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范文第1篇

以街道为抓手,以社区为重点,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为手段,以促进就业,尤其是促进困难群体再就业为目标,不断打造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品牌,不断创树就业再就业工作新亮点,全面提升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区提供保障。

二、创建内容和指标

根据当前我区社区工作的具体情况,创建工作包括五项复合指标,采取目标与过程创建结合的办法,建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综合指标体系和动态管理系统。

㈠再就业援助。重点是帮助社区内双失业、单亲及大龄失业人员(女40周岁、男48周岁以上人员,下同)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主要目的是考核社区依托劳动保障四级网络,积极主动扩大就业岗位来源,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来源的工作业绩。创建指标是:85%以上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双失业、单亲等就业困难群体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再就业(就业或灵活就业,下同);85%以上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大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缩短失业时间或增加失业期间的临时性收入,降低社区失业率。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创建指标是:使80%以上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㈢社区就业调查。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进行排查,找原因、想对策。排查可采取电话排查与走访排查结合的方式,排查要做到有记录、有台帐,准确详细地完成《市社区居民就业状况调查表》的填报,掌握社区就业动态,有条件的社区可开展社区就业动态分析,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充分依据。创建指标是:对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走访率达到100%,且要在登记失业报到20天内进行走访,其中对困难群体当年至少走访1次。

㈣组织就业帮扶活动。围绕各项创建指标,在区、街道的指导下,各社区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包括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就业宣传、就业互助,以及小规模的再就业招聘活动等),活动要有内容、有台帐、有实效。主要目的是促进社区利用各种手段组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促进就业的能力。通过开展活动,逐步实现由被动式就业服务向主动式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一般性、普遍式就业服务向自助式、个性化就业服务的转变,由依赖政府帮助就业向自谋出路、互助就业的转变。

㈤社区日常就业服务。主要考察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服务状态、服务规范和服务方式等日常工作的业绩。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要依托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落实好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就业登记证》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申领、提供就业岗位招聘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信息、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等七项服务,使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及时便捷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在工作中要做到主动热情、细致耐心、业务熟悉、方式得当、程序规范、台帐完备,按社区登记失业人员数计算,年度投诉率不超过1%。

三、创建程序

㈠实施部门。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部门联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方案的制定、创建标准的掌握,以及创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细化创建内容,制订创建计划及督促落实、申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落实计划。

㈡考核评估。对充分就业社区业绩的评估,街道每月要对社区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做好考核记录,督促创建指标的完成。区每半年组织一次抽查复核,还将通过不定期暗访、召开居民座谈会、检查工作台帐等方式辅助检查。

㈢申报验收。申报充分就业社区以年度为时段,由街道对达到充分就业指标的社区,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申请,填报《市充分就业社区申报表》,并附报完成创建指标的依据材料。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验收,对材料属实的申报单位签署意见,并经区财政局确认后,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认定。

㈣奖励措施。对完成创建指标的社区,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认定后,在政府网站上予以公示,颁发铭牌,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奖励资金由市级财政统一安排。

我区年度的创建工作计划是:

⑴宣传发动阶段。成立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下发有关文件,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⑵组织实施阶段。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并把创建工作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进行考核。社区要排出工作进度表,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

⑶申报验收阶段。坚持创建标准,认真评估验收。按照申报程序,通过层层审核把关,成熟一个,申报一个。

四、工作要求

㈠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街道要高度重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要把“创建”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关心人民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抓紧抓实。街道也要应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指导督促社区创建工作;社区要以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为骨干,成立“创建”活动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范文第2篇

人事工作

、圆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2008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在区考核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2008年度年终(绩效)考核和评奖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蚌埠市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蚌人[2008]59号)要求和2008年度考核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人劳保字[2008]64号),组织全区实施年度考核工作。全区年度考核分类分级进行,实行立体考核,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类考核,乡街、部门正职与副科以下工作人员分级考核。考核期间派人参加乡、街负责人述职测评,掌握基层单位考核情况。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按照年度考核、奖励等有关规定,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报市记三等功有13名同志,46名同志受到区嘉奖。

二、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公务员日常管理,充分利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新进入的公务员信息进行补充录入,部分人员的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开展公务员登记,认真做好公务员信息管理。根据人事局安排,组织开展全区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按排培训教材选购,报送考试人员名单。全区参加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有267名,其中148名同志参加考试,对部分同志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公务员综合能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优化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缓解用人需求。在去年组织全市选调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所缺岗位的要求,严格考察,选调7名优秀同志到我区工作,加强了建筑规划、经济管理、法律等岗位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2008年省委选调生期满考核工作,4名选调生按期转正定级。根据省市安排,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完成相关的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和到农村基层单位考核等招考工作。全区有四名同志符合条件报考,择优录取一名同志为乡镇公务员,改善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三、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开展实施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岗位管理新体制,已制定《***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经区同意报市批复后实施。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全面开展,在完成年初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摸底调研基础上,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已审批完毕,工资已发放到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正在进一步实施。 五、以人为本,做好人事人才及年报统计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为区直机关签约聘用的16名同志按照现有工资政策重新核定工资,提高了工资待遇,办理了社会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岗位重新安排,充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为安置到我区工作的3名军转干部办理入编手续,重新套改了工资。按照全民创业有关政策,为1名同志办理了全民创业相关手续,促进全民创业工作开展。通过市统计局招考和工商局人员分流,按排2名同志到区统计部门工作,加强区统计队伍力量。完成区姜桥物流工业园区治安员招聘工作。认真做好退休工作,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及时核发退休工资。开展2009年我区“三支一扶”岗位的报名、考核工作,2名“三支一扶”人员已落实到了具体岗位。开展“三支一扶”人员年度(期满)考核工作,上报考核结果,办理服务期满的有关手续。

开展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根据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布置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2008年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全区有33个事业单位在网上进行了2008年年检,为3家单位办理了法人变更手续。通过年检,增强了事业单位领导的法人意识,为依法管理提供依据,保障单位事业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国家政策,继续做好

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工作。按照国家政策,对在职10名企业军转干部根据在岗实际情况按月如实上报,保证生活困难补助及时、准确发放,完成全区在职企业军转干部情况上报任务。开展企业军转干部慰问工作,八一期间对190名企业军转干部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38000元。做好对企业军转干部国家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热情接待每位来访的同志,认真做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开展区《人事志书》编撰工作,安排专人搜集资料,查找相关文件数据,已完成定稿。

开展全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年中统计,审核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情况,按时完成事业单位编外使用人员的统计。

完成2008年度人事编制工资报表工作。组织布置全区

人事编制工资报表的填报工作,按照市人事局的要求,及时上报区公务员报表、人才报表、工资报表和编制报表,受到市人事局表彰。

下一步工作安排:

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以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起草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劳动保障工作

一、1—9月份目标任务进展情况

1、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止到9月底,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完成4449人,占年目标3500人的127.11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81人,占年目标任务2000人的184.0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51人,占年目标任务580人的250.17%;——农民工技能培训173人,占年目标350人的49.43%;

——小额担保贷款完成28户,贷款金额为77万元,分别占年目标任务的56%和42.78%;——建立就业创业基地1个,正在建设并得到省政府认定的农民返乡创业园1个(燕山乡农民创业园)。

2、就业工作。积极开展新一轮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市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出台后,我区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下发宣传资料。采取信息栏张贴、悬挂过街横幅、小区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展板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市优惠政策宣传月活动中,我们开展了送政策“进企入户”活动,同时举办全区政策宣传咨询专场会两场,各乡街都分设了分会场,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使用新一轮促进就业优惠政策深入社区,深入居民、深入各吸纳就业人员的用工单位,调动全社会促进就业的积极性。

发挥社区信息平台功能,全面服务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就业工作。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用工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把全区的劳动用工信息、职业介绍、用工单位基本情况、技能培训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区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供求资源数据库,各乡、街道、社区每星期把收集到的用工信息融入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再把信息及时分发到各个街道和社区,为求职人员提供更多、更快、更便捷的就业信息。

开展系列援助活动,着力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在全区以乡街社区工作站为依托,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 “百日帮扶”、“阳光再就业工程系列活动”等。共走访就业困难家庭273户,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材料1835份。同时,还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免费技能培训、落实相应政策补贴、开展创业指导、实施小额贷款等一系列订制式服务。积极指导燕山乡申报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为做好“零就业家庭”的消除和帮扶工作,我们把解决社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和完善社区“银发老人”帮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搭建养老服务就业平台,建立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这项工作我们共摸底调查全区75岁以上老人2264人有帮扶需求,开发公益性岗位“助老员”,解决了31人的再就业问题。

3、退管工作。目前,我区接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已达14963人。今年新接收1609人,为此,我们对新移交我区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逐一入户走访核实、发放联系卡,了解退休人员基本情况,建立相应台帐,进行跟踪服务。安排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中,各社区及时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还分别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纷纷组建不同的兴趣活动小组,开展退休人员的互帮互助及自娱自乐活动,社区还专门建立了“阅览室”、“活动室”,积极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为丰富他们文化生活,我们还开展了退休人员参观城市新景观、社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览、藏品展览、庆祝国庆60 周年和走访老劳模、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人员等系列活动,受到了退休人员的一致好评。 5、按时完成局志编纂工作。为配合区志编纂,我局落实专人,精心组织,多方查阅档案和搜集相关材料、数据,全面撰写了我局自建国以来的重要工作内容,及时完成定稿,提交区志办编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力度,实现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今年工作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项目,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抓差补缺,确保市下达我区的各项工作目

标全面顺利完成。

2、积极开展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大就业岗位发掘,多渠道扩大就业,重点开发适合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改善就业服务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范文第3篇

人事工作

一、圆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2010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在区考核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2010年度年终(绩效)考核和评奖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蚌埠市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蚌人[2010]59号)要求和2010年度考核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人劳保字[2010]64号),组织全区实施年度考核工作。全区年度考核分类分级进行,实行立体考核,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类考核,乡街、部门正职与副科以下工作人员分级考核。考核期间派人参加乡、街负责人述职测评,掌握基层单位考核情况。

1全区201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参加考核有1733人,有8人未参加考核,考核优秀175人,优秀率达10%,考核称职(合格)1539人,不定等次19人。其中公务员(参公)参加考核299人,优秀32人,称职261人,不定等次6人。事业单位参加考核1434人,评优143人,合格1278人,不定等次13人。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按照年度考核、奖励等有关规定,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报市记三等功有13名同志,46名同志受到区嘉奖。

二、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公务员日常管理,充分利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新进入的公务员信息进行补充录入,部分人员的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开展公务员登记,认真做好公务员信息管理。根据人事局安排,组织开展全区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按排培训教材选购,报送考试人员名单。全区参加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有267名,其中148名同志参加考试,对部分同志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公务员综合能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优化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缓解用人需求。在去年组织全市选调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所缺岗位的要求,严格考察,选调7名优秀同志到我区工作,加强了建筑规划、经济管理、法律等岗位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2010年省委选调生期满考核工作,4名选调生按期转正定级。根据省市安排,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完成相关的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和到农村基层单位考核等招考工作。全区有四名同志符合条件报考,择优录取一名同志为乡镇公务员,改善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三、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开展实施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岗位管理新体制,已制定《***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经区同意报市批复后实施。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全面开展,在完成年初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摸底调研基础上,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已审批完毕,工资已发放到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正在进一步实施。

四、以服务为宗旨,做好工资管理日常服务工作。布置全区事业单位2010年薪级工资调整,完成调资材料的审核上报工作。完成区机关公务员2010年滚动升级的调资。加强工资日常管理,为调动人员及时办理好工资关系,并将在区直机关公务员登记的12名同志工资关系从乡转入到区直机关,理顺了工资关系。在规范津补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文件,办理了离休补贴审批手续,提高了我区离休人员生活待遇;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岗位津补贴要求,继续实行特岗津贴,对全区公务员七类特岗津补贴重新审核发放。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完成2010年终奖金的审批和发放工作。

五、以人为本,做好人事人才及年报统计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做好人事人才工作。为区直机关签约聘用的16名同志按照现有工资政策重新核定工资,提高了工资待遇,办理了社会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岗位重新安排,充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为安置到我区工作的3名军转干部办理入编手续,重新套改了工资。按照全民创业有关政策,为1名同志办理了全民创业相关手续,促进全民创业工作开展。通过市统计局招考和工商局人员分流,按排2名同志到区统计部门工作,加强区统计队伍力量。完成区姜桥物流工业园区治安员招聘工作。认真做好退休工作,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及时核发退休工资。开展2010年我区“三支一扶”岗位的报名、考核工作,2名“三支一扶”人员已落实到了具体岗位。开展“三支一扶”人员年度(期满)考核工作,上报考核结果,办理服务

期满的有关手续。

开展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根据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布置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2010年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全区有33个事业单位在网上进行了2010年年检,为3家单位办理了法人变更手续。通过年检,增强了事业单位领导的法人意识,为依法管理提供依据,保障单位事业健康发展。 (1)

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国家政策,继续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工作。按照国家政策,对在职10名企业军转干部根据在岗实际情况按月如实上报,保证生活困难补助及时、准确发放,完成全区在职企业军转干部情况上报任务。开展企业军转干部慰问工作,八一期间对190名企业军转干部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38000元。做好对企业军转干部国家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热情接待每位来访的同志,认真做思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开展区《人事志书》编撰工作,安排专人搜集资料,查找相关文件数据,已完成定稿。

开展全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年中统计,审核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情况,按时完成事业单位编外使用人员的统计。

完成2010年度人事编制工资报表工作。组织布置全区人事编制工资报表的填报工作,按照市人事局的要求,及时上报区公务员报表、人才报表、工资报表和编制报表,受到市人事局表彰。

下一步工作安排:

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以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实施乡镇机构改革,起草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劳动保障工作

一、1—9月份目标任务进展情况

1、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止到9月底,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完成4449人,占年目标3500人的127.11 %;

——转移农村劳动力4953人,当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67人,占年目标任务100人的267%;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81人,占年目标任务XX人的184.0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51人,占年目标任务580人的250.17%;

——免费职业介绍1810人,占年目标任务800人的226.25%;

——农民工技能培训173人,占年目标350人的49.43%;

——小额担保贷款完成28户,贷款金额为77万元,分别占年目标任务的56%和42.78%;

——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参保2971人,续保12471,在校学生12055人,合计27497人,占年目标任务的51.88%;

——建立就业创业基地1个,正在建设并得到省政府认定的农民返乡创业园1个(燕山乡农民创业园)。

2、就业工作。积极开展新一轮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市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出台后,我区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下发宣传资料。采取信息栏张贴、悬挂过街横幅、小区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展板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市优惠政策宣传月活动中,我们开展了送政策“进企入户”活动,同时举办全区政策宣传咨询专场会两场,各乡街都分设了分会场,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使用新一轮促进就业优惠政策深入社区,深入居民、深入各吸纳就业人员的用工单位,调动全社会促进就业的积极性。

发挥社区信息平台功能,全面服务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就业工作。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用工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把全区的劳动用工信息、职业介绍、用工单位基本情况、技能培训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区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供求资源数据库,各乡、街道、社区每星期把收集到的用工信息融入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再把信息及时分发到各个街道和社区,为求职人员提供更多、更快、更便捷的就业信息。

开展系列援助活动,着力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在全区以乡街社区工作站为依托,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 “百日帮扶”、“阳光再就业工程系列活动”等。共走访就业困难家庭273户,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材料1835份。同时,还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免费技能培训、落实相应政策补贴、开展创业指导、实施小额贷款等一系列订制式服务。积极指导燕山乡申报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为做好“零就业家庭”的消除和帮扶工作,我们把解决社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和完善社区“银发老人”帮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挖掘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搭建养老服务就业平台,建立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这项工作我们共摸底调查全区75岁以上老人2264人有帮扶需求,开发公益性岗位“助老员”,解决了31人的再就业问题。

3、退管工作。目前,我区接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已达14963人。今年新接收1609人,为此,我们对新移交我区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逐一入户走访核实、发放联系卡,了解退休人员基本情况,建立相应台帐,进行跟踪服务。安排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中,各社区及时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还分别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纷纷组建不同的兴趣活动小组,开展退休人员的互帮互助及自娱自乐活动,社区还专门建立了“阅览室”、“活动室”,积极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为丰富他们文化生活,我们还开展了退休人员参观城市新景观、社区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览、藏品展览、庆祝国庆60 周年和走访老劳模、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人员等系列活动,受到了退休人员的一致好评。

4、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工作。为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构建辖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加大了劳动监察执法和劳动仲裁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开展“三法一例”学习、宣传和贯彻活动;二是不断强化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和年审工作。今年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3 次,共抽查68多家用人单位,职工人数1946人,责令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及作坊业主补签劳动合同386人。对辖区125家企事业进行了劳动年审,涉及劳动者人数4091人,促使企业补签劳动合同453人,督促12家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登记,已有6家单位70人参加了社会保险,对10个个体经济组织下达了整改指令书。三是做好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由于2010年5月《劳动争议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仲裁实行不收费,使得我区劳动争议案件与日俱增,目前达到平均每周开庭审理案件就有2~3起,我们克服人员不足、经费紧张的困难,积极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劳动争议案件,化解社会矛盾。今年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7件,其中,庭外调解结案36起,调解结案19起,仲裁裁决152起,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90多万元, 此外还接待来访380余人次。   2  

5、按时完成局志编纂工作。为配合区志编纂,我局落实专人,精心组织,多方查阅档案和搜集相关材料、数据,全面撰写了我局自建国以来的重要工作内容,及时完成定稿,提交区志办编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大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力度,实现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今年工作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项目,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抓差补缺,确保市下达我区的各项工作目标全面顺利完成。

2、积极开展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大就业岗位发掘,多渠道扩大就业,重点开发适合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措施,改善就业服务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3、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做好居民医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宣传、政策解释和参保登记等工作,完成市 下达的目标任务。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范文第4篇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00分)

(一)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5分)

社区“两委”主要领导将创建“平安”、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述职内容,围绕建设“平安”的任务和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对涉及社会稳定的问题及时研究,切实肩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每月对综治工作(包括治保、、调解、帮教、普法、巡逻)至少研究1次(5分)。查看社区“两委”会议记录,少一次扣1分。

(二)基层综治组织建设(30分)

1、社区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消防组织人员齐全,每一组织(专职或兼职)不少于2人(3分)。查看人员登记表,有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2、建立“夕阳红”巡逻队,队员人数要达到6人以上,并有规章制度,工作时佩带袖章,发挥作用好(3分)。每少1人扣1分。

3、社区“六位一体”综治办建设达到“四有五落实”(2分),每缺一项扣1分。

4、综治办建立例会制度,每月对综治工作研究1次(3分)。查看综治会议记录,少一次扣1分。

5、综治办根据上级有关部署定期开展工作,每月有记录(3分)。查看综治工作记录,少一次扣1分。

6、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综治工作会议、活动,并对会议、活动精神进行贯彻落实(8分)。每次缺一职扣1分。以街道记录为准。

7、对各种综治材料、报表上报及时、齐全、准确(8分),不按时上报或缺项一次扣1分,以街道记录为准。

(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15分)

1、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2分)。查看名单,未成立不得分。

2、每周对本社区的不稳定因素(、纠纷、隐患)进行排查,排查结果按时上报街道综治办,社区留底一份,上报实行零报告制度(5分)。每缺报一次扣1分,以街道记录为准;对街道已经掌握而社区没有排查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一起扣3分。

3、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建立台帐,责任到人,有解决措施,有处结结果(3分)。缺一项扣1分。

4、做好重点人员联动管理工作(5分),建立健全排查登记、分级管理、重点监控、教育转化、防范预案等制度,每缺一项扣1分。

5、做好重点时期的信息报告(5分),缺一次扣1分。

(四)社会治安工作(40分)

1、各社区建立4人以上的治安巡逻队伍(6分),不建立不得分。

2、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状况稳定(8分)。每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扣3分。

3、建立并完善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3分)。无领导带班或出现空岗的每发现一次扣1分,以街道督查记录为准。

4、建立夜间巡逻制度,配备巡逻装备,有组织网络图和治安巡逻图并上墙(3分)。每缺一项扣1分。

5、重点部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电子监控运转正常,有专人值守。对损坏的监控设备及时维修,完好率达到100%(5分)。监控系统损坏,此项不得分。

6、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5分),以建设“三化”警务室为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每缺一项扣1分。

7、加大对“”顽固分子的教育转化及非法宣传品的查缴力度,杜绝外出滋事事件(5分)。对滋事或外出被截获的,每发生一起扣3分;辖区内出现非法宣传品未及时清理的,每发现1次扣1分;因非法宣传品被上级部门通报的,此项不得分。查缴1起或查获1名“”人员奖3分。

(五)、流动人口管理(10分)

1、社区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分队,并有专人负责(2分)。查看记录,每缺一项扣1分。

2、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暂住证办证率达到95%(3分)。漏登1人扣1分,办证率达不到不得分(以派出所数字为准)。

3、流动人口租赁房屋托管工作制度上墙,与户主和暂住人口签定协议,档案规范(5分)。漏签一项扣1分,档案管理不规范扣1分。

二、司法工作(100分)

(一)人民调解工作(30分)

1、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并完成调解成员的登记备案工作(3分),有调委会工作记录(2分),对发放的文件保存归档整齐(1分),缺一项扣1分。

2、调解工作年初有计划并落实,半年、年终有总结(5分),缺一项扣1分。

3、强化重大矛盾纠纷的超前排查和预警,对纠纷及时预警并调处(3分),有纠纷情况统计台帐并上报(2分)。

4、纠纷调解登记规范,达到一案一档(4分),达不到标准的出现一案扣2分。年内纠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5分)。出现一起未经调解而直接到街道调解或上访的纠纷扣3分。

5、及时参加街道组织的司法会议,对布置的各项工作及时完成(5分),未参加或未完成扣2分。

(二)普法依法治理(30分)

1、健全、调整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上报(2分),每季度召开一次普法依法治理专题研究会,有会议记录(3分)。组织不健全或每少开一次会议扣1分。

2、及时制定上报本社区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实施方案和半年、年终工作总结(3分),少一项扣1分。

3、社区“两委”建立学法制度,有学法计划及记录(5分),每月组织一次重点人员及党员、居民代表学法,有记录(3分)。每缺一次扣1分。

4、社区每季度有法律集中宣传日,并有宣讲记录(3分);社区建立法制学校,配备书籍、挂图、报纸等,满足居民学法需求(3分)。

5、对年的普法治理工作形成完整档案(8分)。未形成档案的扣8分。

(三)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30分)

1、及时调整、健全社区矫正及安帮工作领导小组并上报成员名单(3分),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帮工作专题研究会,有会议记录(4分),每少开一次扣1分。

2、对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矫正人员登记建档(2分),成立安置帮教及矫正志愿者队伍(1分),每月与每个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一次见面、帮教,有帮教、矫正记录(4分),每少一次扣1分;年内无重新犯罪(2分),有重新犯罪的每人扣2分。

3、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参加街道组织的技能培训活动(3分),对家庭困难的对象办理“低保”(3分),在重点时期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排查和管理,不出现脱管与漏管(3分),出现一人脱管或漏管扣2分。

4、完成对2007年至年刑释解教及矫正人员的跟踪考察(3分),及时将解除社区矫正人员转为安置帮教对象,加强跟踪与管理(2分)。

(四)法律援助工作(10分)

1、社区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分),有法律援助工作登记簿(2分)。

2、在社区中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有活动记录(2分),对低保家庭发放法律援助卡的发放率达到100%,并有发放记录(4分)。

三、工作(100分)

(一)领导重视(20分)

1、健全社区机构,组织齐全,网络健全。有专职干部,并成立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定时研究工作(2分)。组织不健全的扣2分。

2、实行社区主要领导跟踪公开接访群众,群众到区级以上上访或到街道集体访,由社区主要领导到场接访(5分)。不按规定时间到场的,每次扣5分。

3、加强信息上报,对可能引发上访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处理,并在1小时以内上报街道办、分管领导(8分)。无信息而发生到区、市、省、京上访的,每次分别扣2、3、5、8分。

4、加强文件管理,工作台帐齐全规范,妥善保管有关工作通知、文件、材料,一事一册,形成档案(5分)。每丢失一份材料扣2分。

(二)措施落实(20分)

1、排查隐患每周一次,信息排查率达到100%。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有处理结果(5分),认真填写社区隐患排查表并存档(3分),缺失一份扣1分。

2、服从上级领导,积极配合好街道综治办对问题的工作协调,对上级批办、交办的案件,要有书面的答复意见及处理结果,处结率100%(5分)。不按规定报送的每次扣1分。

3、按时参加街道召开的会议和组织的业务培训(7分)。迟到一次扣2分,无故不参加每次扣3分。

(三)材料报送(15分)

1、按规定及时报送全年工作计划、半年工作总结、全年工作总结(6分),每月形势分析预测(4分)。材料缺失一份扣2分。

2、每月向街道办提供信息不少于2条(5分)。

(四)任务目标(45分)

1、控制到街道以上机关集体访(25分)。无到街道以上机关集体上访的得基本分。凡发生到街道、区、市、省、京集体上访的,每次(含重复访)分别扣2、5、7、8、15分,扣完为止。

2、控制到街道以上机关个体上访(10分)。无到街道以上机关上访的得基本分。发生到街道的个体访初访,社区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的不扣分,每发生一起重复访扣2分;凡发生到区、市、省、京上访的,每次(含重复访)分别扣2、3、6、8分,扣完为止。

3、控制向街道以上机关写信(10分)。发生到街道的初信,社区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的不扣分,每发生一起重复信扣1分。凡写信到区、市、省、京的,每次分别扣1、3、4、5分。

四、工作创新

1、创建“零”社区。凡同时达到以下五个标准的即为“零”社区,各项指标的考核以街道综治办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统计为准。

(1)未发生一起到区以上机关集体上访、重复上访的;

(2)个体访到区级(到市级以上即为不达标)2起以内的;

(3)到市、电子邮箱(到省、京的即为不达标)2起以内的;

(4)到街道集体访1起以内,且及时将人带回并解决彻底的;

(5)到街道个体访5起以内,且及时将人带回并解决彻底的。

五、奖惩

1、本考核办法与年度与社区签订的“深化平安,加强综合治理”责任书合并考核。

2、本考核办法总分为300分,凡在总成绩中达到240分以上,且达到“零”标准的,奖励社区现金6000元。

社区工作人员考察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嵌入性发展;城市社区;关系网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117-02

近年来,社区治理被党和国家提升至战略发展的高度,一系列的政策方针都强调社区是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基础。而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基于社区需求,激发社区活力,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以形成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非政府组织与社区产生关联的背景在于单位制的解体使得社区空间出现大量的真空地带,居委会也正在逐步褪去具有行政色彩的单向控制。除了非政府组织在政府倡导和机构发展需求的驱动下大规模进入社区外,企业、政府、物业公司、社区居民也都试图在社区拥有一定的利益和话语权。社区变成了一个社会资本由空白到溢出的空间,也同样是一个充满了控制和反抗的场域。目前社区治理存在的三大难题:角色错位、资源匮乏、参与不足,而社区体制改革正是面对这些困难进行的探索:一方面需要探索社区居委会的职能转型和去行政化;另一方面需要引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1]。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区参与和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提供社区服务、缓解社区问题、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对非政府组织的接纳与融合。而目前很多非政府组织在社区中的发展步履维艰。我们需要思考,作为一个外来事物融入社区的困难与冲突是什么?非政府组织未来在社区中的发展愿景又会是怎样的?

二、嵌入的背景

N机构是一家支持型的非政府组织,它注册于2006年,致力于为创业期的非政府组织(NGO)改善生存环境。F项目是N机构与F企业合作的重要项目,F项目的项目目标可描述为: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进能推动社区参与的专业非政府组织,也扶持社区内的居民自发组织。这个项目从参与、文化、生态、安全、服务五个方面对理想社区进行构建,通过社区多方合作来实现对社区的改善。

JM社区是南京市较早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共有住宅楼132幢,居住人口近2万人。自2003年首批居民入住以来已经有了10多年的历史,居住居民中有很多是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残疾人、社区矫正人员等特困群体。JM社区在建成初期由于拆迁安置的原因存在很多的问题:违章搭建、毁绿种菜、乱扔垃圾、居民就业困难等,政府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改善社区环境,但缺少针对居民的各项服务。

三、嵌入期:运营策略的调整

非政府组织作为外来的力量想在社区扎根,必须首先要了解社区系统。N社区工作人员在入驻之后,就先后拜访了社区书记及主任、负责民政事务的社工以及一些居民。

“我们之前更多的是做二线的工作,我们面对的是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而不是老人、青少年、残疾人这些。但这个项目迫使我们要下沉到社区里,直接与居民接触、与居委会的社工接触,我们也必须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C2-Q5)

在浅度合作期,在社区内的各利益主体之间沟通的频率和密度并不是很高。由于还未影响组织各自的运营与价值观,非政府组织与社区既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利益的给予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N机构作为一个支持型非政府组织,其资源调动能力及社会影响力都高于草根型非政府组织,因此它在社区关系网络中扮演关键的“结构洞”或“中介”的角色[2]。

作为非政府组织,通过自身的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专业,这些服务必然与原先社区的服务模式产生冲突。同时由于F项目不仅仅只是开展服务,而是“以服务带动参与”,也会让居委会担忧自身是否可能被替代。在对合作的非政府组织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以下现象。

第一,居委会干预非政府组织事务。具体表现在对机构事务的监督、定期提交材料、应付参访等。

“经常会有参访通知我们,让我们必须在几点到几点在场。平常还好,如果我们正好在外面开展活动就比较难。而且那些场地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在使用的,居民往往十一点前就回去烧饭了。但参访有时候会在中午时间,影响我们的休息和吃饭。”(C7-Q4)

第二,经常分派额外的任务。由于科层制的管理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安排工作的方式,非政府组织往往会被认为是居委会的下属机构而接受任务安排。比如接受媒体采访、参加街道评比比赛、参加社区大扫除等等。

第三,方便管理的思路优先。非政府组织虽然不像企业需要把效益放在首位,但依旧希望通过专业的服务来让服务对象满意。但在场馆运营的过程中,能够持续地运营变成了首要的任务。

“社区要求我们每天必须要有人在场馆里待着,但我们有的时候会带小朋友出去玩,可能场馆里就不会留人。有居民如果找不到我们就会去问社区的人,他们就会投诉到书记或主任那,说我们又不在(社区服务)中心里。”(C6-Q4)

由于非政府组织的介入,使社区原本的生态系统和权力平衡被打破。乔纳森认为权力是指一个行动者为了有价值的资源而对另一个行动者依赖的函数,而影响权力大小的因素在于资源的价值及替代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非政府组织在社区中的权力是最小的,在上有各级政府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管理、指导,在下社区居民、媒体对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并非十分信任。由于政府更多习惯运用规范性管理,而社区居民处于相对松散状态,最终才导致非政府组织行政导向重于专业导向、管理重于专业实践的现状。

针对非政府组织权力处于弱势的现状,嵌入过程应该采取调和性的策略:第一,强调社区总权力的重要性,使双方为了对方所拥有的资源而互相依赖。在冲突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配合政府的管理意愿,另一方面也要提升非政府组织自身的能力,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资源[4]。第二,将权力的运用更多地放在各自的资源控制领域,非政府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调动居民,可以适当拒绝政府的管理要求;而政府也应同样给予非政府组织一定的空间发挥其特有的组织、动员、服务能力。第三,增加社区关系网络中的联系频率,提升整体的社区社会资本。政府所拥有的权威型资源和非政府组织所拥有的配置型资源毕竟无法达成平衡,综合的方式是通过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搭建规范性机制,使社区内的各组织都能够在平等的机制中参与社区事务,使整个社区关系网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四、嵌入的结果:日常机制的建立

在经过将近半年多的扎根社区后,N机构及合作的NGO已经很好地融入到社区中,并建立了一些制度来保障政府、居民、社区组织能够密切合作。其中包括例会制度、社区场馆服务制度、居民议事制度等。

社区团队例会:针对以往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内服务孤立无援的状况,N机构促成社区内的非政府组织形成联盟,并定期召开双周例会,沟通各自的工作进展、解决困难和协同工作的地方,并轮流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团队例会还会邀请居委会社工参加以便更好地协同服务居民。

社区场馆服务:JM社区场馆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过程之后开始持续运营,主要涵盖老人、儿童、健康、环境和居民参与五大模块,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的公益服务。

居民议事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居民了解到“社区营造”概念,意识到社区自治的价值和可行性,同时能够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有序开会、决议通过提案,真正能够使用自己的权利来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

定期汇报制度:通过四家非政府组织定期和居委会主任/书记汇报工作,使社区居委会能更加了解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内项目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便于非政府组织定期提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需要社区来帮忙解决。

五、结论与反思

通过考察N机构在JM社区中的嵌入过程,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非政府组织嵌入社区在多方面存在挑战。第一,由于原本在社区中,社区居民已经习惯于有问题找社区居委会。第二,居民和社区社会组织容易将非政府组织视为政府部门的下派组织,最初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机构自身品牌很难在社区内复制。第三,非政府组织之间即使建立了一定的工作机制,依旧缺少一定的协同,并部分草根非政府组织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导致无法长期在社区里开展工作。

2.嵌入社区的过程就是社区关系网络重构的过程。嵌入的关键在于网络重构时非政府组织采取的策略:如果应对有效,非政府组织将作为社区关系网络中重要的一环;而如果应对失败,非政府组织有可能将无法在社区继续生存下去。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非政府组织本身在资源和权力上处于最弱势,如果无法获得社区居民和舆论媒体的支持,社会组织极可能被“反嵌入”到社区。

3.嵌入性理论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张力。将嵌入性理论划分为认知、关系、结构和文化嵌入四个层面,更有利于看清楚四类嵌入在运用时的差异性。认知嵌入更偏重于个人层面,因此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关系嵌入原本指联系的内容、频度、质量等因素,但这种将关系简化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本土,关系嵌入应该包括情感的投入、交往互动、机构交往等更质性的内容;结构嵌入使用关系网络理论的确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出各组织在网络中的地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赵小平,孔祥利,卢玮静.精英组织参与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特征与策略选择[J].新视野,2014(3):100-104.

[2]罗纳德・伯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