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管理系统

数字化管理系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管理系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管理系统

数字化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管理:技术:问题

前言:早在20世纪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工作了。我国的计算机教学发展得较晚,目前还是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国家坚持不懈的创新研究。我国的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学校的日常管理,方便老师们的教学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管理校园是一个必然结果,教育条件与时俱进,学生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才能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前进。

1.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概述

1.1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现状

国外实行数字化教学的时间比国内要早,国外最开始实行数字化教学的是美国。美国实行数字化校园管理是由于最早实行的数字化公路管理,人们觉得科技管理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于是扩大了应用的范围,事实证明科技管理校园也能提升管理速度,优化管理质量。国外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应用范围和层次也是很完善的。英国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国内的数字化校园管理要晚于国外很多年,目前我国的技术还有待完善,许多系统还不够成熟,但我国在不断研究,发展速度十分可观,我国政府也大力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些高校现在运行状态良好,学生和教师也享受在这种便利之中。但许多学校本身比较落后,应用数字化教学对他们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应提高的是本身的建筑设施和一些物理的教学环境。

1.2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应用和需求

数字化校园管理主要是在网络上将信息进行整合、分类,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登陆查看,整个校园是透明的,信息全部登陆在网上,老师们也可以消息。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可以涵盖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网上选课考试、生活费用管理、上课签到、查阅资料等,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隐形的校园管理者,给师生们提供多姿多彩的服务。目前我国校园已经形成了几大系统,学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招生系统等等,学生的需求很简单,只是能够完成日常的校园生活,查询录取情况,借阅书籍等,学校的需求是希望全体师生提高积极性,主动应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提出不足之处,全校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校园。

1.3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问题

我国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发展较晚,科技手段也不够先进,所以问题还是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待提高。目前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还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学校里的全部方面,学校开发时主观上会侧重一些方面,参考外校的开放方式,没有对自己的学校进行全方位了解,设置合理的系统,只是一味地模仿,导致各大院校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都很相似,没有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部分。另外,管理系统的信息还不够完善,信息是每一个领导老师登陆上去的,老师们将自己负责的部分登陆上去,在之前并没有和别的老师进行交流,导致每个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们了解信息时也是逐条了解,每一条信息都是单一的。还有如何使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应用到每一个学生也很重要,即使是学校下达通知,一些学生也不使用,提高利用度也是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2.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研究

2.1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构建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构建目前基于两种模式,一个是B/S模式,一个是C/S模式。B/S模式是应用浏览器构建校园网站,操作方式很简单,登陆浏览器应用即可,是一个浏览器服务器结合的模式,目前应用广泛。C/S模式应用较少,现已被逐渐淘汰。C/S模式需要下载专门的客户端,客户端远程操控服务器。当今的软件开发者注重于方便快捷的使用模式,多使用多平台组件开发,面对对象更广,覆盖数据更多。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生教务系统的构建,学校信息平台的构建,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系统的构建,每个用户都要登陆后使用,不同身份使用权限不同,管理人员和教师可以进行系统的更改。由于学校管理方面较多,可以将多个系统进行整合,一个服务器涵盖尽可能多的功能可以提升速度,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2.2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研究技术

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信息依靠互联网。学生们购买手机,手机有安卓客户端就可以查看消息,安卓系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应用范围广泛,安卓系统综合了件、电信、手机、芯片等,可以提供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开发平台,利用该系统可以轻松的进行软件的开发,对于院校来说十分方便。目前学校访问网络的线路有三条,教育网线路、电信网线路、宽带线路。学校的主干网络有两台核心机控制,网络信息交换走光纤线路,除核心机器外,还有两台进行校园信息备份的交换机。核心机连接管理型交换机,下属层层管理,每台管理型交换机可管理80台机器,每台机器之间的管理可达到800M连接。SNS技术是指一种网络社交技术,院校可将该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校园管理,构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方便信息通知和提升交流速度。

2.3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前景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是学校面对科技飞速发展所做出的适应表现,现如今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校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师生们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它的便利和优势。目前的数字化校园还有待创新,应开发更多的管理内容,提高我国的教学水平。近年来视频教学开始发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听课学习取代现场上课,但视频教学也备受争议,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我国的数字化校园管理还应提高技术能力,加强计算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自动化校园软件管理系统的建设,丰富数字化的资源,即影音、书籍、图片、视频等,可以呼吁学生共同努力,将自己的意见汇报到学校,只有使用的人满意,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才算成功。未来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一定倍受欢迎,成为校园的主流管理系统,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成为适应新时代,新教育的科技手段。

数字化管理系统范文第2篇

1树木模型三维可视化

所谓的树木模型三维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计算方法,将森里中不断变化的树木形态通过物理成像的手法变成直观的几何图形。实现对树木的生长周期,生长状态结构等极其复杂的数字参数进行计算机的运算,整合出有用的数字信息实现对树木的初步建模。将实际的树木生长状态以及处于的实际位置通过数据的描述实现几何演示,呈现在显示屏上,通过对一颗颗树木的描述来体现出整个林木的实际空间状态,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关照光照变化以及渲染处理,实现三维的树木图形绘制。这样就可以更加逼真的实现树木的形态将虚拟的图形变成三维可视图形。还可以结合整个森林的实际结构信息特征,在计算机上模拟树木的生长环境,可以很好的研究树木的未来长势以及树木的实际成熟时间和收获时间。

2生长模型三维可视化

实心树木的生长模型设计就要在前期收集到足够多的树木生长参数,才能够科学真实的体现出树木的实际构筑以及林间生长变化趋势。在技术的应用中首先要借助于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技术功能同时结合植物在大自然中生长的生理特点。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的计算系统中,筛选出有用的树木生长信息,在模拟大自然生活的条件下,来模拟出树木的生长模型以及在四季变化中树木的生长状态。这样就可以对林业树木生长准确的掌握,为林业的管理起到科学合理的指导、评价以及预测。指导森林的经营活动以及整个森林的生长规律是进行林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采用三维可视化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区域内树木的实际生长状态和发展趋势,使得立业管理更加细致科学有效,同时在管理中也会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实现对区域内林木的动态观察和研究,可以预防未来可能出现森林树木生长突变等问题。

3林火模拟三维可视化

森林火灾严重影响正林木管理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是目前森林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与普通的火灾相比,森林火灾有很强的突发性、火势难以控制、毁坏性极大、造成森林损失后恢复时间比较长,同时森林火灾于森林的地形,当地风向以及出现的燃烧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旦出现森林火灾将会造成巨大的森林资源以及人员生命安全损失,同时对当地的气候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于森林火灾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其中采取三维模拟可视化对火灾现场进行真实的火灾面积、蔓延方向以及火势的大小等进行直观的分析和视觉呈现,使得施救人员更加了解火灾现场的情形,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三维成像中,首先计算机对外界收集到火灾现场可燃物性质、气象因素、地形因素以及其他一些关系到火灾发展的因素,进行信息整合分析,进行数字模拟得出火灾的实际数字损害程度,通过火灾建模的形势进行三维成像实现对火灾现场的可视化。不仅可以直观的对现场火灾情况的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得到未来火势的发展形势以及蔓延的方向,对火灾的抢救起到指导作用。

4病虫害监测三维可视化

森林虫害会造成森林植物的生长缓慢或者是整体的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出现大面积的树木死亡现象。森林病虫害的特点是传播范围广、蔓延速度快、防止难度大同时治疗费用高,一旦出现大面积的森里病虫害问题,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要想起到检测作用应该实现三维可视化处理,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字地形模型以及数字高程模型,同时叠加卫星遥感影像,了解林业附近的道路、河流分布情况,模拟当地的实际场景和地形,来掌握病虫害可能发生的区域。通过以上的信息建立起病虫害三维可视化检测模型,通过模拟飞行的方法实施对可能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检测,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5结论

数字化管理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RFID 数字化 仓库管理系统

现行的仓储物流,大部分采用条形码作为仓储管理智能化的方式,虽然其智能化程度比以前大大提高,但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仓储物流中。现在如果将RFID系统与现行的条码系统相结合,可有效解决与仓库及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可增加一天内处理货物的件数,还可以查看这些货物的一切流动信息。

一、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四层体系结构:

第一层是数据采集层。主要是通过RFID中间件技术管理一个或多个射频识别设备以及其它自动识别设备,并对采集的库位标签、货物标签、无线数据终端、叉车电子货位导航系统等的数据流进行过滤和集成的预处理。

第二层是通讯层。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把采集来的数据传递到WMS数据库,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和相关的网络设备。

第三层是系统应用层。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管理、仓库管理信息系统(WMS)和提供外部访问接口。

第四层是系统集成层。将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和企业原有信息系统EI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互连,使企业内部信息更加透明化。

二、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组成

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组成。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决定系统应至少具有以下硬件设备:

1.车载单元。包括车载控制平板电脑、无线网络连接器、识读器及识别天线、加装电子标签的标准托盘、写有货车识别电子码的车载电子标签等。车载单元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器与主控系统进行连接。

2. 主控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网络控制器、出库门和入库门的识读器及相应的识别天线、无线网络连接器、服务器等。主控计算机连接网络控制器,通过数据线与无线网络连接器、出库门和入库门的识读器及识别天线和货位导航指示器进行连接。

3. 手持单元。包括集成移动手持设备、写有手持设备识别电子码的手持电子标签。手持单元通过无线网络访问主控计算机。

4. 仓库设施。将仓库划分为具有相应识别电子码的不同货位,其中包括所处仓库、货区、货架及每个独立货品存放区。管理人员将货位电子码写入货位识别电子标签,读去电子标签就可获取货位。整个仓库内及各库门附近都将由无线局域网覆盖,以实现信息共享。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软件系统:

(1)主库机系统。主库机系统安装在出库口和入库口,是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中库管操作的系统。该系统负责出/入库单、货位调整单据的录入,货位分配,生成指令,库存信息维护、报表生成等基本的信息系统功能。

(2)智能叉车导航系统。智能叉车导航系统安装在叉车平板电脑上。该系统在作业时显示出主库机系统发送的作业信息和作业货位,指导叉车工作业。

(3)RFID中间件。是主库机系统和的接口。将RFID读写器获取的数据传送给主库机系统。

三、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功能

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是在传统的仓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引入RFID技术,因此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对传统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和扩展,包括以下功能:

(1)自动数据采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引入到仓库管理中,只需要通过读写器所在的位置,即可无接触式的读取一批货物的信息。在出/入库作业时,自动采集出入库货物的种类、品牌、数量等信息,提高出入库速度;在盘点时,自动采集货架上货物的信息,减少人工操作。

(2)单据管理。对仓库的日常作业的出/入库单据,货位调整单据进行管理。完成单据的录入,货位的分配以及指令的生成和监控功能。

(3)可视化的货位管理。通过提供货位管理功能,当系统库存与实际库存有出入时对货位库存信息进行维护。

(4)硬件设备管理。提供对仓库内的手持设备,RFID读写器,叉车进行注册管理功能

(5)基础数据查询。提高仓库单据,库存等数据查询功能和维护功能并可生成各种报表。

(6)提供外部访问接口。系统提供的外部访问接口,将有利于供应链上信息的透明化,防止牛鞭效应的产生,减少企业的安全库存。

四、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作业流程

业务流程分析的任务是调查系统中各环节的管理业务活动,掌握管理业务的内容、作用及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存储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过程等,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和逻辑模型打下基础。业务流程图是掌握现行系统状况、确立系统逻辑模型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系统分析和描述现行系统的重要工具,是业务流程调查结果的图形化表示。基于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主要业务流程有入库管理,货位调整,盘存管理,出库管理。

五、总结

通过对RFID的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功能和作业流程的阐述。从而区分了传统仓库的不同,需要值得注意和区分对待的地方,便于仓库设计者为以后的新型仓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朝政 朱喜成: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70):179~180

数字化管理系统范文第4篇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age,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 to digitization is imperative. As an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RFID is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archives digital management, so it will play immeasurable role and will be widely applied certainly.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advantage of RFID technology in digital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n put forward to the function module design and working process of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RFID;数字化图书馆;应用

Key words: RFID;digital librar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39-02

1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迫在眉睫

近年来,高校档案管理越来越规范,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扩大、数量逐日增多、种类日趋多样化、信息量迅速膨胀。但传统档案管理手段与技术所导致的问题日益突显:

1.1 档案编目流程繁琐低效、整理时间冗长目前档案管理几乎都采用原始的手工录入、登记方式,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传统方式下,档案入馆后先需进行杀虫消毒、分类、排序,并去装订,然后由人工撰写档案盒的相关信息,最后手工抄写档案目录,并将目录连同档案一起封装入档案盒内。这种操作方式耗费大量劳动和时间,导致较多档案入馆后被长期堆放、得不到及时整理归档。此外,档案编目与档案盒编写多为简单、重复性劳动,手工处理方式使得整个流程既繁琐又低效。

1.2 档案存放次序较易被打乱、查阅耗时长虽然档案一般都分类存放,但是在档案存取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档案存放的次序难免被打乱,造成存放无序,查找困难。同时随着档案规模与种类越来越庞大,要查找、核查清理某一档案时,先由管理员找到存放该类型档案的档案架,再根据档案的编目信息在档案架的每一格进行查找、核查。一旦档案存取时没有按规定存放在指定的位置,查找起来就好比海底捞针,需要将所有的档案筛选一遍。

1.3 档案的安全保障能力弱、利用信息统计难现有的档案管理手段无法有效保障各类档案的安全性及防止档案被恶意盗用。档案利用是档案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依靠传统方式档案利用数量统计、管理信息采集传输难度大。

鉴于以上现状,进行档案管理的技术升级与改造,从而实现数字化管理迫在眉睫。

2RFID技术及应用系统简介

物联网将会是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时代到来指日可待。RFID被公认为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国际电信联盟(ITU)将RFID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采用无线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物品编码采用无线标签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供读取的小型发射设备。RFID俗称电子标签,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对物联网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应用系统由RFID标签、天线、RFID读写器、RFID数据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它是集编码、载体、识别与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对一种标记媒体进行读写、识别。在实际应用中,读写器将特定格式的数据写入RFID标签,然后将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读写器亦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远距离、无接触式采集、无线传输等功能。

3RFID技术应用于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优势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库存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从目前来看,RFID技术作为一种图像识别技术,在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应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

3.1 非接触式数据采集RFID技术极大地增强了管理者对库区存储物品的信息收集、交换与跟踪能力。管理者无需打开档案盒,只需将粘有RFID标签的档案盒在阅读器前经过,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盒内档案的具体名目、数量、档案摘要等信息,缩减了管理者的作业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从而有助于管理者实施库存档案的动态化管理。

3.2 快速扫描、数据处理量大RFID读写器可以同时从多个射频标签中快速读取包括位置信息、档案内容摘要信息等多项相关数据信息。如一些读写器可以每秒读取200个标签的数据,这比传统扫描方式要快超过100倍。

3.3 标签信息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和传统的条形码、磁卡等数据存储介质相比,RFID标签可存储的数据量大大增加,1K甚至8K的容量;标签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卷标内储存的数据,反复被擦写,而不会损害标签的功能,从而可实现标签的重复使用,方便信息的更新。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

3.4 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档案。

3.5 抗污染性能强,耐久性、穿透性好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标签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和无屏障阅读。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3.6 安全性高标签的数据存取具有密码保护,识别码独一无二,无法仿造,这种高度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得标签上的数据不易被伪造和篡改。同时标签具有EAS防盗功能,配合门型通道天线,实现非法取走报警功能,可以很好的防止档案丢失。

4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其主要由RFID数据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4.1 RFID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中心数据库和终端管理器组成,是系统的数据存取中心与信息输入输出终端。终端管理器包括读写器与手持式阅读器,是中心数据库获取信息与输出信息的重要端口。读写器的作用是负责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写入标签或是将标签中的信息导入数据库;手持式阅读器是管理员进行现场信息采集与通讯的硬件,管理员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至中心数据库,进而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各功能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4.2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储位管理子系统、查询管理子系统、利用管理子系统和安全管理子系统构成。其中储位管理子系统又由储位自动识别模块和档案自动识别模块组成,而安全管理子系统包括监控模块和警报模块。

4.3 系统具体功能如下:

①储位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能够实现档案自动识别模块所储存的档案盒编号和储位自动识别模块所储存的储位编号自动匹配,从而在进行档案的出入库时较好地实现档案储位的定位。此外,储位自动识别模块还具有储位分配、储位信息管理的功能,可实现档案馆储位的可视化、动态化管理。②查询管理子系统:在档案需要被查阅时,由该子系统提供档案编目查询、密级查询等,并发出出库指令,指令通过计算机总线将查询信号传输至档案架,使得档案架上的指示灯亮起,管理人员按指示灯指示做出库作业。③利用管理子系统:将各类档案利用情况进行实时快速的统计管理,同时协助档案保管查询档案利用后是否归还到原位置,还能通过档案利用率提示相关部门对档案进行杀虫、消毒提示报警。④安全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负责档案防盗和现场监管,实施档案管理的安全机制。当档案盒在非正常情况下离开储位(指不经查询子系统发出出库指令情况下),安装于储位区的阅读器将捕捉到这一信息,将档案信息无线传回管理系统,监控模块将会把这一异常信息立即发送给警报模块,警报模块接受到信息后向计算机控制中心发出警报。

综上所述,RFID数据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接口实现系统间的对接,由RFID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据的收集、储存、读写电子标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应用与管理。同时,可对系统用户设置不同权限,以实现对用户的安全性管理。

5RFID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

5.1 入馆管理新的档案入库前,先进行杀虫、消毒然后根据档案的类别、年份和密级等相关信息对新建档案进行编目,并通过终端管理器写入RFID标签,生成的电子标签数据被传送到中心数据库里,最后将档案送入档案保管处进行入馆。

5.2 盘点管理由于RFID的使用,盘点档案变成一项简单快速的工作:由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查询子系统发出盘点指令,RFID阅读器立即完成对档案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应的储位信息的收集,并自动返回所收集的信息与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如对于不能匹配的信息,由管理人员持手持式阅读器进行现场核对,修改系统信息或现场信息,从而完成档案盘点。

5.3 查阅管理在查询相关档案时,管理员首先通过查询管理子系统查阅档案的编目号,系统将根据编目号提取中心数据库里所储存的数据信息,核对无误后发出出库指令,储位管理子系统中的档案自动识别模块将根据编目号映射其储位编号,找到该档案所存放的物理位置。管理员发出出库指令,储位指示灯亮起。当档案经过出库口时,出库口的RFID阅读器将读取档案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再次确认所查档案与所出库档案一致后确定出库。此时,系统将记录下档案的出库时间信息。如若反馈信息与查询信息不一致,监控模块将向警报模块发出异常警报。

5.4 利用管理实现各类档案利用情况的实时统计管理,从而使管理者能及时掌握档案的利用情况。在利用大厅窗口处设立RFID桌面式识别设备,各类档案每次借阅式工作人员在识别设备上进行扫描。这样有效记录借阅档案的详细信息和时间,便于有效的统计管理和档案利用率的查询管理。

5.5 防毁管理每份档案入馆时先精确测量其重量、页码等物理特性,并存入RFID数据管理系统,由监控模块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控。在档案被查阅后归还时,管理员对该档案的物理特性再次进行检测,并与档案借出之前的数据核对,从而可以及时发现档案有没有被撕毁、缺失等。

5.6 防盗管理所有馆藏档案均处于阅读器的读取范围中。当档案被取出时,由出库口的RFID阅读器捕捉档案信息,并与出库指令信息进行核对,如果档案是未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发出出库指令而异常离开库位,监控模块会激活警报模块发出异常情况警报,以防止档案被毁、被盗等。

5.7 销毁管理档案的价值具有时间效应,对于失去存档价值的档案需要进行销毁处理,以减轻对档案管理资源的占用。当档案在入馆时,将保管期限写入RFID标签并存储于中心数据库中。在保管过程中,当有档案达到保管期限时,销毁管理子系统将自动跳出档案失效提示,由管理员做出销毁或继续保管处理。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档案销毁管理子系统发出无线指令,由各档案盒上的RFID标签反馈回保管期限信息,实现对档案的有效期管理。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由于目前RFID的价格成本、安全机制和技术标准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而档案管理中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目前技术自身的缺陷引起的,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档案保管和利用必然向着更加安全和方便的方向发展,RFID技术作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势必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小新,魏康林.RFID技术与档案管理信息化[J].兰台世界,2007,(4).

[2]郑富娥,尚德基.基于RFID的档案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0).

数字化管理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数字化;随访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227-02

慢性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其疗程长、用药具有一定副作用或发生耐药的特点,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均需要接受长期的跟踪随访。因此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何正确、规范的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发和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进行随访管理进行探讨。

1随访工作流程

随访工作流程涉及数据管理和随访管理两大部分。随访数据主要涉及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资料、治疗方案和随访要求等。对于门诊患者通过手工录入随访数据方式建立随访档案,对于住院患者系统可自动生成随访备案纪录并提示随访员建立随访档案。随访系统对于建立档案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提示随访员安排患者随访、预约就诊和定时复诊;医师也可通过该系统制定随访策略,完善随访资料;管理员可随时了解科室随访进度、效率,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助于临床科研管理。

2 随访系统开发与运行

2.1 随访系统的开发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运用模块化设计,优化编程程序,对接住院患者信息数据库,采用单向接收数据完成相关数据采集。

2.2 随访系统运行环境

该系统可运行于终端电脑上,配置为中央处理器(CPU)为Intel Pentium 4,内存1GB(DDR2),硬盘40G;操作系统采用微软Windows XP SP3简体中文版;网络运行环境为以太网技术构建的有线局域网。

2.3 随访数据与档案

2.3.1患者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民族、体重、身高、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门诊患者由随访员将上述数据的录入;出院患者随访系统通过住院患者信息数据库自动采集上述资料。

2.3.2患者疾病信息

主要包括:疾病诊断、简要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和过敏史等。其中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点突出血清病毒标志物、病毒载量、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等。

2.3.3治疗方案

主要针对抗病毒治疗特点设计,包括抗病毒初治时间、药物选择和耐药情况等;临床上一些特殊的治疗,例如抗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利尿治疗也可以在此进行记录。

2.3.4随访要求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随访档案建立时,必须完成随访要求的设定。主要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特点,设计随访的频率、间隔和随访要求。并可依据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要求制定、修改随访安排,在满足抗病毒治疗随访要求的同时又能兼顾体现治疗的个体化。

2.3.5随访档案

患者基本信息录入随访系统后生成初始随访档案,在由随访员或临床医师完善患者疾病信息、治疗方案和随访要求的数据录入后正式生成随访档案,随访系统即会按照制定的随访要求对档案进行数据化管理。

3 随访系统管理功能

3.1随访记录

随访员或临床医师可利用该系统记录患者每一次随访的情况,完善病历记录、修订诊断和治疗情况。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特点,尤其突出了治疗前,治疗中12W、24W、36W和64W等重要随访节点的随访数据记录。

3.2随访安排

随访系统根据随访要求提前提示需要接受随访的患者信息,随访员可及时联系患者并预约随访。对于需要结束随访的患者,随访员可终止其随访,随访档案存档备份,以便资料查询或重启随访。

3.3 随访管理

科室可通过系统统计某一时段内随访员、医师或整个科室的随访完成情况,便于随访质量管理。利用系统的查询功能,可选择不同查询条件下(如药物、性别、年龄、治疗周期等)患者的随访数据,数据统计后可以完成输出和打印。

4系统特点

4.1适合临床科室应用

该系统是根据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制定的随访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有临床医师参与设计。该随访系统不仅优化了临床随访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又能方便临床医师参与患者的随访与治疗,提高了随访的质量与效率,还能有助于科室管理人员掌握随访完成情况;

4.2 适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后的随访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和抗病毒治疗需求,灵活调整随访策略,实现了随访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整合。同时利用数据库关联技术,使住院患者出院后与门诊随访达到信息一致关联和全程记录,方便临床医师调阅既往治疗信息,从而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规范化了此类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管理,有助于提高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根据临床科室需要开发和设计随访管理系统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提高随访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小宁,马泳,朱建红.Internet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2]陈峰.医用多元系统设计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