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 文化礼堂 留守儿童 艺术 参与 体验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每一个文化礼堂,就是一座精神家园,为实现农村文化生活的可持续开展,镇政府、村委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通过抓好管理队伍、文体队伍、志愿队伍三支队伍,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管好用好。根据村委的这一管理制度,我们学校也相应地给留守儿童艺术类活动制定了符合孩子天性的活动类型,推动实现各类活动“有计划、重参与、有收获”。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鼓励、吸引更多的农村孩子参与群众艺术活动,得到一个接触艺术的机会,让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给自己一个表演的舞台。

1抓好管理队伍,实现留守儿童艺术活动“有计划”

1.1学校艺术授课实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排课,开齐开足各类课程。音、体、美等课都备了专职教师,按新课程标准认真开课。给孩子所有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校根据每类学生的特长,开设了古筝、口风琴、合唱、书法、朗诵、田径等兴趣小组,定时开展各类活动。

1.2留守儿童登记全

我校每年根据市教育局普教科的要求,对班级内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再根据不同的村落进行分组,确定各村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的人数。每一组都有相应的“结对家长”,登记学生的具体信息、家庭情况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何种兴趣小组,以便进行特长分类。

1.3留守儿童活动多

村点留守儿童之家,每组都有一个志愿者团队负责活动。志愿者组长根据村点留守儿童信息,参照村文化礼堂的活动进程,对本学期的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安排,制定出符合留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活动计划。

1.4留守儿童活动时间足

每周六上午8:30-10:30开展定好的各类活动。活动开展有计划、有记录、并适时上传到公众微信平台。活动结束后,负责当次活动的志愿者教师填写活动记录,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都撰写活动心得,分享活动带来的乐趣。

2抓好文体队伍,实现留守儿童艺术活动“重参与”

村文化礼堂本身就有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农村文体团队,支撑文化礼堂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定期进行排练,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还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文化体育场地等。

2.1留守儿童参与体验

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交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而村文化礼堂活动则给了一个孩子很好的体验机会。如栗金村文化礼堂,有:特色腰鼓队、老年书画队、太极拳队、工艺制作队等活动队伍,平时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部分节目还获得过大奖。这些特色的活动队伍都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艺术教育好榜样,通过观摩、参与,留守儿童们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了艺术视野,提高了孩子的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学生收获的经验是满满的。

2.2人文主题艺术学习

新课标中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

马剑镇长久以来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文情怀,他们有意无意地寻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里曾拥有“富甲六郡”的藏书楼,曾有过哺育士子的摇篮怡颜楼、九岭山房、听雪斋、南屏山馆,斯楼虽圮,余馨犹存。留守儿童在这类活动中,真正变成艺术活动的参与者、表演者、成为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休闲、倡导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抓好志愿队伍,实现文化礼堂“有收获”

留守志愿者队伍,以无偿服务为宗旨,以志愿参与为原则,走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服务工作。我镇五个村点的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均为市红会登记在册的正式会员,有着丰富的服务经验,在六一、中秋、元旦等节日先后开展多次大型活动。每次活动,都由基本几部分组成:开始的热身活动、游戏环节、自我展示、心理辅导、阅读时光等。热身环节为志愿者与留守儿童间的互相介绍、相互问好为主;游戏环节为根据每次的主题活动参与不同的游戏或活动;自我展示为每个孩子最喜欢的环节,大胆地表现自我;心理辅导针对需要开导的孩子进行的个别辅导活动;阅读时光是在春泥书屋进行。

留守儿童们在村文化礼堂开展活动一年来,变化多多,惊喜连连。参加过多次活动的孩子面对镜头不再胆怯,而能展开灿烂的笑容。元旦来临之际,志愿者们带来了城里的小朋友,和我们的留守儿童一起表演的很多节目。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的展示,孩子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范儿。元旦文艺活动时长114分钟的节目传到了土豆网上,远在外地工作的父母通过网络看到了自己孩子表演的节目,心里充满了感激。

在乡村文化礼堂中活动,留守儿童们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及艺术感知与欣赏、表现欲创造、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乡村文化礼堂――孩子们学习感知艺术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 石坚钢.诸暨古镇――马剑[M].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

[2] 张丰.从问题到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2篇

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照管,在孩子的吃穿、安全方面操心多,受年龄、思想认识等因素限制,大多不能科学地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2.学生成绩不理想。据调查,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9.5%。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忽视了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

3.留守儿童情感严重欠缺。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应有的帮助,他们感觉孤独无助,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4.价值观与人生观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弥补自己内心的亏欠,甚至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经济需求,这就滋生了他们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等虚荣习气,缺少勤俭节约的品质,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5.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另外,留守儿童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这些长辈也因本身原因无法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承担起社会化教育的重担,极有可能导致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1.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嫡系亲属代为照管,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监护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2.学校方面。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其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寄宿制学校少,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不足。

3.社会方面。学校或社区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新建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教职工家长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许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都停留在方案制定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构建留守儿童关护网络,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大事,我们应该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监管网络;以报刊、电视台为主体的媒体呼吁网络。这六大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兴趣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互通的工作程序,全面记录、见证留守儿童走过的每一天,从内心感受自己的成功。

3.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留守儿童每天24小时在学校教师的监护下,学习质量有保证,生活水准有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有优势,学习成绩有提高。

4.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监护人)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比如,学校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电话,要求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教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5.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在区域内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通过开设爷爷奶奶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

6.净化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等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等相关要求。

7.组建“一对一”的学生帮扶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组织选派班级各科最优秀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问题,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3篇

德阳市旌阳区***一小,位于旌阳区北郊***镇教育园区内。园区占地面积4.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是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生活、学习的好地方。

我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848人。其中留守儿童175人(男生88人,女生87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0.6﹪。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家。有的由爷爷奶奶照看;有的是外公外婆照顾;还有的寄养在亲戚家中。这样的家庭状况导致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为了贯彻我校的办学宗旨: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进步,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就成了我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成立关爱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杨家余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定了关爱措施,完善了关爱制度,明确了各项职责。

二、摸清情况,建立健全档案

由德育部门具体负责,摸清留守儿童情况,完善留守儿童档案。清楚地了解每一名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再根据不同的情况,给留守儿童分类。一般分为两类:一般留守儿童、特殊留守儿童。

一般的留守儿童,家庭状况都比较好,家庭和睦,与父母联系密切,性格开朗。针对这样的孩子,关爱的力度可以适当减轻,除了班级留守儿童活动外,只组织参加少量的学校关爱活动。

特殊的留守儿童包括单亲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留守儿童和身体残疾留守儿童。这一类孩子,有明显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表现出来的问题更加突出,更加需要我们的关心,所以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心一般都放在这些孩子身上。

二、特殊孩子的关爱

给特殊的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和生活状况,不定期的向跟班老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利用心理调查问卷和心理辅导老师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抚慰。

为了更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异常情况,我们制定了情况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动向,及时向学校反映。

 

(2.1班班主任对残疾留守学生杨雯雯生活上照顾,学习上辅导)

四、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快乐成长

1、班级活动

班主任的工作安排中明确规定,以留守儿童为先的活动每月开展至少一次。检查情况显示,每个班都在班会活动时间,以留守儿童为先,积极地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

班主任老师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还积极撰写特殊留守儿童个案,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积极交流经验,探讨有效的关爱措施。

2、学校活动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感受家庭的温暖,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室、视频聊天室,提前统计安排,集中开展“我想对妈妈(爸爸)说”活动。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建立了专门的留守儿童书屋,分年级不定期的开展读书活动、折纸活动、联欢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快乐。

为了帮助单亲留守儿童摆脱家庭的阴影,完善情感的缺失,开展“男生”、“女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我们一起过生日”活动……告诉他们学校就是另一个家,同样拥有家庭的温暖。

为了帮助贫困留守儿童,我们总是会在六一儿童节和过年的时候,给他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行政领导会一起到特殊留守儿童家里去看望。一方面是继续核实情况,另一方面是去看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切切实实地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回校后,再商量制定出完善的帮扶计划。

五、社会关注,让孩子更加温暖

我们大力宣传,并呼吁老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2012年4月旌阳区广电志愿者服务队来了,给我校25名贫困留守儿童带来了书包、文具、象棋等学习用品,并与学生结对子,联系好了长期帮扶事宜;2012年5月31日,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平同志的带领下,旌阳区相关部门的领导来了,向我校10名贫困留守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节日的礼品;2013年5月29日,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友华同志的带领下,旌阳区相关领导和爱心企业来了,慰问了我校20名贫困留守儿童,向他们赠送了书包、学习用品等节日的礼物……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人士都来了,孩子们在这些浓浓的爱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六、收获的喜悦

在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下,我校留守儿童将爱心转化为生活的信心,学习的动力,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行为习惯变好了,学习成绩提高了,爱说了,爱笑了,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了……在本期举行的“我的梦 中国梦”征文、演讲及绘画比赛中,部分留守儿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几名爱好舞蹈,却因无钱购买演出服装而黯然神伤的贫困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帮助下,如愿踏上了旌阳区舞蹈节比赛的舞台;寄养在大伯家的骆晓媛同学,父亲去世母亲外出打工的廖智恒同学,父母离异再婚并外出打工的苏静怡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德阳五中,并热情洋溢地主持了学校六一舞蹈汇演。苏静怡同学更以出色的表现获得学校演讲比赛第一名,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大队长,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看着那一张张笑脸,看着那一个个积极生活、努力学习的身影,我们很欣慰,很激动……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习;关注措施

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共识。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的儿童。在我国,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急剧增加。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民外出打工十分普遍。在进城的同时,农民也面临着将孩子带在身边还是留在农村的两难选择。而几乎所有进城农民都选择将孩子留守在家中,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留在家中有爷爷奶奶等照顾也比较放心;另一方面,农民无法承受城市的教育、生活费用,将孩子留守在农村是他们一个无奈的选择。因此,伴着打工浪潮的壮大,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本校是县城的一所小学,开设有32个班级,据不完全统计,每班平均有13名左右的留守儿童,占班级总数的21%左右。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失,给这些孩子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有的甚至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此,我结合班主任教育工作实践,针对如何构建山区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平台,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是自傲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乏管教,从小就养成了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心目中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规。

二是自卑型。这类学生默默无闻,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对自己缺乏信心,内心迷茫,不敢大胆表现自己。自卑的心理影响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三是倦怠型。这类学生对他人怀着一种厌恶感,对学业表现出倦怠。这些学生中有部分家长在外经商收入较高。由于对孩子的一种愧疚和补偿心理,常常给予孩子过多的金钱和物质刺激,形成孩子大手大脚消费的习惯,不懂体谅父母在外的艰辛。在学习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安于享乐,如攀比名牌消费、上网吧等。由于父母不在家,祖父母的隔代监管也力不从心,而自己的自控能力差。这部分学生就成为学校中最不思进取、最耽于玩乐的一部分了。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

后果。

四是孤僻型。这类学生离群,不大方,不愿与他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对他人的言语行为等产生反感,所以没有多少人与他交往。学习成绩不能提升,也不热心公益活动。自控能力弱,容易冲动,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五是懂事型。这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能够对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做出的“留守”决策持正确积极的理解:一是打工父母的工作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留守状态;二是父母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的留守状态;三是因为城市的费用高迫使他们留在了家里。而这种对父母留守决策的积极认同变成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偶尔表现出的无助与孤独死他们对自己的心理调整,偶尔在电话中对父母的哭诉是他们难得的撒娇。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是父母教育缺失。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在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敌意与焦虑。

二是监护人教育不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易造成儿童适应不良。祖辈大多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放松和原则放宽,容易使孩子养成刁顽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就拿我班的班长来说吧,学习很好,对班级的事情也比较负责,组织能力也强,生活比较自立。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班上她比较居高临下。上代监护指由父母同辈人,一般是亲戚或朋友来代养的方式,对孩子的监督大多不如父母。原因:一是亲友要维持自身生计,难以全身心投入教育孩子;二是孩子不属亲生,或过度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或过于严厉,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三是学校教育不足。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但由于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目前,对于留守儿童较好的管护措施是实行寄宿制,但大部分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也很少ρ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其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的引导。我们教师忙于教学和生活,也没有很多时间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

四是社会教育不良。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社会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社区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之中。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也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就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单从某一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都是不可能的,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共同协作,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第一,学校要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比如:我校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校学生花名册》、《屏南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登记花名册》等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和联系方式,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圈。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关怀中成长,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爱心爸爸妈妈与留守儿童共度节日,让他们体会节日的喜悦;为留守儿童买个蛋糕祝福生日,让他们感受温暖;周末闲暇时陪伴留守儿童登登山、聊聊天、看看书、逛逛街、打打电话给父母……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以下就是我校“爱心爸爸或妈妈”关爱在校留守儿童活动情况记录表。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场所。

第二,家庭要切实尽到应有的责任。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慎重稳妥地安排好监护人,监护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能把孩子留给年龄偏大的祖辈,因为他们年事已高,有时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怎么能管得好孩子呢?留守儿童的父母应经常与监护人及孩子联系,可以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暂住,可以寄些礼物给孩子从而让孩子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回家看望孩子,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到位。因为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的P爱!我班的那个男孩,他告诉我父母在外打工,他和弟弟两年没见到父母了,他们觉得父母好像是抛弃了他们。每当想念父母了,弟弟就会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他见了也在一旁流泪……然而,这样的例子何止这些!

第三,社会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不让他们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呼吁社会上更多的有爱心的人士创办留守儿童托管场所,让留守儿童在托管中心里像在自己家里享受到父母般的呵护一样,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尽量减少孩子的留守。要加强学校、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总之,儿童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而这些看似简单容易得到的东西在我们的留守儿童中却很难看到;本应该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淘气的的年纪,却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的承受着生活的辛酸;本应该还是在父母的翅膀下受到保护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却要过早的一人去面对一切困难;本应该和父母一起玩耍嬉戏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承受着那份孤独……虽然这些远离了父母的留守儿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种种遗憾,但我们相信,通过他们自身、父母、在家监护人、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他们会在磨练中成长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子勋.陪孩子长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范文第5篇

__市妇联认真贯彻全国、省妇联《关于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村、社区级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借智借力借势,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发挥群团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妇女群众学习培训的课堂、创业就业的平台、维权服务的驿站、排忧解困的窗口。

目前,全市924个行政村、102个社区均建立了“妇女之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刚结束的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全市924个行政村均配备了妇代会主任,妇代会主任均由村两委成员担任。

一、 整合资源,同创共建,统筹“家”的发展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支持,将妇女之家建设作为党建带妇建的重要内容,列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考核范围,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年初,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在经济开发区新新家苑社区举办“妇女之家”暨首批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挂牌仪式,各县区、部分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参加了会议,并就如何做好“妇女之家”建设工作作了部署,明确“妇女之家”的功能、制度、管理、工作机制。怀远县妇联制定并印发了《怀远县妇联关于加强村(社区)妇女之家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加强“妇女之家”建设工作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在2月底前基本完成“妇女之家”的挂牌。

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齐配强妇女之家带头人。把女性进村“两委”纳入换届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市妇联加强与组织、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谋划早,启动快,措施既过硬又灵活,切实把好妇女代表产生关、提名推荐关、正式选举关、二次选举关,实行妇女候选人定位产生、预留职数、超职数选举等办法,确保100%的村委会中有女委员。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市妇联立即启动全市农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工作,确保100%的村妇代会主任进入村“两委”。既加强了村妇代会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将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妇女选拔到村妇代会中来,也为妇女之家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组建好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近期,我们将和市委组织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全市妇女之家建设情况进行督查调研。

二、资源共享,加强管理,规范“家”的建设

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将村、社区服务中心、党员之家等外部资源,以及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作为“妇女之家”建设的阵地资源。

一是按照“妇女之家”“五有”标准(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完善的经费保障),逐步增设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保证活动室内有桌椅、书架、妇女方面书籍,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不断完善妇女之家设备建设。城市社区紧紧抓住社区整合这一有利时机,在社区资源的基础上增设“妇女维权服务站”、家长学校、市民学校等多种类的社区妇女阵地。怀远县对全县妇女之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经费支持,缓解了基层妇联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是规范妇女之家的制度建设,全市村、社区妇女之家活动室门口挂“妇女之家”牌子,实行标识化管理;市妇联统一制作了“妇女之家”三项制度(管理制度、学习制度、活动制度)的彩绘电子版,在市妇联网站上可以下载,提供给各县区妇联参考使用,做到制度上墙;建立健全妇女之家活动情况、妇女群众求助登记、困难妇女登记、巾帼志愿者队伍登记四本台帐。五河县妇联统一下发《妇女之家工作园地》,内容有妇女之家简介、基本功能、管理制度和“五好文明”、“平安家庭”、“巾帼示范村”、“儿童工作示范”创建标准及“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科技致富”女能手、“优秀家长”、“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条件等,使管理有制度,活动有标准。

三是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市妇联在深入基层开展各项调研、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妇联系统大走访、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等活动中,都将调研“妇女之家”情况列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

三、搭建平台,丰富活动,发挥“家”的作用

依托妇女之家组织广大妇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宣传政策、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形成资源共享、互动有效、协作配合的良好氛围。

1、宣传倡导,搭建教育平台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普及有关妇幼保健、家庭教育环保等相关知识,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和“双合格家庭”等创评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满足妇女和家庭成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河县在妇女之家设立光荣榜,宣传群众身边的“ 巾帼致富带头人”、“敬老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人物和好人好事。固镇县妇联依托妇女之家,面向全县家庭发出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倡议书,组织妇女观看廉政图片,使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接受廉洁文化氛围熏陶。经济开发区以妇女之家为单位,组建中老年艺术团、妇女健身协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合法维权,搭建服务平台

将妇女之家与妇女维权服务站(点)有机融合,依托妇女之家面向妇女儿童和家庭,积极开展面对面的维权服务,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工作。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服务进社区(村)活动,宣传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龙子湖区创建妇女维权QQ群,广大妇女儿童可以通过维权QQ群及时地得到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难题,为街道社区妇女儿童维权提供了新的平台,延伸妇女之家的工作手臂。禹会区强化妇女之家职能,以“温暖你我他、维权服务进万家”为主题,设立维权咨询站、接待站、维权热线等,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固镇县在各乡镇司法所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站,开展接待咨询,做到记录详细、联系及时、协调到位、结果明确。禹会区在妇女之家举办禁毒教育知识讲座,增强社区居民的防毒、拒毒意识。

3、精心组织,搭建创业平台

组织村(社区)妇女,积极引导、激励、帮助妇女创业,开展了一系列推进妇女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各县区依托妇女之家每年至少开展1-2期种养加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妇女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固镇县妇联根据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养殖技术等各种技能培训,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10次,参训妇女1500余人次。龙子湖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妇女150多人,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努力实现100%的农村妇女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淮上区积极宣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及国家各类惠农政策,支持各村致富女能手筹建种植、养殖巾帼创业基地,在妇女之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技术咨询指导、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五河县大新镇韩台村妇女之家与农技站联办了经营管理、种植、养殖方面的短期培训;浍南镇马场村妇女之家,进行养猪技术培训,致富带头人杜玉梅现场讲解养猪技能及致富经验。

4、热情关怀,搭建关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