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诗歌 鉴赏 技巧

现代诗歌,或称现代诗、新诗,通常也包括翻译的现当代外国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有了明显的量增加,且内容不同、风格迥异,这意味着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取向、社会地位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切实回归,诗歌鉴赏也成为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考查点。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存在,多数语文教师带有功利性,加之诗歌鉴赏题又多考查古代诗歌,因此现代诗歌的鉴赏便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多数学生平时对现代诗歌的学习仅止于诵读,根本不能达到鉴赏的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了解诗的表现方法和语言特点,逐步学会鉴赏诗歌。其实,诗歌鉴赏题一般从对字词的理解、作品的风格和内容方面考查学生,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有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水平就会有显著的提高,考试时学生也就不会总是困惑不解了。

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一、看作者

大凡有名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清丽、或哀婉、或豪放、或沉郁,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例如:著名诗人艾青,虽出身地主家庭,但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对人民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目睹了祖国的满目疮痍。抗战爆发后,艾青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精神,激发了诗情,抗战期间是他诗歌创作的期。了解艾青的这些人生经历后,我们便不难认识艾青诗歌创作的期。了解艾青的这些人生经历后,我们便不难认识艾青诗歌的特点:抗战前的诗歌表达其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有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战期间的诗歌则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为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息,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读其《黎明的通知》,我们便不难体会到诗人向往光明、歌颂光明的可贵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以及其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

二、审题目

有些诗歌的题目就暗示了所写的内容,学生通过审题,可以了解诗歌的大意。

例如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少男少女不仅是新生命的代表,更是热爱追求新生活,勇于塑造自我的形象代表;“歌唱”是喝彩的意思。因此,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把握意境

把握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读一首诗,如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很难深刻理解诗的含义。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具体的意象,因此要从诗的意象营造的具体氛围中,把握它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即诗歌的主题。以席慕蓉的《乡愁》为例:诗歌中的意象“笛”“月”,无不渲染着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古人的“羌笛何须怨杨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诗句中的“羌笛”无不渲染着离愁别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也在诉说着诗人对家乡、亲人、故国的思念。因此我们就能深切体会到《乡愁》中诗人那一腔深沉浓郁、永远都挥不去的思乡之情。

四、品味诗歌的语言

古人是非常注重锤炼语言的。唐代卢廷让就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更有贾岛“推敲”的故事传诵至今。分析鉴赏诗歌,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意境外,还要对重点词语悉心体味。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或工巧或典雅;或明快或深沉;或轻灵或凝重;或热情奔放或委婉含蓄。但每一首好的诗歌语言都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例如《纸船――寄母亲》中的诗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其中“叠”这一动作,不是随意的,而是“含着泪”的,这三个字就将女儿对母亲的眷恋、思念流诸笔端,这一小小的例子足见诗歌语言的精练。

五、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记叙往往明确过程,描写使对象更为具体生动,议论抒情往往点明主旨。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纸船――寄母亲》一诗,前两节运用记叙、描写,叙写了叠纸船、抛纸船的过程,蕴含了对母亲的思念。第三节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象直接抒情,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状态,让人怆然不已,这是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二)修辞手法。现代诗歌中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设问、对偶、反问、排比。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可帮助读者更明确地理解意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主旨。例如:余光中在《乡愁》中将“乡愁”比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读者就更深切地理解四个意象寄托的一种情思――乡愁,从而更好地把握主题。

(三)表现手法。现代诗歌中常用到的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衬托、象征、引用典故。例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第一节中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地把二者联系起来,并用“比喻”把这种联想表现出来,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而对牛郎织女新生活的想象,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必须多读现代诗歌,我们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力于朗读、背诵,少做无谓的分析。也只有平时注重对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现代诗歌鉴得准、赏得真。

参考文献: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2篇

一、注重积累,判断意象类型

想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积累,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注意积累,判断意象的类型,从而准确掌握意象及其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平时阅读诗刊、报纸、杂志时遇到现代诗歌,首先判断意象的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同学们在进行现代诗歌鉴赏的时候,要学会辨认诗中意象的根本属性,平时注重积累,了解到意象在现代诗歌中的作用,那么对于诗歌的把握就会更准确。同学们读到一些现代诗歌,可以试着把他们分类。看看其中包含的古典意象,久而久之,形成系统的认识,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中遇到这一类的意象应用可以很快地判断出来,并且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在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时,其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是一种意象,这些意象都寄寓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充满了思乡情怀。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前面,作者还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形容词,不仅诗歌更押韵,同时也能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作者在这几个意象上采用形容词、数量词,突出了这些意象的微小、简单,同时也反映出了被海峡分割的思念家乡的情谊,虽然指代乡愁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但是作者对大陆、对土地、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却从来不变。

很多乡愁类的现代诗歌,特别是海外游子所作的诗歌,都喜欢采用船票、邮票等来寄托自己绵长的乡关之思。《乡愁》中重要的意象把握是本诗歌思想情感掌握的关键。只要掌握了诗歌中提到的意象,并且深入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情感,那么就很容易把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起来,从而整体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透过虚象看本质,虚实结合分析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如果教师不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只是照本宣科,同学们就不能真切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近代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有很多作用,意境就是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只有充分理解到诗歌中的意象,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现代诗歌赏析的过程中,透过虚象看本质,虚实结合分析的手法经常使用到。意象可以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神秘魅力,所以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意境来体会其中的妙趣。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沉浸在歌的美妙世界当中。

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徐志摩对康桥的特别情感。可以从诗歌的第一节中领悟。“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章节中的诗歌像是作者在轻轻的呢喃,又像是在浅声低吟。通过这种情景的营造,在反差中表现出了诗人难以抑制的真实情感,那就是对康桥的眷恋与惆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感受,从而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意境。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康桥对于作者不仅是风景宜人的地方,更是精神所托之地。徐志摩曾称康桥为他的“难得的知己”,所以不难看出作者在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如:“作者与康桥离别之时,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认识到云彩、夕阳、夏虫等意象,再对这些意象进行深入的分析,那么就容易感悟出作者对于这些普通常见的意象所赋予的特殊情感。生1:“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生2:“表现了作者对于康桥的难舍情绪。”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意象方法,从而对现代诗歌更喜爱和深入理解。

三、强化诗歌意象,升华感情

很多诗歌其实都沿袭了古代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所以在现代诗歌中经常发现作者的表达是很含蓄的,有话不会直说,有情感也不会直接抒发,而是通过一些意象来进行委婉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中的意象,就能做到感知和升华诗歌中的情感。掌握好诗歌中的意象,是升华诗歌情感的一把金钥匙。

如在“纸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住“纸船”这一景象。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意象纸船,品味出作者渗透在纸船中的浓浓情感。教师可以做一些教学道具引进课堂内容。“纸船”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就是纸船,那么教师可以折叠一些纸船作为教学工具,方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师:“诗歌中多次提到纸船,那么纸船是从哪里来的呢?”生:“是作者叠的。”师:“是不是像老师叠的那么多只呢?”生:“不是,作者叠了很多很多只纸船。”师:“那么作者叠这些纸船的意义何在?”生:“作者通过折叠纸船,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很多的纸船说明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有很多。”师:“那么作者是一时兴起叠的纸船,还是长此以往都叠?从哪里看得出来?”生:“长此以往都叠,从不肯、总是,这些词语就可以看出来。”师:“同学们真聪明,都学会分析诗歌,表达其中的情感了。那么最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把自己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纸船上面。”师:“同学们都学会了怎么把握好这首诗的情感了吧?在领悟这首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纸船这一意象,感悟纸船的深刻寓意,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冰心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从而抓住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认识到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也掌握了意象的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只有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透过意象升华诗歌的情感,才能真正把握住诗歌的真实情感。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能对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气质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现代诗歌,认为她太难懂,除了死记硬背,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现代诗歌对他们而言是一门陌生的艺术,他们不喜欢学,也不愿意学。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隐藏在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该好好探讨一下“如何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爱上现代诗歌。

二.现代诗歌教学困惑的原因剖析

有人说:诗歌是最崇高的语言形式。为什么最能体现语言文化精髓的现代诗歌在教学中显得如此苍白?的确,在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中确实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 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所选篇目并不多,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小,所以,日常教学中现代诗歌往往受到其它重要文体的挤压,不被师生重视。在这个大前提下,受课时的限制,几乎没有哪一名老师能把现代诗歌单元里的每一首诗都认认真真地讲完,学生也缺少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欣赏现代诗歌,体会其魅力和价值。

2.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太过注重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忽视了对诗歌语言本身的关注。诗歌并不是语言的堆砌,她是一种感受,好的诗歌往往能够达到诗人和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却花费心思利用各种手段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忽视了诗歌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的审美体验。

3. 一提起现代诗歌,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读不懂”。从美学上讲,是因为阅历不够才无法复原诗中所表达的美。诗歌具有沟通功能,而中学生往往缺乏阅历和社会经验,很多时候诗歌中的含义是学生所不能够想到的,或者是不能够理解的,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诗歌无法发挥这种沟通功能,才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探索

对于优秀的现代诗歌我们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不仅要讲出本首诗的内容与情感,更应教给学生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反复吟诵、配乐朗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诗歌也是如此。由于现代诗歌简洁、抽象,往往让学生觉得不好懂。初次读时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其表面意思,甚至是不知所云,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吟诵才能对她进行深入理解。例如舒婷的《致橡树》,读第一遍时只能很浅地读出这是一首描绘爱情的诗,再读时则会读出“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等等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进而读出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橡树”和“木棉”,到最后我们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是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伟大爱情,爱情是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情投意合为基础的,而不是抱有别的目的,或者一厢情愿。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我们对这首带有清新灵气和微妙暗示的爱清诗有了一步又一步深入的认识,每一次吟诵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都会再一次加深对她的理解。

诗歌具有音乐性,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旋律,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融入诗歌氛围,如同身临其境。用音乐来诠释诗歌之美,关键在于感受音乐的旋律,为诗制造氛围,创设意境。我们可以为每首诗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感受诗的音乐之美。

拓宽眼界、扩展讲解

讲解诗歌,不是仅讲诗歌本身,而是连跟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也要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具体包括诗人简历、写作背景、诗歌常识等。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就诗论诗,而是应当通过知识性的扩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1]。诗歌是诗人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刻画,讲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作诗的出发点,进而掌握诗人的感情。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人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在剑桥大学学习,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康桥满怀深情。1928年秋,徐志摩故地重游,诗性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丝,融汇在康桥幽美的景色里。11月6日,诗人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佳作。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

展开想象与联想

诗歌能在短短的几行之中表达出几种层面的意思,如果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就读不出韵味来,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他们自由联想。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关键 [2] 。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中,“炉台”代表了“憧憬和希望”,“蜘蛛网”代表了“黑暗的社会和现实”,“灰烬”、“余烟”代表了“破灭的希望和理想”……学生如果不明白这些意象,就会给这首诗的解读造成阻碍;相反,如果了解了这些意象,学生的想象空间一定更大,便能更好地读懂这首诗了。

注重引导,锻炼学生自主鉴赏能力

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很多学生能够跟着你的思路走,把整首诗学下来,可是,一考试许多人就蒙了,不知从何赏析,学生缺乏自主鉴赏能力也是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适当地“偷懒”,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体。老师要多提问问题,多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只有让他们思考了、说出来了,他们才会牢记所学的诗歌。让学生慢慢学会并掌握鉴赏诗歌的技能,这才是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也会让他们学有所成。

尝试写作

现代诗歌十分精妙,寥寥数行便可以表现出无穷的意境,也许正是这一点让许多人感觉她“可望而不可及”。其实,现代诗歌也是来源于生活,并不一定都是晦涩难懂的,像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简短的诗篇强烈地反映出两种生活,两个世界,浅显的语言鲜明、深刻地体现着阶级意识、贫富悬殊和阶级差别,具有极强的批判性。有些学生喜欢没事写几句,或者抒发感情,或者发发牢骚,那些语句看起来也很优美,也蕴含着一定的感情或哲理,我们不妨鼓励他们尝试写作,让他们在创作中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意境,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

现代诗歌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不可或缺的。面对中学生读不懂、不爱读现代诗歌这个难题,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并加以剖析,从而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现代诗歌教学,但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推陈出新,探索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润霞.谈中学语文中的现代诗歌教学[J].天津教育,2003,11:45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意义;成绩;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90-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苍白的躯壳,而文化是怎样来传递和表达,毫无疑问,是语言和文字,它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传声筒,通过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字描写,我们可以聆听历史的回声,可以捕捉时代的气息,可以掀开未来的盖头,而在其中占重要位置的现代诗歌,又是我们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现代诗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至关重要,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现代诗文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意义

学习现代诗歌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存,提高应用能力,还能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学识修养,是了解和体悟文化的必备能力。

(一)了解现代诗歌,增强文学修养

一个人必备多种素养才能够完美,有人格素养、心理素养、情感素养,而如果要有内涵和气质,要言语得体,思维缜密,还必须具备知识素养,文学素养是其中之一,多学习现代诗歌,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文学常识。

(二)学习鉴赏诗文,提高鉴赏能力

生活中,美的事物会觉得赏心悦目,分离会感到悲伤,欢聚会其乐融融。这些都是因为身在其中所思所感的原因,而现代诗歌也都是作者的经历和感受,只要阅读作品时能细心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不同的人生,就会感悟到纷繁的现代生活,提高鉴赏美、体悟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所体现的思想美、语言美、意象美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与作者达成共鸣,去补充文章中留下的空白。

(三)增加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选入教材的现代诗歌都是在语言、语法上面比较规范的文章,通过学习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而且给写作知识也提供了相应的借鉴。现代诗文大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体会,恰好符合现作要求的构思上的“与众不同”,立意新,题材广等要求,正是要求学生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李红波学者的一句话“让孩子有会观察的眼睛,能体验的心灵,他们会在单调的地方,发现五颜六色,会在索然无味的事件中发现乐趣。”[1]89这无疑是与现代诗文交相呼应的。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更加注重个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在语文学习上注重积累,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鉴赏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身阅历和个人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中科院文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杨义先生对理想中的语文教学作了如下充满诗意的描述:“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要通过语文教学,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语文课堂应该弥漫着浓浓的诗意,充满着个性的自由,洋溢着厚重的人文气息,这里有情意的对流,爱憎的碰撞,真情的欢歌,这里有哲理的启迪,思想的点燃,认识的升华,这里还有趣味养成,美感熏陶,价值的认定。”[2]9杨义先生的这段话也确是对现代诗文教学意义的精辟概括。

目前现代诗文教学中有比较突出的优点,比如教材中现代诗文篇幅加大,新课程实施以前,老教材中现代诗文篇目相对其他文体是极为缺失的。以诗歌为例,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新诗不过七八首,且范围有限,多以、郭沫若、闻一多的作品为主。新课程下,各地教材增加了现当代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舒婷等人的作品;现在师生也普遍重视现代诗文教学,表现为现代诗文的教学课时加多,方法相对完善,从视觉听觉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悟其中蕴含的思想;而且目前师生的鉴赏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传统教学思想下,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只求“学会”,不求“会学”,疏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开始重视现代诗歌的审美性,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诗文的特色。

现代诗文教学取得很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相关问题,比如现在的教育理念还是很落后,表现在教学目标单一模糊不清,只是提出一些表面、形式化的教学目标,高慎英学者提出的“有效学习”是这样描述的,教学目标应明确,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儿童的身心的发展水平,并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机制[3]。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环境上,现在的教师在现代诗文教学上都是单一的方法,重“灌术”而非艺术,只是“一言堂”,毫无生趣可言,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诗词的意境始终是和诗人的情感一致的,正值花季的学生没有更多的人生经历,知识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理解诗人的情怀;最后就是对现代教学技术运用,音频,视频,配乐朗诵,课件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画之美,歌之韵,而且还能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深邃隽永的意境。刘建初学者在文章中提到现代教学资源的优势,他提到“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另外还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即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媒体——学生模式,实现师生行为角色的转变,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启发者和引导者”[4]。

三、诗歌教学之我见

现代诗歌教学是一个适合沟通创新的教学科目,所以不能只注重课堂上的讲解和听讲,应从多方面实施教学工作,我认为可开设两个课堂,具体如下。

(一)第一课堂

1.读——诗歌教学之魂

所有的语文教学都不应该离开读,现代诗歌注重体会和感悟,更应该把读放在首位,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者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世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现代诗文的教学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就出不来。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5]342,如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等,作者或真挚或凄婉或清凉的感情是完全可以靠一个“读”字去体会的,反复诵读后,学生不得不叹服中国诗词的神韵,并且陶醉于其中。

2.品——诗文教学之躯

现代诗文重在感悟,理解诗文,仔细品味很重要。品是发现,是咀嚼,是感受。品离不开读,先读后品,品后再读,读读品品,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现代诗文必不可少的,品就是在对作品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来对作品中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进行鉴赏,用对妙词妙句的品读,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独到之处,积累精妙的语言。

3.写——诗文教学之归宿

现代诗文教学离不开写,在阅读和品味了诗文的意蕴后,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悟,就必须让学生尝试写作,夏承虞在其《语文教学资料》中说得很到位,“写是为了更好地读,学生在写作时能有自己切身的思考和体会,因此再回到学习作品时就更容易入情入景,和作者进行交流,产生共鸣”[6]68。语文学习的各个部分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应注重综合性学习,在诵读品味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进而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第二课堂

1.扩大阅读

课外阅读中外优秀的现代诗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求作品的丰富意蕴,比较中外作品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思想差异,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课外阅读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能补充学生的知识储存,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专题讲座

开展现代诗文专题讲座,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了解现代诗文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丰富知识储备,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居里夫人说:“对于某种新奇的现象,给了它一种解释之后,许多人便接受了,但有思想的人却并不满足,他们说不定还有可研究的地方。”“永不满足”的、“有思想的人”多了,“可研究的地方”也就多了,创造性的奇迹也就可能出现。

3.撰写评论

要对现代诗歌进行撰写评论,就必须对诗歌有深入的体会和感受,学生只有对作品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才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论,教师在这方面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给学生多作指导和分析。撰写的评论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心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现代诗文的热情,最终能够深刻理解学习现代诗文的重要意义。

4.朗诵比赛

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能够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诵读也就成为有效的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示范朗读,学生模仿自由朗读,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诵读这一环节。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可挑战同学,也可挑战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文的热情,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现代诗文有更好的体验,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纯真趣味,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5.尝试创作

让学生动手创作现代诗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现代诗文教学完成后,学生往往跃跃欲试,自我写作的热情很高,教师此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练习时,可将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口头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文的过程中,可采用讨论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一起将学习诗文的感受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萌发求知的欲望,当学生的练习有了一定的成效后,则可鼓励学生放手去写,不要限制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诗情和温婉含蓄的意境,而现代诗歌教学更要体现这一点,当形式与内容完美契合后,便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理想生成。望而却步,循环往复的教学方法应该调节,大胆创新,新型课堂才是当下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红波.用形象说话,魅力无穷[J].语文建设,2007,(10).

[2]秦志强,陈明华.价值引领:语文教学的精神内核[J].语文教学之友,2006,(4).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刘建初.教育技术现代化与语文教学——21世纪语文教学展望[DB/OL].http:///jylw/jyw17.htm.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策略;诗歌语言

语文教学是中学美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而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诗词教学与人格塑造有着天然的联系,古典诗词以其精简的形式、深远的意境、令人着迷的画面感和育人传道的文化,现代诗以其自由的题材、开放的诗体、优美的旋律,日渐成橄纸衩姥Ы逃的支柱,更成为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抓手。

一、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意义

美育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使学生在乐学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语文教材中那些文治兼备的诗词作品,凝聚了历代诗人的情感与智慧,承担着美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充满人性美的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促使诗词教学全面实现语言教育和人文培养的双重目的。

优秀的诗歌是精神上的珍馐大餐,可以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与其他文体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读后能通过对照自身而产生许多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有利于审美情趣、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二、诗歌感知美育策略

诗歌感知美育策略就是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进行阅读,通过对诗歌表面词语的感知,阅读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美感而达到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例如:语文教师以对音韵的感知来把握作品的风格。诗词中不同思想的表达需要借助不同的音韵词汇。如,豪放诗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其用词的高度、力度、激越和狂放。再如婉约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用词的低沉、轻柔。显然,语言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让学生体会诗歌中宏伟壮阔的情怀,吸引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更好地提高语文成绩。

三、诗歌鉴赏美育策略

诗歌鉴赏美育策略就是在学生学过诗歌后,在阅读并理解诗歌的中心思想后,通过教师用多媒体等教学器材播放标准口音阅读的诗歌,要求学生在鉴赏诗歌时产生美感而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饱含的爱国思想,如《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示的美育思想,如《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态度,如《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都会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有助于学生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的提高。

四、重视诗歌景色描写的美学意义

在诗歌当中景色的描写,对于整个诗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太白通过区区20个字描绘了一幅群鸟高飞,绝尽踪影,诗人独坐山巅,与群山对视的波澜壮阔的景象。在诗歌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诗中景色描写对当时作者身处的环境进行感官体验,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有质感的环境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到李白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也明白李白看透了世态炎凉的苦楚。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从景色描述中增添了诗人孤寂之感以及独坐敬亭山的无奈之感。另外,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该诗通篇都是描写景色,从而更好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钱塘湖畔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迷人景色。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美好景色的描写,体会到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五、现代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