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医学论文

康复医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医学论文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1疾病诊断时充分应用解剖学知识

人体各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医学生们应在记忆各个器官相应的功能同时先理解这些器官的解剖结构,认识到对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功能、定位、病因的诊断。许多疾病在我们对其进行诊断之前,都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治病因素与损伤机制,所以我们在诊断疾病前应详尽地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而这些行动都需要以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重要基础,才能为疾病的明确诊断及合理诊治打下基础。我们在病史采集时,不仅要对疾病部位、性质、畸形、活动障碍等情况进行收集,还要重视疾病发生或加重前患者的状态(即诱因),如原因、是否受凉、外伤等诱发疾病发生,再结合解剖学知识,合理地对疾病性质、发生机制进行判断,从而帮助疾病的诊断。如腓神经损伤,就疼痛、感觉减退部位进行判断,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都需要医生对解剖学知识有较熟练的掌握才能做到对该疾病的正确判断,才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如:颈椎病,颈椎不同的解剖形态与其生物学稳定平衡状态、与其椎旁软组织的平衡关系、椎管内有效容积的大小、颈项肌的痉挛状态、颈项部血液循环状态等直接相关,而此种状态又与颈椎间盘退变、颈项肌无菌性炎症、颈椎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颈脊髓受压等病理过程有关[1-4]。所以临床教学中,我们要强调解剖学知识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要求医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解剖学,以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为出发点,结合患者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等,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从而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2在康复医学评估前先复习局部解剖学知识

康复评定又称为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价康复治疗的客观依据。康复评估就是要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及程度,对各关节活动范围、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评估在临床的较为常用的,这些评估均离不开解剖学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复习相关的解剖知识,学生若能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康复评估的内容与形式。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结合椎间盘的解剖特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腰椎间盘局部的解剖学结构,了解肌肉、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分布,然后再在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弯腰、背伸等检查腰椎的活动度,要求患者平卧,检查肌肉的劳损程度以及是否引起下肢症状,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康复评估应该怎样做,提高教学质量[3]。

3将局部解剖知识引入康复训练的现场操作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熟悉掌握运动局部解剖学的知识,以其为理论基础及切入点,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以减少治疗的风险[5]。我们应首先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就肌力及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步态平衡与协调功能、心肺运动、感觉功等能进行评定、分析,这些方面都与局部解剖学密切相关。我们根据这些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运动疗法的方案,帮助患者被动运动,如床旁手法治疗;鼓励患者主动运动,通过随意运动、助力运动、抗阻力运动等鼓励患者主动锻炼。在临床教学中,我们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康复训练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以及康复训练的操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在康复训练中的治疗方法必须严格按照解剖学中组织的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以造成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如关节活动术,必须严格按照关节活动范围在正常范围内执行,以免因用力过猛造成关节的脱位、半脱位;关节松动术,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及附属关节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以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急性炎症、恶性疾病及骨折未愈合者不能行该治疗,以免受伤或加重伤害;软组织牵伸技术,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以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患者应保持舒适、放松的,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方向一致;肌力训练技术,通过非抗阻力及抗阻力运动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掌握好运动的量;神经生理治疗技术,如Bobath技术、Rood技术等以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运用到颅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牵引疗法,通过外力牵拉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使其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牵伸,如经过6~8次或2周的牵引,症状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应立即停止治疗,检查患者或改换治疗方法。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论文;论文写作;高校语文;教学方法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产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较多的感悟与理解,这些感悟可能对医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其感悟与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应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医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他们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其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文献发表数量与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各种医学文书,例如: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调查报告、医学会议纪要、毕业论文等[2]。而且就业后也难免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完成科研论文。如果不具备论文写作能力,医学生从上学到工作,无时不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正如科学家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当前,文献发表类型与数量也是评价医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称评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医学知识,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发表文献质量与数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优化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医学教学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转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能通过论文的形式被不断地探索与交流,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加快医学院校的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医学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高,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这也是判断学校真实实力的一个标准。为适应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学术论文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实现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反馈

高校既是知识传承的阵地,也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探索者,通过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能够实现医学研究的积累与传播,进而促进医疗技术的突破,以高质量论文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反馈。医学生是将来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都是十分宝贵的,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医疗水平,造福于人民。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写作能力高,社会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为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医学论文质量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打基础。所以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的。

二、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一)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医学论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医学论文的类型、结构、类型等认识不足,可能存在将研究论文与综述论文混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论文写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论文格式、要素,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论文写作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商学课程,通过选取真实的案例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在解说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线表格式设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围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要求而选择教学案例,尽量避免选择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对比教学方法,明确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区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文献资料来源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原著论文和编著论文;按写作目的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按学科和课题性质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不同目的、类型的论文,其写作要求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原著论文是作者开展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例报告、病例讨论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而编著论文则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阐述,从而实现医学某一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为了明确其中的差别,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要点,促进高校医学论文规范化。

(三)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是巩固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医学论文要素和格式要求,还应当组织开展论文仿写训练,巩固学生对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医学生专业方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仿写训练。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应与学生约定写作时限,学生完成仿写后以Word文档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应研究、归类学生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论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加强作文讲评和指导。讲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一项内容或一个题目为准进行现场片段仿写训练,之后对优秀和最差的文章进行交流,并自评和互评,明确学习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医学生只有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调查报告、临床观察等资料写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写作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等资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阐述方式,并以此作为课堂作业,由学生讨论完成论文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评,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医生岗位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论文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探索与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要求和就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华,鞠善宏,王海艳.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高校学报退稿率看高校学生论文质量[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1):26-28,117.

[2]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3]林加西.高校学报在科技论文写作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5):98-100.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1.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特点

    人群和个体卫生保健需求来组织卫生人员培训的医学教育制度由于不同国家和医学院校所在地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且教学改革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改革的重点有所侧重,措施也不完全相同,但从其课程设置来看,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社区实践机会,尽量接触临床是其共同特点。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通常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两种策略来实现的。

1.1培养目标: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不是培养专科医生,而是把学生放到社区中去,让学生有机会熟悉社区的卫生保健问题,学会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适应社区人群卫生保健的需要,其最终成为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

1.2课程设置:实行医学基础、临床和社会的综合学习,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以社区常见病和卫生问题为基础,重组课程内容,将解剖学组胚学重组为人体正常形态学;将生理学、生化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重组为人体机能学;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重组为病原生物学;将诊断学基础、口腔检查、眼检查、耳鼻喉检查、X线诊断、心电图、实验室检组为临床技能学;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等临床科重组为社区常见病;将预防医学或卫生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重组为社会医学。重组后的课程将医学基础贯穿于临床课的全过程,临床课则突出全科医疗的特点,增加了与医学相关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份量。

1.3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病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摄取知识和自学能力,加强社区实践,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学习场所:以学校为依托,社区为基地,让学生尽早地接触社区卫生保健问题1.5教学效果:根据NCOEIHS十多年的试验和WHO卫生人力发展处的综合分析,表明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同传统医学教育的毕业生比较,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相同的,甚至有所提高在处理社区卫生保健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且60%以上的毕业生愿意到社区或农村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教育模式改善了本地区的卫生设施,卫生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解决社区特别是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是非常适宜的

2.我国实施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必要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合理,人民群众难以承受高费用的医疗专科服务,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还未彻底解决党和政府一贯倡导卫生工作面向基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作了不懈的努村,并有城市支援农村,把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调往农村的重大举措,但收效不大,人员返流城市的情况十分严重(81这固然与基层、农村社区生活环境艰苦、政策不配套有关,但传统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社区学非所用、用之不学亦为重要原因。

基层和农村社区需要的是集医疗、预防、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与之相适应的是全科医生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则与之不相适应,有严重的缺陷,如只注意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不注意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社会医学;只注意培养医院内服务的能力,不重视社会服务的能力;只注意人的生物学属性,不考虑人的社会属性;只注意生理病理治疗,不注意心理治疗和群体预防。要使毕业生在社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而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但把医学教育的目标同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而且适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2.2可行性:①我国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的影响,在农村形成了以行政乡、村,城市以街道居民委员会或企事业部门为单位的社区,这种在国家一体化领导下的社区,人口较固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更迫切,实施起来比其它国家更为有效②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基层、农村的卫生工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已成为社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③现在的社区有一批经过高、中等医学教育的业务骨干,只要经过短期培训,他们可以成为基地的带教老师,现在的县医院、中心卫生院是合适的教学基地④我国早在50年代,许多医学院校已在城乡社区建立了教学基地,70年代又有“社来社去”的办学历史,虽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毕竟是社区定向医学教育的先导;1989年以来西安医科大、首都医科大等率先进行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的试点,其经验得到国内外医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上述的条件是具备的、可行的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体系的设想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社区对卫生服务需求不相同,国外的经验不一定全都适应中国的国情,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推行这种教学模式3.1我国有127.8万乡村医生,但平均每千人口仅有医生0.63人(9),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要求达到0.7个医师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且其素质亦待提高这支庞大的队伍不可能由国家举办的正规医学院校来培养,而只能选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青年,以县卫校为依托,以县医院、中心卫生院为基地,进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和相关基础知识的证书培训,定位于村级医疗保健站,造就土生土长的,为农民自己服务的全科医生。

3.2中专社区医学专业要适当增加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内容的份量,突出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疾病诊治内容,强化预防医学、健康促进及卫生管理的课程,适当减少文化课和医学基础课改革教学方法及授课计划,让学生尽早接触社区实践,逐渐向以社区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过渡

3.3高等医学院校应招收一定数量的社区定向型的本科生和专科生,毕业后定位于县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以指导、协调本社区的卫生保健工作,并为发展学科水平,进行科学研究,成为社区教学基地的带教老师3.4中高等医学教育协调发展就医学技术与技能、专业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工作稳定性、工作积极性的社区适宜性而言,社区医学专科生优于中专生,中专生优于本科生。在县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中,本科、专科、中专的适宜比例系数为0.3690.383Q377,因此,国家在宏观控制时,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应以专科、中专为重点,扩大招生规模,以适应社区对卫生人卫的需求而本科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师资和业务骨干为主,以免浪费卫生资源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