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蹈鉴赏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艺术审美教育 教学改革 教育创新 社会效益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从1990年开始围绕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而在泰山学院中文系进行艺术鉴赏讲座,1995年面向中文系学生开设艺术哲学课,1998年3月成为泰山学院教学改革立项,目标是创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类艺术鉴赏课,旨在通过艺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艺术名作的鉴赏,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积极的情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力、坚强的意志力、超常的创造力,造就心灵健康和谐的高素质人才。1998—2007年,在中文、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专业开设“美学与艺术鉴赏”“艺术鉴赏”两门课。2002年3月,“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拨专款予以支持,并将艺术鉴赏确立为全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2004年开始,成熟的艺术鉴赏公选课面向全校开课,深受学生欢迎。其间“艺术鉴赏”还曾应邀为多校开课,均受到热烈欢迎。

我国自1957年将“美育”从教育方针中删除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育类课程才逐渐恢复。到了90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才逐渐开设音乐鉴赏等艺术教育课程,但国内高校大都是进行部分门类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门类全面的以鉴赏陶冶为主的艺术审美教育。我们所实施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特点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专注应试教育、情感世界没有得到陶冶、想象力普遍偏低、意志力普遍较弱、审美潜力没有及时开发的实际,本工程重视艺术审美教育而淡化技能训练。一边授课,一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异步教学、快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两门课程:(一)美学与艺术鉴赏。已在学校中文系各专业开设5年,所讲内容主要包括美学基本理论和各门艺术基本理论与名作鉴赏。(二)艺术鉴赏。2004年被确定为全校选修课,所讲内容为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戏曲、摄影、影视等艺术门类的中外艺术名作鉴赏。第二,两种教材:(一)《美育概论》,李长风、姚传志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由曾任全国高校美育学会会长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作序,被泰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成教学院、山东电力学校等大中专学校作为美育课、艺术鉴赏课教材使用多年,获得广泛好评。(二)《美学与艺术鉴赏》,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主编,笔者也是主要编写者之一。教育部领导作序推荐。第三,两项教改实验:(一)学校1998年教改改革立项“实施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完成,得到省内专家评议组的好评。(二)200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完成,并有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获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四,一种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固守某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从学生的收益出发,综合启发式教学、异步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第五,一套多媒体艺术鉴赏课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网上下载各门类古今中外艺术名作,通过自拍艺术名作、反拍典籍中外名作,录音、剪辑等手段,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以简要讲解、鉴赏。实践证明,配合教学能够“图文并茂、情境真实、效果显著”(学生评价)。第六,创建了多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施多样化的实地教学。笔者对泰山文化——特别是泰山的建筑、园林、书法、绘画、雕塑、碑刻、民俗、诗歌、散文等门类的艺术有较多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发表过许多有较大影响的论文。得到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岱庙、普照寺等景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岱庙、普照寺等景区作为泰山学院学生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的实地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亲自带领整班同学,实地观赏,现场讲解;一种是教师带领“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之后由“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头带领班内同学实地游览、观赏、学习。这种“把读书与行路、做人与做事、游玩与学习、弘扬泰山地方文化与艺术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都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创新点:在我国的审美教育课、艺术鉴赏课中断几十年后,一线的教师异常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几位教师在承担文学理论、中国文化概论、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西方音乐史等多门中文、美术、音乐课的同时,一边在科研中提升自己,一边为学生搞讲座、开课。新开设的“美学与艺术鉴赏”(中文系)、“艺术鉴赏”(公选课),使党的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笔者参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21世纪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教材,填补了我国美学教材建设方面的一项空白,编著的《美育概论》也属于“创新简明科学实用”、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的美育教材。具体课堂教学中,本项目没有固守某一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利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地观摩测量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录音剪辑合成、多媒体课件制作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利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泰山所积淀的审美(艺术)资源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层次开放式实地的审美(艺术)教育更具有创新意义。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社会效益:以《美学与艺术鉴赏》《美育概论》为教材的艺术鉴赏课,得到泰山学院、国家公务员泰安培训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电力学校、山东新汶中学等多家院校、培训机构的应用。听课学生普遍反映,笔者所讲的艺术鉴赏课、美育课形象生动、思路开阔、逻辑性强,加上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而又恰当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大增。通过开设艺术鉴赏,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迅速提高,审美能力大幅度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取得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程十几年来一直得到泰山学院等学校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且便于操作的成果。该成果2007年获泰山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总结教学效果的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005年获得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三等奖。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在更大范围带来更大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美育十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美)霍华德·加德纳.艺术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4]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李长风,姚传志主编.美育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舞蹈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课题名称:

舞蹈艺术欣赏

——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舞蹈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教师在对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里的德育进行渗透时,要认真准备教材,挖掘音乐素材的教育作用,在教材中找到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爱国情怀和艺术的美感。在备课中确定要如何渗透德育,用哪些教学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对歌曲《我爱你,中国》教学欣赏时,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秀美壮观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与学生互动演唱作品及对作品进行介绍,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让学生既欣赏、演唱了音乐作品,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用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丰富学生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1]。

二、寓德育于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对教学全过程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设计,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和道德氛围、优化课堂评价,形成平等、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来表情达意,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来分析作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说音乐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在准备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这种情感感受转化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鉴赏作品,陶冶情操,受到作品的感染,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用歌曲《爱我中华》片段导入新课,引出主题,让学生感受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同时,还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将民族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例如在介绍藏族民歌时,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掌握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在演唱歌曲时把握其民族风格。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相当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及演唱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注重以生为本、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感知音乐之美在于旋律、在于歌词,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积淀,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让学生在领悟和挖掘作品风格的同时,培养和塑造自身的审美能力[2]。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中

音乐第二课堂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时机。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习蒙古族舞蹈《鸿雁》,可先教学生分解动作,然后熟练后再教学生跳蒙古族舞蹈的感觉,教师讲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讲授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先感觉蒙古族音乐的美感,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然后再练习舞蹈,让学生亲身体验蒙古族舞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表演舞蹈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器乐小组活动中,曾让四名学生共同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因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对作品的处理及内在的感觉也不同,在排练时我就先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黄河带给我们的震撼及作品的深刻内涵是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酝酿用什么情感来诠释作品,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把握,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会更有感染力,更能完美地表现作品,这样在活动中既渗透了德育,又让学生能更好地表现作品。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要能打动学生,要感染学生,要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融入德育的实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就是把德育融入了教学全过程[3]。

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并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邹文奇.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2(1).

[2]张丽娜.音乐教育在普通理工科高校中的美育作用及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4.

舞蹈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一、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功能

(一)音乐鉴赏课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欣赏具有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培养人的真、善、美等品质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大学音乐教学不能单纯理解为教学生唱歌,而是应当向学生们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去学习和欣赏音乐,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具有益智的功能

法国大文豪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力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乐。”前者已经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实施。但音乐仍处在人们的逐步认识过程当中。作为选修课程的音乐鉴赏课其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背景、思想情感和精神,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鉴别美丑的能力,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欣赏者通过大脑想象再创造,去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而这种再创造的过程由欣赏者主观控制。因此,在音乐的世界里,作曲家属于创造,演唱(奏)者演绎,欣赏者则是“再现”。欣赏者综合已有的知识对音乐进行重组并加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音乐形象。这一过程能明显促进左右半脑的均衡发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科学的发明创造,特别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开启创新精神的钥匙。因此,科学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增强学生的乐感,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大脑的功能全面发展。

(三)音乐鉴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最擅长展示人的心灵世界,表现人们内在的最丰富和细腻的情感。它通过人们的听觉直接述说人的情感和心灵,影响人的精神。当我们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也是通过音乐这个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过程,使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熏陶,接受文化的洗礼,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们完善人格、完善自我,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四)音乐鉴赏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汗牛充栋,灿若群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仅仅依靠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音乐欣赏教学,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有选择地欣赏人类音乐艺术瑰宝。全面了解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音乐艺术诞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与地理、历史、文学、戏剧、舞蹈、社会生活各方面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多元的文化背景与多维的视角,能通过音乐所表达的内涵识别不同文化的音乐之美,欣赏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特色,神游于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世界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全面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和课堂教学实践

(一)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满足

音乐天生就有一种亲和力,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年龄层次的人们。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13级的学生进校开始就实行学分制。虽然面向大一、大二的全部学生开设了音乐鉴赏选修课,但由于师资的短缺,使得很多学生想选择这门课程但却选不上。

2.大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没有明确的认识

大多数学生对于音乐鉴赏没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他们注重的是音乐的娱乐功能。所以在选择音乐鉴赏上只对合乎自己口味的音乐有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古典、民族音乐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加之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较差,所以没有得到学生们思想上的广泛重视。

3.师资和教材欠缺

高职院校现任教师队伍本身就严重不足,而音乐课教师更多的是兼职教师担任,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教师难以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当中去,更不用说师资素质的提升了。而教材情况更不容乐观,一般都没有专门固定的教材,授课内容也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擅长点或经验或者是个人喜好来自主安排,这使得音乐鉴赏的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在申报学院“音乐鉴赏”这门选修课时,曾经担心学生对音乐鉴赏课不感兴趣, 有可能达不到学院规定的选修人数最低30人才能开班的规定。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共有120多名来自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选修了这门课, 远远超出了笔者心中期盼的人数。更让人惊喜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时常发现有一些因为人数限制未能选上的学生主动到教室旁听。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对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技能提高的渴望。极大提高了我上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促使我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有序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方面下功夫,主要做了以下的尝试。

1.了解学生需求,突出重点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需求。开课前,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出了100份问卷,回收问卷95份,有效问卷90份。通过分析问卷,发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需求大体集中在乐理知识、音乐品鉴,学习舞蹈和文艺活动组织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我了解学生需求,有目的地组织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由浅人深、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而不面面俱到, 起到了重要作用,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环。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优化教学方法

音乐是塑造美好心灵的艺术,音乐教学的效果应当以心灵的感悟效果为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教学标准的确立上适当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掌握音乐作品的标准上有所差异,既要区别于音乐专业的学生,也要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比如,乐理课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点,应当安排36学时的教学。但针对教学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选修课高职学生的现状,笔者大胆压缩了乐理课教学课时,只用4学时让学生了解概况,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而在歌曲演唱教学环节,则针对这些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合唱作品和独唱作品, 二是在讲解和欣赏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唱好这些作品,使他们在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又比如,针对学生们提出要欣赏时下流行的“街舞”并要求学习交谊舞的情况。笔者也采用了区别对待的策略,把街舞的重点放在介绍上,让学生观看播放舞蹈录像, 从旁讲解介绍,而把交谊舞的重点放在学习和实践上,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三、改进高职音乐鉴赏课的意见及措施

(一)教学理念上―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近年来,开设音乐课程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理念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形势,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的灌输式、一言堂的强制或僵化的教育,建立“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化”的理念,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倡内容的多元化

音乐是多元文化的,它本身就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音乐鉴赏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以世界各国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为主体,这对于学生们欣赏到多种风格的音乐,丰富自己的音乐感受力,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学校采用的音乐欣赏教材普遍存在着时代感不强、教学内容单一、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强等方面的不足。为此,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更新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高职院校的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首要的是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来进行音乐欣赏,共享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此外,也要适度注重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本土民歌以及一些优秀的采用本土民族音乐特征创作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熟悉和热爱本土民族音乐。同时,还应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加大对于民族音乐的欣赏力度,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指导学生们去欣赏和学习,真正将这些宝贵资源变为我们所特有的精神财富。

(三)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音乐教师应自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强调学生参与的教与学形式,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但改革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而是应当在适当保留并完善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扬弃实现由单一知识传授向多元立体化教学方法的转变,逐步达到融技能、鉴赏、现场展示为一体的多元立体教学。因此,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尝试研究性教学,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创造条件。为此可以采取综合化的教学形式,优选教学内容。Jerome J Hausman在他的《Arts and the Schools 》中谈到:“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教学形式的综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方式,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各种音像、图画、文字等资源组合起来,也可以用布置小论文的形式指导学生到图书馆、internet 上去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讨论;或是利用校园网络中教师的网站为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巩固、延伸和拓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以及运用掌握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舞蹈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中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uria S E 深刻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她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养。”“妙手仁心”是对医学工作者最高的评价。然而,什么叫做仁呢?孔子在《论语》里做过这样的解释:“仁者,爱人。”因此,关爱生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拥有一颗善良仁厚的心对医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受国内专业教育的特点及医学专业课业繁重所限,尽管人们意识到人文精神培养对医学生的重要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医学生对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影视鉴赏、音乐欣赏等一系列人文素质基础课也缺乏重视。

    有调查表明,现阶段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以下共同特性:(1)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失衡;(2)道德观念淡化、价值功利化及现实化;(3)综合能力水平欠佳,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人文素养缺乏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医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不容小觑。知识结构失衡会影响医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写作及表达上的劣势对今后的论文撰写、医嘱书写及医患沟通上会产生直接影响。人文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道德观念淡化会使医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摒弃仁爱精神,造成职业素质低下。不仅如此,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繁重,现代社会竞争也导致就业压力增大,使医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冷漠等心理问题,心理素质下降,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而人文素质基础课中讲授的历史、优秀作家作品中传达的观念和态度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疏导压力,得到启示。

    199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教授Engel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其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患者看作具有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而非单一的生物体,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因素考虑疾病和健康问题;二是把医疗工作看作医疗制度、管理、教育、科研和服务质量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工作而非单纯的医疗工作;三是把医疗工作看作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系统工作,要从政治、法律、科学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考虑医疗与外界作用所产生的问题。医学模式的转变表明现代医学已发展成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要求。

    二、影视艺术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

    调查显示,有近10亿观众每天花2-3小时收看电视,电影院观众平均年龄为21.7岁,即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影视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影响着他们的认知习惯和交流方式。然而,影视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继传统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戏剧之后的第七、第八艺术,影视艺术对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给学生讲授电影发展的历史,电影基本理论,赏析优秀影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影视鉴赏水平,优秀的电影作品也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方式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影视鉴赏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必要的。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平常观看的影片中,好莱坞影片以高达41.2%的百分比占据第一位,港台影片以33.6%的得票率紧接其后,观看中国大陆电影的数量只占总量的10.8%。好莱坞和港台电影中强烈的视听冲击和娱乐享受是吸引大学生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电影类型的接受比较单一。好莱坞电影纵然也传达了美国式的乐观自强精神,单一的电影趣味也导致大学生容易受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好莱坞注重娱乐性,工厂式的电影生产方式出品的作品只是电影世界的冰山一角。影视鉴赏课程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交汇点,不同影像文化带来的观念和认知的碰撞,对学生认识外来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拓宽眼界,促进开放心态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理解,沟通与交流,正是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影视作品往往是通过将镜头对准历史或现实,展现人生百态,包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的成长环境中,亦真亦幻的影像世界向他们敞开了一扇认识现实,追逐梦想的大门。通过接触影像了解世界,增加对世界的敏感,理解不同的人群、种族、国家,自然,是培养仁爱、宽容之心的最佳途径。

    三、针对医学生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影视鉴赏课程作为选修课,所占的课时较少。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观影视野,向学生们传达一种正确的鉴赏态度,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医学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应与人文医学理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职业特点,在题材选择上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诗意,疏导压力

    医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进入职场后,高强度的工作及精准的工作要求也会增加工作压力,产生烦闷心态,如果不及时疏导,将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在教授影视鉴赏课程中,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该选择一些充满诗意的电影,如讲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诗人聂鲁达如何改变了一名普通人的生活的电影《邮差》;讲述一名父亲如何实现女儿梦想的《钢的琴》等。充满诗意的电影,能够疏导现实生活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启迪他们以新的眼光及视角去看待日常生活,复苏心灵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感受。离开课堂之后,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能自主选择类似的优秀影片陶冶性情,提升鉴赏品味,恢复内心的活力。

    2.多元类型,开放心态

    在电影类型的选择上,应该避开学生接触得最多的电影领域,尽可能给学生介绍不同的电影流派及经典,如形式主义影片及现实主义影片。接触不同类型的影片可以拓宽学生的观影世界,促进开放心态的形成,增进宽容与耐心。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医务工作者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开放的内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人群,增进体谅及医患双方的沟通,促进医疗优质服务。

    3.精选短片,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