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与爱同行征文

与爱同行征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与爱同行征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与爱同行征文

与爱同行征文范文第1篇

一、会议主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新时期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二、会议时间:2013年10月16日报到,17-18日开会

三、会议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四、论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

2.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五、参会人员:全国科协系统学会、协会、研究会、地方科协、科技进修学院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部队及军队院校主管继续教育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政府机关及所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

六、会议形式及内容:

1.专家报告。围绕会议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科协等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和军队有关专家做主题报告,介绍国内继续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形势、政策和趋势,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交流研讨。邀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做专题发言,分享他们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和讨论不同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热点问题,并开展相关合作。

七、征文要求:

为提高本届论坛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现面向全国继续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征集论文。

1.征文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31日,请将应征稿件书面文稿及电子文档邮发至论坛秘书处,注明作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提交的稿件包括:标题、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5个以内)、正文以及参考文献等。

2.应征稿件处理方式。《继续教育》杂志常年设“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择优发表部分应征文章;同时,对其他优秀应征文章将出版《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论文集》,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将在会议上宣读交流论文。

八、论坛咨询:

1.李隽

电话:

(010)62797407

手机:18611426369

2.王爱义

电话:

与爱同行征文范文第2篇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儒家的“仁爱”思想有共通之处。因此,我们将“仁爱”作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仁”育人,用“爱”培养。

1. 抓好干部培训,建设“仁爱”的管理文化

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干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干部能够用“仁爱”之心对待教师,让教师深切体会到被尊重、被包容、被鼓励、被关爱、被信任,教师会把这种“仁爱”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当这种传递覆盖到学校每一个成员的时候,学校就是和谐的、幸福的。

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学校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让每一位成员都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和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在制度建设中要秉承“仁爱”思想,让人们感受到刚性制度中的人文气息。

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来引领教师发展。如果管理者具有仁爱的管理理念、丰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能力,在面对教师或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就能够做出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给予教师和学生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 抓好教师培训,建设“仁爱”的教师文化

从“知”入手,帮助老师了解“仁爱”思想的内涵,努力做“仁慈的教师”。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者,只有教师有了“仁爱”的思想,才能在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中体现出“仁爱”的行为。学校引领教师与经典同行,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与学生一起背诵、践行《弟子规》《论语》,用经典丰富教师的思想,规范教师的言行。

从“情意”深入,帮助教师理解“仁爱”思想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鼓励教师思考,体会对他人“仁爱”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工作生活中能够秉承“忠和恕”的仁爱思想,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从“行动”做起,帮助教师实践“仁爱”思想。引导教师归纳、总结好的教育行为,在工作生活中,选择符合“仁爱”思想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征集感人的教育故事,鼓励教师发现、整理、总结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人案例,挖掘点滴智慧,为学校“仁爱”文化的建设积聚精神的力量。

3.抓好学生教育,建设“仁爱”的学生文化

首先,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从背诵《弟子规》入手,让学生明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次,制定贴近学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行为规范。比如低年级制作图文并茂的行为规范手册,努力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仁爱”思想。

学校努力营造尊重、宽松、信任、包容的教育氛围,允许学生犯错、改正。在一次次纠错的过程中,让学生成长起来,体验到自我挑战成功后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4.抓好家长培训,建设“仁爱”的家庭教育文化

学校的随迁子女占90%以上,很多随迁子女的家庭不够稳定,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尤为关键。

与爱同行征文范文第3篇

白衣天使的梦

5.12护士节征文

白衣天使的梦

三年前带着纯真的梦想,告别农村的父母,只身远离家乡,带着青春的激情、花季的梦想和对南丁格尔的崇拜迈入了医学的神圣殿堂。在那所殿堂里,医学的知识灌溉了我所有的全部、赋予了我一份责任感、使命感!在那所殿堂里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期待很久仿佛那称为我已久的梦想!在那所殿堂里不知培育了多少医学人士,他们渴望、他们努力,他们有着同一份梦想为明天的医学事业做贡献!

走进实习的旅途中,实习走进临床第一个科是神经内科,一开始多少有些兴奋,兴奋的是,我又将认识一些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见识不同的临床带教,学习更广阔的知识。一开始我从陌生到熟悉,最后的我知道有胆量动手去操作,有胆量与病人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加了我们护患之间彼此的感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科室护士长组织我们实习同学每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理论知识讲座。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理论实践的知识,还教育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在实习的期间,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耳边经常出现这几名话:吃过饭了吗?天气冷了要多加衣服......当我走上神圣而光荣的护理实习的岗位,在人民无私奉献的鼓舞下,我怀着护理事业满腔热情,对病人的殷切关心,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对待病人胜似亲人,将无私关爱送给了患者。在母校老师的培养下,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了一名实习护士,优质服务、情暖病人,护士的工作平凡而伟大,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倾听治疗盘的协奏曲;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我们感受生存和死亡的交响乐章。都说我们崇高伟大,可是又有谁想得到,在这份崇高伟大的背后,其实是一颗颗普通的心!

所有的人都爱人世间美好的一切,美的花、美的草、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而在人们心中,生命毫无疑问是最美丽的。生命的美丽是因“天使”的守护。人的一生,总是有护士相伴,当你将要来到人世时,是护士把沉睡了几个月的你从母亲的腹中唤醒;当你不幸身染疾病时,是护士用那热情的目光、灿烂的微笑,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当人将要结束一生的使命离开人世时,是护士送去最后一缕阳光,慰藉你疲惫的灵魂。

我是护士,打针、输液、查房、测血压,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护士需要同情心;我为床上大小便的患者擦去满身臭气;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我们无论白天与黑夜,穿梭在银色的病房;无论刮风与夏雨,守护在病人的身旁。我们平凡,但不平庸;我们自豪,但不自满。

我是护士,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导尿、心电监护,一切都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护士需要责任心。

我是护士,每天送给病人的是微笑。

我是护士,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工作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一些小的改革,了解鉴别诊断,提高学习专科业务水平,在日常学习中,用心探索,不断创新。

我是护士,“我们需要用细心、耐心、诚心换取患者的称心”。天使情操、无私奉献。

为了练就静脉穿刺技术,我们业余之时同学相互在自己身体上多个部位进行穿刺,这样不仅给了我们心理上的安慰,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还根据不同病人、不同部位的经脉进行穿刺,从中学习经验。

在众多人的眼里,都认为做护士简单,谁都可以做,而我们要接触各类不同的人,要做几十种不同的操作,要有扎实的理论,还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文字书写能力、配合能力,掌握仪器的应用和专科技术。人们都说护士简单,看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中专毕业的做护士,大专毕业做护士,大学毕业的还在做护士,如果简单,也就不需读那么多的书了,病人在住院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感受最真切的是护士,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声誉。拉着病人的手,轻轻地问一声:“晚上睡得好吗?”为病人送去第一缕清风和阳光,正式这样平凡的工作,撑起了人间最亮的天堂,也营造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怀,把自己的青春与痛苦联系在一起,友善、微笑对病人;真心、诚意对病人;继续与生命同行,执着与生命的守候。

“选择了护士就是选择奉献”,我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所实习的医院,我们只有时刻恪守天使的情操,只有自己带头,无私奉献,护理精神才能在救死扶伤中永放光华!锐意进取,刻苦攻关。

在这个追求时尚的时代,护士对美有自己的理解。虽然辛苦,虽然劳累,但是我们很充实。夜深人静时,星光闪烁在天空,人们进入了梦乡,作为护士的你迈着轻盈的步伐,巡视在病房,听着那均匀的呼吸,静静地陪伴到天亮。晨曦泛起了白光,太阳露出脸庞,是你用那温柔的双手,轻轻地抚摸他那紧皱的眉头,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可是你却满脸倦容,你固守清贫和朴素,不为护士职业而自轻;不为护士的地位而自贱,虽然你不再靓丽,但人们明白,护士——世界因你而美丽!

与爱同行征文范文第4篇

严华银,研究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高中口语交际》《让语言亮起来》《今天如何做校长》《严华银语文行思录》等。

已然是深夜,但编辑同志要求今晚必须交稿。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反复阅读编辑部提供给我的这些优秀者的样本材料(“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主题征文来稿),并且发表我对这些优秀者的“美丽”真情的感慨和赞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传统的乡村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中的优秀者的美丽的概念,我记忆犹新。我生长在农村,是乡村教师培养出来的,后来在县中教书,那是“农村的小城”,所以我也算是一个乡村教师。在那样的环境、氛围和工作过程中,我接触过大量的乡村教师,并且在这样的乡村教师生活的浓重氛围中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几乎是每年的暑期或者是教师节前后,我都会在行政主导的“师德宣讲”的培训中被“教育”。也许我并没有从那里获得真实的真正的教师精神,但它让我逐渐见识了世人眼中“传统”中国乡村教师的“美丽”。

一是乡土式的淳朴。典型的乡村教师除了课堂之外,几乎都是寡言少语、默默无闻的,低调、软弱,领导说啥就是啥,安排干啥就干啥,任劳任怨;似乎总以为自己来自乡野,难登大雅之堂,比城市里的老师矮下半个头来。二是自虐般的敬业。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从不计较待遇多少、荣誉有无,可以没有自己、家庭和几乎相关自己的一切。这是僧人般的苦行,牺牲般的奉献。三是世俗式的教育价值观。优秀教师为了孩子的成绩、为了班级的荣誉可以加班加点,看到孩子的成绩在提升,总是在蜡黄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颜。这是一种“简陋”而有缺失的教育价值取向。

听多了,看多了,年轻时候的我,总觉得假如教师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的话,那教师工作近乎恐怖。它让我想到长期地下工作的“蝉”,它还让我想到在无边黑暗中那一支弱不禁风且越来越小越来越暗的“蜡烛”。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中国教师、中国乡村教师是不是就应该是这等模样,这等精神状态呢?

阅读完本次征文中的优秀稿件——都是自己或者是身边人的手笔,真实、可读、新鲜、生机勃勃——我感到振奋、激动,它让我对中国乡村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惊讶和欣慰。下列各点十分鲜明。

其一,大爱、敬业、奉献与追求自身生活幸福的高度统一。

几乎所有的乡村教师都传承了先辈教师的优秀传统。爱心即教育,奉献才高尚,敬业是本分。乡村教师身上依然不改的坚守、固执、诚厚成就了他们在学生、同行、家长乃至社会各色人等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但是,教师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一个家庭中的分子,他不应该是苦行僧,不应该是道貌岸然的传道士。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幸福。他们可以才华横溢,潇洒倜傥;他们可以时髦装扮,浪漫追求。当现代化早已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走在引领现代生活的路上。阅读征文中老师们的生活状态,我看到了老师们身上真实鲜活的一面。这一面便是在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奉献的同时也充分地追求并享受自己人生幸福的可喜的方面。这也是今天的老师作为老师更为学生所喜欢所亲近的原因,而真教育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认同中逐渐潜移默化着实现的。

其二,教育理想的实现与个人发展价值实现的高度统一。

在乡村教师的优秀者身上,几乎都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为了和自己一样的乡民,为了乡村的孩子,为了乡村的教育,很多人在乡村扎下根来,从普通的教师做到能够主持一方教育的校长,应该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应该说是功德无量了。但很多老师并不仅仅这样认为。他们中的多数把自身价值的实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走向了教师领域发展的巅峰。这是他们最为得意的。与古人之所谓成名成家,几乎是一个概念。宫风华老师写道:

如今,我依然执拗地耕耘在朴素的乡村校园里,学校西边的鲁汀河水潺潺流淌,流走了无数个贫穷而缤纷的日子,却流不走满蓄胸间的幸福和恬淡。泥土般的学生们一直用清脆脆、金闪闪的年华簇拥着我、温暖着我。我常常沉醉在他们用朝阳的热情、五彩的梦幻编织成的故事中,遨游在他们的世界里。

风一溜一溜地吹过,那一簇簇、一片片璎珞似的刺槐花总是雪花般地轻轻地落在我的心里。她那美丽的身姿和清香的气息,连同远去的村小、村小的老师和孩子,穿越了我年轻而璀璨的生命。(《槐花飘香的村小》)

这种精神层面的自觉,这样一种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看重,体现了中国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正是这样的觉醒,中国教育的成长和发展才具备了基本的条件。这是我从这样一批乡村教师的代表身上看到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其三,教学知识、技能、素养与教育教学理念的高度统一。

乡村教师再也不是加班加点的分数机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随着培训研修的强化,加之自身的勤苦努力,他们的教学能力早已不亚于他人。不仅如此,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也开始转换、提升和发展。很多优秀者独立钻研,深入思考,勇于探求。借助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开始寻找和发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有些人20年左右的乡村教学经历,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解和主张以及由此指引下的教学操作模式。“赵洁老师说:‘我没有什么特色,各个年级、不同学生、各种教材我都能教,而且我能够为学生带来他们感兴趣的课堂,让他们爱上学习并学有所得,爱上自然和生活,形成积极的追求并心灵美好……’赵老师不像许多名教师那样,有着个人特色。她就是那样,自然自如自我地行走教育,和学生一起进入各种文本的教学情境,进入教育生活。没有特色,可能就是赵洁老师的特色。只是,无特色的同时,却被几乎所有教过的学生喜爱着,是有原因的。”(注:本段所引用文字出自征文来稿《无特色的优秀者》,讲述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赵洁老师的故事。因为版面有限,此次征文中很多优秀稿件未能见刊)

这样一位没有自己所谓特色的老师在我眼里才是真正懂得教育教学真谛的优秀的老师,她的淡定、理智、谦虚是她的形象和品质,而其教育教学的变化、因时而动,则恰恰体现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才是最大的特色,最好的教育。

个性、独立,思想、创造,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不是靠别人的存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正走在专业化的征途上,他们正成为专家型的老师。这些老师才真正是做了一回老师的。

仅仅是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乡村教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步履,其精神风貌便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可以看成是中国教育成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由此我想由这样的征文主题发挥几句。

中国乡村正在转型的路上,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转型的路上,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扩张、发展和变形,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乡村在生长、嬗变,乡村在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和有志者提供发展的土壤、契机和平台。我们当然也看到很多农村教师的艰难,我们也要看到许多所谓城市老师的痛苦,这就好像小城扬州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人居的城市,而北京和上海同样可以成为市民的幸福指数最低的区域。扫除地域的偏见,打破分割的视域,我们才可以时时发现、建设和塑造中国教师的大爱和大美。

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寻找”,而应是平心静气充满尊崇的“发现”和“阅读”,在这里也许最为需要的是深入,借助一句曾经的流行语:“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中国教育。”

我们当然需要这种“美丽”的寻找和彰显,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给乡村教师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搭建越来越大的平台,让乡村教师更多地呈现和展示才华,锻炼和培养能力和素养。我们需要的可能更多的是扎实的而不是口号的对于乡村的倾斜、支持,从经济到人力,从技术到智能。

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展示乡村之美,乡村生活之美,告诉青年,告诉未来,告诉有志者,告诉一切热爱乡村的人们,乡村,乡村教育,乡村学校,是一个可以去、值得去的地方。

与爱同行征文范文第5篇

我们雁塔区东仪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现有少先队员880名,大队辅导员1名,校外辅导员20名,中队辅导员20名。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少先队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与时俱进,努力适应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少年儿童为本,坚持实践育人,强本固基,扎实抓好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各种活动,使队员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努力打造一个积极、开拓、自立、创新的先进集体,让少先队真正成为队员们温馨的精神家园和健康成长的摇篮,开创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制度育人——举手投足有要求

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制定有《校规》九项三十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之细化概括为《东仪路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细节》《东仪路小学中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细节》《东仪路小学高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细节》这三个既有所区别而又相辅相承的养成教育体系。

活动育人——寓教于乐益处多

以节假日、传统节日、特殊事件为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诚信、感恩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杜绝校园欺凌等主题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如开展“三八节之我为妈妈洗洗脚”“教师节之我爱老师”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每年3月份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的捡拾垃圾环保教育活动、养老院看望老人送爱心活动,“植树造绿”的活动,每年4月份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的祭扫烈士墓、长红歌讲革命故事活动,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民族习俗教育以及为灾区、贫困地区捐赠衣物、文具的爱心教育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的“安全礼仪”等文明行为的教育活动,每学年两次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感受去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宽容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家校合力共育人——携手共谱新篇章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利用家长群、“致家长的一封信”及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及校外辅导员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家长教育技巧和能力,专门成立家长学校,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家长授课,答疑解惑,为家长印发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提供各种听课的机会,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建立建好宣传阵地——人人都是小主持

在东仪路小学的校园里,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间教室都有特色,每一个年级板报都有主题,人人都有机会当主持,人人都有可能在广播站播音,人人都有可能录节目。因为这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六至一年级按班轮流组织,各班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级的特色升旗仪式及时发送至学校的公众号,为学生搭建更宽更广的舞台;因为这里有队员们自己的宣传阵地“红领巾”广播站,大小干部组织选稿自己编辑;因为这里有队员们展示自我的“雏鹰”电视台,各年级有追求有才华的队员在这里放飞梦想,一批又一批的小主持通过锻炼脱颖而出。

想方设法搭平台——大队干部自己选

东仪路小学开展的大队干部竞选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学生们自主参与活动,经过各中队推荐初选后,候选人们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十分钟小队会及自制海报宣传展示自己。参与竞选时,还可组建拉拉队,制作横幅、标语和宣传板。竞选现场活动主要分为竞职演讲和投票选举两个环节,候选人参加岗位竞选演讲,而后由全体队员投票。竞选活动为少先队员的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让少先队员感受到了自主参与队活动的乐趣,同时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行职责,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少先队工作发挥力量!

办好校园艺术节——素质教育谱新篇

开展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业生活,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关爱小伙伴的丰富情感,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东仪路小学每年5月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校园艺术节活动。舞蹈、小品、相声、合唱、课本剧等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异彩纷呈的各种文艺表演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使党的素质教育的方针落到了实处!

安全重于泰山——逃生演练常抓不懈

为了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使每一个师生都切实树立紧急疏散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的能力,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雏鹰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橱窗及各种会议对师生进行安全重要性的教育,在校园处处都能感受讲安全的气氛。学校严格规定每层楼学生的逃生路线,楼梯的重要位置有固定人员疏散督导,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逃生演练,这些举措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