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改造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 景观设计 研究动态
伴着世界范围内关于工业生产形势的转变,在城市的市中心内不断出现了许多工业废弃地。这时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而在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使用价值,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把重心放在对于环境污染的解决上。在预想的范围内,提前对可能会发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做好处理方案。
一、概念
(1)工业废弃地
工业废弃地是只之前曾经进行过工业生产活动的地方,以及与生产活动相关的交通,仓库等用途的地点,但最后废弃不用的地段。
(2)棕地
棕地是包括废弃不用的,在一定年限内未进行使用的,或使用价值为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性质的用地及在用地内存在的各类工业设施和材料。对于棕地型土地的重新开发和改造时,容易遇到一个在其他类型用地上不存在的问题———污染。这就给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同时,棕地也被认为是按照城市规划政策或城市复兴目标有再开发可能的土地。
(3)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
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是对工业废弃地的景观部分为重点的改造活动,而被改造的对象需要具备历史,文化,技术,审美和科学研究价值。景观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场地规划,废弃地设施以及废弃材料的艺术加工。从气候,土壤,水汽和植物等方面着手。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现实的研究价值。
二、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废气景观,国外的研究与国内相较是超前的,这与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以及工业转型和城市的发展程度是分不开的的。而非其景观这一课题也成功地饮起了足够的重视。他们也早已意识到,面对适量如此放大的城市废弃物以及废弃景观,规划和设计是无法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今年来哈佛大学提出的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是对四大学科(景观设计,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动反应,它是一种革新性的城市景观研究的实践方式。
(2)国外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设计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逐渐兴起的,20世纪的90年代快速发展。国外工业废弃地景观丰富经验的设计阶段如下:1960年由于传统的工业革命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工业废弃地的景观设计开始出现,1970年美国景观艺术家参加在新的地方实践中更新了煤矿与大地艺术相结合,在20世纪的80—90年代,生态思维和进一步发展科学和技术促进工业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废弃景观;1990年,鲁尔区工业标记荒地景观设计成熟,21世纪初,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促进繁荣的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生态审美观念的普及。
(3)国内研究进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相继出现了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实际项目,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外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结语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较,我国目前的工业废弃地的景观设计明显还处在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出于对目前城市工业废弃地问题的急需解决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我们要对中国的工业废气地景观改造的问题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将研究深入下去。废弃景观是我们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理想的重要方法,是具体解决城市积极而有序前进的一个新方法,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手段。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课题那么简单,他代表了全世界人们对与城市环保问题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工业废弃地景观的发展和前景及其理论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对这一领域的景观设计实际操作形成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发展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牛慧恩. 美国对“棕地”的更新改造与再开发[J].国外城市规划,2001
[2]梁芳. 我国后工业公园设计探讨[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3]蔡海燕,彭震伟. 德国埃姆歇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从埃姆歇园国际建筑展(198921999) 到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200022010) [J]. 现代城市研究,2007(4):82288.
[4]潘百红;吴健 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现状。北方园艺
[5]吴健;潘百红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综述。现代农业科技
[6]吴健城市记忆的延续:长沙火车南站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7]谢欣明上海产业类历史地段景观改造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8]黄滢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的更新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引言
论文结合马致远纪念馆空间环境设计展开研究,通过对马致远生平的学习与认识,结合现有的地理位置与条件,从新整合。通过场景再现、雕塑、壁画、图文展示等形式,塑造全新的人文景观研究内容。对原有纪念馆进行剖析,重新定位与审视,整合现有场地资源,因势利导。创新人文环境塑造方法。
纪念馆人文景观基本概念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于表现人物事件的精神的场所。其中人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伟人的丰功伟业,生平事迹等。本论文研究的马致远纪念馆类属于人物纪念馆的范畴。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马致远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应通过创新方式去表达,用细节来烘托整个纪念馆的氛围。
纪念馆空间中人文景观设计创新分析
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在空间布局和群体组织之间的安排上应给予充分考虑,一般来说就是空间序列的把握和掌控。纪念馆景观整体空间应重视参观流畅性,空间序列的整体性、连续性。设计上不光要考虑艺术与形式的诸多表现要素,在景观设计的塑造更应注重功能与实用。空间中所有要素共同配合相得益彰、可以起到增强和渲染情感的效果。做到主从有序,层次分明,有变化,有韵律,不要过分僵化。
造景的手段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景观的组成要素不外乎几种大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植物、构筑物、水体等.
首先,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植物生命力和生存活力强调了植物特有的生长习性,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结合四季的变化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植物在形状形态上也可以比较灵活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往往用来营造和烘托氛围;
其次,水往往可以表现出各种的形态,在一定的容器的控制下,形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状态。水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可以产生出不用的视觉效果。水倒影出周围各种景物,在水面上可以形成镜花水月的意境效果;
最后,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构筑物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筑物一般包括纪念柱或纪念碑、文化景观墙、纪念雕塑等。比如,雕塑在空间内作为一种可视和可触的艺术形象。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容。在纪念馆景观空间中可以很好的起到点缀的作用,感染景观环境的气氛。
隐喻的手法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组织上烘托出一定的气氛,观者身在其中,身体和心理共同作用,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隐喻设计通常是文化内涵的反映。因而纪念馆人文景观创意设计隐喻手法的营造方法,包含三个部分,一,纪念馆空间布局的合理设计。二,纪念馆主题文化的植入。三,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各要素之间意境的营造。
马致远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创新表现方法
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纪念馆整体建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马致远纪念馆设计内容的表现方式具体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空间结构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纪念馆空间布局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广场景观部分;二是,马致远纪念馆建筑主体部分。所有要素共同配合,使空间序列、场景组成变得统一和整体,共同抒发整个事件的情感。游线的规划在设计中起到了主导的地位,空间的设计也更具有故事情节性。参观者在特定路径指引下,依次完成与不同空间环境的对话,并从中获得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心理体验。
造景手段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包括小河、小桥假山、房屋造景设计,还原了马致远散曲当中所描绘的意向场景,使游人更能直观贴切的融入马致远纪念馆的环境当中去。纪念馆建筑则与四合院景观结合起来,将皇家园林中的建筑设计元素,通过不同空间的搭配与四合院建筑的设计巧妙的结合起来,成为一处既适合参观纪念先人,又适合有人休憩赏景的理想场所
隐喻手法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改造后的纪念馆设计定位围绕《天净沙・秋思》散曲,把整首元曲所描绘的景色和纪念馆景观设计结合起来,用隐喻的手法运用到设计中,使观者在游览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意图使人们对马致远还有元曲所炸年出来的魅力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结语
论文主要研究如何能够为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方面开辟新思路,探索出人文景观创新设计新理念。通过对马致远纪念馆的人文景观重新塑造,构建出丰富的纪念馆空间。为以后的纪念馆景观设计提供借鉴的意义。
【关键字】生态景观,水网,基本思路,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S27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除了可以改善水系水体的水质,还能够解决水源地的问题,全面发挥景观水网的效益:首先,促进水资源发展模式的创新,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水环境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亟需提供治理保护的措施,为城市水资源的治理积累创新的经验;其次是景观水网的工程实施,为人类提供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平台,保证城市的饮水安全,并不断提高城市的特色品位和个性魅力;再次,生态景观水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持工程,尤其是生态重点保护 区域,通过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三者的结合,提高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二.城市生态景观水网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问题的分析,是针对性构建生态景观水网的基础依据,水体恶化、生态污染和水资源枯竭等现实的问题纵横交错,成为目前城市生态水景观发展的绊脚石:
1.河道生态功能逐渐丧失,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与人类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形成强烈的矛盾,某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城市,也逐渐沦落为污染严重的缺水城市。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内城河水质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工业废水和船舶废油等不断排入河道,而水体本身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将制约着河道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2.城市人口的增长、交通网络的扩展和商业项目的启动,大部分河道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被填埋,或者被改为暗沟,使得水系被分割,无法满足景观的水资源畅通要求。
3.为了满足防洪、泄洪和排污的需求,河道往往被人工化和渠道化改造,虽然有利于航运、发电和灌溉等实际需求,但水系将和土地等生态环境分离,对河岸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破坏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阻碍了地下水系循环、地表水系循环和河道的自净等功能的实现,使得水资源污染的程度加重。
三.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思路分析
1.不断加强生态景观水网的重点环节建设
(一)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水网构建工程属于水利规划的一部分,需要与国家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纳入河道污染防治规划当中,以获得生态水网构建构成的资金技术支持,为水网构建工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协作机制的建立,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涉及到水务、环保、园林和房产等领域的内容,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协作机制,使得水网作为一个综合体进行协调性构建,因此必须抓住政策支持的时机,建立生态景观水网构建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对管理制度的理顺和各方资源的整合,以便破解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保证生态景观水网构建工程的稳步建设。
(三)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针对生态景观水网构建需要大批量资金的要求,在建设施工之前,要拓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加大融资的力度,一方面是争取银行机构的资金支持,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是利用市场推广的手段,推行生态补偿,将土地开发和水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以便从土地升值中获取足够的建设资金。
(四)制定生态景观水网构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以此作为规划方案细化和完善的参考依据。目前,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的处理等是生态水网构建的工程重点,我们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将工程项目一体化,根据批复的意见和整改要求,不断完善工程规划的方案。
2.构建生态景观水网的格局
(一)提升水系的景观生态效益。现在城市的高密度开发建设,影响生态景观水网的格局,因此,笔者认为要针对城市的生态水资源环境特点,构建水系网络生态格局:
(1)是结合水资源结构所处位置的地理条件,譬如针对淤泥填塞的河道,进行现场的治理和保护,沟通断头的河道,形成水系的流动,并采用继承和再生的方法,调整水资源系统,重新设计结构清晰的水网架构。
(2)是恢复被填埋的河道,改善缺乏绿化的水系生态价值,譬如重新开挖直河,通过以河流水系为轴心的绿化建设,汇集规模比较小而且分散的公园、绿地和园林,使得景观水网形成系统的城市绿化开放空间。
(3)就是利用水网建立相互联系的敞开式绿化空间,发挥水系的综合效益,并发挥水系本身的水网特色。
(二)是治理水污染,恢复生态水景观的生机。
水污染的治理和生态水景观的开发,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据调查,城市90%以上的的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在暴雨季节,所排除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
(1)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水污染河道的问题,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雨污合流排水方式,将雨水和污水分流处理,截留进入河道的污水,减少河道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减缓暴雨季节地表径流冲入河道的速度,通过在公园、广场、湿地、河岸等公共空间设置休闲绿地,发挥绿化植被存蓄雨水和减少径流的作用,发挥其自然排水和水域净化的自然能动性,使得污水处理方式趋向于简单性、高效性的自然需求。
(2)是合理开发土地,增强水空间再生能力。土地是宝贵的资源,与水资源同宗一脉,必须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而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必须以长远的眼光考虑,加强土地的有效监控和科学引导,一方面要加强水系区域生态环境的整治,以便对水系区域的开发内容和容量进行合理掌控,保证水系周边绿地和植被的连续性,同时保证水系的自然属性和周边土地的融合性,也便于为水系的生物提供栖息地,发挥水系的生态廊道功能。另一方面则是重新塑造水系自然的生态环境,譬如增设水系周边的开放空间和文化设施等,创造生动的生态教育基地。
3.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属于人性化的工程项目,工程的最终受益群体和参与群体都是人。因此,要构建生态景观水网,实现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不仅要克服构建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还要改变人们对水资源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目前很多城市水资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比例不断上升,笔者认为一方面要进行水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知识水平,以便在保护水资源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则要对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改善生态水资源环境,以生动的水资源环境建设为例子,达到生态教育的目的,让人们在水资源生态环境中受益,将自身的生活环境融入到水资源生态环境当中,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自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景观水网的建设和发展。
四.结束语
生态景观水网与自然环境存在同宗一脉的长期磨合关系,水网的构建,需要结合自然水资源环境的空间动态和自然模式,通过对城市水资源景观问题的研究,寻找合适的生态景观水网构建的具体方法,以便改善水系水体的水质和解决水源地的问题,全面发挥景观水网的效益。总之,生态景观水网的构建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水资源景观进行优化建设,方可提高水资源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充分发挥生态景观水网的环保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呈荣 黎华寿 基塘系统:现状、问题与前景(被引用 11 次)[期刊论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期
[2]杨晓英 罗兴章 隋国栋 郑正 基于清流水网的流域水污染控制战略和技术体系[期刊论文] 《自然杂志》ISTICPKU-2012年2期
[3]罗燕敏 文常春 城市中生态河涌水网的构筑--论南昌市玉带河整治中生态景观设计(被引用 1 次)[期刊论文] 《规划师》ISTICPKU-2004年11期
[4]吴琼 武汉市城市森林结构规划研究[学位论文], 2009 - 华中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5]安介生 历史时期江南地区水域景观体系的构成与变迁――基于嘉兴地区史志资料的探讨(被引用2次)[期刊论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PKUCSSCI-2006年4期
[6]仝杰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城镇水景观建设研究――以内蒙古磴口县城为例[学位论文],2010 - 西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 键 词] 大连滨海景观廊道建设原则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尤其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及2012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己经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国内学者纷纷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生态文明进行具体的阐释,期刊论文、专著不断问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政理念后,学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更加深入,其理论视野更加开阔把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推向了更高层次。特别是十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提出来,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可见,生态文明理念已从学术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并将在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实践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连市黄渤两海岸线总长度约2211公里,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拥有众多的滨海景观。在形形的滨海景观中不乏一些好的设计,但就总体来说也存在众多的缺陷与不足。尤其在其人工廊道效应不断强化和提高的同时,其周边自然廊道日益被挤占,其周边原有人工廊道及城市景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对大连滨海景观廊道进行合理的建设、发展与保护,特别解决滨海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二、滨海景观廊道建设主要问题
(1)城市特色缺失
如今城市的发展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再加上设计师们追求朴实的建
设原则,其中一些设计原则都是放之四海皆为准,老城市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
特色也随之流失,而作为滨海城市,滨海景观的规划则是一种继承历史文脉的一
种重要手段,所以对滨海景观设计的特色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大连滨海地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过多保留了沿岸的风貌,使滨海景观廊道特色不够明显,缺乏地域特点,也没有合理的组织形式,导致滨海景观廊道面临着一定的特色危机。
(2)景观布局缺乏主次
大连滨海景观廊道在主景和配景的比例分配上基本相同。某些景观段的功能分区散乱无章,没有重心,景观结构组织散乱。所以在进行滨海景观建设的时候,应首先把功能分区划定好,然后确定主体,主要在主景上下功夫,次景起到补充作用,二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3)景观元素单一
景观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景观的个性,功能需要以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需求。大连滨海景观廊道的诸多景观要素存在单一问题。以地面铺装为例,滨海步道的地面,主要以海特产的具体形象进行表现,缺乏创意;海边雕塑和铺装材料基本是花岗岩,只是起到一种单纯的功能作用,缺乏趣味性的装饰作用。
三、滨海景观廊道建设原则
3.1人性化原则
创造“以人为本”的滨海景观,就是要充分考虑游览者在游览滨海景观廊道时对情感、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建设中可以通过设置人性化的亲水平台、林间步道、观景台等景观设施,提供给游览者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机会。
3.2生态性原则
在大连滨海景观廊道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保护、改造或新建,都要遵循生态性原则:强调在不破坏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方法来保护和提升整体生态环境的质量,并结合人工手段充分开发滨海生态资源;充分考虑地理、地貌特征,合理安排景观要素,努力营造顺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滨海景观。
3.3 历史文脉原则
历史文脉的演进和发展所赋予滨海景观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过程性和过去性,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再造性。在滨海景观廊道的建设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和突出历史风貌特色,留出足够的开放空间并精心设计,让滨海景观空间的游览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传递一种价值观。
3.4整体性原则
(1)滨海景观廊道是大连市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景观建设必须从全局出发,切忌将滨海廊道和整个城市分割开来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
(2)必须将城市设计、市政设计、防潮防汛设计乃至环保,都要与滨海景观廊道建设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政。
(3)应避免在缺乏整体构思和指导的前提下,将各个滨海景点孤立地由开发机构进行设计,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体风貌的杂乱无序。
四、 滨海景观廊道建设的优化实施途径
基于以上建设原则,拟提出具体优化实施途径。
4.1 建立生态滨海廊道网络
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指引,对沿途区域的生态环境、地域文化、景观基质作相对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并充分保护和利用滨海岸线的生态资源,处理好水、山、土地的生态联系,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生态滨海廊道网络建设模式。
4.2强化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个现代化城市离不开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相互依托,要加快现代化的滨海廊道景观建设进程,就必须在保护和利用的同时,积极推进现存滨海景观与人文新景观的融合,通过人文景观的创造反映城市的建设进程和时代特色。
4.3实现廊道建设的整体性布局
在建设过程中,要首先从研究廊道的整体环境出发,确定景观的形式、形态、布局方式及空间尺度,从而构成主景、辅景、近景、远景的丰富变化,形成和谐的量、度关系,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协调。
4.4 提高亲海设施的建设品质
滨海景观廊道的建设不能仅从观光角度考虑,还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在保证其使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进而完善审美要求,实现舒适、安全、优化的景观建设目的。例如,可结合曲线的海岸线设置曲折多变的亲水平台和滨海步道,一方面符合生态设计及防潮防汛设计要求,同时有助于整体上呈现一种动态,具有多变的滨海景观视角,可谓一举两得。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时代背景下,大连滨海景观廊道建设以文化生态学、景观学为基础,融合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很好的做到地域文化的继承、保护、更新,实现大连滨海景观廊道建设的地域性特色。分析不同特点滨海区段所适用的景观特征及其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或需要体现的特色;试图为面向生态文明的大连滨海景观廊道建设提供相关的策略与手段。
参考文献:
【摘要】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由原宣城师范等学校组建升格而成,拥有百年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于2008年建设新校区,为进一步完善学院景观环境,作者结合园林知识就校园景观提出改造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景观;改造措施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学校精神内涵,校园景观要有自己的代表性,既具有美化环境,愉悦师生身心的作用,又能起到教育引导和文化熏陶作用。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是宣城市唯一一所本土高校,代表着宣城高校的形象,通过校园景观改造建设来完善学院校园景观,不断完善校园景观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实现学院校园景观发扬宣城地方文化,彰显百年老校的文化内涵,提高宣城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一、进行校园景观改造的原因
(一)挖掘地域文化
宣城市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有百年校史,有深厚的校园历史文化内涵,在学院新校区的校园景观规划建设中虽然营造了新的校园文化景观,但忽略了对宣城市和老校区校园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二)营造休闲和交流空间
大学生精力充沛喜欢活动,还喜欢新环境、新事物,仅仅教室不能满足他们对学习场所的需求。通过了解学院师生认为校园里缺乏室外的学习、休息和交流空间。
(三)发挥校园景观教学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景观要尽可能与教学相结合,校园景观结合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使校园景观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发现学院校园内缺少能发挥教学作用的景观。
二、改造完善校园景观措施
(一)建梅园
宣城南郊自宋朝起,就有一名门望族,被称为“宣城梅氏”。梅氏人文蔚起,名家辈出,其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有:宋代名臣梅询、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清代大数学家梅文鼎、画家梅清等以及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梅光迪等。宣城市为了纪念梅氏家族已将梅溪公园重新修建,梅溪公园中种植大量腊梅,腊梅成为宣城市地方化、梅氏家族勤奋好学人格化的代表。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是宣城市唯一的一所高校,应渲染宣城梅文化,学院老校区有大量的梅花,另外,学院还有非常优越的条件,有一位名叫章先禄的退休教师,他一直在研究梅花,在梅花的繁殖和栽培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建议利用学院优势条件,在校园内建梅园,不仅能激励师生们勤学苦练,向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品质学习,还能传承宣城市的梅氏文化。
(二)增建亭、廊休闲景观
研究发现学院师生认为校园内缺乏休息和交流空间,他们对户外学习、休息和交流的空间有较大的需求,亭和廊是校园休闲景观中很好的表现形式。学院新校区占地占地830亩,已成规模的新校区中,没有一处亭台楼阁等景观,师生们缺乏室外聊天或晨读的场所。运用景观美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借鉴园林建筑的典型代表亭和廊,来弥补学院休闲景观的不足。建议在教学楼庭院建亭,亭是最适宜户外学习的空间,再提供舒适的座凳和桌子,就如同将教室搬到了室外。亭的周围可以种植些桂花等常绿树,配置蜡梅、紫薇等,亭的周围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常绿篱,围成一个优雅、清静的室外学习、交流和独处的空间,同时也是一处非常美的点景。也可在学院后山的最高点处建亭,此处建亭的好处可以俯瞰校园全景,也可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满足大学生们的心理需求。
廊道可以增加校园景观多样性,将校园内部景观斑块连接起来,同时也可以分散交通压力,起到了兼顾流量、速度与景色关系的多功能重叠。水体廊道和植被廊道是校园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廊道和植被廊道形状曲折,富有美学观赏价值。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在教学区通往学生生活区距离较远,且大多是水泥路面,夏天这段路程让学生们酷暑难耐,建议在这里修建长廊或花架,在周围种植攀援植物。
(三)建景点实训园
校园景观除了美化环境外,还可以拓展功能,如将学科内容和研究成果与校园景观相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俞孔坚在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运用了稻田作为景观设计的元素,学校师生参与劳动共同创造了稻田景观。高等职业院校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校园景观与教学目的相结合,把校园景观建成为实训室。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有园林专业,植物被挂上名牌,标上名称、习性和分布状况等,营建景观的同时有利于学院园林专业的植物科普教育。学院第二大系就是旅游商贸系,设有旅游、导游、酒店、景区开发与管理、空中乘务等专业,学院大量投入建设室内实训室,建议在校园内建景观实训园即将实训室建在室外成为景观。宣城地方的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建议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校园内将各个景点浓缩成精髓,汇聚成宣城景点实训园,既能成为学校的景观,也能为学生们提供实习场所。景点实训园内设有精华版(浓缩的是精华)的景观: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谢眺楼;因著名诗人李白面闻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全国仅存的唐塔风格广教寺双塔;以及天下四绝之一的广德太极洞;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的泾县桃花潭等等,这些景点都是宣城市所拥有的景点。另外,学院正在筹建的空中乘务专业的模拟机舱实训室,完全可以考虑在室外建立飞机型状的模拟机舱实训室,相信有很多的学子愿意接受这种景点,也会成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毕业留影的好景观。
三、结论
分析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校园景观需要改造的原因,忽略了挖掘和传承宣城地方和学院的历史文化,缺少休闲景观,校园景观没能与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发挥教学作用相结合等问题,建议通过挖掘和发扬宣城梅文化建梅园,利用园林造景中的亭、廊等手法解决师生室外休闲空间缺乏问题,充分发挥宣城市是国家旅游城市拥有大量旅游景点的优势,在校园建设景点实训园,实现室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能力,通过校园景观改造来完善学院校园景观。
参考文献:
[1]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