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开题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潍坊外国语学校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和根基教育开题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悉心哺育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辛勤的园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老师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老师将爱无私地奉献给这些雏鹰,使他们展翅飞翔。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生的品格教育。作为家长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说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注重品格教育。
孩子的优秀品格应该从小培养,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悟道理,学习品德,做到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很必要,外国语学校的根基教育就非常有特点,整个校园不管是教室课堂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大环境,到处都有根基品格教育的影子,同时外国语学校小学特有的寄宿制集体生活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十分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同时也感受到身上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家长一定全力以赴参与到学生的品格教育中来,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其次,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根基品格养成的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品格的榜样;还要和孩子建立起爱的关系,通过爱的桥梁把自己的优秀品格传递给孩子。
各位家长,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让我们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孩子的成长导航。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职体育 体育课程资源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界定
从理论上探讨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助于深刻认识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对构建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加强对体育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对于高职体育教育来说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但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场地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广大高职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改革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之一。这是因为,体育教师不仅决定着体育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还是体育素材性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体育教师自身就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性资源。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体育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所以,必须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制度,加强他们自身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推动高职体育课程资源改革,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通过多元化的培训,使他们对《课程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我们通过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认识到高职体育教师大部分是田径、篮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等专业的。然而,现实教学中体育教师这一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为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这一资源,必须做到:(1)更新教学理念,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2)定期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也就是说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明确自我充电的目的,既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科目,选择主攻方向,又不能局限于此。应该兼容并蓄,广泛涉猎,不断开阔视野。要在业务素养上不断查找瞄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教育理论与职业专业知识、技能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用人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下工夫。(3)自我充电,讲究方法,持之以恒。除了整合传统的自学方式与继续教育资源之外,还要科学利用不断开发出来的职业活动课堂等学习方式和资源。同时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实践、高于实践,不断反思,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中的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资源中一般有一个标准的400米操场,有几个标准的篮球场,几十张乒乓球桌,几个排球场、小足球场。可即使有这么多的场地也容纳不了全院各班级,几千多名学生。每到课外活动时间,人满为患,学生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通过观察,体育课堂内容除了篮球、足球、乒乓球以外,很少上其他内容。这除了场地的限制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教师害怕出安全方面的问题,出了问题,对学校、对己都不利。(2)学校传统的运动项目是足、篮、排及田径几大项。(3)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到外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不多。(4)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创新课程内容。总之,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可极大地拓展现有狭窄的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促进高职学生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完善,保证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最终确立。教师根据学生生活经验、项目特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一些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工厂实习中的生产用具等制作成简易器材,既可解决体育器材匮乏的困难,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中的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职业需求、回归所学的专业,要考虑学生以后所受从事的职业的需要,符合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实际,面对全体学生,把那些具有实用性、简易性、趣味性、娱乐性及锻炼价值高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选入体育课堂。游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因此,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场地、器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创编游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要科学地选择游戏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健身的平台。只有当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自觉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目的。
体育课程改革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活力,同时给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乐趣,然而,总体来说,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依然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课程进程,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所以,如何进一步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科学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够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改观。本文探讨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种类,并提出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以期为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提供有益参考。
二、认识体育课程资源
(一)内涵
体育课程资源指的是构成体育课程活动所需要的素材及条件,如基本知识、技能、经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培养目标等素材性课程资源,同时还包括决定体育课程实施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场地、设备、环境、对课程认知状况等因素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二)结构要素
1、思想资源子系统:所谓的体育课程思想资源子系统指的是参与体育课程活动中,影响体育课程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思想观念。(1)体育课程管理者。具体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各高校管理人员,其思想可成为法令、政策来源;(2)体育课程研究者。具体包括体育课程学科专家等思想意志,作为体育课程活动的直接思想源泉;(3)体育课程实施者。具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4)体育课程活动以外的各类人员。如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人员思想。
2、知识资源子系统:知识是一个巨大系统,既包括自然知识,还包括社会知识,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产物,是人类通过主动改造客观世界以及人类本身的产物。(1)从理论方面定义。体育知识包括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理论、健身原理及锻炼方法、运动损伤的防治;(2)从实践方面阐述。体育知识为体育学习者提供各种健身内容及方法,促使体育学习参与者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引发运动兴趣并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3、人力资源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1)人力资源需求系统。教育大都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主办,作为人力资源活动的需求主体;(2)人力资源供给系统。具体包括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等具有参与体育课程活动能力的劳动者;(3)人力资源配置系统。其实质是市场配置系统;(4)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具体的体育课程活动受制于人力资源开发状况。
4、物力资源子系统:体育课程财力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1)国家体育课程财力资源。即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财力指标;(2)社会体育课程财力资源。即通过各个社会组织所提供的体育教学活动的财力支持;(3)教育机构体育课程财力资源。即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用于体育课程的开发、实施及评价所用财力。
(三)特征
1、潜在性:体育课程资源不是现实的课程要素,需经过课程实施主体能动地加以赋值、开发及利用,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体育课程成分,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
2、多样性: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供开发及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存在区别,其表现形态也不同,富有多样性。
3、动态性:首先,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及民族文化等,均影响着体育课程资源的动态发展;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内容不一,存在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最后,体育课程资源作为一个与社会资源系统及开发条件等动态适应的子系统,不同主体在不一致的情境中开发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同。
三、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进一步拓宽体育课程研究的范围,从而有利于体育课程及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程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丰富体育课程资源课实现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极大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的能力有一个全新的提高;提升全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推动全民健康社会化的实现。
四、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优先使用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精彩多样,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生去慢慢学习,所以,务必在体育课程资源范围内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以使用。
(二)开放使用原则。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时候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开放性具体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及途径的开放性。
(三)针对性原则。为了达成体育课程目标,需针对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目标积极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资源。
(四)经济性原则。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尽可能缩减开支和精力,具体包括空间的经济性及学习的经济性。
(五)因地制宜原则。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不应强求一致,而需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出地域优势,务必强化学校特色。
(六)安全性原则。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首先要确保其安全性,切忌盲目求新而忽略安全因素。
五、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改造竞技运动项目。首先,简化技战术,提炼出最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技战术;其次,完善内容,即删减一些难、偏、旧等大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第三,适当降低要求及难度。
(二)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个地区存在大量群众喜爱的体育形式,如龙舟、舞狮、舞龙及各种体育游戏,将它们作以适当加工并引入体育课程。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element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and also is the co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takes the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as the goal to enable students to quickly adapt to their occupation and get strong follow-up development ability.
关键词: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curriculum;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15-02
0 引言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结合铁路行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针对现场调研、毕业生访谈、企业专家研讨等信息反馈基础上,历经多次校内外专家论证,按照“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课程标准与铁路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保障了该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的系统性、动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特征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工作过程分析为切入点,以培养铁路施工与维护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
1.1 开发主体多元化:开发主体由过去的院系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教师参与转变为由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避免了课程构成与目标岗位的要求脱节,实现了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企业要求相适应、相对接。
1.2 课程结构职业化:其一,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结构、学习情境均来自典型工作任务的转换;其二,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学习体验,实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并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1.3 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并强调各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1.4 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三方面的变化。就实施主体而言,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工程师为一体;就场所而言,必须做到专业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就教学过程而言,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统一。
2 构建符合高职铁路特色的专业课课程体系
2.1 课程结构 按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遵循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1 开设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等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2.1.2 开设工程识图与CAD、工程力学应用、测量技术与应用、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工程地质鉴别与分析、混凝土(钢)结构检算等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为学专业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
2.1.3 开设地基基础施工与试验检测、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从事铁路施工及工务技术领域最典型工作的能力,包括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工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劳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以强化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
2.1.4 开设铁路线桥隧检测、专业英语、以及施工与工务模块等专业拓展领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领域,拓展专业口径,为职业能力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开设专业选修学习领域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专业前沿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为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创造条件。
2.1.5 开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新技术新工艺讲座等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综合技能实训、标准化作业实训、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以突出职业标准化训练为中心,重点强化培训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岗位能力。
2.2 课程排序 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能力形成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以及岗位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课程教学的先后顺序,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表1)
3 新课程体系运行效果
新课程体系通过3年的实践运行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专业课程考核及格率为100%、优秀率接近48%,实践教学成绩普遍提高30%以上;1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27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特等奖学金1人、一等奖学金26人、二等奖学金53人、三等奖学金103人,获奖率达52%;被学院评为优秀学生干部34人、优秀团干13人、优秀团员26人、优秀学生53人、先进个人31人;有4名同学参加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荣获专科组陕西省二等奖,有6名同学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工类专业测量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8名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技能作品展荣获三等奖。
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工学交替的实践中,职业能力得到良好锻炼,缩短了毕业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9%以上,2013年学生就业质量迈上新台阶:2013届就业率为99.7%、2014届签约率为95.5%。
4 结语
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领域课程体系模式,只有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铁路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课程结构和优化课程内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马树超.能力·理念·基础·水平——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特点评述[N].中国教育报,2007-04-17.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本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生活中娇生惯养,依赖家长,生活能力不强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对于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如何能够迅速适应高中寄宿制生活,培养他们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为载体,开发与开设了《学会生活》系列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操,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将原先比较隐性的礼仪教育、审美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显性化,开发与开设了《高中生文明礼仪》、《茶艺与养生》、《艺术插花》《香道》、《瑜伽与美容》、《实用生活技能》等系列课程,每个学期保证8课时,内容丰富,螺旋上升。
三年来,相关老师参考有关资料,边实践、边研究、边积累,从课程纲要到目录,从教材到教学参考,都经过了仔细推敲和审核,目前全部编印了单册教材、教案及讲义。学校展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面对生活、驾驭生活,真正做一个生活的主人。
二、课程开发实施的经验
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融知识案例规则和建议于一体,力求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基本动力,努力做到了重体验、重实践、重实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评估多维立体。
(一)教学目标要合理、整合
该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在了解高中生现状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以生活知识教学为载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从而促进高中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逐步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要多元、开放
该课程注重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设置以高中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网络、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深入到茶馆、花店、饭店等拜师学艺,通过实地学习,经过整理归纳,内化成适合高中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学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编写过程中,通过主动参与,获取、巩固和深化生活知识和技能,拓展思维,提高生活能力。
(三)教学形式要开放、灵活
该课程教学形式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注重调动高中生自主探究的“内省”能力。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小组讨论、团体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不再是课堂讲授的补充,而是一种与相应的教学内容契合的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学校专门装修了茶艺教室和茶花教室,茶艺教室内挂有大副茶经,全部日式装修风格,教室内摆放了多张茶台及多套茶具,每节课上学生5人一组,亲手操作,进行茶艺表演练习并品茶。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研讨,教学活动民主而富有活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多元
该课程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其中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同学自评、互评等。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小组或个人作业及作品的方式,即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作品设计或做一次公开表演。例如,进行一次茶艺表演,或插一束花、做一道菜等。学校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评价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