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学习方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要想更好地培养社会所欢迎的优秀人才,更新旧的学习方法观念非常必要。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中,有关学习方法的优秀传统遗产不胜枚举,但有些观念也失之偏颇,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等。陈旧的学习观念,源于对学习方法的片面认识和狭隘的实用主义经验论。这种陈旧的学习方法观念不更新,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则不可能建立。
在更新学习方法观念时,要注意克服与此有关的一些模糊认识。如,“先进的学习方法好是好,就是太费时间,学不了”,这往往是学习吃力,时间不够用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情况并不是这样,学习的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前面的学习环节是后面学习环节的基础,后面的学习环节是前面学习环节的发展。可以说,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加速运动,越学越快,越学越有力。
又如,“一个人一个样,别人的方法没法学”,这往往是学习较好而不急于改变现状的学生的想法。他们过于强调个性,否定在学习方法上有普遍的认识规律可循。实际上,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是十分相似的,把他们共同的科学方法抽象概括成一套学习方法,一般来讲是适用于每个学生的,是可学的。关键是学习时一定要和自己的情况相结合,不要脱离了自己的实际。
再如,“我曾经学过人家的学习方法,结果成绩反而下降了”,应该看到,在改变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摸索和调整的过程,学习成绩暂时下降一点是可能的。但暂时的下降,却可以换取学习上长期上升,所以是值得的。为尽量避免发生这种现象,从稳妥考虑,改变学习方法,可从学科的一个环节开始做起,不断总结、逐步展开。
二、正确认识大学时期学习生活的特点
当一名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开始大学生活后,学习生活的反差会诱发产生困惑,重要的是应该在困惑中认清大学学习的新特点。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它会使人产生一连串的困惑:大学老师不如中学老师讲课我爱听?大学同学之间关系不如中学的更亲切等,似乎唯有中学时代的一切才值得留恋,使每一位新生感到困惑。当你开始对大学生活产生迷惑时,也正是你鉴别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时,只有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比较,认清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才能自觉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不应在读完大学后回忆起来才清醒。只要认真学习往届大学生的经验,注重科学学习方法,就会在上大学后短时间内认清和利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几个突出、主要的特点。
(1)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中学以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自习少,学习速度慢,学习内容当堂消化,课后巩固。而大学学习形式则灵活多样,课堂讲重点、难点,课后自行安排、消化时间多,学生自主安排查资料、听讲座以及选修课程等。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具体,不强求一律。
(2)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性、抽象性。中学内容几乎是同一层次上的基础知识,教材侧重叙述现成理论,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大学则是步入科技前沿的定向学习,除了基础课、技术基础课程外,还有专业课、选修课等,内容在深度上大大提高、在广度上多方面综合,教材侧重分析说明、理论性强而且抽象。
(3)学习性质的专业性、定向性。中学是不定向的基础课学习。而大学则是定向的专业学习,往往具有一定专业要求,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此要向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当你真正找到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异同点了,新的学习兴趣就应运而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会大大加强。
三、善于总结经验,学会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对自己旧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看哪些是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分析后就要大胆地尝试用科学方法来取代不科学的。旧的学习方法已成习惯,要改变是比较费力的,这就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这种“惰性”和思想上的各种障碍。事实上,聪明的或者能力强的学生善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检查、总结自己的学习效果,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带着学习中的问题去请教,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因此,对一个优秀大学生来说,学会自我评价和根据反馈信息正确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也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盲目追求分数的心理,是由诸多外在因素影响而造成的,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不利于接受全面、准确的学习反馈。只看分数,并不能看出自己的学习中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只能得出一个等级的数量概念。因此,善于学习的学生应该通过向教师进一步请教和询问,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答卷或作业,进行反思和反求等。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改进学习方法,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成为时代英才。
学习中要勤于总结,善于反思,不断探索。关注一下自己经常在哪些方面出错。总结和分析的力量是巨大的,总结比成绩更重要。在平时学习中,要重视过程,结果不必太看重,要看重每一次考试后的反思,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是对自己知识体系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平时做题时要主动积极地追寻在题目和解答之间的必然联系,总结做题规律性、归纳习题普遍性,把题目做活。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并转化为需要的有关学习方面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自由获取知识的成果时,受益良多。
当前,在这方面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亦比较突出。如不少学生学了多年语文、数学,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严格训练,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阅读教材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听课时不动脑筋,专等教师灌输;做作业时不仅语句不通、违犯逻辑,而且书写时潦草随便,错字连篇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44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踢足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本地区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新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明显。
教师应给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方法;探索
收稿日期:2007―08―25
作者简介:李云(1964―),女,汉族,包头市人,包头师范学院化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研究,同时对大学生学习状况有所探索研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其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要求教师能做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由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由强调统一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由单纯的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生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对于“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我将这些内容都渗透在解决下面问题的教学实践当中。
一、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不爱学习。有些学生认为多年努力的目标实现了――考上了大学,目的达到了,可以松口气了;加之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许多新同学会遇到许多新鲜事物,生活、学习、校园活动等等,真有些应接不暇。在学习上就表现出热情不高,不太爱学或者很被动的学习状态。
(二)不会学习。有一部分学生,是很想好好学习的,却无奈没有适当的方法,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状态,也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三)专业发展的茫然。很多同学只是努力地学习,但并没有去注意思索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等到大四要考研究生时,才临时选择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就会造成考虑不全面不深入的情况。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方案
方案是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思考总结出来的。由于时间长,观察角度比较全面,有些问题思考得比较深入。拿出方案后,在教学实践中又不断改进从而形成的一套比较全面完整的方案体系,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能够给予一个比较全面、比较深入的指导,使大学生能有一个充实的、愉悦的、有知识、有方法并找到自己喜爱的专业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的四年大学生活,使学生在这四年能有一个全面的、纵深的认识、发展和收获。下面我将这套方案整理如下:
(一)现代大学生,有一共同的通病就是不爱学习,尤其大一的学生,刚进大学校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有的学生也是第一次独立生活,所以有难以应付这种局面的情况发生,就忽略了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下课的空余时间,给他们讲生活中该注意什么,大学生活与在家生活有所不同, 帮助他们能很快地适应自我管理的生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活动,能分开主次,要学会合理的安排这种主次关系。
针对不爱学习情况,我采取根据教材内容先提出问题,再一边让学生思考,一边讲授,一边讲授一边又提出更深层次新的问题,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然后再得到教师全面的、合理的、有序的讲解,此时有种顿开茅塞的那种感觉。这种授课方式,学生们对知识学习得特别扎实,记忆得特别深刻,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能从多层次、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积极的发挥,他们的潜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这样每次课下来,学生都有一种很有收获的感受。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下,激发了学生们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使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变得爱学习、爱思考了。
(二)大学学生中,还有一批是爱学,却不会学的,尤其是大一学生。中学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了,大学学习方法一下还无从着落,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自己专业的理论课、实验课的学习,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比如:时间怎样安排;预习、听课、复结怎样进行;并应用心理学原理教他们怎样轻松学习、轻松记忆以及概念、基础理论怎样学,定律公式怎样用等;有的甚至编成顺口溜,传授给他们。在教学当中渗透这些方法,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方法,从而就能够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从那种紧张、迷茫的状态中很快解脱出来,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过渡到轻松、愉快、有自信的良性循环状态中来。此时的学生,对学习不仅感兴趣,还有轻松学习方法的支持,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从理论到方法基本做到了应对自如了。由于方法适当,在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当中,学生们都能比较轻松的复习,因为平时就有“功底”,此时就不用进入“头悬梁,锥刺骨”的紧张复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其他科目上。
学生在知识掌握得扎实,学得轻松,考得自信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喜爱这门学科,就会更专心于学习,甚至会去探索其更深远的知识奥秘。
这套方案实施起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入到喜欢学习、轻松学习的状态中,他们的基础理论掌握扎实,知识能形成体系,考试能“胸有成竹”地自信、轻松对待。由于在学习当中形成比较浓厚的兴趣,外系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改专业或者两个专业一起读,将来拿双学位的想法,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更进一步深造即考取研究生,有了更热切的向往和努力。
(三)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应该给学生更进一步的指导,使他们尽早开始思考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我认为,大学生的四年大学学习,不仅要学知识、学技能、学方法,还要在所学专业上,在全面了解所学内容过程中,探索自己喜欢的专业发展的方向,在爱学、会学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为之奋斗,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即考研:硕士、博士、博士后等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因为早做准备,所以也就避免了临时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这样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才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硕果累累的优质生活,它不仅培养造就了一批专业理论扎实,实验技能熟练,学习方法成熟,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而且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研究生的培养,将输送大批人才。
现代的教育期待着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有更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培养学生的方案出台,以适应现代青年人的培养和发展,使之成为我国高素质、高科技综合型人才,为此,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课堂 方法 策略 质量
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地指导,尤此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预习方法指导,做到有章可循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到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1)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2)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地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预习提纲:(1)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正方形的棱长为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个小时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8个小时,1个这种细菌可以繁殖成多少个?(4)培育某种农作物新品种,得到100粒第一代种子,如果每粒种子又可以培育100粒第二代种子……如此培育下去,到第四代时共可得到多少粒种子?(5)归纳出乘方运算的定义、符号。(6)说出底数、指数和幂的有关概念,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逐步探讨解决,并交流学习方法。
二、听课方法指导,进行灵活学习
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的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复习巩固指导,掌握学习习惯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我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记忆概念、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进行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在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3)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设计问题:计算(-23)+(+58)+(-17)。
引导学生分析以后教师板书:
解:(-23)+(+58)+(-17)
=[(-23)+(-17)]+(+58)
=(-40)+(+58)
=+(58-40)
=18
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指导学会总结,培养综合能力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编题训练: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模仿所学内容编一些题目进行训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结束时,设计这样的复习提纲(以后给学生模仿):
1.本章知识点(知识网络图)
2.你能说出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吗?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是什么?
4.你能说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与小学里的运算有什么不同吗?它们与小学里的运算有共同之处吗?
5.你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吗?
6.在本章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得出哪一个法则的过程?
7.请你选出1―15个题目代表本章知识点。
8.根据所学内容自编1―8个题目。
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七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燕鹏,谢元生.建构式教学方法.武汉:数学通讯,2004.
[2][美]詹姆斯・杜布森.让孩子自信过一生.新华出版社,2003.
关键词:研究性学;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96-02
学习方法指导研究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洛曼指出:“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解决问题,却很少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我们需要总结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然后设置一些传授这些一般原则的应用性课程,最后把这些一般性原则渗入到学生的各门学科中去。”随后1970年,保尔・朗格朗对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并对学习方法指导与终身教育的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的阐述[1]。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指导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习高等数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教与学如何有机地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围绕这一主题对一些特殊问题国内也有一些研究[3-4]。但对这一问题系统研究的还很少。本文通过对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现状的剖析,提出普通高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改革的基本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分析
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这是因为创新人才既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也是传播者。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离开创新人才培养,国家、社会都不会进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所决定的,是高等院校教学功能的根本目标所在。创新人才通常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构成要素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诸多方面。高等数学是普通高校大学新生首选课程之一,掌握好高等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的重心在于教授学生如何掌握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有些教师甚至认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因为检验高等数学学习的优劣在于学生高等数学的考试成绩,而高等数学考核的手段就是做题。解高等数学习题需要分析问题、寻求方案、将已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不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所在吗?于是他们得出高等数学不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只需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的培养。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高等数学教育只有通过传授高等数学知识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另外,也有部分人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多,课时越来少。并且高等数学任课教师普遍教学任务重,低年级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再加之高等数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而高等数学知识体系几百年的千锤百炼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有问题不适合研究性学习方法。由于人们缺乏对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与外延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使得高等数学任课教师不仅对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缺乏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对加强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因此,强调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在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改革甚至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二、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意义
目前,学习指导的研究已经成为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不仅具有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理论的功能,更有助于学习科学的发展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普通高校高等教育中开展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意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说明:
1.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常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务委员刘延东在题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指出“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高等数学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创新学习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指导。
2.是信息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经历了农业社会的接受学习方法、工业社会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法之后,人们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新理论、新方法及井喷式的知识信息。因此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要求。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对学生而言必须提倡研究性的学习,让其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对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而言,必须强化高等数学研究型学习方法的指导,即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组织指导学生去开展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的充分体现。高等数学是普通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以应试为目的,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前提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高效学习方法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模式,久而久之,形成“两强两弱”(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弱)之现状。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是传统的学习指导的挑战,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学习研究的自主性、探究性,强调问题发现及对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其形式在于引导而不是教导。
4.是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师生观的最好诠释。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让过去《高等数学》教材和辅导教材便是学生的知识世界变为整个世界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得信息、知识和方法。高等数学任课教师的功能作用由原来的选择、组织、计划、决定和评价转变为以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的帮助、合作和参与,提倡教师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学习。“引导、理解、协作”将构成良好师生关系。
信息社会是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加强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突出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的改革宗旨,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特别是在高等数学学习的低年级阶段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打基础的时期。教学生如何学习,使之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整个学习方法指导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数学素质的培养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在大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课程本身又以理论高度抽象、推证逻辑严密、计算方法巧妙、应用涉及而著称。加上课程信息量大、课时少、缺少系统集中学习指导,要学好这门课程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有效的高等数学学习方法和系统的高等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是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郑毓信,马忠林.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灵华.研究性学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70.
[4]杨芳.数学公共课研究型教学模式之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15-17.
[5]贺定修.论高数研究性学习步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2003,16(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