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监测行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共同的理念: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2003,我们置身世界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消费品市场,面对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
我们――
《成功营销》――中国新锐营销期刊;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
我们瞩目中国市场的崛起与变幻,我们关中外品牌的交锋与兴衰,我们记录中国市场品牌变迁的历史,我们共同寻找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
改革开放25年,中国走向市场。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知不觉中,中国已由短缺经济跨越到过剩经济,从卖方市场转换为买方市场,我们悄然迎来了一个黄金般的消费时代。中国的消费者从未如此感受幸福也从未如此感觉困惑――当他们迷失于林林总总的商品及品牌丛林之中。这是一个品牌化生存的时代,这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
改革开放25年,中国重归世界。2003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的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排兵布阵、攻城略地,一场场土洋品牌的攻防战正在或即将上演。就在家门口,我们从未如此贴近和感知世界。我们开始真正体会:惟有竞争,惟有优胜劣汰才是市场永恒的旋律。
商业社会的基础在于契约,而品牌则代表了企业一种永恒的承诺;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竞争,而竞争力则代表了企业一种永恒的追求。品牌竞争力,这支无所不在却又难以言说的神秘力量,这是决定市场格局的终极力量。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我们发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潮中,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则最终取决于品牌的竞争力。关注品牌竞争力,《成功营销》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奉献我们独特的价值。
《成功营销》――中国新锐营销期刊,一直以来紧扣中国经济生活主旋律,关怀中国企业生存状态,秉承个性、专业、卓越的风格,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在营销时代的财富智囊。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一直以来通过产品、消费者、通路、媒体和广告研究,提供严谨、公正、高效的市场分析,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在营销时代的主流商业数据供应商。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成功营销》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此番携手,精心打造《成功营销・新生代中国2003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使命是:记录中国市场品牌变迁,探询竞争背后的发展逻辑,寻找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品牌;我们共同的理念是: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自主开发的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Sino-BCI)是我们此项调查的技术依据。我们利用Sino-BCI[x1]对中国市场竞争充分的4大品类(家电/IT、食品/饮料、日化用品、药品及其他)、20余个行业、1000余个品牌进行了年度排名。其中每个行业均排出最具竞争力的3大品牌,以及市场份额最大、品牌忠诚度最高、品牌成长最快的5个品牌。Sino-BCI将对中国市场持续追踪,并不断充实与完善,我们期待着这一指标体系经受住市场与历史的严格检验。
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是我们此项调查使用的唯一数据来源。CMMS为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英国市场研究局(BMRB)及美国天盟公司(Telmar)的参与、协同下共同完成的单一来源调查。该研究覆盖全国30个主要城市15-64岁的成年消费者,每年的样本量达到70000人,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投入最多、访问最深的自主性调查之一。内容涉及中国城市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产品及品牌使用状况,以及对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和户外媒体的接触习惯。
相比较于CMMS,此次调查报告只是揭开了冰山的一角。CMMS 始于1997年,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其优势在于提供连续的年度趋势数据。借助我们年度调查的发现,利用CMMS庞大的数据库及其挖掘,必将对追踪与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巨大影响。
与国内外大多数同类品牌调查不同,我们此项品牌调查具有鲜明的特点:(1)调查对象为产品品牌而非企业品牌;(2)调查视角为市场而非财务;(3)调查内容为竞争力而非无形资产。产品品牌、市场视角、竞争力概念构成了我们调查的主题。根植于自身专业优势和第三方立场,我们试图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份更为鲜活,更具实战的品牌调查报告。
我们把这份调查报告作为新年礼物奉献给你们――所有关心和投身于中国市场品牌发展的人们。我们深信“成功营销・新生代中国品牌竞争力调查”必将成为中国市场品牌变迁与成长的风向标;我们希望它能为中国企业发现新鲜的市场空间,确立独特的产品定位,制定系统的营销策略提供最客观、最真实、最完整的决策依据。我们力图将这项年度调查持续进行下去,以使之成为中国市场品牌发展的“编年史”。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Analysis of 2004-2015 Epidemic Features of Brucellosis in Luoyang/ZHU Xin,LIU Ying,GUO Zheng-y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59-062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and trend of brucellosis in Luoyang area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The data of brucellosis epidemic from 2004 to 2015 in Luoyang and related monitoring data were collected,epidemiolog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Result:A total of 2723 cases of brucellosis were reported in 2004-2015,the incidence rate was raising from 0.97/100 000 to 10.66/100 000,the coverage area distributed from 8 counties to all 15 counties,the incidence rate in male farmers of 30 to 60 years old was the first,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were multiplex,the mainly reason was associated with animal brucellosis.Conclusion: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in animals and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are the key to control brucellosis.
【Key words】 Brucellosi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uoyang 47102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1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畜间布病为二类动物疫病[1]。染病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为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但经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飞沫、尘埃感染也时有发生[2]。布病不仅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洛阳市曾为以羊种菌流行为主的农业型疫区,上世纪后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进入新世纪后,疫情再度回升,持续扩散,疾病负担严重,防控形势严峻[3]。了解布病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布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4-2015年洛阳市人间布病疫情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2015年通过中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布病确诊病例,收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医疗机构诊疗资料,畜牧业发展资料来源于洛阳市统计年鉴。
1.2 患者诊断依据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执行:(1)有流行病学接触史;(2)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布鲁氏菌病的特点;(3)布氏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4]。
1.3 实验室诊断方法 采取患者肘静脉抽血3 mL,分离血清,对样品进行虎红平板初筛实验检查,初筛阳性病例用试管凝集实验方法检测布病滴度,血清滴度1∶100出现(++)或以上的凝集判为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定为确诊病例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时间分布 2004-2015年洛阳市共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人间布病病例2723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2004年报告布病62例,报告发病率0.97/10万( 62/639.1752万);2008年前病例报告较少,年发病少于100例;2009年后疫情快速上升,2009年123例,2010年116例,2011年
155例,2012年205例,2013年443例,2014年670例,2015年报告701例,报告发病率10.66/10万(701/657.5984万),疫情呈逐年持续增长态势,各年间发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4 256.44,P
2.1.2 地区分布 2004年15个县区中仅8个有病例报告,至2015年15个县区均有报告,9个县显著高于6个城市区。宜阳县为本市布病老疫区,累计报告761例,占全市的27.94%,自2009年以来疫情快速扩散,嵩县(347例)、偃师市(311例)、伊川县(288例)、汝阳县(262例)、洛宁县(180例)、
栾川县(151例)、新安县(121例)、孟津县
(112例)疫情增长较快,洛龙区(85例)、涧西区(40例)、吉利区(37例)、廛河区(14例)、老城区(8例)、西工区(6例),城市区分布明显比县少。
2.1.3 人群分布与感染途径 2723例患者中,男1997例,女726例,性别比为2.75∶1。从发病年龄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小1岁,最大87岁,平均48.6岁,发病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龄组,占77.40%。从职业分布看,农民2167例占79.58%,牧民329例占12.08%,两组者合计占91.66%。与既往本市布病以成年男性农民养羊感染为主一致,但近年来城市居民、学生、散居儿童等发病逐渐增多,经流行病学调查,从原来的单纯饲养扩展到养殖、贩卖、宰杀、皮毛加工、餐饮加工等多个行业,布病感染方式未有明显变化,感染者均有直接或间接羊只接触史,感染途径日趋多样化,因食用肉、奶感染时有发生[5]。
2.2 临床特征与诊断 所有病例均有低热,肌肉、关节疼痛等布病典型症状,文献[6]报道急性期布病关节炎占76.09%,慢性期布病关节炎占55.84%。但由于布病非常见病,临床医生认识较少,确诊依靠疾控中心实验室,2723例患者由各级疾控中心诊断的为2358例占86.60%。由于诊断的延迟,临床误诊、漏诊经常发生,复发也较常见,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6-7]。近年来,布病重型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脊柱炎等合并症多有发生,少见布病性胸锁关节炎,布鲁氏菌病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病例时有发生[8-11]。
2.3 危险因素
2.3.1 畜牧业发展与人间布病疫情 布病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不传染[12]。笔者收集了洛阳市2000年以来的畜牧业发展资料,与人间布病疫情进行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r=-0.424,P>0.05),年末羊只存栏总量与人间布病发病不存在相关性,见图1。2000-2005年畜牧业迅速发展,2005年羊存栏量高达141.02万只,但此期间人间布病并无显著变化;2007-2013年,畜牧业发展较为稳定,年末羊存栏量维持在75万只左右,但人间病例数持续上升,推测可能为阳性动物数增加有关,也与羊只短期、频繁流动有关。
2.3.2 畜间布病疫情与人间布病疫情 洛阳市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2014年开展了对动物布病的监测,以患者为线索追根溯源,由患者发现病羊,进而淘汰。2013年累计检测羊9621只,阳性828只(8.61%);2014年检测2576只,阳性395只(15.33%),畜间布病阳性率与人间布病疫情上升趋势一致,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P
3 讨论
3.1 洛阳市布病疫情卷土重来,呈现分复杂化的趋势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境内大部地处伏牛山区,适合农牧业发展,历史上河南省为布病重点疫区[3]。20世纪60-70年代曾有严重流行,通过多方努力,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疫情曾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后,随着防控工作的放松及国内重点疫区布病疫情的全面回升,传染源管理工作的失控,本市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散发病例,且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与全国趋势一致[13-15]。布病主要集中在2-7月,即春夏季节,高峰期在5月,这与其他布病高发区时间分布一致,也与Li等[16]的研究一致。患者多在家畜繁殖、生长旺季感染,这与季节放牧、羔羊接生等高发季节有关[17]。布病疫情渐趋活跃,再度卷土重来,并有复杂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疫情上升速度快,2015年疫情是2004年疫情的10倍;地域扩大,传统的高发区宜阳县依然高发,过去的低发区甚至历史上从无病例发生的地区也有病例发生;虽然仍以成年男性农牧民职业接触感染为主,但是其他人群发病日趋增多,食源性趋势愈加明显[18]。由于布病非本地常见病,随着病例增多,误诊、漏诊,慢性化、重症化的现象也逐渐增多,疾病负担严重,必须认真重视,强化防控措施。
3.2 羊肉价格持续上升是人间布病疫情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洛阳市布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羊,因此病羊的数量和分布决定了人间疫情的走势。由图1可知,2006年以来洛阳市羊只饲养数量并无明显增加,与人间布病疫情增长不符,可能与统计年鉴仅统计规模养殖场饲养量有关。而洛阳市虽然为畜牧业发达地区,但从布病发生主要在农民而非牧民,可见本市布病疫情集中在羊的散养户中,多以羊只养殖作为副业增加家庭收入,这与表1的结果一致。司智陟等[19]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2002年以来羊肉价格经过了2002-2005年、2005-2008年及2008-2013年等3个波峰,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并且第3个波峰还会进一步延长到2018年,羊肉价格持续上升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导致牲畜交易频繁,流动性大,易造成传染源扩散。与猪、牛、禽类的跨境运输、交易、屠宰需强制检疫不同,羊的流通和上市采取的是主动申报制,对于以散养为主,以快速致富为目标的地区来说,更增加了布病发病风险,预计本市人间布病疫情仍存在上升空间。
3.3 应强化畜间布病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针对快速上升的布病疫情,洛阳市采取了高危人群宣传教育加强防护,医务人员培训早发现,检测能力提升早诊断,规范治疗防止慢性化等综合措施[20]。并与畜牧部门联防联控,采取以患者为线索,从患者找病羊,主动淘汰病羊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些措施对于传染病防控的第1关控制传染源来说,仍存在滞后性,只有强化畜间布病监测,采取强制检疫,传染源早发现、早淘汰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
参考文献
[1]杨晓华,朱鑫,郭正印,等.2012-2014年洛阳市城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7(2):142-145.
[2]杨丽,毕振旺,寇增强.山东2005-2012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4-17.
[3]王燕丽,李蓬,郝宗宇.2008-2012年河南省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288-289.
[4]卫生部.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S].北京:卫生部,2007.
[5]郭正印,吕家锐,郝宗宇,等.71例复发性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调查报告[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28(2):57-59.
[6]姜顺求.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41.
[7]李艳艳,马建新.浅谈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的几个要点[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45.
[8]王文卿,郭正印,闫素婷,等.111例布鲁氏菌病性脊柱炎的调查报告[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3):88-89.
[9]杜玉峰,李冬梅,任学东,等.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72-73.
[10]郭正印,闫素婷.3例布鲁氏菌病性胸锁关节炎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2013,24(6):497-498.
[11]朱鑫,郭正印,李铁川,等.5例布鲁氏菌病关节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2015,26(2):186-187.
[12]刘丽波,冯军.20例布鲁氏菌病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120-121.
[13]郭正印,郝继浩,阎素婷.66例血培养阳性布鲁氏菌病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2011,22(5):359-360.
[14]李晔,余晓花,贺天锋.2004-2010年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27(1):18-20.
[15]李淑梅,李东春.绥中县2004-2012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2):237-239.
[16] Li Y J,Li X L,Liang S,et al.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China[J].BMC Infect Dis,2013,13(1):547.
[17] Earhart K,Vafakolov S,Yarmohamedova N,et al.Risk factors for brucellosis in Samarqand Oblast,Uzbekist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13(6):749-753.
[18]徐立青,魏荣杰,崔步云.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空间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76-177.
[19]司智陟,曲春红.我国羊肉市场价格波动研究[J].现代畜牧兽医,2014,43(9):44-46.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第三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第四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
(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范,指导并监督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负责对其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审批权限负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者运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七条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
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非核设施建设项目,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其试生产申请,并将其审查决定报送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核设施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首次装料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试运行。
第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组织或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试生产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审查决定。
对环境保护设施已建成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规定要求落实的,同意试生产申请;对环境保护设施或其他环境保护措施未按规定建成或落实的,不予同意,并说明理由。逾期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试生产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
第九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条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
第十一条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第十二条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
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承担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者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对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结论负责。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组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成立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
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单位应当参与验收。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是:
(一)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二)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三)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四)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六)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七)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九)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第十七条对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对填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过核查后,可直接在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上签署验收意见,作出批准决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八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分期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九条国家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告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将其前半年完成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关材料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未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者延期验收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责令限期办理环境保护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从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在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关键词】网络广告 网络营销 广告策略 互联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也已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广告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膨胀也得以迅速发展,网络广告的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以美国为例,美国行业组织交互式广告局(IAB)报告称,2006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收入创下近三年来的新记录,销售总额为16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4%,超越了户外广告和商业类杂志广告,与广播媒体并肩而立。网络广告已作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方式为各界人士所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网络广告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并对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中国网络广告的现状
1、从市场规模和销售额来看
中国第一个网络广告诞生于1997年,至今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中国的网络广告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之路,目前正处于快速的增长时期。中国互联网协会《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收入达49.8亿元,比2005年增长50.91%。如果加上搜索引擎广告(15.7亿元人民币),200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将达到65.5亿元人民币。报告预计,2007年、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51.8%和55.6%的增长,到2007、2008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5.6亿元人民币和117.63亿元人民币。
但从中国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来看,根据iResearch的调研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由2001年的0.6%迅速攀升至2006年的3.8%。但这个比例与电视媒体、杂志和报纸三大主流媒体相比还是相差很远。尼尔森媒介研究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三大主流媒体的广告收入较2005年增长22%,达到人民币3866亿元。其中,与杂志、报纸相比,电视媒体占据的份额达到81%。
网络广告在中国正高速增长,但在整个广告市场所占比例还很低。因此,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挑战。
2、从媒体受众来看
任何媒体上的广告必须是以该媒体受众为基础。媒体和广告公司向广告主卖的其实不是广告本身而是媒体后面的受众。一个媒体的广告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即该媒体受众的数量和媒体受众的质量。
首先,从媒体受众的数量上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行业继续2006年上半年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13 700万人、5 94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3.4%和20.0%。如此大的潜在用户群体,为网络广告与其他广告媒体抗衡提供了基本力量。
其次,从媒体受众的质量来看。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还指出,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所占比例达47.4%;电视紧随其后,所占比例为30.6%;接下来是报纸,所占比例为15.7%;其他媒体所占比例都非常低。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之中。从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7%的网民非常信任,32.3%的网民比较信任,54.6%的网民感觉一般,5.7%的网民不太信任,1.7%的网民很不信任。总体而言,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的网民要远多于不信任的网民,这表明了中国网络广告拥有较高质量的媒体受众。
二、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络环境将是网络广告存在并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如下:
■ 网络病毒 28.7%
■ 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 16.7%
■ 弹出式广告/窗口 14.3%
■ 垃圾邮件 7.8%
■ 网上虚假信息 7.4%
■ 诱骗/欺诈/网络钓鱼 6.9%
■ 网上收费陷阱 6.9%
■ 网上不良信息 5.7%
■ 隐私泄漏 4.9%
■ 其他 0.7%
其中,弹出式广告/窗体排名第三,占14.3%,与广告相关的还有垃圾邮件(占7.8%)和网上虚假信息(占7.4%)。这些数据表明了网络广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简述如下。
1、网络广告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无论是对于传统媒体广告还是网络广告,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销售或建立品牌资产。简单地说,不管你的广告是在直接进行卖点诉求还是在树立品牌形象,最终广告的意义就在于广告信息传播后对销售状况的改变。但目前大部分的网站的网络广告经营是依据广告的点击率来收费的。但实际上,网民经常处于一种被动浏览的状态,也就是说并没有达到广告的营销目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统计,网民浏览网络广告的心态:
■ 主动浏览 21.1%
■ 被动浏览 26.3%
■ 二者都有52.6%
网民主动浏览广告所占的比例还很低,说明我国的网络广告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2004年一次关于网络广告的市场调查中,在问及网络广告该如何改进时,有超过40%的人认为网络广告应该加强其针对性。如果广告与自己无关,人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关注广告活动。因此,对潜在顾客群的了解十分有必要。
2、网络技术落后,网络广告的表现力还不够丰富
中国网络广告的形式比较缺乏创新与想象力,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中,各种各样的网幅广告(Banner)铺天盖地,但极少有作品体现创新,所以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网幅广告最初是供广告商们充分展示信息以便引导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方法,但这并不等同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行为。许多网幅广告内容烦人,而且没有利用网页特有的技术来启发潜在消费者点击广告的欲望。相反,弹出式的广告窗体或移动式的广告窗体反而引起顾客的反感和厌恶。
3、虚假和欺诈网络广告的存在
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互联网的虚拟性质,互联网上存在许多虚假和欺诈网络广告,而这些虚假信息直接阻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导致受众对网络广告持怀疑态度。如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头Google 2006年6月28日由于登载法国名牌路易威登皮包假冒品的广告被法国一家法院罚款30万欧元。
4、互联网普及程度有待提高,潜在的媒体受众有待开发
截止到2006年12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网民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明显落后,尤其是在农村以及中小城市,网络媒体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影响相比,相对较弱。再加上无线上网在大部分地区还未普及,不便随时上网,与报纸、杂志可以随身携带相比,存在很大的劣势。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网络广告在广告中占比例较低,也极大地影响了客户做网络广告的积极性。
三、网络广告的发展对策
1、通过定向传播和精准营销提升广告有效性
在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是”这一调查项,网民的答案从“收发邮件(56.1%)、浏览新闻(53.5%)”到“征婚、交友、社区俱乐部(6.4%)”和“其他(6.4%)”,多达26项。而且与上年相比,网民在这26项网络服务和功能上的使用比率更加均匀化了。这说明网民需求的日益细分,这同时需要网络媒体提供更细分更专业信息的。相对于电视传播的漫天撒网,网络传播更应着力于定向传播,通过精准营销来提升广告的有效性。网络广告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定向:一种是用户身份识别(即找到目标客户),常用的方法有地域定向、大学定向、操作系统定向、浏览器定向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定向后,筛选出一些用户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另一种方式是内容定向(即找出其潜在的关联),就是说要注重把广告本身内容与传播广告平台上的内容相关联,以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因为同一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收到广告和在看电影时收到广告,效果肯定不一样。比如说,当用户正在浏览NBA新闻时,推送一个NIKE篮球鞋的广告,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2、运用新技术,制作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广告吸引媒体受众
随便打开一个网站,各种网幅广告、弹出式广告随处可见,但却只有小部分有创意的、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激起受众的购买欲望。互动网络广告就是其一,互动网络广告与传统网幅广告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引人注目的、有趣味性的和娱乐性的东西来吸引浏览者,并让受众参与到广告中来。如富媒体广告(Rich Media)就是典型的互动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采用2D及3D的Video、 Audio、HTML、Flash及JAVA等高新技术,能够提高广告的互动性,提供更广泛的创意空间。最新的网络媒体技术,甚至允许用户在广告界面上直接留下数据,从而有效促进了用户与广告的交互。
3、改善政策与法律环境,加大网络广告监管力度,提高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
在我国,网络广告的管理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我国电子商务的各项政策、法律与法规及各种标准正在加紧制定当中。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网络广告管理办法,对申请开展广告业务的互联网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广告经营许可证》,可进行广告经营;其次,建立一个由政府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支撑的科学管理体系,将网络广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加快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努力拓宽网络广告的范围
加大互联网的普及和保障网络通讯的质量,将给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带来大的飞跃,尤其有利于高新技术下的新一代网络广告媒体的发展和推广。政府在扩建、完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和推进基本电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当代最新通信与信息技术成果,加速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容量、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
综上所述,中国的网络广告虽然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宽带网络和各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广告作为IT行业的衍生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企业广告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毕竟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还是存在不同之处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决策时,应从受众的特点出发定向传播,进行精准营销。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
[2] 中国互联网协会:《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2007(1)。
回顾二ОО六年,我在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行的经营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使我行的信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信贷规模、质量与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现将20__年度的个人述职及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工作措施
(一)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部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思想,各项授信业务在更加合规和稳健的基础上保持了快速发展。一是客户数量有明显增加。我部将新增客户数纳入考核体系,使全行的授信客户由年初的1701个增加到年末的1983个,客户群进一步扩大,表内外授信余额达到276.94亿元,比年初净增加了33.09亿元。自营贷款余额为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3.62亿元,增幅达到27,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一年。二是信贷资产的质量明显提高。在转化了“洲际酒店”等存量不良贷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使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1.53,不良率是我行成立以来的最低点。三是信贷资产效益有逐步改善。加强了利率和利息回收工作的业务管理,平均利率水平由年初的6.13提高到年末的6.61,较年初提高了0.48个百分点;年末的收息率为97.9,较去年末的80.35提高了17.5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
(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提高我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部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的长效机制,狠抓贷款三查制度,从而使我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在贷前调查方面。一是加强贷前调查工作,统一调查报告格式。我部下发了《文秘部落商业银行关于加强公司类信贷业务贷前调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客户经理要深入到客户中去,调查到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又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统一的公司类授信业务调查报告格式,规范了信贷调查报告的内容。二是建立了客户进入与退出标准,优化客户结构。根据我行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我部在年初就制订了授信客户的进入与退出标准,明确了房地产、汽车、商品流通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客户选择标准,指导支行进行客户选择,提高客户质量,更好地防范授信风险。三是狠抓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信贷队伍素质。20__年我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视频会和岗位互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了5期信贷业务的培训工作,使客户经理在客户选择、风险评估、贷后管理以及银行承兑、贸易融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2、在授信审查方面。一是清理和完善规章制度,理顺审查工作机制。20__年,我部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制订和完善了《XX市商业银行20__年授信投向指引》、《XX市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公开授信管理办法》、《XX市商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的通知》等11个办法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切实防范政策性风险。对不符合《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主体及贷款用途不予审批;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资源耗费型企业的授信业务实行严格控制。三是规范授信审查审批,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重点是严格控制借新还旧、贷款展期和重组,同时,加强对股东背景的审查,严禁对信用等级在BBB以下的客户进行授信。四是修订合同文本,规避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在法律部的配合下,我部牵头完成了《贷款合同》、《最高额抵押借款总合同》、《抵押合同》等16个格式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更好地控制和规避了合同文本中的法律风险。
3、在贷后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分片联系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总行贷后管理中心按支行分片,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在总行与各分支机构之间搭建起贷后管理信息沟通的双向互动桥梁。同时,还建立了授信业务60日到期监控制度,先后下发整改通知和加强授信后管理通知39份,向总行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重要风险预警信息5条。二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强贷后跟踪管理。贷后管理中心在加强非现场检查的同时,加大了现场检查的力度,并针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量授信业务出现的风险苗头,适时策划和启动了风险敞口300万元以上公司授信业务调查、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业务调查、房地产专项调查、年内到期授信业务调查、楼宇按揭业务调查等9项重点调查和现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查出各类授信业务风险问题73个、管理问题11个,涉及问题授信金额7.49亿元。三是编制贷后管理手册,规范贷后管理行为。20__年,为了解决贷后管理不到位,基础管理仍显薄弱等问题,我部贷后管理中心编写了《贷后管理手册》,全面规范了贷后管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对提高我行的贷后管理水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4、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我行信贷管理的电子化水平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信贷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数据质量得到提高。我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一年的使用,在各部室、支行提出的相关需求基础上,我部与科技部反复磋商,初步确定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方案,使该系统得到不断优化,系统的统计、查询和监测功能开始发挥。二是企业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信息查询更加快捷方便。按照人总行全面征信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部配合科技部成功完成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与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存量客户信息的整理和有关数据的报送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验收,我行客户信息已按时提交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入库,为全行查询授信客户信息、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信息保障。三是个人征信系统全面启用,信用查询实现全覆盖。我行对私业务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查询率达到100,该系统拓宽了我行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查询渠道,提高了个人贷款业务的审批效率,同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为预防假按揭提供了有效的防范工具。四是在线审批开始推行,电子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借鉴其它先进银行的经验,我行远郊支行的部分授信业务已经推行了在线审批,审批方式和审批效率进一步改善,也标志着我行授信业务向电子化审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__年12月31日,我行贷款余额为167.07亿元(不含贴现38.24亿元),存贷比为56.7%(含贴现的存贷比为69.7%)。其中,我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为32.26亿元,占我行资本净额的135.75,比去年末下降了62.67个百分点;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较年初增加了470个百分点;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为36.84亿元,较年初的38.52亿元下降了1.68亿元,各项信贷结构调整指标均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了我行的结构调整工作,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和行业风险有所释放。
(四)反商业贿赂及案件防范工作扎实推进。为了弘扬诚信、敬业、创新、清廉的企业精神,防范商业贿赂,我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同时,与部室员工一起认真学习了《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及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第九次、第十次工作会议精神,输理和查找了近两年来本部室及业务管理条线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整改,拟订了《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暂行规定》,签订了《信贷管理部治理商业贿赂承诺书》,进一步规范了授信行为,做到了警钟常鸣,营造了一个反腐倡廉、人人自律的工作氛围。
三、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联交易授信余额居高不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行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一直较高,20__年末为33.3亿元,是我行资本净额的185,大大超过银监局关于“关联交易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规定。实行结构调整以来,虽然加大了关联交易的控制力度,但因资产重组的需要,20__年地产集团被列为我行的关联方,关联贷款余额增至38.5亿元。今年,高发司又向我行申请了1.7亿元中长期贷款,XX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拆借资金4.5亿元(目前归还了3亿元),致使关联交易余额居高不下,目前仍高达36.84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55.05,超出监管指标105个百分点。
(二)中长期贷款比例呈增长趋势。12月末,我行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余额为6.16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超出XX银监局年初给我行下达的监管指标(120)646.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①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降至6.16亿元,比年初下降了6.74亿元;②XX特钢系列增加中长期贷款5亿元;③XX国开行联合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4.66亿元;④为转化XX酒店贷款,XX公司增加中长期贷款8000万元,XX公司新增中长期贷款1.9亿元。
(三)集中度风险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截止20__年末,单户贷款1亿元以上的客户共有32户,占我行客户总量的1.6%,贷款余额61.9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37.06,即37的贷款资源集中在不足2的客户中;②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之和高达32.26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35.75;③全行单户超比例的企业共有6户,授信总额为43.59亿元,占全部授信总额的15.5,集中度风险比较突出。
四、明年的工作打算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势,提高我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行业务又快又稳地发展,我在20__年的工作思路是: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一)优化管理,提高效率
1、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和客户目标,使全行的营销工作做到有有的放矢。为了明确业务方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扶优扶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稳步推进信贷结构的调整”这个指导思想,逐步将信贷资源向综合回报高的优强企业集中;逐步降低市政及酒店贷款占比,提高优强的工业企业、优强的商贸流通企业、良好的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逐步退出现有回报低、风险高的贷款。
2、改进和完善信贷流程,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模式。按照总行关于事业部制构想和流程银行的要求,改进信贷流程,对授权和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我行的审批流程能适应我行的业务发展的要求。
3、提高贷款审批的效率,适应市场竞争和拓展客户的需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审贷效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实信贷审查人员,确保适当的人力资源;二是全面推行在线审批,通过提高电子化管理水平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4、加强贷款的后评价工作,为优质的合作项目及客户开启绿色通道。通过加强贷后管理,对存量客户的合作情况实施后评价工作,从中筛选出合作回报高、业务风险低的优质客户,并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合作方式等方面向优质客户开启绿色通道,实行差异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对优强企业授信项目的审批速度。
(二)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1、继续完善授信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发展及风险控制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完善信贷管理的相关制度,防范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及操作风险,修订房地产贷款及按揭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
2、严守信贷审查的第二道防线,防范信贷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调查报告格式,使支行上报的信贷调查报告更加完整和规范;二是总行要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行业审查要点,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贷审查标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