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系统自动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变电站的控制与防误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及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站可采用远方、当地、就地3级控制,而常规站只能通过控制屏KK把手控制;常规站电气联锁设计联系复杂,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提供的接点有限且各电压等级间的联系很不方便,使得闭锁回路的设计出现多余闭锁及闭锁不到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站可方便地实现多级操作闭锁,可靠性高。
1.常规站,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其结果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人接受信息的速度有一定限制,对于变化快的信息,有时来不及反应,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处理。而且个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可以说常规站人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不高的。运行的实践证明,值班人员的误判断、误处理常有发生。综合自动化站的核心为系统监控主机,用成熟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控制与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事件记录等功能,可靠性高且功能齐全。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化了变电站的运行操作,可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步骤复杂的顺控操作,且操作安全快速,对于全控的变电站,线路的倒闸操作几分钟便可完成;而常规站实现同样的操作往往需要几个小时,且仍存在误操作的隐患。
3.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由模拟式变成数字指令,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各保护小间与主控室之间采用光缆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回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散式布置,控制电缆长度大为缩减,在相同控制电缆截面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电压降减少,有利于断路器的准确动作。规划院最近将全国5个500 kV站作为综合自动化的试点,也从侧面反应电力系统业内人士对自动化监控系统可靠性的认同。
二、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建立DMS系统,通过DMS系统,一,可以提高电气综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需要;二,使电气设备保护控制得到优化,消除大面积停电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三,能够建立快速电气事故处理机制,使故障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量、功率等各种运行参数,实现电力平衡、负荷监控、精确计量和节约用电等多种功能;四,改变了现行的运行操作及变电值班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方式,达到大幅度减员增效的目的。
三、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几点思考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四、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场总线;无线通讯技术;变频器
1.引言
现今,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并确保过程运行的可靠及安全,为先进的维护策略打造了相应的基础。
电力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及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与日剧增。传统的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最新的技术,包括无线网络、现场总线、变频器及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等,大大提升了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2.电力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3.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权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4.无线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无线技术的出现及快速进步,正在赋予电力工业领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并由此在电力流程工业领域及资产管理领域,开创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无线技术汉阳科技,但仅有几种特别适用于电力流程工业。这是因为无线信号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搭载的数据容量(带宽)、抗RFI(射频干扰)/EMI(电磁干扰)干扰性、对物理屏障的易感性、可伸缩性、可靠性,还有成本,都因无线技术网络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多用户都倾向于“依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定合适的无线技术”。控制用的无线技术主要有GSM/GPRS(蜂窝)、9OOMHzRadios、wi-Fi(802.lla/b/g)、WIMAX(802.16)、ZigBee(802.15.4)、自组织网络等,其中尤以Wi-Fi和WIMAX应用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其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优、在数据集中和网络化方面具备卓越的安全框架、具有主机数据集成的高度灵活性、高的鲁棒性及低的成本。
5.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 2 1机到1 7 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
6.安全技术
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随着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必将出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7.传动技术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对于变频器厂商而言,在未来三十年,变频器,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变频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
在业内,以ABB为首的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导厂商,ABB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及绝缘体制造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凭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性能而获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其公司多种产品,包括:PLC、变流器、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都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8.人机界面
发电站、变电站、直流电源屏是十分重要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搜企网,单片机技术的日趋完善,电力行业中对发电站、变电站设备提出了更高精密、更高质量的要求,直流电源屏是发电站、变电站二次设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直流电源屏承担着向发电站、变电站提供直流控制保护电 源的作用,同时提供给高压开关及断路器的操作电源,因此直流电源屏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发电站的安全运行,直流电源屏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从早期的直流发电机、磁饱和直流充电机到集成电路可控硅控制直流充电机、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充电机、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等,至目前直流电源屏已很成熟。直流电源屏整流充电部分仍然采用目前国际最流行的软开关技术,将工频交流经过多级变换,最后形成稳定的直流输出,直流电源屏系统控制的核心部件是V8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它将系统采集的输入输出模拟量以及开关量经过运算处理,最终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模块使其按电池曲线及有人为设置的工作要求更可靠地工作。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1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实现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自动化,既是新时代下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也是电力系统不断完善改进的必然经过。在对配电自动化及其管理方面展开讨论之前,需要首先了解其概念及内容,及推行的难点所在。
二、配电自动化概念及内容
1.配网自动化概念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集成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需求侧管理、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互动的关系,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配电自动化系统比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简单而且投资少,其实正好相反。
2.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一)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当前城网和农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环节之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 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现在大容量发电机组的不断投运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的出现, 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更加复杂,如果仍依靠原来的人工抄表、记录、人工操作为主,依靠原来变电站的旧设备,而不进行技术改造的话,必然没法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更谈不上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
(二)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是指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包括配电网的高压、中压和低压三个电压等级范围内的线路自动化。它是指从变电站的变压器二次测出线口到线路上的负荷之间的配电线路。等级馈线自动化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 从结构到一次、二次设备和功能,与高、中压有很大的区别。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有: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具有控制操作、事故告警、报表、图形、数据库管理功能;负荷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测电网负荷情况,控制馈线负载,在配电网紧急情况下,对用电负荷进行监控,进行削峰、填谷,使电网负荷趋于平衡。电网事故情况下,自动切除、隔离故障区,完成非故障区域的恢复送电和重要负荷的转带及网络重构。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难点
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为进线变电站、小区变电所、配电变电所、分段开关、并补电容器、用户电能表和重要负荷等,因此站点通常要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点之多。这不仅对于系统组织会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且在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上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也是很不容易的,即使在图形工作站上,要想较清晰地展现配电的运行方式,就必须下更大的功夫。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后台控制主机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较输电网自动化系统都有高得多的要求。
2.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站端设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有大量的站端设备不能工作在室内环境,因其工作环境恶劣对于这样的设备要考虑防雨、散热、防雷等因素。
3.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站端设备数量非常多,会大大增加通信系统的建设复杂性,从目前成熟的通信手段看,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单独满足要求,因此往往综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并且通常采取多层集结的方式来减少通道数量和充分发挥高速信道的能力,这样就更增加了通信系统的难度。此外,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内众多的站端设备中既有容量较大的开闭所 RTU和变电站 RTU,又有容量小的现场 RTU,而且对于现场 RTU往往还有设置定值、故障录波等更复杂的要求。
四、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工作模式的影响
1.隔离开关的故障处理
在电力系统中,隔离开关的主要功能是确保高压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性。在高压设备检修时,要将所检修的设备与其他带电线路和设备断开,给检修人员提供绝缘的空间,以确保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隔离开关能起到断电的作用,它是在变电站、输配电线路中与断路器配合使用的设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可能会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那么就要及时地对故障进行检修,一般隔离开关常见的故障有拒分合故障、控制回路故障、发热故障以及锈蚀故障等。拒分合故障一般是由于传动部件的卡涩和锈蚀所引发,所以必须增加对传动部件的保养和维护,定期的进行清洗和上油,并及时地更换损坏的部件。
2.调度运行的自动化
现今社会,用电的需求不断扩大,导致电网容量增加,设备数量增多,网络结构也变得十分复杂。由于设备定期的检修以及更换,使得设备停电检修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运行方式也随之改变。为了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网路等先进自动化技术解决调度运行工作,使电网调度自动化,在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处理、负荷预测和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潮流计算的应用
在运行的电力系统中,可以利用潮流计算来进行预知。当电源以及负荷发生改变,网络结构也发生改变时,就要研究和分析网络中的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能够确保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每个元件是否有可能发生负荷进而影响系统的安危。这就可以通过潮流计算,检测制定的网络规划方案是否可以达到运行方式的要求,倘若计算结果符合未来供电负荷增长的要求,就可以确保此方案的安全性,倘若不符合,就必须重新制定网络规划方案。
五、配电自动化管理
1.安全管理
实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安全管理,是为了能够使配电系统在发生故障之后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当发生了永久性故障的时候,首先应该辨识并且隔离发生故障的线路段,进而及时的重新构建配电系统,使非故障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恢复正常的供电。当一条线路的某个段发生故障的时候,馈电线断路器将自动跳闸并且自动重合一定次数,如果故障消失则能够重合成功,如果是永久性故障,馈电线断路器将再次跳开并且锁定在断开位置。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故障电流分布信息的分析,能够推求出故障的具置,而在电源已经切断的基础条件下,能够自动的打开有关的分段刀闸将故障段直接的实施隔离。
2.信息管理
对于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管理来说,开展信息管理工作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因为只有实施了信息管理,相关的信息才能够有效的被连续的采集并且更新。而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紧紧跟踪配电系统状态的数据库,所以必须是配电系统的一个完整的、准确的以及及时记录;配电调度员或者是任何一项自动化功能都能够方便的存取数据。
3.加速电网建设的步伐
按照电网的规划,优先安排增加电网传输容量、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的项目,优化电网结构,满足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的要求。城市配电网要实现环网结构,提高互供能力。积极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环网供电,馈线自动化,缩短故障隔离时间,缩小停电范围。对已经形成的配电网络应积极合理的装设线路分段设备、重合设备。
六、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配电自动化需求将会越来越高,只有未雨绸缪,积极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提升措施,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对各项需求的满足,才能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构造现代化的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侯方臣,程亮.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20期:55-56.
[2]裴文.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第21期:23-24.
[3]张晗,张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其前景[J].科技传播.2013年,第4期:45-46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68-01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电气自动化发展前期,我国电力系统中并没有得到大力发展,致使我国国电气自动化的综合能力与其他发达国家存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应用中优势愈加凸显,近年来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 变换器电路的发展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日渐成熟,电力电子元件更新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于此,变换器电路也得到了极大改变。在使用普通晶闸管的过程中,因其具有交流变频的特性,直流电路在电力系统中其运行状态一直保持在交-直-交交替变换中。
但新型电力电子技术的出现,如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中不再使用普通晶闸管,而是采用了PWM变换器,进而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功率因素,并有效解决了低频区电动机产生转矩脉动的情况,其缺点主要有震动噪音大等。
震动噪音大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技术人员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直到直流环逆变器被Divan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发出来后,才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直流环逆变器的出现达到了电子器件功能灵活转换的目的,实现了零电流、零电压情况下的有效转换,并对开关消耗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因此有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同时逆变器尺寸也得到了降低,并对逆变器的集成化程度有了极大提升。
1.2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的发展
以晶闸管为主体的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诞生,这种半控型器件的产生象征着自动化控制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改进,形成了系列式、全控类型的电力电子器件,其代表性电子器件主要有:GTO、GTR、MOSTEFT,新型电子器件的产生象征着着电力电子器件已经更新到第二代。其第三代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子器件是IGBT。各种电子器件有着不同的的额定电流、电压和开关时间,因此每个电子器件的应用范围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可关断晶闸管其简称为GTO(Gate-Turn-Off Thyristor),又被叫做门控晶闸管。其优点主要是当门极加负向触发信号时晶闸管能自行关断,其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GTO具有极低的关断增益,因此需要增加关断驱动电路的功率。
电力晶体管可以简单称作GTR(Giant Transistor),是一种双极型大功率高反压晶体管,因为大功率的特点又被叫做巨型晶体管。又因其具有较低过流能力、较小热容量等原因,在配备驱动电路及保护电路时,使用者可以依据其特性进行准确配置。
1.3 智能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依据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要求,我国该方面的工作人员增强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发,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模糊理论、自适应理论以及网络通信、微机技术等,进而将智能化应用到新型保护装置中,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4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力系统的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发电、输电及配电。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服务中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其最主要地技术,将电力设备和电力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进行紧密结合,同时应用配电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在负荷预测中采用现代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计算。
2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因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长期制约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初期并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中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应用范围也随着不断扩大。尤其是IEC61131的颁布、OPC技术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空间。但在电气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电气自动化系统维护差
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以WindowsNT、Internet Explore作为其系统构成的主要技术,这些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中操作规范、执行语言及平台建立都已呈现出标准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因此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为维护电气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便利。
2.2 分布式控制
分布式控制系统又叫做分散控制系统,在控制生产过程中由多台计算机分别对控制回路进行有效控制,又能对数据信息进行集中获取、集中管理及集中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进行有效调节及控制,并妥善处理线路和设备、设备和设备之间的联系。
2.3 IEC61131标准的应用
在颁布IEC61131标准之前,因为每个生产厂商采用的标准都不统一,致使各个元器件的型号、使用功能、定义方式都有所不同,自动化系统元器件市场乱象由此而生,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各个元器件的应用组合,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自IEC61131标准应用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增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性。
3 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量应用,电气自动化以其独特地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电气自动化应用范围内,不仅能够和新型科技密切配合,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大量应用。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给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电气自动化发展前期,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并没有得到大力发展,致使我国国电气自动化的综合能力与其他发达国家存有极大差距。基于此,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必须依据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电力行业的要求,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对我国电力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不断革新,实现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电气自动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大量运用,促使我国电气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海龙.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市场自动化
一、电力自动化发展进程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电力自动化市场取得飞速发展,中国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电力自动化技术相继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也随之开发成功,国内的电力自动化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品品种逐渐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生产规模逐步扩张,电力自动化行业进入国产化时代。
二、电力自动化现状
目前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相应的其单一功能也实现了向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功能的发展,例如AVC的自动调节与控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变电站综自装置更是向着灵活、快速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实现了全面更新及优势发展等。依据以上创新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优化、协调与智能的发展,令潮流及励磁控制成为市场新一轮的发展研究目标。
三、电力自动化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