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粉体技术;药物制剂;应用

1 降低粒径提高溶出度

药物的溶出度除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外,还与物料的比表面积有关,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主要与药物粉末的粗细、粒子形态以及表面状态有关,对片剂和胶囊剂来说与崩解后的粒子状态有关。因此药物粒度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例如,微粉化醋酸炔诺酮比未微粉化的溶出速率要快很多,在临床上微粉化的醋酸炔诺酮包衣片比未微粉化的包衣片活性几乎大5倍。

对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率很慢的药物来说,药物的溶出过程往往成为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的粒径降低时其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将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和溶出速度,因此降低粒径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灰黄霉素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药物,超微粉化与一般微粉化的灰黄霉素制剂相比较治疗真菌感染,其血药浓度高且用药剂量小。

很多药物是多晶型的,在粉体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晶型改变,其溶解度、稳定性、疗效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应多加注意。

2 减小粒度增强疗效

临床上,药物不论以何种形式给药,药物粒径的大小都会影响药物从剂型中的释放,进而影响到疗效。在改善药物崩解和溶出的同时,药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均可得到较好的提高。

对气雾剂而言,雾化后药物粒子的大小是药效的主要决定因素。气雾剂混悬液中粒径在微米以上的粒子存在时限很短,无法达到有效的局部治疗效果;但若粒子太小则不能沉积于呼吸道,易于通过呼气排出。所以一般认为,起局部作用的气雾剂粒子范围以3~10微米为宜;欲发挥全身作用,则粒子宜在1~45微米。国外学者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的双香豆素胶囊抑制正常凝血酶原的活性作用时间面积和血药浓度-时间面积之间的关系,发现粒度、溶解速度与疗效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粒度小,溶解速度快,疗效好。

有人研究了非甾体类抗炎药萘普生的不同粒径对大鼠胃肠道的刺激性及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萘普生的粒径从20微米减小到270纳米时,避免了大粒子在黏膜黏附而导致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可以显著地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能有效的提高药物的疗效。

3 粉体新技术促进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制剂现代化的发展,粉体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应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粉体技术如中药的超细粉体技术、纳米粉体技术等。

4 超细粉体技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疗效

超细粉体技术又称超微粉碎技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物料加工高新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它能将动、植物药材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中位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微米以下),提高到中位粒径为5~10微米以下,已逐渐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细粉体技术加工出的药材超细粉体,粒径<10微米,药材的细胞破壁率≥95%。因细度极细及均质情况,其体内吸收过程发生了改变,各组分会以均匀配比被人体吸收,有效成分的吸收速度加快,吸收时间延长,吸收率和吸收量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而用常规粉碎方式由于粉碎粒度较大,混合均匀度偏低,不同性状的药物成分会因其细度、细胞溶胀速率、从细胞壁的迁出速度、B值及对肠壁吸附性的差异而在不同时间被人体吸收,其吸收量值也会不一,由此可能会影响复方药物的疗效。而且,由于在超细粉碎过程中存在"固体乳化"作用,复方中药药粉中含有的油性及挥发性成分可以在进入胃中不久即分散均匀,在小肠中与其他水溶性成分可达到同步吸收。这与以常规粉碎方式进行的未破壁药材的吸收和疗效会大相径庭。

5 纳米粉体技术改善制剂多种性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米)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

国际上公认0.1~100纳米为纳米尺度空间,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纳米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药剂学中的纳米药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纳米载体系统和纳米晶体药物。纳米载体系统是指通过某些物理化学方法间接制得的药物-聚合物载体系统(即纳米粒),如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囊、纳米球等。纳米晶体药物则是指通过纳米粉体技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纳米级别(即纳米粉),这实际上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再发展。

将药物加工成纳米粒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溶解度,还可以增加粘附性、形成亚稳晶型或无定形以及消除粒子大小差异产生的过饱和现象等,从而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适合于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适宜的方法回收得到固体纳米药物,再加工成各种剂型,如活性钙的纳米化,可大大提高吸收率,我国已能大量生产。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GMP的广泛实施,粉体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为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对粉体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伴随着当前中药现代化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粉体技术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得到更完善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盖国胜.超细粉碎分级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药物制剂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药物制剂技术 教学现状 知识整合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作为医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工作在各医药类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已备受重视。各院校也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学科系统化和学问化课程设置的束缚,以及某些院校教学资源的相对滞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与职业教育理念不相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不能有机整合

目前,大部分医药职业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仍存在以理论知识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现象。少数师资力量较好,教学资源相对充足的院校虽然采用了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但仍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对割裂、整合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关联性,影响教学质量。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资源缺乏

目前国内药厂制剂生产方面的设备基本上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设备,价格昂贵。大部分医药职业院校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实训设备等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或滞后,教学只能以课堂或简单实验的形式为主,无条件进行生产性实践教学。某些条件较好的院校虽然花费了大量资金购买了部分设备,但人均设备台套数远远不够,再加上师资不足,上课只能是全班学生围着一台设备,课时量根本无法满足让每个学生熟练操作设备,更谈不上带料进行实践生产练习。另外,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不像做个小椅子、小板凳,得到的产品可以进行销售而转化成教学资本。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制剂生产设备,几分钟内就会消耗大量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使教学成本成倍增加。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制约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更无法在教学中进行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

为解决教学资源缺乏给《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带来的阻碍,诸多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送入药厂车间一边生产,一边学习。但是由于当前校企合作机制仍不完善,医药企业生产任务较重,企业机密性较强,生产过程控制严密等原因,企业不会允许学校教师进入车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即使学校聘请了企业的员工作为指导师傅,也只能是教会学生一些机械的操作,对为什么这样做和一些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讲解很少。笔者所在学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取了网上教学、学生自学、利用业余时间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集中理论指导和实践性学习方法指导等办法,虽然无法达到理想中的知识整合和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生产经验的积累,对工作本身的了解和基本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得作用很大,相比在学校无法进行真实的生产实践学习已经是非常有效、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了。

1.2 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应当既是“教育的行家”,又是“行业的专家”,是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应当既懂教学又懂技术,既能专业理论教学又擅长专业技术指导。然而,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都很欠缺。据一项初步调查统计,在我国职业教师队伍中,能完全胜任实践教学,表现出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教师的5%左右。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高职院校2/3左右的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经历,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①

大部分医药职业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专业教师也存在以上问题,有的教师对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只知其一,有的甚至只知学问倾向的理论知识,对完成生产所需技术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有好的教材,好的教学资源,教师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有机整合。为解决教师技术实践知识缺乏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利用每年暑期时间安排专业教师到一些和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进行一个月的顶岗锻炼,同时也在每学期轮流安排教师进行一人一学期的顶岗锻炼,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与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也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基层企业大量存在的技术问题一般不为本科大学所重视,这恰恰给了职业院校施展拳脚的舞台。②

1.3 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差太大

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结合点是实践性问题,实践性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能否顺利实现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整合的关键。实践性问题必须来源于工作实践,从工作实践中提取出来,实践性问题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对职业教育课程而言,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那些与学生未来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才具备这种作用。③综上所述,能否以实际的工作场景创设教学情境,以实际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是影响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有机整合的因素之一。

药品生产的特殊环境是诸多院校的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很难达到的,无法为《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建立一个高度仿真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导致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将来的工作环境。要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单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借助企业的力量建立一些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笔者所在学校采取了与某医院进行合作,建立药物制剂生产型实训基地,场地设施均属于学校,生产由医院制剂室员工和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医院以租用和雇佣的形式完成生产任务。这种合作方式可直接由老师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进行真实产品的生产,完成生产的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相关知识的指导,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有机整合。

2 教学过程忽视专业能力以外的其它能力培养

专业能力以外的其它能力是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④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统称为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后两者是人的基本发展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理念已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专业课老师仍然觉得学生的行为习惯、人文素质等的培养是家长、班主任、基础课和文化课老师的职责。有的专业课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理念,但只是出现了问题才进行说教,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刻意设计而进行系统培养。

医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的生产及销售等工作,要求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极强的责任意识,生产中各个岗位、前后工序都要相互协调,团结协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另外,医药产业是全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创新等能力(方法能力)是无法紧跟医药行业发展步伐的。

在进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时,除了教会学生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医药企业文化、规章制度、GMP意识、职业素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教师主体而学生被动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受到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职业院校的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仍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某些医药职业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存在以上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采用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简单的教学媒体,缺乏有意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要求降低到“讲授”和“示范”上,现代教学论中所倡导的“学习顾问”意识和能力无从体现,也不能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反的,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全面促进人的职业能力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对这种方式缺乏足够重视,是造成我国教学培训质量低下的主要症结。⑤

笔者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教师主体而学生被动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以典型制剂产品的生产作为学习项目,根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或生产典型产品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等教学全过程。整个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担当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的角色,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作为制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上必须以现代职教理念作为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

注释

① 尹洪弟.职教人才培养面临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0.4:56.

② 贺贤土.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观点[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0.12:17.

③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33-236.

药物制剂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学方法;药物制剂技术;高职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c)-0160-02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药物制剂职业能力培养和药学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特点是知识易懂,知识点零散,容易混淆,内容枯燥,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1]。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进行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加以应用,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制剂综合能力也得以普遍提升,为药品生产、医疗机构制剂的制备等岗位培养实用的药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现将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传统的项目教学思路不是很清晰,多是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在下次课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连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被动性[2]。而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则是教师先提出实训任务,教师讲解、现场示范,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原辅料,确定制备工艺,教师批准后开始实施。如胶囊剂制备项目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先给出实验项目即胶囊剂的生产指令,学生接受生产指令后先听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解时利用现场设备进行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处方、确定装量、如何灌装、灌装时对环境有哪些要求、对所制备的胶囊如何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和崩解时限检查等,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亲自操作充满期待。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悉心指导,同时启发学生总结影响胶囊剂装量差异的因素有哪些,硬胶囊剂还应做哪些常规检查,该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3]。

案例应用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案例导入式,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4],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述栓剂这一剂型之前,首先给出痛风患者口服吲哚美辛胶囊后出现黑便现象这一案例,学生会联想到吲哚美辛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教师再启发学生通过将吲哚美辛胶囊制成哪些剂型可以减少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种是案例切入式,即在讲授过程中及时给出相应案例,如在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时,采用震惊全国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亮菌甲素案例,同学们就会记忆深刻;第三种是课后总结式,即在教师讲解结束后给出相应案例,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对案例分析讨论,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复习、巩固和总结的作用,如注射剂制备过程讲解完毕,即给出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案例,学生从维生素C的稳定性入手,分析处方中各种辅料的作用,选用的依据,灭菌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通过总结性案例将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堂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实践。

3 流程教学法[5]

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知识点多,容易混淆,学生学习时一看即懂,一丢即忘,难以系统掌握,教学内容叙述性强,普通教学法显得单调而枯燥,致使学习效果不佳。为理清学生思路,笔者采用了以剂型为主线的流程教学法。即以各剂型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在介绍流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点时,引入必备的相关理论、辅料的性能与选择、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工艺流程这一主线串联在一起,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便于学生的记忆。

4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6],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介绍片剂的制备方法时,本研究以常见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制备作为实例,从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开始,运用药物化学知识,结合片剂制备方法和过程,找出影响本品稳定性的因素,即乙酰水杨酸遇水易水解,水解产物之一为水杨酸,具有胃肠道刺激性,乙酰水杨酸水解时受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一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如添加防止乙酰水杨酸水解的稳定剂柠檬酸,制备方法不能采用能引起乙酰水杨酸水解的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设备选择时,避免选用能引入金属离子的金属筛网,剂中硬脂酸镁因为含有游离的镁离子而不能被选用,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药用辅料中选择最适宜的剂类型。最后一个问题是剂的用量,因为剂均是疏水性较强的固体物质,用量过大在增加性的同时,增加了片剂的疏水性,容易造成片剂的崩解和溶出不合格,而溶出度较差是片剂最主要的缺点,这样能使学生对剂的选择和用量有更大的重视。通过设定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配合处方设计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完成本剂型的实例教学,同学们记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增强。

5 比较归纳法[7]

学生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的一些问题易混淆,难记忆,而采用比较归纳法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由于模块教学法将各剂型按形态及制法的不同分为若干模块,所以有些内容会反复出现,显得内容繁琐、不系统,如聚乙二醇在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中都提到,肠溶材料在多个章节涉及到,因此最后根据其不同规格进行归纳总结,变零散为系统。

6 实物演示法

实物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直接展示可使学生对抽象的东西有直观的印象,实物演示法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应用广泛,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直接展示,即在介绍各剂型特点的时候首先将相应剂型代表品种进行展示,学生首先对该剂型具备了直观印象,便于理解其剂型特点。这种方法对不常见的剂型及容易混淆的剂型更常用,如小剂型膜剂,学生没有应用的历史,比较陌生,如滴制法制备的软胶囊和滴丸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剂型,配合实物展示,学生更便于理解其制备原理和剂型特点。二是通过实物展示,便于学生对不同制备原理和工艺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如颗粒剂不同的制备方法,其粒型、粒度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平时收集不同厂家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在讲解颗粒剂制备工艺时,展示不同制粒方法所制颗粒的不同,便于学生对工艺原理和产品性能的理解,也使学生对药品质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三是在介绍制剂生产工艺时,展示平时收集到的不合格药品,如裂片、花片、皱缩片,由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实实在在的用途,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7 多媒体教学

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可承载更大的信息量,从而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声并茂等特点更能突出要点、难点,可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8]。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笔者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颗粒剂、丸剂、片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注射剂等重点剂型制备过程的动态视频,三维混合机的动态视频,单冲压片机工作过程的动态flas,渗透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原理的flas,这些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掌握重点剂型的制备方法,理解制药设备工作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在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邢蓉,陈根德,王秀.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药事,2010,24(10):1027-1029.

[2]赵洁,刘中秋.药剂学教学改革浅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65-167.

[3]刘宗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8(17):73-75.

[4]陈军,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07, 23(6):31-33.

[5]苏瑾,于莲,孙维彤.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58.

[6]李青文,谭冬梅.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14):1538-1539.

[7]缪菊连,吴俊珠,高鹏飞,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注射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1,(9):192-193.

药物制剂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药物制剂技术 课程改革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163-0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目的。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若想将药物制剂专业的毕业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有扎实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线实用技能型人才,就要求我们对主干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一 确定课程目标

首先由专业骨干教师和制药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其指导下,对药物制剂工的要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调研结果由委员会成员一起讨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药物制剂工的操作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培养药物生产岗位的初、中级制剂操作工。并将其再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二 确定教学内容的建构思路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的要求,确定教材内容,完成教学内容中知识和能力模块的建构,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即根据有关药物在生产中的各个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知识和能力模块,联系学生具体情况形成教学项目。

1.贴近岗位实际,确定教材内容

根据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教材内容进行选取。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常用的剂型特点、常用制剂生产工艺、生产质量控制、生产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等。能力要求包括:掌握常见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的生产操作,了解其他制剂生产操作及对制剂生产质量能进行初步评价等。如填充物为颗粒的硬胶囊的生产,见表1。

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细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熟悉工作环境,投入到工作当中。

2.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知识、技能模块的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模块应该是具有任务性、案例性、联系学生学情、经过教学处理的模块。通过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模块将药物制剂制备的整个工作过程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处理,使其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符合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我们根据企业现有的职业岗位将课程内容分为6个模块、20个子模块,见表2。

3.教学项目的制订

教学项目应该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任务,它包含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相应的素质要求。在药物制剂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教学项目可以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工作能力需求结合在一起。我们在模块的基础上设计了与相应工种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相吻合的20个实践项目:空白片的制备、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VC颗粒剂的制备、水丸的制备、甘油栓的制备等,见表2。

4.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企业的工作任务过程和学校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按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任务逐步进行理论知识、能力操作以及职业素质的讲解,达到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动不抽象的目的,体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特点。例如:制备散剂,就是按照药厂散剂的生产任务,从原料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的整个工艺流程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岗位职责。

5.基于工作过程,实施以典型制剂为载体的教学过程

以甘油栓制备为例,教学过程如下:

目的要求:(1)技能目标:能生产出合格的甘油栓剂。(2)知识目标:熟悉各类常用基质的性质;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操作要点。(3)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适应岗位:栓剂制备车间。

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对制备甘油栓涉及的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2)分析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情况、主动参与意识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根据岗位工作布置任务;(2)引导学生对任务提出实施方案;(3)角色扮演,实施任务;(4)任务完成情况小结;(5)验收、评价。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贯穿于工作项目中,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就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众多实际问题。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自然过渡。

三 实践研究中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的思考

1.编写特色教材、使用新的教学资源

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教材,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调研结果,以工作任务为单位进行教材编写。其次要开发和利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途径的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2.建设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熟悉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但现在很多专业教师往往局限在课堂中,缺乏企业工作经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是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熟悉工作过程,提高职业教学能力;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进行专题式演讲。本课程通过专业教师进药厂和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打破原有的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根据工作过程将其结合在一起,将教学场所改为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实际操作的一体化教室,在实施具体工作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2]刘彩琴、路建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54

药物制剂技术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行为引导型  中职学校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培养服务于一线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的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笔者大量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

1激发兴趣

1.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序言课

着重讲清药物制剂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药物制剂的应用时,突出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生产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克服了对复杂的药物制剂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要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

1.2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简单重复的药品生产操作,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笔者便在教学中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象,并说明问题原因和处理要点。

1_3以小制作、竞赛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各个环节的生产人员。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生产竞赛,互相打分、找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更养成了gmp、sop严谨的生产意识。

2探求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课改精神,笔者主要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模块,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i生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2.1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①课前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生产设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产品”。

④展示学生产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产品,找出规律特点,并积极评价作品。

⑤评估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评估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2采用的优点

①学生即学即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

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从业态度。

2-3应注意的问题

①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根据教学要求,笔者把药物制剂技术的学习实训课目标划分为四个模块:gmp理论学习;固体剂型单元操作;液体剂型单元操作;投料产生实习。每个模块都有多媒体理论学习、仿真模拟练习和实训车间实训练习。

②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分配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专业技能的训练

例如,在《固体制剂——片剂的制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综合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

3.1训练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片剂生产线上的基本设备的使用。如万能粉碎机,如何正确拆卸、组装、检查、运行、清洗,如何避免粉碎机运行时出现故障,并能将物料粉碎至所需要求。通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认识到整个复杂的药品生产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环节组合而成。

3.2养成清场意识

讲授片剂生产时,要求学生要注意环节中的清场规范。例如清洗万能粉碎机,为保证清场质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清洗时,能用水冲洗的零件,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再以饮用水清洗一纯化水清洗一一次性抹布擦干一75%的乙醇擦拭晾干的顺序。清场后,填写记录,上报qa,经检查合格后挂《清场合格证》。每个环节的成败与否,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养成了清场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3.3强化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在生产训练中,强调人人动手,掌握生产各个环节:领取物料需要凭领料单方严格按单领取。粉碎、筛分时都需先开机,待运行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且投料量要适中,待物料完全排出后才可关机;拆卸清洗机器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混合物料、制备软材时,必须达到“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的标准。制备湿颗粒时,注意筛网孔径、材质、松紧的调节。干燥时,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干燥效果及药品质量,并要及时翻料。总混时注意v型混合机的蝶阀的使用。压片时注意开、关设备的顺序,定时检查生产过程中药片的质量,及时调整设备。任何环节的生产质量,都会影响片剂的最终的成品质量。

3.4培养严谨态度

模拟实训时,学生首先要按规范换鞋、更衣。物料领取后,经验证完毕符合要求时方可使用。每台设备在使用之前都要先检查环境,有无清场合格证,设备是否洁净、干燥,是否运行正常,待所有环节检查结束后,方可投料生产。完成每道工序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每道工序结束后都要进行清场,清场后,填写清场记录,各项负责人签字,上报qa,经qa检查合格签字后,发放《清场合格证》,并挂牌。离开生产环境时关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