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社会适应心理问题 对策
一、大学毕业生面踏入社会面临的的全新环境
近几年来,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较为独立的生活环境等,很难适应,从而产生焦虑、压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导致偏激的行为,对个人、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恶劣的后果。一般而言,学生从初入社会时的心理盲目适应,经过心理不适应,再到心理基本主动适应,其周期需要3―5年时间。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能力偏强的人,往往适应期要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心理比较脆弱、自我调控能力差、缺乏辩证思维的人,往往适应期要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职业社会化的关键期就在毕业后的头几年。
二、在适应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1.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反差让大学毕业生产生焦虑心理。
大学生毕业生拥有无数个理想、美梦。但面对实际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少人不能马上适应下来,不能从基层做起,感觉和理想中落差很大,就产生了焦虑的心理。还有大学生对现在工作中复杂的技术也很难适应,感觉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而且理论和实践相差很大。从而让他们感觉到很大的危机,调节不好会形成心理问题。
2.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产生压抑感。
人际关系适应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中,人际关系适应最好,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朋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关系很好。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在适应周期内承认自己在人际适应上有压抑感。这种压抑感往往从正式开始工作即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在达到顶点以后逐渐回落。它由以下三种感受组成:一是个性失落感。大学时期允许个性在适当程度上发挥,而工作团队则是一个强调共性的地方,于是一些毕业生在与人相处时,过于压抑自己的个性,甚至为了某些需要而伪装自己。二是层级挤压感。刚从学校到社会工作,一般都要从最低的层级干起,即使同事们并没有压制年轻人的主观动机,但在工作上,尤其是在心理上,职场新人总是会感觉到来自职务地位的种种压抑。三是攀比失衡感。新进入职场的人习惯于与自己的同学、同龄人、同一批进入工作岗位的伙伴等作比较,比较的结果常常是优越于别人的方面被忽略,而逊人一筹的地方被放大,由此也容易产生压抑感。
3.生活的压力让大学毕业生心理矛盾感加重。
生活适应是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基本内容。在学校里面,大学生主要是面对学业问题。走上社会之后,大学生面临着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调查显示,在婚姻、家庭生活、文化生活方面,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大多数,一般情况的占中等,不大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极少数;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社会地位方面,感到很好和比较好的占30%以上,一般情况的占50%以上,很差和比较差的占15%左右。部分毕业生适应较差,是因为随着职业生活的全面展开,刚刚从业的激动兴奋渐趋平缓,好奇心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三、大学毕业生在社会适应中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环境的变化。
高科技发展对人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充满了竞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既呈多元化又呈综合化;知识不断生产和创新,瞬息万变。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的猛增与更新速度的加快,必然对人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客观上决定了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不适应性。所谓生活技能是指个体能够采取正确的、适当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挑战的能力。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基本上处于与社会隔绝的状态,对社会缺乏了解和认识。刚进入工作岗位,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有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剧,现不少大学毕业生总会发出“做人真难”、“活着真累”的感慨。
2.知识、能力的不足。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工作中明显感觉到知识不够用、能力不足。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业务素质还不算高,他们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实践上还明显不足,特别是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一些重要科研课题、技术革新项目与一些边缘学科,往往仅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社会和学校的群体不同,有的毕业生在学校期间通过锻炼培养了自己的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但走上社会面临复杂的群体,应对这些人际关系上还显得不是很适应。
3.工作、生活实践经验缺乏。
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在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矛盾感,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生活实践经验,涉世尚浅,容易想当然地想象社会生活的美好,而又往往脱离现实条件。具体来说,一方面,从小到大,家庭教育忽视生活技能的训练,较少提供给他们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他们养成依赖性,遇事易激动,情绪缺乏控制,处世不够老练。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多是传授理论知识,即使是少有的生活知识讲解,也缺乏真枪实弹的实践。生活技能是在掌握了相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获得的,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继而逐步形成技能。所以,生活技能的培养是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只有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重视直接体验和经验学习,才能使多方面的实际能力得到培养。工作上更是如此,在学校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相当的差距,平时也缺乏到工作一线锻炼的机会,所以一踏上工作岗位,便感觉缺乏实践技能,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心理问题的疏导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毕业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
(1)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一种健康、融洽的关系中生活、学习和发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名家讲坛、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2)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心理素质。大学毕业生们应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些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和基本的心理调适办法,比如通过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发泄心中情绪,可以有助于毕业生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少情绪波动的频率与剧烈程度,减少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是保障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
2.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新的人生起跑点。
我原来不十分主张大学生,甚至包括硕士生阶段的学生,花太多的精力进行学术研究。我觉得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不是为证明某一学术观点或取得某种学术成果,而是借此训练自己的研究能力。所以,我曾主张,学生的学术研究,哪怕证明的问题毫无意义,比如证明"吃饱不饿"这样无需证明的命题,但只要在方法上严谨、在资料上充实,也就可以了。因为目的不过是一种研究方法及能力上的训练而已。真正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的研究,恐怕还在真正深入社会生活之后。
通读了这部出自新世纪大学毕业生之手的毕业论文集之后,我觉得我以往的观念可能要有所改变。大学生们的学术研究有其特殊的魅力,而并不仅在于学术研究能力上的训练。这或许是由于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特殊历史性质赋予当代大学生特有的灵感和激情,使得我们对他们的著述不能不给以特别的尊重。
因为,他们人虽单纯,但作为群体,他们碰撞并感受着时代的全部生活,同时又是以年轻人极为敏感的心灵在认真体会着历史的变迁,所以,他们所研究的命题极为广泛,又极其贴近生活现实。
因为,他们研究能力或许有限,但作为研究者他们极其真诚,他们不是出自某种利己的特别目的,而是出自内心的感受,他们不是为了屈服什么人的要求,而是直抒己见,所以人们可以说其著述不成熟,但是不能不尊重他们的坦诚。
因为,经济学本是沉闷而又古老的,但他们的毕业论文充满着激情,这种激情透现出他们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透现出他们对我们社会的强烈关注。所以,人们可以说他们缺少某些经验,但却不能不欣赏并呵护这种难能的激情。
依此可见,这本论文集未尝不能说是当今莘莘学子专业水平与学术思想的综合性展示。受其启发的应该不仅仅是他们的师弟师妹。
我们时代的确给予我们极大的恩赐,为我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又为我们提供着解决问题的历史根据。我们在感谢历史的恩赐的同时,还要感谢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时代的宽容,历史进步对理论要求的急切,使得社会对探索中的一切不成熟都给以了极大的原谅和理解,这更是难得的。我们感谢历史的这份宽容,但不能滥用。我们应对得起历史的这份恩赐,承担起我们的责任。
说实话,经济学用作经世济民之学,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事业,其中所含的种种问题,绝不是学者,包括学生,坐在书斋里皓首穷经便可找到答案的,而是要依靠实践的探索。也正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科学的实践,才需要今天的大学生们系统地接受训练。我们的目标极为宏大、神圣;我们脚下的路相当漫长、艰难。
毕业论文是旅游专业本科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旅游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旅游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
大家知道,旅游学科是一门经济管理类应用学科,其独特的产业地位使它的学科理论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从其他相关学科移植过来的理论,一部分是从旅游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关联度强,影响面广,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想撰写出一份合格的毕业论文,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较好地驾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写作过程。本文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选择课题、拟定提纲、撰写文搞。
一、选择课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它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不过,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于一般科研选题,还不仅仅是“写什么”的问题。从大处讲,它是事关一个人的专业方向、职业生涯和事业领域的事情。因此,一个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学生,对选题应持认真慎重的态度。
要想较好地完成选择课题步骤,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社会需要,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解决旅游业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既要观点正确,方向正确,还要尽其所能追求新颖和创新,预见其应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具体地说,考生可从“破”、“立”、“补”三个角度来选题。
(1)从现实存在的问题中选题。学生要运用所学的旅游专业理论的科学知识,去寻找和发现旅游业中存在的弊端、谬误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所谓“破论”。
(2)要从寻找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中的空白处或边缘领域中选题。旅游学科是一个新兴的正在完善中的学科,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空白,旅游专业学生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即所谓“立论”。
(3)要从寻找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旅游学理论既然是正在完善中的学科,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成果中,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许多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所谓“补论”。
一般来说,宜实不宜空,宜具不宜泛。
2、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
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毕业生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学生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能力、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要素:
(1)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2)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学生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
(3)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选题的大小难易应取决于学生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量力而行。
3、要能结合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职业前程和事业领域的选题
旅游学科具有明显的专业方向。从大学科理论上可分为经济类、管理类、文化类,从小学科理论上又可分为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经营学、财会学、心理学、规划学等;从行业理论又划分为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据以往的经验,毕业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具有明显的专业方向选择倾向。特别是对有心继续深造的同学尤其如此。同样,旅游学科还面对着不同的职业。景区、酒店、旅行社、行业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教育等。
从就业实际来看,用人单位往往很注意应聘者的毕业论文专业方向。因此,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都应有自己的业务方向,也要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和事业领域。
总之,既要选择那些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位,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事业领域打下一个基石。
二、研究课题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学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稿、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特别注重有关的旅游案例资料收集。调查的方法建议采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建议选用:访问和问卷。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
学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通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重点是对旅游各行业有关案例。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
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4、研究课题的结晶工作——拟定论文提纲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主要论据和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突出亮明全文的论点,摆明主要论据,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一般步骤是先写出大纲,经修改论证确定后,再写出详细提纲,同样经过论证修改,最后确定下来。
三、撰写文稿
1、初稿撰写
关键词:高校;探索精神;创造力
收稿日期:2013-05-2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中原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1]-JKGHAD-0312);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重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编号:2012GJYJ-A02)
作者简介:关炎芳(1980- ),女,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流体传动与控制。
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资源显得紧张,部分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下滑,大学生劳动力也似乎供大于求。除了重点高校和一些较强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中国的教育投入巨大,但产出优质大学生的数量仍显不足。
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2012年高考弃考率更是达到顶峰,2013年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创下历史新低。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纷纷选择让孩子出境留学。社会各界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充满疑虑,钱学森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提出一个值得后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大学生,为此,除了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还要从教学方式上和高校自身改革着手。教育体制改革是涉及全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诸多政治因素,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可以从教学方式上和高校自身改革着手,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质的大学生。
一、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以致用”
人的一生很短暂,都想去干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没人愿意为学习而学习。本科阶段总共需要修几十门课程,每门都是内容充实且分量不轻,有些课程更是抽象难懂,许多学生不知道那些复杂的公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用处,以及如何运用。于是在“填鸭式”教学下,学生死记硬背,应付完考试后便把知识忘到九霄云外。所以告诉学生所学内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非常重要,在讲每门课的绪论时,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不仅如此,以后的每个章节的知识都要告诉学生它的用途以及如何应用,能解决什么样的专业问题。有了“学以致用”这个前导思维,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将引导和激发贯穿于每个教学细节
学习本身是件枯燥的事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讲下去,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肯定不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其一,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听懂。其二,教师在讲课时自己须保持热情,声情并茂,这样方可感染学生。其三,善于发问,讲解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针对表现活跃且能正确解题的学生给予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四,每个学科和定律之后都有很多故事,生动讲述学科发展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向学科奠基人学习的热情。
三、提前到企业实践,接触生产和产品
一般在大二时,学生就可以进行实习了,除了基本的实习,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先进的生产过程和产品,了解产品的加工过程及其功能构造,引导学生思考制造产品需要用到哪些科学知识,回到学校后,学生会相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完成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四、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及作风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通常毕业设计都是在最后一学期布置和进行,受考研和找工作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保证,存在拼凑和抄袭等问题。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事实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准备,并非两三个月所能完成。
如果能在大二下学期就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布置下去,告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大概所需要的知识、工具、软件、素材等,学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收集这方面的东西,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制订具体方案并反复优化,这样不仅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拓展。
五、优化专业设置,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
现在有些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诸多弊端。一些就业率不高的专业,没有被砍掉或压缩招生数量;一些本可以合并的专业,却被分解成数个专业,限制了学生择业的范围;一些专业陈旧,专业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更新,落后于科技发展;盲目跟风,不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就设置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吸引生源;不管教学的软硬件能否满足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管该专业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是否会饱和,就将一部分专业素质较低的大学生推向社会,最终这些学生发现该专业的劳动力远多于市场上的岗位需求。近年许多高校开设的物流和电子商务专业就是典型的例子。缺少办学特色,贪大求多而不精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高校必须下功夫优化专业设置,并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
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务实:让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专业对口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短期内满足大学生的生存需求,长期来看就是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除此以外还要及时整合一些类似专业,紧跟科技发展,更新专业内容。传统优势学科在巩固加强、突出特色的同时,高校也应开拓一些新专业。新专业设立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开设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不可跟风,新专业成立之后,还要确保教学所需的软硬件到位。
六、挑选部分本科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目前,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都是教师个人主导,让自己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很少能在科研组里见到本科生的影子,一般人都认为本科生知识达不到参与项目所要求的水平。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本科生的最大优势是年轻、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给他们设定特定的科研目标后,他们会围绕着这一目标学习知识,创造条件,其探索欲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激发。比如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许多科研项目都有毕业或还没毕业的本科生参与,甚至个别课题直接由未毕业的本科生主导,带领项目组里一大批硕士和博士开展课题研究;本科生在华大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常让一些资深专家赞叹不已, 有些还被刊登在美国《自然》杂志上。
七、培养学生市场调研能力
企事业单位想成立某个项目或开发新产品,一般都要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提前在大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能让其敏锐地发掘市场需求和空白,并着手成立项目组研发新品。大学生提前具备调研能力是大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的一个具体表现,无论对工作或是创业都很有帮助。
只要措施得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大学生专业素质低和探索欲、创造力不强的问题。当然,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位教师还应该探索更多的途径和办法来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大学生成才,能够涌现出像钱学森一样的杰出人才。高校也只有将学生培养成才,才能够对得起国家的巨大投入、家长的辛苦供养,才能够为国家的前途、青年的个人前途负责。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丁三青.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本文的主人公――三菱电机菱电空调・影像设备(香港)有限公司副经理张国森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平凡而又可敬的代表。他十多年如一日安心本职,敬业奉献视工作为最大快乐。并以“把握目前,珍惜已拥有的一切,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为座右铭,在平凡岗位上赢得了上司和同事们的好评。
职业观:关注企业 持之以恒
张国森先生1946年9月出生于广东博罗,少年时随父母迁至香港就读小学、中学,在校期间,尊师守纪,勤奋学习,品学兼优。1987年他抓住机遇,从香港到深圳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造。五年的寒窗,扎实的大学专业知识学习与训练,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深大毕业后,他就迈进了三菱电机集团的大门,协助经理管理仓库及运输工作。他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每天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扎实认真地做好公司货物进出口登记、检验、数据整理。信息反馈等繁杂琐细的工作。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但他从不叫一声苦,从不说一声累。关注企业,持之以恒。成了他的一贯行为准则和工作态度。每天他以良好心态,负责的态度带领员工干好每一项工作。公司里一件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发现问题,及时向老总汇报或向下属通报沟通、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觉得业务管理和策划,需要员工上下一条心,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业务才能得心应手。他的管理理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改进再改进(changes for the better)。
质朴、热情、待人诚恳,富有朝气的张国森先生,平时他总是和员工们有说有笑,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尽显一位管理者的沉稳。其实,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张先生,却有着深厚的知识底蕴。当年,他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关于物流管理。这门现在看来已是耳熟能详的物流管理,在十多年前却还是传统的运输加仓储的概念,而张先生能在10 多年前便提出了现代物流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没有超前的眼光是绝难有那篇论文面世的。难怪他的论文导师当初在见到他写的这篇论文时,发出由衷的称赞。
但张先生又是个从不计较职位和待遇的人,自从进入公司就在副经理职位上,领导着数十人,承担着这家日资公司在香港的运输与仓储为主的物流事务,至今,屈指算来他已做了十年。成为公司久经考验,受人敬重的资深经理人。
家庭观:关爱家庭赢造和谐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个家庭应倡导的美德。张国森先生有一个书香世代、美满幸福的家庭。在谈及家庭时,张先生强调了他的家庭观:关爱家庭、赢造和谐。
每一个成功的男士背后,都有一个贤淑女人的支持。的确,张先生的太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张太太是一家银行的副总裁,明理贤淑、德才兼备,她不仅干好份内工作,而且当好贤内助的角色,支持丈夫的工作。当她看到丈夫拖着疲惫身影回到家里时,她毫无怨言地主动操持繁杂的家务活。假日,张先生携太太一起逛商场。他说,只有学会放松,才能善于工作。对于父母长辈,张先生说让父母长辈高兴和舒心就是贤孝。
在张先生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他的一双儿女,聪颖伶俐、知书达理。为了把两个孩子培养成独立能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人才。他的教育方法是:多鼓励,多给予爱心,真心地关爱儿女的成长。他与太太经常利用假期,带着儿女到国外或返回祖藉地,旅游、探亲访友、培育乡情。
如今,一双儿女已从国外学成归来,儿女都分别在香港的大公司从事会计师工作。
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全家聚会时,听父亲谈论华夏文明历史,中国改革开放变化新闻,欢声笑语洋溢着宽敞明亮的客厅,全家沉浸在和谐、温馨的幸福之中。
社会观:关心社会 感恩母校
听完张国森先生关于事业、家庭的话题后,我们的话题转向了社会观。
作为深圳大学香港校友会前任会长的张先生,谈到深大和深大校友会时,脸上又露出笑容。他动情地说,五年的深大学习,让他印象深刻。即便离开深大多年,仍眷恋着母校的学习生活、恩师们演讲的身影、同学们音容笑貌,仍经常萦绕在梦里。他觉得今天的工作如此舒心,不能忘记母校的培养和教育。
点滴之恩,应涌泉相报。尽管自己能力有限,但常常关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用实际行动报效母校,感恩母校。一方面加强与母校联系,一方面广泛发动在港的深大校友,参加深圳大学香港校友会组织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