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南省 债务融资 治理效益

本研究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2009年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09-08)

权衡理论认为:债务融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大致上类似于“倒U型”,存在一个最优的债务比例区间。国外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己经达到一定高度,对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的实证研究成果相当丰硕,但这些结论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实际,更不一定符合海南省大中型企业的实际。因为政府干预、税负、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环境等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认为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情况与债务治理效益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债务融资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海南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治理效益。原始数据来自样本企业的企业报表。其中,海南省上市公司的报表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咨讯网(省略)、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名单来自海口市统计局、报表来自于几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一、样本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样本企业2007年-2009年六类债务融资指标三年平均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描述性统计呈现出海南省大中型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债务融资结构概况。

表1 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 Minimum Maximum Mean Std. Deviation

资产负债率 40 .14 1.15 .5332 .26985

长期负债率 40 .00 .94 .1718 .21618

短期负债率 40 .06 1.00 .8282 .22567

商业信用比率 40 .00 .98 .3187 .26233

银行借款比率 40 .00 .94 .2718 .24322

其他类型债务比率 40 .00 .14 .0334 .03923

Valid N (listwise) 40

从上表可以看出,反映负债总体水平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53.32%,负债最少的企业该值只有14%,而债务最多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15%(严重亏损企业,出现资不抵债),说明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去除样本企业中资产负债率高于100%的2家资不抵债的企业后,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约为50%,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的财务策略还是较为保守的。

债务期限结构方面,短期债务过高,短期负债率均值达到82.82%,而长期负债率的平均值仅为17.18%。样本企业三年中平均有14家企业的长期负债为0,占样本企业数的35%,也就是说,35%的样本企业债务全部为短期债务。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中的短期负债率过高,过高的短期债务会对企业治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债务的类型结构方面,商业信用比率平均值达到31.87%,银行借款比率均值为27.18%,其他类型债务比率均值仅为3.34%,说明债务主要来源于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其他应付款等(注:在对样本企业报表进行分析时发现许多企业存在大量的其他应付款)。这与大多数学者们研究的企业债务主要来自于银行借款的结论不同,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存在独特的债务类型结构。

二、样本的回归分析

本部分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选取了应变量、自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建立了模型以期研究企业债务融资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并提出了待检验的假设。

1.变量的界定

①应变量的选取。本文最终选取了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利润率(ZZS)=当期净利润/期末资产总额;主营业务利润率(ZYS)=当期主营业务利润/当期主营业务收入

②自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来反映公司总债务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ZF)=期末债务总额账面价值/期末资产总额账面价值

③控制变量的选取。本文将资产对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设置为控制变量。 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对数(ZD)=LN(期末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CZ)=(主营业务收入本年数一主营业务收入上年数)/主营业务收入上年数。

2.模型的建立及假设的提出

①模型的建立

本文研究的是债务融资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构建了以下模型。验证债务融资总体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

模型一ZZS =α+β1. ZF +β2. ZD +β3. CZ +ε;模型二ZYS =α+β1. ZF+β2. ZD +β3. CZ +ε

②假设的提出

基于建立的模型及有关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理论观点,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债务总体水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呈“倒U型”,存在一个最优的债务比例区间。

3.实证检验的结果

本文旨在探讨自变量与应变量间的关系,而无需根据自变量的取值预测应变量的容许区间、可信区间等,所以进行线性模型拟合时重点对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关系通过散点图加以判断,以确定其是否可以用线性回归来分析;同时对应变量的取值的相互独立性即模型中残差间相互独立性进行分析。将同时满足以上所述的线性趋势和独立性两个条件的自变量和应变量,按照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拟合分析。

通过对各个自变量分别与应变量的简单散点图分析,均类似线性趋势(鉴于图太多,不在此列出);残差间的相互独立性将通过下列各自模型中的Durbin-Watson进行分析。

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一,在以总资产利润率为被解释变量时,Durbin-WatsonR的取值2.393接近2,说明总资产利润率的取值是相互独立的,即模型的残差间不存在自相关。回归模型的F值为4.656,P值为0.008,说明这个回归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模型中自变量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利润率的偏相关系数为负,t 值为-3.564,P值为0.001,说明这种负相关性在1%范围内是显著的。模型二,在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被解释变量时,Durbin-WatsonR的取值1.844,非常接近2,说明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取值是相互独立的,即模型的残差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模型的F值为26.772,P值为为0.000,说明回归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利润率的偏相关系数同样为负,并且在5%范围内显著异于0。与假设不符。

三、原因分析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两个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均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说明债务融资在海南省大中型企业中,并没有提升企业价值,而是表现出债务治理的无效性。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负债区间,这与权衡理论的观点不符。债务总体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的统计检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

结合海南省大中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原因归纳如下:

1.企业未能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的杠杆作用。绩优企业息税前利润率远高于利息率,增加债务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正效应,提高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相反,对于经营业绩差的企业,增加债务会成倍地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利用了财务杠杆的负作用,恶化了债务融资治理效益。但从图1可以看出,经营业绩好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说明海南省大中型企业中没有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的正杠杆作用,却强化了其负作用。表现为债务治理的无效性。

因此,对于绩优企业应提高资产负债率,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以及风险应对能力等选择适当的债务比例,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正作用。对于绩差的企业应适当降低资产负债率,避免产生财务杠杆负作用。

2.绩优企业较易获得各种方式的再融资机会,加上其自身较好的经营现金流,因此,绩优企业的债务融资比率比较低。在我国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也是绩优企业债务融资率低的原因。绩差企业无其他融资方式可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债务方式被动进行融资,随着债务数额的增加,绩差企业债务融资的财务压力和破产成本逐渐显现出来,抵消了债务融资的税盾作用,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

3.没有发挥好债券的治理作用。在我国由于债券发行门槛高,加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导致债券市场不发达,海南省利用债券方式筹资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使得这种对企业有极好约束力的债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4.债务治理失效的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债务对债务人的行为没有产生真正的约束力。

四、建议

针对海南省大中型企业债务融资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提高企业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的粗浅建议。

1.做好海南省产业结构规划,提高省内企业的获利水平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做好产业结构规划,加快海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省内企业充分利用区域、政策等有利条件,提高其获利水平,为负债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优化海南省金融、保险环境,为企业融资、控险搭好平台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健全金融组织和保险市场体系,创新金融和保险产品,为企业融资和控制风险搭好平台,进而促进金融保险业和省内其他行业融合、良性发展。

3. 完善信用市场环境、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为缓解企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冲突,提高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益,应下大力完善信用市场环境、强化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议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负责企业信用资料的收集、管理和更新、形成企业信用报告并对外提供。以此,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保证债务债务关系的有序,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4. 要求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海南省应该借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完成的东风,提前要求省内大中型企业全部执行内控规范,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加强监督。全面提高海南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应对债务风险的能力。树立国际旅游岛企业的新形象。

5.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升债务治理效益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就海南省企业的实际而言,应关注资本结构的调整。绩优企业应提高负债比例、绩差的企业应降低总负债比率;应提高长期负债比例,降低短期负债比率;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发债融资。企业要充分认识的债务治理作用,在努力提高经营业绩、保证财务稳定的前提下,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择优选择负债融资的方式,确定企业最佳债务融资结构。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提升企业价值。真正达到“借鸡生蛋”的负债目的。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从粗放到精细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近期舆论讨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中长期来看是一种必然,一旦利率市场化,银行通过单纯的存贷利差与乘数效应来实现经目标会变得十分艰难。因此,提前思考商业银行经营的出路显得十分必要。考虑到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从宏观来看,这些数据直接或者反映了国家甚至是世界的经济状况,根据历史的数据来指导银行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从微观来看,商业银行掌握了各类经济实体的储蓄及信贷数据,对于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这个前提,本文试图用营销学的前沿理论的数据库营销来讨论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并重点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对于商业银行进行数据库营销的意义与价值。

一、商业银行的数据库营销

从营销的视角出发,数据库营销是市场主体通过其积累的历史信息,包括客户人口统计资料、消费数据、行为模式等,通过统计分析与趋势外推等方式来预测顾客未来的消费行为,包括可能消费的品类、产品、服务等。同时,市场主体可以据此通过聚类分析等统计学的方法对客户进行聚类分析,通过STP的模式来划分细分市场,根据企业的定位于特点来为某细分市场提供相应的市场供应物,以达到企业经营的目的。同时,利用数据库,企业可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从历史沿革上来看,数据库营销是有客户关系管理发展而来,其实质为以概率论与统计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为支撑与实现手段。

其运用的基本原理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通过其记录的大量的消费数据信息,通过适当的算法、程序来对消费者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并利用分析的结果来进行企业产品定位、设计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数据库营销同时为企业对其经营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一个检核工具,使得企业能够不断检核企业的经营行为,并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

数据库营销是企业经营与运营的重要工具,具有普遍适用性。在具体的商业银行应用中,数据库营销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通过其积累和搜集的大量储蓄、信贷、理财、资信水平等信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预测包括居民个体、企事业等银行客户的行为,并对根据分析结果对客户进行分类,选择最适合的的客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发针对性的产品,提供特色的产品或者服务,并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即在较低风险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数据库营销的重要工具―数据挖掘技术

商业银行要有效的发挥数据库营销的威力,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从商业银行庞大的数据库中“挖掘”有效信息用于指导银行的决策与实践。其中,数据挖掘技术是最重要的实现数据库营销的工具之一。

所谓数据挖掘是指通过设计一定的算法或者程序来从历史数据中来提取隐含的信息,此种隐含的信息能够指导实践与深入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此种信息有几个特征:(一)隐含性。在其原始的呈现方式中,此种信息淹没在大量的无用数据之中,必须通过一定的算法或者程序使之显现出来;(二)价值性。数据挖掘出来的数据对于认识及实践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指导性,从而体现出其价值型;(三)科学性。数据挖掘是基于一定的数学与概率统计基础等基础科学之上,方法的科学保证了结论的科学。

数据挖掘区别于传统简单的统计回归,其更注重其商业应用。其能够对大量的隶属数据进行提取、转化、分析与建模等处理,并发掘其中的关键性的规律。

数据挖掘的基础是历史数据,记录历史数据的数据库、档案等为数据挖掘提供了“原料”,通过对“原料”的“精炼”,提取出对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在具体的应用中,数据挖掘主要应用于消费者行为预测、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面。

数据挖掘技术从应用来看,其主要包括分类、聚类分析、关联分析、以及概念描述、偏差检验和预测等。

(一)分类

通过对分析客体的特点,通过建立一定的标准来对总体进行细分,从而化大为小。比如银行可以通过对储户的行业特征进行分析,从而知道客户等级的划分或者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基于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特征的分析,将不同的数据记录所体现的客体进行特征的计算,将大量的对象根据某些标准分成若干类别。对象分类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而在类别之内的对象则具有较小的差异。比如银行根据其大量客户的信贷记录对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区分相应的类别,便于确定银行的信贷投放计划或者投放比例。

(三)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即相关性分析,其基本原理为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另外一些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联动性,此种联动性可能包括简单相关、因果相关、甚至是虚假相关等。如银行可以根据相关性的原理来开发某些信贷质量监测指标,当某个指标超过灵节点的时候,可以界定为信贷投放需要重点监管等。

(四)概念描述

对特定的对象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并提炼出其共同点。并揭示出一种概念区别于另外一种概念的主要特征等。如商业银行在私人银行中对高风险承受能力与低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进行准确的界定,以开发针对性的产品和提供差别化的服务。

(五)偏差检验

在历史数据中可能有一些数据与其它数据存在重大的差异,即“孤点”,在数据处理的时候,这些数据被排除,因为其不能反映总体的状况,并可能给均值等指标带来较大的影响。但“孤点”也有其实践用途,如在贷款质量监测中,发现某些企业的现金流量急剧减少或者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过高,此种情况绩效出现,因为就需要分析,此项贷款是否存在难以按期偿付的风险,从而预防坏账的产生。

(六)预测

预测为根据历史数据提炼出相应的规律,在规律的假设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适当的推测。比如,银行可根据客户的定期存款情况或者基金定投的规律来推测客户的未来收益,从而为其信用授信提供计算依据。

三、商业银行利用数据挖掘进行数据库营销近期应推行的策略

(一)转变思路,提高认识

数据库营销是营销学的概念,而在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指导银行发展的主要经济学、金融学、财务学等学科,引入营销学,特别是营销学的前沿工具与思路对于传统的商业经营从业者来讲,需要思维的突破与视野的打开。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已经要求所有的机构必须紧跟最前沿的各类思想与知识,吸纳数据库营销的理论、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是典型的跨界应用。

(二)预判环境变化,以市场为导向

商业银行经营的成功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当信贷扩张的时候,商业银行的效益较好,而在信贷紧缩的时候,商业银行的经营相对比较有压力。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而言的商业银行,其必须通过预判环境,提前进行业务布局的调整,是实现比较优势的关键点。利用其庞大的数据库与客户资源,接触数据库营销与数据挖掘,其完全可以实现业务格局的调整。

(三)加强科研与人才培养

数据库营销与数据挖掘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作,要利用这两种工具,需要商业银行加强人才的培养与科研的重视力度,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建立科研机构等方式来实现人才的培养。

商业银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经营的成功有赖于很多方面,但借用营销学中的数据库营销与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成功提供一定程度的助力,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够减少经营的风险,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银行信用卡客户细分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08.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课程建设及其一般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建立起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作为新建地方院校的广西财经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结合该校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一、围绕应用型人才类型定位,科学制定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经济管理类统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实际,我校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想,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体表现为“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宽口径”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既是统计人才又是经济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厚基础”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统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和数学基础,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重应用”指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经济管理统计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包括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和参与政策咨询和决策的能力等,体现了作为方法论、管理工具的统计学学科性质;“高素质”是指所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养、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以“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教育的思想,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保证统计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夯实专业基础;二是给足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学时、学分,力求专业主干课能讲深讲透;三是强化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是突出统计学专业“市场调查与定量分析”核心竞争能力培养要求;五是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从2006级统计学专业开始,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架框要求,按照“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框架构建了应用型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双体系”是指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构建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和经济学、管理学等重在夯实专业基础;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校各专业统一规定的军训、就业指导等实践课程,模块二则是根据统计学专业要求设置的独立实践实验模块。“双平台”是指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修养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平台,以及帮助学生拓宽口径、加厚基础,以适应专业和人生发展的统计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等8门,约占理论课程总学分的25%,该模块作为统计学专业核心内容,既保证了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学,也突出了统计学专业的核心知识、能力培养。“多模块”是以“双体系”、“双平台”为基础支撑,按照统计学科专业的服务方向和人才规格要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特长、人生志向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设计多个不同的学习模块,即“社会经济统计”、“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与精算”三个专业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因材施教。三个方向的课程设置,既突出本方向的知识、能力要求,也考虑到了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1.整合、优化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突出统计应用主线

从2005级到2009级,我们每年都在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到2008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实验课程学分超过总学分的26%。实践实验课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独立实验实践课。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平台,构建以统计核算、分析为主,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相互支持的企业实践课程群,使学生了解、把握企业的创办与整体运作,用数据解读企业经营,此课程群包括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计划实训等。同时,结合统计工作过程,设置了SPSS软件应用、统计分析综合实训等独立实训课程,从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到分析报告撰写进行强化,加强统计学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二是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主要包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内同步实验实践课,如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课内实验,一般安排本课程总课时的1/4课时,主要实训内容为EXCEL、SPSS应用、课程论文等。

2.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为学生提供实战型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重点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是校内实验室建设。这几年来,我校重点建设了一批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并努力使其成为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统计学专业建成了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财经科学实验中心分室的统计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以及目前广西高校唯一的市场调查与数据挖掘中心,配备了SPSS、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等先进统计教学软件。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实践实训基地,每年安排统计学专业学生到基地实习,参与实习单位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等工作。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和相关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广西高校唯一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统计业务及软件应用培训等,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与开发,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人才培训和师生科研的基地。

3.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创新平台,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纳入本科教学全过程

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等第一课堂,还需要结合统计学专业特点,积极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创业大赛、市场调查和数学建模等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外实践活动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这对于促进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明确统计学专业学习目标,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这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主要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一是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另外,也吸收了一些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广西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实习单位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统计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如会计从业资格、统计职称等,邀请政府部门、企业高管或相关业务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此外,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我们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进行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4.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的现实性和专业特色

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毕业实习难、分散形式效果较差的现实,我们在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力度的同时,逐步改革毕业实习方式,变“放羊式”毕业实习为集中实习为主、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切实提高实习效果。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是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将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学生平时的一些竞赛活动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使学生较早了解毕业论文的有关要求及素材积累;二是向实习单位或用人单位征集部分毕业论文(设计)现实问题选题,并且适当邀请实践基地部分专家或业务骨干参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通过毕业论文撰写为实际工作部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进一步强调统计学的专业特色,要求论文必须用数据说话,以检验学生综合统计分析能力,减少抄袭现象的发生。

三、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实践应用

根据统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要求,以打破“学科本位”,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我们对课程体系的各知识点进行合理梳理、归类,特别是对统计专业课程中内容交叉重复部分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内容归属,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不重不漏,课程内容更科学适用。之后,将各门课程按照内在联系和教学要求归并成若干个课程模块,分块建设。制定分阶段课程建设规划,重点是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参考材料、试题库、课程网站等内容,进而形成了每一门课程完整的课程档案。

在教材的选用与建设方面,对于专业课程,选用理论内容体系较完整、丰富,与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实践性强,面向21世纪的优秀新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国外优秀教材;对于实践课程,目前部分选用兄弟院校现成教材、实验指导书,部分实训教材通过自编完成。下一步,我们计划用1-2年时间完成本专业完整的实践教材体系建设,形成本专业特色系列实践教材,如统计学案例教程、商务研究方法与应用等。这些实验(实训)教材可作为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步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统计学专业独立实验教材。

四、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确定后,如何教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我们鼓励教师探索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尝试对《统计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模块、与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进行教学,即将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分解为“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统计理论与方法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两大模块,前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上课,后一部分内容由统计专业教师和非统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合作上课,将统计方法教学与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结合起来。在《统计学》(或《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试行“读(阅读)写(写作)议(讨论)讲(讲课)”教学模式改革。“读”是指在课外阅读统计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数据意识;“写”是指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课程小论文等;“议”是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课堂辩论,实施交互式教学;“讲”是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就统计教材或现实某一问题进行讲解,之后教师进行评议。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统计理论方法与非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学习、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分模块教学、“读写议讲”教学方式改革得到了学生普遍好评,教学效果显著。《多元统计分析》、《市场调查与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也借鉴此思路进行了教学改革,采取“课堂讲授+实验(实践)教学+课程论文”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写”(分析)的能力,强调统计理论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现代经济管理中的运用。目前,我们正在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分别制定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方案,将“重思想、重应用”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一门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经过上述训练,学生应用统计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研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相成.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的改革发展思路[J].统计研究,2008,(5).

[2]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3] 曾五一.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4).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体制创新 发展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责、权、利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和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方面,是现代企业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处理财务关系及完成财务工作的关键所在。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要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本着有利于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来进行。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主要用于规范企业对外财务行为及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行方式。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财税金融、计划投资等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演变进程及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变革调整,已经由过去的统收统支与统负盈亏逐步转变为企业的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这一改革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利润分配入手,扩大企业财权,将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加以规范化,以税收形式固定下来。第二阶段是贯彻企业承包制,试行企业租赁、股份制试点及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办法。第三阶段的改革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相联系的,企业拥有筹资权与投资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利润分配权,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与国家整体经济改革紧密联系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财政、税收、金融、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配套才能有所进展与成效。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有三种形式:一是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财务决策方式。二是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母公司倾向于对子公司经营效果的监督,子公司在经营决策与财务管理中相对独立。三是混合式财务管理体制,是适度分权与适度集权的统一,在实际应用中,适度与否是需要把握的关键。

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形式取决于经济体制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与发展,同时,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企业要求国家给予更多的经营自,以便按照其自身的组织形式与产权制度,确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更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财务管理体制创新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财务管理体制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我国的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来看,我国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比较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方面仍然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可依。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微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来看,当前也存在着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两者的决策主体重叠、企业财务组织机构一元化等多种问题,其结果导致了财务机构运行效率低下。同时,多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基础亦不够扎实,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不太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财务人员素质较差、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由作坊式企业发展而来的家族企业,更是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无论是财务决策还是资金管理,甚至是如何做账等,都是要由“老板说了算”的不合理现象。另外,在许多企业的资金运作中缺乏科学预测与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表现为资金的投向不够合理、资金运用效益低、造假严重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要本着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企业高效发展来进行,各项实际措施应牢牢把握其创新原则。一是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原则。只有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把握时机,赢得主动。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必须始终保持高效、快捷、积极的工作状态,才能推动企业高效、快速、健康地发展。二是真实的财务信息原则。真实性是财务信息的灵魂,是财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确实可靠的信息,一切都会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企业所有与财务相关的数据都必须从一开始就保证真实、详细、可靠,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一切都将会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三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原则。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深知,财务管理与每一位员工息息相关,同舟共济。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杜绝任何“跑冒滴漏”,齐心合力,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关心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投向和资金运用效果,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始终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这是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四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企业价值是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为贴现率的现值。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持续发展能力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关注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可以给股东、管理者、普通员工、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回报就越高。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与关键。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策略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财务管理观念创新、机构创新、功能及方法创新、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体制观念创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与内容都有了新的扩展,同时,在企业的不断更新中,产业的知识化、新型业务变动很快,这就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财务管理体制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树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主要内容有强化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预警观念及决策观念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制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对策及合理控制几大方面的内容。《企业财务通则》规定,我国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通过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并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措施和方案。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企业应根据其具体经营状况,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施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做到及时防范财务危机与经营风险。同时,不应将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仅仅看作是一种消极的预防性手段,而应当将其作为提高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管理必然需要具有良好的财务预警功能,只有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的管理是有效和高水平的。为此,强化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预警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观念,这一观念的树立有助于企业主动预测管理中即将呈现的问题,及时加以防患。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是企业从提高经济效益的理财目标出发,根据企业经营策略的要求及国家经济政策,优选财务活动方案。财务决策的基础是财务预测,财务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着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财务决策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环节,即决策目标的确定、备选方案的拟定及对各种方案的评估与优选。财务决策的方法也是在不断地完善与创新,目前,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及优选对比法。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正确的财务决策不仅能增强企业经营的规划性与前瞻性,而且能够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决策机制,才能确实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反馈,加强对资本的主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稳定。

(二)财务管理机构及管理功能创新

在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融合渗透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资金运用为纽带,各部门在生产活动的各环节都紧密相连,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重要环节。在企业经营中,如何合理安排人力、财力、物力,决定着是否能使其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财务部门要对各部门的运作与决策提出建议并有效监督。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都密切相关,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财务管理体制应进行管理功能创新,这是实现企业科学决策的目标的要求,规范企业的财务处理方式,对企业各相关部门的财务关系进行积极疏导与监督,可以大大提高财务活动的规范性,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价值的实现。

(三)财务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创新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型的财务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在当今信息化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愈来愈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从静态的物质型向动态的知识型转化,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体系也是开放式的,财务管理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使其更完善。在财务预测、决策及回馈的各个阶段,财务信息只有积极借鉴与吸收统计学、金融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理念与方法,才能使财务预测与决策更科学合理。

目前,随着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数据库技术手段创新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中非常关键的内容。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财务数据库,对大量财务信息实施高速及有效性比较,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数理模型将财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使财务分析数据更科学合理,以真正有利于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服务。

(四)强化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并提高人员创新能力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作为财务管理执行者的企业财务人员,与企业的发展与成败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了决定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强化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才能提高人员创新能力,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财务管理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各级财务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有关的新法规及财会方法,才能做到依法科学理财。另外,知识资本在现代企业进行的资本市场运作中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以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财务手段无法准确有效地管理知识资本,财务人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拓宽知识面。为此,企业管理者应根据本企业财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提供与之匹配的培训机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给予重视与鼓励,从而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结论

总之,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地筹集、管理和使用资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当今复杂而严峻的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创新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效规避风险,抓住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数据;数据挖潜; mapreduce hadoop;技术架构

1.前言

电力作为特殊商品,为国家经济建设及人类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与支持。电力营销的理念引入,促使电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以客户需求与服务满意度为中心的电力营销根据市场导向的原则,成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所有生产、经营性活动均服务于营销业务的需要。电力营销有效开展需要对用户及需求市场进行大量研究,需要具备完善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需要分析大量的各种业务数据,提升电力供应安全及服务水平,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大力推动数据分析技术的升级,开展数据采集、检测、处理、分析、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应用、共享、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完善企业风险评价,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因此,本文研究大数据挖潜技术在电力营销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大数据发展应用现状

大数据技术得益于计算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发展的智能技术之一。1989年8月,第11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在美国底特律召开,这次会议上有科学家提出了Knowledge Discoveryin Databases(KDD),即知识发现的概念,随后一些大学教授和研究机构展开相应研究,1995年KDD&DataMining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正式举行,随后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主题是对人工智能数据挖潜等领域成果进行讨论及推广,促使数据挖潜技术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目前国际上从理论、技术、应用维度方面对数据挖掘展开分析与研究,科学家们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及概率相关理论、模糊技术、量子技术等多种理论与方法进行技术融合,解决复杂问题[1]。

我国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科院合肥分院当时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即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随后的一些年大数据研究逐步步入正轨,由大学教授、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展一些学习算法、相关理论、数据挖掘技术际应用等研究。随着云计算、智能工程、mapreduce hadoop等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大数据挖潜技术也应用到电力营销、网店运营、经济数据分析、餐饮服务、航空航天、铁路运输等很多领域。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电力企业都积累了海量的、有价值的、多种形式的数据,,因此如何利用数据挖潜技术智能地、自动地发掘数据中的有效价值,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最佳决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3.电力大数据技术

3.1电力大数据特征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SG186”和“SG-ERP'信息系统规划,运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平台,通过8大主模块组装模式覆盖电力企业全部业务,并且构建了6个业务保障子系统。国家电网公司数据中心多年运营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这些电力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灵活度高(Vitality),主要是数据动态变化,市场千变万化;体量大(Volume),目前电力数据的数据流GB ,TB级无法满足需要,已经达到PB ,EB ,ZB级别;类型多(Variety),主要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类型数据;价值大(value),电力数据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速度快(Velocity),电力数据以数据流的形态快速、动态的产生,数据处理的速度要求达到高速实时处理的特征;这称为“5V”特点,同时具有复杂度高(Complexity)的“1C”特点,总结起来就是“5C1V”。在分析和处理数据模型方面灵活度高,速度快,能够适应快速市场变化需求;在新的处理方法适应异构数据统一接入及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方面,系统复杂度高;从数据体量特征和技术范畴方面来看,电力大数据有着重要的、广义的背景,随着国家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和逐步应用,大量的企业运营数据得以积累应用及开发,为电力市场分析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2]。

3.2电力大数据分析技术

电力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从海量的、模糊的、随机的、片断性的、原始的一些电力数据中,运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中的算法、分析理论等技术挖掘出内在的模态和规律,为电力企业决策人员提供必要的决策帮助。统计学分析在于使用均值、比例、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极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形态进行分析;采用泊松分布、均匀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进行数据描述,采用二项分布假设检验、T检验、K-S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游程检验等判定检验方法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数据结构、数据分析模型,掌握电力数据的稳定性情况及电力数据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数据挖潜技术与统计学分析技术的关系。

3.3系统支撑平台技术

电力大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是基于查询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主要运用数据库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流处理技术、内存储计算技术。底层存储技术HDFS/Hbase等进行超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运用MapReduce进行分布式计算;流处理Storm/S4/Spark等技术解决电力数据的高效读取和在线的实时计算,离线处理框架MapReduce及Hive/Impala相关技术处理实时到达的、速度和规模不受控制的数据。如图2所示电力大数据平台结构图。

图2中构建了基于Hadoop文件的电力大数据平台分布式存储环境。数据采集服务按照预定规则将数据写入数据交换区,数据传输应用程序规划在HDFS之上,将交换区数据写入“数据存储区’,由“结构化数据抽取应用程序”将结构化指标数据抽取到“结构化分析数据存储区”,并作为HIVE服务的数据存储,由HIVE服务将数据以结构化数据服务的形式。

在电力营销数据分析中,主要对营销业务的指标体系的电费业务风险、客户停电信息、风电风险、电力服务、大客户服务等数据进行梳理、收集,对电力营销系统数据、TMR系统数据、客户服务系统数据等进行分析,从而研究电力营销业务关注的数据维度、统计周期,并收集相关业务数据。

电力营销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模型分析,运用数据挖据工具,选取适合的算法及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符合度验证,再将分析模型封装,研究WebService、服务、算法三种调用方式,实现数据挖掘平台接入、调用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快速响应分析需求,并确定系统的分析方案,最后数据系统利用可视化技术直接呈现给决策层,最终实现模型分析功能。以实现电力营销业务趋势预测、营销策略制订等,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效益。

4.电力营销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电力营销系统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运用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的系统集成,Hadoop平台实现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自身的高效传输、抽取、计算的特点,完成数据清洗、加载,最后利用数据挖掘软件平台,进行在线分析,完成营销业务分析报告,为电网企业提升营销服务品质,强化风险管理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3]。

根据电力营销系统特点及功能要求,基于J2EE框架,按照分布式处理架构、多层结构和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开发思路,严格按照成熟、规范技术路线实现程序设计。系统开发按照数据挖掘的典型流程进行程序架构的设计,如图4所示。

5.结论

大数据时代背景已经形成,基于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大数据挖潜技术必将颠覆传统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模式,在分析大数据发展应用现状基础上,对电力营销大数据特征,电力大数据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电力营销大数据应用平台进行设计,提出具体技术架构及软件技术的实现思路,有利于提供合理的电力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营销业务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普剑.大数据背景下电力营销市场行业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15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