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抓住联系异中察同(高林生)
2.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高万同)
3.“三维”融合各有侧重(郝敬华)
4.因文而宜,遵循规范,便利教学(汪晓铅)
5.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杨新富)
6.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张庆)
7.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策略(张庆)
8.苏教版的“汉语拼音”(张庆)
9.“一专多能”的词串识字(张庆)
10.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二上、三上)“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11.强化三环追求三境(陈永平)
12.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高林生)
1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高万同)
14.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黄达)
15.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李亮)
16.苏教版四上阅读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孙景华)
17.重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汪晓铅)
18.直面生活,形成口语交际素养(魏星)
19.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张庆)
20.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张庆)
21.整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高林生)
2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胡丽萍)
23.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马建华)
24.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马建明)
25.把握标准循序渐进(许小慧)
26.读出教材特色教出阅读本色(张敬义)
27.吃透文本精神深化语文课改(张庆)
28.试说“对话”(张庆)
2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解读及教学建议(周玉谦)
30.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五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的标题是
1.王梅:一下《识字》,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2.于永正(特级教师):二上《梅兰芳学艺》。
3.武亚娟:三下《七颗钻石》,陕西渭南临谓区北塘小学。
王祥连老师在《文本阅读的突破之道:独特的“这一个”》一文中指出:文本阅读有所突破之关键,也是在于基于文本,把握不同文本的特点,教出每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但是,要教出“这一个”的前提就是要发现文本的“这一个”,而老师们最大的困惑也正是在此。其实,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文本,用心寻觅,就能拥有一双罗丹的眼睛来发现其独特而精妙的“这一个”。
在具体教学时,我认为,不仅要审视不同文体的特点,还应细辨一种文体不同类别的特点。即使同是以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的散文,也需要我们细品深味才能准确找到教学价值。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大千世界,很多事物都具有可比性,文章也是一样。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同单元、同一类课文之间的异同,从而发现每篇课文在大同之下的小异。这个“小异”往往就是被编者看中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是这篇课文独特的“这一个”。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天火之谜》和六年级下册的《夜晚的实验》都是写实验的叙事性文章,都叙述了科学家通过某一个现象或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得到启发,最后有所发明或应用,从而造福人类的故事。这两篇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更多相似的背后一定会有不同之处,在叙述上一定会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年段不同和写作知识的积累而呈现出它们的个性。那么,它们的不同在哪儿呢?为什么一个编排在五上,一个编排在六下?为什么五上习作7已经安排写一次有趣的实验,到了六下习作4又安排写实验?难道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巩固?带着这些问题反复比较两篇课文,发现《夜晚的实验》与《天火之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同是写实验,《天火之谜》写的是一次完整的实验过程,《夜晚的实验》写的却是四次实验,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正是通过描写斯帕拉捷的心理活动来推进的,而这些心理活动也恰恰更好地表现了斯帕拉捷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根据这个发现,再来看《夜晚的实验》所在单元的习作训练,如果写蚂蚁实验仅是让学生记录一个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只是停留在五年级的基础上,但如果能适时地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推进实验过程,以此更好地表现人物,那就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同时也就更好地把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同类文有很多,但凡同类文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唯有经过细细比较才能发现各自独特的“这一个”,才能领悟编者编排的别具匠心,才能教出不同,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关键词】单元整体观 习作教学 读写结合 综合联动
关于习作教学,一线教师和从事研究的专家一直都在探索、实践和研究,大家往往都是针对单篇单元习作进行教材研读和教学思考,更多出现的是在一两节课中对学生进行习作要求分析、素材选择、方法练习等方面的指导,但对基于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策略却极少关注,本文就此开展了探寻。
一、化零为整,明确目标
综观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是以主题来划分的,即同一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对于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教师要有“化零为整”的智慧。
要做好单元习作教学的整体设计,前提是深研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样依托文化主题来编排的,预设好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单元的习作目标,确定系统的习作训练要求,让学生在训练中习得写作技法,为单元习作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习作主题是“说明文”,单元习作目标是学生能运用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表达方法练写说明文,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在给该单元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习作训练要求。
《鲸》:明确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学习课文按几个方面来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写动物特点的说明方法学写一段话;能用学到的说明方法练写鲸的自述。
《松鼠》:通过对《鲸》和《松鼠》的比较,发现《松鼠》写法的特点,明白《松鼠》的构段方式;学习《松鼠》仔细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方法,仿写一种小动物。
《新型玻璃》:明确课文介绍新型玻璃采用“特点+用途”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特点;运用课文中“特点+用途”的介绍方式介绍一种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前3个自然段相同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学习这篇说明文的构段方式和语言特点,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一种事物。
口语交际:课前搜集、了解一些商品,丰富对商品推销的认识,会阅读说明书,能按照几个方面有序地介绍一样商品;设计一段广告词来介绍一样商品。
交流平台:能说出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能在课文中、习作中或课外找出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例子;会使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句子。
在单元系统教学时,始终明确习作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时落实好这些目标,能有效降低单元习作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时,一定能学得扎实,写得轻松。
这样的习作教学设计模式也可运用在单元导读课上,使其变成导“写”课。教师应当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主动从单元前的提示语中理出单元读写训练的主题,真正提高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在导“写”课上,我们应从单元整组教学出发,思考:“学习这组课文,我们在单元系统教学时应该主要抓什么?关注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形成如下的图式。
总之,我们在导“写”课上应该让学生站在整体观下感知单元,明确单元写作目标,将单元主题作文的训练要求落实到单元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
二、分散练笔,巧得技法
所谓单元整体观下的分散练笔,就是教师在教学时立足每篇课文,多角度、全方位地与文本对话,寻找单元习作与课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实施分散训练,让阅读教学课成为学生单元习作的练习课。
(一)于情感触动处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胸怀习作意识,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文本之情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时,当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了第1~9自然段,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的孩子们会兴奋地谈论什么。然后,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写写父母在自己生日那天对自己表达的爱。这样,让学生以文本为据点拓展到生活,为自己的习作寻找到切合素材,激发了表达情感的联系点,从而在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二) 于所思所悟中练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时,学完《扁鹊治病》,教师请学生写下《跨越时空的对话》:如果蔡桓公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完《普罗米修斯》,让学生写下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的话。再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可以写写读后感,或者写一写对“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学完《鱼游到了纸上》后,除了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还可以写一写对聋哑青年的看法。这些都是为提升文本价值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而设计的练笔。
(三)于阅读做题时练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文中的“小泡泡”提示等来提升学生的单元习作能力。首先,文本中的“小泡泡”是一盏明灯,如果我们能利用“小泡泡”的提示,捕捉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进行训练,那我们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其次,课后的习题兼顾理解和表达,既是阅读思考的重点,又是言语表达的训练点。有些习题完全可以纳入习作教学体系。如《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题:“小嘎子和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这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寻找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形象,学会通过人物动作描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于拓展延伸点练
在教学留有极大想象空间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让他们在文中言而未尽之处或空白之处进行补白或续写等,从而提高单元习作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练笔主体角度设计书面表达。可以写写“对自己说”,还可以写写“对课文主人公或其他人物说”。如学了《尊严》《全神贯注》等课文,写写“我想对自己说”;学完《触摸春天》,让学生仿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海伦写一封信,写写自己在黑暗中的感受;学完《生命 生命》,让学生给作者杏林子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练写,提高学生的片段习作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习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发现课文的表达特点、构段方式等进行仿写,在创写中增强学生的单元习作能力。
三、多元联动,整体融通
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多方联动,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中逐步积累语言材料,积淀习作素材,获得习得方法,实现单元系统的整体融通。
(一)与课外阅读联动――拓宽习作训练视野
在学完整组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同主题或同主旨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习作训练视野,加深学生对单元习作的理解。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我是这么组织课外阅读教学的:首先,回顾主题,展示知识树。让学生回顾第七单元中四篇课文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板画知识树。接着,抓典型事例,提炼小标题。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中的四篇文章和《同步阅读》中的四个故事,想想这四篇文章是分别抓住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的,列小标题并交流。然后,品典型事例,抒感。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把动物当成人来进行描写。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让学生用抓典型事例的方法练写。最后,推荐《有志气有感情的狗》等相关主题的文章,延伸阅读。
在与课外阅读联动时,还可以推荐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对不同年级教材特点,编制“年级推荐阅读书目”,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积累单元写作素材。
(二)与交流平动――总结习作训练方法
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低段称之为“园地”)中,都会根据单元主题安排一个“交流平台”(中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我们可以凭借 “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这两个栏目,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交流自己的发现、收获与体会。如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中的交流平台,第一部分让学生交流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这其实是让学生集中回顾、交流本单元描写特点鲜明的人的方法。在第二部分,教材先举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然后,让学生总结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这是对本单元写人方法在学生习作中运用效果的检测与点评。学生在赏析、讨论、点评中优化了习作方法,提高了习作质量。
(三)与口语交际联动――营造习作训练氛围
口语交际和习作联动,可以营造习作训练的氛围。人教版各单元的口语交际大多是与习作安排在同一板块,体现了“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前提,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伸”这一理念。比如,我们是这样教学习作课《父母的爱》:首先,学生观看漫画故事,说说自己想到的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往事;接着,回忆课文中感受深刻的地方,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口语交际中的几则小故事;然后,让学生畅谈感悟并联系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鼓励关心,激起学生书写的欲望;最后,学生落实书写。因为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规范,充满个性。可以说,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给习作提供了桥梁,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四)与综合性学习联动――充实习作训练素材
平时,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的素材。因此,我们可以单元主题为基点,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充实学生的习作训练素材。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首篇课文《翠鸟》的课后就安排了一项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笔者设计了一张调查小报告,小报告中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感受和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开展这项实践活动。经过观察、体验,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自己的思考,为单元习作积累了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永安溪的哭泣》《十年后的家乡》等习作也顺利完成。有的单元如果没有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有侧重地在课文学习时布置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
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在单元整体观下发挥教材资源的整体优势和效能,将单元习作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分解,在单元的系统教学中一以贯之,单元习作教学必定能举重若轻、花开似锦!
参考文献:
[1]徐维娜.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习作训练的尝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为例[J].语文知识,2016,(6):91-94.
[2]崔蕾.基于单元整体观照,优化教材习作指导――刍议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视界,2015,(10):23-25.
[3]贺蕾.单元整组兼顾下的读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五下第二组课文为例浅谈读写融合的有效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14,(3):19-22.
【关键词】活动;学生;习作;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找“支点”,以激发学生习作灵感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我经常抽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产生丰富的体验,获得习作的灵感。
一、根据单元学习主题组织活动
如在学习完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书里去”后,我精心组织了一次“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首先由正反方8位辩手自己查找资料,准备辩词,我帮助修改补充,在经过精心的准备之后,一场正式的辩论会隆重召开,有“主席”正襟危坐,有两方辩友的严阵以待,经过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三个阶段的唇枪舌战,加上观众互动、老师点评,最后的结果揭晓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辩论会后学生进行习作《记一次激烈的辩论会》就水到渠成了。贾智博同学在《难忘的辩论会》的结尾写到:这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呀!我处在“战火”之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同意正方观点,因为如果不看书,就一事无成;我也同意反方观点,因为现在的确有许多不良书籍。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有选择地看好书。
二、根据学生的习作难点安排活动
当学生对一类作文感到困难时,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开启学生思路。如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习作要求写生活中的启示。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生活阅历较浅,而且对生活不可能有深度的思考,从哪些角度来写启发呢?学生难以下笔。于是,我组织了一次游戏——传话游戏。在游戏结束后,再指导学生通过这一件事情多角度地获得启发。刘孟奇同学在《由“传电话”想到的》中写到:这次游戏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却给了我很多启示。第一大启示:我们的听力不太好,听同学们说话都听错了。就像五组,把“小孩觉得身上凉”,听成了 “小孩痴呆‘症’”,我们以后要多锻炼听力,上课决不能走神。第二大启示:我们组第一位同学——贾智博就说错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但贾智博一开始就错了,以至于大家都错了。所以我们要走好现在的每一步,因为童年正是人生的开端。第三大启示:大部分同学都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以至于写错、说错,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做事不光要求速度,还要求质量。这次游戏给了我很多启示,我还得谢谢这次有趣的游戏呢!
在这次游戏的启发下,学生写出了很多的启示:李姝怡写了《做家务给我的启发》,《由打扫环境区想到的》、贾智博写了《由蜘蛛织网想到的》、祁瑞祥写了《做实验带给我的感受》……总之,学生通过一个小游戏获得了从一件小事写出启发的灵感。
三、根据偶发事件或临时情境组织活动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当我走出家门,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晶莹剔透的树挂装点得昔日寒冷乏味的城市焕然一新。我到校后,利用晨读时间领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观察这一奇妙的自然景观。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钟头,但亲身的体验、实地的观察让学生有了习作的灵感,李雪同学写到:“早晨,雾盖满了整个城市,每一颗树上都戴上了装饰品。树上好像戴满了银色的钻石,闪闪发光;电线好像一条银白色的项链。从远处看,东胜就是个雪白的城堡,每棵树都被装饰的非常漂亮,松树变成魔术大师, 把自己变成圣诞树,柳树扎起了一条条白色的小辫,小草像个白色的不倒翁在风中摇摇晃晃,花朵好像穿上了雪白蓬松的羽绒服……有了雾凇,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雾凇像个化妆师,把每一棵树都精心打扮起来,像要开舞会似的,一切东西都变的漂亮而神奇了。” 付月彤写到:“松树全身银白,像穿了一件鹅毛大衣,好像在风雨交加时它也不怕冷。轻轻拍打一下它的胳膊,松树上的霜就落了下来,好像又飘起了雪花,洒在我们头上、手上,感觉冰凉冰凉的。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棵松树,它们像花坛的守护者,这些守护者们也穿着白色的大衣。啊!雾松真神奇,它让世界变得难以想象;雾松真可爱,它装扮了我们的世界;雾松真美丽,它让我更爱这个冬天。”
如果没有那半个小时的观察、体验、玩耍给学生开启灵感,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真实、这样精彩的习作?
一、 缘: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初识长辫子老师,是缘于2013年12月,我们海南省特级教师高端研修班赴南京学习期间,我有幸成为她的徒弟,聆听她关于读写的独特见解,内心惊叹之余,自然就成了她的粉丝。接下来2014年4月16日,我们特级教师高端研修班的学员又赴南京,参加了她名师工作室活动――“三人行・思”名师发展共同体联合教研系列活动之一――打开儿童课外阅读的“新视界”,我和谭明校长及林尤雄老师还受宠若惊,作为嘉宾进行了现场评课。再后来,长辫子老师就成了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特约专家,受邀到海口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于是我们之间的关系与友谊便迅速升温。
佩服于她的读写创意,崇拜于她的诗意才情。课堂上,她总是如此优雅:一袭长裙,披肩长发,飘逸的丝巾,始终面带微笑,口吐莲花,诗意盎然;对学生的启发环环相扣,在我们课堂上那些哑口无言的学生,在她的启发下竟然滔滔不绝,现场成诗成文,她用才华和诗意把听课者征服。
在一个星光闪耀的夏夜,她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她想集聚全国各地小学语文名师参与编写《小学创意写作》丛书,言辞恳切,并很郑重地邀请我编写一个主题单元,作为该套丛书的示范样式。于是,我便甄选两位徒弟开始了盛夏的耕耘。
二、 融:清泉石阶绕,红苏旋欲融
2016年4月,简怡老师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7》“星月畅想”,她喜欢绘本故事,将《星河仙女和太空鼠》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写“星月童话”。不久,我也将星月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创作“星月诗歌”。我们师徒二人都沉浸在这次同课异构的美妙中,于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设定了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向右边第二颗星星进发(用不同体裁写星空)”。创作远比想象中艰难,即使已有明确的几大板块,还是不敢轻易下笔,感觉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于是,我们大量阅读,读关于星空的小说、诗歌、散文……从中寻找有价值的,可为学生所用的好文好段。然后,把我们这两节习作指导课细细梳理,理出清晰、简洁、有效的指导方法。我们还指导学生修改作品,选择优秀的学生习作收入“大家来涂鸦”单元。
挑灯夜战了一周左右,初稿终于完成。但毕竟比较粗糙,不成熟,也不知是否符合学生的视角。我们把初稿复印给五年级学生,吸纳他们的建议,经过再三斟酌,我们又添加了《月亮的味道》《星空英语歌》,使得板块更清晰,内容更新颖。稿子上交后,经过长辫子老师的悉心修改与润色,成为一个有模有拥姆侗荆我们的喜悦之情难以言喻。
马不停蹄,2016年暑假,在长辫子老师的认可与强烈建议下,我们又领来了另一个主题单元的编写任务: 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等我长大了”,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一年级上册,需要符合刚入学的学生的口味。加上放暑假了,像上个单元那样实践是不可能了。但王欣老师却是兴致勃勃,她家儿子5岁,简怡老师女儿也5岁,我们觉得这就是资源。我们召集来5~7岁的孩子,以采访的形式了解孩子的认知与创意,以此激发我们的灵感。
关于长大题材的例文有很多,可是基于启发学生在读了范文之后,有表达欲望的例文却很少,我们首先考虑要启发他们想表达什么?他们的年龄段会表达什么?而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又能有一个怎样高层次的表达?最后,我们选择了日本寮美千子的《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例文中,除了有丰富的想象力之外,又有孩子最喜欢的对话形式的表达,在对话中表达自己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与向往。有了这个范文之后,我们突然间茅塞顿开,展开的思考渐渐蔓延开来。但反复揣摩范文后,感觉范文要启发的点很多、很散,图片的欣赏、写作的训练、想象的拓展,这些都是必须要提及的,每个篇章再展开来写,十几页内容都觉得没有表达完我们的想法。可每个单元限定我们用12页的内容,低年级的书字号还要求大一些,这一下子我们的内容就更受限制。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艰难的取舍历程。开始从头读,一句话反复读,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不用两句,能用三个字表达的,不用四个字。我让王欣老师把5岁的儿子叫到身边,读给他听,问他听懂了么?我们一个劲儿地问身边的人,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孩童和朋友,你觉得这样的表达和选文怎样?我还把亲朋好友的适龄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听读、讨论这个单元的创意、图片及语句的选用,力求有童真童趣,甚至我们选用的诗歌都是征求小朋友的意见敲定的。在十几天的纠结与反复中,终于完稿,满身轻松,之前所有的痛苦纠结突然间烟消云散。
三、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喜庆日子,《小学创意写作》隆重上架。我们编撰人员有了样书,学校也购买了一百套《小学创意写作》,赠与每位语文老师。我们决定将这套集合全国各地老师高超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书籍,引入我们的课堂,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想象、写作,并以此书为蓝本,开发校本课程。
跟随长辫子老师任性玩创意写作,我们幸福满满,感悟多多。简怡老师说:“从未想过有一日会成为什么书籍的编写者,更想不到会和长辫子老师有如此亲密的合作。现在回想起参与编写《小学创意写作》的过程,如美梦一场。我为自己是《小学创意写作》的编委而自豪,也为自己能继续实践创意写作而幸福。”王欣老师说:“我以为我与长辫子老师的交集,也就在我的仰望与嗟叹中停止。没想到能如此幸运参与编书,快速成长。原来,有些事情不是你做不好,而是没有要去做好的心。既为人师,我们就应该为每个学生的心田播下美的种子,让这粒种子发芽,开花。”陈蕾园长阅读了我们精选的诗歌,感慨地说:“‘等我长大了’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话题,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绞尽脑汁都很难有符合习作要求的逻辑。很多的‘应该’束缚了我的想象力,我想不到冰淇淋可以变成天使冰王,我也不知道孩子认为葫芦娃可以保护他的妈妈。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样近乎疯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存在于孩子的世界,将为他们、也为这个世界带来无限可能。为人师者,在教学中,切不可扼杀了学生这样的特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