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 思考 理解 运用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很重要作用,如蒸汽机的发明,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今天,我们发展的前沿科学,比如新材料的研发、“纳米技术”的研究等,都是同物理学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而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很多现象,如雨是怎样形成的、鞋底为什么会刻花纹、电灯为什么会亮、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日食等,这分别可以用物理学中的热学、力学、电学、光学的知识来加以解释。因此,同学们应该了解物理是有趣的,物理也是有用的,应花一些功夫学好它。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第一,多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教科书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钻研教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和课外读物,如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资料等,这样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开拓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和眼界。

第二,学习物理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编教材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学气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实际生活、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如学习压强、摩擦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针在缝被子时,为什么手上套上顶针箍,并经常把针在头皮上摩擦?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第三,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练,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与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了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是阅读小标题、插图和正文,读小标题可以知晓知识框架,插图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补足个别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新编教材中的插图很多,且许多插图具有漫画特征,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重视对插图的理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每一部分图示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正文的阅读,要抓住中心,认真揣摩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如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想象推理到位,同时应从文字上进行理解,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什么情况下又保持静止状态。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又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结论。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比联系。如在学习“比热”时,让学生回忆密度、燃烧值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它们在公式、单位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揭示它们都是“物质特征”这一本质,从而正确地形成概念。

第四,要学会应用知识,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运用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我们一面学习物理知识,一面就应该用这些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扩展和加深起来,也能使我们的物理学习变得有趣和有用,并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之我见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物理论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

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心'这课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cssci期刊目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竞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物理难学。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

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 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实际学习中,有的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单刀直入,十分简洁;有的同学则迷茫混沌,步履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答案却往往繁杂冗长。剔除学生天资的因素,主要还是'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话说'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伟大的电学家福兰克林也曾经说:'用着的钥匙永远光亮',正是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独立思考,认真理解,物理会越学越轻松。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善于总结, 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物理论文,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的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那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五、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好物理。

很多物理知识都来于生产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改进生产生活。因此,我们不应把物理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作一门纯理论来学习与研究,那样自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同学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同学们经过几年的学习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如能再加上做到上述几点。我想,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也将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逻辑性;抽象

引言: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一些初中物理学得很不错的同学,到高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初高中物理的差别,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才实现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学好高中物理。

1.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1.1 高中物理以变化的物理过程为主。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不同,初中物理大多讨论确定的状态,变化少。而高中物理则以变化的物理过程为主。这就要求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要适应这种变化,学会对变化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1.2 高中物理更抽象。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1.3 高中物理内容深度与广度增加。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1.4 高中物理更具有逻辑性。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同时,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即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

2.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2.1关注新旧知识同化。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等,与初中阶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梯度。仔细捉摸高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

2.2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学习中,应注意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例如:高一年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要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总结“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义。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

2.3 重视物理研究能力。高中物理课程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要能够从演示实验的观察中,学会研究,尤其要学会对有形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归纳结论,形成研究习惯,培养研究能力。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中,要充当研究者,从实验读取数据绘制图形寻找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实施过程中,把研究的任务交给自己,老师只是“引路人”,让自己来完成研究,得出结果。从研究中产生兴趣,形成研究习惯,训练研究能力。同时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4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高中学生,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不会做题目的现象较为突出。认真做习题积极思考,上好习题课是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习题课中应该着重听思路、听方法。要懂得做题的思维过程是─―寻找问题现象、分析问题特点、归纳已知条件、确定所用知识、建立解题模型(方程或图形等)、完成具体运算。要明白解题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联想?如何推算?要知道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如何进行判断等分析方法,要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所以,要抓住错误不放。发现错误是我们进步、提高的起点,许多错误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规律造成的,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一步,这是根本上的提高,极为有用。

2.5 提高自学能力。要加强阅读训练,学会阅读,阅读教材时注意去寻找每章每节的知识点,注意寻找定律的成立条件、要素、结果等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对课本阅读过程中要进行理解、有创见的,会灵活运用的现象。及时纠正死记硬背的现象,学会读书,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2.6 正确处理好练习题。有不少同学把提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搞题海战术。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目的要达到。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知识点,选用哪些物理规律,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要考虑把它们联系起来,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3.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物理主要是要理解,不要认为听老师讲解就会懂得物理,只有反复思考、不断探索问题的实质,才能真正懂得物理。同时要对自己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对物理科的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不断的探索,一定会把高中学物理学好。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兴趣

很多初中生认为物理难学,加上学习方法不当,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转变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任何学科的学习,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应用。离开生活,一切学习都是在做无用功。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利用丰富的感性教材进行教学。如生活中存在着的物理现象,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但是,如果让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和常识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他们未必都能解释清楚。此时,教师要运用物理学中的知识适当地引导学生,一一解释这些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包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更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理论去演绎这些现象。如在太阳下,我们背对太阳,口喷水雾,就会发现瞬间的像彩虹那样美丽的色彩。这就会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去探索自然科学,去领悟生活,为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电学”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200W的灯比50W的灯更亮?”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教师多整理这方面的素材,将物理中有趣的东西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就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发现生活中常见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创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实验、观察或是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分组讨论或以实验检验等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加强实验教学,丰富第二课堂

一些物理知识是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做实验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了。同时,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实际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克服实际困难,加强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如在“长度的测量”的教学中,笔者让全班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让其用同一米尺分别测量黑板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测量结果暂不公布,当所有学生都测量完之后,让他们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当大家看到6名学生的结果各不相同时,都很惊奇。这样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们也要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三、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与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敏感度是学习的前提

物理课程是研究力、热、光、电的研究性学科,生活处处都有物理,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课堂瓶颈,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和发现物理,从而培养自身的物理敏感度,也是在生活中做到应用和实践课堂所习得的知识。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纵观物理学发展史,不难发现,很多物理成果都是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如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示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有意观察是需要培养训练的,每次观察实验现象均应要求说出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看结果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如何随时间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想。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这也是学好物理课程的前提。

二、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课堂,让学生勤于观察思考身边的事物和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互相转化,还有水电站、内燃机、轮船、人造卫星、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等;而应用物理知识就是以生活、生产、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提出的问题。可见,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最终只能记住一些物理定律、公式。相反,如果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设法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有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将物理学活、用活。

三、让学生运用知识是学好物理的保障

物理基础知识是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规律组成的知识体系。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必须以物理基础知识为依据,对生活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判断或合理的解决。笔者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通常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准确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克服主观猜想和乱套公式,例如足球运动员用50N的力一脚把球踢出20m远,问运动员做了多少功?有的同学竟然得出“W=FS=50N×20m=1000J”的错误结果。概念没有理解,物理过程还不清楚,就乱套公式,是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对于任何实际问题都要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物理概念、定律为依据进行分析,不能乱套公式,更不能“想当然”地主观猜想。

其次,灵活、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避免犯顾此失彼和片面武断的错误,例如,一只白炽灯灯丝断后,重新搭上使用,灯泡会更亮,但很容易在搭接处再烧断。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这是我们日常熟悉的现象,要弄清其原因,就要求我们明确灯丝重新搭上使用时,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这些物理量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任何等。首先,灯泡的灯丝烧断后,重新搭在一起使用时,灯丝的长度减少,电阻减少,电流变大,在工作电压U一定时,由公式P=UI可知这时电灯的实际电功率增大,所以灯泡会更亮;其次,这时灯泡的实际电功率比额定功率大,灯泡就容易烧断。又由于灯丝在搭接处存在接触电阻大,在电流I一定时,搭接处的实际电功率比灯丝的要大,所以,灯丝很容易在搭接处再次烧断。

总而言之,物理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把实际问题转化物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运用物理基础知识,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才能将物理知识学活、用活,从而学到有“物”的物理,也才能解答身边的物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