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对华文教学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华文教学协作学习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情感交流不够、缺少适当的评价等问题。为提高网络华文教学协作学习实效性,应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合理分配参与者角色、优化协作学习环境、实施有效评价。
关键词:华文教学;网络信息技术;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57-02
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教学的网络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必将引起华文教学的革命性变化,本文探讨如何在华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协作学习。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协作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竞赛、辩、头脑风暴等形式,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最大化个人和小组的习得成果。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华文教学产生巨大影响
1.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环境下,各种华文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形象生动,资源的载体涵盖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介。网络无边界,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与校外、国外的老师、同学进行远程互动、交流协作。
2.网络环境适合开展协作学习。学生处于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没有现实环境中的社交压力和情感负担,降低交流过程中的焦虑,增加活动的参与度,提高思维的质量。协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有归属感,让学生觉得学习华文是有意义的,愿意学,并学好它。
3.网络环境可以实现长期协作学习。网络环境下,学习华文的小组成员不受地域、个体性格、年龄、工作状况的制约,成员之间可以形成稳固的协作关系,甚至能够实现终身协作学习的目标。
4.网络环境可以给华文学习者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可以让华文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进度,在任何一个合适的地方随时学习。
5.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彻底改变。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情景创设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协作学习指导者。
二、网络华文教学协作学习常见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网络华文教学中,教师仍然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进行网络教学,对学生角色分工缺少指导,对学习活动监管不够,注重知识教学,技能训练不够,局限于浅层次的问题讨论。
2.情感交流不够。网络华文教学是在虚拟世界中交流信息、传播知识,往往缺少情感交流,过于依赖网络媒介,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产生距离感。如果在结构复杂的网络课程中迷失方向,又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沟通与鼓励,学生们容易困惑迷茫,产生孤独感。
3.缺少协作学习的评价。目前的网络华文教学常常缺少协作学习的效果评价,不重视评价过程,没有自我反思,不能全面分析网络华文教学中协作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三、提高网络华文教学中协作学习的实效性
1.精心设计教学策略。现代化的网络华文教学,是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依靠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实现大规模现代化、高质量的网络华文教学。协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协作学习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①问题讨论。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供文本资料和设置讨论的问题,通过聊天工具(QQ、微信等)、论坛、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区、音视频会议进行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小组的人数最好为4人以下,多于4人不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时间最好为20-30分钟,时间过短难以保证小组成员经过深入思考并提出观点,时间过长会造成学习者的疲惫,也可以根据议题适当调整时间。步骤如下:搜集资料、协作学习(讨论)、总结。②作品设计。教师布置题目,华文学习者利用word、PowerPoint、视频编辑软件等完成作品,可以在Blackboard平台的“小组”模块进行此类协作,参与者建议不超过4人,时间为3-5天。华文学习者围绕任务确定主题、组内分工、搜集资源、创作作品、修改完善作品、提交作品或小组汇报。③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参加人数依据具体主题确定,活动时间约20分钟。例如以“商业谈判”为题目,设置采购方、供应商(若干),采购方根据心理价位与供应商谈判,确定最终要采购哪家的产品;供应商要充分介绍自家产品的优势,并指出别家供应商产品的缺陷,合理压价,充分竞争,取得采购方的信任,争取获得订单。另外一种角色扮演的模式为互助模式,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分别学习课程的某一部分,对这部分的知识研究透彻,然后当小老师,教小组的其他成员,每个人扮演一次老师的角色,最后,所有成员学习并掌握了所有内容。④“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可以利用聊天工具、网络平台的讨论区、协作会话区、共享白板、概念图等工具开展,教师给定一系列的引导词以刺激观念的产生,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尽量提出给定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记录小组成员的观点,形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参与人数5-10人,时间约10分钟,适时调整时间。⑤小组竞赛。基于网络的小组竞赛式的华文协作学习,将学员分成两个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采用辩论或者游戏的形式进行,每组3-4人,依据规则展开辩论或者游戏,持续时间15-30分钟。为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协作,为了完美的结果就必须有竞争。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完成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还要关注其他成员,关注小组整体任务的完成进展和质量,成员间开展协作学习。
2.合理分配参与者角色。网络化华文教学协作学习需要合理分配参与者的角色,可以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由学习者自发分工,也可以是由组织者规定其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承担某个角色。参与者的角色按任务分为规则制定者、构想提供者、信息提供者、查询者、解释者、提问者、记录者、评价者等;参与者按在协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分为统筹者(领导者)、进程观察者、追随者、激励者、调解者等。教师(组织者)要帮助学生明确协作学习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合理分工,鼓励学生独立进行任务分工。
3.优化协作学习环境。网络华文协作学习适合个人无法完成的高复杂性的任务,要提高其实效性,实现网络华文课程与协作学习的深层次整合并易于推广。有效开展基于网络的华文教学协作学习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小组规模(参与协作学习的学习者人数)、进行协作学习的时间、协作学习的材料(供小组使用的资料)、协作学习的工具(认知工具和通讯工具等)、协作学习的开展过程(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等。基于网络的华文教学协作学习中,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汇聚、群体思维和知识建构。有效的协作学习必须建立积极互赖的合作氛围,重视情感因素,从而实现有效的协作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互赖的协作关系,使华文学习者认识到,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必须进行协作,个人的成绩有赖于同伴和整个小组的成功。
4.实施有效评价。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教师对协作学习客观的总结、科学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小组协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促进网络华文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评价类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评价,应注重协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还应设置绩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的评价、学习任务的完成、成绩的提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还要加强“反思”,在小组历程反思中,小组成员可以探讨协作学习时值得推广和发扬的经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反馈。
四、结语
基于网络的华文协作学习对提升学习者语言认知能力、移情和适应能力、语言操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更有效地传播知识与中华文化,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拥有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将网络软硬件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资源,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当中,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学时,教学措施要考虑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BBS组织网上专题学习,在网上布置形成性练习和复习思考题等形式,让教学资源网络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性。
一、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措施
众所周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以下优势:实现了教育信息的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使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通过多媒体学习,接受多感官刺激,学习效果得以改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相互沟通更加便捷、快速,节省了大量时间,更加便于相互之间的合作、协商、求助等。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尤其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他们的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我在教学中实施了一系列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做好充分准备再进行教学设计
我先根据教学任务拟定教学策略,并制作电子教案。在制作过程中,结合课程大纲的要求,查看网上有关资源,或通过电子教案中的网扯链接获取资源。用网上的论述把直观明了的层次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将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使得相关知识条理清晰,学生也比较愿意听讲。如我们知道“幻灯片动画效果”是一个学生既陌生又感兴趣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课本中的解释也比较简单,并不是很透彻。于是,我直接将动画效果与网络中大量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给学生。学生看到这些效果神奇的案例,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时,教师打开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部分对应内容,学生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2.利用校园网BBS组织网上专题学习
教师可以在BBS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论坛,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把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发表在论坛上,从而形成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学生也可以通过QQ直接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比如在讲到计算机软硬件时,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软硬件,又比较难以想象,教师就可以建立专题讨论区,如计算机硬件区、办公软件区等进行分类交流。学生将有关软硬件的困惑到论坛中,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生就能目标明确地学习相关知识。
3.在网上布置形成性练习和复习思考题
课堂上授课和做练习历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借助校园网,教师可以在网上以发帖的形式布置作业、思考题,引导学生到网上查资料、找答案。教师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导航者,要在漫无边际的“网海”里,引导学生驶上正确的航线,寻找知识的精髓。学生以回帖的形式递交作业或者发到教师的内部邮箱,教师网上修改作业,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建立课堂评价体系,设计课堂过程性评价表
及时的课堂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如“Windows画图中的曲线工具”这节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设计过程性评价以增加实际性的练习。譬如练习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的成绩,并能对每一道题进行判断对错。教师可以在课上或课后,从题库中调出每一位学生的测试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别辅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避免学生网上学习的“迷航”
由于学生网络学习容易“迷航”,有些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尤其是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不足,要他们一下子进入对自学能力要求高的网络化学习,显然他们是难以适应的,而且会有不少学生偏离学习的目标,所以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根据微机室的布局及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节课都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任务,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任务,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任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样,就使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而不至于在网上天马行空,任意邀游。
2.任务提交
任务完成后,每位学生都要提交任务,将作业上传到教师机。教师机上建立每个学生每个小组每节课的文件夹,并进行分类存放。教师可随时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3.任务评价
每堂课的最后都要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或小组的任务进行点评。先让学生点评,指出任务完成的优缺点,最后教师总评。评价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 学习绩效;个性化教学;个别化交互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083―05
随着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然而网络学习的绩效很令人担忧,研究人员也逐渐意识到网络学习绩效的问题。网络学习绩效的高低是评价远程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1]。日益普及的网络学习与较低的学习绩效之间的矛盾,将严重阻碍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必要从网络学习低绩效的成因出发,以网络教学交互的设计作为突破口,寻找提高网络学习绩效的最佳方法。
一 网络学习的低绩效成因分析
网络学习的低绩效现象主要表现为:学习时间利用率低,学习资源大量浪费,学习方式过于陈旧[1]。章国英[1]系统分析了造成低绩效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学习者、学习资源、学习支持三个方面。我认为,学习者是网络教学的消费者或买单者,正如皮鞋商不能以生产的皮鞋尺码来要求消费者的脚一样,而是应该尽量地为消费者提供最合适的皮鞋,所以,网络学习应该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应该是一种适应个别学习需求的个别化教学[2]。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由教学服务机构提供,他们并不完全了解教学交互的全部,对网络教学交互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设计菜单导航、架构教学论坛或聊天室、提供课件、笔记、练习题等。于是网络课程大多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简单搬家,简单的将教学内容呈现在网络上。因此,造成网络学习低绩效的本源对“个别化教学是网络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根本目的的理解偏差,根本原因是对网络教学交互的研究缺失。
教学实践证明,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灵魂,直接决定整个教学的过程及其结果,对于学习者的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兴趣激发以及正确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Sims[4]也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互是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必要而且基本的途径,对于成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个人探究具有潜在价值。交互型媒体的交互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的交互效果[5],这也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所以,要解决目前网络学习中普通存在的低绩效现象,就要从设计个别化的网络教学交互出发,体现网络学习的个别化需求。
二 个别化交互的系统设计
网络教学交互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主动完成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与学习环境之间发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的组合[6]。Bates[7]按照交互发生的范围,将教学交互分为个别化交互和社会互。个别化交互是指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模拟交互,社会互是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家人朋友之间关于学习的直接或间接交流。
目前各类网络教学的设计都片面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应自主学习,简单的用多媒体形式展示课程材料,通过课件、资料等的堆砌完成网络课程的开发,这种单一的、静态的课程组织模式仅仅是课堂的简单搬家,并没有本质的突破。网络教学中学习资源的个性化组织已成为网络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学习者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料,而出现网络迷航、学习动机下降等问题。所以,个别化交互的设计与实现,即如何向学习者提供个别化的学习资源,是网络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个别化交互的设计是使网络学习更适合学习者个人的特征与需求,从而使网络学习更为高效、更具个性化。实现个别化交互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1 学习诊断
学习诊断,就是利用一些经过测量理论校定的测试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来估测学生能力以及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习诊断是实现个别化交互的必要前提,系统动态组织学习内容和提供个别化学习提示都要以学习诊断的结果作为参考和依据。通过学习诊断可以为学习者建立学生模型,进行适当的分析后可以指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给出学习建议,并进一步为学习者推荐下一步需要浏览的材料。
2 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材料
系统应能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结构推荐最合适的学习材料。当前大多数网络课程都采用单一的模式,静态地组织课程内容,网络课程体系和内容都是预先设置的,缺乏满足各种类型学习需要的个别化学习机制。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网络课程绝大多数都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整个网络课程不可拆分,再加上教学信息和教学交互的生成是依靠预设的存储信息和交互逻辑,因此在使用时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定制就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学习目标一般也是预先设置的,难以针对每个学习者的特征提供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8]。基于这种网络课程的学习不是个性化学习,而仅仅是一种基于丰富学习资源的自学,最后的结果往往造成学习的无组织性和学习的迷航。
三 学习诊断的实现
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存在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不同的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兴趣爱好和认识方式特点来选择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内容[8]。网络教学应该打破传统学习群体的概念,把学习者作为单个个体来看待。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构,所以每个学习者都拥有自己的学生模型。
学习者的学生模型参照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的CELTS-11规范进行了调整,把学生模型分为基本信息库、学习者能力库和学习行为库三部分(见表1)。
基本信息包括与管理有关的学习者个人信息以及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部分。个人信息依据CELTSC制定的学习者模型规范,包括姓名、电话、电子邮件、国籍、民族、籍贯、出生日期等。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信息,主要在学习者注册阶段进行采集,学生Agent会向学习者传递一份调查问卷,通过学习者的回答初步诊断、分析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学习风格,据此初步建立学习者的学习模型。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学习者能力库和学习行为库是动态生成的。学习者能力库是反应学习者在自己选修课程中的能力值或技能状态。学习者能力库包括课程能力值和课程单元的能力值两种,我们定义的学习者的课程水平由课程能力值和该课程下每个课程单元的能力值组成。学习动作库是为了能及时反映学生知识能力和技能状态的变化过程,可以从服务器端、客户端和端跟踪、采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9]。我们把每个学习行为都看做一个学习事件Action,可以用学习行为主体subject(即学生编号)、学习行为类型class、行为对象object、行为的结果result、行为时间time等来描述,即Action=。这些过程化信息经记录和模糊处理后,存储在学习行为库中。
学生模型将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Agent通过学习诊断,主动的获得用户产生的有效数据,如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课程点击情况、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完成的调查、作业或测验等,并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建立和维护学习者的学生模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 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材料
1 建立课程体系
据我们对多所高校网络课程的调研分析发现,大部分网络课程内部的学习路径是直线型的,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路径的可能性很小;课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当学生发现一些知识上的缺陷时,不能立即找到先行课程的链接;评价学习者的方法大多采用测验的形式,单一的评价手段中缺乏个性化评价。所以我们通过课程规则库来定义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 基础构件
首先要考虑如何定义网络学习中的基础构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以课程作为设计和开发网络教学的基础构件,而是从系统架构的角度考虑,建立粒度适中、能在不同学习情境下重复使用的数字化教学构件,即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LTSC)提出的学习对象的概念。学习对象是基于单一目标,建立在静态或交互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上,以元数据标识的新型辅助教学构件[10]。学习对象是构成网络课程的基本单位[11],也是个别化学习材料的基本组成单位,课程材料库是以学习对象为基础架构的。整个课程体系是按类别、课程、单元组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个课程单元是一个最小的认知单元,因此以课程的一个单元(unit)作为一个学习对象,如果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过多,允许将一个单元分割为若干个子单元。以课程单元为单位的学习对象至少包括说明、内容、练习(或测验)和评估等四个部分[11],并按照SCORM标准进行元数据描述和内容封装。
(2) 内在的逻辑体系
我们依据课程之间、课程单元之间存在着的逻辑关系来初步建立课程体系。据研究发现,各课程和课程单元之间往往不是简单的顺序关系,而是一种树状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一个前提关系网络[12]。前提关系会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假设课程A是课程B的前提,意味着先要完成课程A之后才能学习课程B,那么在课程规则库中就添加一条规则AB;假设学习课程C的前提是课程A和课程B,意味着先要同时完成课程A和课程B之后才能学习课程C,那么就在课程规则库中添加规则A∧BC;假设学习课程C的前提是课程A或课程B,意味着先完成课程A或课程B之后才能学习课程C,那么就在课程规则库中添加规则A∨BC。我们把课程或课程单元之间的这种层次关系命名为“课程规则”,在设置课程时加以定义,如图1。
(3) 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中还应包括课程的评价管理。完成一个课程的标准要根据预定的学习目标来确定,但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普遍的综合性评价外引入一些过程性评价手段。对于课程的完成条件可以设置五种:学习完所有材料、学习完一定比例的内容、学完指定的材料、通过所有测验、通过指定的测验等。这些条件可以是单个使用,也可以作为复合条件使用。如图2中就是设置复合条件作为该课程的完成条件。
(4) 材料的难度体系
对于大多数课程来讲,课程材料都有难易之分。给学习者提供难度合适的课程材料对于个性化网络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非常困难的课程材料会使学习者感到灰心,相反,过分容易的课程材料会使学习者缺乏挑战的感觉从而浪费时间。所以课程体系中,还包括课程材料的难度等级的定义:假设C={C1,C2,C3,C4,C5},是一套包含了五个难度等级的课程材料难度系数。C1表示非常容易,值为-2;C2表示容易,值为-1;C3表示适中,值为0;C4表示困难,值为1;C5表示非常困难,值为2。同一课程单元可能存在不同难度的课程材料,教师Agent(一个能模拟教师部分行为的程序)会根据学习者对应某课程单元的能力值提供难度合适的课程材料。
2 推荐学习材料
首先学习者要选择自己要学习的课程,选择课程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学习者可以由教师为他指定学习的课程;学习者可以从课程目录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者也可以使用合适的关键词或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搜索出相关的课程单元。接着,当学习者选择了一门新的课程之后,系统列出针对所修课程的水平测试问卷,通过测试获得该学习者对应所修课程的初始课程能力值和对应课程单元的初始能力值。根据学习者现有的课程水平来决定,学习者将从哪个课程单元开始学习以及具体需要学习哪些课程单元。如果学习者的课程水平过低甚至低于基本水平值,系统能根据规则库定义的课程体系为学习者推荐先行性课程。
学习者进入课程学习后,教师Agent根据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学生模型)和严格的课程课程(即课程体系),从庞大的课程材料库中筛选出个别化的学习材料(如图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Agent记录学习者的每一次回答和做出的响应,记录下每一次学习行为,从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并更新学习者的课程能力值和课程单元能力值。与此同时,新的课程能力值和课程单元能力值将传送给教师Agent,教师Agent能及时为学习者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课程材料。这种反复推荐的循环过程将一直伴随整个课程的学习,直到学习者根据要求完成了课程所有单元的学习任务。
课程完成后,教师Agent的推荐仍然在继续,它会根据课程体系中的层次关系,为学习者推荐几门后继课程,供学习者参考使用。
3 课程材料的自我调整
课程材料的选择主要是依据学习者的课程能力值,这种基于学习模型的课程推荐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解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方法,这必须要建立在一套科学而合理的课程材料的评价体系之上。传统的做法是,由课程专家决定课程材料的难度参数。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合适,因为大多数课程专家不是学习者,而且课程材料的难度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会因为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引起课程材料难度的变化。为了满足真正的需要,本系统是基于合作性投票的方式对课程材料的难度进行自动化调整。也就是说,课程专家首先初始化课程材料的难度参数,然后依照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材料的难度参数。在大量学习者使用了这个学习系统之后,课程材料的难度参数逐渐变得合理而稳定。
课程材料的难度参数是两方面的线性结合物,一方面来自专家的定义和说明,另一方面来自学习者的评定,并且两者所占的份量是不同的。为描述我们提出的方法,做如下定义:
基于学习者合作投票的第j项课程材料的评级难度: ;(公式1)
表示在学习者的合作投票以后的第j项课程材料平均难度参数, 表示给予第j项课程材料i等级反馈响应的学习者人数, 是评价第j项课程材料的学习者的总人数,当且仅当 。
调整过的课程材料难度:
;(公式2)
是基于学习者合作投票的第j项课程材料的调整后难度参数, 表示课程专家给出的第j项课程材料的初始难度,w表示专家评定的初识难度的所占权重。
教师Agent能利用公式2在课程数据库中自动调整课程材料的难度参数,这是基于由课程专家定义的课程材料难度和由学习者合作投票决定的课程材料难度,然后加以线性化结合的课程难度参数。
五 小结
网络教学系统中,要提高网络学习绩效,可以通过提供智能化的个别化交互实现。本文从个别化交互的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智能Agent技术模仿教师的部分行为,深入研究了网络教学的个别化交互模型,通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项目教育绩效评价研究”的理论研究和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教师研修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在个别化交互的网络教学平台方面做了初步研究,希望能够对未来个性化学习和个别化交互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章国英,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低绩效现象成因及解决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36-38.
[2] 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J].开发教育研究,2000,3:12-16.
[3] Juei-ni Sun & Yu-chen Hsu. The Effect of Interactivity on Web-based Instruction Learners' Attitude,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s[R].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2005.
[4] Sims, R. Interactivity: A Forgotten Art? [EB/OL].
[5] 陈丽、刘慧琼,媒体界面交互性设计的流程和原则[J].中国远程教育,2006,4:22-30.
[6] 戴心来,陈齐荣.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及其设计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5,9:69-72.
[7] Bates. Interactivity as a criterion for media sele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 Never Too Far, June 1991, vol. 16:5-9.
[8] 王忠华,余艳.网络课程的个性化及其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3):79-83.
[9] 刘宇,解月光.动态学生模型与智能支持服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94-98.
[10] 李毅强,杨贯中.基于学习对象的课程构建[J].科学技术与 工程,2005,5(22):1733-1737.
[11] 路秋丽,余胜泉.面向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5,1:75-80.
关键词:无机化学;网络;辅助教学
当今,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现代化网络技术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在改善学习途径、更新知识结构、促进师生交流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 无机化学是药学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该课程的实施通常都是以大班授课方式进行。大班授课制的主要缺点是在课堂上教学双方缺乏沟通、缺乏个性化交流、缺乏情感交流、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探讨、缺乏因材施教的机会等。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新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在发扬优秀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借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建立
为了能够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我们参考相关文献[2],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QQ网络工具设置与教学有关的专题区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区域:
(一)理论课学习指导区
该区包括理论课的课时计划,每一课时的重点内容,预习目标,课程难点,课后复习重点及应该延伸学习的内容等。
另外,上传一些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课堂讲授速度相对较快,有一些很难理解的微观立体结构内容,学生可能会在短时间理解不了,所以就将这些课件传到空间上让学生复习。比如离子结构理论中晶胞的立体空间结构,分子结构理论中杂化轨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及分子模型等。将这些难于理解的课件上传到QQ空间里,学生在课下有机会在家里、宿舍或电子阅览室里随时上网或下载播放观看,使得在课堂上没弄清楚的问题得以解决。
(二)实验课学习指导区
包括每次实验课的预习内容,实验原理,操作技能要点,相关专业内容,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书写注意事项,开放性实验的方法及技术指导等。
对有些涉及贵重仪器的实验我们已经利用3D-MAX软件制作成虚拟实验,将这些虚拟实验上传到QQ空间里,供学生预习操作训练。如开放性实验“松花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学生会用到紫外——可见光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贵重仪器,为防止因操作不当将仪器损坏的可能,学生可以在网上虚拟实验室里先进行多次操作,正确和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后,再进行实际实验操作。
(三)作业及自测系统区
传统的作业和测试方包括人工出题、学生在纸介上测试、人工评阅、成绩分析。整个过程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却不高。而且,因为学生数量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或作业水平进行统计是一种繁琐且易出错的事情。所以说传统的测试或作业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特点。因此,我们将许多代表性的无机化学习题上传到QQ空间里形成网络作业和测试题。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测试,不受时空限制,大大地简化了过程。学生们自觉在网上定期测验能够帮助他们在整个学期中更好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
(四)前沿知识延伸阅读区
老师在QQ博客上传一些在期刊网或互联网上找到的中英文资料,内容以无机化学为主,又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如与人类某些疑难病症的药物学与药理学有密切关系的生物无机化学前沿知识中抗癌金属配合物是现代前沿领域,我们在讲到配合物一章时,就上传这些相关资料供学生课下阅读。即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让学生充分将基础课内容与将来要学的专业课知识融合。
(五)主题探讨区
在每一章内容教学过程中,精选一些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及后期课程内容,且值得探索的问题在QQ群里供学生思考和探讨。这还会激发一些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如2009年,学到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时,老师设计一个题目为“如何设计测定美白化妆品中重金属的存在与含量”的课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一些理论上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探讨。最后有好多同学用自己使用的化妆品作为实验原材料,进入实验室检测,发现有些化妆品能够检测到重金属,感觉有很大的危险性,于是在我们的QQ群里倡议同学们谨慎使用美白化妆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当然在这个区域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预期的结论,但这个过程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
(六)提问、留言区
这一区域即包括化学知识的提问,也包括其他问题的提问,如学生所关心的国事、校事及个人事。进行提问和留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一些想法中洞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间接指导教学。比如2008级有学生留言说“老师讲课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而且一丝不苟,但是缺乏幽默感,希望老师改进”。这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尽量以幽默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听课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也有很多拿不定主意的问题,会通过QQ流言希望老师帮助解决,比如2010级有一学生留言问“老师,都说入党好,我也想入党,入党的话平时对班级各种事物都得积极参与,可是我又想考研,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课程学习上,所以很矛盾,我该怎么办?”于是我以我自己的看法分析了各方面利弊,帮助学生做出最后选择。
二、应用QQ网络辅助教学的收效
几年来借助QQ通讯工具进行无机化学网络辅助教学,受益匪浅。目前,QQ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网络助手,具体体现如下:
(一)突破时空界限,增加师生交流频率
弥补了大班课堂上由于学生人数多,师生之间很难面对面交流探讨问题的缺陷。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利用身边已上网的计算机,可以随时向老师、同学请教,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另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再那么清晰明确,彼此相互学习请教,创造出一个平等、自由的交流空间。学生敢于在这个平台上给老师提一些教学上的建议或意见。同时教师可以更快的获得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及时地审视。而且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将有意义的作品和资料传到QQ空间上,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师生的信息来源。
(二)突破心理顾及,增强了交流真实性
利用QQ上的留言功能,学生可以不必使用真名,通过书面语言的交流,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解决了面对面交流时不好意思直白的意见或建议。通过QQ问问题的时候他们都变得直率,避免了因问问题的不确切而产生的害羞,促进了学习。另外,也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某些学生常问及一些高难或钻牛角尖的问题,老师短时间做不出全面的回答所产生的尴尬局面,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三)加深师生感情交流,增强师生间的理解与信任,拉近师生心灵距离
大学里,很多任课教师到上课时就讲课,下课就离开。师生之间有一种陌生感,学生即使有疑问也不愿意问老师,久而久之,问题积累多了,兴趣也无存了。所以大学里许多学生因为缺乏与老师沟通而导致对该课程的厌学。
我们借助QQ交谈,学生觉得老师像朋友,愿意跟老师交流,不仅学习上敢于提问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也愿意与老师交谈。融洽的交流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关系和谐了,增强了了解和信任,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学生常表现出“爱屋及乌”的情感,亲其师而重其课,使教与学易走进一个良性循环。
(四)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在面授和自主学习中,由于课程进度快,学生人数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各有差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并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我们利用QQ博客一些需要学生经过思考进行解答的研究性问题,然后通过不断的交流来解决。这种交流形式调动了不同性格、能力和自信心的学习者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认真思考,表达个人看法和感想,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向应用的转化。
(五)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教学的目标。QQ应用于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便利的网上资源,为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拓展有极大的影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比如在我们的主题探讨区里,当学生看到别人对某个主题发表的见解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锐,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三、使用QQ进行网络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QQ通讯工具应用于教学是随着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应用的好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便利,使我们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反之会影响教学。我们必须明确,它仅是缓解“教”与“学”矛盾的工具,最根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直接获取。在使用QQ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师生都要明确这是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切勿当成聊天平台而弱化辅助教学的功能。
第二,师生应约定一些固定的时间上线答疑交流,无法通过QQ说明的问题再预约时间和地点,面对面的交流。不要长时间挂线,上网需要有节制,勿成瘾。
第三,教师对于学生的留言要及时回复,且不应遗漏,否则会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第四,应注意QQ上的文章要及时更新整理,否则这个教学平台会逐渐陈旧而失去吸引力。
总之,网络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使教学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使教师从灌输型向指导型转化,使学生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一、网络技术运用于高校西方文化教学的优越性
网络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21世纪教育技术革命的挑战,若没有技术进步作支撑,教育水平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仅靠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一)资源共享优势。有了网络,我们不再为资料查找和阅读原文困难而犯愁,海量的信息资料给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坐在家中,我们可以轻松地进入大英博物馆网页:http://britishmuseum.org/,到“世界文化”目录下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找到全国各重要图书馆的网站网址,帮助我们随意地进入国家教育网站、各高校校园网等,去了解并跟踪有关西方文化的最新教学与研究动态。
(二)借助网络建立西方文化多媒体教学资料库。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一般来说可以通过:
1、购置CD、VCD和巳开发出来的软件;2、师生自行设计、开发和制作;3、网上获取。网上有许多优秀的图片资料网站、音乐资料网站、以及关于西方文化的网站,这些都绘我们收集、筛选、储存、改编、重组、优化,形成自己的或各校园网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提供了方便,许多用于多媒体教学的资料和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都离不开网络所提供的资源。
(三)网络的交互性能使教与学的课外空间得以拓展,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上BBS-电子公告板(broadcast bulletin system)和E-mail等进行课外交流与讨论,这将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了网络,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和专家教学系统进行自测自学,还可以通过目际互联网向世界各所学校调阅资料。“如美国纽约达顿中学语文课有关莎士比亚的教学,学生从电脑数据库里调出大量的有关莎士比亚创作背景和语言分析的资料,均写出了很好的论文。教师不再需要作绘声绘色、深入浅出的分析,而是帮助学生寻找资料和修正错误,因此,孩子们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莎剧专家了。”
二、制作西方文化课件
当然,要制作好一份理想的西方文化教学课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去钻研的。一般来说,制作一份理想的西方文化CAI课件需要经过以下三个关键的步骤。
首先是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这里的“素材”主要是指与西方文化教学内容有关的,未经加工的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原始材料。这是制作CAI课件的第一步,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就象建筑一栋漂亮的大楼离不开一砖一瓦一样。西方文化课件制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需要我们掌握以下一些流行软件的运用:1、Xara3D和Cool3D用以制作图像化的文字素材;2、用Visio、Photoshop等软件绘制、处理图形图像素材;3、用Cdex、WinDAC、超级解霸等抓音轨软件采集、制作声音素材;4、用Adobe Premire、Videostudio捕捉视频文件,并进行剪辑、特技、字幕、配音等后期制作。还有像Macromedia Authorware、Powerpoint之类的集成工具软件等都是我们制作课件的好帮手。像世界名家名作的之图像资料的采集整理;名著所改编之影视片的剪辑、处理,都需要我们运用这些软件来完成。
其次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重要一环,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多媒体化的信息显示;超文本、超媒体方式组织信息;以及交互性的教学过程、大容量的信息储存、网络化与智能化信息处理等特点,因此它在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方案表达等方面与传统的教师备课工作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讲述基督教的起源这一章节,教师结合图片、视频片段讲解,效果肯定优于单纯的讲课本。再者,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精心挑选、处理的图片与背景音乐,如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等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世界名画与优美、高雅的经典音乐,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潜移默化地给以同学们审美的熏陶与培养。
第三个环节是交互式设计。美国著名电脑杂志《Byte》曾这样定义“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是电脑能够交互式处理诸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可见,多媒体技术的真正核心应该是它的“交互性”。电影、电视都是多媒体,但不具有交互性,交互式视频教学,即教师――计算机――学生,是通过增强教师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来提高教学效果的。
三、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西方文化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西方文化,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就是创设与教学内容(目标)相适应的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的自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关于西方文化的自学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使它们协同作用、和谐发展。
(二)借助网络技术,引发问题学生对西方文化历史和现象的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通过网络技术,情景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使他们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