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贺电慰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家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送走了收获的20xx年,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xx年,在此之际,全校师生欢聚一堂,人人喜气洋洋,班班春潮涌动,我们以课本剧、古诗词文艺汇演的形式来庆祝元旦,辞旧迎新!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道一声:大家,新年好!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育人目标。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追求和谐,使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可谓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喜事连连、成绩多多。成绩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心血,代表着我们过去一年的奉献与拼搏。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运师附小快马加鞭,各项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一、注重平安校园建设,年终安全检查喜获全市第二名。
二、教师队伍茁壮成长,以周灵梅,张晋芳等为代表的师资队伍,成绩菲然,不仅走出了运城,而且撂响省城,迈向了全国,周灵梅老师代表市获省一等奖之后,十月份又获全国诵读教学课堂设计单项一等奖,综合二等奖,解金海老师获省二等奖,张金芳老师、解金海老师又获省电教教学第一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7人获省电教能手,2人即将通过省级教学能手评选,有多位教师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三、校园活动丰富多彩:以校园艺术节为代表的全面展示学生素质的活动,特色明显,运城小学首家趣味运动会、智力快车、课本剧、夏令营全面成功,彰显了附小的育人特色和广大师生的聪明材智。
四、基本设施迈向现代化,以投资80万元的班班通工程为标志的教学设施,成为运城一流。
五、团队精神得到进一步增强,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共同进步、形成氛围。
六、学习型组织工程建立,规章制度已经建全,并全面落实,一流名校的框架已经建成。
以上仅是附小工作的一个局部,总之,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值此欢庆之时我代表校委会,校党之部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谢谢大家。:
风高帆影急,盛世铸辉煌!除旧岁,吉祥如意。2007年学校将有新的发展,我们也将继续发扬附小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作风。以一颗进取之心稳扎稳打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抓住机遇,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矛盾,解决新困难。我们要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手抓课程、教材、教法改革,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把教育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
一、行业洗牌大势所趋
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电工制造企业,将近2000来家,水平参差不齐。多年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发展差距大,造成了宏观上的两极市场,庞大的低挡市场一极以产品的基本功能诉求为主要特征。造成很多的温州电工企业追求廉价置安全不顾生产出大量的低质低价的产品。随着中国经济25年的高速发展,加上电工国际品牌如奇胜、梅兰日兰、莫顿、罗格朗、松下的先后强势介入,以及国内的一批品牌的快速成长共同推动将这个行业由质量竞争过渡到品牌竞争阶段。从跨国电工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他们也经历了这个竞争阶段。另外从欧洲及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生产开关插座的电工企业的数量不多,如奇胜在澳大利亚占据了70%的份额,松下电工在日本占据将近80%的份额。考虑到中国的市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以英国为例,其人口和面积同我国的贵州省差不多,而电工企业没有几家,以此类推我国的电工行业步入成熟阶段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将最多只有二十来家就够了。从2000家到20家将是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
二、温州电工企业的现状
从宏观上来看以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电工企业整体要比以粤东南为代表的珠三角电工企业从发展战略、管理水平、营销策略要低一个层次。电工的中高档品牌都集中在珠三角。而温州电工产业经历将近20年的发展,整个产业格局形成以下几种企业运作模式:
A、前店后厂(通过购买部分配件,自己组装通过亲朋好友在国内局部城市小规模销售)
B、自建网络(通过在国内寻找经销商自建营销网络)
C、OEM制造(替其他品牌贴牌生产)
D、ODM制造(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制造)
温州的电工产业起步时间并不比粤东南一带的企业晚,但起点要低。温州已形成了电工设计、制造、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但整个产业链中的高级阶段一些龙头企业的市场定位普遍中低档,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考虑到价格成本因素而没有将产品的质量及工艺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就像模具而言,温州的一般企业的一副投入为8000元左右,而在粤东南则要1.8-2.5万元一副,模具的精度水平造成我们温州同粤东南电工产品在外观及品质上的巨大差距。所以在国内市场温州的电工产品的定价及盈利要比粤东南的企业低。
三、面临的挑战
1、产业空心化
2000年以来受诸多原因影响温州部分电工企业纷纷外迁上海、江苏,主要的原因在于摆脱温州的电工产品整体定位偏低的印象,从地域品牌的角度去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尽管外迁的企业零配件短期内会在温州采购,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温州的电工产业链的上游将会受到削弱。
2、龙头企业低关注度
近年来温州电工的几大龙头企业无一例外地走向多元化,单纯的电工企业因市场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提供这些企业的迅速发展的平台,造成产品创新投入的人力与物力的不足,创新不足也造成温州电工产业链各级创新升级停滞不前。
3、成本高位运行
2004年以来随着电解铜、塑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们温州的电工企业面临的压力将是巨大的,大多数企业向经销商提价的能力弱,企业的盈利水平直线下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四、面对挑战的对策
1、品牌的定位创新
从企业营销4P的角度重新细分市场进行定位,从起点上跨越与珠三角企业之间的差距,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让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支撑品牌的生存发展。但品牌重新定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缜密的市场调研与策划,同时企业自身要明确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取舍。
2、营销创新
目前国内电工市场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品牌竞争阶段,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将趋同化的产品能够销售的更多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为我们温州的电工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中低档定位,在国内市场影响力弱,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市场风险大。所以我们的企业产品大部分处于模仿改进阶段。但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模仿创新能力强,速度快,也能在市场上挤入主流的行列。要有更大的突破,则要在营销创新上下功夫。营销创新应围绕品牌形象、品牌网络、品牌推广速度这三个要素进行战略组合走营销差异化之路。
3、迈向国际化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 陕西靖边 7185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于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设备维护也逐渐的在走进市场,原来只有电力部门专门负责设备维护的情况先已经改变,电力设备制造业也开始着手进入到这一部分。而且设备的制造商对于设备的设计和缺点都非常的了解,以及有保证的证备件来源,常常在接设备维护合同时占有有利的地位。状态维护最重要的是根据设备现有的工作状态,结合状态监测的手法,为设备的健康作出诊断,以便我们能抓住最好的保养周期,提高养修的技术含量。而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平稳工作,避免设备工作时受损是设备状态维护的重要目标。
[
关键词 ]110kV;变电站;日常维护;管理
引言
电气设备是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也是维系变电站正常运转和工作的基石,其地位十分突出。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在内的各种电气设备,需要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设备的使用效能。因此,要加强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1、加强巡查、维护与有效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
各种各样的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基础硬件,也是变电站工作的基石,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完整的电气设备管理机制首要的工作就是健全设备的巡查、排查与维护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切实保障各类电气设备的正常运作,将设备可能出现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无论是电力线路、电气设备还是电力信息通道,都要通过健全管理细则来加强管理,在定期、定性的巡查、巡视与检验中找出问题,尽快解决,其一般性的规定或制度包括如下内容:(1)要检查杆塔是否倾斜,有无裂纹;横担及其他金具有无锈蚀,螺栓是否缺帽、松动;绝缘子有无脏污、损伤、裂纹和闪络痕迹。
(2)要仔细排查导线有无过紧、过松的现象,刀闸导线接头是否良好,有无过热打火现象等。
(3)要检查拉线有无锈蚀、松弛、断股和张力分配不均等现象。此外,线路保护区的竹木、违章建房等是否清理、整改到位等问题,也是巡视工作的重点内容。
(4)要仔细检查电气设备的外观是否清洁,油漆是否完好,有无锈蚀,接地是否良好,油量是否充足,充气、充液设备无有渗、漏油、气、液的现象,封垫严密性及有无受潮现象等。
2、加强电气设备的人工管理,提高人工与技术手段的结合度针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一方面是各类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则涉及具体的人、事、物,即职工的日常工作与机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的有效运用。在变电站内部开展的电气设备管理、巡查与巡视,既要加强人工操作,更要运用信息化平台、电子技术等手段。比如,变电站的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整的制度与机制的保障。通常来说,发电厂设备要实施24h监督、巡视和管理,对于工作人员的时间,精力要求很高,以变电站设备的日常巡视和管理为例,做好日常工作,需从如下2个方面人手:
(1)加大设备日常维护的力度,预防出现遗忘、错误保养等问题,同时将设备的保养工作同员工的奖金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调动员工的维护热情,真正将设备保养工作落到实处。(2)加大设备的日常检查力度。应制定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同时记录好检查的内容,包含设备平时的工作情况、工作时间、维护的方法及次数等,从而当设备发生问题时,方便维修人员更了解设备,精确找出事故原因,予以处理。(3)关于技术手段的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厂设备巡检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人工巡视和管理的问题,确保定时对设备按计划巡查,方便真实记录设备状态和相关数据;同时,系统可对巡检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对设备进行建档、建图管理等。所以,有效运用人工和技术手段,是电力系统日常巡视与管理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4)应加大对设备管理从业者的监管力度。设备的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都需要熟练掌握设备的基础性能,依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结合企业的真实状况合理制定保养及维修规划,同时对维修与维护活动进行科学监管,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5)创建完善的设备维修、维护标准。不断改进并健全数据的统计,针对设备的出入情况、运转情况等进行详细登记,保证一机一册,有据可循;(6)定期对设备的管理从业者、维修从业者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3、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健全变电站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是变电站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设备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变电站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变电站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维修管理,使设备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其技术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才能为变电站获取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那么,应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呢?首先要做的就是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对电气设备进行合理、有机的分类,可以为制度建设打好基础。针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生产设备辅机(即电动机、控制柜等)的运行维护随主机同时进行,使辅机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满足主机运转要求;(2)电气设备的检修周期与主机生产设备的检修周期一致;(3)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均由电工进行。
总之,通过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分类指导以及制度建设,可以为加强日常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也为管理创新打下了基础。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工参与电气设备维护和管理的积极性变电站电气设备不仅是变电站的硬件基础,更是全体变电站职工的共同财富。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也是职工的重要职责。因此,变电站的问题需要在内部解决,无论是针对线路、设备的检查、维修、巡视,还是针对送电过程中的核算、评估、反馈,都需要变电站的日常维护来完成。因此,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有效方法提升变电站职工的业务素质、道德品质与个人修养,是确保变电站电气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质量的重要路径。例如,要组织竞聘上岗,全段进行安全员、技术员、技术主管、工区工长岗位竞聘活动,理论知识丰厚、业务素质较高者提拔任用,通过该种形式激励职工努力学习业务知识,钻研科技难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再如,要对日常参与巡视与管理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对优秀职工进行激励,形成“人人奋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5、结语
电气设备的故障有很大比例的原因在于日常忽视了维修与保养工作,从而使小问题变成了大故障。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从而消除设备的隐患,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延长工作时间,保证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淑英.电力系统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7.
[2]王元晖.基于变电站安全运行的设备维修检查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4:324-325.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趣味”一词被指代为“喜欢”、“娱乐”并已经变为日常用语。绝大部分西方学者认为,“趣味”被泛指一种神秘、本能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人在生活的不同情形里做出正确的选择。
“趣味”作为文明行为的基本概念首先是在西班牙作家格拉西安1647年的著作中出现的,但那个时代的“趣味”一词仅被应用于食物,品酒和音乐范畴,到了17世纪下半叶才用趣味来表示审美。
15世纪下半叶,当时佛罗伦斯的建筑师菲拉雷特在1464年写的《论建筑》中说过,他也曾喜欢过现代风格,但是一旦开始品味古代风格,就变得讨厌现代风格了……这里的“品味”正是“趣味”的动词形式。由味觉的术语向审美评价语的转换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流传。
17世纪中叶,在法国,趣味与美相联系早在1645年便由法兰西的元老之中的盖士德巴尔扎克使用。在他之后,剧作家莫里哀在《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的批评》里在与美相联系的意义上使用了“趣味”这个术语。17世纪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在《论趣味》中认为趣味变化无常,它依赖于个人的嗜好和所处的环境,但好的趣味确是一种准确评价的本能,这种本能建立在判断之上,和心智、道德、审美对象有联系,而不是依赖于情感。
17世纪末,法国人将趣味和审美相联系以及作为一种判断力的表述,逐渐开始影响欧洲的其他国家。首先将趣味作为艺术批评术语使用的是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他在1688年的《品格论》中写到,在艺术中有一个完善点,就好像大自然中还有着成熟和善良一样,对这个完善点没有感觉到,或者他所喜欢的东西要么超过要么不及这个完善点,那么这个人的趣味就是有缺陷的。
对于“趣味”的界定则是由意大利的埃托里作出的。埃托里在他的《修辞著作中好的趣味》写到,好的趣味这个词实际上是指谁能从不好的食品中把那些美味选择出来。在1648年成立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在查尔士・勒布朗院长的领导下确立了古典主义的权威地位。随后他的主张遭到了艺术理论家德皮勒的挑战,德皮勒在“画家的天平”(即确定构图,素描,色彩和表情为评价画家的标准)理论中,特别强调了色彩和趣味的概念。他把从格拉西安那里继承的“物质味”转换为知性领域的“精神味”。他把趣味分成三种“自然趣味”、“人工趣味”、“民族趣味”,最终逐渐压倒了单一绝对和古典的趣味。
18世纪,英国学者比法国学者更进了一步,他们将对“趣味”的讨论发展成了一种理论,使这个术语变成了美学的中心概念。夏夫兹伯里从非理性主义的角度看待趣味,他把趣味看作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那些被感知的对象,又属于去感知的心灵。他还认为美感的趣味与道德感及常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内在的感觉能力显现出来,有赖于一个民族的性格,不受偶然的影响。同时代的约瑟夫艾迪生在《旁观者》上写道,不是趣味遵循艺术,而是艺术遵循趣味;如果趣味是良好的教育、对古典的敬仰,那么它就是普遍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固有的,假如它能随时出现的话。英国学者将趣味与普遍性联系起来,逐步将它的美学范畴的讨论转向心理学范畴的讨论。
在18世纪,关于艺术批评的讨论以及有关趣味的争辩,在当时的文化界里变得相当丰富和有影响。“趣味”作为一个术语成了许多新观念的中心点,这些观念把注意力转向观众或听众的心境。对于艺术批评的传统权威地位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故障分析;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TM63,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046-02
1 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保护测量装置、通信网络、监控主机组成。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大大的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水平及管理水平。随着供电部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关系到整个变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一旦计算机监控系统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运行人员和调度人员对供电系统的监控和调度。因此,如何做好监控系统的维护工作,已成为保证综合控制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
2 露天煤业供电综合监控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1)目前,露天煤业供电综合监控系统由一个调度集控站及八个分站进行实时监控,其中包括:中心变电所、东帮变电所、南工变电所、输岩1#号站、输岩2#号站、扎矿变、扎岩变、西南区1#、2#箱变;
2)系统的结构形式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分为间隔层、通信层及变电站层。这种结构具有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开放性高、调试维护简单及节约投资的特点,可实现电力系统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功能;
3)后台监控操作系统主要有:南京磐能的SE-900系统、大连中电的ZD2003临控系统、许继电气的CBZ8000系统,各系统通过协议和规约实现与调度站的集成;
4)传输通道方式及组成:部分采用新架设光缆,坑下无法架设光缆部分采用无线传输,还有部分为节约投资是通过原有办公网络进行传输。中间传输设备主要由通信管理机、串口服务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无线收发装置、通道板等组成。通讯基本上采用双网结构:CAN网、485网或双以太网形式。
3 综合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
1)变电站的监控系统要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又处在运行环境及条件恶劣的煤矿变电所及坑下移动站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气温、灰尘、外部干扰信号等,都可引发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故障,引起系统运行异常。如不能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安全可靠运行。针对这种情况,监控主机就需要选择能够在强电磁环境中工作,抗干扰性能强,硬件设备工作稳定的高的工控主机。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定期对监控系统主机及各种通信设备进行检查、清理、吹扫等,以保证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目前,综合监控系统的通道设置非常复杂,由架设光缆传输、无线传输及通过办公网络传输等方式共同进行。导致中间通道节点多,设备复杂,故障也就多,再加上通讯光缆故障,监控机本身的故障,所以经常发生监控系统通信中断故障,查找起来也比较复杂。特别是通过办公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部分,对于变电站监控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3)对2012年上半年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故障原因总结如下:
(1)突然断电、来电的冲击,导致设备、系统文件及硬件的故障;
(2)设备的长时间运行,硬件老化;
(3)监控机病毒感染,系统文件、重要文件缺失,或重要文件的误删除、修改等;
(4)外部回路的强电磁干扰,可造成通讯管理机通讯口或主板故障;
(5)环境的影响、坑下车辆的刮碰等,造成通讯光缆故障;
(6)数据传输网络中的光纤收发器、串口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故障。
4 对监控系统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
1)监控系统是一个实时运行的控制系统,如果系统受到攻击,其后果严重,为此,建议建立独立的综合自动化通信网络,并在监控系统与其他网络联接处,装加防火墙;
2)由于矿坑分布范围大,且移动性强,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对于矿坑内分布的不适于布线传输的移动站,建议全部采用微波无线来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使数据传输主要通过无线网桥集中汇集传送到中继点,再由中继点传送到总监控中心。通过近几年对部分移动站使用无线传输控制网络的运行情况来看,其优势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安装方便、灵活性强,综合成本低,性能稳定,扩展性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特别是对于受地形限制的煤矿系统内,无线传输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
3)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多次出现过由于人为和监控机本身的原因导致的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为防止这种情况,就要制定好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好技术培训,规范系统操作人员行为,杜绝利用监控主机玩小游戏、使用U盘拷贝文件等行为,对监控系统的操作人员要设置好管理权限,禁止随意进入系统进行设置或修改,防止后台监控机的软、硬件资源遭到破坏。还可以使用具有封装功能的软件进行控制;
4)随着系统运行的时间越来越长,故障率也就会越来越高,系统对其备件的规格、型号、性能、软件版本号等要求有一致性,而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易造成备品、备件缺乏,所以对原系统的备品备件要提前进行考虑;
5)由于监控系统厂家众多,不同厂家的产品接入系统后都要经过数据格式和通信规约转换,这不仅会造成工作人员需要用很大的精力去调试,还会使系统运行不可靠,影响很多功能的实现,如使用同一厂家产品,就无须增加转换环节,在售后服务上也少了推委的现象;
6)为防止突然断电、来电的冲击,就要做好保安电源的工作,确保用电故障时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发生事故后可以保证各种信息不至于丢失。现在现场大部分使用的是UPS电源,但UPS电源寿命有限,可持续供电时间短、价格贵、损耗大。针对此情况,建议可考虑配置能将直流逆变成交流的逆变器,以站内直流蓄电池为逆变的直流电源,逆变成交流后供给后台监控机使用。配置这种逆变器,不用另外购置直流蓄电池,节省投资,而且变电站蓄电也具有容量大、寿命长、输出稳定等优点;
7)由于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都为低电平的弱电系统,防雷抗干扰能力较差,而平时从设计、施工中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防雷抗电磁干扰等问题大都未采取有效措施。 2011年输岩2号变及扎岩变就曾发生过雷雨天气导致的交换机、通信管理机、无线收发器等通信设备、通信口的损坏,造成系统的暂时瘫痪,给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后果。所以提高变电站的防雷抗电磁干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8)为了保证网络层的完好,应该注意对网络层的监视,这可以从后台和前置两个层次来实现,在硬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采取两个独立通讯网络工作,或同时工作,或者互为备用;
9)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强大,但也有脆弱的一面,就是完全依赖计算机及网络的稳定运行,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破坏,要恢复系统就很困难,因此必须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已保证系统破坏后能快速恢复原系统。系统的备份工作应由专人专责进行;
10)随着综合自动化系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少人或无人值守变电站已成为今后变电运行的主流方式。但大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也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维护工作强度,特别是涉及当地系统后台软件运行稳定性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由于变电运行人员的计算机熟悉程度和操作技能不高,对当地监控系统软件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无从下手,要想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更好的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还需要加强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专业素质。在专业管理上应有自己的队伍,不能全部依靠厂家维护,以免在故障处理上出现不及时情况发生。另外,在综合自动化控制的管理上,要保证专业划分明确,管理职责清晰,这对提高管理水平,防止事故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5 结论
上述有关综合监控系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是笔者在近6年的网络维护工作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监控系统故障类型复杂,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所以在实际中,除了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理论上的知识,更要注重在实际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做好监控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做好综合监控系统中各网络设备的维护,保证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