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整体教学学科间协调配合数学教学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而是同样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题。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教师一方面要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经我国专家确定的核心技能包括八个大类: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运用。高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保证专业课的顺利进行。
一、树立整体教学的理念和学科间协调配合的观念
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往往只会考虑到该门学科的前后延续性、整体性和次重点。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专业性突出,专业课程是教学的主旋律,数学等基础课程应当为专业课程服务。八类核心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心骨,基础课程为辅助教学,形成一个教学整体,全力为社会打造专业的技术人才。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视角研究课程改革,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应当首先打破学科之间各自为营的陈旧观念,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和各学科间协调配合的教学观念。
二、结合专业特点,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
数学课程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并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根据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内容应针对不同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或职业岗群,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重组课程结构,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获得必需的知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教师应针对专业进行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数学的职业应用价值,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解决职业岗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高职数学教师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在调整过程中教师可不必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例如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以让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教师更不必要深入和拓展。这样,学生就能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有用之处。
另外,学校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编制合适的校本教材,建立一套独立而全面有效的数学题库,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真正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最优的教学效果,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的角色。
三、打破教学常规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是以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进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师从头讲到尾,演绎着纯数学的严密逻辑推理,学生也多是机械化接受,应付考试,毫无乐趣和生气可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教师应大胆尝试创新,打破死气沉闷的教学模式,探索数学实验、合作交流、动手游戏等方式结合而成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科学设计,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寓于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中,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
如在一次讲授“椭圆的观摩课”上,笔者在开始新课之前,拿出了二十几块预先制作好的教具,分发给学生,让同桌的两个人一起合作按照要求画出椭圆的时候,整个班级都沸腾了,接下来整个一堂课的教学气氛一直保持在热烈积极的状态下,教学效果非常突出。而这是一个数学基础很差的电子电工班,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一堂记忆深刻的数学课,对椭圆的形成非常直观又理解深刻。
Abstract: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 students' learning difference more outstan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the students must aim to objectiv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differences and take some measures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all the students get better. Based on new secon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 systematic study and implement on Mulit-level teaching are played in math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results show that mulit-level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students' qualities of mathematics.
关键词: 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定量分析;高校
Key words: Mathematics course;mulit-level teaching;quantitative analysis;colleg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71-02
1问题的提出――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背景
近几年来,连续的高校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昔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但扩招带来了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的新问题。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差异更为突出。这对于新升的二本院校,尤为突出。从我院的数学教学来看传统的自然班、齐步走教学方法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不够学,而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学习赶不上,两极分化突出,易导致不良循环;水平差异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控制;真实的效果评价难以掌握,易出现高比例重修或高比例高分。而数学课无论是作为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作为一种基础工具都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2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根据我们对前几届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那些需要有较高理解能力的内容,需要提供由“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组成的“分层次”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性建议,是“分层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分层次”大纲不是简单的对内容进行精简,而是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教学理念的突破。
2.1 “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培养的效率,减少因学生差异扩大造成的差生比例;二是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各个层次的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提供成才途径。实践研究中着力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手段、方法的探讨;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与研究,建立健全分层次教学体系框架,突出各个教学环节的研究。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考试环节的合理性,为适应分层次教学,必须认真研究考试测评。
2.2 教学班分层原则在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时进行分班,第二学期开始实施。综合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一是依据第一学期学习成绩综合评价,二是个人意愿,三是学生学习特点。根据我院实际,数学系现阶段,每年招收120名新生,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班A、B、C班。A班: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强,对数学问题善于思考有浓厚的探索的兴趣。B班: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好,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能够较易接受数学知识。C班: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接受目前所学数学知识有一定困难,对数学有畏难情绪。三个层次班相对固定,但可以适当流动,实行滚动式分层次动态管理。
2.3 层次班教学目标三个层次教学班教学目标均不降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A班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教学中采取对数学问题的深入讨论,注重启迪思维、开拓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能力,为考研和进一步从事数学研究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较高的数学素质。B班依据教学大纲,着重提高课堂讲授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渐形成对数学的再学习能力。C班着重于基本内容的讲解,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降低论证推理能力。
2.4 层次班教学内容三个层次教学班选用统一的教材,华东师范大学版《数学分析》。在参考书的选用上,给A班学生推荐具有一定难度的,达到考研水平的辅导书。给B班学生推荐难度适中,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教学辅导书,对C班推荐较易的参考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底,围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内容不追求广度和深度,选择例题要适中,举一反三,精讲多练。对A班考虑到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授课内容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获取较多信息,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着重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5 层次班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分为考试成绩(80%)与平时成绩(20%)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作用。由于各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卷面分数的60%的题目为基础题,这部分试题按B班的教学要求命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剩余占40%分数的题目按难度逐题递增设置,这样就满足了对各层次班级学生进行考核要求,同时又因所有学生都使用同种试卷,避免了异卷考试所带来的不公平因素。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单元测试三方面,其中单元测试由各层次班自主命题。
3实践结果分析
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数学系2007级1,2,3班《数学分析》进行了教学实践,采用了“分层教学”后,分层次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所有参研人员,在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中,将各种教学方法融于授课中,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在研究工作的后期,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部分多媒体课件及系统的总结报告,为推广实施大面积的分层次教学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和理论框架。
3.1 不同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对不同的层次班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消除了两种极端心情,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学生的各求所需,尤其是C班学生不再对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而有了自主学习的欲望。通过调查各层次教学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的满意度达到了88%以上。
3.2 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增强了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类分层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6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较以前有显著改进。
3.3 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通过对上届学生同时期学习平均成绩和方差进行对比定量分析,平均分数同比提高6分左右,同批学生与未分层次时相比也有明显提高。
3.4 授课教师更能得心应手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因此教学也更有针对性。
4分层次教学实践结论
4.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生源差异扩大,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能解决教学质量问题,不会对基本教学质量造成根本的影响。
4.2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时,学生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分层次的培养方案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方法。
4.3 分层次教学使更多学生对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高的理解和掌握,对学习数学有了更高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使不同的学生有了适合自身的发展。
4.4 竞争流动机制的采用表明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增强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从学生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对学生正确估价并采取相应措施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使他们通过努力在大学阶段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4.5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所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推动了高校教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元骏.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3,(4):10-12.
[2]杨孝平,刘德钦,米少君等.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3,19(6):27-31.
[3]母丽华,李焱.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173-174.
[4]关鲁玉.大学数学分类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技术,2006,(4):122-124.
[5]史本广.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2(4):129-131.
[6]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01.
[7]尹一心.分层次教学策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83-85.
【关键词】职高数学;数控专业;课改;目标;原则;模式
近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针对数控专业学生数学底子薄弱、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积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尽量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一)职校专业差异大,统编教材缺乏针对性
数学新课标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职高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显然,职校数学教学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结合本专业特点,注意数学学科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联系,再确定数学的教学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比如:以数控专业为例,要想学生很好地掌握数控基础和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就应该把立体几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但统编教材其内容繁杂,教学体系大而全,要求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学深度,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明显,不利于学生学好专业课程,这显然有碍职校很好地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教师要想扭转此困局,就必须思考如何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才能切实为专业教学服务。
(二)职校学生底子薄,课堂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职校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数学成绩普遍不良,个别学生对简单的四则运算都一知半解,数学水平远未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要让这样的学生学有所获,上课听得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组织教学,强调与当前教学内容的衔接,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空中楼阁,毫无成效可言。
然而,由于没有一套针对学生实际的教材和教法,教师只能是根据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地组织教学,一味强调完成“教学进度”, 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要知道,制订职高数学“教学大纲”是在假定学生“已基本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授课对象是“已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教师如此“敬业”,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学生上课不得甚解、下课一无所获。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摈弃传统思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讲究教学的循序渐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改革的实施措施
几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三淡化三强调”,从改革教材教法入手,辅之于考核与评价方式的调整,从点到面,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低起点、重实用――改革教材;小步子、重参与――组织教学;求进步、重运用――实施评价”为特点的我校数学课改模式,具体的实施措施为:
(一)淡化教材的统一性,强调内容的适用性
为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走出“失败者”的心理阴影,重树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经过仔细的调研与分析,决定根据“贴近学生实际,降低教学难度”的原则,对统编教材作适当的删减调整,淡化统编教材的统一性,使教学内容更适用于学生的实际。为此,在调查反馈、实验总结、完善提高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订了第一套《职高数学校本辅导教材》第一、第二册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指导》,分别安排在高一和高二教学。在该套教材里,我们努力体现了基础知识的反复循环,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既降低了难度,减少了作业量,又落实了知识点,使教材简明、实用,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有所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二)淡化教材的系统性,强调内容的针对性
在试用第一套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内容还存在与专业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专业需要”、“为学生发展打基础,为后继课程服务”的课改思想,学校又决定在第一套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教材内容,淡化教材的系统性,提高专业针对性。为此,学校成立了既有数学教师参加、又有数控教师参加的教材编写小组,并围绕两个“贴近”,以“实际应用”为重点,重新构架知识体系和教材内容。教材编写的具体原则是:
1、淡化教材的系统性和理论性。第二套教材保留了应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教学需要的相关内容,删除了一部分职高学生暂不太需要且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与统编教材相比,我们删除了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学内容,并大幅度地降低了教材的难度,使其与学生的现有基础水平相衔接。比如,在第二套教材中,我们删除了分式不等式部分,仅介绍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删除了
2、强调教材的针对性和运用性。整合教学内容,体现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
预备初中知识,做好初、高中衔接。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筛选,选择后继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以备新授前进行复习,或单独成章集中进行复习和强化。
拆分传统的三角内容,适应不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介绍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各专业人才必备的共性知识,列于共用基础平台。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及正弦型曲线放到工科专业模块,特别是对于数控类专业,增加利用三角函数进行工件的有关计算,如数控编程中节点坐标的计算问题和分度圆锥角的求解问题,满足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的需求。
理顺解析几何内容。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建立方程和曲线的关系,会利用坐标法解决简单问题,是各专业人才必备的共性需求,列于共用基础平台。坐标轴的平移和旋转、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作为技术工人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放到工科专业模块,大幅增加数控编程所需的解析几何知识,满足数控加工的实际需求。
改造立体几何内容,变形式化的论证为数学知觉与数学兴趣的培养。去掉繁琐的形式化数学证明,变枯燥的立体几何课程为饶有兴趣的实验操作课程。通过操作得到定理,并利用它们解决三视图、机械零件的锻铸,切割、裁剪等实际问题。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体,丰富学生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套教材突出体现了“学科教学 服务于专业需要”的原则,从满足数控、机械专业教学需要的角度重新设计教材内容,主要做法是设计了大量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阐释相关的数学知识或理论,例如,为便于学生掌握数控编程中关于“零件编程轮廓线”的问题,即节点的坐标问题,我们就在教材“直角坐标系”这个知识点中,设计了一个与之相关的例题:
图3-15
已知编程用零件轮廓(长方形ABCD)尺寸如图所示,试求节点A,B,C,D的坐标,真正做到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教材”。据统计,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占了教材总例题和练习的相当比例(具体情况如表1)。
3、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框架与体系作了大幅度调整,全套教材分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分别编写,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并采用交叉讲授的办法安排教学,以满足各专业在不同时间段的实际需要。
根据以上原则修编的新教材,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它着眼于培养普通劳动者的素质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运用性。从概念的引入到一些结论性内容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机械专业实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还安排了少量开拓思维性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突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淡化课堂里的说教,强调学生的参与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重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努力淡化教学的说理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逐渐尝试探索了一套适合学生的“渐进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遵循求实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问题的引入,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教学策略,贯彻“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以练为主”的操作模式,讲究精讲与自学相结合,把学生从课堂中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其基本环节主要有:教师组织讲授新知识――例子讲解――新情景中学生练习――学生讨论点评――教师小结讲评。具体做法是:
1、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重视教学中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2、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3、洞察学生的情感世界,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找回曾经有过的信心和勇气。
4、通过学生板演和口头表述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想、交流情感、展示自我的场所。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改工作经过全体任课老师共同努力,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一)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是我校教师改革统编教材的初步尝试,是比较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但其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另外,我们对于如何合理地将向量、概率等内容编入教材也暂无清晰的思路。
(二)校本教材还没有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要求。
总体而言,我校“数学校本教材”的教学要求与难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基础较好的同学感觉教材要求低、难度不大,上课吃不饱。这就要求我们还须进一步修改教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数学老师普遍掌握数控知识存在很大问题
总之,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专业需要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提高,我们的课改工程一定能取得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00年3月21日《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师自身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13-02
一、提高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人才参与其中,去解决高科技行业中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这对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如果数学的发展跟不上其他行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不能满足对数学理论需求较大行业的发展需求,势必会拖行业的后腿,阻碍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大好形势下,各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数学人才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数学学科要发展,靠的是更多更高层次的数学人才,而数学人才的培养靠的是高质量的教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培养的数学人才相对就多了,数学学科也相应的发展起来。所以提高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他们所接触到的每一堂课都是高质量的,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上述三方面的意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影响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
影响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主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进行探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发展速度。自上世纪末中国大学扩招以来,各高校的办学规模大幅度壮大,很多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有些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老师同一学期担任几门专业课程,整个学期疲于上课,对于如何去上好课乏于思考。很多高校的数学专业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2.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素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崇高的专业素质是一个老师上好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硬,那上起课来就会表现出不自信,照抄教材,很少或基本没有拓展,教材上没详细介绍的内容也就含含糊糊过去了。良好的教学态度是上好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教学态度表现为备课充分、上课严谨、爱生如子等。目前有些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待提高。如果一个教师对上课敷衍了事,基本上不备课,上课时只带教材,上课照本宣科;对于配有教学课件的课程,教师只在上课前浏览下课件就直接上讲台的话,这怎能保证上课质量?较强的教学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条件。教学技能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体现在个性化上,如板书、语言组织、课堂幽默的运用等。教师的教学技能越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三、关于如何提高大学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至于如何提高大学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考虑,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1.从管理层面入手,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可能由于办学规模的壮大,教师配置跟不上办学规模,有些高校的数学专业课程实行“任课教师上课,任课教师出题,任课教师改卷”的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这就使得在整个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师漏点题”或“教师给人情分”等现象,造成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在水分。更有甚者,少部分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出十几道题,叫学生带回去做,而期末考试题就涵盖其中。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应从学校的管理层面入手,建立“教考分离”制度,实行任课教师负责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以及课后对学生的辅导,考试命题和试卷评阅则由其他教师负责。甚至可以先建立题库,考试试题从题库里随机抽取,考完后再由任课教师以外的教师来评阅试卷。另外,为了激发和监督任课教师的教学激情和教学良知,学校相关部分可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奖惩机制,由教务处、督导组和院系相关领导负责执行。如对上课质量高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上课质量差的教师暂停其上课资格一年,在这期间学习其他教师的上课方法和经验,以提高自身的上课技能。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说》里的名言,它意即教师应该给学生言传身教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为人品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教学良知,是难以胜任教师这个职业的,就更不用说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所以要想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组织的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弄清楚何为师者。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该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现在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想到什么说什么,甚至说些与自身身份背道而驰的话,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2)提高自身专业修养。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难以在台上发挥自如。若教师上起课来照本宣科、板书照抄,不能延展和扩充,即使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解释清楚,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局限于本教材之内,对于不同教材中的提法或观点,学生全然不知,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任课教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要经常去学习不同教材中的方法、观点,学习最新的研究结果,然后总结和归纳,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补充。例如:在数学专业课程《泛函分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穿插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和趣闻轶事,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完“不动点定理”后,可以把关于此定理最近的一些推广和应用告诉同学们,这样不仅让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3)教学艺术和教学激情的水平提高。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上一直保持全神贯注是很难的,他们难免会开小差。在教学内容乏味和上课教师没有激情的情况下,学生还会昏昏欲睡。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极大挑战性的问题。对数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而言,此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笔者认为这需要任课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激情的水平。什么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的活动。教学艺术具体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口才、板书、仪容仪表、课堂的及时批评和表扬等。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什么是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一种幽默感,使学生在笑声中进行认知活动,在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在课堂上特别是在数学课的课堂上,适当应用教学幽默对活跃课堂气氛非常重要。数学课程的课堂一般不乏沉闷,如果任课教师能在某知识点处适当幽默一下,顿时能把气氛活跃起来,能使学生精神起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能展现教师的才能与机智,更为重要是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教学激情,即是对教育的一种热爱,专注、投入、执着。它是一种活力,也是一种敢于挑战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是充满自信的、一走上讲台就神采飞扬的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而富有激情的教师就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对新学期的开始充满欣喜和期盼,对学期结束或学生毕业离校又恋恋不舍。如果一个教师教学充满激情,他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就能感召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欢快愉悦,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这个教师和这个教师担任的这门课程,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以上某些观点参考文献[1,2],类似的探索可见参考文献[3])。
总之,要想提高大学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要从机制建立上入手,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现代教育事业就如服务业一样,要想让“顾客”满意,就得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想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就得有良好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态度。
参考文献:
[1]张荣伟.当一个好老师的四个要件[J].教育观察(教科研前沿),2013,(6):13-15.
南印第安纳大学认为,教学是一种实践的职业(aprofessionofpractice),教师教育必须将未来教师培养成为专家性实践者(expertpractitioners),而实现此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临床实践(clinicalpractice)。[6]因此,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特别重视实践课程,使得实践课程成为课程设置的主体。仅拿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来说,其教学实践类课程的学分为21分,占专业教育课程模块总学分的38.9%,将近40%。同时,为了保证实践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尤其注重从整体上来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从纵向的时间维度看,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学习始终,并随着时间的推进,实践课程内容呈现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的过程。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一般分为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和体验学习。核心课程模块中的教育见习类和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的教学实践类课程都属于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这些独立实践课程开设的顺序是:教师教育体验、小学或中学教育探索、小学和中学特殊需要实践以及专业教育习明纳和监督下的特殊需要学生教学。教师教育体验旨在通过参观中小学,使得学生获得对未来工作的初步印象。小学或中学教育探索要求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探讨儿童发展的概念、学习理论、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从事有关儿童成长、发展和文化习得的研究。小学和中学特殊需要实践课程则旨在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获得特殊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技能。专业教育习明纳和监督下的特殊需要学生教学课程相等于我国大学的教育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体验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和形成教育教学能力,成长为一名专业教师。这四类实践课程分别被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开设。总之,从初步体验、熟悉中小学到对学生的认识,再到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最后到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体验,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目标在整体性上表现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反映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2.从横向的维度看,南印第安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之间整合的特征。首先,在同一门课程中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体验学习。南印第安纳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体验学习基本上覆盖所有的课程,而且类型多样化,包括嵌入式体验(EmbeddedExperience)、教育见习(Exploration)、现场体验(FieldExperience)。现场体验又分为师徒制体验(fieldexperienceinvolvingtutoring)、指导性体验(GuidedFieldExperience)。按照课程教学要求,这些体验学习包含在各门理论课程中,与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进行。比如,“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的学习要求是,本课程“要求进行现场体验”。其次,整合理论课和教学实习课(Practicum)。比如,“特殊需要教学策略II:中学”课程学习的要求是“,同修课程:‘特殊需要法律和当代焦点’‘特殊学生的评价、干预、教学设计‘’合作伙伴关系‘’特殊需要实践II:中学’”。可见,体验学习与教学实习课程被视为一种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与理论知识学习俨然构成一个整体。理论学习和体验学习的整合,有利于职前教师通过实践理解、感悟理论,借助理论反思、解释实践,从而使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再次,教育实习课程的整合。“监督下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教学”是一门持续16周的、全日制的以体验中小学课堂为内容的实践课,相等于我国大学的教育实习。“教育发展习明纳”则是一门反思性研讨课,它致力于“密切联系跨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通过研讨专业教师遇到的现实问题来整合大学核心课程、学科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知识”[9]。按照教学计划,这两门课程同时在第8学期开设。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一边在周日从事课堂教学体验,一边在周末参加专业习明纳。课堂教学体验和反思性研讨的整合,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借助反思促进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其反思教学的能力,不断地促进其专业成长。
二、启示
(一)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师范生胜任教学岗位、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构建师范生完整、合理知识结构的唯一途径。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课程体系不完整、缺少学科课程。有的学校既是开设了学科课程,也存在学科课程数量有限、课时偏少的现象,从而使得师范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学科教学。二是通识教育课程“不通识”或“通识”程度不够,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课程数量和课时严重偏少,缺少数学、人际交往、写作等课程,无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一个“全人”。三是课程设计依然沿袭学科的思维模式,专业基础课程占的学时较多,且未能与专业课程进行很好的融合,导致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重复较为严重的现象。四是课程之间缺少关联或关联程度较低,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通识课程知识和专业课程知识之间存在割裂的现象。鉴于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第一,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增设学科课程或增加学科课程的数量、课时,形成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在内的完整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克服目前特殊教育专业“指向性不明”,学生无法胜任学科教学的弊端。第二,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课程数量、课时,增设数学、写作、人际交往等课程,使得通识课程具有真正的“通识”特征。第三,摒弃学科思维,坚持实用原则,调整和完善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首先,取消专业基础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之中,形成综合课程。比如“,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等等。其次,围绕“特殊需要学生“”特殊教育教学“”特殊需要学生管理“”特殊教育实践”四个主题分别组织相应的课程,分别组建四个课程模块,构建清晰的课程结构。最后,在课程教学上,实行项目教学模式,分别设置通识教育、特殊需要学生、特殊教育教学和特殊需要学生管理、特殊教育实习四个教学项目,循序渐进地对师范生进行养成教育。关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建议建立项目教学考核制度,规定相应的项目考核标准,学生只有完成一个教学项目的学习,经考核达到该项目的考核标准,才有资格被允许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