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104―01
语文导语虽短小精悍,但在课堂上能起到好的开头作用,让语文教学流程变得更加顺畅。让学生自己设计语文导语,提升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语文导语还能为学生的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动地位,整个课堂教学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在一方面阻碍了学生自我学习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担当着导语设计,课程准备等工作。让学生设计语文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从被动转换成主动,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课堂导语,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这篇课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自己设计导语。在学生设计导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教师要提醒学生导语不宜过于嗦,应该简短利落并且需要结合文章。学生设计《春》的导语:“春的到来,使万物复苏,小草、花儿、树木、蝴蝶等世间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教师可以从学生设计的导语中,了解学生采用的是平铺直述的叙述,浓缩全文,开门见山。学生自己设计导语,锻炼了学生提取文章重点的能力,学生对课文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自己设计导语,这就强化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两则》时,教师让学生需要从新闻中提取关键信息。而第一则新闻的关键信息是:人民、横渡长江、冲破敌阵等,学生设计导语时,需要表现出新闻的主体,进而能引起读者关注。而关于第一则消息《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生设计出了精彩的导语:“对于人民来说,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战争,终于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他们百万大军冲破了敌阵,英勇渡江,取得革命的最初胜利。”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导语需要开门见山,它是消息的开头。关于第二则新闻的导语设计,学生可设计为:“人民攻下后汉王朝古都,王凌云弃城逃命至襄阳。”这条导语,“攻下”“弃城逃命”“后汉王朝古都”等极为生动,有吸引力。学生自己设计导语,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字句的推敲,文字的提炼,课文的总结等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展课外知识
语文课堂上课前,学生需要对语文课程设计导语。学生们可以小组一起讨论导语设计,在讨论中学生们可以一起分析语文课文中的难点,这样不但分享了知识,又解决了难题。学生们在课前能提前预习,分享多方观点,理解作者感受,体会作者情怀。平时的导语设计,学生设计完毕后,询问其他同学意见,以求导语设计的“新”。例如,学生设计导语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在学习《陈涉世家》这篇古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别出心裁构思导语,采用速写勾画法设计导语。有的学生设计了:烟雨人生竹杖芒鞋,顶风冲雨;素装轻马,笑傲江湖。面对风雨执著前行,他不畏坎坷,历史因他重新书写。运用文字,简单地勾勒了人物的性格,使读者如见其人。学生能从设计导语中感受到寓学于乐的乐趣,为学习增添了趣味性,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平等对话”的思想认识
(一)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是平凡普通的,要正确地定位自己在这一职业中的角色,拿捏住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平等对话的同伴,让自己行为的改变影响到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双方关系的改善。黄玉峰在《任重道远铸师魂》中提到“十他理论”,即对待学生应“教他,导他;激他,带他,哄他,放他,逼他,管他,托他,伙他。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面对的不是物,也不是和自己同龄的成年人,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意识,在经历、学历、年龄上不是同一层次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建议,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有意义的话题供大家一起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则放下姿态学会倾听。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如果教师犯了错误,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那么这样的错误就成为了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应极力避免用损害学生尊严的手段来批评学生,更不要随随便便地体罚学生,如果学生真的犯下了超出常理的错误,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学生可以接受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来引导和转化学生。
(二)作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阅读活动中,要善动脑筋,敢于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坚持自己的看法;在进行写作活动时,要有自己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思想;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更要积极主动,开谈,在每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敞开心扉。一些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和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应该摒弃自己闪耀的光环,虚心倾听同学的意见和想法,真诚地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贡献自己的智慧。
(三)师生双方如果没有独特的观点与思想,那么将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我们提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使得课堂教学民主平等。但是有些教学活动一味追求这种“平等对话”的模式而造成了偏差:只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背离了教学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例如:有一位教师模仿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教法来教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浏览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心里的感受,是不是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结果学生们有的说酸,有的说甜,有的说苦,显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而且课堂闹哄哄的。学生说到什么地方,老师跟到什么地方,没有及时引导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在“平等对话”的课堂上教师应努力避免这种偏差,做到真正地领悟其内涵,认真研究怎么样才能把“对话”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
二、“平等对话”的具体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每个教学环节。
(一)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时应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想从课堂上得到什么,要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让教学目标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出意见和想法,另一方面这种参与也不应失去教师的主导,所以要控制“度”。在实习期间,我们与八年级9班的四位同学进行交谈,询问他们对明天讲的课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什么想法,问他们希望学到什么。只有一位王春雪同学说她希望我们不要主讲写的那篇,而是想听听现代社会的娱乐、生活新闻,甚至政治和经济新闻,她说这样讲新闻的结构和要素,她更能接受。我们听了她的意见,在八年级9班按照学生的意见学习了课文,在八年级10班按照我们原来的思路学习课文,9班上课的效果明显好于10班。
(二)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的课文和背诵阅读规定的书目外,还要民主地听取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挑选自己有浓厚兴趣的课文或者作品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一方面落实每学段的阅读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通过阅读、诵读,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课文和作品应容易理解,但是又不能太肤浅,太低俗。
(三)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方面。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教的法子应该根据学的法子。”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另一方面,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对话方式。于永正老师就经常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一次在教学古诗《草》的时候,为了强化学生的背诵,于老师分别扮演妈妈、哥哥和奶奶的角色,让学生背给他听,亲切地称学生“女儿、弟弟、孙女”。特别是在扮演奶奶角色的时候,在背诵之前他还告诉学生奶奶没文化、耳朵聋,让学生解释诗句给他听。整个课堂气氛充满了生活情趣,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也让整个教学活动情趣盎然。
(四)在营造课堂环境方面。在实习学校,班主任张老师告诉笔者班级里有一个特别沉默寡言的女孩,一学期提问她10次,有1次开口就不错了,平时也不和其他学生交流。笔者在上《核舟记》这节课的时候,请她来读课文,她站起来之后就不知所措,笔者先是鼓励她,后来就走到她身边,和她并列地站在一起,笔者读一句,她读一句,勉强把段落读完。她坐下去的那一刻,神情紧张,但看得出来很有“成就感”。后来,笔者经常和她交流。两个月的实习后,她的进步很明显,不再经常用沉默拒绝回答问题了。当然,这只是个例,学生的性格、能力不同,课堂表现自然不同,但是笔者都可以觉察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中放不开,成为“对话中的哑巴”。要“平等对话”就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开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开口,鼓励学生说真话;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使学生从心里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强烈的学习语文的欲望,学生的自信建立起来了,就有动力和兴趣积极参加对话活动了。
三、“平等对话”的内外协助
社会这个大环境孕育着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平等对话是需要一定的政治文化情境的。“生活就其本质来说是对话性的。生活意味着参与对话: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等。”[2]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社会中,为了更好地生活,都希望被别人接纳和理解,也愿意接纳和理解别人,对话就促进了人们的交流。然而这个社会的种种方面都会影响我们对“平等”的认识,比如说“官本位”思想和“钱本位”思想就会影响到“平等对话”的施行。我们会不顾一切地履行上级下达的指令,看着老板的脸色行事,不敢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想法,因为他们的态度和我们的报酬相联系。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若是能完全落实地位的平等,权利的平等,将民主和谐之风吹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且使这种平等深入人心,那么做到对话中的“平等”应该不难了。
我们在上学之前就会被父母告诫要尊敬师长,这种尊敬又经常会被扭曲为无条件的服从和听话,甚至会达到“师尊生卑”的地步。所以,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前,教师早已在学生的心里占据了统治地位,以至于学生怕老师,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教师是孩子的好玩伴,教师也是“大小孩”,家长能在孩子幼年时期向孩子解释清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不是夸大教师的权威,相信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会产生“任人宰割”的思想,从而真正做学习的主体。
至于学校这一方面,学校要努力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校园氛围,宣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组织促进师生友好关系的活动,如“师生拔河”“师生接力赛”“师生兴趣小组”等。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做一个真正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的“船桨”。我们都知道,船身和船桨是不能分开的,教师和学生一样是相互依靠,缺一不可的,既然自己对对方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那么教师也就没有理由对学生“指手画脚、怨声载道”,学生也就可以大胆地“不唯上,只唯实”了。
“平等对话”为我们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为我们引导语文教育方向开拓了崭新的入口,为我们解决语文教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继承和发散“平等对话”所倡导的新思维——这一任务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能否充分地发挥其优越性还应靠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不会终结的,尽管今天的“平等对话”的实施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任何一种教学形态都不可能解决一切教学问题,对话教学也一样。比如说:意识上的东西要深入人心必将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沉淀,要使“平等对话”
的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观念里,使各省各市各县各乡镇各校各年级各班级的教学活动均贯彻和体现这一理念,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此外,平等对话追求平等民主,它就像教学形态中的“桃花源”“理想国”,一方面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理想化,另一方面与现存的考试制度相抵触,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对话教学时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参考文献:
[1]倪文锦等.语文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