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情境
从教材设计上对实验模块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实验探究在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好初中生物的实验探究呢?我认为一方面要确保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这需要教师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趣味的探究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控制好探究的过程,保证实验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实验后的拓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总结归纳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验探究上取得好的成绩。只有这样对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把控,才能做好生物的实验教学。
一、创设趣味的实验探究情境,激发孩子探究兴趣
一个趣味性强的实验探究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实验探究的状态中,发挥“一两拨千斤”的效果。那么,如何创设趣味的实验探究情境呢?首先,在备课时,生物老师们要花费时间精心地去准备和发掘情境,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就处于实验的情境之中。老师们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先根据实验要求去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在检测马铃薯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去超市购买一个马铃薯,再上网查阅可以检测淀粉的试剂。让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之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帮助他们提早进入探究实验的状态。其次,在收集和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信息源过多,收集起来的材料杂乱无章。倘若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筛选,势必会对学生的探究实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所以,本人通常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探究材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进入到实验探究的情境中。除此之外,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我还会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我会联系之前学过的动物细胞的知识,对学生说:“上一次我们观察了口腔上层的表皮细胞,对它的结构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这一次我们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后谁能告诉老师它和动物细胞有什么不同吗?”从而引导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去观察、思考,更快地掌握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
二、对实验探究过程严格把控,确保实验顺利开展
众所周知,一节初中生物的实验探究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使学生在这短短的45分钟里对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又要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是很困难的事情。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把控探究过程的方法。首先,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化地吸收知识,就要确保整节实验探究课始终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好实验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进行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探究中,许多学生在利用显微镜看到小肠绒毛的时候,都表现得异常兴奋,可是兴奋过后就没有继续观察。这时,我通常会问学生:“看到小肠绒毛的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小肠绒毛都有哪些特点吗?”从而推动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其次,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差异。为了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效率,本人采取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科成绩进行小组分配的方法。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学困生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帮助学困生们在实验探究中能够有所收获。
三、开展实验结果的汇报工作,提升学生的探究总结能力
在本人多次旁听其他初中生物教师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后发现,许多教师都完成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严格把控。可是在学生操作实验之后,却没有引导他们去总结实验结论,找出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锻炼到学生的实验思维,不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验探究课程结束后,要留足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实验过程,再进行汇报总结,使实验探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能力。例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探究之后,我组织学生去总结这次实验,总结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用黑纸去遮光?为什么未遮光的部分用碘液测试会变蓝,它发生了什么反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之后让学生自己组建小组,将实验过程、现象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我发现,在汇报结束之后,每一个学生对该模块的实验都理解的更加透彻,令我很是欣慰。总而言之,在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从探究前的准备,探求过程的监控,探究结果的提升全方面地控制初中生物探究过程,就一定可以让生物实验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还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革;制度统一
一、集体研究制度
1.研究考试大纲,明确奋斗目标
开学之初,组织备课组成员认真研究最新《考试大纲》,使教师们明确《考试大纲》对中学数学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及对每个知识点的能力要求,重点关注今年山东省教育的新形势,关注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面。《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科能力,我们在复习中重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2.研究高考试题,揣摩高考规律
组织备课组成员集体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新课改省份与上海市的高考题。重点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对于今年各省高考题,每一道都要做出详细解答和题目分析,从高考题里面熟悉高考题型、高考热点、高考动态,以便揣摩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规律、命题思想、命题意图。认真领会高考命题的五原则(支持课改和规范办学;达标和选拔并重;多课时多分值;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
3.研究数学学法,做好教育引导
学期伊始,针对学生们数学难学的错误认识,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商定数学的学习方法,做好学法指导,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备战高考的信心。我们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能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能及时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解题训练中掌握学法。要求学生形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与习惯,教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执行。
二、集体备课制度即“大统一”与“小灵活”
集体备课原则是坚持“四定四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四备”即:备考纲、备高考试题、备教法、备学法。
我们集体备课是采用“大统一”与“小灵活”相结合的制度,努力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每次活动都认真组织,提前安排研讨内容和发言人。“大集备”是由主备人先讲相应内容的考纲要求、材料的重点难点、典型例题的处理、教学目的、学案编制的模式和要达到的目的,再由大家依次发言,共同讨论研究,完善学案编制模式和环节构成,最后统一意见形成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固定模式。
“小集备”形式灵活,作为“大集备”的辅助形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能够弥补“大集备”的不足之处,能更好地促进集体备课的效益,从而提高备课组成员的授课水平。
三、两课结合,以老带新制度
备课组推行“示范课”和“汇报课”相结合的公开课制度。学期伊始就让业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再由年轻教师准备汇报课。通过“示范课”向所有教师展示成功的授课模式,通过“汇报课”暴露出年轻教师在上课时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1.示范课。先由几个业务骨干共同研究示范课的授课模式和教学环节,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充分展示老教师成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并且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成熟的课堂模板,有利于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2.汇报课。由年轻教师提供一堂汇报课,备课组成员集体观摩研究课堂的得与失,对于课堂成功的方面要发扬光大,对于课堂上值得提高的地方重点分析研究,共同讨论提供解决策略,让年轻教师学会驾驭课堂,从而达到以老带新的目的。
我们备课组坚持听评课制度化。在工作中我们做到听课要听出经验、听出问题;评课要评出信心、评出不足、评出改进措施。我们鼓励老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让有经验的老教师起带头作用,带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年轻教师的课也让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点评,取长补短。在积极的听课和评课中形成一种互帮互带、共同进步的氛围。
四、定时训练与流水批阅制度
定时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考试素质,锻炼学生的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迎考能力。
1.一轮复习以前,每两周组织一次单元或章节的定时训练,由备课组统一命题、统一时间检测、统一装订试卷,然后统一流水批阅。备课组成员集中分析试题的考查目的,研究得与失,分析各班成绩并备好试卷讲评课,查漏补缺提供解决策略。
2.一轮复习后每周都组织定式训练,间周流水阅卷,统一分析试题错因,统一集备讲评课,以便共同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做到查缺补漏,不留盲点。经过流水批阅,便于大家把握学情,集中反馈,研究教情,提高后段授课水平。
3.落实全批全改制度。对于学案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抓好反馈,便于教师了解学情,抓住易错点、易混点,提高讲解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将学生抓在手里。
五、培养“老师”科代表队伍,抓好落实
把全级部科代表组为一个整体,积极培养,放手锻炼,定期为全级部数学科代表开座谈会,让他们明确本学科的复习计划、授课模式、作业安排,让科代表真正成为教师的好帮手、代言人。从而便于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便于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抓好落实,也有利于和同学们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提高本学科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
六、心理调控,培养自信制度化
【关键词】化学说课 作用 形式 方法
"说课"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实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特点,不少地方都已将说课列为教师招聘、课赛的主要内容。化学说课其实早已有之,以往学校化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就有说课的成分在其中。在化学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后的座谈中,执教者首先阐述自己的设想和体会,其中也包含了 "说课"的成分。化学说课是教师依据化学教学科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阐述教学过程、讲解施教方案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活动形式。
1.化学说课作用
1.1 说课是现实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体。要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深堂教学效益,就必须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有关因素出发,进一步实现最优化,使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艺术化、更加情感化,这就需要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提高化学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系统科学的理论素养,增强他们运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实践的自觉性。
1.2 说课必然促使教师更注重教学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熟悉大纲,研读教材,而且教学技能、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品质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对于改善教师的全面素质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
1.3 说课活动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那种重形式、轻效果的"背靠背"检查教案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化学教研活动以说课为切人口,丰富了教学研究的活动内容,创造出了一种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教研气氛,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并促使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从盲目走向自觉、从粗放走向集约、从无所作为走向积极进取。
2. 说课的形式
说课按时间顺序划分有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课前说课,主要说构想,具有预定性;课后说课主要说反思,具有总结性。目前的化学说课大多采用课前说课,针对不同的目的,说课还可分为教研型、汇报型、示范型、竞赛型等四种。教研型说课是指备课时教研组内部的小范围说课,形式比较自由,内容比较广泛,气氛也比较轻松,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切磋;汇报型说课是向前来听课的领导和同行进行说课的实际操作,展示说课活动开展的状况和水平,求得批评和指导;示范型说课则是由操作者做出榜样,供大家研究、学习;竞赛型说课,则用于选拔优秀,所要说的教材内容往往由当场抽签决定,对"备说"和 "说课"的时间均有严格限制。
3. 说课的方法
3.1 说教材。
3.1.1 说清本课题内容在本单元、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有时也可以说对其它学科的影响等);要说清本课题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能力点和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和区别;说清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本课题教材内容中的体现;说清本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
3.1.2 展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要增多哪些知识、提高何种能力、开发什么智力,启迪什么思维),说出教学目标中不同层次的要求 (如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说出体现这些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思想教育点、并说出确立本教学目标的依据。
3.1.3 确定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即根据教学目标说清本课题内容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人格因素等实际情况说出本课题内容的难点。
3.1.4 讲述课题内容在教材中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角色,以及对本课题教材所作的删减、增加、修改以及顺序的调整,并讲述这样处理的理由依据。
3.2 说方法。
3.2.1 要说出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理论和实际的依据。
3.2.2 要说出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会有哪些思维结果,以及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
3.2.3 要说出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指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 (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3.2.4 要说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保证学生进行高效而有趣地学习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气氛和条件 (即如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3.2.5 要说所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
3.3 说策略。
3.3.1 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为强化能力的培养,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不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景以及有关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由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如 《硫酸的工业制法》课题,可由学生先从硫酸工厂、环保局、图书资料中收集材料,然后以专题探讨式设计课堂教学。
3.3.2 关于教与学的两种活动的设计。要说如何将教和学有机结合的安排和构想及其理论依据。如何做到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
3.3.3 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应说上课形式、典型环节、范例的设计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等。
3.4 说程序。
3.4.1 要说清本课题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 (例如新课导人、新课讲解、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3.4.2 要说清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以及学情依据。
3.5 说板书。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信息素养
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素养日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图书馆利用基础》是广州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的起点课程。以前该课程一直延用“课堂讲授+上机练习+考试”的“填鸭式”教学教育方式,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了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乐于主动创新地规划和参与学习,我校自2014级开始连续两届在《图书馆利用基础》课程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本课程将“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设计开发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方案,组织实施了“情境材料,问题导入,确立项目”“作品展示”“总分分配制”“学生参与评价”等多个环节的教学实践。
1项目教学法
1.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TheProjectMethod)起源于16世纪后期的欧洲建筑与工程教育运动。1918年Kil-patrick发表了名为《TheProjectMethod》的文章[3],正式提出了“项目教学法”。该方法自1992年引入我国后,立即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
1.2项目教学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性。目前实施项目教学法有两种模式:一根据较早的模式(如Woodward的模式),学生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先系统学习某些技能和事实的课程,然后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和自我导向到合适的项目;二是根据较新的模式(如Richards模式),学生首先选择这个项目,然后讨论问题,并学习所需的技术和概念,选择所做的项目。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是“配角”。在角色转换中,促使学生带着项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完成项目。
2项目教学与课堂授课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自主性
教学改革仍受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有限学时和教学大纲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我校《图书馆利用基础》引入的是Richards模式的项目教学法,采取了项目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评分标准上体现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流程安排上包含3次教师课堂授课和4次学生课堂作品展示。学生的项目在第一次课堂授课时开始启动,项目实施过程与课堂授课同步进行,但不占用教学大纲的计划学时,全部在课余时间完成。小组长的推举、项目的确定、组织实施、完成项目作品、上台展示、学生成绩的组间和组内评价等各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教师不干预,只负责全程指导和解疑。
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3.1前期工作
我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对象是大一新生,共1800多人,12个教学大班,14个教师,规模较大。为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研室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3.1.1各方达成改革共识
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指导,并提供上机教室及PBL教室。图书馆协调配备除教研室以外所有有教学资质的教师,组建优质的教学团队。教研室通过备课会和学期总结会,对教学改革的意义、教学方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指导项目实施及评价等情况进行交流。
3.1.2制订详实的改革方案
包括情境材料、项目实施流程、项目作品模板、师生评分标准、分组登记表格以及师生联系方式等各类相关文件,按照“教师包”和“学生包”进行分发,确保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方案时有据可依。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教研室精心组织15组不同题材的情境材料,涉及社会热点、医学事件、教育事件等。在材料的呈现方式上注意只做情境描述,不给予评论,也尽量不提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自拟问题,确定项目。同时,学生也可以不受现有材料的约束,自主选择其他方面的问题和项目。
3.1.3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第一次授课时由教师向学生解释方案设计理念和流程,展示情境材料,吸引学生由材料中提炼问题,拟定项目。同时,描述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崭新特点,使学生充满热情和期待地开始规划学习和项目的开展。
3.2实施过程
一个完整的项目由“情境材料引导并确定项目课题”“分析项目并制定实施方案”“执行项目”“项目探讨总结及评价”4个阶段组成。
3.2.1情境材料
引导并确定项目课题课程开始前教师先按各班的学生名单划分小组,由小组民主推选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自拟项目课题。
3.2.2分析项目
并制定实施方案组长带领全组进行目标分解、任务分工,分析实施项目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制订实施方案。
3.2.3执行项目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实施方案执行任务,组长通过各种方式协调合作进程,教师全程指导跟踪。小组可根据各成员表现,对学生进行组内评分。
3.2.4项目探讨总结及评价
小组完成项目作品(展示PPT及项目课题的检索报告\综述)后,在课堂进行展示汇报和答辩。教师当堂对PPT进行评分,并在课后对小组的检索报告进行评分;学生则进行组间评分,小组提交本组学生的组内评分;最后将“教师PPT评分”“教师检索报告评分”“学生组间评分”“学生组内评分”4部分成绩按照既定的权重进行汇总,即可得出学生的总成绩。
4实施方案的调整
从2014级学生的反馈来看,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评分方案合理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教研室对2015级实施方案做了进一步调整。
4.1沿用“总分分配制”,调整组内平均分
学生的组内评分采用“总分分配制”。小组的人数×组内平均分=小组的总分,小组全体成员交流并讨论后分配总分,最终得到各自的组内成绩。2014级学生的组内平均分为90分,但若平均分设置过高会造成竞争性缺乏,导致部分小组成员怠工也能拿高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团结合作。因此在2015级方案中将组内平均分下调为80分,组员参与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干活少拿分不少”的负面现象大为减少。与2014级相比,2015级的峰值下降(平均分下降),成绩区间拉长(区分度增大),呈现更合理的钟形正态分布。因此设置适度的组内平均分,既可以改善学生成绩区分度,又是调控组内成员“竞争”与“合作”机制的关键措施之一。
4.2减少小组人数,提高组员参与度
2014级小组的人数受到班级人数、课时安排、教师分配等因素的限制,有的教学班小组人数多达10-11人。因此会出现小组内几名学生完成相同任务的现象,但个别学生合作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认真参与的积极性。故在2015级方案中将小组人数调整为6-7人,尽可能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充分参与项目的实施。
4.3增加作品展示课提问、答辩环节
2014级作品展示课中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为10分钟,汇报结束后就进行师生评分,课堂稍显沉闷。2015级方案中,汇报结束后增加了5分钟学生或教师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答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讨论与思辨。
4.4细化学生评分标准,增加评分的可操作性
2014级方案学生的组内评分和组间评分的标准不够详细,学生评分比较随意。因此,在2015级方案中将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增强了可操作性。
4.5调整师生评分权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成绩完全由教师评定。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本方案采取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2014级学生总成绩评分是教师和学生各占50%的权重(学生组内评价40%+学生组间评价10%+PPT教师评价15%+报告综述教师评价35%)。由于学生的组间评分和教师的两部分评分都是对小组整体评分,并对每位组员同等赋值,因此学生最后汇总成绩的区分度主要来自学生的组内评分。为改善这种情况,在2015级方案中将学生的组内评分权重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教师的权重则下调10%,各部分做相应增减。由此,2015方案的学生评分总权重调整为60%(组内评价50%+组间评价10%),教师评分总权重调整为40%(课堂PPT20%+报告综述20%),学生的自进一步提升,成绩的区分度也有了明显加大。
5讨论
5.1学生制订评分方案的可行性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自学方面有了质的改变。但目前教改方案的所有环节均由教研室制订,仍由“教”方导向。从锻炼和提高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在现行的评分标准中纳入学生因素,如由学生自主讨论制订组间评分标准和组内评分标准,把“制订游戏规则”的自交给学生,无疑将会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也可能会带来其他问题,如学生习惯了服从规则,可能一时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快速富有成效地制订规则,容易导致整个项目的实施出现拖延,图书馆的兼职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指导、协调相关工作。
5.2设计调查问卷的可行性
目前对教改效果的了解,主要基于教务管理部门网站的教学评价表。从打分来看,学生对教研室全体教师《图书馆利用基础》的整体评分已达92.37分,在学校名列前茅。但是,教务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面向全校所有课程。为提高针对性,有必要设计专门的问卷调查,以便深入了解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内容、方案设计等各方面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但问题在于,填写问卷对学生课程成绩没有贡献,并且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如果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会成为一个“一厢情愿”的“理想”方案。
6结语
经过2年的实践,我校《图书馆利用基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受到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好评。新的教学方法,不但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锻炼了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和认同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尚需改善的问题,如图书馆作为兼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构,还应该注重提高馆员在教学理论和实操方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1]闫蓓,何冰,朱虹.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信息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2):56-59.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分层教学;创新
一、《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分层教学现状
(一)《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已有一定基础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较为国际化,且市场对海外营销人员的外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即使在高职教育层面,双语教学也较为广泛地开展。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已有多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逐步适应双语学教环境,原版教材的使用、大量英文案例的引入使得课堂内外国际化氛围日渐凸显。
(二)受班级规模、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限制,双语教学的初衷未能实现
双语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同步地了解该课程的国外学者的观点,在知识的吸收上能够更快地与世界先进的知识技术接轨。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班级规模偏大、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学生以英语不好为借口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双语教学的初衷未能实现,学生对分层教学呼声强烈。以英语能力重新划分自然教学班级后再进行双语教学固然最为理想,但考虑到教学成本以及其余课务安排,重新分班的操作难度较大,分层不分班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
二、《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分层教学模式构建
双语分层教学设计主要从如何分层、如何教学、如何评价三方面入手。原有教学模式以统一标准要求全班学生,使得英语水平欠佳的学生畏难情绪明显,学习动力不足。以分层评价为突破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设置分难度层级的学习项目,再以一定的标准将现有教学班学生分为相对应的等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学习项目,让“英语不好”不再是借口,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小组学习中“搭便车”现象。
(一)学生分层与教学项目分层
分层包括学生分层及教学项目分层两方面内容。
1.引入动态分层制度开辟学生上升通道。高校出于办学成本和师资配备情况考虑,班级规模较大,导致学、统一评价效果不佳。但受教学成本、课程安排等多方面的限制,从源头以英语水平为衡量标准重新划分教学班级往往难以实现。同时,双语教学不等同于英语课,英语水平不能作为唯一的分层标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利用第一次课后布置个人学习任务对所在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初始分层。
以我校国贸专业大类教学实际为例,要求每位学生针对校内留学生市场,为学校周边某一具体商家设计一则小广告。这一任务综合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平、调研能力及营销常识。教师依据学生此次作业完成情况将学生划分成A、B、C、D四个层次,同层次内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但分层并不是终极目标,动态分层制度的引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高水平的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对高分的向往,进而奋起直追。动态分层使学生有了主动调整的可能性,在每个项目完成后依据学生的得分设立升级或降级分数线,升降级制度的引入有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项目梳理,学习任务分层设置。教学项目内容根据国际市场营销工作流程重新梳理,使四个项目难度系数逐层递进,在每一阶段设置不同学习层次的任务菜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与之能力水平相匹配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四个项目如下:
(1)Countryselecting(目标国选取);
(2)ProductScreening(产品分析);
(3)BusinessOpportunityRecommendation(商业机会分析);
(4)InternationalPromotionCampaign(海外推广战略)。
再将教学项目系统设计成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和制作解决问题的方案、交流成果及反思与评价等五个环节(“选定项目”环节在第一階段的分层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按学生的能力层次提供差异化的项目说明书。
【环节一:选定项目】
教师根据即将要进入的学习项目设计相关的国际市场营销情境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以项目一“目标国选取”为例,学生分组后根据下表自主选择所要开拓的海外市场区块,利用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模型及教师提供的国际最新资讯进行营销环境分析,研究后课堂互相交流补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海外市场的认知度。
每组成果交流都围绕着不同的地理区块,与本阶段重要的知识点相呼应(宏观、微观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国别不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内容不同,既能避免重复试听,又能保证每个小组都必须付出努力和最后评价环节的公平。
(二)分层课堂教学设计
完成学生分层、教学任务分层等基础工作后,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必发生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主要包含制订计划、收集资料和制作解决问题的方案两环节。
【环节二:制定计划】
以项目一“目标国选取”为例,小组成员仔细分析每一地理区块内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也许不同的学生会选取不同的目的国,但每位学生必须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制定学生个人的项目实施计划,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而教师应把握大方向,与学生在目标国选取上充分交流意见,防止学生偏离主线,但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切勿强加教师的意见。
【环节三:收集资料和制作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项目一“目标国选取”为例,小组成员在收集资料上面临较大的困难,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材料基本来自网络。教师应在指导任务时提供较多的参考网站,降低学生搜集材料的难度。小组成员在内部讨论后,还应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形成小组统一意见,即一个目标国市场。
(三)分层教学评价设计
【环节四:交流成果】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以往一般采用小组PPT展示和报告结合方式进行成果交流。分层教学后,允许学生按照自身的水平及具体项目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成果展示方式。
【环节五:反思与评价】
学生得分一般由小组发言(40%)、个人发言(15%)、成果展示(45%)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分若干个得分点。比如分析报告部分基本由报告内容科学性、观点新颖性、资料来源可靠性、文笔等评价得分构成。同时,还应建设与教学项目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实操性强的形成性考核方案,教师允许学生使用PPT口头汇报或者海报制作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英文presentation外加PPT展示是双语课程常用的汇报表现形式,与国际接轨,也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对于英文较差的学生而言,此项目难度较大,抗拒的心理使其难以完成,或是草草结束。应给予多种汇报方式,并设置不同汇报方式的不同评价方式。
针对分层作业,教师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以上表格及相关说明材料,学生可以明确知晓各项作业所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难度系数(0.85~1.1)、所占分值、作业上交截止日期等相关信息。学生结合自身水平,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上四项作业中任选一项,作业得分根据难度系数乘以相应分值为其此项作业最后得分。针对不分层作业,学生需要在期末时提交一个整体的营销方案,内容涵盖第一项作业的所有四项内容。既然作为双语课程,语言特色还应彰显,第二项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一个难度相同的作业,同学间可借助语言优势通过此项作业拉开差距。
三、《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分层教学总结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
班级内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同时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能够着力于课程体系分层,以生为本,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跨入更高层级的学习分组,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
(二)双语不再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双语教学的初衷得到体现
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不再惧怕双语课程,而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也能依托自身的语言优势,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采用分层教学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掌握课堂授课中英文比例,可以从全局出发考虑所有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授课方式及内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更能节省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双语课程分层教学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分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双语教学过程的调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及考核标准,由原先统一的教学大纲向针对不同阶段确定教学大纲转变;由学进度向非学进度转变;由统一的考核标准向分层考核及多元评价方式转变,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需求有效控制教学进度,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教学法、反思性教学、研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以及网络支持式教学等。
【参考文献】
[1]郝景亚.澳大利亚和中国运用PBL教学法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J].淮海工學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72-76.
[2]李一芳,施慧,肖洪玲,等.《护理学导论》双语教学课堂教学设计[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0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