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金费不足实验器材还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那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我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案例二: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例如,学习固体能传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自制土电话。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2篇

一、要确立创新实验的指导思想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物理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观念,确立创新实验的教学观,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即“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这种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达不到新课程改革中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充分利用资源和设备,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学做实验记录,这可以充分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的现象引出实验教学,引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学生对实验是非常有兴趣的,而且非常好奇。通过这些趣味性的实验,学生能够打开思维,对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得到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以“大气压”为例,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一些学生无法理解,通过实验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首先,我把一个琉璃瓶抽掉空气,然后让学生上来打开瓶盖,一个力气大的学生怎么也打不开瓶盖,于是我便在瓶盖上用针扎了一个小孔,再请学生来打开,学生很轻松地打开了。这样,学生明白了大气压的威力。再例如,我讲到“热胀冷缩”这个现象时,我要求学生带来一个踩瘪了的乒乓球,然后放在热水里浸泡,而后学生可以看到乒乓球恢复原形了。孩子们很兴奋。通过这些物理实验,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现象的奇特,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敢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较为初级,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最好阶段。实验技能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有目的地培养。首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实验前,要学生准备好需要的实验物品和器械;其次,要将实验原理弄清楚,实验步骤要理清,对实验设备要正确使用;最后,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要准确,并记录好实验结果,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做测量物体质量这个实验之前,要学生提前将天平调准确,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解读;还有就是要注意不能用手去触摸砝码,只能用镊子,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物理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在实验课上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培养实验技能。比如,可以让学生考虑这些问题:为什么湿的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很快就能干?为什么煤炭放在墙边会把墙染黑?这些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探索科学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相对比较简单,不能够完全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物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并引导学生去思考更深刻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除了要授予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涵和外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实验,并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让学生弄清实验的原因和结果。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维。比如,在做实验时,我先将一个冰块放在一个普通杯子里,然后往杯里灌满水,让冰块露出一小部分于水面上,然后提问学生当冰块融化之后,杯中的水是否会满出来?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当实验做完之后,学生都惊讶地发现水没溢出来。为什么呢?我提示学生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去考虑。学生马上想到了:水结冰时体积增大,质量变小,就会浮在水面上;而当水融化时,失去的是增加的体积,水不会溢出来。通过实验,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物理知识,还提高了实验的操作技能,开启了思维大门。

五、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创新型评价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教改探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中考转的质量观。传统的实验教学把实验课仅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有的实验都是按教材预习,对照教材做实验,依据教材写实验报告,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二、抓好课堂内的演示实验教学,寓实验课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每一个实验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若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做压强的实验时,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三、认真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这一思想,将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能从中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在实验教学时采用分组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学生按照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其要点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路的连接方法》探究过程如下:

(1)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要求两盏灯都亮了。

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

(2)改变电路,只让一盏灯亮,另一盏灯不亮。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方法。

有学生连接成并联电路,有同学连接成对其中一盏灯短路的电路。分别把他们连接的电路画在黑板上,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串联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大家发现用这两种电路都可只让一盏灯亮,另一盏灯不亮,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和电路的短路连接方法。

(3)交流结论,互相补充。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短路的方法和定义,还会加深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解。

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们较好的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对于实验中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实验开始前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谨慎操作;尊重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并爱护仪器等等。实验后,还必须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和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后,应配合课堂实验教学,组织好课外实验活动,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教材中的“小实验”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四、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另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因此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或复习已学实验的操作,或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将能极大地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益他们动手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重视实验后的总结和反思

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 Gh/Fs=Gh/Fnh=G/nF 此时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反思实验规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可总结出以下规律:⑴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⑵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反之亦成立⑶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多个实验,可进行联系与比较,反思实验异同点,更易使学生掌握实验的本质,理解实验规律,巩固知识与技能。例如做过“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⑴两实验根据的原理各是什么?⑵两实验的电路图是怎样的?⑶两实验共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哪些?⑷两实验需要测量的相同物理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分析对比寻找异同点,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重要作用;问题;建议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以实验为主要基础,实践性很强。在物理学诞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时代物理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在各基础学科中,物理也是很多专业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中,实验在物理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大增加。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参与完成获得物理知识;手脑、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综合系统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了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物理实验教学基本情况

根据抽样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初中在对待物理实验时普遍重视不足。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要求,更有甚者一部分学校基本上一个物理实验都不让学生做。即使有的学校按照大纲完成了数目上的要求,实验教学的效果也远远没有达标。

2.受传统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单纯地采用讲课的方式,产生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唐做法,学生对于从实验中得出的规律和概念并不真正理解,无法准确运用书中简化的科学语言,只能去死记硬背,学习起来也感到特别吃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很多教师都过分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效果,用多媒体去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没有看到实物,对于实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已经结束了。教师敷衍了事,学生也没有通过实际操作做到对物理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3.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物理教师在组织实验的教学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教师没有意识到实验课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实验教学目的的要求也不明确。在做每一个物理实验时,对具体目的的要求没有进行细致的考虑,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实验能力和素养方面没有做出统一的标准规格进行要求;没有对学生预习实验做出明确、严格的要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检查,做实验只是为了应付课程,流于形式;在课前没有准备充分的实验资料。

二、改善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带头,重视实验课程在初中的开设,努力克服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打破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1)条件好的学校同条件差的学校建立同盟关系,从纵向上实现联合,展开帮助和援助,从而弥补客观条件上的不足,为实验课的开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同时,建立其横向的兄弟联谊关系,条件差的学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不同学校之间物理教学组之间的集会,关于物理实验的教学共同展开探讨,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2)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建立联系,建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秩序、有目的地到一线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流程,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实验课中担任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实践作用和指导意义,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实验、重操作的良好习惯。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眼界,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系统地紧密地结合起来。

2.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主动积极地为开设实验课创造条件

(1)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物理实验课程的看法,尽可能地去做对书本理论有延伸意义的演示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由教师亲自操作,只需要一套装置即可。这种实验,既可以在课堂上做,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它同课外实验的最主要区别就是由教师亲自操作,学生在其中起辅助的作用。(2)每个教师到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实验教师和代课教师往往是同一个人,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代课教师无暇顾及实验课程,更多的时候,代课教师的精力都放在了理论教学中,学生对待实验课程也都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概念及规律性的东西难以理解,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初衷。实验课要和理论课分开,由专业人士进行负责,在课时的安排上也做到充足充分,使得实验课的教学实实在在得到落实,而不是纸上谈兵,永远停留在理论阶段。

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物理实验是人类开始认识世界的一项重大活动,无数伟大的理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93—01

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更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物理教师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并辅导学生制作低成本实验呢?下面我就多年来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做法,总结一下并与大家共勉。

一、饮料瓶

饮料瓶是物理实验中应用较广的物品,初中物理中用饮料瓶能做的实验也是最多的。

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空的饮料瓶,用手捏、拍、敲击、灌水、对着瓶口用嘴吹等,都可以发声。

2.声音具有能量。把一个饮料瓶从中间剪开,取其上部,然后在瓶口大的一边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固定,把小口对着点燃的蜡烛,弹一下橡皮膜,蜡烛会被吹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3.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或是卫生香)放入比较大的饮料瓶中。用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就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若在瓶中装入半瓶清水,然后滴入几滴牛奶,同时把点燃的香伸入饮料瓶中,当瓶中充满烟雾时,从侧面向较浑浊的液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向饮料瓶倒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几下,迅速倒掉热水,迅速盖上瓶盖,放在桌面上,饮料瓶变瘪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5.压力的作用效果。将装有一半水的饮料瓶竖放在软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再装满水,竖放在这块软海绵上,比较两种情况中海绵的凹陷程度,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把一装满水的饮料瓶分别正放、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并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领会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6.探究浮力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将大点的可乐瓶去底后,找一个能塞紧可乐瓶口的橡皮塞并打孔,把玻璃管紧插其中,就做成了一个溢水杯,再把一个矿泉水瓶截去上半部分,结合弹簧测力计和小石块就组成了一个探究浮力大小的装置,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在饮料瓶中先装满水,然后把一只营养口服液的棕色小玻璃瓶盖上打个孔,里面放入适当的金属粒,瓶口朝下放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盖好瓶盖,这样就做好了一个物体浮沉条件演示器。拿在手里用力一捏饮料瓶中的小玻璃瓶就下沉,松开后它又上升。此装置不仅能在引入新课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很好的作用,而且能进一步向学生说明物体浮沉的条件和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二、注射器

1.粗测大气压。将5毫升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端,将出口密封,在活塞上挂1.25升 的空瓶,向瓶中缓慢注水直到活塞开始下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此时瓶和水的总重,再利用注射器的刻度算出活塞的面积,可知大气压的大小。

2.压缩气体。注射器吸取少量乙醚,用橡胶塞将针口封闭,拉出活塞等一段时间后,用力推动活塞可看到针管壁上有液珠出现并流动。

三、橡皮筋

1.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用力拉橡皮筋时,它的形状就发生改变,相同条件下,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就越大,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研究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在橡皮筋下拴一小球,并将橡皮筋上端固定,用力向下拉小球,然后放手,可以看到小球来回上下运动,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的转化。

四、白炽灯泡

1.演示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导体。将玻璃外罩去掉,将灯丝去掉,在两根铜丝上接上电源和灯泡,用酒精灯加热中间的玻璃部分,可以用来证明玻璃在红炽状态时是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