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师德表现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范文第1篇

(一)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教师是一类人的集合,也是一种职业,从事教育的人,教师的具体个体。

(二)师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师德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

(三)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单调机械无新意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院子心理的疲乏。

二、当前高中教师师德的现状

(一)教师师德问题频发。近期在报道中有一项新闻就是关于师德问题,很多在校学生受到影响,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当前高中教师师德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不排除个别教师存在师德问题。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道德规范及传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个别的教师的教育方式严重偏离正常的师德范畴,破坏学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严重破坏学生的交际。

(二)教师师德正被逐渐认知与改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再不需要传统的教育方式的情况下,师德的规范也发生了变化,导致许多较为传统的教师一时无法适应,对于这类教师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师德教育。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师德败坏的问题,侵犯学生的个人权益乃至生命,对于此类情况,各高中以及社会应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惩治此类教师,运用法律、经济或吊销教师资格证等手段。

(三)教师师德构建问题已提上日程。国家的未来就是教育,只有教育的大发展,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与人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一切都依赖于高中的教育,最终依赖的就是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他现在教学质量上,也会表现在教师师德上。因此各高中应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师德培养与培训,针对教师的现状进行规划。国家在教育上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促进高中教师师德的进步,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三、高中教师师德构建的措施与对策

(一)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与监督。国家应发挥其统领的作用,制定详尽的教师师德教育构建计划,针对各地区的不同的教育现状,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与流程,同时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各级政府应严格贯彻国家队师德构建计划,分配到各高中,高效配合各高中完成对教师的师德构建。社会人士以及各家长也可向各高中提供建议,促进师德在各方面都有提高。同时社会各界更应发挥其监督的权利,加强对师德构建的监督,对不合格的高中提出交涉,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合理化建议,促进师德构建的公正公平化、科学化、正规化。

(二)各高中就自身师德构建问题进行系统规划。各高中应根据当前教师师德问题进行学生调查,从而分析师德构建的不足与优势,从而对师德的构建进行详尽规划,从教师自身的师德教育开始逐渐提高高中师德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规范与修养。首先对教师进行师德再教育与培训,所有教师都应参与并参与最终的培训考核,对于培训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其次由教导主任亲自上课堂进行监督与并对教师师德各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加强教师对师德的重要性。最后,经过学生的问卷评价,确定高中整体师德水平与情况。

(三)加强教师自身对师德问题的认识,逐渐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教师是师德构建的主体,所以教师自身对师德的问题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逐渐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素养,提高师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与影响。同时自身修养的提高对自身师德的构建也会提高。其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心中的师德本质,通过与自身的比较与认识,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促进高中师德构建,也会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最终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与道德进步。最后,教师应更多的借鉴高中成功的师德构架案例,将优秀师德教师的有点学为己用,将他人粗粝师德问题的方法与自己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促进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师德构建,从而促进高中整体教师队伍师德开发与构建的形成。

(四)加强高中师德构建的关键是个人道德模式的形成,而个人道德模式的形成关键期就是青年时期,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应给青年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促进个人优秀道德规范的养成,这样既不会依赖后期的师德再培养,也不会导致个体之间的道德差距。所以要进行高中的师德构建问题的根本就是加强人民自身的道德教育,促进个人道德模范的形成与表现。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范文第2篇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那幼儿园教师师德总结应该怎么写比较好?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教师师德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教师师德工作总结在忙碌的工作中,__年的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回顾这一年多和孩子们的相处,不单单是孩子们在学习,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也深深的影响着我,带动着我。看着他们天真、单纯、清澈的眼神,看着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总是觉得很欣慰。在师德方面,我努力以身作则。争取在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孩子们处在幼儿时期,分辨力差,他们乐意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对他们都有着深深的影响。因为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所以我用心努力,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潜力及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的要求,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幼儿。不能直接体罚幼儿或变相体罚幼儿。重视对每个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每一个幼儿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呵护、尊重每一个幼儿。爱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

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把握时机做幼儿的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工作中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带好幼儿。在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用心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刻刻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同时,正确处理自己与家长的关系,在家园栏上相互探究幼儿发展的方法、措施。

在园内不断学习师德教育,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我意识到在教育岗位上要做到无私奉献,悉心育人,要用爱塑造爱,用心灵雕塑心灵。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学习,努力做一名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教师。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总结透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明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礼貌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构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教师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园丁。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

这是我在学习师德师风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很感谢学校进行这个“师德师风”学习月,让我这个实习教师一下子就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师德师风的知识。我必须会以师德师风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

幼儿园师德个人总结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感到肩上的职责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教师的灵魂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就是普通的公民也有公民基本道德,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因其质的规定性(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对其实施者――教师更是有特殊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简言之就是师德。幼儿教师又因其应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一群少不更事的孩子,就更决定了幼儿教师师德要求的特殊性,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而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应有必须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幼儿教师师德体现的灵魂所在。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多人疼爱的温馨家庭,正式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生活环境的改变、接触的倚赖对象的转换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十分突出,这时教师的爱对于幼儿新生活的适应起关键作用,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用心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易于将对父母的依恋,转化为对爱他的教师的信赖和依恋,因此师爱对于幼儿生活的适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可谓是幼儿生活有效的转化剂、滋润剂。所以爱是幼儿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有爱心的教师能为幼儿身心发展带给精神营养。爱孩子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幼儿相对于学龄儿童,更需要用加倍的爱心滋润幼小的心灵。我们常见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出现"追人现象",总要跟着一位特定的教师。这是由于幼儿人园后,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迁移到幼儿园的教师身上,反映了年幼儿童对爱的需要和追求。这时如果教师能用自己的师爱感化、滋润幼儿,他们就很容易适应新生活,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相反,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幼儿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在各种平时的言谈中也能够看出,幼儿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与教师的和蔼程度和对幼儿的喜爱程度呈高度的正相关,幼儿的回答一般是,"因为她喜欢我","因为她总是对我们笑"。事实证明,幼儿最喜欢有爱心的老师,而且越是年幼的孩子越突出。老师的爱使孩子感到欢快,满足了他们精神的需要。其次幼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能创设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环境,幼儿应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固然很重要,然而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爱是最有效的形式。年幼的幼儿园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教师为他们创设的爱的环境,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情感的给予,而体会不到知识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这些的获得是以爱心为基础,以师爱为媒介获得的,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品质,因此借助师爱创设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实施教育十分重要。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用心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我从事幼教工作将近二十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能够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资料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作为从幼儿教师到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应具备哪些师德,心中基本上也有个底。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幼儿教育开始,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潜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幼儿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能够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就应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靠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

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本人结合自己的状况,下决心就以下三方面提高修养。

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充分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就应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潜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持续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幼儿园就就应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就应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就应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就应朴素大方得体,贴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幼儿的内在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2)音乐既能帮忙人们解除烦恼郁闷,又能使人振奋精神,因此增进自己的音乐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融音乐与教学为一体,让幼儿多感受乐曲中的美感,让其身心不断得到陶冶。

(3)为了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幼儿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构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教师务必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由此,可拓宽幼儿的视野。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范文第3篇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基本可以分为学习、沟通、研究、实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外部需求。教师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价值观和品行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工作效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四个平台中的接纳融合程度和四个平台自身之间的衔接稳定程度。学习阶段,需要教师对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教授;沟通阶段,需要教师对各种困惑耐心细心地解答;研究阶段,需要教师不遗余力地配合学生分析、钻研;实践阶段,需要教师身体力行地辅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总结。教师的工作贯穿于四个阶段之中,现实中每个学生群体都是这四种阶段的不同组合,且不断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长期性、重复性的巨大工作,教师的师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于学生工作的投入程度。因此,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须强化教师师德建设。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师生共享价值观,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都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校在开展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道德品质教育,纠正教师和学生价值观偏差,引导他们建立共享价值观。共享价值观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方向取得一致性,形成公共意识,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师生共享价值观的建设途径有:(1)定期安排和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注重实效,形式要多样,可以是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重点是要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2)具体政策引导,通过制定具体明确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引导、促进师德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3)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亲和力,组织青年教师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增进友谊,培育师生之间的信任与默契,从而增强师生之间相互的责任感。

第二,优化师德评价机制,保障师德建设的开展。师德评价是通过外部对教师师德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师起到监督与激励的作用,以达到强化师德建设的一种形式。优化师德评价机制,首先就是师德评价体系的优化。“师德评价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能比较全面地、科学地反映师德的内容,同时在现实中也具有可操作性。师德评价的目标是要正确反映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社会舆论等学校利益相关者对教师的评价。因此,要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结合起来,要把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严格分开来,能够自主、公平地反映客观事实。”[1]其次就是“加大学生评价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并针对意见进行详细的调查,让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重要性,促使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重更加关心学生,真正热爱每一位学生。”[2]最后,还要硬化教师师德评价结果,做到结果透明、奖惩公开。对于不称职的教师予以严厉的惩处,对于表现卓越的教师要大力嘉奖,通过树立正反面的典型规约教师的行为,提高广大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第三,重构德育教师心理,推动教师现代化的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也强调着教师的现代化。要实现学校德育管理的成功,德育教师心理的重新建构非常重要。学者蔡怡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1)包括德育管理在内的整个中国教育面临着重新设计;(2)德育管理者的传统心理特质现代化的转型,成为现代化的障碍;(3)德育管理的现代化呼唤着现代化的教师。同时,她通过分析,还给出了重构现代化德育教师心理的要素,即迫切的求变心、冷静的理智感、个人的效能感、知识的价值观、现代的信息观、全新的时间观、明确的制度观、开放的民主观[3]。通过对德育教师心理的现代化重构,克服其不关心公共事务、思维陈旧、恐惧创新、忽视实践的孤立的自利的传统人格特征,发扬其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目光长远、思路开阔、尊重知识、关心学生、富于责任感的开放的公益的现代人格特征,从而发挥德育教师在“四个平台”教育模式中的精神导向作用,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总体而言,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意识,提升品德修养、增强理论与实践能力,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师德建设的切实到位,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建立师生共享价值观,优化师德评价机制,重构德育教师心理是促进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教育方法合理,师生关系和谐,才能稳步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范文第4篇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对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在师德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当前,探索与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富有时代特色的幼师师德建设实践模式,已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下面是我们在师德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和成绩,也有相应的反思与解决不了的难题,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

所谓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价值取向下的工作作风和教师思想素质,具体表现包括对国内外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从事的幼教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本班组教师与同事的团结和协作、对幼儿及家长的尊重和家庭教育指导、对幼教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终身学习的职业追求和自律以及对国内外幼教理论的吸纳与借鉴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它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的关键所在。以下就是我园在师德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国家的教育法规与方针政策作为指导师德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辅以我园有针对性的各种手段提升教师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

1、近年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并在依法治校、依法办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教师学法懂法的工作安排,不仅要求教师学法,更重要的开展了校长(园长)的法律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校长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运用到了教师培训和常规工作中。在每学期的培训中分别组织教师们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劳动法》(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十七大报告”中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使全园教师更清醒的认识到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信心,并理解《教师法》提出的教师应承担的六条义务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园本培训制定了我园教师的行为规范,从树立教师的职业形象入手,细化了从教师语言、着装、仪容到教师行为的行为规范,通过每学期有计划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们履行师德的自觉性。

2、改善传统行政管理的人文环境,通过学习了解幼教发展信息、教育新观念,把每学期的师资培训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传统的行政管理多是停留在检查监督、批评教育的层面,而幼儿园的教师每天必须用一个孩子的心态和视觉和学龄前儿童相处,如果教师每天处在单调和严管的氛围里势必没有“阳光心情”来照顾孩子或者只在领导面前充样子,因此我们首先从尊重教师入手,无论是检查工作还是听评教育活动及各种例会全部改变了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坚持把“微笑”送给每一个教职员工,挖掘教师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在先,当出现做的不到位的问题时,用婉转的方式告诉老师,并帮助其找到恰当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在例会中,坚持正面表扬和鼓励,把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来举例,不点名批评某个同志。其次,利用幼教专业刊物和教育专家讲座把国家幼教改革信息和国内外的教育观念通过园本培训的方式及时传达给教师们,使教师尽快从中吸取好的方法和经验用于教育活动中。另外及时发现教师的情绪变化,在生活、工作中关注教师的实际困难,尽其所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教育教师不要把个人、家庭中的烦恼带到工作中来,更不能把怨气传达给幼儿。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教师们每天的心情是开心愉快的,和孩子及家长的相处和工作配合也就得心应手了,使教师们整体的师德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3、全面、准确的分析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社会竞争的实际状况以及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教学研讨,让教师们增强“园荣我荣,园衰我耻”的忧患意识,把提高师德修养和服务水平摆到当前刻不容缓的位置上,行政管理人员从自身做起,为教师提供榜样和示范作用。

二、通过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与运用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把提高教育水平作为师德建设的关键步骤。

1、补充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与每月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和修改师德考核标准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实际相结合。建立符合园所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对于师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我园分别在XX年6月与XX年3月两次补充修订了各种工作制度和各岗位职责,在XX年的基础上修订了教师每月量化考核标准,补充了特色教学的量化考核和后勤人员的量化考核标准,教师对每日的工作流程更加清楚明了,对教师行为有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并且每月对全体教师和家长公示量化考核的分值,对违反师德的教职员工从园所领导到工会主席进行多次谈心教育,并拿出统一的行政处理意见,但是多数以调整心态和情绪入手,同时反思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让教职员工心服口服。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园再没有出现过家长反映教师师德和教师服务的问题,在每学期不少于三次的家长反馈问卷中,教师工作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我园的社会声誉呈现大幅提高。

2、加强师德建设的档案管理与文字记录,把师德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XX年7月我园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师德档案(包括聘任教师),在师德档案里教师的每月实际工作和家长反馈成为其中重要内容,并把其作为每年的师德考核层次的必要参照,而在评选师德先进、标兵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模范时必须以师德考核优秀作为评选推荐依据。同时在教师职称评定与工资晋升时也要把师德放在首要位置上,防止教师重业务,轻政治;重能力轻品德的倾向。

3、提高和改善聘任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我园现有聘任教师8名,几年来,由于园所环境的改善、设备投资等造成资金有限,所以聘任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虽然在使用、培训和休假等福利待遇上享受与在职教师同等地位,但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一直是我园的最大问题和矛盾。从XX年开始我们修订提高了聘任教师的工资分配制度,并且给部分教师签订了三年期限的合同,按照新《劳动法》要求实行了养老保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教师队伍,促进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三、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换与提升是师德建设的根本。

1、心理疏导,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工作情绪。幼儿教师在新时期的幼教发展工作中,背负了来源于社会、家长较大的工作责任和压力,每天从事着琐碎的卫生保健和教学工作,很多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存在情绪问题。为了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我们给教师刻录教育、心理名家讲座,如全国着名企业营销策划培训师郭天祥的《创造积极的工作心态》、国家心理咨询师《如何调整紧张情绪》、国家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激情与思想》、北京礼仪学院礼仪教师的礼仪培训等等,通过讲师们把诙谐幽默的讲课风格结合当代现实案例分析讲解及心理指导,让老师们紧张烦闷的心情得到了释放,同时对教师思想产生了较大的触动,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师德建设的工作成效。

2、运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加强教师换位思考、反思教育行为的能力,运用各种手段自我修正师德意识,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我园在职教师长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现如今的孩子,其教育方法显然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与发展,所以提高师德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手段和方法,加强家庭教育的沟通与联系,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和配合教师工作的意识。因此,我们每周都在例会上总结上一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困惑,不针对教师的对错,只是运用新理念分析我们教育措施和方法是否恰当,并提出“如果是我的孩子怎么办?”“如果我是家长怎么想?”,引导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习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如果老师出现过错,管理人员首先站在教师的角度帮其分析当时的心态和想法,在理解其工作的角度从情绪上感化教师,使其真正意识自己的不当行为给幼儿园集体带来的声誉影响。其次采取家长委员会、家长培训、家长展示会帮助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内容,理解教师工作的压力和难度,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缩小距离。通过这些做法,我园的家长充分了解了教师工作的辛苦,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展现了教师风采,增加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机会,教师在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信任,增强了荣誉和成就感,教师在自信中和孩子共同成长,达到了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也促进了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

通过开展以上丰富多彩有实效的师德教育活动,我园的师德建设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在年终工作总结和成果展示上,大力表彰家长满意度高,教育工作成绩优秀,教师为人师表的事迹,树立了我园教师师德的典型形象,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改变了我园过去的园风。但是我们也意识到,我园依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困难和矛盾,下面是我们师德建设中的对策反思。

四、反思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反思

1、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时展,提高教师包括聘任教师的合法地位与工资待遇与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的矛盾。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挚爱与追求,表现为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强弱。当社会以物质的精神的形态充分肯定教师劳动的作用,确立该职业在社会各行业中的优越地位时,才会激发和保护他们的敬业、乐业和精业精神,以国家和社会的标准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认同和遵守该职业所要求具备的职业道德。因此,国家和社会为教师所创造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现实状况,是制约幼师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提高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方面作了巨大努力,在职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幼师师德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也在客观上确立了幼师在社会上所处地位的宏观标准。但在我国经济还不具备发达国家水平的国情制约下,幼师职业远远没有达到“受人羡慕和尊敬”。师范院校幼师专业难于招到高质量的新生的窘况,为数不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或改行或弃教从商,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此问题。在理论上,幼儿园教师担负着教育奠基的基础工作,尤其是3—6岁孩子的个性成长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幼儿园里形成的,而在实际中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尚未受到全社会的羡慕和尊敬,这种反差,是影响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激励广大幼师敬业、乐业、精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不要说在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同工不同酬的聘任教师了。所以,切实落实《教师法》、新《劳动法》,大力提高幼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是幼师师德建设的首要环节。

2、深入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机制考核与在编教师没有“出口”的矛盾。

如果说由政府和社会行为构成的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造就了幼师师德状况宏观环境的话,教育内部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等制度所营造出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与国家、教师与幼儿园,师幼之间、教师劳动与报酬的现实关系,则是教师师德规范能否维系和发挥作用的直接因素。法律的实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维持的。这就告诉我们,师德建设不仅应当大力营造遵守师德为荣,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更要深化教育改革,健全适应改革开放条件下当代中国实际的教育部门人事、考核、分配、奖惩制度,形成对幼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目前幼师师德建设乃至整个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难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教育队伍中的一部分人职业道德水平滑坡,行为失范,除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部分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育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评价、奖惩制度,缺乏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因此,师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各项制度上。

教师师德表现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师德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093-02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明确将师德表现作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条件。教师师德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已成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浙江省部分高校1 529位教师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部分教师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9%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29%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3%为轻度心理问题,3%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1.职业倦怠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职业,并且重复执行某些作业,引发身心俱疲、能量耗尽、心理枯竭的情况被视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社会变革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如果有相同待遇的其他工作可做,是否愿意改行”的问题,竟有64%教师选择了“愿意”。这说明很大部分高校教师对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容易产生怨职情绪,并由此引发心理不适,工作缺乏热情,教学缺乏激情,对人缺乏耐心,对事缺乏责任心,出现身心疲惫、欲罢不能的职业倦怠。

2.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而导致人格偏离正常人群,形成极端化的行为模式[1]。高校教师常见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冲动性、偏执性、强迫性等。调查显示,高校部分教师人际关系敏感、固执、多疑、浮躁,缺乏良好人际支持群体,忍耐性差,易暴易怒,常伴有突发消极行为。在面对众多不同身份的交往对象特别是不同个性、风格的同事时,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而长期处于苦恼和煎熬状态,易产生孤独感和封闭感。有的教师自我压抑,逃避社会交往,有的甚至还易于攻击他人,讽刺同事,对学生挖苦、谩骂,甚至滥施处罚等。

3.情绪衰竭

由于国家对教师的要求、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期望、高校对教师的考核等客观因素,教师在教学、科研、育人工作中超负荷劳动,再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有些高校教师不堪重负,表现出精神和行为的疲软,情绪衰竭,缺乏热情和活力,对生活冷漠、悲观,身心处于“第三状态”,产生疲劳综合征。情绪衰竭如不及时调整,长期积累下去,将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4.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我认同的心理状态,是个人成就感的体现[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已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教师权威性和社会作用也受到严峻挑战。这让许多教龄短、资历浅的高校教师感觉自身价值无法体现,觉得自己无法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帮助,从而自我贬损,缺乏信心,失望无助感油然而生。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师德的影响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经常性、稳定性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3]。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能否形成良好的品德。不同形态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导致不同的教师师德问题。

1.教学走过场

部分高校教师因职业倦怠、心理枯竭,缺乏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工作缺乏责任心,教学走过场。课前不备课、课上不脱稿、课后不总结,上课照本宣科,内容乏味,形式单一,不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重教学数量、轻教学质量,致使教学走过场。

2.科研轻诚信

部分高校教师迫于个人发展的压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格障碍,在教学、科研方面浮躁、冲动和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如写报告伪造数据,写论文抄袭他人,治学不严谨,科研不诚信,将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等等。这些学术不正之风严重玷污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严肃性。

3.育人无动力

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部分教师因情绪衰竭,对育人工作缺乏激情和活力,对学生漠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及生活状况不闻不问,与学生疏于交流和沟通,缺乏耐心和责任心。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育人是思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教书才是教师的本份,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导致育人欠缺实效性。

4.信念趋淡薄

部分高校教师因自我效能感低,在教师的岗位上缺少成就感,再加上市场经济及社会转型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出现偏离,理想信念日趋淡薄。有的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二职业,将商业活动或社会兼职作为自己的主业,用金钱来衡量个人价值;有的教师将担任教师一职作为权宜之计,随时准备跳槽和出国;等等。

三、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师德建设的策略

1.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自助系统”,优化高校师德建设

(1)悦纳自我

高校教师应对自己有充分认识和了解,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克服困难,面对挫折坦然处之,同时对自己的失败能作出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和认同。通过悦纳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深化育人实效,推进师德建设。

(2)调节自我

高校教师要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及时地反思、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通过认知层面的自觉,来主动学习师德规范;通过情感方面的自愿,自觉遵守师德规范;通过行为方面的自省,来履行规范要求的职责。以豁达的人生态度调适个人情绪,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转移、排解、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这种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是优化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3)发展自我

高校教师要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高校教师承担着众多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需不断转换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要加强意志力和独立性的培养,明辨是非,不断地学习和钻研科学知识,参加现代化教学技能培训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及制作培训和外语水平的培训,使自己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坚定教书育人责任心和使命感。

(4)完善自我

高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解他人,悦纳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良好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同时要培养广泛的生活兴趣,来缓解工作压力、调节工作节奏。另外,高校教师要设计自我,明确自己的生活理想、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丰富自己,完善自我,从而明确树立个人价值观,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

2.搭建高校师德建设“他助系统”,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1)加大人文关怀

高校要为教师“减负”。在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提高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保障。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适当提供科研帮扶,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少一些刚性行政命令,多一些柔性的人文关怀,为教师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工作环境。高校师德建设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受益于教师,服务于教师”的管理理念,给教师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及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2)强化激励机制

高校在教学科研奖励中要采取相应的在师德方面的激励措施,如在教学优秀奖等评选过程中重视师德方面的因素。对德艺双馨的教师,切实通过“师德楷模”“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三育人”模范等评先活动,树立师德典范,宣传先进典型。另外,高校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师德纳入教师业绩考核内容,将薪酬与教师的业绩和师德评价挂钩,切实体现教师师德和业绩对学校的双重贡献,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3)完善评价体系

高校要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明确师德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补充、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错,体现良好师德形成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另外,师德评价要与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从而严肃师德建设。

(4)优化师德环境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有进取心、责任心,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教师要重用、善用。要充分尊重教师个性化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让他们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另外,高校要搭建教师成长的发展平台,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生活困难的教师改善生活环境,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林文瑞. 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徐四华. 论高校师德建设中的教师心理健康[J]. 教育探索, 2009(1).

[3]周洁.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 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