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上地理总结

七上地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上地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上地理总结

七上地理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伤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达65亿。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都是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相反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则是人口稀疏地区。(图4.5p66)

3、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如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为了解决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增长的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会产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等。

5、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些发达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如俄罗斯和日本,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6、世界的三个主要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是白种人;亚洲和美洲黄种人较多;非洲中部、南部黑种人较多。(图4.10p71,4.11p72)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图4.13p75)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等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国家

俄语俄罗斯、中亚、欧洲东部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

阿拉伯语中东、非洲北部

2、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3)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4)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维吾尔族和回族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3、认识各宗教代表性的建筑。(图4.15p77)

第三节聚落

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分为乡村和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乡村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不同地方乡村差异很大,各地民居与环境密不可分。(图4.18p79)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七上地理总结范文第2篇

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大部分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七上地理总结范文第3篇

《地理》历来被视为“副科”、“小科”,没人关心,没人重视。课总是排在下午第一节,学生迷迷盹盹、精神不振,睡意朦胧时或晚自习学生忙碌了一天疲惫不堪时,课堂上学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到结业时不都是互相抄抄答案便了事,每学期期末成绩几分、十几分、二十几分、三十多分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及格人数寥寥无几,家长更关心的是语、数、英等主课。长此以往,上地理课就成了学生放松、娱乐、打瞌睡、说小话或完成其他作业的最佳时间了,即使你地理老师用“牛”大的劲也无济于事。

针对如此现状,我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和措施,效果不错:2011届毕业学生81人,及格78人,优生56人,满分1人;2012年春季期末考试八(1)班占全县56个班第二名,八(2)班占第五名。

现将我的基本做法列举如下,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编写意图、教学内容、重难点及教学建议、评价方式等。

二、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该带哪张挂图,该用哪些相关教具等等。(我的办公桌上时常备有1把教鞭、6块磁铁、3本地理知识集、各类地图册、缩放尺等等用来自制教具)。

三、课堂上可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用草图或表格或“知识树”或形象的符号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抽象地展示出来,以便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建立图形观念、空间观念,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形成地理事物与地图的联系,及其在图中的方位、事物间的关系等等。做到图文并茂、事物结合、学用一致,并联系学生经历过的或身边的实际问题解析教材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

四、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勤动手,勤动脑,把学生认为知识点多、内容杂乱的内容,分门别类编成顺口溜或七言绝句或歌诀等形式,便于学生记忆。如对我国34个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记起来就比较困难,我采用了如下歌诀形式后,学生记得又对又快:

(一)、简称歌诀

1、沿海地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港澳台;(除北京外另14个省市区都分布在沿海地区)。(15个)

2、陆疆地区:吉黑内蒙新藏云;(6个)

3、黄河上中游地区:青甘宁,陕晋豫;(6个)

4、长江上中游地区:川渝贵鄂,湘赣皖。(7个,共34个)

(二)全称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古海福吉安,重庆特别港澳台。

五、随时测验,及时逐一改卷,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同时引导学生多看图、多画图,互相提问,小组讨论,鼓励向老师提问等,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六、对于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综合比较,比如:中国四大区域间的界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间的界线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是这样让学生辨别的,如下图所示:

(一)我国地势三级阶梯间的分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间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2、第二、三级阶梯间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我国四大区域间的界线:(.—.—.—)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北到大兴安岭,南到长城,西至祁连山脉;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间的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一致。

(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间的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这样在同一幅中国轮廓图上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便区别开了。

以上几点做法也许不成熟,然而当我走进课堂时,教室里常响起一阵阵欢快的掌声,个个面带笑容。

当我上课时,课堂气氛常常特别好,一本本整齐、完美的笔记,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给他们上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当偶尔某班出现空堂时,总有学生主动请我去给他们上地理课;

七上地理总结范文第4篇

人们习惯将地理学科简单地归为文科,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只需死记硬背即可,且中考时地理仅30分,学生一直把地理当作“副课”而不重视。所以,长期以来地理课既难教,学生成绩又难以提高。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大多是“半途出家”,对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不够,课堂上满堂灌,课堂下让学生死背。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既想学、又爱学,既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又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个地理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在探究中领悟”为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编人教版地理教材以学生发展为主,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并且注重趣味性原则。每章节插入了大量的彩色图片,这些图片精美、说明性强,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认知特点。从教材的编写原则上看,教材十分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学生活动,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使“领悟”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领悟新知识,能够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培养动手能力,降低学习难度

初中地理作为小科,在中考中分值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不够重视的实际情况。而地理学科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很多,虽然难度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掌握,遗忘率也非常高。如七年级上册地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二分二至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不仅内容多,而且对于七年级学生难度也较大。如果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仅难于理解、记忆,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动手中“领悟”出其规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记忆固然重要,更主要的是理解,要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发现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间接降低学习难度。

半球的划分和经纬度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难点。笔者在讲解南北半球的划分、半球的自转方向时,让学生将一个乒乓球沿接口剖开,上下相合当成地球仪,在接口处标上地球的自转方向后,再分开成南北半球扣在课桌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剖开处是地球的赤道,纬度为0°,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结论。在讲解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同样用剖开的乒乓球左右相合,先让学生在乒乓球接口上下相对处标出南北极点,再在正对自己的接口处,标上经度20°W、背对自己的接口处标上经度160°E,然后分开成东西半球扣在课桌上,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半球的经度。这些教具便宜、简单,即使有些学生没有按要求提前准备,也可以用两个大小一致的矿泉水瓶盖代替,这样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动手、动脑理解学习内容,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学生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步推广。地理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内容,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兴趣。

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进行探究活动时,采用荆州市东方红中学分组探究的课堂模式,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学习,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成员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如在探究实验中要有专门的观察员、记录员、发言人等。每隔一段时间,每个成员的角色互换,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探究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验。

2.精心设计探究性课题。选题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新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探究性课题,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如笔者选择在“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能否将人口均匀地向西部迁移”这一问题的分组探究中,通过提供一些资料,让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两组之间激烈辩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3.注重将直观、具体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相比其他学科更实用。例如,讲述比例尺时,笔者将同样图幅的两幅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悟出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范围的大小的关系,其效果比老师讲、学生背有用得多。又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比较复杂,而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曲曲折折,比较难找,学生阅读起来比较费劲,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然后通过鼠标点击出现各条等降水量线,每出现一条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各地区降水情况,总结出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图像,掌握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突破了本节难点。

七上地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兴趣 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不积极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作为任课教师确实感到很着急,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目前地理科不是中考的统考科目,大部分学生、教师、领导、家长都不重视,觉得地理科不重要;一个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得法。那么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奋斗目标并注意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合起来,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一个学生对一个科目学习态度的好坏,是影响该科学习效果的优劣,是有无兴趣的根本。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视地理科为“副科”“杂科”,认为学得再好也没有用,即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认为学地理是“白浪费时间”,加上一些家长、教师也向学生灌输“地理科不重要”的思想,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地理科的任课教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是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在讲这门课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帮助,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地理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基础。其次让学生确定奋斗目标,激起学习动机。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航标的轮船,到处乱窜。只有确定奋斗目标,学生为了达到这目标而努力,才能激起学习动机,一个在课堂上的学生,如果毫无学生动机,“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学生充耳不闻。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对学生也毫无用处。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正如有人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永远无法强迫马儿饮水。”学生只有学习动机,才有兴趣可言。要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教师在教学方面下苦工外,还需要家长、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支持,共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班主任、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本人曾遇过这样的一件事情:七年级新生的一个晚自习课轮到我值班,学生有的做作业,有的看地理课本,某班主任走进教室见状, “晚自习,应该多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像这样的书就不用看了。”某班主任一边举起地理课本一边说,在一旁的我目瞪口呆,从此以后,晚自习课再也没见到学生看地理课本了,上地理课学生也变得很散漫了。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学生索然无味。要想扭转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三、引用趣味故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中学生稚气未脱,还喜欢听故事。在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讲一些趣味故事,既生动活泼,又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世界人种”时,我引入趣味故事法说:“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里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戴勒盯着的脸看,一句话都不说,主席看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着我看?’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副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到直言,‘我的脸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人的脸,而西方人不行。’”又如,讲“季风气候”一课时,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当时正值隆冬,赤壁战场盛行西北风(冬季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如果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为此,周瑜焦虑成疾,一筹莫展。正在这危难时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天气气象的变化,准确地预测到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现象,结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如果此讲课生动风趣,学生乐听乐学,寓教于乐。

四、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标中提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如果能够让学生觉得学地理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用,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例如,讲天气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时,我举一个例子:广州南方大厦的经理,有一年冬季从当地的气象台得知来年春季本地区雨量多,雨季时间长,便把深圳一家公司积压20万把雨伞全部低价揽过来,当时公司职员大都感到不可思议。到第二年春季,果然广州地区的雨一场紧跟一场。由于许多商场未备好货源,城里的人为买雨伞都纷纷往南方大厦跑,于是,几天时间内,20万把雨伞一售而空。南方大厦净赚60多万元,以借雨伞营销赢得出一场市场竞争的胜利。又如讲日本经济,举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老师买了一套新房子,准备装修,但是老师对装修一点也不懂,现在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帮教师出出主意,怎样做才能花最少的钱装修出最佳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组:怎么购买装饰材料?第二组:怎么把材料运到家?第三组:怎么请装修工?第四组:怎样做监工?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装修这个道理,产品的生产也是这个道理。通过用生活中的小例子分析,贴近学生的生活,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引导到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再根据日本的国情分析出日本经济发展战略,这样,学生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的生活具有意义。

五、引用诗歌、民谣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一些诗歌、民谣等,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学生乐学乐记。例如:讲高山气候垂直变化时,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讲到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地球公转和自转,引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迎天遥看一千河”。讲海陆变迁时引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举行,若出其中。”“星空花草进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诗句。讲内蒙古高原时引用“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地图、地理漫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先让学生辨认各省的轮廓图,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描绘一张中国行政区划图,描绘出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再剪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然后进行拼图比赛。

教学中,如果根据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教学,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讲水资源时,选用“就地取材”这一幅漫画:一个书生用毛笔往满是污水的河里一蘸就用河水作墨汁了。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回答:由于工厂污水,农业使用化肥、农药,流入江河,使河水遭受严重的污染。又如,讲森林资源的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幅漫画含义: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求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用灵法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间一长,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什么知识,兴趣永远排在第一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都有不如乐之者。”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才会积极思考和认真钻研,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常恰当地教育好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满堂灌的方法,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