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十四孝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父母心
由于工作的原因,今年我又没能回家过年。无限愧疚地打电话给父亲,父亲说:“不要紧,你的工作要紧,没时间的话,我和你母亲像往年一样给你准备点儿年货送去。”
过了几天,父亲真的打电话要我去车站接他。远远地就看见父亲站在寒风中翘首张望。他的脚前有几个箱子,还有一个纸皮袋子,不知里面装了些什么。到家了,楼上楼下我搬了几趟,父亲因为颈椎病导致半边身子倾斜,一条腿已萎缩,走路不稳,所以我没有让他搬。
几个箱子占了客厅里很大一块地方。一一打开,一大箱子是已晒干的豆皮子,父亲说:“这是你母亲半夜四点钟起来贴的,一天就晒干了”;一箱子是土鸡蛋,用米围着,一个也没有破;一大袋子瓜子、花生,母亲知道我特喜欢吃老家特制的瓜子,先腌后再用小锅炒的。
这么多的东西,我不知道腿脚不便的父母是怎样一一搬上车的。每拆开一样,心里便多了一分温暖,同时也多了一分愧疚。我欠他们的实在是太多了,这辈子都无法还清。我平时忙,离得又远,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一次家;陪陪他们,给他们买点儿东西,更是少之又少。有时过年回去给他们一点儿钱,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在我们的包里的某个角落里塞着,等我们到家的时候父亲才打电话告诉我们。
我不知道父母的这颗心要为我们牵挂到什么时候,虽然我现在已成家了,也有了孩子,但我依然还是他们的宝,是他们的牵挂,甚至包括我的孩子和丈夫,也成了他们的牵挂。
(蔡冬梅)
父亲的礼物
从小到大,只要我表现突出,父亲总会在过节的时候,送我一份礼物。
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礼物是我12岁时,那一年我获得了全市数学竞赛二等奖。当我把5块钱奖金交给父亲时,他兴奋地把我托在半空中。末了,父亲说,今年给你一份礼物。于是,我内心便充满了期待。那时,家里穷,父亲的收入还不够补贴家用,但我知道父亲一定会给我一个惊喜。
除夕前夜,父亲一回来,便径直往我房间跑,小心翼翼地把一块黑布打开,是一幅画。画面上,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少年正朝火红的太阳奔跑,背后是青山绿水,海阔天空。下书一行字:送给在人生路上不断奔跑的爱子。父亲告诉我,他用5块钱买了笔、颜料和纸张,天天都在练习画画,这是他的第一幅作品。我听得心头一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读大学后,父亲写了一首《沁园春・雪》的草书给我,我一直悬挂在寝室的墙壁上,连爱好书法的副院长也来找我,问清了父亲的地址,一个人坐车到我家,与父亲交流。
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的大概意思是说:疗效之快就像敲一下鼓或者刚刚服完药把杯子扣在桌上,病就好了。效如桴鼓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一敲就响,立竿见影。
效如桴鼓的意思同桴鼓之效。桴者,鼓槌也。桴鼓者,鼓槌打鼓也。中医医案里常见效如桴鼓一词,意思是说治疗的效果像拿起鼓槌打鼓一样,一敲就响,立竿见影。
(来源:文章屋网 )
随着社会的发展,孝顺的形式和内涵必然发生变化。“现代二十四孝”的产生也有其时代背景。当社会“离心化”现象加剧,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时;当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孩子应付工作都有些勉强时,他们所能表现出来的孝顺,必然与之前的社会有所不同。这是必须看到的客观现实。而且,可以确定的是,现代社会养老也不能再依靠孩子,养老应该实现社会化,这是社会进步的趋势和表现。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孩子不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孝顺、赡养父母,他们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和条件。此时,他们即便还想按以前的标准行事,也可能只是有心无力。
这就是“现代二十四孝”出现的背景,也是这个标准不高的“现代二十四孝”为何能够打动人,引起人们共鸣的真正原因。这种共鸣的背后,其实饱含着无奈与反思。人们可能想要像以前一样表达自己的孝顺,但是忙碌的生活、沉重的压力,让人们变得无能为力,或者刻意回避交流,防止家人的过多问候;又或者,人们已经慢慢接受了这种生活状态,总是期待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孝顺父母,结果在长久的疏于表达感情的沉默中,变得更加冷淡和冷漠。而一旦他们意识到问题时,比如看到了刺痛心灵的“现代二十四孝”,就会有所反思,会意识到自己什么没有做好,到底有没有孝顺。
这就是“现代二十四孝”的启示意义。它在告诉人们,孝其实是生活化、常态化的行为,尽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父母期待的并不多。人们总是告诉自己,等到什么时候,要怎么做,以便好好孝顺父母,这像是说给自己听的誓言。似乎,孝顺是需要前提的,孝顺必须做一些所谓的事情才可以成立。事实是,孝顺从来不需要这么功利,孝顺可能只是一个陪伴动作,可能只是一次开口表达,可能只是一个关心的眼神。与其总是在等待、总是在拖延,不如让孝顺成为一种生活化、常态化的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更频繁、更自然地表达出来。这才是现代社会更真实的孝,更可行的孝。
其实,孝本来就没有标准,之前的二十四孝也不过是24个给人以启发的故事而已,对“现代二十四孝”,也不必上纲上线把它当成新标准。这些所谓的标准只是孝顺的常态化表现,只是孝顺的起点。能够做到这些算是一种孝,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孝顺是一种自觉和意识,是一种时刻的惦记和关心。虽然,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人在社会中打拼都不容易,但是孝顺是一种传统,是一个人善良的根基,也是一个人为人的根本,只有将孝顺沉淀为一种意识和自觉,表现为一种生活中的常态,孝道才能更加真实、自然地传承下去。
(摘自《西安晚报》)
五一班全体
2019年4月18日
一、授课时间:2019年4月19日下午第一节
二、授课名称:感恩父母
三、授课教师:主讲 :
四、教学目标:
1、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孩子们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这样学生可以在心里初步形成感恩的概念。
2、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根据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具体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包括所涉及到的人物,孝行。带学生朗读有关感恩父母的诗歌,请孩子们聆听歌曲《听妈妈的话》。
3、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知道要感恩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平时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要和父母拌嘴,惹他们不高兴。
五、教学内容:
课时一:感恩父母
1、用PPT展示二十四孝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进行简单的了解。
通过这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给学生们讲解二十四孝的故事(挑选三个重点讲解)。
(1)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2)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3)扼虎救亲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3、带孩子们一起朗读诗歌《父母》
您们如春
用青春哺育我的懵懂
放纵我的顽皮
您们如夏
用心血标立我的人生
包容我的不羁
您们如秋
秋收的喜悦
无法掩盖您们沧桑的脸颊
您们如冬
不在有傲然挺立身姿
只剩下那两鬓已白的发
您们的一生如斑斓的四季
用心血浇筑着我人生的广厦
4、给孩子们播放音频《听妈妈的话》。
5、对于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之后总结升华所讲的教案,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好好听父母的话,在家里做个乖孩子哦。
六、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知道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四个故事中的人物和孝行。
2、学生们能够形成感恩父母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二)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认识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并指出相应的孝行。
2、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3、学生能够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
七、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
八、教学过程:
1、先问学生们爱不爱自己的父母(学生们会说爱),再问父母爱不爱我们(学生们会说爱),接着让学生们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比如生病时父母的悉心照料,天冷时给我们加衣等),适当给学生提示,再由他们自由发挥。(5min)
2、正式进入课堂,开始讲解二十四孝故事,让学生观看二十四孝图片,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听完故事后的感想,用PPT做连线的小题目,检测学生对二十四孝中人物和对应孝行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要及时纠正)。(16min)
3、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父母》,听音乐《听妈妈的话》。(8min)
4、给学生发送精美的信封和信纸,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说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学生可能想说的话比较多或者思绪还没有整理清楚,要说明这封信可以在课下完成,但是一定要拿给自己的父母看。)(10min)
九、总结可能出现问题及反思:
①多媒体设施不能打开,PPT无法正常播放。
②孩子们大部分没有好好听主讲人讲课。
③个别孩子情绪低落或对课程内容兴趣不高。
解决方法:
①先找负责人检查,如果确定不能打开,可以把相关重点板书出来给孩子们看。
②助教在主讲人讲课时间,应该好好负责管理自己小组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督促。
③可以在下课后选择单独和情绪低落的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之后,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调节。
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2、教学内容可以更精简,讲解每一块内容的时间要把握好,注意侧重点。如果因为某一块内容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感到枯燥,转移了注意力,我们可以加快讲课速度,过渡到下一个新的内容,重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
3、连线练习时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抢答,对回答正确的组提出表扬。
注意事项:1、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不过现在看来,这些故事非但感动不了人,还很雷人。
《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是《孝感动天》,故事的主角是舜,也就是姚重华先生。姚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个盲人,由于母亲早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后妈,生下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叫象。这个家庭人口构成并不复杂,却发生了一系列怪异的事情。一次,父亲让他修补谷仓的仓顶,在他爬上去之后,却在谷仓下纵火。姚先生看来是个航空爱好者,他手持两个斗笠跳了下来,靠着这两个“微型降落伞”安全落地。不仅毫发无损,还体验了一把“飞一般的感觉”。
又一次,姚先生正在挖井,已经挖到地下N米。此时,瞽叟与象突然往井里填土,可是姚先生居然可以像鼹鼠一样,迅速在地下挖出一个地道,在地下氧气还没有耗尽之前,就从另一个地方破土而出了。
可贵的是,姚先生每次都不计前嫌。
后妈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想谋害姚先生,动机还算可以理解。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图下毒手,这事也太奇怪了。莫非他老人家怀疑姚先生不是他生理意义上的儿子?书中既无暗表,也无明示,我们不好随便揣测。另外,瞽叟是盲人,害起人来每每却能亲自上阵,身手似乎还很利索,着实让人生疑。莫非他是装瞎?最奇怪的是,这些谋杀肯定都是偷偷进行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事却成为了全国皆知的秘密,由此为姚先生赢得了天下第一孝子的名声。而这种名声,正是他最终登上天子位的关键。如果放在现在,媒体多半会怀疑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用的是老掉牙的苦肉计。
姚先生登天子位后,依然经常去看多次想谋杀他的瞽叟,孝敬如初,还封既无德又无能的象为诸侯。这无疑继续感动着当时的民众,不过我们不由要替象先生封地的老百姓捏把汗,这个恶棍当了诸侯,当地怕要民不聊生了。姚先生自己表演孝道,表演“齐家”的艺术,不该拿无辜的百姓作为牺牲品。
《戏彩娱亲》中的孝子老莱子是《二十四孝》中的笑星,他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土,为躲避乱世逃到蒙山。这位老先生七十岁了,父母犹在。为了让父母心情愉快,老莱子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摇拨浪鼓,装成天真的儿童。他的父母假如神智还清醒,肯定笑不出来,因为他们的儿子看起来像是得了“老年痴呆症”或者童年“幻想症”。
想想这些著名孝子,他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晒”孝心。否则即便做得再好,也成为不了著名孝子,所以“事迹报告会”必不可少,无论以何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