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监事会会议纪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析中医药继续教育现状,探讨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达到中医药继续教育预期效果和目的。本文通过对2011—2016年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并提高继续教育项目质量,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健全制度和科学管理
根据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医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明确了医院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使医院继续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成立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及管理机制,确立了院、科两级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在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推选出继续教育管理员,由科教科设专人负责有关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具体实施和评估考核工作,定期培训、督导、考核、奖励,确保每项工作按时、有效、规范实施。
2全程监督和规范实施
2.1项目申报
郑州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结合医院特点和发展需求,医院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组织学习班、举办学术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可以加强学科建设,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医院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重点专科优势资源,整合设计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见表1。2.2项目立项医院对获批举办的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年度统筹安排,避免举办时间上的冲突。科教科设专人向每个申报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下发通知,督促严格按照申报时间、举办要求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当年有效。
2.3项目实施
科教科设有学术讲座登记薄,对按计划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要求至少提前1周到科教科进行申请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项目举办时间、地点、授课专家、课程安排、专家简介等。科教科审核后发送正式会议通知。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教科全程参与项目举办,协助承办科室做好接待会议准备、会议签到、维持会场秩序、授予学分等具体工作。
2.4项目备案
项目结束后,由科教科按照要求,整理会议通知、学员签到表、专家课件、会场照片、会议总结等资料,及时存档。并按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求,上报项目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5考核与激励
为保证继续教育项目举办质量与效果,建立项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科教科负责对项目承办科室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估,考核结果由项目负责人签字。依据考核结果并参考项目级别,当年年底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将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3深化措施和确保实效
为顺利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审核工作,对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分两批对继续教育管理员进行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培训,核查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名单,采集信息并组织编码,一人一号,一证一号,由专人负责解决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及学分审核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审核工作计划表,逐日逐科审核学分证书及各项相关证明、证件材料原件,相互核对后将符合规定的学分按Ⅰ类和Ⅱ类分别登记在个人《继续教育证书》上,汇总填写总学时及总学分,加盖单位印章,由市卫生局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对学分进行复查、审核,上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审核公需科目完成情况。郑州市中医院连续3a全院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完成达标率均为100%。
4创新思维和更新手段
郑州市中医院创新“师带徒”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质量。2012年实施以“师带徒”为培训方式的继续教育,对参加医院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人员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学员进行师承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扎实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有效开展农村、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2-3]。此外,医院还将“师带徒”培训模式推广应用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创立3级拜师模式,科主任拜国家级名医为师,业务骨干拜院内名医为师,社区医师拜院内名医为师,传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精髓[4]。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氛围,提高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出台《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及积分制考核办法》,每年对继续教育项目承办科室及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会率、参会情况进行考核,个人参会情况实施积分制管理,年终根据个人参会率、积分分值评选优秀予以奖励,积分制考核结果同时与院内年度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挂钩。此项考核办法的出台既提高了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医院继续教育考核的针对性。
5结语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医院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探索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不断规范管理措施,是保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有效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郑州市中医院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完善制度、全程监督、创新思维、更新手段等措施,规范了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执行,保证了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宵.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7-9.
[2]常冬梅,王丽萍,杨宁.探索新医改下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26-128.
[3]武雅婷,王丽萍,杨宁,等.探索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新模式[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324-325.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局建立稽查支队之后的第*次全系统稽查工作会议,也是新的监察稽查体制建立之后的第一次稽查工作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三年多来,稽查队员们和系统全体同志一起,为××的药品市场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完成支队组建、建立内部机构方面,在增强人员素质、提高稽查技能方面,在打击假冒伪劣,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在处理投诉举报、严格依法办案方面,在推行执法公开、加强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开展日巡夜查、实施举报投诉无休日方面,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方面,在探索处队合作、推行监管稽查相结合方面,在开展志愿者活动进社区方面,在规范药品储运、邮购方面,在加强与公安的合作,建立联动机制方面,在打击社区非法药品交易方面,在整治药品违法广告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在这次新的体制变动之中,大家思想不乱、工作不断、组织不散、精神不涣,按上级的要求,在顺利变革体制的同时,保持了工作的连贯。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局和全系统三百名同志,向稽查队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成绩是已经的辉煌,面临的任务是当前的责任。随着国家食品综合监管新体制的建立,对地方药品监管体制和食品监察稽查体制也带来了相应的变化,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局新的食品药品监管和稽查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并开始运作,这一新体制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组织下,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具体指导下建立的,是适应××市食品药品市场特点的,是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相一致的。对于这个已经建立的新体制,我们要从思想观念、组织结构、队伍建设、事权划分、职能规范、制度制定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去适应它,研究它,细化它,完善它,充分发挥它的体制性优势,更好地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责任!
刚才,××同志已经代表局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前几年的工作,提出了下阶段的任务,这是局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过的,请大家务必贯彻好,这里,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新体制已经建立
1、七个县(市)、区局新组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主要承担稽查职能,撤销原县级药检所,一批熟悉药物专业的人才进入稽查队伍。
2、六个城区在建立分局的同时,增挂稽查队的牌子,承担稽查职能。
3、市局稽查支队调整职能,在药品监督稽查基础上增加食品监察稽查职能,并与城区分局划分稽查事权,共同承担城区稽查职能。
4、市局规范稽查工作管理体制,在法规处增挂稽查处牌子,在实际运作中则实现稽查处和稽查支队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由支队承担食品药品稽查的工作职能,由稽查处承担支队和十三个县(市)、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和必要的统一指挥工作。
新的稽查体制的建立,不仅仅是我局新增食品综合监管职能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我市在药品稽查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需要,也是推进监管稽查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实施预防在先的需要,也是药品监管两网、食品监管三网建设的需要。新的稽查体制达到了以下效果:
1、增强了力量。原体制有支队38个编制监管老城区,有七县(市)、区30个编制监管七县(市)、区,合计68个。现在有支队19个编制,六城区45个稽查队员,七县(市)、区76个稽查编制,合计140人。
2、下移了重心。新建区稽查队和县稽查大队与街道、乡镇、社区、农村接触密切,了解情况快捷准确,反应处理迅速。
3、整合了资源。虽然从人员力量上讲,老城区的稽查编制没有增加,但19个稽查编制融入45个分局总人数之中,可以综合调配,在食品药品之间、监管稽查之间实现互补,提高人员的时间安排效率。
4、提高了效果。药品的监管与稽查是药品安全的两个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环节,是原支队与局机关处室的沟通重点。现在在分局层面,完全合在了一起,实现了管查联动,将更有效地监管好食品药品安全。
5、规范了行政。市局建立稽查处之后,可以有效地协调全市十三个县(市)、区的稽查工作,不再采用市局委托支队协调各县(市)、区局的变通办法,更加名正言顺。
6、贡献了人才。在这次体制变动之中,我系统从市局机关提拔的中层干部有14名,其中,从支队提拔了7名,占了一半,比例很高。
二、新问题需要研究
在新的体制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它、解决它,从而保证新体制蕴藏的体制能量充分发挥,欠缺得到弥补。当前我们要重点关注并化大力气解决的有:
1、处理好稽查处与稽查支队的关系。稽查处是机关处室,承担局在稽查方面的职能,不承担稽查队员的指挥工作,不承办案子。支队是独立机构,主要职责是承担稽查职能。要划分好彼此的职能并在具体实施中协调好。
2、处理好支队与大队、区队的关系。现在支队与大队之间的事权划分基本上沿革原支队与县局的关系确定,比较成熟。当前是划分好支队与区队之间的事权,划分时可以考虑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原支队的职能要有一半放到区队,因为原支队有一半编制到了分局;二是分局中应有40%的力量用于稽查,因为编制分类是这个比例;三是责任和权力必须配套;四是监管和稽查必须协调;五是支队和区队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联动要有制度明确和保证。
3、处理好药品监督稽查和食品监察稽查的关系。按照人员编制这次支队没有增加食品编制,而县(市)、区局是综合增加食品编制,不分监管与稽查,是因为考虑了药检所人员转为稽查大队人员这个因素。按照食品综合监管三句话的新职能,具体的食品监察稽查现在职能尚未明确,目前食品稽查执法办案的工作量不会很大。但既然名称有了改变,就要注意这方面的职能变化(主要是上级对职能的解释)和上级工作部署(比如保健品广告监测),保证完成。尤其是各县(市)、区局、分局,更要合理调配力量,安排工作,不可偏废。
4、处理好老办法和新办法的关系。稽查支队在三年多的实践中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外部稽查、内部管理、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办法,,应当坚持和发扬光大。同时,对新形势要有新的适应办法,比如在稽查组织上,原支队按业务分为四个大队,支队指挥大队如臂使指,非常顺畅,现在如果共同处理城区的稽查问题,支队指挥区队就与以前不一样,其间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就要靠新的办法来运作。诸如此类的问题,支队和区队都要研究,提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来。
三、努力奋斗,开创稽查工作新局面
1、要承前启后,保持支队的优良传统。原支队同志三年多来在创下功绩的同时,形成了一种事业为重、责任在肩、坚韧不拨、团结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要继续下去,将其化为种子,在各分局生根发芽,作为稽查队员的传家宝。
2、要搞好市局与分局之间的稽查事权划分。稽查事权划分是市、区两级局之间整个事权划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已经下发的文件草案中作了初步的规定,希望通过半年左右的运作,稽查处、支队和分局能结合实际,既完成工作任务,又形成规范分工的要求,对文件提出修改调整意见,局将正式下文公布。
3、要明确稽查处和支队的职能分工。稽查处是市局的一个处室,支队是直属市局的一个独立行使稽查执法权的执法机构,名称不同,性质不同,职能不同,人员安排上也不同。根据现有体制,实质上是丙块牌子、一套班子。由于是两块牌子,所以,职能要划清:处负责局的相应职能,比如提出规划和计划,起草政策和制度,协调支队和县(市)、区局、分局,指导案件业务等。支队负责具体的市场稽查,人员指挥,案件查处,指导大队、区队等。名义要划清:对外行为该用处的用处的名义,该用支队的用支队的名义。同时,由于是一套班子,处又只有处长一个人,所以,处的日常事务要由支队办公室承担,当然不是通过定岗定编,而是通过定责任定任务来承担。这种分工明年年初也要通过局下文来确定。
4、整合稽查力量。按现有稽查体制,稽查力量的整合体现为三层。第一层是分局。现在分局接受原支队分拆的19人,新增承担其他职能的26人组成稽查队,这样的体制,整合得法,力量会加强,整合不得法,力量反而削弱。第二层是支队和分局,要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把分散的力量宜集中的集中,宜分散的分散。第三层是全市力量的整合。现在全市挂稽查队员牌子的人员已经有140人,原先由市局委托支队行使的协调职能也已名正言顺地由稽查处来行使,要树立稽查的理念,科学地把握这支力量,提高其运作效率,完成法律赋予的任务。
5、突出管查结合,预防在先。监管和稽查密切结合,是市局在稽查支队成立之初的要求,是被市和七县(市)、区局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原则。现在建立了城区分局,在十三个县(市)、区层面上全面实现了组织上的管查一体,使得工作上的管查结合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必须全力做好。管查结合的目的在于信息共享,提早介入,在于预防在先,防患未然,在于处理联动,协调一致,所以要把市场准入、审核认证、检查验收、突击检查、专项整治、处理举报投诉等监管、稽查工作结合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发生不安全问题的可能。
6、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工作是原支队的一个工作亮点,这个优良传统也要保持下去,和监管相比,稽查在宣传方面具有更多的由工作特性决定的优势:常在基层,了解情况多;接受举报,发现问题快;直接办案,进入程度深,常掌握第一手资料。如果再加上人为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寻找较准确的宣传报道角度,培养较快速的写作速度和较高的写作水平,稽查的宣传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每一位稽查队员都要谁做、谁写,努力成为能想、能干、能说、能写的多面手。
7、继续做好广告监管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药品违法广告整治的牵头工作由我局组织,我局将此项工作放在了稽查支队,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成绩斐然,有效遏制了药品非法广告的。现在,根据省局的部署,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测也将由支队承担,支队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要研究具体监测管理药品食品非法广告的办法,明确支队、县(市)局、区分局各自承担的工作责任、工作流程,切实把这件事抓好。
8、逐步形成预警机制。稽查处于和社会、市场相接触的第一线,绝大多数违法乱纪、制假售劣的行为,往往在稽查中被首先发现,所以,稽查人员不仅要依法制止、打击违法行为,而且要见微知著、亡羊补牢、防患未然,及时地提出警告,及时地提出工作建议,举一而返三,尽量使问题能在萌芽状态即被消除,并逐步建立能防止、杜绝或减少问题产生的机制,建立减弱问题危害社会程度的机制。
9、重视社区网络。我局从2003年开始,陆续聘请了六个城区340多名乡镇、街道和社区的药品监督员、督查员,二年来,市局纪委监察室和法规处做了很多工作,通过这一支队伍,配合稽查支队,在安全用药进社区、清理家庭小药箱、打击社区非法药品交易方面发挥了作用。新的食品综合监管体制建立后,监管范围扩大到了食品,管辖主体放到了各区分局,各区分局也已着手健全完善这一网络,增加了人员,建立了联系,开展了活动,有的还安排了工作计划。下步市局、支队和区分局要共同动脑筋、化力气、下功夫,继续在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打击社区非法药品交易、接受举报投诉、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搞好教育培训引导,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财务困境;会计师事务所;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68-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利益和规模扩大并举的同时,企业间竞争压力逐步加大,陷入财务困境的频率逐年走高,而频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利用财务手段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不仅导致审计独立性减损,加剧不正当竞争,阻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基于此,从财务困境的视角对上市公司更换事务所的行为进行探讨,为降低投资风险提供拙见。
1.国外文献述评。认为财务困境是导致事务所变更的代表人物有:DeFond、Haskins and wiiliams、Schwartz和Melon,他们对不同时期出现财务危机或者濒临破产的公司变更事务所的动因进行了调查[1]。结论认为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问题方面的博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高管的辞职变动、股东抛售股票股权失衡、审计收费分歧是财务危机的潜在动因,而陷入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为规避风险和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借变更事务所放缓审计程序,拖延财务危机信息的披露。其次,处于保险的考虑,通过更新事务所经济实力,赢得投资人对财务数据的信任,而且,一旦公司破产、通过事务所进入诉讼,也可减少因此带来的损失。
Bryan、Tiras和wheaktley (2001)也研究了处于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与发生事务所变更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呈现了重大的负相关关系。
2.国内文献述评。国内对于事务所变更的研究起步较晚,其中,以耿建新和杨鹤(2001)为代表,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近十年发生变更的公司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容易发生事务所变更。朱小斌以是否被 (ST、PT)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处于财务危机的标准,统计了处于财务危机中的上市公司发生事务所变更和未处于财务危机中的上市公司发生事务所变更的发生概率,发现前者的概率远高于后者,并且这种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它认为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是导致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因素。
现在中国对此现象研究也已形成了理论框架,并且找出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的变更动因。总的来说,除了财务困境还有如下几个方面: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和意见分歧、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水平、股东的变更、管理层变更。
二、样本选取
2.变更原因。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年报专题小组对此进行的研究显示,沪市938家公司披露的2011年年度报告统计显示,变更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数量由上年的55家增至118家,占全部沪市公司的12.58%。剔除因事务所自身合并导致的变更外,为72家。参考该统计数据,本文归纳出主要变更原因为:(1)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或规定更换事务所;(2)为保障公司长远发展,通过依靠更具实力公司帮助而必须进行的变更;(3)因上市公司与事务所审计费用出现分歧的变更;(4)因事务所出现并购、或者解散,导致事务所结构或者注册会计师人员变动进行的变更;(5)由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关系人的变动进行的变动; (6)事务所业务滞后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的变更;(7)上市公司实质性的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重大变化,办公区域的变化等,导致现任事务所不具备执行证券审计的资格或者区域变化而变更事务所。
3.结论。通过对上述统计数据的相关分析认为,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较其他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变更事务所,而且在变更当年或者在近三年内因财务状况异常被ST的上市公司约为30%,这补充说明了财务状况也是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一个因素。
三、原因分析
1.财务困境的概念。对财务困境的研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起步较晚。根据中国学者统计,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者一年巨亏往往会导致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被ST)。因此,裁定财务困境以是否被ST为标志。当执行上市公司该年度的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事务所不是执行该公司上一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事务所时,就可以判断为发生了变更。
2.财务困境的原因。(1)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虽使大多数国企改制后成为上市公司,但改制的不彻底使他们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有绝对的发言权及表决权,在竞争中操纵着整个市场。实力不济的上市公司因为不正当的较量,导致财务出现困境。(2)法律制度不尽完善。中国现行经济体系法规制度不健全,对于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对于事务所变更相应法规所要承担的成本低廉,造成上市公司为利益驱动随意更换事务所并隐瞒会计报表真实性的现象愈演愈烈。(3)失信成本低。事务所变更的动因是经济利益。在中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上市公司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他们,因利益,事务所会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而公司通过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4)上市公司管理层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层素质不足。企业领导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或企业领导缺乏管理素质,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产账目不清。(5)高素质会计技能的人才缺乏。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国已有会计师事务所7 600多家,但其存在巨大的人才缺陷。2010年,前百强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共23 124人,拥有领军人才165人,占行业领军人才总人数的9.8%。高水平专业人员欠缺,导致服务特色不明显,无法承接复杂的业务,同时由于缺乏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使从业者职业操守低,在利益诱惑或威胁面前,往往选择放弃审计独立性,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四、研究政策及建议
1.政府严格准入,完善监管体系,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在会计事务所申请之前,政府应对其各项条件进行全面考察,评估其诚信状况,胜任能力,严格会计事务所市场准入条件。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3]。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遏制会计造假势头。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制度,加强股东对财务信息需求与监控的动机和强力约束能力。
3.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应建立诚信档案,便于公民随时查询,同时应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对失信行为严重者,要推广市场退出机制,取缔其从业资格。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建立有效的内部培训制度,提升CPA的专业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并不断对其进行考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淘汰机制。
参考文献:
[1] 胡培培.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动因及后果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
关键词: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实践体会
2002年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供医疗质量[1]。"自此之后,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纷纷开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治疗质量。到2011年1月30日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这部于2011年3月1日实行的法规中又对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一步步发展,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和合理用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 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
1.1开展用药咨询工作 临床药师积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在用药方面的问题作出解答,设置热线电话、咨询台以供咨询,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开展用药咨询工作中临床药师以认真谨慎的态度面对,并对一些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将其姓名、性别、年龄、病症、联系方式、临床反应等方面的问题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查询相关资料,当发现回答有不当的地方时要及时跟患者联系更正。
1.2临床查房 临床查房是临床药学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工作,也是促进临床药师用药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临床药师跟随医生进行1次/w的查房,查房时对用药情况、药品质量等进行分析,当发现问题时及时讨论解决,提高用药水平。在不断的查房过程中认真书写药历,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测,总结相关药物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为患者的健康治疗提供一定的药物知识和建议[2]。
1.3对处方、病例进行用药分析 对处方、病例进行用药分析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医疗机构的用药情况。药学部门开展1次/月抽查活动,对药物的质量、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内容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的情况进行专业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在全医院内进行公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药师督促临床医生不断提高处方质量,合理用药。
1.4开展用药教育工作 用药教育活动是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而言的。药学部门定期开展患者用药宣传教育活动,给患者提供用药方面的咨询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用药知识的提高。适时邀请专业人士来向医护人员讲解用药知识,介绍用药新知识,提高全体人员的用药水平。
1.5开展用药监测工作 用药监测活动主要针对一些不良反应的患者,对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测,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为此提出相应的用药建议,反馈给临床医生。
2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
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促进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说各个医疗机构开展这项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充分说明这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那么,医疗机构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好临床药学工作呢?
2.1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药不断上市,药师需要掌握的药学知识越来越多。因此,在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时首先需要临床药师能够不断加强学习,能够看到医学发展的形势和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紧跟时代步伐,吸取先进的药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2积极参与临床查房,提高自己对临床药学的认识 药师在吸取了先进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将其运用于实践,在查房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用药的过程,感受患者的用药效果,并进而正确的评价药物。在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过程中,由临床医师带领药师查房,并且一起互相讨论病例、讨论用药,药师要虚心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知识;并为医师提供最新的最专业的药学知识,不断促进用药的合理和正确。
2.3参与临床会诊和病案讨论 在一些疑难杂症或较为严重的病例的会诊中,药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并根据自己对患者临床的了解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2.4收集药物不良反应 这是一项需要在全体医院工作人员身上开展的工作,药师和医护人员对于医院中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时上报给药学部,药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临床反应,与医护人员一起寻找出不良反应的根源,并且将改正措施在全院内公布,督促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一起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药师还要不断吸取先进的药学知识,对药品进行分析研究,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3]。
2.5开展用药咨询活动,组织用药内刊 在药学部开展用药咨询活动,设置专门咨询台,以优质的服务来为咨询者解答疑问,并对咨询的问题做好相应的记录,当发现回答有误时要及时与咨询者联系并更正回答。
组织用药内刊,根据最新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针对新药的基本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药理、药学发展的新动态等组织内刊。内刊出版1次/月,发放到各个科室供大家一起学习,促进用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凌,肖厚平,王少兵.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10):248-249.
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最终效果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这个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特别是与当今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很不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将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在不断提高,要求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当今医患关系也表现出与其他时期不同的特点。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医患冲突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冲突,根结在于我国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深入,不彻底,卫生法制不健全。
1.当前我国不和谐医患关系主要特点
1.1疗效和患方的期望值反差大。患者和其亲属认为“既然自己出了钱,就希望得到应用的服务。”只要疾病得到了治愈或缓解,即使花了较多的钱,多数病人也是能够承受的,且一般不酿成医患冲突。但是,当病人的较大经济耗费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理想”医疗效果时,患者心态不平衡,这种利益冲突就会爆发出来。
1.2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患者不堪负重。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降低一些药品的价格),但医疗成本仍居高不下,除少数富裕阶层外,工人、农民、普通的工薪阶层,日益不堪治病的重负。
1.3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没有很好地考虑中低收入者承受能力,社会上相当多的医疗机构热中于追求高标准、超豪华,“富人保健”、“富人医疗”趋势严重。显然,其收入差别大,享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实际待遇反差较大。
1.4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国家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医患冲突更加复杂化。
1.5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方强调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而医方也需要全面了解病史、正确把握病症,医患间戒备心理严重。
2.不和谐医患关系的具体表现
2.1医患间信任危机,医务人员“谨言慎行”。医学是经验科学。而经验的取得,一是来自书本,再就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后者是最主要的来源,对书本的学习是继承,对临床实践获得的病史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总结和应用是研究、发展和提高。
2.2规避手术风险,刻意寻求保存证据。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是在探索中发展的学科。以前医生的道德准则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进行100%的努力”,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现在则因医患之间缺失诚信,造成医生不敢冒一点风险,“没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轻举妄动”。
2.3防御性医疗,以求自保,损害患者根本利益。防御性医疗行为也称自卫性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为了规避医疗风险,以求自保而实施的偏离规范化医疗服务准则的医疗行为。如惧怕漏诊进行拉网式化验或检查;回避有风险的手术或片面夸大手术风险;没有必要的会诊或转诊;推委重症病人等。
2.4忽视人文关怀,人为地增加患者负担。诚信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是人文关怀的真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应该倡导诚信。但是,我们在深切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活力、效率、丰富和优势的同时,却不能不为其间的无序、失信、欺诈而困惑。
2.5不健康的就医心理,医生举步唯艰。医疗服务市场化,病人有权选择医院,选择医生,选择医疗服务。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等价有尝原则在医疗服务行业的表现就是患者要求用金钱买服务,用金钱买健康,选择名医,提供特殊服务,优质优价,优价优先。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推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想的医患关系是以诚信为基础,平等,尊重,信任,默契,充满人文关怀。构建诚信——合作——互谅的医患关系模式,必须走“以德治医”和“以法治医”相结合之路。
3.1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法治环境,为解决医患矛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现实社会中,要使社会有良好的医疗秩序,必须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做为保障。我国目前还缺乏全防卫解决医疗矛盾管及管理的相关法律依据。医疗卫生行业立法又相对滞后,医疗体制不健全,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在利益驱动下,个别医疗工作者敢于冒风险去敛取不义之财,抗害患者。所以,建立社会监督体系,立法先行,做到有法可依,“以法治医”,为诚信的医疗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3.2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诚信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处罚力度,使挑战诚信道德行为者付出血的成本。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处罚力度,使其失信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才能遏制不讲信用者谋取私利的侥幸心理。
3.3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公民诚信观念和意识。治理医疗服务行业诚信的缺失固然需要法律的支持,要以“法治”为主,但法律手段有自身的局限,还有许多领域法律难以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法调整的范围也是有限的。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常抓不懈,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推动者,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努力构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