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加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条 合同双方
甲方:_________省_________市_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国(或地区)_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
第二条 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一)提供加工(或装配)生产厂房_________平方米;
(二)招聘工人_________名;
(三)提供厂内加工生产所需要的水、电及设备,费用由甲方支付;
(四)按照本合同规定按质、按量、按时向乙方交付成品;
(五)协助乙方办理驻厂人员暂住户口、入出境申报手续;
(六)协助乙方办理加工所需原材料的进口和加工成品的出口手续;
(七)乙方要求甲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乙方责任:
(一)为甲方进口_________套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详见附表一),其价格应经双方协商认可,所需费用由乙方垫支,甲方则从乙方支付的工缴费内逐月偿还乙方垫支的本息,偿还期为_________年。
(二)为使加工生产正常化,由乙方无偿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其他专用设备、测试仪器、检验工具等。这部分器材,所有权仍属乙方所有,只在合同期限内由甲方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由甲方负责修理或赔偿,但正常维修由乙方负责。合同期满后,由乙方自行处理。
(三)按照本合同规定的数量、规格、质量及时间要求,提供加工生产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辅料(或辅件)。
(四)甲方要求乙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第三条 加工(或装配)的项目、成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 (注:根据实际情况逐项逐个列出)_________。
在合同期内,乙方如需改变加工项目,增加或减少加工(或装配)的数量,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出要求,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另立补充合同,才能进行生产。
第四条 原材料(零配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注: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写明)
_________。
第五条 来料(或来件)时间和交接手续
乙方每月必须分___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____日、_________日以前)把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运到生产场地,并办理交接手续。
甲方对乙方送来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等必须派专人负责验收和保管。经验收不符合规格、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或包装物料,或数量不足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更换或补足。
第六条 原材料损耗率
乙方提供的料、件损耗率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注:根据各种料、件的不同情况,逐类规定)
_________。
第七条 交付产品的时间和交接手续
甲方每月分___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____日、_________日和_________日)在甲方厂区或仓库向乙方移交加工成品。并按下列方法办理交接手续:
(一)双方必须派专人参加;
(二)交接的产品必须是在包装前经过双方检验合格的成品或半成品;
(三)双方代表必须在交接清单上签字盖章。
第八条 产品质量
(一)产品质量,以乙方提供的并经双方商议确定的样品为标准;
(二)加工生产应在双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乙方必须派出常驻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具体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产品质量检查应有双方的技术人员参加;
(四)技术要求较高,人工无法检查的产品,应以机械测试检查为准;
(五)不合格的产品,若纯属甲方加工质量问题,甲方负责免责返修;若是原材料本身质量问题,或是技术设计等原因造成,则乙方应负担返修费用。
第九条 工缴费
来料加工的工缴费应包括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厂区的水电费、国家税收、固定资金折旧费、各项管理费和合理利润等。收费办法为:
(一)试产期(包括对职工培训)为_________天,采取计时工缴费,工人每人每天(八小时)工缴费为_________港元;
(二)试产期满,采取按件计算方式收取工缴费。甲乙双方根据加工的品种、规格、款式或工艺繁简不同进行定价,并在每批加工合同中订明,以港元支付。
第十条 结汇方式
结汇应以乙方已签收的合格产品数额为依据,采取d/p即期结汇或_________方式结汇。产品交付一次结汇一次,每月总结一次。
乙方逾期支付工缴费,应按银行贷款利率向甲方加付延期利息,如连续_________天不支付,甲方有权停止交付产品。
第十一条 运输
乙方提供的加工机械设备、原材料、包装物料等,以及甲方加工的成品提供的运输工具和付出的费用,由乙方负担。
第十二条 保险
甲方的厂房、设备等,乙方的加工物料、设备和加工成品等,由甲、乙双方分别向_________市保险公司投保,所需费用各自承担。
第十三条 税收
双方均应遵守中国的有关税法规定,按时缴纳各自应该缴纳的税款。
第十四条 违约罚款和损失赔偿
(一)乙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进料,并及时结汇,如因乙方的原因造成停产或其他经济损失,乙方应负责赔偿;
(二)甲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成品数量、规格、质量和时间要求向乙方交货,如违背合同的规定造成乙方的经济损失,甲方应负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 不可抗力
因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或战争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和避免的不可抗力的事故,致使合同一方不能履行时,事故方应尽快将事故情况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办法,由此造成的损失,双方均不负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 设备安装与技术培训
由乙方代购或借用的设备,乙方应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安装,并对甲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乙方技术人员的工资及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为乙方派出的技术人员提供生活的方便条件。
第十七条 仲裁
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如发生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时,将争议事项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八条 合同期限
本合同有效期限为_________年,自中国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任何一方如要求提前终止合同或延长合同期限,均应提前_________天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方能生效。提前终止的还应按合同规定做好财产、债权和债务的处理。
第十九条 其他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呈报审批机关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在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认可,可进行修改或补充。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当国内有些军工企业还在疲于转换机制和扭亏为盈时,周边环境已经推着这些企业必须迈出新的步伐,在加快军工企业改革的同时,适时地研究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在不可避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调整国内军工企业,拓宽民品开发的路子,在开发生产成套设备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尽快提高军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国际分工、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
一、加工贸易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链条
从一般意义上讲,对外加工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进口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加工、装配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通常是外国企业以合资、合作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的已有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行销到全世界各有关地区的一种贸易做法。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参与亚太区域乃至世界产业分工的重要链条,符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例如发展“两头在外”的轻纺、机电产业,通过对外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适应了国际市场,有力地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
我国航天系统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显得不太平衡,地处内陆的企业发展比较缓慢,而地处沿海的企业,有的已通过对外加工贸易形成产值数亿元的规模。例如八院的上海仪表厂,就是抓住了日元升值、日本企业急于寻找海外生产厂家谋求发展的机遇,同美能达公司签订了多批合作生产复印机组件的合同,第一年产值就达1亿多元,第二年接近3亿元,出口创汇达2500万美元,产品直接销往欧美等国家。这在当今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奇迹。上仪厂通过对外加工贸易,不仅使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增长,而且还通过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建立了一家新的专门发展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航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这就是抓住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机遇,通过对外加工贸易有力地激活了企业,同时增强了军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加工贸易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
从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一环,符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加工贸易的发展实际是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承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了我国的优势,包括廉价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低廉、以及有一定工业和技术基础等,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9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逐步取代了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二是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导,逐步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三是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在逐步提高,出现了一批批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大型项目;四是加工贸易企业相互之间的配套程度在提高,不少企业使用国产原材料和国产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协作联系正在加强。从这些情况看,加工贸易升级的步伐在明显加快,今天的加工贸易同改革开放初期的加工贸易已产生了质的差别。事实上对外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后,其经营格局对海关监管和整个经济管理形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二是加工贸易的外向循环与国内产业的循环,未能形成有机的联系,因此制约了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带动作用的发挥;三是走私漏洞现象增多,这对国内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置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加工贸易,并在此基础上理顺加工贸易的政策,加强和改进加工贸易的管理,仍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三、加工贸易将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
从当前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加快,必将推动全球加工贸易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并在更大范围得到发展,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方式。当前,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其他非高技术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的部分加工组装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的突出优势,不仅将加剧其产业向国外转移的过程,并且也将以具有较大接纳能力的市场,作为其转移的目标。在这个发展趋势中,中国将成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结构转移的主要目标。其次,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具有成熟技术的产业,也将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加工贸易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等支柱产业,以及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均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像日本与韩国等国家一样,我国的加工贸易今后必将经历一个从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的过程,在加工贸易内涵、市场营销和科研开发等环节,不断优化和升级。实现这个转变,需要一系列政策保障,特别是外贸制度与政策环境面临重大抉择。其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经营机制难以适应
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极为薄弱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第一条 合同双方
甲方:_________省________市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国(或地区)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一)提供加工(或装配)生产厂房_________平方米;
(二)招聘工人_________名;
(三)提供厂内加工生产所需要的水、电及设备,费用由甲方支付;
(四)按照本合同规定按质、按量、按时向乙方交付成品;
(五)协助乙方办理驻厂人员暂住户口、入出境申报手续;
(六)协助乙方办理加工所需原材料的进口和加工成品的出口手续;
(七)乙方要求甲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乙方责任:
(一)为甲方进口_________套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详见附表一),其价格应经双方协商认可,所需费用由乙方垫支,甲方则从乙方支付的工缴费内逐月偿还乙方垫支的本息,偿还期为_______年。
(二)为使加工生产正常化,由乙方无偿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其他专用设备、测试仪器、检验工具等。这部分器材,所有权仍属乙方所有,只在合同期限内由甲方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由甲方负责修理或赔偿,但正常维修由乙方负责。合同期满后,由乙方自行处理。
(三)按照本合同规定的数量、规格、质量及时间要求,提供加工生产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辅料(或辅件)。
(四)甲方要求乙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第三条 加工(或装配)的项目、成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 (注:根据实际情况逐项逐个列出)_________。
在合同期内,乙方如需改变加工项目,增加或减少加工(或装配)的数量,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出要求,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另立补充合同,才能进行生产。
第四条 原材料(零配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注: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写明)_________。
第五条 来料(或来件)时间和交接手续
乙方每月必须分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_日、_____日以前)把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运到生产场地,并办理交接手续。
甲方对乙方送来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等必须派专人负责验收和保管。经验收不符合规格、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或包装物料,或数量不足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更换或补足。
第六条 原材料损耗率
乙方提供的料、件损耗率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注:根据各种料、件的不同情况,逐类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交付产品的时间和交接手续
甲方每月分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日、______日和_____日)在甲方厂区或仓库向乙方移交加工成品。并按下列方法办理交接手续:
(一)双方必须派专人参加;
(二)交接的产品必须是在包装前经过双方检验合格的成品或半成品;
(三)双方代表必须在交接清单上签字盖章。
第八条 产品质量
(一)产品质量,以乙方提供的并经双方商议确定的样品为标准;
(二)加工生产应在双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乙方必须派出常驻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具体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产品质量检查应有双方的技术人员参加;
(四)技术要求较高,人工无法检查的产品,应以机械测试检查为准;
(五)不合格的产品,若纯属甲方加工质量问题,甲方负责免责返修;若是原材料本身质量问题,或是技术设计等原因造成,则乙方应负担返修费用。
第九条 工缴费
来料加工的工缴费应包括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厂区的水电费、国家税收、固定资金折旧费、各项管理费和合理利润等。收费办法为:
(一)试产期(包括对职工培训)为_________天,采取计时工缴费,工人每人每天(八小时)工缴费为_________港元;
(二)试产期满,采取按件计算方式收取工缴费。甲乙双方根据加工的品种、规格、款式或工艺繁简不同进行定价,并在每批加工合同中订明,以港元支付。
第十条 结汇方式
结汇应以乙方已签收的合格产品数额为依据,采取d/p即期结汇或_________方式结汇。产品交付一次结汇一次,每月总结一次。
乙方逾期支付工缴费,应按银行贷款利率向甲方加付延期利息,如连续_________天不支付,甲方有权停止交付产品。
第十一条 运输
乙方提供的加工机械设备、原材料、包装物料等,以及甲方加工的成品提供的运输工具和付出的费用,由乙方负担。
第十二条 保险
甲方的厂房、设备等,乙方的加工物料、设备和加工成品等,由甲、乙双方分别向_________市保险公司投保,所需费用各自承担。
第十三条 税收
双方均应遵守中国的有关税法规定,按时缴纳各自应该缴纳的税款。
第十四条 违约罚款和损失赔偿
(一)乙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进料,并及时结汇,如因乙方的原因造成停产或其他经济损失,乙方应负责赔偿;
(二)甲方应按本合同规定的成品数量、规格、质量和时间要求向乙方交货,如违背合同的规定造成乙方的经济损失,甲方应负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 不可抗力
因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或战争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和避免的不可抗力的事故,致使合同一方不能履行时,事故方应尽快将事故情况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办法,由此造成的损失,双方均不负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 设备安装与技术培训
由乙方代购或借用的设备,乙方应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安装,并对甲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乙方技术人员的工资及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为乙方派出的技术人员提供生活的方便条件。
第十七条 仲裁
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如发生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时,将争议事项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八条 合同期限
本合同有效期限为_______年,自中国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任何一方如要求提前终止合同或延长合同期限,均应提前________天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方能生效。提前终止的还应按合同规定做好财产、债权和债务的处理。
第十九条 其他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呈报审批机关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在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认可,可进行修改或补充。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
乙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023 — 02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仍在加快,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合作与交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频繁,尤其是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之间的交往与竞争更是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命运。然而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革的当今时代,如何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如何塑造并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如何增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走近中国,让中国全方位走向世界?这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极具紧迫性、挑战性且是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代中国在国际关系、对外交往和国际传播领域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面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应”。〔1〕p305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但可以推动一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占有优势,同时对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准确定位国家形象,是实现良好形象塑造的起点,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我国与美国开展友好合作、交流,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会的重要前提条件。
要想提升国家形象,首先我们就要知道何谓“国家形象”?所谓国家形象,是着眼于人们认知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突出的是一个国家(特别是民众)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知和评价,是一个强调主题价值标准的判断。〔2〕p121国家形象又指“国家结构的外在形态,是国家传统、民族传统与文化传承在当代世界空间的特性化脉动的映像化张力,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所形成的国家素质的总尺度”。〔3〕P115通俗地讲,国家形象就是国外民众对国家及国家行为、成果所给予的综合评价,是一种有较强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主观印象。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国家获取利益的战略资源。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将巨大摩擦产生的成本降低到很小,而负面的国家形象则能使小冲突的成本放大好几倍。负面的国家形象不仅难以让其他国家相信你的意图,反而会更进一步加深它们对你的误解,原本值得赞赏的国家利益也会因为可怕的偏见而变得阴暗。〔4〕p30究竟该怎样出色地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政府一直在探索。政府的努力离不开民众的助力和参与,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应该是所有构成这个国家的重要要素的各种形象的总和。每个国家都有着自身的独特形象。所以,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国家形象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认识超越了对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狭隘思维,开始扩展到从文化、价值观到外交等广泛的领域发展本国的软实力,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开辟了新的路径。国家形象的塑造不应只是单一维度的,而应该是国家战略规划上立体的长期构建。软实力影响国家形象,危机传播水平制约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在历史积淀和时代创新中又作用于国家形象。如何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团体和每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尤其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国家形象塑造呼唤一种能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管理、全民参与相结合的创新思维的出现。因此,尽一切可能改善、提高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内容,而公共外交恰巧成为实现这一重要目标最有力的工具。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家形象在美国一落千丈,“中国崩溃论”、“中国”等论调时沉时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教授、东亚研究所所长刘康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今天基本上是由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媒体来塑造的。……基本上就是一个被美国媒体妖魔化了的形象。”①中国学者王晓德在其著作《美国文化与外交》中写道:“美国媒体一向标榜‘客观公正’,但很少从正面报道中国,相反则对中国进行恶意中伤、歪曲、丑化或‘妖魔化’。只要稍微浏览一下美国各大报刊,就会发现美国社会强烈的情绪在舆论上暴露无遗。” 〔5〕p395以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2000年到2003年三年中关于中国报道的倾向为例,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如下列表格所示:
表1《纽约时报》3年中关于中国报道的倾向
(数据来源:《镜像中国》〔6〕(p6))
表 2《时代》周刊中有关中国国家形象各要素的倾向性
(数据来源:《镜像中国》 〔6〕(p65-66))
从表1《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对中国社会反映最多的是经济、外交、人权和政治四个方面。通过上面表格对2000年到2003年《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方面的报道做出统计,可以发现在这三年中,关于政治、外交、人权、社会法律、环境、医疗卫生、灾难等方面的报道,负面的新闻远远多于正面新闻,由此形成的国家形象也是以负面为主。而在表2《时代》周刊涉及的中国的报道中,中国的国家形象被关注的方面从政治为主扩展到经济、体育、科技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其中绝大部分在《时代》周刊的评价都是负面性的,尤其是在军事和灾难两个方面,几乎受到的都是无一例外的负面评价。
中国的国家形象也会时常受到美国媒体的扭曲和的肆意攻击,美国的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对其他国家都造成一些冲击。国际上的许多媒体,它们不深究CNN、NBC、《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是否属实,只要消息来源是美国媒体,就予以转播、转载。〔7〕p38因此,中国必须针对这些报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美国公众能够接受的公共外交方式对这种扭曲和渲染进行澄清,逐步改善自己的国家形象。
尤其是近年,我国出现的“”、“”、“”以及国内大规模等,西方媒体更是将其调唆和放大,使中国在海外的形象面临着危机。这种关于形象的问题就会直接或间接促使美国等西方民意推动其政府做出决策。比如美国三番五次地高调干涉中国事务,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其国会这一民意宣泄场的压力。种种现象表明,中国需要加大公共外交的力度已刻不容缓,中国必须学会表达自己,如果自己不去表达,必然就会被别人表达;中国自己的问题只能由自己主动说清楚,才能让美国等国外民众和政府清楚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所在。因为在今天,向世界展示、宣传并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是中国加大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与国际交往、提升综合国力、全面赢得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迅速发展兴盛的大国,向世界宣示中国和平发展、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的重要步骤。在这个前提下,认清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历程、现状和定位,分析制约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和因素,探寻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异同与差距,探索出切合时展和国家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国家形象塑造及国际传播的战略、策略,就显得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正是中国推行对美公共外交的一大动因之所在。
〔参 考 文 献〕
〔1〕李寿源,主编.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大众传播的独特风景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305.
〔2〕赵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21.
〔3〕王家福,徐 萍.国际战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5.
〔4〕〔美〕乔舒亚·库珀·雷默,等.沈晓雷,等译.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0.
〔5〕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395.
关键词:二语习得 输入加工原则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8-02
1 引言
二语习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对目标语词汇体系、抽象的句法体系、语音体系、语用规则以及与语言相关的其他因素的习得。VanPatten(2004)将其概括为:语言输入语言吸收中介语系统语言输出。其中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没有输入的语言数据,二语习得就无从谈起。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者在语言输入阶段对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 输入加工原则
Kumaravadivelu (1994) 将“输入”界定为 “二语习得者通过各种渠道所接触到的目标语数据”。VanPatten(2004)认为,输入加工的核心是建立目标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初步联系,它不等同于语言感知或语言注意。语言感知指的是语言形式作用于习得者的感官,并在感官进行记录的过程;语言注意是指习得者有意识地对语言形式进行记录的过程。不论是语言感知还是语言注意,都没有将语言形式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语言输入加工则是指习得者在注意语言形式的同时赋予该形式一定的意义。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习得者对输入的语言数据的注意程度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其中包括目标语结构的频率,突显度、冗余度和可理解性。Ellis(2002)的研究表明,低频率的结构较难习得,而VanPatten(2004)指出,一些高频率出现的结构,如果突显度较低或冗余度较高,也会很难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对于可理解性,Krashen(1985, 1994)认为,略高于习得者当前中介语发展阶段的语言结构是“可理解性输入”,较易习得。此外,Pienemann(2003)指出,学习者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据此,VanPatten(1996,2004)提出了“输入加工模式”,该模式认为,习得者对输入的二语数据进行加工时受到自身加工能力的限制,往往会遵循两大原则:意义突出原则和第一名词原则,其中每个大原则又包含很多分原则,这些原则在工作记忆区内相互交错,共同作用于习得者。
(1)意义突出原则:二语习得者对输入的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时,往往先取其意义,后取语言形式。该原则包括以下分原则:实词优先原则:习得者对实词进行优先处理;词汇项优先原则:当实词词汇和语法形式传递相同的语义信息时,习得者通常会依赖词汇项来获取意义;非冗余性优先原则:具有非冗余意义的语法形式比具有冗余意义的语法形式优先得到处理;意义优先原则:习得者往往先处理有意义的语法形式,再处理无意义的语法形式;资源可用性原则:习得者在对整个句子意义进行处理时,不能将可用的处理资源耗尽;句子定位原则:习得者往往先处理句首的词项,再处理句末的词项,最后处理句中的词项。
(2)第一名词原则:习得者对输入的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时,总倾向于将句中出现的第一个名词或代词判定为主语/施动者。该原则包括如下分原则:词汇语义原则:与语序相比较,习得者更倾向于依赖词汇语义对输入的语言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事件发生可能性原则:与语序相比较,习得者更倾向于依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对输入的语言数据进行加工;语境制约原则:如果前文有语境限制,习得者便不会过多地依赖第一名词原则。
3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习得者对输入的语言数据的注意程度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输入材料,以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结构的注意程度。如上所述,目标结构出现频率较高,难度略高于学习者当前中介语发展阶段的语言输入材料能促进学习者对输入材料的加工,而当输入材料中的目标语结构突显度较低或冗余度较高时,教师则应采取特殊措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此外,由于学习者的加工能力有限,在教授一定的目标语结构时,最好从句子开始,逐渐向语篇过渡,因为短句比连贯的语篇更容易加工,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机会注意到相关的语法信息。
此外,二语习得者对输入的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时遵循的原则表明,二语习得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很难在目标语形式与意义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他们往往以牺牲形式为代价来优先考虑意义,从而建立起错误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即赋予目标语形式错误的语言意义。因而,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采取种种措施,帮助学习者避免使用他们在建立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时所依赖的种种原则,从而从输入的目标语数据中获取更多的语言吸收,促进其中介语系统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根据所要教授的目标语结构,判断学习者可能会运用的加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告知学习者不能使用会影响他们正确加工目标语数据的策略,或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将学习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正确的形式-意义联系上来。例如,根据第一名词原则,在对The cow was kicked by the horse 这样的英语被动式结构进行加工时,二语习得者极容易将the cow认定为施动者,即将原文理解成The cow kicked the horse。教师在讲授该结构时,就需要明确告知习得者不能使用第一名词原则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同时还应针对该目标语结构的特点,提供给学习者一系列相关的语言输入,使学习者明确在处理此类输入时应远离第一名词原则。再如,根据意义突出原则,当语言输入中的实词词汇和语法形式都传递相同的意义时,习得者倾向于实词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如在John talks too much在这个英语句子中,虽然John和V-s传递的都是第三人称单数这个含义,但二语习得者习惯于从实词John中取含义,而不是语法形式V-s。明确这一点后,教师应该通过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习者依靠一些具有语法意义的词素而非词汇项来正确理解英语中的时态。
4 结语
对输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可以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事实上,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语言学家对语言习得(包括母语和二语)的研究,无论是概念还是理论构建,都极大地依赖于学习者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Gass,2003), 随着时间流逝,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丝毫没有衰减,只是研究的重点已逐渐聚焦到输入加工过程及输入的语言数据与学习者的加工能力的接口等话题上来。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加工能力、加工过程、加工策略等的研究,无疑能为探索二语习得过程提供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有助于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推动外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Ellis, N.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commentarie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2] Gass,S.M. Input and Interaction[A]. In Catherine J. Doughty and Michael H. Long (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225-254.
[3]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C]. Longdon: Longman, 1985.
[4]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its rivals[A]. In N.Ell(Ed.).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C].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4.
[5] Kumaravadivelu. B. Intake Factors and Intake Processes in Adult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 1994, 5(1):33-71.
[6] Pienemann, M. Language processing capacity[A]. In Catherine J.Doughty & Michael H. Long(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679-714.
[7] VanPatten, B, & Oikkenon, S. Explanation versus structured input in processing instruc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 (18):495-510.
[8] VanPatten.B Processing Instruc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Commentary[C].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