展条件:北方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所以在辽中南地区适合发展重工业;京津唐地区资源丰富而发展综合性工业;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则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南方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所以在珠三角地区适合轻工业发展等。教师不仅在复习课上多用区域比较法,还应教会学生自己复习时常用。

3.掌握特殊记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