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垦日报

农垦日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垦日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垦日报

农垦日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

一、引言

农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在逐步变化着,新时期下,如何做好农垦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农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特点,不断完善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垦职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保障个人利益,促进农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长久以来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有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发挥职工在企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农垦企业的改革使多种经济利益发生了改变,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格局,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形势下,需要认清思想政治工作对农垦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只是一个单纯的领导与政工部门的关系,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理解。新时期,我们必须对农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我党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实际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基础。农垦企业是以农业作为基础的,是一种国家资本,为了解决国家耕地紧张的问题,在无农区进行开垦,建立农业基地,开展农业生产,从而为国家建设提供充足的粮食,保障国家建设的正常进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要想有效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将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保障农垦企业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服务于农垦工作,农垦工作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2)农垦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是企业素质的表现。企业素质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企业素质一般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以及人员素质三个方面,然而这三个素质的发展必须以人的素质作为基础,人的素质发展是以其思想政治观念作为基础的。因此,企业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企业素质的良好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成果通过企业文化表现出来,体现了整个农垦企业的企业素质。

3)农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方法。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四种方式进行管理,分别是经济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以及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作为企业管理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管理方式,利用政治教育来对员工进行管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作用,结合行政方式进行管理,会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农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垦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时代催化了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农垦职工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开始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由于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使农垦职工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观念逐步取代原有的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想观念,新型传播媒体的出现,带给了人们新的视听感受,也使农垦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2)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垦企业员工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员工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工作水平的不同,导致每位员工的政治诉求不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年龄较大的退休职工与新进的年轻职工,不同岗位的工作群体,其利益诉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当代农垦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也就要求农垦企业要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要。

3)动态化。由于职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大批青年职工的流动为农垦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动态的、开放的思想观念。当外来的思想观念与本土观念发生碰撞,不断融合,使当代农垦企业的思想观念更具活跃性,与时俱进。在新的思想形势下,农垦企业要不断了解年轻职工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够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

四、新时期做好农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鞭策职工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坚持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利用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坚持爱国主义与创新精神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思想基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农垦企业的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利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鞭策企业员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二)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政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只局限于表面的道理教育,除了进行政治学习以及举行相应的会议以外,还应当注重细节,要深入到职工内部去,了解基层职工内心的真实想法。根据不同职工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措施,有效地将解决问题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引导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关心职工生活。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领导要放下官架子,不要拘泥于身份形式,要用广阔的胸襟来包涵不同的意见,注重倾听员工内心真实的心声,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才能够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保障企业良好发展。

(三)调动起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党员与干部作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其领导带头作用,领导与党员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楷模,因此要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良好的楷模形象,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党员与干部进行教育,树立其良好的价值观,使其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大力培养农垦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农垦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直接关系着农垦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对农垦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培养其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被社会形形的诱惑所诱导,秉承自身原则来对待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所以要注重倾听职工的心声,了解职工的具体情况,认真解决职工困难,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五、结语

在新的发展时期,农垦企业要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主要目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利用思想政治建设来促进农垦企业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钟晓陆.中国石油东北化工销售公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问题及对策[N].中国化工报,20110818.

农垦日报范文第2篇

入秋以来,各地农机化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不断掀起秋季农业生产。截至10月28日,我国东北、华北、黄淮海等省区(市)已投入大马力拖拉机、深松机18.8万台(套),已完成秋季深松作业面积7560万亩。加上今年春季全国完成的深松面积4171万亩,今年全国已累计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17亿亩。

按照农业部关于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总体部署,各有关省(区、市)农机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工作成效显著。河北省省农业厅通过实行“作业进度日报制”等方式,加强作业进度监管。按照定机具、定地块、定机手、定质检员、定作业合同的“五定”要求,做到了机具、地块、人员和作业面积有效对接,确保不缺不漏,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吉林省推行玉米收获、深松整地成方连片规模化作业,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主力军作用,统一作业、统一质检、统一服务,确保了深松作业高效、优质。黑龙江省采取敞口补贴的方式。只要在轮耕计划区域内,达到深松作业标准的,每作业一亩补助一亩。在去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今年黑龙江省利用深松整地测试仪和卫星定位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全省916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开展的深松作业面积进行精确统计和质量核查,各县(市、区)农机部门再派出工作人员到作业现场实地指导,随时抽样检查并记录在案。山东省各级农机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监管,严把作业合同签订关、面积确定关、质量核查关、抽查核实关、补贴资金兑现关。积极协调试点项目区内的乡镇政府,组织力量加强对深松整地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的核查和监管。据统计,依靠乡镇政府核查的作业面积占实施面积的90%以上。辽宁省积极推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合同》,提高深松整地补助标准(由原来的10元/亩提高到15元/亩),进一步调动农民开展农机深松整地的积极性。作业结束后,采取县级全面验收、市级复查验收、省级监督抽查的方式,强化对全省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实施情况的质量核查和验收,确保深松补助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山东、安徽等地已完成全年预定农机深松目标任务,河北、内蒙、山西、河南、黑龙江农垦过九成,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过七成。预计11月中旬,北方地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基本结束。有关深松作业补助试点县(市)农机管理部门将组织开展深松作业质量核查、面积公示等工作。核查结果经试点县(市)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将深松补助资金直接兑现给开展深松作业的农户(或农机服务组织)。

农垦日报范文第3篇

1983年,乌鲁木齐市农垦局(现兵团农十二师)一四团成立了青年豫剧团,我成为一名正式演员,并在以后的演出中学到了很多戏曲方面的知识。后来,豫剧团由于某种原因解散,我被调到一四团牧二场(南山牧场),一干就是7年。茫茫天山草原,尽管生活单调而平淡,我却与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行为语言到生活习惯,仿佛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上世纪80年代,一个以荧屏为主要载体的新的艺术品种――“演出性小品”随着时代和广大群众的需求,来到观众中间,从此我又走进了艺术人生。

1989年,兵团举行第三届职工业余文艺调演,我参加了农十二师整台节目的演出排练,我共出演了7个节目,并荣获优秀演员奖。其中哈萨克族表演唱《马、牛、羊》荣获优秀节目一等奖、优秀节目创作奖。

1996年,在兵团第四届职工业余文艺调演中,我参演的小品《共同的责任》获得好几个单项奖和综合评比最高奖。当时,《兵团日报》以《飞出的第一只金凤凰》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2001年,兵团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大赛,小品《共同的责任》获金奖,《情系草原》获银奖。在《共同的责任》和《情系草原》中,我分别成功地扮演了哈萨克族青年和哈萨克族老大爷。

2005年5月,我临时借调到兵团歌舞剧团工作,并一行4人代表兵团参加了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在江西景德镇举办的全国首届企业相声、小品汇演,小品《安全生产》获金杯奖。同年12月,小品《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小品比赛中获第二名,我本人也荣幸地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一次次表演,一次次获奖,是兵团生活塑造了我,是编剧导演指点了我,是热情观众厚爱了我,这让我对浓郁的兵团文化产生了兴趣。文化是艺术创造的根基,兵团文化(军垦文化)是军旅文化、地方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融合体,它继承了中国人民文化工作“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舞兵”的光荣传统,在长期开发建设边疆的过程中,在广泛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基础上编写、排演的文化作品,带有十分鲜明的、浓郁的融合性特点,在作品里既显示着故乡文化的痕迹,也突出着新疆文化的色彩,还渗透着军旅文化的基本节奏、韵味和风格。

农垦日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槟榔园地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海南岛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也是药食兼用绿化树种。

1海南岛槟榔发展现状

我国引种槟榔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海南省引种栽培槟榔也有1 500多年。据统计,1952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为0.105 3万公顷,产量1 185t;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2004年,总种植面积已达4.6747万公顷,总产量6.276 3万吨,总产值15.6亿元。海南省农垦总局(2006)报道,“十五”期间槟榔是垦区发展最快的产业,面积年平均递增22.4%,产量每年平均递增9.4%;至2005年,海南垦区槟榔种植面积达0.935万公顷,产干果7 553t;槟榔产值平均达到7.5万元/hm2,管理好的槟榔园产值可达15万元/hm2以上。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高效益经济作物,是我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当今,槟榔已成为我省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海南的各个市县(包括农垦)均发展槟榔种植(见表1),真可谓“宝岛处处槟榔香”。 据海南省农业厅有关人员估计,到2010年,海南岛槟榔原料产值可达30多亿元。然而,如何引导农户种好槟榔,做到既有经济效益的提高、解决就业,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2海南岛槟榔园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南槟榔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槟榔园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低下,导致槟榔产量难于提高;对槟榔的种植管理存在重种轻管、重收轻管的思想;对槟榔园间作、混作不够关心;在山区坡度较大的槟榔园,由于降雨较多,土壤冲刷较严重;杂草为害严重;不注重防护林带的设立;极少关注排水系统的建立。

3对策

3.1营造防护林

营造防护林是海南槟榔园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它能减轻热带低压和台风所造成的叶片损伤和落花落果,有利于缓和寒潮降温所引起的寒害,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槟榔林间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减缓地表径流,保持坡地水土,而且可以减轻台风季节病害的流行。据陈超等(2005)报道,农田有防风林带至少可减轻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30%。

丘陵地造林可分为山顶块状林、山脊林带、纵行林带和等高林带4种。平地造林,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2种。主林带垂直于主风方向,副林带则与主林带相垂直。可以结合海南发展浆纸林选择优良树种营造槟榔园地防护林带,既可改善小环境,又可增加经济收入。

3.2建立排水系统

丘陵地建立排水系统主要是防止水土冲刷。可在最高一行梯田的上方,约相距10m处设等高的截水沟,在梯田内侧设排(蓄)水沟和顺坡的纵行排水沟。在冲积土区建立排水系统则有利于排除因水位过高带来的积水,可设立总排水渠和与总排水渠相通的田间排水渠。

3.3间作

在槟榔园进行一些作物间作,既可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又可以增加收入。间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间作物的选择需因地制宜,土壤结构差、肥力较低的园地,以间作绿肥为宜,如爪哇葛藤、田菁、猪屎豆等。谢石文等(1992)在《海南岛绿肥种质资源考察研究报告》一文中指出“各地的经验已证实,种植和施用绿肥有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特别对地处热带、高温多雨的海南来说尤为重要”。

土壤肥力高的槟榔园,如果行间光照较充足的,可间作豆类、旱粮、水果类作物;如果行间较荫蔽的,可间作耐荫的香草兰或药材,如益智、白豆蔻等。海南省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在万宁、五指山、屯昌、定安等市县,根据槟榔林能为香草兰提供50%~60%的荫蔽度,建立活荫蔽的栽植模式种植高效作物香草兰。由于主作物槟榔和间作物香草兰之间没有交叉病害,既有利于香草兰的生长,又有助于减少病虫害;而且种植香草兰前期投资比人工荫蔽栽植模式减少了7.5万元/hm2左右。定安县龙门镇农民符良在2.67hm2槟榔林下套种香草兰,通过对香草兰的水肥管理,使槟榔的产量较纯槟榔林提高2成左右。据估算,间种可使土地较单纯种槟榔增收约13.5万元/hm2。

吕烈武等(2004)在文昌市迈号镇的试验表明,槟榔园地间作格拉姆柱花草对培肥土壤,促进主作物槟榔的增粗长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总结推广。

在国外,有一些槟榔生产国还在槟榔园内间作可可、胡椒等经济作物。印度在维塔等地的试验结果表明,间作香蕉的比对照多获纯利17.0%;间作蒌叶的多获纯利40.3%;间作胡椒的多获纯利39.7%;混作大薯和胡椒的多获纯利65.6%;混作胡椒和竹芋的多获纯利48.1%;混作菠萝和胡椒的多获纯利36.6%。

4建议

4.1汲取我国台湾省坡地种植槟榔的经验教训

我国台湾省林业试验所林壮沛(1999)在“栽植槟榔衍生问题之探讨”一文中指出:一般农民栽植槟榔,都着重于槟榔品质与产量的提升,忽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致使槟榔园水土流失严重。槟榔为单干型,干茎通直,无侧枝与浓密的枝叶群,叶面积指数LAI仅1.36,而莲华池地区天然阔叶林的LAI=9,三十年生杉木林的LAI=8.4。相比较之下,槟榔与一般果树、造林木的树型有很明显差异。降雨时,雨滴停留在叶面上的量很少,大部分叶面截留的雨量汇集后掉落地面,平均滴落水滴直径为4.7mm,比自然降雨平均雨滴直径2~3mm大了很多,增加对地面打击力。由折皱叶面汇集的雨量,流经叶柄沿干茎顺流而下,成为干流量,干流率为30%~80%,因此槟榔干流量与穿落雨量很大。大面积土地开挖栽植槟榔,使林木植生与地被覆盖破坏,地表径流增加,致使土壤冲蚀加剧。近年本省水资源变异,导致水、旱灾频繁,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不利山坡地栽植槟榔的看法,一致指出坡地大量栽植槟榔是导致水土流失、土石崩坍的一项重要因素。

海南省可适当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台湾省参观学习,为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奠定基础。

4.2强化生态理念,建好生态型槟榔园地

胡耀华等指出:热带地区土壤肥力要么向肥沃方向发展,要么向贫乏化方向发展。强化生态理念,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结合海南省生态建设,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建设性影响,建好海南岛生态型槟榔园地。

5参考文献

[1] 杨和鼎.槟榔栽培技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 董淑炎.药食兼用绿化树种植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杨宗生.中国特区省的崛起[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

[4]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 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 海南省农垦总局.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促进热带作物开发[J].中国热带农业,2006(Z):16-17.

[7] 叶育才.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 杨安富,王汀忠,王华,等.海南槟榔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1):363-366.

[9] 冯美利,刘立云.海南槟榔生产状况调查和建议[J].耕作与栽培,2006(5):54-55.

[10] 陈超,林红生.农田有防风林至少可减灾30%[N].海南日报,2005-11-22.

[11] 吉训聪,詹兴球,肖敏,等.化学药剂防治槟榔地杂草试验初报[J].中国热带农业,2007(2):40-41.

[12] 吕烈武,陈理,周健,等.海南园地间种热带牧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4(3):50-51.

[13] 王庆煌,朱自慧.香草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4] 胡耀华.热带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5] 余显芳.海南岛综合自然区划与大农业布局和结构[J].热带地理,1982(2):10-18.

[16] D.Balasimha,V.Rajagopal.Arecanut,Central Plantation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J].Kasaragod,2004(10):1-59

[17]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岛作物(植物)种质资源考察文集[C].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8] 林壮沛.栽植槟榔衍生问题之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1999(3):132-140.

[19] 骆世明,陈聿华,严斧.农业生态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0] 查轩,杨学震,黄少燕,等.水土保持科普读物[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农垦日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闻;媒体;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085-03

中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文化以其几千年来的文字、文化传播而使国人甚至海外知晓外,其他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一些处于边疆地带的、人数很少的“三少”民族,其文化更是罕为人知。我们通过电影《与狼共舞》了解印第安人的文化,通过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中的一些节目了解非洲大陆的土著居民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可以看到北极圈内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图景……这种带有话语权力的媒体传播,使不少国人认为国外的少数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体征,而忽视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与灿烂之处。如果抽掉文化这条经络,少数民族也好,汉族也好,都会变成一个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植物人”。因此,媒体只有通过自身的传播渠道,将民族文化梳理、挖掘、弘扬,才能使民族地区的文化免于“植物人”的命运。

文化的传播需要载体,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媒体。进入信息传播时代,少数民族的文化现象、文化底蕴更不应该因为传播渠道的限制而成为外界了解其的“真空地带”,媒体应该担负起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重任,民族地区的媒体更是无法避却这一担当。

一、 打造民族地区文化推介的主要渠道

“任何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精英文化或典籍文化;另一个方面就是民间文化。”① 在宣传民族地区文化的过程中,针对以往注重民族地区的精英文化、典籍文化的报道和传播,民族地区的媒体也要对民间文化的传播有所担当。同时,还要注意既要挖掘本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也要立足当下,宣传中央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地区文化的法规、动向及新近发生的事;把当地党委、政府在推进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融进文化报道中,提高当地读者对民族文化认识以及推动文化运动的一些举措的知晓率,使读者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新时期本土文化建设的成果,从而增加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一些建设网站的媒体,更应通过网络来扩大这种宣传效果。当然,也不妨开辟专栏或版面,将其他民族地区甚至国外的优秀民族文化予以报道,起到搬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近年来,中央不断提出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的一些宏观目标,给民族地区的媒体宣传所在地区的文化提供了舆论土壤和保证,一些民族地区媒体纷纷推出了挖掘本土文化的专栏、专题或专版。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的《银川晚报》“文化周刊”就开设了“宁夏人文地理新探”、“银川老地名”、“宁夏古城故事”、“宁夏黄河津渡”等文化深度系列报道。《延边日报》开设“长白神韵”、“朝鲜族风情”等带有浓郁地方文化风情的栏目或版面,及时跟进本地区民族文化、民族人物事迹。

除了挖掘历史文化外,民族地区媒体还要及时跟进,紧紧围绕本土新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政策,拓展和丰富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报道;积极配合当下文化建设和全国媒体的“走转改”行动,利用消息、深度文化报道、图片专辑、文化沙龙等形式宣传民族文化,比如《伊犁晚报》挖掘清代屯田、边防扶贫等素材,《西双版纳日报》挖掘边陲农垦文化、普洱茶文化、傣族民间文化,《银川晚报》挖掘《月上贺兰》、西夏歌舞等以新形式展现宁夏少数民族文化的新文化剧目,使读者既了解到了本土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了新的文化现象、举措带来的新气象,不失时机地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报道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服务

不少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陲,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位势导致其生产方式落后、信息闭塞,一些民族文化在商品经济时代更是面临灭绝危境,尤其是一些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途令人担忧。民族地区的媒体在宣扬这些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就要扮演起服务员的角色。

如果说民族地区的文化像个大餐厅,想了解民族地区文化的读者像顾客,那么,民族地区的媒体就像将民族地区文化做成精美盛宴并引导读者来品赏的服务员,既要能将读者引进这个大餐厅,还要能将他们引到餐桌前,介绍每一道文化之餐的特色。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落后移民到银川市城郊一些地方,一时无法改变信息滞后的状况,文化建设更是出现了“文化真空现象”:家乡传统的一些文化项目无法全带来,新家乡的文化项目无法全部接受。《银川晚报》编辑、记者经过详细策划后,挖掘移民村的文化现象,走访非物质文化传人等工作,开辟了图文结合方式的“那些即将消失的老行当”、“视觉记录”等专版,给读者端上了一道精美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文化佳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但该片没有涉及宁夏,《银川晚报》的“文化周刊”编采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精心策划、扎实采访后,推出了“寻味宁夏”系列专题报道,使读者品读到了一个“美味的宁夏”。

三、为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导航功能

文化报道有着自身的导向,民族地区的文化报道一定要有挖掘健康、优秀、有生命力的文化的意识。民族地区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主流媒体在文化宣传中尤其要牢牢把握住宣传民族文化的主动权,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像一个正确的导航仪,通过对民族地区文化的挖掘和报道,将读者引领进一座座丰美而深厚的民族文化矿藏,从而让他们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使民族地区的媒体和民族地区的文化一同增加公信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民族地区的媒体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宣传也要起到正确导航的作用,对长期积淀的一些伪文化要有警惕和挑剔意识,对有着深厚生命力、优秀的民族文化要有长期进行细致挖掘并弘扬的意识,正确引导读者对民族文化的阅读热点和兴奋点。这种导航功能还体现在对文化传播定向的长远战略,要构建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战略,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思维方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重视民族地区文化产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探索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如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相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中国形象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而又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对外推介的文化,基本还是以汉文化为主唱角色,民族文化加入到这种对外展示中的道路仍很漫长。究其原因,就是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缺乏全方位、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

中国民族地区的文化如何形成世界影响力,战术讲得多,战略讲得少,还没有形成战略系统。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都是展现、宣扬中国文化的极好机会,然而推广民族地区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不足,几乎达不到外界期待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更是显得滞后甚至缺席。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文化消费却出现了畸形,甚至迷失了方向,导致了这些地区的乡风民俗出现了不文明现象,为新时期民族地区媒体的文化报道提供了新课题。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媒体不仅要挖掘、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更要对新的文化现象起到导航作用。比如《西双版纳日报》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村出现的不文明的文化消费现象,在“记者走百村”、“新傣乡新农村”等专栏,推出了一批批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村寨,让读者了解到新的文化消费、新的农村文明现象,起到了民族文化的导航员作用。

四、创造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展示平台

民族地区的媒体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梳理本地区民族文化现象、印制一份本地区民族文化菜单的低层次上。文化如果不能够形成产业,那就很难形成生产力,很难带给民族地区通过文化产生经济繁荣的局面。

民族气度文化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前,需要民族地区媒体认真地从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和底蕴中提炼最具生命力和时代感的文化要素,并使这些文化要素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增强这些文化对国人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宣传,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欧盟占34%。从中我们可以感知这样一个事实: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文化影响力是不够的。而这一份额中,民族文化产业的份额更是少得可怜。像云南利用傣族文化打造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美丽的孔雀》,利用藏族特色打造的藏族歌舞《藏迷》,宁夏利用回族特色打造的《月上贺兰》,新疆利用维吾尔特色打造的《十二木卡姆》等,表明民族地区的歌舞正在形成文化产业。而这种产业性的文化产品目前还不是很多,这就更需要民族地区的媒体担负起挖掘、整理、宣传一些向文化产业迈步的民族文化精品,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舆论保障,增强中国民族地区文化现象、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

当然,民族地区的媒体在对外推介、宣传民族地区文化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法也得不断提升或改变,应遵循文化传播的规律和科学,不能仅仅按照民族地区自身的话语体系对外进行沟通,应该努力搭建相互理解、进行对话的平台;注重结合国家提出的未来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高端设计,解决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对外传播中所涉及的运作模式和传播效果等问题;实施长期系统规划,确保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对外传播的下一步战略全面而明确。

五、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品牌塑造的推手

和传统理解视野中的民族文化集聚区不同的是,现在的民族文化富集地已经不再是偏远山区,不少民族地区的文化正往所在地区的城市、城镇集聚,这就需要民族地区的媒体在关注民族文化现象、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时,将眼光从乡野转向城市。一些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旧街道、老字号商铺、加工坊等,就是民族文化汇集或弘扬的载体,对这些地方的关注,就是为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品牌塑造安装飞翔的翅膀。从这个角度讲,民族地区媒体的报纸专刊、电视专题频道、广播专题报道等,就是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推手。

“地域文化品牌,是一个远远没有用尽的资源。一个地方媒体的副刊编辑,如果觉得代表的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的城市,就会觉得肩上担子的沉重、责任的沉重。”②以《银川晚报》为例,在很多报纸副刊受到冲击、版面大量减少的时候,其文化副刊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在增加,使读者在长期的阅读守望中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处在银川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报纸就是城市的名片,而“文化周刊”就代表了这家报纸 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水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追求各种快捷的生活方式,读报自然也要快,新闻利用大粗标题、大幅图片,抢人眼球,这都无可厚非。不少都市类报纸也办打着文化招牌的周刊,但办的大多是快餐文化式的周刊。有深度的文化周刊就是一顿文化盛宴,应该倾力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银川晚报》的“文化周刊”以自己10多年关注民族地区文化为职守,以本土化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精品,吸引、抓住读者的眼睛;关注和利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甚至相邻的等地域密切相关的民族文化,借住副刊独特的表现手法,用最新颖的关照目光、老百姓喜读爱读的形式及文学的手法和副刊独特的表现形式做深度报道,结合民族地区时代变迁宣扬民族地区文化,不仅成民族地区媒体中的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更成为一块醒目的地域文化品牌。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