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引导学生独立认读14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挑”。进行随文识字。
(2) 熟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体会人物心情,回答课后思考题。
(3)通过收集课文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扫荡、顺从、牺牲、传扬、悲愤”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加深对英雄的了解和认识,学习英雄崇高的品质。
2、教学重点:
(1)独立认读14个生字,随文识字。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资料,老师的讲解和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英雄的了解和认识,学习英雄崇高的品质。
4、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录音机、《歌唱二小放牛郎》配乐。
5、补充资料,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年是我国胜利七十周年,在七十年前的九月三日,日本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停止了对中国等国家的侵略。 1937年日本侵略者正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他们烧杀抢掠,干尽坏事,妄图。但是不屈服的中国人民顽强的与敌人进行斗争,英勇奋战整整八年。在这八年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一位小英雄(课件出示王二小肖像)——王二小。【在学习课文前,补充一些历史背景,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基调,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6、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课前请同学预习了课文,老师想检查大家的认词情况。(CAI出示课文中生词)请大家先自己练习读词语,想办法读准字音。
(2)在刚才练习时,你发现了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同学注意的?(生提醒字音,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音字“挑”,生领读多音字。)
(3)带着同学的提醒来齐读词语。(师正音)
7、习课文内容,体验情感。
(1)他是一个放牛的孩子,人们为什么要歌唱他?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这篇课文。(师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
(2)请生汇报(说一句完整的话,说话训练)
8、学习2—6节
(1)学习第二、三节
王二小为了保护乡亲而牺牲了,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从哪里看出乡亲们有危险了?(引入第二节)
敌人向一条——(出示词卡“山沟”,生认读“山沟”)扫荡。“山沟”就是两座山之间的一小块平地。山沟里——,掩护着——(师生配合读这句话)
敌人去干什么?(生答扫荡,师出示词卡“扫荡”)生认读词语。孩子们,看看敌人是怎样进行扫荡的吧!(出示CAI敌人扫荡的图片)敌人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杀光那里所有的人,抢光那里所有的东西,不能带走的就连同房子一起烧掉。敌人所到之处都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都是尸横遍野,一片废墟。如果让敌人走进山沟,会发生什么事?
9、学习第四节
(1)遇到了这么危急的情况,王二小是怎样保护老乡的,读后面的课文找一找。
(2)他紧张、害怕吗?他是怎样走在敌人前面的?(顺从)出示词卡“顺从”,生认读。什么是“顺从”?生读句子。
(3)二小真的很顺从、听话吗?(不是)他不是真的顺从,为什么要装的很顺从?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
10、再次感知二小的英雄形象。
读到这里,王二小这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他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后方机关、老乡的安全,我们也被他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让我们再用朗读歌唱二小的故事吧。齐读2-6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引导,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阅读能力.同时通过不断强化王二小的英雄形象,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歌唱他】
11、 总结全文
(1) 二小牺牲以后,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首歌。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我们对英雄的怀念却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就让我们和着乐曲,用朗读再一次歌唱二小放牛郎。
(2)师生一起配乐朗诵全文,升华情感。
12、布置作业,拓展课文内容
1、《儿童团团长海娃》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小侦察员张嘎》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全面发展
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紧跟课改的脚步,深入领会其精髓,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与总结、充实与完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那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下又有哪些教学研究呢?
一、紧密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教师的职责是用优美母语塑造人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考试与分数,比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并且将其熟练运用于生活中,真正掌握一项基本技能。首先,教师要更多地注重教学过程,而非结果。课程改革下,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教师也该着眼于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不囿于卷面所体现出来的成绩。其次,将生活与语文教学合二为一,提高学生的认识。与其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不如让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最后,提升自身素质,发挥人格魅力,成为语文学科行走的代言人。在小学阶段,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教师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例如,《王二小》这篇课文距离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为了引导学生知道王二小是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小英雄,我们要向他学习并且了解历史、正视历史,我布置学生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以及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作为同龄人,我们应该从小英雄们身上学习一些什么并且发扬光大。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转换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到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首先,转换师生所处角色,教师所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课堂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为了赶进度,将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与父母一样,希望孩子成才又不舍得放手,但是只有大胆地放手,学生才会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布置一些让学生参与进来的环节,比如,分角色朗读、情景表演、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等,学生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在讲授《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时,在朗读方式的处理上,可突破传统的整体齐读或单调的教师范读,可布置学生分别担任旁白、小松鼠和鼹鼠三个角色的朗读任务,每三人为一组,比一比哪一组的配合默契度最高,朗读得最为流利、没有错别字而又有感情。这样一来,避免了个别学生在读课文时其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课文中来,充分感受自己的存在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一纸卷面所体现出来的书面成绩,因此,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延伸到课堂外。与传统授课相比,学生更喜欢参与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教师不妨投其所好,一方面,能够深化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要创新活动种类,开展真正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角、我是演说家、素材积累大比拼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收获颇丰。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我为学生挑选了59本中外名著供学生阅读,每一星期阅读一本后完成该本名著后的阅读测试,测试合格后同学之间互相调换,若不合格则需要继续阅读。这项活动开展后,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迫不及待地想要换取下一本名著。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作为站在教育最前沿的语文教师,面对课程改革,要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善于学习,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具体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读书;阅读链接点;活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76-01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每当我闻到那每一页纸张上都散发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书香,就会使我有责任引领孩子们走进书香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沉醉,让书中的文字都化作了缕缕书香,屋中香气缭绕,一个个如痴如醉。
1.让孩子们看好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心理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内容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实践发现大致趋向是图画性的图文并茂性的文为主图为辅的纯文字性的。从内容看大致趋向是由游戏性、故事性向知识性、专题性、古典名著、历史类读物发展。投其所好,按其阶段阅读主流建议借书、买书,不以成人的趣味来限制学生阅读,更适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然而学生毕竟是学生,当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时,阅读的"盲点"也同时暴露了出来。①随心所欲。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知所措,于是随便揪了一本拿来便读,不加选择,不顾深浅。②偏食现象。只读自己感兴趣的,或童话类的,或历史类的。③盲目从众。看到别人买了一本什么新潮的书,一窝蜂似的争相去购买,就像追星族,失去了阅读的个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指导,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从众心理,这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却的责任。我实践着,反思着,改进着,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
与课堂教学链接:我们的教材编写体系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起来,那么课外阅读便也能有计划地进行了。具体做法有:由文及人,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由文及史,到课外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由文及"著",到课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由文及地,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还有与课文有关的补充材料。经过一阶段的尝试,找到了一些基本途径:
(1)作者链接点。文章是作者的心声,作者在文章中总要传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找到了源,便能理出一些头绪。因此可从作者入手,引导学生去了解他的身世,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心理。
(2)主题链接点。每篇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都表达了一定的主题。同一时期作家反映类似主题的文章也很多,形成了特定的文学流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感悟。例教学《小英雄雨来》,引导学生读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
(3)知识链接点。语文学科中,除固有的语、修、逻、文的知识外,相关的哲学、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多学科知识正不断拓展。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如教《北京的春节》,让学生放眼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找有关不同地区、民族的资料。学生了解了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等,这种知识的习得远远超过了老师的传授。
(4)扩散性链接点。有的知识与课文内容无关,但却很有相关性。《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我就引导学生收集了音乐家的故事及其作品,并欣赏了作品。
与生活实际链接:生活处处即学问。公园、博物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包括关于卫生知识、安全防范方法以及礼仪、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我们收集、积累并向学生推荐这些读物,作为学校教育延伸出去的"生活课程"和"环境课程",辅之以适当的实践活动,有效地促使学生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成为真正能够生活、懂得做人、热爱家园的人。
2.让孩子们把书读活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而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书读了不少,文章却不见长进。我也有同感,悄悄留意学生的阅读,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精读不足,一味略读。读某一本书,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死读书,读死书,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往往只是飘忽的印象和肤浅的感受。找到了阅读低效的症结,我尝试着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反刍、再消化。
制读书卡: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再提炼。起先我提供了样式,渐渐地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读书卡,各种形状的,还有些精致的插图。令我激动的是还开辟了点评栏目:我的观点、我也说几句、我的感受,于是我也在先前的读书卡上加了一栏:心语。
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定期举行主题活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形式有读书心得交流会、争鸣活动、电视评论等。当然,还包括一些实践活动。如,我们进行了一次读书系列活动(讨论购书原则去书店选书设计扉页内容制定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书读书交流)。
剪报编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剪报编报。我们学着编了"游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等主题手抄小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再进行选择、编辑、抄写、绘图。学生在剪报编报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与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阅读摘记: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课题研究: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研究题目,和同学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门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所要的资料、数据和信息,最后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