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调研发言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属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水泥工业粉尘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以上,气体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污染也不可低估,并且对大气污染有加重趋势,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中的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仍有40%左右非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的污染治理困难依然较大,尚缺乏成熟的技术,急需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企业环境绩效的取得主要靠末端治理,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很高,成了进一步做好水泥工厂环保工作、继续提高环境绩效的阻力,如何有效预防污染、改进污染控制技术装备提高其性价比、加强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应用和管理、提高污染控制技术装备运行可靠性、降低环保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是推进水泥工业环保工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确保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加快现有水泥工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泥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综合治理,减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和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提高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加快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步伐,满足水泥企业对环保适用技术的迫切需求,使国际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及时在国内示范应用,使国产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更多地走出国门,为供需双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定于2009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由中国水泥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和“第十届中国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同期举行。
本次交流会将重点围绕水泥企业关注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与污染预防,除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与减排等应用技术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的主要内容
(一)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国际先进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控制技术及在我国的示范和应用;
2、国产先进、成熟、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在国外的示范和应用;
3、水泥工业除尘、脱硫、脱氮、脱氟系统工程典型案例与分析;
4、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5、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
6、水泥厂袋收尘器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7、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的最新研发与应用;
8、水泥工业高浓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术和设备;
9、大风量、长袋、低压脉冲除尘技术和设备;
10、水泥窑头、窑尾袋式除尘技术及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在水泥工业除尘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办法与解决措施;
12、水泥工厂加强除尘系统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的经验和教训;
13、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现预防污染、节能减排的经验;14、水泥工厂贯彻ISO14000实现减排、提高环境绩效的经
验;
15、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实现CO2减排的做法与经验。
(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与新趋势
1、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展望;
2、水泥企业低品位石灰石资源利用新技术;
3、水泥企业用回转窑焚烧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新技术;
4、水泥企业利用外行业尾矿、工业废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5、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烧器利用劣质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术;
6、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炉的预分解新技术;
7、水泥企业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烧新技术;
8、水泥企业采用除尘、除有害气体一体化的收尘技术与设备;
9、水泥企业开放场合粉尘控制新技术;
10、全密闭电石炉尾气治理及综合利用;
11、水泥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留壳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尘设备的经验;
12、水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措施预防与控制污染的新技术;
13、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提高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与方法;
14、水泥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现CO2减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业噪声治理新技术;
16、水泥企业工业废水治理新技术;
17、水泥企业治理污染物高浓度、高含湿量、腐蚀性、爆炸性、粘性废气的新技术;
18、低温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粉磨(立式磨、辊压机、高效选粉机等)、高效低压损预热器、高效熟料冷却器、散装水泥、高效密闭输送等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创新及产业化发展。
希望各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根据征文内容撰写论文。
二、论文征集
1.本次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
2.个人简介:会议演讲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供会场主持人向参会代表进行介绍。
3.论文要求:①采用A4纸规格,5号宋体字,每页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过5页。文责自负。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题目下方为作者姓名,单位,邮编;③会议只接收论文的电子版(或软盘)。;④论文截至日期为2009年3月1日。凡被录用论文,将汇编到题为《2009年全国水泥工业污染预防与控制技术及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中,同时论文作者获论文证书,参会人员每人一册。
三、主旨报告
1.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当前环保形势和任务,国家水泥工业污染治理规划情况及大型水泥工业项目国家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内容;
2.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领导介绍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管理规定。
四、特邀报告
1.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水泥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任务及环保治理技术需求信息;
2.为了吸收与引进国内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特邀请国内外一批知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并做基调发言或重要学术报告;
3.专家就中国水泥工业的除尘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介绍已经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洁生产技术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五、参会人员
1.管理部门:政府官员、行业协会、污染控制部门管理人员;
2.研究单位:水泥、环保、系统研究单位、设计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环评单位等;
3.企业:水泥生产企业、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环保工程公司、脱硫除尘治理公司,环保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工业企业燃煤锅炉单位技术负责人、科技及管理人员等;
4.其他有意参加研讨交流的单位及人员。
六、会议安排
1.会议安排:会期3天,相关政策主题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分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语言:会议期间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会场配备同声翻译。
3.有关会议议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准时通知报名参会人员。
七、会议联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联系人:
电话:
例1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解析:选A。第一步,审题干,找到初始条件和传导方向。本题的初始条件是产能过剩,传导结果是通货紧缩。第二步,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排列顺序。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引起企业投资萎缩,进而影响居民收入,致使消费低迷,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第三步,回验证,A选项与材料引导语相符合。
【复习建议】
所谓链条递进式选择题,就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具体活动为起点,通过路径传导,达到一定的结果,从而形成一条递进式的完整链条。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弄清楚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的政治试题,对链条递进式选择题的考查频率渐趋稳定。链条递进式选择题之所以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要兼顾两条思路,一是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二是对传导类知识点的推导过程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复习备考中既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要掌握其答题方法。总的来说,链条递进式题型的解答要注意做到“三步走”: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初始条件、传导方向和考查的知识点。从题目给出的背景材料中找到题目要求分析的是对哪个方面的影响,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二步:审题肢,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各个要素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确定合理传导顺序。把初始条件直接引起的题肢排在第一位,然后逐层向下寻找,或把要实现的目标放在最后一位,逐层向上分析,从而排出正确的传导顺序。
第三步:回验证,锁定目标后,需将目标选项与材料引导语联结起来进行检查,验证其正确性。
二、坐标曲线型选择题
例2 (2016年江苏卷)“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种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图中(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解析:选C。本题以“谷贱伤农”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大。谷即粮食,粮食的需求弹性小,在图像中显示就斜率小,而A、B、D坐标曲线图中需求曲线的斜率都比较大,可以判断出是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所以不符合题意。
【复习建议】
坐标曲线型选择题以坐标图的形式命题,把数学的逻辑思维和函数知识应用到政治考题中。命题主要立足于《经济生活》教材知识,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或经济现象,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常的坐标图主要有供求曲线、价格变动曲线、消费曲线、投资曲线等。解答坐标曲线型选择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审读材料和坐标图。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弄清楚自变量(即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和因变量(被引起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搞清楚曲线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是解答坐标曲线题的前提。
第二步,把握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知识和题干、图像的说明性文字把握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依据坐标曲线看趋势,即结合纵、横坐标,把握曲线变动的趋势,这是解题的关键。其次,比较不同曲线的差异,即比较类别看关系,这是解答坐标曲线题的直接要素。
第三步,联系教材知识。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信息,依据设问要求联系教材知识,作出正确选择。
三、漫画型选择题
例3 (2016年浙江卷)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选B。漫画用一条一边非常深、另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而处在水深处的人没有意识到股市的复杂性,说明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B项符合漫画主旨。A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不符合题干主旨。水浅一边的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项不选。D项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复习建议】
漫画型选择题形式新颖、设计精巧、内容丰富、考核全面。该类试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项(题肢)中作出选择,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设问要求来看,问题十分简练,一般表述为“漫画表明(说明)”“漫画反映的道理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等。
漫画型选择题由于本身形式灵活、内涵丰富、思维多向,因而思考难度大。巧解漫画类选择题,除了采用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学生应牢记下面口诀:字画要看全,褒贬弄明白,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
“字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清楚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分析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褒贬弄明白”,是指我们要先弄清楚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
“题旨是什么”,是指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选项(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四、组合型选择题
例4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最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
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 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 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C。村理会是为村民服务的,其主体仍然是村民,村民自治的主体没有改变,①错误。村理事会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解决了上学安全的问题,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②符合题意。通过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创新了村民自治的形式,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没有体现规范村民行为,④与题意不符。
【复习建议】
组合型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等量选项和不等量选项两种形式。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题肢组合而成;不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由一至多个不等的题肢组合而成。近三年的组合型选择题一般以四选二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解答组合型选择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错误(或正确)的题肢入手,先确定观点明显错误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排除法主要有三种:①否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这些错误题肢,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错误表述,也可以是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还可以是以点带面、以现象代替本质等。②肯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出一个或两个特别有把握的正确题肢,然后排除不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注意:在逆向组合型选择题中,要排除包含正确题肢的选项。③排除异意法,就是找出题肢中那些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第二步,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缩小范围后,对无法明确排除的题肢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看这些题肢中哪些更符合题意,进而选出含有正确(或最佳)观点的题肢。
五、原因型主观题
例5 (2016年天津卷)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文化原因。解答本},分析材料很重要,不能离开材料闭门造车,否则容易答偏或答不全。从材料中“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联系到“邻居节”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友爱互助”“和睦融洽”容易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友善”的内容;材料中“百姓自己的节日”“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说明这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答案:“邻居节”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复习建议】
原因型主观题的设问一般都是以“原因”“理由”“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一般而言,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其客观必然性或时代要求,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六、评析型主观题
例6 (2016年江苏卷)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型主观题,要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析,题目已经限制了知识范围――矛盾的观点。电影既要“叫座”也要“叫好”,“叫座”也要“叫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叫座”与“叫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重点应该是“叫好”,而不是“叫座”,不能不分主次,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复习建议】
评析型主观题,一般是以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考生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由于设问比较开放,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评析类非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来的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步,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第二种,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考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考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一定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七、建议措施型主观题
例7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2013年11月,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本题属于建议型主观题,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等特点,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只要围绕材料中的措施展开,不出现“跑题”的现象,建议合理可行即可。
答案: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产业。
【复习建议】
建议措施型主观题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时事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带有研究性的问题,以建议或倡议的设问形式命题。这类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教材知识,就设问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措施。
解答建议措施型主观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阅读材料,概括大意,寻找材料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哪些有效信息。②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确定答题范围,明确教材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③明确主体,确定答案。由于主体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明确主体对象在解决问题时所负有的责任和应采取哪些措施,在此基础上确定试题答案。
八、探究型主观题
例8 (2016年江苏卷)材料: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嗵岣摺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 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
(2)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解析:本题以“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引起关注为情境,设置三道探究问题,全面考查考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第一问分析许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的政治原因,需要从国际竞争实质、维护国家利益、世界多极化等角度分析。第二问分析企业投资机器人项目必要的调研工作,投资前必要的调研工作包括相关政策、前景分析、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等。第三问需要应用哲学观点辩论,先亮明观点,如果认为风险可控,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知识来分析,人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引导智能机器人。如果认为不可控,强调认识的发展水平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答案:(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机器人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想抓住和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研究政府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机器人市场和产业现状调查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企业从事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
(3)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复习建议】
作为独凤轩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于连富常说自己是一个游走在食品行业之外做食品的人。
在这个行业里浮沉多年,他执拗地固守着那条产业空隙,即便是被同行及亲友所不理解,甚至险些荣登“先烈”神坛。
直至绿色调味品逐渐被演奏成行业的主旋律,隐忍十余年的他已然成为该领域的一方诸侯,并以一派行业大佬的气势,掀起一场继味精、鸡精之后的第三次行业革命。
这一切,皆因一块骨头。
从1997年发现产业蓝海,到2007年其研发生产的“骨味素”被国家认可,从而获得1300万元总理基金无偿援助,再到2010年盈利1个多亿,且引来风投觑觎的目光,于连富整整走了十三年。
他究竟对骨头动了什么手脚,使其得以变废为宝,继而被资本竞相追逐?他又是凭借着怎样的商业模式,在高手如云的商战中虎口夺食?
骨头商机
1997年,于连富还是辽宁省抚顺市一家畜禽品加工厂的厂长,厂子从事禽畜品加工业务,因为客源稳定,每年工厂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一家老小生活得非常滋润。
于连富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到加工车间里转转。
那天,他看到工厂里一位清洁工在捡这些废弃的骨头,便好奇地上前询问:“大婶,您把骨头捡回去做什么?”
“熬大骨汤啊,老营养了!”
对于从小家境贫寒的于连富而言,每天看到厂里数以万计的骨头以每吨几十上百元的价格被处理掉,总是觉得莫名地心痛,却又一筹莫展。
清洁工的回答让他灵光乍现,为何不把骨头里的营养物质提炼出来用于调味?
当时全国各地“农家乐”风正刮得凶猛,原汁原味的农家菜炙手可热。在辽宁也不例外,各色各样的农家乐数量不断激增,生意好到爆。
“农家菜的显著特点就是天然、味道纯正。”“农家乐”现象让他隐隐约约看到,消费者对生态健康调味品的追求,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边是希望吃天然调味品的消费者,一边是每年以1000多万吨的量被浪费掉的骨资源。商机显而易见。
几经思量,于连富决定尝试用现代工艺和科学技术、设备加工出一种具有民间大骨风味、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的天然调味品。
方向定了,于连富成立了独凤轩食品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招兵买马,准备在这个国内尚处于一片空白的市场上抡圆了膀子大干一场。
进与退的博弈
还没踏出第一步,问题就迎面而来。
研发技术人才到哪里找?
要开创一片产业蓝海,仅凭自己一个人绝对不可能。“要做的东西太新鲜,风险太大,极具玩票性质,除了我这个‘疯子’以外,我还需要伙伴,需要志同道合的人。”
站在骨类调味品市场门外,于连富看到了这片蓝海的波澜壮阔,脚却迈不进去,心里干着急。如果这时候退缩,损失的只是时间;如果坚持,便独享这片蓝海。
选择并不难。一次和朋友聚会,于连富偶然得知日本已经有骨类调味品在市场上销售,并且很受欢迎。他马上去日本买回了产品,并带给以前接触的专家同行,苦口婆心地向他们一一分析做其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市场空间。跑遍了大江南北,两位来自沈阳工业大学的教授终于同意加入了研发阵营。
“日本骨类调味品的现在,就是国内调味品市场的明天。”凭着这份信念,于连富拿出先前开办禽畜品加工厂时存下的几百万元资金,准备大刀阔斧干一场。
“当时所有同行都说不成。他们的逻辑是,用骨头来做调味品在国内闻所未闻,做不做得出来?市场会不会接受?这些都还是未知数,现在便倾力投入无疑是一场豪赌,很可能输到倾家荡产。”于连富说:“他们都笑我是疯子。”
研发工作刚开始,于连富便被一大堆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生产骨类调味品需要运用什么设备?哪些技术?工艺流程要如何把握?尽管日本已经有骨类调味品,但产品基本是针对日式拉面生产的高汤类调品,而他想做的骨类调味品是要对骨头进行全面利用,产品也应该多样化。
于连富一边花重金聘请了当时国内做化学化合类香精的专家,一边引进相关技术,希望把这些技术进行变异、延伸、革新,再将其嫁接到骨头上运用,研发出骨类调味品。
事实上,有不少人建议他直接做化学化合类香精。这个市场明朗,风险可控,赚钱轻而易举。“犯不着和钱过不去!”于连富不是没有动摇,作为商人,他喜欢赚钱带来的。可是,只是一时,他更追求一种阵痛之后的舒畅,只有开启产业蓝海,才能带给他这种感觉。
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非常难。研发新产品就像是个钱窟窿,深不见底,钞票不断被砸进去,却迟迟看不到有回报的那一天。
同时,亲朋好友的反对也让他左右为难。“父亲还曾为此要和我断绝关系。他说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赔进去,这是在败家。”
那段时间,于连富时时刻刻都在挣扎,到底要不要继续坚持?如果现在放弃,至少钱还没有用完,重新做畜禽品加工也能东山再起。他明白,做创新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种“创”得头破血流、血本无归,做烈士,概率大于80%;第二种是造就一个新的产品,引领一个新时代,这个概率小于20%。
挣扎归挣扎,于连富仍然没有停止摸索。当研发团队研制出了一整套对畜禽骨综合利用的技术时,于连富面前又横亘上一道坎——钱花得差不多了,要进行规模化生产,就需要更多的资金,他拿不出来。
怎么办?是向银行贷款继续投入,还是把项目放一放,于连富有些犹豫。
研发团队一名专家给他出主意,可以把骨头产业链上的某几段外包出去,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在短期节省资金,风险更小。
于连富欣然采纳。
就这样磕磕碰碰,2000年10月,于连富和他的团队成功将一根根骨头加工成了不同的骨油、骨汤、浓汤、白汤、高汤、清汤、红汤等,还研制出不含有任何化学成分的骨髓浸膏天然骨类调味品。
好东西怎么卖?
产品生产出来了还远远谈不上成功,只有将产品推广出去、卖好了,才能和成功扯上关系。
在骨髓浸膏面世之初,其主打的天然、绿色概念很快赢得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青睐,但却得不到消费者的追捧。于连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之前的努力和投入全都打了水漂,舍掉了孩子结果狼还没套着,这太亏了。
但是怎么才能让消费者了解?凭借产品外包装上的“天然、绿色”大字?还是“90%是鲜禽骨天然提取物,10%盐成分”的产品说明?于连富开始思考,只有让消费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健康美味,市场才有打开的可能。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传统调味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超级市场,以家庭消费为主。“既然产品和普通调味品有区别,那么是不是也要选择一条不同的渠道来做销售?”
如果将产品放在上述市场销售,涉及环节多,且市场反响不一定好。于连富想到自己以前做畜禽品加工业时同样需要调味品,为什么不把这些企业作为潜在客户?一旦谈成一个订单,不仅量大,而且更容易打开市场。
凭着与生俱来的一身硬气,于连富开始在各个肉制品加工厂之间周旋。他先让加工企业用自己的产品,如果对方不会使用,就免费帮着做技术,直到手把手教会了客户,客户看到效果了,才收钱。
通过这种销售方式,于连富慢慢打开了市场,战火从最北边的黑龙江烧起,沿着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双汇、春都、统一、康师傅、海底捞、德庄、小天鹅、三全纷纷被攻克。
与此同时,于连富一刻不曾停止创新的脚步。每年坚持拿出销售收入的5%作为研发经费,公司40多名研发人员共研发了近900多种产品,使畜禽骨的综合利用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最高化。
产品不断被研发,麻烦也随之而来。独凤轩的销售人员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变得不是很“了解”公司的每一种产品,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要向客户推销产品中的哪一类,因为实在太多了。
“产品太多,使得整个企业臃肿不堪。”研发新产品的初衷是要迎合市场需要,保证企业走得更顺畅,而不是成为企业的累赘。要让胖子快跑,只有瘦身!
于连富的大刀向产品线砍去:保留销售排名在前100名、大客户指定的、具备大行业开发潜力的产品,其他的产品全部砍掉,同时还要保证每段产业链上至少保留5个产品。
2006年,独凤轩从持续亏损转向盈利。这一年,它不再形单影只,这块空白市场上开始有了附和者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近200家香精企业开始仿制骨髓精膏,骨类调味品的商业地图被争相仿制。
即便追随者无数,于连富和他的独凤轩已经早早地走在行业前面,并得到了国家认可。
2007年,国家发改委到东北三省调研,针对好几个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资源枯竭的情况,提出扶持对资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的计划。这个计划得到国务院总理的支持,还设置了专项奖励资金,独凤轩生产的骨味素由此获得了1300万元总理基金的支持。
逆风船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于连富意外地一举夺得骨类调味品的头把交椅。
“没有人会怀疑那场金融海啸的威力,但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一些假象所蒙蔽了。”在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时,独凤轩和全国数以万计的企业一样受到了冲击,销售订单大幅下滑,员工士气不振、精神萎靡。
2008年10月,于连富紧急召集各区域销售经理开会,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
第一个销售经理上台,开口就是:“今年因为金融危机,所以销售情况不大理想……”随后,连续有5个销售经理都以类似的话作开场白。坐在台上的于连富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到第6个销售经理上台发言时,他实在忍不住打断了对方的话,“如果你还是要说因为金融危机,所以销售情况不理想,那你可以不用说了!”
他问在场的所有销售经理,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金融危机对什么行业影响大?什么行业影响小?竟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
在于连富看来,金融危机对餐饮食品行业的影响微乎其微:“没有人会因为金融危机就不吃饭或者少吃饭!”
正是基于这种肯定,于连富一反一贯的稳健作风,赌下了两枚重磅棋子:
其一,斥资一亿元兴建了国内最大的骨类生产基地。
由于当时国内的经济环境十分糟糕,物价低到了极点,只要给个饭钱就有工人来干活,这无形中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再加上当时的建筑材料、设备的价格也到了最低点,建设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个时候抄底建基地,于连富为独凤轩间接省了近3000万元。
其二,增加23个销售区域,将销售网络覆盖到全国,并再次对原有400多种调味产品进行整合瘦身,形成200多个品种的产品规模。
两大棋子落地,独凤轩全年销售额不降反增,比上一财年增长了35%。
制度不健全,培训工作创新乏力制度的不健全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体现,在宏观层面,尽管国家强调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办学主旨,同时要发挥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功能,但至今尚未建立大职业教育观下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体系与体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校内学术教育和社会培训如何有效衔接合理分工的制度也没有建立。在微观层面,现在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尚无法利用学校的合力顺利开展,片面地依赖开展培训工作的个别部门单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使培训业务宣传拓展和培训实践操作都遇到相应的阻碍,从而限制了培训工作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使得培训工作无法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无法在培训体系架构、培训内容设计实施等方面展开深入有效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CDIO企业培训模式基本路径
2000年,瑞典皇家工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历经4年的研究探索实践,组成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创造性提出了CDIO教育模式,该模式因其拥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培养了一批批实用技术型应用人才。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操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将教育过程放到具体情境之中体验学习,实施“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教育和学习”。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系统调研、构思,设计开发出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企业培训存在的劣势以及酒店企业很难接受并认可高校为其提供的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的现状。CDIO的企业培训模式的基本路径是:系统构思培训方案,以需求调研分析为前提展开培训——设计培训课程包、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组建专兼职培训团队、融入体验式培训——考核、评估培训效果、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该路径具体解析如下:
(一)构思阶段
CDIO企业培训模式,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通过调研发现企业“现存的实际问题”,把握企业的“症状”,并系统化构思“培训要解决的实际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培训工作。
1.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组织专家培训团队对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及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诊断,并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咨询服务工作。
2.提供定制培训的具体课程包。根据访谈和调研,诊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3.提供服务渠道。发挥旅游学院校政企战略联盟的平台作用,帮助规模较小的旅游企业管理者或基层员工根据需求提供赴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挂职、顶岗研修以及赴旅游院校学习深造的渠道。
4.旅游企业学历提升项目。发挥教育机构的特长,与人力密集型的酒店行业开展大专学历提升项目,联合开展招生&招工工作,对于酒店招聘来的员工,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在酒店组织开展成人高考前培训,通过成人高考的员工,由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在酒店进行课程讲授,通过课程考试的员工将获得成人高考学历。
(二)设计阶段
设计是CDIO培训工作最重要的阶段,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
1.模式设计。通过调研发现酒店真正的需求,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找出哪些是理念方面的问题,哪些是知识或技能的问题,哪些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区分是应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还是具体课程培训,是学习渠道的提供还是其他学历教育的实施,还是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继而有针对性的再调整培训工作目标,量体裁衣并分阶段地为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供具体培训课程为例,可设计开发以下课程包供选择:(1)旅游企业管理层领导能力提升课程包,包括情商塑造与管理、高效沟通策略、激励管理、打造高绩效的团队、执行力提升等课程。(2)旅游企业一线员工基本服务技能培训包,包括酒店职业规范礼仪、点菜员点菜技巧(膳食营养搭配)、餐饮服务技巧、客房服务技巧等课程。
2.培训团队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及培训课程的选择,确保最大化实现培训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团队中既有高校教师、又有行业高手,高校教师具备完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行业高手掌握行业前沿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动态,如此打造的培训团队,确保能够对培训企业科学把脉,并有机融合授课内容,取得最优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设计。根据培训课程和企业培训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设计培训方法,改变单纯的知识讲授,增加互动型、讨论型、情境型、模拟型等多种培训方式,融入体验式培训,学习者通过在拓展性游戏等真实或仿真环境中的个性化活动,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三)实施阶段
1.培训实施过程。(1)教师方。教师由过去的学习支配者,转变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中心地位,是自我发展的主体。除每次课的主讲教师外,全程设有培训助教,讲学员采用分组的方式,一个助教负责6-8位学员,辅助专职培训教师完成对该组学员的作业布置、资料积累以及对学员的观察跟踪等辅助培训工作。(2)学员方。CDID理念注重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学员进行协作学习、游戏体验和沟通交流,形成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进行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3)企业方。企业方应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对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尤其企业高层或是人力资源管理层要亲自参与培训全过程,认识到“培训不是万能的”,“不能依赖培训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但是要通过培训培养起员工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要注意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在当次培训结束过程中和结束之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跟踪、落实和反馈机制。
2.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培训课程由校内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因此首先要注意围绕培训目标系统设计培训内容,围绕重点解决的问题实施培训;同时在培训内容前后衔接上,避免内容的重复,注重内容的前后层级性渐进提高和能力培养的逻辑上升。(2)培训过程的资料积累。企业培训往往不能连续大课时量进行,往往需要多次、长线完成,因此尤其要注意培训过程材料的搜集整理,譬如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发言、拓展游戏的参与、课后作业的提交,以及不同学员在每次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均由专业培训助教通过文字、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资料的获取和保存,同时根据这些资料完成对每个学员的培训效果的全过程评估和考核,发现其进步点及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下一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四)操作阶段
CDIO培训模式在“操作”阶段主要是通过评估学员学习效果,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对组织效率进行提升等,以及对员工实施优胜劣汰。因此建立了四层评估体系,第一层是反应层评估,即在企业培训结束的时候通过调查来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了解其反应和感受;第二层是学习层的评估,即对于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来了解学员对于知识和思维的掌握程度;第三层是行为层的评估,即衡量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培训前后发生的改变,来判断培训对于员工的具体影响;第四层是结果层面的评估,即检验培训是否对于员工的工作和企业的经营等起到了具体的作用。
CDIO企业培训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之处
(一)系统化构思和设计提高了培训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
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大多数是现有的通用的教材或一些资料,没有针对性,往往是针对每个“点”的单纯课程讲授,提供的主要是短期讲座方式,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更不能和具体酒店企业的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CDIO企业培训模式植根于建构主义理论,着眼于整体培训方案的构思和实施,系统化构思与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实施培训课程,开创了一种通过设计创造个性化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情感、信仰和感受的体验式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教育者给学习者提供主动学习体验的机会,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体验深刻理解与技能相关的抽象理论概念,改变枯燥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职业能力获得快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提升得到有机结合。通过培训,协助学习者在建构个人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知识结构得以建构和完善;通过在培训中与学员充分互动,“做中教”,以解决酒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保障了培训效果的针对性。
(二)专、兼结合的培训团队弥补了以往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以往培训者本身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水平培训教师队伍,基于COIO理念的企业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团队的打造,师资既包括高校资深教授、有着丰厚的理论功底;又包括行业一线总监经理、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用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样一支培训队伍互为补充,弥补了以往高校培训理论强、实践弱的状况,带来良好的培训效果,打造了培训团队的口碑与品牌。
(三)体验式培训方式的融入激活了学员潜能
基于CDIO理念的培训模式,强调建立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确保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目标的实现。体验式培训方法的运用在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协助学员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体验)——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实践(企业的具体活动)”的过程,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做中学”,相对于传以往高校对企业培训,侧重通过即时的感受,提高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体会,注重观念、态度,强调在具体的学习情绪中通过体验来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内在潜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完善的评估和反馈体系改变了以往培训环节的缺失,保障了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向关键环节和生产业滞后的制约
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既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包括: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中,消耗资源多、环境污染大的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比重过大,―些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而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产业发展不足。但也有不―致的看法,主要包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具有适应市场需求、朝着升级方向演变的特征,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呈现某种低度化和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的特征。甚至有人认为重化工化并不是工业化所必经的阶段,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中,既有对实际情况的解释性观点,也有根据矛盾、冲突和理想状况提出未来调整的方向。它们之间在各自的讨论区间内有―定的合理性,但有一些问题只是表象而非本质,尤其是对产业结构评判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目前尚没有―个统一的意见,也导致了在产业结构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根本上来说,评价产业结构应从最基本的原则,即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原理和产业结构的功能来考察。前者主要是关注生产要素配置的短期和静态效益,而后者关注长期和动态利益,不仅包括增长效应,还应包括协调效应、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
按照上述标准,我国产业结构基本上适直了需求变化,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生产要素虽然没有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但呈现出向生产率增长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趋势;协调效应、分配效应和就业效应不理想,环境效应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但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系的不协调,也就是说,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和生产业滞后的制约。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起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首先,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第二,“十二五”时期,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效应递减,而其他新的技术革命还在酝酿之中,美国过度消费模式也将发生一定改变,由此决定外需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有所减弱,内需将成为更加重要的驱动力量,将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近期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内需,尽管我国试图改变消费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以投资带动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强化,将面临更加突出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及结构调整方面的要求。
第四,“十二五”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既要考虑近期扩大内需带来的结构变化和“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要着眼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着力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高增长性行业。
二、“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要求
(一)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立足我国大国国情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中近期扩大内需及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二是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与改善贸易条件的关系,坚持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原则;三是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原则。
(二)调整目标和思路
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同于填平补齐的数量调整,应立足于我国产业发展基础和解决结构性矛盾,着眼于形成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提高国际分工地位,获取更高的国际分工利益、资源再配置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其核心并不表现为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变化,而主要表现为从产业链、价值链的角度突破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应是强化薄弱环节,继续发挥其增长效应,提高结构的分配效应,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环境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宜按照以下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资源再配置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筑四大格局:―是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二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合理化格局;三是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化格局;四是工业新型化与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融合化发展格局。
(三)战略任务
1、着力突破关键环节,加快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
针对我国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来自过度偏重加工制造,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加工制造能力,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全球竞争来看,这种加工制造能力都呈现过剩和过度竞争的态势,但我国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品牌和专业化服务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产品少,关键设备、关键部件、关键原材料仍然高度依赖进口,使得我国国际分工地位低下、贸易条件恶化,并带来比较突出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要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改变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生产业发展滞后和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剧等问题,摆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就是要突破关键环节薄弱的制约,通过强化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和品牌等关键环节,加快生产业的发展,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中高附加值产品和环节的比重。
2、促进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分工方式和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
对单个企业而言,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这是微观问题。但如果绝大多数企业都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并带来能源资源环境问题,那就是需要国家战略和相关体制与政策进行调整的宏观问题了。况且,竞争战略与增长方式和技术进步方向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如果竞争战略以追求低成本为定位,那么在企业行为上,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则将沿着按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径,靠大规模的自动化设备更新来实现;在政策上,也将产生降低资源要素价格的诉求。如果竞争战略立足差异性、个性化的需求,则需要靠研发、设计、市场调研、响应速度等能力建设和无形资本投资来实现。也就是说,是采取价格竞争战略还是采取非价格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应该从战略的高度促进我国企业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转变,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分工方式和技术进步力式的路径依赖。
3、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改善市场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就是号称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过去对有碍自由竞争的大企业实行反垄断,今天在全球化竞争中也在放松管制,让本国厂商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垄断地位。这是因为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不仅取决于产业技术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产业组织结构和技术能力所决定的市场势力。仅有技术能力的提高,如果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未必会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相反,仍然有可能是贸易条件恶化,就像现在即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份额,即使是我们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却由于我们产业组织结构混乱,不具有定价权,价格谈判屡遭失败,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当今全球市场结构中,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参与的领域基本上是完全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而在发达国家的―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中,却是垄断竞争的。因此,谋求能够提高国民福利的市场结构,应该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之一。
4、利用甚至整合全球资源,推进国际化经营
21世纪以来的高速增长,显示出全球化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优势。同时,历史证明能源、资源的供应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有可能成为政治问题,过去一些战争的爆发,无不与能源资源相关。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工业化继续深化时期的大国,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对此,我们既要提倡发展方式转变,也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国内经济发展对重化工产品的实际需求和创新资源不足的制约,以国际的视野来解决我国资源、技术等供给不足的矛盾。通过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三大矛盾,按照产业链条建立我国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一是缓解专业性技术人才等高级要素不足的制约,在立足自主本土自主创新的同时,到发达国家创新聚集地设立研发设计机构,走“技术外取”的道路。二是解决国内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努力推进重化工业的国际化经营,海外联合采矿、联合建厂。大力支持与相关国家的合资合作,共同开发资源。构建外部战略资源能源的稳定供给体系,搞好能源资源的全球战略布局。三是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积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辟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将我国一部分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产业及时向外转移。
5、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资源能源消耗比较多、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要求则越来越高。同时,国际上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新能源和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重点。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支持,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未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点之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也应是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应对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是适应全球发展趋势,都要求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能源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一)以突破关键环节为重点,提升产业分工层级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要解决我国长期居,于价值链低端和能源、资源、环境难以为继的问题,重点是要通过制度环境的塑造和政策支持,强化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和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一要强化研发设计,推进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趋加深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随着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积累,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提升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地位成为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也只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才能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过渡和转变,从依靠资源能源投入为主向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为主的转变。
二要强化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培育。在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密切,市场反映速度和品牌认知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强化供应链管理和营销创新成为创造利润来源的重要渠道。支持企业建立营销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培育品牌就成为我国企业提升价值链分工的重要方向,成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二)推进产业之间融合与互动,提高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1、继续扶持农业,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但比较稳定所决定,未来农产品需求将呈稳步增长态势,而农产品供需的结构矛盾和品质要求将更为突出。因此,保护农业生产能力,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对农产品加工和对农业的服务能力,仍将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线。重点是大力支持农产品高品质化、生产分
上专业化、生产方式科技化、产加销一体化和产业功能多元化,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良种化、功能化和可持续化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生产体系。
一是以形成年产1万1千亿斤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切实保护好耕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把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三是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四是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支撑条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的期货市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2、在多层次发展中,有重点、有差别地加以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大量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和城市化仍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城市化和消费升级双动力带动,重化工业。还将有一定发展。但是,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和大国国情,又决定了简单重复发达国家过去走过的大量消耗资源的道路难以为继。前几年石油、铁矿石等价格的大幅度增长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西方发达国家多数是经历了比较长时期的工业化过程,而我国要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完成这一过程,就有可能使得原材料工业在较短时期内经历由兴盛到衰退的过程,在经历高峰时期以后产能过剩矛盾将十分突出,工业结构将面临大的调整。因此,应在多层次发展中,未雨绸缪,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特点,有重点、有差别地加以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促进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研发、设计和文化含量,提升分工层次。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吸纳就业的重点领域,关键是要提升分工地位和改善贸易条件,重点强化设计和新产品研发,立足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培育自主品牌,支持营销网络建设,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二是强化和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传统工业的新型化。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能源、原材料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在“十二五”时期还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关键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工艺流程再造,尤其是要适应制造业对原材料工业的更高要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加快兼并重组和布局调整,推进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实现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新型化。促进企业技术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工深度和资源转化能力,促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快淘汰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学工业等原材料型重化工业落后产能。
三是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特征的装备制造等机电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像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高加工度工业,一方面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较快,通过它们的产业关联和技术扩散等,能够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更能够促进整体经济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它们往往构成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部门。必须立足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予以优先发展。
3、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生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发展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消费拉动的服务需求,二是分工深化和信息化带动的服务需求。前者主要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个人平均寿命的增加等,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有了更多和更高的追求,因而产生了更多的个性化、便捷化等方面服务需求。对于后者,由于分工深化、生产力水平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将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商品的种类将趋于多元化,商品的效应将趋于个性化人Jj生化,商品生产对加工制造环节之外的相关活动或服务业(如市场调研、研发、设计、产业化及测试、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营销、品牌、售后服务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回收预处理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决定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深。如前所述,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成为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表现为产业链不同环节,而从产业分类来看则表现为生产业。也就是说,关键环节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生产陛服务业的滞后。而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服务业所占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生产业比重上升所致。生产业通过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基础上,通过研发、设计、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提高专业化社会分工的效率;二是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交易成本,比如金融保险、批发、物流、交通、通信、会计、律师等;三是各种信息、技术、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因此,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需要重点发展以下领域:一是以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软件、金融、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企业工程服务为主导的生产业;二是满足消费升级的房地产、商贸、旅游和社区服务业;三是满足人们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需求的公共服务;四是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发展国际服务外包。
(三)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尚难以出现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具有极强带动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因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可能是1~2个产业,而是一批产业或产业群。这些产业群将主要从解决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面临的能源、原材料短缺、环境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中产生,同时,也包括立足于未来我国需求升级要求的产业。
1、与低碳经济相关联,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设备、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
2、先进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下一代汽车”、高速铁路、大飞机、城市勒道交通等)。
3、下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下一代互联网等下一代信息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业。
4、纳米材料、新型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生物农业(尤其是种业)、生物材料、生物化学、生
物医药、生物能源等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产业。
6、环保设备制造和环保工程及其相关服务产业。
7、医药制造和医疗、保健、护理等健康产业。
8、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策重心由结构,幽攻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
要在加速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发育的同时,通过政策弥补市场信号扭曲和市场失效。适应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产业结构矛盾由部门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向关键环节滞后的变化,政策重心应由过去的部门(结构性)倾斜,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支持生产业的发展。
(二)强化制度创新,为促进分工细化深化和向主要依靠非价格竞争转变提供制度性条件
分工细化深化和实施非价格竞争战略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应该围绕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一是加快与政府职能转换相关的财政体制、政府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完善。二是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环境保护机制。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法规的建立健全,为促进分工深化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制度性保障。四是适应去过剩产能化的要求,建立过剩产能正常退出机制。
(三)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如风险投资机制、技术鉴定、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创新型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实业资本的合资、合作机制;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技术产权交易体系等。
二是制定和完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对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如增加对研究开发的资助,建立专门的担保体系;完善对高技术企业及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优惠与加速折旧制度等。
三是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集成创新互动结合,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性局面。
四是完善产业技术供给体系,增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能力;同时,关注技术升级方向性问题,组织和支持有利于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外部效应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作和联合攻关,建立合作研究机制。
(四)继续加大对教育、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提升要素禀赋
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的提高。着力于提升要素禀赋,要继续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12年教育免费制度和职业教育补贴制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降低受教育者的投入成本。
(五)加强金融创新和公共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围绕服务中小企业,加强金融创新,促进非国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搭建试验、检测、检验等公共平台,为企业和农民提供高质量产品提供外部支持。同时,支持关键工艺技术攻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六)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一是对战略性产业进行全面系统而又持之以恒的支持,争取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和谈判地位。重点保护和扶植对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和通信设备,以及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并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以引导,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产业化全过程加以推动,从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加以支持。
二是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一方面要打破开放度较低的行业的垄断局面,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攻坚,加快银行、保险、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等领域的改革步伐,加大引入民间投资力度,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推进加工制造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规模化能力,提高集中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总体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总承包商),促成一大批专业分工明确、特色突出、配套制造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制定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通过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应该高度注意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制造业排头兵企业和服务业关键领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