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熊猫爱吃的竹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贝贝走啊走,在路上碰见了长颈鹿,很礼貌地上前打招呼道:“长颈鹿伯伯,您看见我妈妈了吗?”长颈鹿打量了贝贝一下,说:“你的尾巴真漂亮,又粗又长,还有那么多绒环,你妈妈应该是九环狐猴,它像你一样也有一条有着许多绒环的漂亮尾巴……你到前边的树林去找吧!”
贝贝按长颈鹿指的方向继续走,走了不久,就到了小树林。在一大棵树上,倒挂着一只九环狐猴,它高兴地喊:“您是我妈妈吗?”九环狐猴哈哈大笑,说:“我是猴子,而你长得像只大猫,我怎么能是你的妈妈呢?”小熊猫撅着嘴说:“可是我们的尾巴很像啊!”九环狐猴说:“我尾巴上的绒环是黑白相间的,你的绒环是棕红棕黑相间的,不一样!猫有长尾巴,也有带绒环的,你长得跟猫差不多,猫才是你妈妈呢!它就在旁边的树林里……”
贝贝按九环狐猴指的方向来到那片树林,在一棵树上果然趴着一只正睡懒觉的猫,贝贝心想:这回肯定错不了!它激动地喊:“妈妈——”猫被贝贝的喊声惊醒了,“谁家的孩子?这么闹!”“妈妈,我可找到你了!”说着,贝贝冲猫扑过去。“你在叫我妈妈?!”猫吃惊地问。“当然了,我想您都想坏了!”贝贝撒娇地说。猫笑笑说:“错啦!错啦!我不是你妈妈!我们长得虽然很像,但我是猫,你是小熊猫,你妈妈应该是大熊猫。大熊猫爱吃竹子,你是不是也爱吃竹子呢?”贝贝说:“是啊。”“那大熊猫一定是你妈妈,你到前边的竹林去找吧!”猫信心十足地说。
贝贝又按照猫指的方向来到竹林,它老远就看见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啃竹子,它相信这次不会再错了,欣喜地跑到大熊猫跟前,“妈妈,我终于找到您了!”大熊猫先是一愣,很快明白过来,慈祥地笑了笑,“傻孩子,你认错了,我不是你的妈妈。”贝贝失望地说:“我是小熊猫,那我的妈妈就应该是大熊猫,而且我们都喜欢吃竹子,连猫都这么说,您是不是不要我了?”小熊猫委屈地快掉眼泪了。大熊猫笑了笑说:“许多人都这么认为,可我的确不是你的妈妈。虽然我们都是熊猫,都爱吃竹子,但我是大熊猫,你是小熊猫,我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我们大熊猫的毛黑白分明,而你们的毛是棕红色的;我们的尾巴短,而你们的尾巴长;我们个头大,而你们个头小;就连我们的食谱也不一样,我们的主食是竹子,偶尔吃点肉,而你看你带的哪些食物,除了竹子外,别的我可不敢吃……”小熊猫这才恍然大悟。
熊猫爱吃的竹子实际上是草。竹子的种类很多,有些低矮如草,有些高大如树。但竹子没有年轮,是草本植物,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木本植物。而且竹子也会开花,竹子花是像稻穗一样的花朵。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看起来是非常乖巧可爱的。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主要以竹子为食,偶尔吃一些动物。
野外大熊猫经常食用的竹子种类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华桔竹等。
而圈养大熊猫常用的食用的竹子种类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夹竹、箬叶竹、淡竹、苦竹、阔叶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笋、方竹笋等,可见竹子的种类确实是比较多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大熊猫这种人见人爱的世间精灵,“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改变和打动所有看见它的人”。
卧龙:拥有10%野生大熊猫
目前,卧龙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达150只,占到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的10%。它们主要分布在卧龙山上的牛头山系、正河水系、西河水系三大产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总面积为20万公顷,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享有“熊猫王国”之美称。
卧龙在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脉东坡,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卧龙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的大熊猫主食竹,区内的环境、水热等气候条件完全适应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需要,为邛崃山系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大熊猫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保存完好的大熊猫重要原始栖息地。
卧龙东边的木江坪最低,海拔高度为1200米;西北边缘的四姑娘山为最高点,海拔高度为6250米。此外还有巴朗山、牛头山、钱粮山等主要山岭。群山环抱,溪水长流,卧龙有从亚热带到寒带山地垂直植物带谱,有发育着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流泉飞瀑、奇花异草让人留连。核桃坪有大熊猫饲养繁殖场和全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研究中心,拥有6个实验室,是观赏、了解大熊猫的好地方,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还有英雄沟、银厂沟等游览点,景色秀丽,偶尔还可见到野生大熊猫。
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
到了卧龙有一个地方是必须去的,这就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部分圈舍和半散放饲养场对外开放。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大熊猫,进行拍照等。
按国际经验,大熊猫保护采取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结合进行的策略。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重大使命即是攻克三大难题,通过人工繁育扩大大熊猫移地种群数量,经野化训练和适应性过渡阶段后,最终放归大自然,以扩大和复壮野生种群,维持和提高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达到延续该物种,让其与人类共存的目的。
1990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由大熊猫野外救护转向以大熊猫生理生化、野外生态、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研究为重点的关键时刻,通过专家集体的努力,终于攻克了大熊猫繁殖领域里的“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成活难”三大难关。
从1991年至今,共人工繁殖大熊猫61胎90仔,成活77仔,成活率已连续6年达到了100%。2005年又成功繁殖大熊猫13胎18仔,且全部成活,再创历史新高,使圈养种群迅速增长至103只,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种群总数的55%。
目前,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已经发展到拥有近80个成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圈养种群,为大熊猫的人工繁殖与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探索拯救处于濒危状态的大熊猫种群做出了杰出贡献。
大熊猫的幸福生活
卧龙对大熊猫实行半散养式人工圈养。修建了露天式围栏,在围栏里修建木台、斜坡和埋下高低不等的树桩,帮助大熊猫进行锻炼,大熊猫在这里每天有“体育课”。
卧龙中心的亚成体大熊猫基本都是群养的,一起进食一起玩耍。饲养人员每天在固定时间引导亚成体大熊猫抱着皮球玩耍,或者爬坡寻找食物,或者通过爬树桩来训练爬树等。成年大熊猫基本都是一栏一只,除了水泥馆舍外,外面还有一个面积约五六十平方米的人工修建的活动场所,里面有深沟、水池、树桩等。
圈养大熊猫的“性生活”也很特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透露,对于性成熟的雄性大熊猫,他们一般会安排它观看录像,学习其它大熊猫的“”,一旦发现雌性大熊猫进入期,他们会安排两只大熊猫,但为了受孕成功,常常是自然受孕与人工授精相结合。
“雄性大熊猫选择配偶的要求很高,它也愿意寻找漂亮的。”张和民举例说,一只19岁的雌性老年大熊猫,但没有雄性大熊猫对它表示兴趣,相反一只名叫“莎莎”的雌性年轻大熊猫却赢得很多雄性的青睐。工作人员晚上将老年大熊猫放进“莎莎”的笼舍冒充“莎莎”,大熊猫的视力很差,而且时是倒立行走,所以最终“偷梁换柱”成功。
卧龙有著名的16只明星宝宝。2006年2月17日,大熊猫研究中心举行16只宝宝断奶及入园仪式,2005年卧龙本部出生的16只小宝宝正式断奶,在养父母们的护送下进入幼儿园,开始它们另一阶段的生活。而现在宝宝们都已长大,最大的英英双胞胎宝宝已经半岁,近20公斤重。而最小的则是海龟美女华美的双胞胎宝宝,仅仅4个月大。
如果是有充分的野外生活经验,或者已经生过宝宝,雌性大熊猫都会自己带幼子,基本不需要饲养人员操心。但是也有很多雌性大熊猫第一次产仔,或者是生了双胞胎都需要人工喂养。有些大熊猫根本不会做妈妈,或是无力照顾两只幼仔。饲养人员只好将幼仔抱进育婴室,用配方奶喂养幼仔。有时饲养人员找来一只玩具熊,让根本不会做妈妈的大熊猫抱着,每天看录像,学习照顾喂养幼仔的方式。有的“母亲”要学两年才能学会。
在卧龙,大熊猫有一种神秘食物。这种黄色圆饼状物,每个据称都有两三公斤重。它是高纤维饲料,包含有动物蛋白和骨粉等,大熊猫最爱吃这种饲料,有“大熊猫点心”之称。
大熊猫并不只吃竹子。张和民说:“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即使是吃竹子,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大熊猫也会选择不同地点、种类的竹子,以及选择竹子的不同部位来吃。除了竹子,我们还会增加高纤维饲料、胡萝卜等饲料喂养。”在这里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要吃20公斤左右特地种植的竹子和5公斤左右的高纤维饲料,而怀孕和哺乳的雌性大熊猫食物更加丰盛。至于亚成体大熊猫,每天都还有定量的牛奶喝。圈养的大熊猫并不像野外的大熊猫那样不停地进食,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玩耍与睡觉,这显然得益于食谱的改进。
“祥祥”放归自然
对于大熊猫而言,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在崇山峻岭的竹林之中过着不受人类打扰的生活。“大熊猫在野外长期生存”应该是我们拯救大熊猫根本的目标和原则。保护的真正目标是通过保护栖息地维持基因多样性,挽救物种在其野生环境中的生存。饲养繁殖只有在有助于达成上述目标时,才对物种保护有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使饲养的熊猫回归自然,才算完成了这一使命。
为从根本上拯救大熊猫等濒危物种,恢复壮大野生种群,我国政府在重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发展圈养种群,以便在圈养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人工繁育的个体放归野外以补充野生种群数量。
卧龙的研究方向也朝着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方向继续发展。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进行圈养大熊猫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多数圈养的大熊猫和其后代返回野外,以壮大濒临灭绝的大熊猫野生种群,使大熊猫永远繁衍下去。希望到2010年至少5只大熊猫能回归大自然。
卧龙的科技工作者们把放归当作大熊猫保护事业的。2006年4月28日,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工作”,第一次正式放归由人工圈养繁育的、通过野外生活培训的大熊猫。这只大熊猫名叫“祥祥”。
为此次放归的大熊猫“祥祥”,从2003年7月8日起,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野外圈养场野化培训了近三年时间,作为野外放归工作的前期实验。人工食物的停止供应使它进一步适应野外生存环境,从食物寻找采集到巢穴的确定都显示出它的野性在日趋显露,对科研人员的驱逐则表明了他领地意识的初现。这只当初人工哺育成长大的动物,如今对人没有半点依恋和亲热,取而代之的是凶神恶煞地驱逐。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曾经想也近距离跟踪拍摄祥祥,但是最终被祥祥发现,很快将他们赶出了它的地盘。最终“祥祥”适应真正的野外生活。
对于这个独立成人了的“祥祥”,卧龙的人们“像任何父母对儿女的长大一般百感交集”。但是他们却说:庆幸祥祥不再可爱,他不是供人玩乐的哈巴狗,而是千百年来历史延续的奇迹。
大熊猫“祥祥”的野外放归,不仅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开始从加强野外救护、强化人工圈养阶段向野化放归的新阶段迈进,还被称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2.5平方公里有1只大熊猫,分布密度和野外可遇见率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熊猫家园”。今年7月,笔者一行深入佛坪保护区光头山地区,探访秦岭大熊猫的隐秘生活。
想在茫茫密林竹海中找到大熊猫,不是件容易的事。大熊猫行踪飘忽不定,耳朵、鼻子灵敏,擅长奔跑。森林里光线不好,目力所及不过丈把远。人往往没有发现或接近,它已经闻风而逃。科研观光者寻觅十天半月不谋熊猫面,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在光头山考察的第三天,幸运地见识了4只大熊猫。
向导老何满肚子装着动植物知识,简直就是个动物专家,他所知道的大熊猫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老何说,发现大熊猫的偶然性很大,这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单独活动,没有固定窝,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活动范围极大。有时专门跟踪,十天半月也不见踪迹,有时却又意外发现??
说话间,只见1只大熊猫在离我们20多米外,正津津有味地嚼竹子。老何一再提醒不要踩断脚下的枯枝,以免影响它进食。我们一动不动地趴在竹丛,透过一处不算太密的竹叶缝隙,静静地观察:它伸出前肢靠力感挑选头年生的嫩竹,先抓住竹竿轻轻一摇,以其顶部枝叶多少和动感判断,选中的都是动感小、竹叶多的嫩竹。嫩竹茎皮薄,内含木质素和纤维素多,嫩软,易咀嚼。取竹时,先用右前肢抓住竹梢,用门齿从叶柄部咬断,衔在右边嘴角,待到有10~20片竹叶时,再用前肢握住,将它们卷成筒状,像人吃馅饼一样逐段嚼食。
“你们瞧大熊猫取食是不是挺有趣的,”老何轻声说,“要是竹叶上有积雪,它会用前肢将雪拍掉,卷筒再吃??”“竹林隐士”大熊猫保存着祖先独居的习性,生性孤僻,独来独往于茂密竹林,过着“流浪汉”的日子。走到哪歇到哪,食不分昼夜,睡不择场所,吃了睡,醒了吃,到处游荡,可谓“乐天派”。大熊猫喜欢喝水,且很有讲究,羚牛、山羊、鹿爱饮的“盐水”不喝,不清洁的臭水闻都不闻,只喝那清洁甘甜的潺潺流水。到了冬季,它们并不就近以冰雪解渴,仍然到流溪边饮流动的水。
过了半小时,眼前的大熊猫停止进食,若无其事地走了,边走边在大树基部撒尿擦做标记,圈定自己的领地。大家激动起来,开始小声说话。它依然故我,并不反感我们。
看够了,我们的耐心没比过大熊猫,遂按捺住喜悦,又向鲁班寨进发。走了不远,老何爬上棵大树,四周望,发现正前方桦树上趴着一只“黑白精灵”。
这棵树处在竹林中,离我们100多米。我们悄无声息地来到树下,“黑白精灵”是个小仔,吃饱了美美地睡午觉。体型小巧,娇憨十足,全身蜷缩成一团,侧卧在一个横伸的树干上。正值夏天,阳光照在身上,把它晒醒了。它慢慢地翻个身,肚皮朝上,用前肢挠起痒痒。
不知何时发现了我们,它又慢慢地翻个身,站起来,缓缓地走向树干,头朝上用四肢抱住,一步一步地向下挪动。离地面还有4米时,停住了,回头向下看了看,突然转过身,前爪抱头,从树上“掉”下来,揉揉眼睛,扭扭屁股,活动活动身躯,像个球似的滚向它妈妈所在的那片竹林。
半山腰一片冷杉林里,我们发现了大熊猫废弃的巢穴。几块突出地面、相互交错的石头下面,垫着一些枯枝落叶。初生幼仔只有普通老鼠那么大,眼睛发育相当于6个月的人类胚胎,肾的发育尚未完全,除胸腺外其他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还在初建,皮肤上只有稀稀疏疏的胎毛。这么娇嫩的小生命,却降生在晚秋的高山。先是秋雨绵绵,转眼便是雪花飘飞,气温降至零度以下。高山寒冷对初生幼仔是个威胁,豹子、豺狗、青鼬、黑熊是它们更加可怕的敌人。
又走了四五公里,来到一处悬崖前,岩石上方有个裂洞,离地面3米。我想看看是不是熊猫巢穴,大家掀的掀,顶的顶,愣是把我弄了上去。我仄身往里瞅,洞深近两米,里边铺着树枝枯叶:这是一个干燥、安全的育婴房,一只母熊猫曾在这儿生儿育女,度过婴儿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几个星期。我真为这只聪明能干的熊猫妈妈感到欣慰。
我们翻过山头,上到对面阳坡继续搜寻,东瞅西瞧,雾太大,能见度低,没有找见啥。四下一片寂静,50多度的坡路一走就是两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爬到山梁,走了段下坡路,又一个更高的山梁出现在眼前。本想歇歇再走,看到领路的老何仍在前面走着,只得咬着牙跟上。张开的嘴一直没合,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小腿僵硬疼痛,比灌了铅还沉。我们爬到一个山凹处,离山顶不过500米。大家坐下来歇息,拿出老何昨晚烙的烧饼啃着,一个大塑料水壶在5个嘴巴间转着圈子。我不吃不喝,躺倒在潮湿的地上。
休息了半个多小时,体力得到恢复,我们又出发了,开始穿行在一片秦岭箭竹林中。秦岭箭竹和巴山木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粮,海拔1700米以上是秦岭箭竹,以下是巴山木竹。前者是大熊猫6月~8月取食的主要竹种,后者是大熊猫9月至翌年5月的主要食粮。正是箭竹出笋盛期,竹笋冲破厚厚的落叶冒出来,密密麻麻,碧光莹莹,玉露津津。鲜嫩的竹笋是熊猫最爱吃的,好些竹笋上面留着它们光顾过的痕迹。巴山木竹细高细高的,但不密实,我们走时并不感到艰难。秦岭箭竹也就大拇指粗细,高不过头,却喜欢抱成团,挨挨挤挤在一起。我们只好一边拨竹海,一边挪步,姿势像极了游泳者。
1、大熊猫爱吃的竹子实际上是什么? 其实是草。
2、竹子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七十余属,一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子的地上茎木质而中空(我们称为竹杆),它是从竹的地下茎(根状茎)成簇状生出来的。最矮小的竹种,其杆高10~15厘米,最大的竹种,其杆高达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叶片为剑形,有叶柄,幼株的叶直接从茎上生出。虽然某些种的茎秆生长迅速(每日可生长0.3米),但大多数种类仅在生长12~120年后才开花结籽。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