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学困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学困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学困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学困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讲解高一化学《硫酸》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根据物理性质,再引出硫酸的稀释,告诉学生若稀释方法不当会造成的危害。此时,做模拟烧伤实验,引出脱水、吸水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判断吸水、脱水的方法。教师再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联系判断,巩固知识。此时已经体现出浓硫酸不同于稀硫酸,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差异。讲述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自由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稀硫酸强。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1.内容安排松散累赘。
新课程倡导淡化学科,强化自然生成,强调知识的应用。因此,在新课程模块教材中不再出现原人教版教材中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等化学学习逻辑知识体系,而是通过知识的不断“呈现”让学生慢慢地体会。这样的安排虽有其合理性,但势必造成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偏见。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产生“化学知识只要记住即可,没有规律可循”等错误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的处理常常只能点到为止,轻轻带过,模块教材内容偏重“广度”,既无法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又构不成科学体系。这样的安排显然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2.实验教学明显弱化。
新课标教材中各化学学科模块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而教学时间却只有短短的36课时。这样的现状往往使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地缩减相对不够刚性的学生实验时间和空间。而对于一个以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为中心的学习模块——“实验化学”,学校和教师只能“望洋兴叹”,因为既难以很好地保证相关课题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药品,更无法满足一个学期内组织所有平行班同时进实验室的要求。这样就造成了师生对实验教学“过犹不及、敬而远之”的心态。
3.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虽然高中新课程各化学学科模块是平行设置、互相独立的,但事实上却存在较多的不合理设置及资源浪费现象。由于教学要求和课时等方面的限制,对一些内容的教学活动最多只能停留在初步了解阶段,而学生再次深入接触相关教学内容是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中。经过近一年的时间间隔,学生对相关概念及原理的认识只能从头开始,且不同模块对一些概念的阐述的不一致常常令师生无所适从。因此,每一次学习都似乎不够透彻,同时又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
二、化学教学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1.增强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情感因素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化学学习的动机在不断增强。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化学知识量的不断积累,趣味性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化学动机产生的作用逐渐减小,而情感的作用逐渐占优势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情感因素的培养和运用,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增强化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合作与交往的社会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挖掘。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调动情感因素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情感认知和谐地发展。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学生越喜欢老师,就越喜欢学习。教师应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平等相待,沟通师生感情,运用情感因素打动学生,以情感人,以情促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1)完善合作小组的分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强调合作学习中的要素组成,指导好每次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内的分工,强调每个学生的职责,使得每一个合作成员都有事可做。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了。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以期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2)在合作过程中加强教师指导
虽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会有些偏差,落实到个体上也可能不明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及时启动并且正常进行。教师可引导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先独立想方法,然后轮流发言,记录员分别作记录,最后小组设计总体方案。教师对学生组与组之间的讨论要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保障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3)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建立一种以鼓励性、赏识性为主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小组学习之中。化学教师在运用评价手段时,一定要注意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当然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时,也不能将评价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因此,要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即对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合作态度与参与度等进行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协作和交流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
3.加强习题训练,避免题海战术。
【关键词】高一化学 教师主导 科学方法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67-01
1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一的学生仅在初中学过一年的化学,化学基础不扎实,少数学生写不出硫酸等物质的分子式,常用元素化合价也没有记住等,针对这些情况,赶教学进度不可取,全面复习初中化学也不现实,结合历届高一化学教学的经验,应先复习初中的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用语,作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铺垫。在复习元素符号时,要求记忆1-20号元素符号及名称,并把常用元素化合价编成一个方便记忆的顺口溜: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常出现
这些铺垫工作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感到在化学学习中要学的化学元素不多, 背诵元素化合价也比较轻松。随后可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来训练化学式书写,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酸碱盐反应来训练化学方程式书写,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坚持低起点、激发兴趣等原则开展化学教学,重视用情境法或问题法[2]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引导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化学课堂上的主体,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2 在教学中,及时处理学生学习中的盲点
学生理解了化学,才能达到用化学来思考化学,用化学来解决化学。要达到这种境界,安排适当练习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不易理解的、易混淆的内容,单独列成为一些盲点,每堂课解决1-2个盲点。长此下来,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请看下面三个盲点:
盲点1: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学生对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判断,常出现错误。
纠正的方法:给学生指出,不管试题要求哪一方面,要注意判断的先后顺序,先标出元素化合价,找出相对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定出氧化剂、还原剂, 再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定出氧化性与还原性或者谁被氧化与谁被还原。即
再附以口诀:
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盲点2:在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遇到诸如:把钠投到硫酸铜水溶液中,普遍认为是硫酸铜中的铜被置换出来。究其原因学生只记住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能将后边的金属置换出来,但学生忽略了此时反应的本质已变,做为活泼金属,Na优先与大量存在的溶剂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溶质CuSO4反应。为此在课堂上我安排了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自己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Na+2H2O=4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盲点3:在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仔细,没有注意到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逐滴滴入稀盐酸的初期存在较大差别。为此,我安排了对照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在一滴一滴地加入稀盐酸时观学生察到:刚滴入稀盐酸时,Na2CO3溶液没有气泡产生,NaHCO3溶液立刻产生较多气泡。接下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分析如下:
向Na2CO3溶液滴加稀盐酸,发生两步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先)
NaHCO3+HCl=NaCl+H2O+CO2(后)
向NaHCO3溶液滴加稀盐酸的反应只有一步:
NaHCO3+HCl=NaCl+H2O+CO2
通过解决学生学习上存在的盲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3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
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应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辅以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包括比较、归纳等方面,从高一化学教学开始,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高一化学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经验告诉我们,高一化学没有学好,直接关系到高二的化学教学。因此,重视高一化学教学,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研究好学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全面提高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韩清海,张风民.导与练(高一化学上册)[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一化学 提高兴趣 减轻负担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138-02
高一化学教学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高一化学知识点多,部分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抽象,教学时间紧,为使学生在高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营造轻松、和谐、共参与、高效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轻松学化学。
一、低起点,激兴趣。
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首先要打消学生对化学的畏难情绪,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衔接。[1]结合历届高一化学教学的经验,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为出发点,坚持低起点、激兴趣。从化学知识上先复习初中的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作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铺垫。在复习元素符号时,抓住学生要记忆的1~20号元素符号及名称。把常用元素化合价编成一个方便记忆的顺口溜:[2]“正一钾钠氢和银,负一氟氯溴和碘,正二钙镁锌铜钡,负二硫来负二氧,正二三铁正三铝”。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点线网”的学习方法,把学到的知识点分类串连成线,进而构成网状知识体系。对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气体的环节:①气体的发生;②气体的净化;③气体的收集;④尾气的处理。这些铺垫遵循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又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基础差的学生有信心学好化学,使基础好的学生有成就感,更爱化学。
二、教学乐,乐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你就得让化学知识变得可爱起来。教学中适当的幽默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硫酸的教学中,我引入了《硫酸给水的情书》――亲爱的水:您好!请允许我这样叫你,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深爱着你。每当我遇上你,我就有种沸腾的感觉,全身会发出大量的热。……水,请你不要逃避,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找到你,就算你逃到有机物中,我也会夺取氢氧重新合成你,因为我爱你!在笑声中,让学生进入讨论并得出:硫酸的遇水放热,遇有机物会脱水等性质。在金属钠的学习中,我让学生给钠写简历,如:姓名:钠 国籍:碱金属 年龄:23 肤色:银白色 性格:活泼……在这次活动中,既巩固了钠的性质又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无形中拉近师生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教学成绩也就有了保证。
三、重实验,促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3]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方法。例如,我们在学习钠的时候在上课之前先做这样一个魔术――滴水点灯。结果整个课堂都沸腾了,水火本不相容,为什么滴水却点燃了酒精灯?这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金属钠着火能用水灭火吗?这一系列问题吸引着同学们继续研究钠的性质。除了认真观察实验我更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为证明足量的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其中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更多更快。由于生成的气体是无色的,不便于观察,我们就在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洗洁精,直观的得出泡末多的试管产生的气体就多。在做焰色反应演示实验时,绝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远距离透过蓝色钴玻璃看清楚钾的焰色反应,经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直接用铂丝沾取氯化钾固体放在酒精灯火焰外焰边上灼烧,产生的紫色火焰非常明亮。通过以上的实验改进,同学们提高了科学素养,同时也极大的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功夫全在细微处”因为我们重视细节,所以我们获得成功!
四、想方法,减负担。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及铝的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和无助的感觉。教师在讲授一些复杂的知识点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例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讲单边记忆法,还原剂容易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这样,学生不容易混淆,既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又使学生树立了信心。在学习铝的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其中铝沉淀及图象分析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酸碱质子理论给下列物质按酸碱排序HCl、AlC13、Al(OH)3、NaAlO2、NaOH并利用归中规律和就近原则,得出两边的物质生成中间的物质。例如,HCl 和 Al(OH)3 反应生成AlC13,Al(OH)3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AlC13和NaOH生成Al(OH)3或者NaAlO2。根据就近原则,如果AlC13过量生成Al(OH)3,NaOH过量生成Al(OH)3。这种方法方便,容易理解,即使是普通班的同学都能很快掌握。
五、不抛弃,不放弃。
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化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和谐、轻松、高效的课堂环境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学生拿起“枪杆子”做笔记,鼓励学生自己“招聘人才”共同讨论问题。让学生自己推荐同学上台做演示实验,并“怂恿”台下的同学给他挑毛病,每次做实验学生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个班都有化学后进生,如何让他们感觉老师在关注、尊重和欣赏他,这需要我们的平常心。例如,在课堂上有人睡觉,在我点名提问他之前我会说:“听说小睡一下学习效率高,我们现在请某某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评价方式上,因为每个学生都想给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所以我尽量找出他的优点给予公开表扬。在面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时,适当淡化分数,而是强调:“哪个知识点需要老师补充的?”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又学会了主动和老师交流,寻找差距,提高自我!
总之,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学化学,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郑 伟. 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浅谈[J].科学咨询,2008(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策略 目标
一、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因素
1.教师对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1)在讲课之前,部分教师对现有教材没有精确地解读,设定了过高的教学目标,使高中化学的教学没有明显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将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意识包含在设计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审视。
(2)在设置目标时脱离相关要求,使教学目标变得盲目。作为教师要能分清通用目标与化学专项目标,将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新课程的标准合理地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果的,无效的教学只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2.教学方法的不恰当使用。教师要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并要与时俱进,不能单纯地追求完美,否则会导致教学方法的滥用,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领会新课程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化学教学资源。高中化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充分领会新课程的要求,并进行深入研究,对高中化学教材上的有限知识进行扩展。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各个方面的要求,并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有用资源,更好地展现教材上的化学反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但是任课教师必须要谨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要将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教师有效的备课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备课过程要全面把握高中化学的知识与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有效地研究、融合知识点。在课程改革初期要注重不同表现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加强学生对一些知识、技能、方法与应用的理解与巩固,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一些特别有困难的学生,选取资料及整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体现不同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对高一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要加强重视的还有课后的反思过程,这有利于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有效性,促进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也要有效地利用教案来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过程提供帮助。
3.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激发学习与教学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有效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时,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考虑,并将不同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考虑在内;教师的选择要有创造性与趣味性,只有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公正,充满鼓励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树立牢固的自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中探究体会,获得感悟。化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实验的现场分析来增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反思与感悟,真正地开动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感悟本质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进行升华,使学生由感到悟,获得更深的体会。
5.合理布置作业,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多做题来进行学习,教师通过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难点,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进而巩固化学知识,通过探究化学学习的规律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并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的不同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看到学生的长处要及时表扬。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将课内、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与发展进步。
结语
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作为教学者,一定要将新课程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吸收传统化学教学的优势,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春相.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纵横.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