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是业务性很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单位的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指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在疾病防治工作和学术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能动态、真实地反映本人专业知识水平、业务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发展状况的信息[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个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疾控机构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提供重要依据,还能为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工作的梳理,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1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1.1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是人事档案的延续与补充,凡不属于文书档案,确属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活动的材料,都应归入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范围,具体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书;培训、进修结业证书;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书;质量控制关键岗、重点岗任职批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与学分登记表;高层次人才证书以及各类学术组任职批文或证书;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对以上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整个流程。其有效开展有以下优点:①能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提供有说服力的、快速的、完整的资料;②能够督促和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为疾控机构全面、准确、多方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明确的目标[2];③有利于促进疾控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满足社会需求和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要求。

1.2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具有专业性、广泛性、连续性、真实性、保密性等特点,使得其管理工作具有一些与其它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的地方:①工作内容的协调性。这是由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材料的专业性、广泛性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收集必须是以在业务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文件材料为前提,材料的来源广泛而且分散,它并不是仅仅产生某一个单位或部门,而是产生于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因此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收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②工作效率的及时性。这是由专业技术工作的阶段性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科研课题研究、进修学习培训都是发生于某段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几年。从事科研工作的团队往往都是临时性的、来自不同的单位与部门,工作结束后,人员也就自然解散。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对效率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档案工作者未能对其相关材料进行及时有效地收集整理,就会增大后期档案收集的难度,甚至导致档案材料的损坏或散失[3]。

2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

鉴于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适用,在具体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

2.1组织管理上,如何落实参与机制

疾控机构的工作内容集各项专业工作、科研探索、卫生管理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业务档案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每个人过往的业务经历都是各不相同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资料收集过程也是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虽然很多疾控机构都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以至各部门,并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纳入中心整体质量管理系统之中,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个人有义务向人事处及时提供技术档案归档资料。然而在实际中,该机制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一种情况是,很多单位原先都没有规范地归档,档案处于一种零散、存入无序的状态,查阅不方便,无专人负责,即便有专人管理,平时也无人过问和查阅,一般都是专业人员要晋升职称或进行某项工作检查、评审时才突击与相关部门和个人联系,进行收集和整理。另一种情况是专业技术人员不相信档案管理部门,认为自已保管更安全,尤其是一些论文、著作等涉及个人重大荣誉的东西,不愿意上交保管[4~10]。

2.2档案收集上,如何保证完整性和真实性

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等,其业务档案资料也在不断更新当中,受3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待改善。①在资料收集方面,由于内容繁多,其中专业年度考核、晋升考评等通过组织审查鉴定的文件材料容易收集,但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如各类学习进修情况、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论著、科研情况记录等,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平时积累的材料收集较为困难。②由于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欠缺,在工作上墨守成规,没有积极性,坐等材料上门,对上交的材料不严格审核,以至所收集的材料不完整,不真实。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保管条件简陋,恒温恒湿难以保障,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交接过程中存在疏漏等原因,也会造成档案材料的损坏和遗失。

2.3档案利用上,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要想实现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最优化利用,应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法非常必要。目前疾控机构专业技术档案仍沿用传统的繁琐、纸质、单一的管理模式,难以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3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完善信息收集制度,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①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制度,确定所收集信息的内容、时间截点、数据格式,并在制度中明确各类信息的负责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工作分工,使各种信息能够准确及时的由各个负责部门完整的收集整理。②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深专业技术人员对建档的认识和理解,使职工理解自己既是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形成者,又是档案的利用者。只有职工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才能与档案员密切配合,按质按量完成归档工作。③利用日常工作进行收集。从新进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入单位时就要求将其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有关资料上交,建档。定期向业务科室发放收集技术档案的通知,在收集的同时,切实做好入档登记制度。④围绕中心工作收集。首先利用个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进行收集,其次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核工作收集年终个人总结。⑤要利用质量管理机制促进档案的收集。认真落实质量控制体系细则,从明确各级的职责入手,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纳入中心的质量管理制度之中,纳入到科室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岗位职责之中,纳入到质量控制考核工作之中[11]。

3.2建立科学的档案编排方案和管理原则

①建立科学又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分类方案,以人建档,组卷采取一人一卷及盒装形式,编排先按职称从高到低,后按姓氏分类排列。②为了避免和人事档案冲突,凡属人事档案归档材料,如证书、聘书等,应以复印件入档。③对所有专业技术材料进行分类后,按时间顺序排列。每卷有卷内目录,每份材料标有目录顺序号。④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保管期限为50年,档案存放于综合档案室,由档案室统一调用。⑤对调出或调入人员,原单位应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转至新单位,避免因档案转移还是及时产生“有档无人,有人无档”现象,防止编造、篡改档案等行为[12]。

3.3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术档案;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目前担负着我国疾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和评价等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重大任务。因此要求疾控中心必须有一支各类专业人才聚集、技术全面、技术过硬,能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战斗队伍。如何抓好这支队伍人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疾控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是实施疾控队伍人才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技术信息诸备的基础。为此,现将本人在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示大家,与档案同行共同探讨。

1、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收集工作

加强档案收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开展收集工作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⑴建立归档制度,使归档工作有章可循

归档工作是正常途径下保证档案齐全完整的第一关,归档制度的确立使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材料的质量要求得以明确,它从制度上保障了办公室收归档材料,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⑵熟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收集渠道及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收集渠道及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基本技术档案归档表这一部分必须由本人真实、逐项填写;②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质证书;③学历、学位、职称证书;④培训、进修参加各级培训班取得的各种鉴定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⑤各种考试、考核材料及岗位能力评价,这些材料必须由个人对上个年度以来的专业水平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分管领导写评语和签名;⑥社会和学术兼职材料;⑦科研成果、论文、论著,这一部分材料在形成环节上属于个人积累。当个人拿到相应刊物及证书,要求递交办公室存入其档案并给予相应奖励;⑧获奖、业绩材料这一部分是上级各部门对个人上年度工作中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和肯定。当个人拿到相应荣誉证书,要求递交办公室存入其档案并给予相应奖励;⑨事故及处理材料;⑩其它情况

⑶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还要坚持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坚持平常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平时收集,就是注意日常原始材料的积累。集中收集,主要集中在年终考核以及各种考试形成的材料一次性收集。二是组织收集与个人收集相结合。组织坚持日常收集外,但个人取得的一些归档材料如证书、鉴定证书、论文、专著等要及时送办公室归档。

2、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整理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价值就是为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作服务的,在整理工作中,必须按档案的要求严格规范。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整理的目的就是将处于零乱或零星状态的材料进一步条理化,具体为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之系统化,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作用。根据平时工作体会,我们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整理应掌握以下原则:

⑴一人一档。并在封面上标明姓名、所在科室、职称。

⑵目录分类清晰详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材料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学历、职称类、技术考核、评价类、继续教育、论文、论著类等,按获得的时间顺序将各类中的相应材料排好、归档。

⑶便于保管和利用。便于保管和利用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要求。整理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应简明清晰,能方便快捷地为职称晋升、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设置等提供信息服务。

⑷及时性。平时收集的论文、学分、获奖情况等要及时登记,除资格证书、聘任证书交个人保管外,其它证书要及时归入档案。做到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能够随时反映个人情况。

3、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在疾控工作中的作用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在人事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为疾控机构改革提供人才信息。这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例如:2008年襄樊市襄阳区实行卫生机构改革,组建襄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襄阳区卫生监督局,对原机构的职能、科室设置、干部任用进行重新调整。上级部门专门派员到原襄阳区卫生防疫站办公室调阅有关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并经分析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卫生监督、疾病预防科室人员配备合理,改革顺利进行。

第二,为选用技术人员提供综合分析和决策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疾控机构人员队伍的要求愈来愈高。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能便于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疾控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状况,以技术档案为依据,分析技术队伍的专业结构,为制定培训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需求人才,实现单位岗位设置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能够及时发现专业技术队伍的薄弱环节,从而可有的放矢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预防控制疾病、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三,为国家实验室认可提供服务。实验室认可准则中明确要求,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继续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证明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等。而这些专业技术档案均是由本单位档案资料提供。本中心的这些资料在平时就由专业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成册,比较全面规范,在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过程中,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总之,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是疾控机构综合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展示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体现疾控队伍的医德医风建设,合理开发技术档案的存储及利用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根据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自身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找一条真正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管理模式,使整理保管技术现代化,服务工作科学化,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邓绍兴,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1.1为加强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建立有效的技术监督机制,以保证本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并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对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1.3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章、标准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1.4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1.5供电分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和监督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技术监督的范畴

2.1技术监督的范围包括:高电压、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远动、电能质量及节能、直流、电能计量、热工仪表、通讯、变电运行、变电站土建、10kv配网、低压配网。

2.2技术监督主要内容包括:日常专业监督工作、事故分析、交流培训、大修技改指导、设计审查、方案审查、信息传递、新技术推广、设备选型、技术监督工作总结等。

第三章职责分工

3.1设立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总工程师负责,归口管理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

3.1.1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3.1.2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3.1.3组织制定分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制度、标准、技术措施等。

3.1.4制定分公司技术监督规划与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对策;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

3.1.5对因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组织调查分析与处理。

3.1.6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会议,总结、交流和推广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3.1.7组织有关单位搞好分公司新建、扩建、改建电力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工作。

3.1.8组织落实分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交流、考核评比等活动所需的经费。

3.2生技部是分公司技术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其职责如下:

3.2.1根据专业技术文件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2.2掌握分公司主要运行设备的技术状况,建立、健全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

3.2.3参加分公司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反事故措施及处理意见。

3.2.4审核基层单位主要申购设备的选型方案,参加重大技术措施与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

3.2.5对分公司技术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2.6定期提出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与要求。

3.3根据专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各基层单位也应相应履行各自的技术监督职责。

3.3.1调度中心负责远动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2计量部负责热工仪表和电能计量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3变电巡维部负责变电运行和变电站土建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4修试公司负责高压试验、设备检修的技术监督工作。

3.3.5通信公司负责信息传输的技术监督。

3.3.6各基层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设备和运行存在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上报生技部。

3.4建立健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技术监督网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做好日常的技术监督工作,其职责如下:

3.4.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等,并制定分公司或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和有关技术措施。

3.4.2对本专业所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定检、维护与检修等各个环节),并建立健全本专业的技术档案。

3.4.2.1收集、积累设备运行数据和设备缺陷信息,掌握每种设备的故障率,对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应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故障跟踪,并根据运行、试验得出的数据编写该类型设备的运行分析报告,如实上报。

3.4.2.2应提出设备故障的整改方案,内容应包括1)对现时带缺陷运行设备的处理方,案;2)分期分批对过时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

3.4.2.3认真、严肃行使技术监督职权:对质量不合格产品、设备、材料进入电网有否决权;对制止违章操作及超标运行有建议权。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结合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挂网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供选型报告。

3.4.3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本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3.4.4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思路,对本专业的技术改造应有3年规划。

3.4.5编写本专业年度技术总结,提交上级审核。总结应包括:本专业年度工作概况、本专业技术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设备和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明年的工作计划等。

3.4.6各专责应定期组织召开本专业的技术讨论会,统计本专业技术监督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情况,了解缺陷处理情况等。会议纪要应提交生技部,生技部根据会议纪要向各专业提出相关要求,并定期各专业技术监督动态。

第四章技术监督管理

4.1技术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报告、签字验收和责任处理制度。

4.1.1技术监督项目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上报,重要问题应进行专题报告。

4.1.2建立和健全设备质量全过程监督的验收签字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技术监督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可越级上报。

4.1.3凡由于技术监督不当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4.2建立和健全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档案。

4.2.1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资料应完整和连续,并与实际相符。

4.2.2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监督的全部原始档案资料,设备主管单位应妥善保管。

4.2.3努力实现技术档案的规范化、微机化。

4.3建立技术监督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

4.3.1对技术监督的指标及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利益以及称号评定等活动挂钩。

4.3.2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五章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每年由生技部组织召开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1与会人员: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各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班组技术骨干、特邀人员。

5.1.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各专责介绍专业年度总结情况;2)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组讨论,各专责汇总讨论意见;3)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对技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示。

5.1.3会议资料:生技部汇总各专业年度技术总结制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资料。

5.1.4会议纪要:生技部根据会议内容制定会议纪要分派各生产班组学习。

第六章附则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医院职称评聘是对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业务能力、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在2009年的职称评聘中,我院领导意识到以前的职称评聘存在着过于注重对学历、论文、科研、荣誉等常规硬性指标的考核,而对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较少的制度缺陷。由此就造成了医务人员将主要精力都放到提升学历、撰写论文、从事科研、争取荣誉上,而忽视了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随之出现了很多考试强实践差的高分低能“人才”,严重影响了医院人才梯队建设、诊疗水平提升和医疗安全。因此,我院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对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进行改革,加大了对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真实、准确的考核呢?为此,我院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建议尝试利用记录有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日常工作情况的声像档案作为考查依据。我院领导经过研究认为可以在当年的职称评聘中试行。我院档案工作人员不辞辛苦,把参评的内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查房录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录像,交给人事科,由他们播放给外地评审专家,专家根据录像进行双盲式打分,成为医务人员职称评聘临床技能考核部分的得分,并计入职称评聘量化考核的总体成绩。当年职称评聘结束后,医院对利用声像档案服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合理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向专业技术人员发放问卷800份,在有效时间收回问卷720份,其中676人认为非常合理或合理,仅44人认为不合理,可见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认可这种形式。所以,从2009年开始声像档案服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共有7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医院职称评聘,虽然在岗少人多的情况下必然存在着淘汰,但没有一人对评聘结果产生质疑,没有一人对评聘过程不满。

通过分析总结,我们认为之所以能够利用声像档案作为职称评聘技能操作评价打分的客观依据,是因为声像档案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声像档案客观真实,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再现当时发生的情形,避免人为干预造假。二是声像档案直观形象、信息多元,使平常不注意或不易暴露的问题全部展现出来。比如医务人员在探查、分离、结扎血管、术中止血等简单、常规操作中的不规范;在刷手、铺无菌单、穿手术衣、戴手套中无菌观念差;在查房考试中个别医务人员没有针对下级医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而是只讲述自己有准备的知识点,导致答非所问。三是声像档案可以反复利用,专家点评、评审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播放,详尽指出发现的临床质量缺陷、临床技能考核中暴露的问题等。

利用声像档案服务职称评聘不仅保证了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更重要的是从技术角度支持了以专业技能作为职称考核标准,进行职称评聘考核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引导医务人员在注重学历、科研、论文等基本要素的同时,更加注重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和改善服务。2012年,我院在全省医疗基本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河北省医疗理论技能比赛团体总分第三,六个专业获得集体一等奖,两个专业获得集体三等奖;参赛的26名选手中,11人获得个人一等奖,5人获得个人二等奖,8人获得个人三等奖。在河北省卫生厅护理比赛中获得了理论考核团体总分第一名,技能考核团体总分第四名。个人技术水平的提升必然拉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医院行风评议连续6年优秀,获得了“河北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全国百姓放心百家示范医院”、“河北省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等荣誉称号,在河北省2013年度质量评价检查中取得了唐山和秦皇岛地区第一名。

档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职称档案,建设,管理

高校职称档案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原始记录,能为学校知人和用人提供重要依据,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愈频繁的人才流动,更需要各高校大力加强职称档案的建设。

一、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与特点

1.1高校职称档案的内容高校职称档案是指学校在各项职称评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历史记录。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1.1各类职称文件:包括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省教育厅及人事厅等部门下发的有关职称管理的文件和各种资格审批通知,高校内部职称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如高校内部职称评审管理条例,评审、聘任和考核条例,职称评审通过人员获得资格名单和聘任文件,申报晋升职称人员公示、答辩记录,各级评委会会议记录和投票结果,前人对职称工作的认识、建议和经验总结,兄弟院校之间参观、交流的经验材料等。

1.1.2个人申报材料: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和科研业绩。科研业绩包括科研成果、论文、论著,送审代表作评价意见,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数量和到位经费,专利申报,成果推广和所获奖项。教学业绩包括教学科目、教学课时,学校对教师授课的教学评价意见,教学获奖情况。另外还有各种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聘任书、年度考核表、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单、继续教育证,各类获奖荣誉证书等。

1.1.3各类申报表格:包括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家对晋升人员代表作的评价意见、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专业技术任职考核表等。

1.2、高校职称档案特点

1.2.1真实性:申请晋升职称人员提供的所有学历、资历、教学、科研等材料需经所在单位审核并公示七个工作日,然后由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核实,最后递交给学校各学科专家、各级评委,再一次对申报者材料进行审核和评议。如果申报者获得申请资格,高校还必须利用网络或张贴通知公示七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因此,这些原始材料具有真实性。

1.2.2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是专业人才资源的信息库,具有信息集中、系统、准确、全面的特点,不仅能为评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提供依据,还能为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和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也是学校年鉴和历史人物传记等历史资料的宝贵材料,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和使用人才提供可靠依据。

1.2.3保密性:职称评审材料大多数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如单位评价意见,专家对申请人代表作的鉴定意见,各学科组、各级评审委员会评价意见及投票结果,评议过程中评委对申请者是否符合晋升条件的综合性和结论性的评价意见都需要严格保密,不宜随意外泄。

1.2.4多样性:高校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专家,涉及的职称系列复杂多样,有教师、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实验技术员、工程技术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图书专业人员等,由于申请不同系列职称有不同的学历、资历、业绩水平的要求,所以提交的材料也因人而异,复杂多样。

二、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

2.1相同点:高校职称档案与人事档案都是以个人为立档单位,二者间存在相互联系、交叉和渗透的关系,并有内容上的部分重复和雷同,而且,材料的形成都是以原始、真实、精确和浓缩的方式记载。

2.2不同点:人事档案是记载个人经历、政治历史、工作业务能力、学识及专业特长、职称及职务、政治面貌、奖惩、工资、离休和退休等情况,全面展示和概括个人各阶段、各方面的具体状况。而高校职称档案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科研情况以及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一切业务情况的记载材料,较多材料和内容都来自教学和科研档案,可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动态、实力和水平。

三、高校职称档案的作用

从微观上讲,高校职称档案主要反映了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从宏观上讲,主要反映了学校师资状况、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3.1信息源作用。一份高校职称档案是一位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的真实写照,而多个或全部教师职称档案,就构成了学校完整的或重要的人才信息库,即可为学校正确评估教师队伍,严格教学管理,寻找办学路子,明确办学方向提供能力和教学水平信息支持。同时,目前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也需要这些档案提供可靠信息。

3.2评价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是学校领导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由于高校职称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业务能力,因此,依据完整的高校职称档案材料就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出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大小、学识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

3.3凭证作用。教师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档案,职称材料是教师合理流动的“通行证”和“身份证”。办理工作调动、申请出国、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工资调整、晋升职务、医疗保险、退休等手续时都离不开职称证明。

3.4服务决策作用。高校职称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调阅教师的职称档案,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而为领导决策服务。

四、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措施

4.1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首先,要从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机制人手,明确一名人事部门领导分管高校职称的业务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高校职称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和教学、科研单位宣传建立高校职称档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应在全校(院)范围内形成主动收集、自觉上交应归档材料的良好氛围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步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4.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职称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职称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要掌握较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这就需要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自学或与高校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另外,无论是专、兼职的档案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4.3加强规范化管理

4.3.1注重材料收集工作。人事档案中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报评审表,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认定表,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上级部门和学校下发的职称文件,以及各种各级职称会议记录,学院、学科组、高评委投票统计表等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时应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归档材料有所遗漏,应及时寻找,以确保档案完整。

4.3.2注重整理工作。按专业或科目分类、整理、归档,力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有目的地进行筛选,去粗取精。

4.3.3加强保管工作。近几年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员日益增多,教师数量迅速增长,人事档案等各类档案的转递也日趋频繁。对档案的借阅、调档等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严格履行手续,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

4.4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要开发高校职称档案的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将学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年龄、学历、工作业绩等诸方面进行结构比例分析,作出表格或图表,为学校搞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利用做准备,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业务考绩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准备。

4.5重视开发利用工作。职称档案作为高校的人才信息资源,是高校科技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它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它的凭证作用。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深入整理加工,创造灵活多样的利用方式,积极开发和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将不属于保密范围的部分内容向个人公开,积极主动提供社会服务,使职称档案直接服务于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并为学校领导全面考察、培养和提拔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