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和较低的就业率,已成为制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业界可谓风起云涌.从百度上市到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并购.从淘宝的热卖到百度有啊的横空出世.就连佛门清净之地少林寺也高调开网店.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片红火。各普通高校纷纷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达数十万人.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极低的就业率.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约为20%.对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重新定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就业状况
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协调运转.被看成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商务发展的方向。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巨大的国内市场对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利用其专业设置灵活、人才培养贴近市场的特点,早在1999年一批院校开始试办电子商务专业.到目前为止已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达700多所。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人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是70%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每年大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尤法就业.或是做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
1.2高职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以及参阅相关资料.总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2.1培养方向模糊
当前主要存在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电子化技术十商务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无侧重点.以为只要把商务知识和电子化技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未追求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学生在校短短的几年中什么都学.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精,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另一种思路是电子商务本质仍是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的教学应该就是商务知识的传授.把电子商务的教学等同于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商务的教学:还有一种就是高度重视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忽略了商务知识的教学.由此电子商务专业也就基本等同于信息技术专业。以上三种模式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学校来说最容易组织和实施:有现成的教材、现成的师资、现成的讲义.运作起来十分简便.需要变化的只是将信息技术专业和商务专业多个方面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就行了.很容易形成批量教育.但这种”万金油”式的人才是不能支撑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天空的。
1.2.2课程设置欠佳
专业科目开得过于多.我们首先来看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的核心课程:除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等.还要学习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等诸多课程.每门课都蜻蜓点水的学一点。走马观花。从课程设计上来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信息技术四大领域。短短大学三年,能精通其中一域就已实为不易,即使有学生苦读三年,成绩优秀,虽各领域均有涉猎,却无特点,在笔者看来,充其量可称为通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1.2.3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近年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学生的实都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1.2.4毕业生就业方向模糊
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电商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他们也很难应聘成功。新晨
1.2.5供需双方的理解出现偏差
Blog的全称是weblog,又翻译成“博客”,是一种用来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与交流形式。而使用Blog的人,我们称之为Blogger,同时也将其笼统的翻译为“博客”。Blog托管网站,是指为Blogger免费或者有偿提供包括blog空间、程序、服务维护等的网站。2004年以来,Blo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方式在我国开始普及,也从那时开始,电子商务的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士就在思考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方式,探索Blog在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环节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启发我们探讨Blog能否在改进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作用。
1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理工与经管交叉、复合的新兴专业,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满意等日益暴露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分析该专业的特点,正视存在的问题。
1.1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
1.1.1专业交叉性与复合性。电子商务是一个集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法律等知识在内的交叉性、复合性的专业。
1.1.2新技术密集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涉及到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而且涉及到安全加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众多的新兴技术。
1.1.3发展时间不长。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至今不过短短十余年,作为一门专业出现更不过6年多时间。
1.1.4实践性强。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1.2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的问题
1.2.1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是复合性的人才,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是将电子商务涉及的所有知识作为课程开设一遍。
1.2.2专业发展时间不长,理论不够成熟。电子商务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发展远快于理论总结,导致理论总结与实践相比不完整,甚至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偏差。
1.2.3新技术密集性反衬出教学活动对新技术的迟钝。各种新兴的技术,在现实中不断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模式变化发展。了解这些技术,是了解电子商务流程、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基础。新技术在教材里不会出现,就需要师生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捕捉这些变化趋势,查阅各种资料了解乃至掌握这些新技术。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这点并没有做好。
1.2.4专业发展时间不长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以往的经管类、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师,即便有本专业出身的教师,因刚从学校毕业而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
1.2.5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学生主要是听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虽然可以使用模拟软件,但现有软件的作用只是让学生了解操作流程,并没有达到实训--提高技能的效果。
2Blog的特点
Blog作为这两年来流行起来的网络应用方式,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方便。与个人网页、BBS、E-mail相比,Blog在网络沟通方面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教学工具的一种有益补充。
2.1创建与维护都非常简单。与制作维护个人网页相比,任何一个用户可以像申请电子邮箱一样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Blog空间。而维护更新时,写作编辑的过程也会像发邮件一样简单。
2.2浏览者可方便的进行评论。只要者许可,任何浏览者在看到者的文章之后,可以无须注册就方便的进行评论。
2.3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Blog的浏览者通过RSS聚合工具或者在线RSS聚合网站,可以实现同时在多个Blog内检索信息。在一个Blog托管网站内,不同Blog内的文章也会按照标签进行分类,方便浏览者浏览。
2.4可激发创造性的“思想共享”。在使用Blog时,者可以随着学习的过程把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随时地写到上面,这时不需要讲究章法,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了思考过程和心理体验的“思想共享”。
2.5可将文章组织化条理化。博客文章按时间顺序排列和按照标签分类的特点,使文章组织的更有条理。
3Blog在改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营销是目前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环节,由于在人才培养中没有把握住这个方向,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产生了偏差。要纠正偏差,学校就应使培养方向紧跟市场。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出现的问题,Blog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电子商务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善于应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的人才,因此,Blog与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着“网络应用”这个结合点,运用这个结合点,Blog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作用便能充分发挥。
将Blog应用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一是教师通过Blog,与学生、其他教师、电子商务应用者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二是学生通过Blog,与老师、其他同学、电子商务爱好者沟通,提高自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提高互联网络的实践应用能力。
3.1通过Blog了解电子商务实践应用动向。Blog有信息共享的特点,发表文章时,可以设定作为关键词的“标签”,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应用Blog,通过“电子商务”这个“标签”,在某个Blog托管网站快速的查找到与“电子商务”相关的Blog,与Blog的主人建立一种关系。教师可以快速查找到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实践者,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为课堂教学充实实践案例,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3.2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Blog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别人可以对自己的文章发表评论,自己也可以对其他人的文章发表意见。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任课教师之间、不同学校的专业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3将Blog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电子商务专业的新技术密集性,使教学素材脱离不了互联网,Blog作为网络应用工具,可以充分对分布于不同网站的教学资源进行引用、分类整理;电子商务专业的交叉性,使它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在Blog写作中充分利用标签,对文章进行分类,可以方便学生查阅与学习。
3.4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Blog作为网络应用之一,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相比,并不具有更大的诱惑性。所以,教师通过Blog布置作业,答疑解惑,共享学习资源等做法引导学生应用Blog就很重要。作为引导者角色的教师必须比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掌握各种在教材上没有、实践中已经出现的知识,才能指导学生的学习。
3.5提高学生的思维及应用写作能力。在应用Blog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寻找与电子商务相关的Blog来交流。由于电子商务涉及行业的广泛性,不同的人对电子商务有不同的认知角度,从而出现不同的思维模式与不同的写作风格。学生与这些人交流,可以启发思维,同时可以学到不同的写作风格,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3.6提高学生网络营销工具的应用能力。网络营销是企业目前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主要领域,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形式,正被企业作为重要的网络营销工具来应用。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使用Blog,使Blog这种网络营销工具溶入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网络营销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在企业实习(进行网络营销)同样的效果。
3.7作为学生毕业时求职的“特色简历”。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互联网密切相关,与网络营销密切相关,如果能够在帮助企业进行网络营销之前,首先在互联网上通过Blog将自己“营销”出去,这无疑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最有力的证明。学生在校期间的Blog,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轨迹的记录,也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进行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
4应用Blog的具体途径
严格来说,Blog有独立Blog和托管Blog两种设立方式。独立Blog需要Blogger自己拥有独立的空间、程序和域名,因而难度相对比较大,但在使用效果上,和托管Blog并无二致。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南京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学科发展 教学方法 案例式 模拟情景化
1.引言
2014年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销售额4262亿美元,较2013年上涨35%,占据全球第一的领先位置。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1]。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专业教育具有了相当规模。其培养目标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2]。但是事实上,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大相近庭[3]。本文着重讨论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及改进方法,试图为以后的该专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现有电子商务教学现状
(1)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发展数十年的传统学科相比,教学理论等理论不准确。
电子商务专业在我国刚刚兴起,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大学对此学科缺乏深入理解,一窝蜂开设专业课程,并不考虑相关问题。导致电子商务这门学科理论不够扎实,研究欠缺,缺少标准、权威的书籍、教学大纲等[4]。
(2)现有大学教授电子商务的教师大都水平有限。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大部分学校不论条件、时机是否成熟,一窝蜂上马该专业,导致很多弊病[5]。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有电子商务经验的教师更是匮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不够深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更是没有深入研究。
(3)教学资源不足。
作为新兴学科,除了教师水平有限外,就是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不足:教学大纲流于形式、教学日历随意篡改、教案不完整、课堂内容随意、教学资料缺失等[6]。依据现有情况培养出的电子商务的毕业生难以学到本专业精髓,毕业之后难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
3.改进方法
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活动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其次是搜集全面的教学资料,组织教学形式,完善教学大纲,按照教学日历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7]-[8]。在授课的同时,注意讲授的方式方法:多用引导式方法而非填鸭式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引导教学方法。
案例引导法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摒弃以往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形成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面案例或网络在线案例为内容,通过教师设置和选择案例、讲解,学生剖析案例原因和评价案例,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理论知识,而且能学以致用地运用到实际生活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性学习。
(2)模拟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
模拟情景体验式教学是指把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重组,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内,运用专业软件,模拟紧张激烈的商业竞争场景,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并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和分析的教学方法。
4.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使用人单位可以度过所谓的“用工荒”,而毕业生则可以顺利就业,减轻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孟昊雨.电子商务教学的科教结合模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
[2]胡桃,尧舜.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
[3]彭楚钧.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4]陆志彬.电子商务教学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5]胡学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问题及教学建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6]杨红霞,李赖志.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9-0069-03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手段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采取措施来改变传统的工作、生活模式,商务活动也不例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更是社会急需。许多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人们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上还比较模糊,因此,探讨科学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模式和方法,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兼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2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学生对专业方向认识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并不十分清楚该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教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电子商务的授课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存在两种倾向:一部分教师认为偏重于计算机技术,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偏重于商务和管理。同时,在学生中也明显存在两种倾向,结果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有关技术性的课程十分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对商务管理感兴趣。
2.2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企业实际应用状况的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放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很多院校本来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把握,就更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成为一个大拼盘,授课教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说各的,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最终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就业市场上失去个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竞争力。
2.3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设施不足,实习基地较少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环境和实验条件,使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各项技能训练,而目前有些院校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还较为滞后,软硬件条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很多电子商务专业还缺乏与企业合作的电子商务实习基地,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4 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教师原来从事的是计算机教学,不懂或少懂经济和管理;另一部分教师原来从事的是管理和经济类的教学,不能胜任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学。教师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深入和实用。由于教师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影响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甚至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也不是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3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对策
3.1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一是要明确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应用型高职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三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小型电子商务的项目开发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维护。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数据库开发应用能力、小型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理论、财务知识、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二是要明确该专业的侧重点,即是侧重计算机技术还是侧重商务活动。经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专门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方面可以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商务方面可以不如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但我们培养的是能利用计算机工具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具有更加广泛的职业空间和长远的发展潜力,更符合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需要学生既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
3.2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程以外,构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和能力拓展课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模块包含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信息资源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指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必需的理论与技能课程,如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能力拓展课程包含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以外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拓展课程,如电子商务应用师认证考试等。
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建议学生考目标定位明确,社会需求量大,考试费用较低、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专业技能证书。并鼓励学生跨专业考证。除了考电子商务应用师证书外,学有余力的还可以考网络应用师、报关员、物流师等相关证书。目前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考证率及通过率均达到100%,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具有“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 已有多位教师具备了电子商务考评员资格。为了增强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强化了引进行业教师的力度,并要求具有行业从业经验,其中就有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的博士生。对校内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建立教师自觉努力、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以及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走出校门接受培训、进修并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过程之中,参加产学研项目研究,到企业培训及参加实训基地建设来实现。学院鼓励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紧跟学科前沿,引导教师向商务与技术结合的方向开展研究。
3.4 实践方式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方面,我们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特色,加强实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一是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等课程采用完全实验室教学,在实验室采用边讲授边实践的教学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坚持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建立了信息与电子商务实验室、信息与电子商务研发室,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了四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三是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促进产教研结合。“走出去”即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拟定专题,到目标公司实地调研,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请进来”就是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到学校来开设讲座,让学生们直接感受企业决策者的经营思路和实际经验。四是自主开发电子商务仿真实验系统,学生在仿真实验系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能够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接。我院开发的电子商务实验系统还被浙江工业大学采用,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更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模糊不清的误区。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体系的构建,尤其是要注重实践性环节的创新和改革,加强校企结合的力度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过硬、适应能力强、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零距离、能快速切入企业电子商务类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彩霞.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2):15-17.
[2]黄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挑战与变革[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5):117-119.
[3]赵晓鸿.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