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活动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理念必须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数学活动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从这点看。活动课的主体应是学生,这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不同。传统的教学活动,把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来抓,教师关注的是我这节课传授了多少知识,学生到底会了没有。它重教轻学,教学实践活动被简单化为灌输知识,而忽略了教学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发展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都未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教,学生也如何学。长期以往,严重束缚了学生诸多能力的发展。而数学活动课,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更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除此以外。还重视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如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或画、或拼、或摆、或量、或讨论、或合作等形式来完全实现自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伙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课程目标,这是衡量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课程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活动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名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只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启发或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习活动。
二、“活动”来实施整个教学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句话其实就是强调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他课是这样,数学活动课更是这样。因而活动课要在活动上下工夫,同样活动课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得以科学实施。活动课的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等。我曾听过许多数学活动课的公开课。这些课的共性是教学方法简单,但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按要求去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或是剪剪、数数等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贯穿于数学活动课的始终。如在“认识人民币”后的一节活动课中,教师通过创设买东西的情景。把学生分成顾客和营业员两组,在看看比比、买买算算的活动中,不仅使学生的脑、手、眼、口等感官配合协调起来,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愉快、轻松。学生从中不仅学到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明白了知识生成的过程。这样知识不仅学得活也学得牢。
三、以“趣”来激活数学活动课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据于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其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观察越仔细,思维就越积极,反应就越灵敏,学习质量也就越高。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非常重视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为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保持高昂的兴趣,使自己的学习活动持续下去便成了数学活动课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下去?关键看这种活动学生是否感兴趣。因此,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趣”字上做文章。
1 充分挖掘数学活动课教材中的“趣味”素材
充分挖掘数学活动课教材中的“趣味”素材,以素材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内容上看,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数学小游戏、数学小常识。有介绍科学家的小故事,有数学谜语等。如可在一年级“拼拼搭搭”这节数学活动课中,在简单复习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每四个人自由组合,用这些物体拼搭出自己喜爱的形状,小组里比一比。由于没有诸多的限制,因而小组里经常爆发出“我搭得比你好”的喜悦叫声,而我此时不仅仅是一个指导者,更是一个欣赏者学生也在趣味拼搭中牢牢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教材中如这样的活动内容很多,而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应充分挖掘活动课中的这些趣味素材,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借助趣味学习领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进一步领略、欣赏、体验数学的美。
2 用“成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愉快教育;个性发展;智慧钥匙;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57-01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活动中,手和脑都能得到最大“运动”,他们玩得高兴,也愿意参与。但是就目前的数学活动课来说,许多老师要么就是没有开展,要么就是流于形式,任学生去自由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多参考成功的教学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
一、小学数学活动要要以愉快教育为主
许多老师虽然开展了数学活动,但学生的参与热情却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不到愉快。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许多老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譬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身心发展等。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要相配合。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不能等同于课外活动
小学数学活动课,最大的误区就是许多老师将其等同于课外活动,认为只要开展一下课外活动,带学生去商店买一点东西就行了!小学数学活动课堂和课外活动有着质的区别:
1、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
2、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3、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四、小学数学活动课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教育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能够最先参与的往往是优等生,这基本上也成了一种通病。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初衷,是要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人人受益,从而全体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绝不能搞少数教育,轻视差生的数学参与能力。数学活动课对差生的影响,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做人的尊严,最差的学生也有突出的表现,一些数学活动,差生会表现得比优秀学生还优秀。
五、小学数学活动课要交给学生开启智慧的钥匙
小学数学活动课中,一些老师沿袭老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满包满搂,不给学生主动权,不给学生思考和联想的机会,或者,没有创造机会给学生联想。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把握学生的这一思维特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四年级以前的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数学活动课中,还可以通过设悬念和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转换。
六、小学数学活动课切忌“超纲”和“超前”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一些老师不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盲目设置数学活动,结果令学生瞠目结舌不知所以然。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应该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恰到好处。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只会令学生身心疲惫,对数学学科产生望而生畏和厌恶的心理。
七、小学数学活动课要以游戏教学为主
一、现状
自从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设置之中后,一些学校也开始了数学活动课的尝试。但在我们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概念尚模糊,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数学课外活动,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注重学生数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更无从谈起。这些都说明,在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活动课是迫切需要的,对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策
1.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理念,提高认识,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开设数学学科是不能完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换句话说开设活动课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对于数学活动课程的开设,有的老师担心,学生的负担本来就很重, 再加一门活动课,不是更重了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设立数学活动课不是增加一门新的学科课程,而是将数学学习中难以有效进行的一些内容通过活动课来完成。实践证明,以主题形式设计的学习内容,和以小组、个人等形式为主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它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从笔者曾参加过的数学活动课来看,学生对数学活动课不仅没有负担感,而且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信息,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联想创新,能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小学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之一。
2.根据农村地方不同特点,探索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虽然已经认识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重要意义,但要设计好小学数学活动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必须选择好活动内容及形式,做到精选内容、形式恰当。而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形式也应根据设计活动课的目标、主题、特点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方法,笔者认为常见的活动课有以下几种形式:
2.1探究型活动课:对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数与形的现象,通过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活动,探索其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释或解决这一现象。
2.2演讲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演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生热情。
2.3才艺展示型活动课:这是以文艺和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活动课。通过文艺演出和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4动手操作型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它在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而是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可以表现为课堂内的经历探索;也可以表现为课内外相结合;还可以是完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调查活动。如学生通过做一做、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5总结汇报型活动课:即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学习小论文进行汇报的活动课。撰写的小论文包括学习数学课程的心得体会、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定理的应用、解题方法等。然后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汇报。它能加深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发挥他们的才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3.在各环节加强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探索、研究和管理,确保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对数学活动课的正确认识,明确了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常见内容和方式,还应在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探索、管理,使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制定好活动课的教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每学期初,教研组和老师应在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 内容、时间和形式。在开展中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避免随意性及应付思想等。
3.2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准备工作可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课计划写出活动课教案,根据活动课内容,结合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活动程序,还要考虑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明确该准备工作,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活动课前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
3.3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与学科教学过程一样,活动课教学过程中,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其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师的“导演”中。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导”的艺术,对教师的素质、责任心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挑战性、实践性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不受数学教材的制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因此,它的内容是开放的。在确定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十分容易,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掌握,那样经历不到探究的乐趣,也就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现有知识结构所能解决的范围,让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会对数学产生一种畏惧感,因此选择的教学内容总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操作活动为主的,选择的教学内容一般易于操作,往往能通过操作学具,走进自己身边的生活进行实践来寻找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灵活性、探究性
数学活动课上,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自主的,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可以自己查找资料,向别人请教,上网求助,解决问题,也可以动手摆弄学具,亲身做试验来求得问题的答案。由于教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学习的方式又有探究性的特点,学生往往要经历“探究—失败—再探究”的过程,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才能成功。
3.能力培养的多向性、随机性、整合性
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上形成的能力是多样的,不仅要让他们形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归纳、表述的能力,还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与伙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合作的意识,交往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是随机性的,不受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观察、操作等各个环节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课上学生形成的这些能力又具有整合性,学生要把形成的各种能力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去完成活动的任务,达到探究的目标。
(二)
1.数学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对数学亲和力的纽带
数学活动课的作用之一,就是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体会探索、成功的乐趣中,对数学产生亲和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达到“入迷”的地步,便不会有灵感的出现。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主动发展,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针对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一位教师在教完奇、偶数的知识后,上了一堂《摇奖的秘密》数学活动课。首先,教者用多媒体演示摇奖现场的热闹场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出示了一个摇奖盘,平均分为10格,并依次标上1到10这10个数字,在奇数格里标的是冰箱、彩电、空调、小轿车等高档奖品,在偶数格里标的是铅笔、小刀、橡皮等低档奖品,摇奖的规则是,指针摇到几,就从几后的一格开始数几格,便能得到这一格上所标的奖品。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可是谁也得不到大奖。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这样的数学活动课,打破了数学教材的限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的枯燥,觉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很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和力。
2.数学活动课程——学生主动发展的天地
数学活动课的作用之二,是给学生提供一片主动发展的天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地展开认知性的操作活动,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数学活动课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比,存在着更大的灵活性,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压力。教师授课的方式是多变的,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操作、去思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我遇到过一个学生问我这样一道问题:“一串珠子有一部分露在木箱的外面,两颗黑珠、三颗白珠、两颗黑珠……地串着,问箱里的第32颗是什么颜色的珠子?”学生对这种猜谜式的问题十分感兴趣。我根据这一问题,设计了《找规律》一课。课上,我先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第32颗是什么珠子,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在纸上一个一个地画出了余下的珠子,有的干脆瞎猜一气,他们完全凭自己爱好的方式寻找答案。对通过画图找出答案的学生,我适时地对他们追问:“第1000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再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方便吗?”引导他们去寻找规律。学生通过讨论、摸索,找出了规律后,沉浸在一种成功的喜悦里。这时,我又让他们自己设计一条规律,出一道题目,考一考同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完全成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天地。
3.数学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数学活动课的作用之三,是给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在数学活动课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地去搜集信息,去整理分析,探究规律,在动手实践中,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如在教完数据的初步统计的知识后,我设计了一节关于数据统计知识的数学活动课,课前布置给学生三个题目:调查统计40个你身边的小朋友每月零用钱的花费情况;调查统计20户人家一年内的废旧电池的处理情况;调查统计身边的30个小朋友所穿衣服的价格情况。要求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题目,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看从中能发现什么。活动课上,我完全让学生自己来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有一位学生是调查小朋友们穿服装的情况,他搜集整理的结果是30人中有6人经常穿百元以上的名牌服装,3人经常穿从招商场买来的20元左右的服装,21人经常穿的服装的价格在40到60元之间。这位学生得出了2个结论,一是穿中档服装的学生最多,二是所买服装的档次与家庭条件密切相关。他的第二个结论遭到了同学的质问,难道那21个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吗?经过讨论,他们认为,服装的档次与家庭经济条件是有一定的关系,但买中档服装特别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一套衣服穿的时间不会很长,买高档的显得浪费,低档的质量差,不耐穿,所以往往选择中档的服装,并建议服装厂的叔叔应重点设计中档的儿童服装。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探究、归纳、概括的能力,创新的意识都得到了培养,而且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数学活动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时空的延伸
数学活动课的作用之四,是拓展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上引导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课堂教学中感兴趣的问题,它不受教材的约束,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内容都可以去探究,把数学课堂教学的时空无限地延伸。如上例,就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课堂教学的时空向现实生活拓展。
(三)
1.选好教学的内容
根据数学活动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只有学生认为对其内容感兴趣了,他才有可能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展开探究。那么,如何选择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呢?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到三条途径:一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学习《摇奖的秘密》,就是看到社会上各种名目骗人的摇奖活动想到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课,不仅让学生探索了奇偶数的规律,而且让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认清骗子的骗术,帮助学生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二是从数学教材中来,现行的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实践活动课,教师要联系当地的实际,对这些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修改,使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有些课堂教学的内容,若学生有兴趣继续探究,可纳入活动课,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三是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中来,如,前例《找规律》,学生解决不了却又十分想解决的问题,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会十分投入。
2.放手让学生实践
数学活动课要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来探究某种数学的规律;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工农业生产实践,在劳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走进身边的生活,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对某一生活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如前面提到的关于数据统计知识的一堂数学活动课,让学生调查的就是他们自己身边的生活。其中调查废旧电池处理情况的学生,通过调查分析,都得出了绝大多数人是把废旧电池随手扔掉,几乎无人收集,对环境污染极大的结论,并且有学生建议厂家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也有学生提出建造环保电池的设想。这样,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去调查,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意识,更加深切地感受了数学与实践的联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
3.让学生感受成功
成功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交流充分地表现自己,去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如前面关于数据统计知识的一堂数学活动课,实际上就是一节学生研究成果的展示会。记得其中一位学生调查的是零用钱的使用情况,他调查的结果是40人中有25人用于买零食吃,有8人把钱攒起来以后用,有5人用于买学习用品,其他用途的2人。因此,他得出了“每月用零花钱买东西吃的学生特别多”的结论,并向班上的同学提出了不吃零食的倡议。他的倡议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响应,他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建立本地化实践活动内容基地
农村的孩子生长在农村、花草树木、种菜、放牛、放羊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适合农村小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而且这些教学内容比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本地学生。如一年级下册的“小小商店”,农村学生找不到那么多的用品进行买卖,教师可以将其改为“我和妈妈去买菜”;二年级下册的“有多重”中所有的秤在农村都见不到,可以将其改为称称学生的书、书包有多重等;”如果以上所改动过的课题还不是当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再改动,只要教师能围绕该课题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就行。其实农村的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然资源。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数学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的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进行组织;其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方法、策略上的点拨,当活动出现偏差时,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活动的目标上来,使活动活而不乱,有序进行。第三注重活动后的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与遗憾,教师注意活动的拓展。例如在“客厅铺地面砖的设计”中,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下题目:“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多少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指导,学生先用画图的方法得出剪的个数,再讨论用计算的方法得出剪的个数,最后教师适当点拨。学生有了这样的指导,再完成“客厅铺地面砖的设计”。在设计中,学生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测量并计算自家客厅的面积;(2)到市场调查各种正方形地面砖的边长和价格;(3)在纸上进行铺砖设计;(4)计算各种砖需要多少块,买砖需多少钱。
三、适当创设情境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甚至于有些学生还不容易理解。而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代替,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创设生活情境,在实际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做法。如教学“连加”,这是一节典型的计算课,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未免太枯燥,我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投飞镖”游戏,靶子上有许多得分区域,学生连续投三次,根据投在靶子上的数看谁得的分高。通过记录每个同学投得的三个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如“某某同学投三次一共得了多少分?”“前两次结果比第三次多多少分?”这时教师让学生解决“连加”问题,有的学生利用估算算,有的用口算算,有的用笔算算。这样学生不但在活动中理解了连加的意义,而且还在具体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算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性。
四、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它在形式上绝不是单纯的户外活动,而是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