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类课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专业毕业设计;问卷调查;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9-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训练的过程。通过毕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与电子类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对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入电子企业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高职电子类毕业设计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值得探讨。
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
毕业设计现状调查主要从时间安排、重视程度、毕业设计过程和毕业设计的感受4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
1.时间安排。宁波地区电子类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所安排的时间基本为大三一学年或大三下学期。
2.重视程度。对于毕业设计哪个方面最重视,学生有27%选论文格式,31%选结构设计,35%选内容,17%选创新点。而教师有33%选论文格式,37%选结构设计,18%选内容,12%选创新点。
结果显示,学生更愿关注论文内容和结构,而教师更重视论文结构和格式。
3.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来看,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占35%,教师分配题目21%,历届毕业生的题目32%,企业题目12%。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少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学生的选题具有网络题目重复性较高,不具有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为学生参考和抄袭网络及往届毕业设计提供了方便。
从内容来看,全篇拷贝的有5%,几篇拼凑而成的21%,消化过后再整理的42%,稍微参考过一点,大部分学生自己写的30%,完全学生写的2%。
从这一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依赖于网络,将网上下载的论文整理而成。还有其参考文献和论文内容根本不相呼应,在答辩时更是表现出对论文并未真正理解的。
对于毕业设计有无作品要求。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12%的学生完成了实物作品,34%的学生有模拟仿真,而54%的学生只完成了毕业论文。
以上数据可看出,教师或者专业并无实物制作要求,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去完成实物制作的,只有很少学生学得好,动手能力强的才会去做实物,一般学生能去电路仿真就已经不错了。
4.毕业设计的感受。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最缺乏的是什么,12%学生认为是查找资料,35%的学生认为是设计方案,13%的学生认为是实物制作,40%的学生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而教师的调查则是15%认为是学生缺乏查找资料的能力,30%认为是设计方案,24%认为是实物制作,31%认为是理解和答辩的能力。
这说明学生的能力都需要加强,尤其是设计方案、实物制作及答辩能力,这需要教师平时上课时加强。毕业设计对顶岗实习起到的作用甚少,而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的初衷,所以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很想改变目前毕业设计的现状。
三、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论文选题相似度较高,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更存在抄袭现象严重,重视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对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1.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时间可因学生而异做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刀切。如果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难,在企业不能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可将毕业设计时间和顶岗实习时间分开,毕业设计可安排在顶岗实习前,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时间为一个月,只要学生专心完成毕业设计,一个月的时间足矣。如果学生已经找好顶岗实习单位的,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完成企业的项目也完成了毕业设计。
2.指导老师要求不高。学校或系里相关的文件规定,必须要有实物制作,论文字数,并且重复率控制在20%以下,论文格式正确,结构合理,设计方案正确,条理清晰等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会重视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一定也会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3.写作水平有限,学生认为不会写毕业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最好能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写设计报告或小论文。
4.对专业不感兴趣。教师在教专业课时应尽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实在提不起个别学生的兴趣,则对于这一类学生,要求可适当降低,但是不能低于系里的底线,可挑平时课程设计里的项目或难度低的项目给这一批学生做。
四、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为了能让高职电子专业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也为了指导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好学生,并为提高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毕业设计真正达到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报告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组研究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模式。
本文按照毕业设计的步骤研究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步骤的指导模式。
1.选题:选题必须要有专业性,但并不一定是电子研发类题目。可根据教师在研课题选取子课题或者历届竞赛题目或者教师分配题目,学生自主选题的话也需要教师通过后方可开题。避免了大多数同学抄袭,而让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
2.开题:学生选题通过后,开题需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简介、选题依据(来源)及意义、课题的实施方案、论文(设计)工作进程及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有注释,比如课题的实施方案,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要写,第一部分是设计,要完整描述实现方案,包括完成角度、采用方法、基本步骤等;最终设计方案,达到目的;要有一份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是论文,先搜集资料,做好调研准备,然后调研基本情况,汇总、统计、提取、比较调研结果,最后再进行论证等;准确说明所要使用的方法;最终目标要明确表述出来。但需注意: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和《设计任务书》中的第一部分(设计内容)、第二部分(具体要求)的内容相对应,就是说明怎样完成和实现《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内容要求,但不要照抄《设计任务书》。
3.中期检查:在完成开题报告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中期检查,完成中期检查表,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五部分内容。其中指导教师指出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接下来做的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报告和作品评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终稿和实物制作后,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对于学生来讲,这一步骤是对他这么长时间完成的毕业设计报告和作品是否能得到导师肯定的关键环节。所以报告和作品评审必须抱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评审,当然,评审需要评审标准。对于报告的标准,主要是从论文的格式、结构、内容上进行评审,其中内容包括摘要、关键词、目录、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设计方案、具体的电路设计、测试方法和数据、结果分析及总结、参考文献和致谢。作品评审从作品的难度、要求、学生完成的情况以及外观、组装、焊接、工艺进行评分。
5.答辩:答辩主要审查学生的论文是否自己完成,审查学生对论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审查论文是否符合格式要求等,以求进一步有所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答辩组老师进一步了解论文立项的依据和学生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另外也检查学生的PPT的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的反应能力。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答辩的情况给予评价,由两部分成绩――毕业设计和答辩成绩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从选题对口性、信息收集处理、内容创新和实用性、文字图表规范等方面考核,答辩情况主要从学生表达、应变及解决能力等方面考核。
6.评分及归档:最后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评分和归档,并由分院专人整理和保管材料。学生总的评分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报告和作品评审和答辩两部分成绩组成,各占50%,归档是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终稿、中期检查报告、报告和作品评审表、答辩记录和答辩评分表和答辩成绩表以及成绩评定表进行存档。纸面材料要求打印装订成册,放到档案袋里,电子版的刻录成光盘进行归档。
五、总结
以宁波地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作为调研对象,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主要调研了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师生对毕业设计的真实看法和做法,以及他们的期望,然后找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课题组对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类毕业设计的了解,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报告和作品评审―答辩―评分及归档”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电子类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相关措施。特别是选题、报告和作品评审这两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浩,陈学昌.提高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2).
[2]李小琴,叶章勇,李薇.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台湾技职院校专题制作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计算机专业的热门兴起,我国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规模的成长和发展起来。但是与这种人才储备规模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当前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形势严峻。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在了解未来市场需求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计算机类、电子类人才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局势的多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市场前景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需求量仍大量存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市场上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已经不再需要这种专业教学的存在。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技术的革命依旧在不断的更新和深化,信息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依旧是主导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持续存在,并且这种需求在短时期内不会出现饱和。这就是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否定了这种专业人才存在的必要,而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第二,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当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就业状况尴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过去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一直是以“大锅饭”的形式在开展,这种教育模式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规模已经达到了标准,但是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很欠缺。一碗水端平的教学方式既没有充分的发掘出不同学生在这个专业中的不同能力,也没有在人才的培养上形成梯级式的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市场上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并且,从今后一段时间来看,市场对这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专注于一些高端技术上,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旺盛。
第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潮流,对于计算机专业这中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因为在信息技术这个大的专业中,包含了计算机类、电子类、通信类等多个不同的专业,这其中的每一个专业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又是不一样的。当前这几个专业在人才市场上的需求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电子类与通信类的毕业生在就业状况上要好于计算机类的毕业生。因为电子类与通信类在实际操作技术上要比计算机类的专业毕业生略占优势。当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是要求在信息技术内部,应该对不同的专业有所涉猎,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内部的一些学习,信息技术的不同专业本身就是相互联系共同来发挥作用的,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必然。
二、提高计算机专业就业率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以上就业前景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市场的需求在本质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注重的是规模的扩大,而对人才的精英化培养有所偏废,导致了当前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大范围出现。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使企业用人单位与高校的人才输送之间能够有效地吻合,我们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就必须做出改革和调整:
第一,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关键。学校应结合学科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构建和优化整个学科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真正构建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知识结构以及完整的课程体系,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学校应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删减陈旧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跟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将科研成果、教改成果、校企合作的成果引进教材,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主流技术和前沿成果。
第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实施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应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发挥教学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动性,灵活使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规模和难度适当、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在讲授案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论总结;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少而精,留给学生必要的查阅资料和思考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把教育资源信息化,同时可建立网络辅助教学新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开放学习、师生多向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资源库,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习题试题库、参考文献、教学成果、网络资源等信息,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对于计算机类、电子类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实践课程的参与。这种实践课程除了一般的校内实验以外,还应该包括积极的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这就要求学校应当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机会,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共组中,得到最直接的锻炼和最快速的成长。摈弃那种完全依靠课堂内实验操作来获得实践知识的做法,因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是通过市场来体现的,而企业则是带来这种改变的直接因素和直接力量。
参考文献:
[1]毕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55-56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开放式放学,创新能力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电子类基础实验要向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职电类专业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以及到创新培养的必由之路,如何搞好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改革前实验教学状况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受师资力量、实验仪器设备、场地及资金等限制,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从属于理论课设置,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对后续课程特别是实训环节的学习不利。
2.实验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创新能力,而设计性实验太少,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综合运用能力。
3.实验教学方式陈旧化,知识传授按部就班进行,学生无思维和发展空间,不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协调,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手段运用不足。
以上几个方面的现状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极不相称,必须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二、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完善的实验硬件条件,科学设置各实验室
实验硬件是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必须加大相关教学设备的投入,同时科学设置各实验室,使实验教学合理高效运行。为此,实验室可按以下原则设立,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室设置及功能表
实验室名称
主要硬件设备
功能
目的
电工电子实验室
电工电子实验装置、仪器仪表
完成电类基础实验
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
EDA实验室
计算机、EDA实验箱、相关仿真软件
完成实验功能仿真
初步掌握现代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
电子工程实践室
印制板制作设备、仪器仪表等
完成电子产品制作、调试、总装
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创新实验室
计算机,智能仪器表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高职院校学业作品是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应用能力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电子技术专业探讨了学业作品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通过改革达到优化学业作品实践教学环节和提高学业作品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业作品;问题及对策;改革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Z16)。
作者简介:张燕(197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
吉武庆(1968—),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子技术。
刘鸿(1983—),男,陕西黄龙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通信工程。
0 引言
高职院校学业作品化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应用能力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学生通过提交学业作品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实践的有效循环过程,完全体现了高职“做中学、学中做”的办学特色[2]。可是,如此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电子类专业为例,探讨了学业作品从时间安排、选题到过程监管、实物制作、评价方式等几个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学业作品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时间安排不当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遵循“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的专业学习和最后一年在企业的各种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和学业作品的进行时间发生了严重冲突。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将学业作品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而这个时期正是大量企业来校招聘的时间,是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期。大多数学生因找工作而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完成学业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为了逃避学业作品的进行而随便找个单位就业的现象。所以,学业作品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适,是开展该项工作的有力保障。
1.2 选题的面过窄
学业作品的题目大多数来源于教师命题,课题来源的面过窄。一方面受教师自身条件所限:有的教师题目内容过于陈旧,一个题目做好几届学生,缺乏创新性和实用价值;有的教师上报的题目深浅、难易度把握不住;有的教师选题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仅根据自己的想法与能力进行选题等。另一方面对上报的题目缺少审核环节,导致学业作品选题存在诸多问题。学业作品选题是否合适,是开展该项工作的前提保障。
1.3 过程监管不严
相对于其它教学环节,从客观上讲,学业作品完成时间周期长、学生设计场所分散、设计选题各不相同、工作程序繁琐复杂等,造成学业作品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难度加大。从主观上讲,因教师和学生个人原因,导致对学业作品的辅导过程不像理论课程那样严格。对教师来说,没有办理调停课手续的任何理论课程若没按教学安排授课一律视为教学事故,教师将受到严肃处理。但对于学业作品的辅导,指导教师因事可随意停止某次的辅导安排。对学生而言,无故不上课者,一旦查出也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但在学业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学生也会因各种借口而不全程参与学业作品的辅导工作。各方面原因,使学业作品教学过程出现监管不严或无法监管的现象,从而导致学业作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1.4 省略实物制作
学业作品要求将设计成果用实物体现出来有三大优点。(1)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要成功制作出产品,必须对工作原理理解非常清楚,设计非常准确,对专业知识掌握非常熟练,同时要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元器件选用能力、整体组装能力等。(2)通过实物组装和调试,学生加深了对工作原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在答辩时心中有数,成竹在胸。(3)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实际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学业作品实物制作环节都被省略了,实物制作过程中的三大优点也就成了一纸空谈。省略实物制作环节的主要原因是经费缺乏,其次是选题。
1.5 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学业作品的评价方式主要由论文和答辩两个模块确定,这使部分学生出现了应付的心里。提交的论文要么抄袭现象严重,要么胡乱拼凑。论文语句不通、原理不明、图表、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屡见不鲜,致使答辩前的论文审阅工作成为最令指导老师头疼的工作。学院规定省外就业的学生(考虑到往返不便)无需参加学业作品答辩工作[3]。正是这项人性化的制度,让有些学生钻了孔子。学生要么随意找个外省单位上班,要么在答辩时间出具一份省外出差证明,目的只是为了逃避答辩。一般一名指导老师带10~15名学生,但到答辩时只有2~3名学生参加答辩。单一的评价方式,严重的应付心里,使学业作品的质量严重缩水。
2 完善学业作品的对策
2.1 提前启动学业作品的时间
为了化解“2+1”人才培养模式与学业作品教学时间上的矛盾,有效保障学业作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我院电子类弱电专业根据近几年的实际情况一再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前并加长学业作品环节的教学时长,如表1所示。并且,学校也从政策层面给予学业作品充分的时间保障。学校规定第五学期前12周不允许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必须在校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2.2 多渠道拓宽学业作品选题途径
2.2.1 以各种大赛作为学业作品选题的背景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对毕业生而言,参加过电子大赛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而电子类专业省级、国家级的电子大赛更多,学生更有机会通过大赛达到锻炼、提升实践技能的目的。而且,历年的全国、全省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选题和设计都体现了电子、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和经典设计,是学业作品很好的设计参考和指导材料。将历年竞赛的设计实例和设计思路、方法等引入到学业作品教学过程,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设计激情,同时将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与学业作品教学过程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对参加过各类竞赛的学生,指导老师可将竞赛的题目或稍作修改作为学业作品的选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学生对该题目熟悉、对所用到的知识较为了解,也有制作实物的经验,学生自然而然有热情、有动力、干活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干劲足。
2.2.2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作为学业作品选题的背景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和指导老师有效沟通前提下选择的项目。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求知欲强,有问题时能及时、主动的和指导教师沟通。有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可用创新项目作为学业作品设计的题目,以项目为研究载体,注重过程训练,注重方案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2.2.3 以教师的科研项目、课题作为学业作品选题的背景
现在,高职院校参与教科研项目教师逐年增多,教师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授课转移到教科研项目上。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为载体,为学业作品选题拓宽渠道。
从自己的教科研项目中选取合适的内容作为学业作品的课题分发给对此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业作品的同时,教师不但完成了该部分的科研项目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三赢”的局面。
2.2.4 以现有实验设备结合相应仿真软件协助完成学业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电路设计过程中仿真软件的应用不但可极大提高电子系统设计的效率,还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目前,电子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都有相应的仿真软件,如单片机课程的Keil C,EDA课程的MAX+Plus Ⅱ或Quartus Ⅱ等运行环境,可让学生非常方便的验证电路的功能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通过仿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2.5 以企业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为背景选择学业作品的题目
高职院校应把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尽量凸显“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学业作品内容尽可能与实习单位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也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真实项目[5],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学业作品和日后的工作非常接近,自然热情高、干劲足,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业作品工作。
2.3 建立学业作品选题质量监控制度
学业作品的选题面宽广了,那么选题的质量如何就成了重中之重。只有题目合适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和发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以前学业作品选题形式主要由指导老师上报题目,缺乏相关审核环节。现如今,学院专门制定了相关制度对学业作品的选题进行审核。首先,参与学业作品工作的教师必须填写“课题申请表”,该表上就要对申报的题目从选题的类型、主要的研究内容、学业作品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成果的展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还要经过教研室主任、督导组以及学院教学办三级审核。审核的标准是:选题必须具体、难易度合适、能结合日常生活或生产、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体现电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参与学业作品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工作强度,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等。
2.4 健全和完善学业作品过程管理
由于学业作品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为了保证学业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质量,必须对学业作品的过程进行全程化监控。为了保证师生双方都能够有效参与到学业作品工作中,学院特制订了双向反馈机制。一方面,指导教师通过“学业作品进程计划表”定期检查学生学业作品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学院通过不定期走访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5 重视实物产品设计制作
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业作品实物制作,首先通过选题质量审核环节严把选题质量关。一些虚拟的选题、缺乏实用性、创新性的选题会被直接去掉。其次,实物制作经费问题,在没有大环境支持的情况下,除学生自费外,在拓宽选题途径内容中提到的几种方法都有利于学生制作实物,而且节省经费。如大学生创新项目是有经费支持的,学生在该项目中是要完成实物制作的,那么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载体的学业作品实物制作环节会简单很多。总之,重视“实物产品”制作,更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成就、学用结合、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2.6 制定新模式的成绩评定体系
改革以往学业作品中“论文+答辩”的单一评价方法,探索对学生学业作品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学业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作品的完整性、实用性、先进性,论文的质量以及答辩等多方面的新模式成绩评定体系。该体系由三部分构成[3]。首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学业作品过程中的态度、学业作品实物的完成情况以及前一周评阅的论文质量给出初评成绩和评语,推荐参加答辩的学生名单。对于做的较差的学生则滞后答辩。其次,由质量审评小组成员对推荐答辩学生的作品和论文进行审查,决定其能否参加答辩,并给出成绩和评语。最后进行答辩。学生自述所做内容、演示作品,并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得分。三级评分体系各占比例分别为:5,2,3。
2.7 学业作品成果展出
师生共同辛苦数月,终于完成了学业作品的论文与实物制作。为了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成果,建立了学业作品展示网站,将优秀的作品通过网络向全社会进行展示的同时,也能吸引需要人才的相关企业家的注意,增强优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生就业层次。
3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总结学业作品关键环节存在的若干问题后,给出了改革学业作品的思路和策略,也将改革的成果在我院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菲的效果。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两年获得电子设计竞赛及技能竞赛的国家和省级奖项,学生获得校内奖励资金近3万元,学业作品也在学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我们将继续探索、改革,为优化学业作品实践教学环节和提高学业作品实践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阳.高职电气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若干环节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27):284-285.
[2]黄伟.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学报,2010,12(4):52-54.
[3]秦洪浪.高职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3):193-194.
[4]曹长雷,卢孟春,肖代怡,宋发群.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大众科技,2011(12):197-18.
【关键词】通信与电子信息 专业英语 综合作业 综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1-02
笔者已从事本科生“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多年。近五年来,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在相关文献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2]。其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改变以科技文献阅读、翻译为主的教学模式到综合性更强的教学模式。文献3中最后一部分内容即从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撰写和制作讲稿和汇报角度介绍了相关教学内容[3]。闫丽萍等在文献4中详细介绍了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的写作培养实践过程[4]。
在2013-2014年度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为每位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包括翻译文献、检索文献、撰写文献综述、为相关领域的视频撰写摘要等各类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避免同类作业抄袭的弊端。但笔者发现仍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1)由于选课人数多,作业内容和主题与往年的重复率较高。每年该课程的选课人数大致在80~110人之间,因此要做到每年更新所有题目有较大难度;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互动性小。由于大多数作业无需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2014-2015年度的“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改进了已有的作业模式,设计和实施了综合型更强的作业,达到全面培养并考核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从该课程综合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
1.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综合型作业的设计
1.1综合型作业的内容
“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下述能力:科技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翻译、初步的科技英语写作和口头报告等。课程往届作业主题涉及面很广,但不够精,因此本年度,笔者选择了少量的精选主题,并根据最新技术,更新了部分旧主题。
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型作业内容如下:
作业主题共36个,包括电子与电路、通信理论、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传感器技术、工程编程语言软件等领域的最新技术热点,包括深度学习及应用、智能穿戴、大数据及应用、无线充电、3D打印、无人机、量子计算机、车联网等。需完成的任务包括:
1)文献检索:根据主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中英文均应包括,以英文为主,数量不少于10),需给出详细的检索式、关键词、使用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重要信息,并将整个检索过程记入说明文档,并保存所有文献资料的原文文档。
2)文献阅读:阅读收集的文献资料。
3)文献综述:根据对文献的理解,撰写关于给定主题的综述报告。
4)制作讲稿:以文献综述为基础,制作主题相关的讲稿。
此外,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规范,笔者给出详细的作业文档格式要求,同时要求检索到的科技文献需下载并全部提交。
1.2 完成作业的形式
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变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作业形式为小组形式,即将选课学生按照随机组合的方法分为2人一组(共72人,两个自然班,本次共36组),共同完成上述综合型作业任务,并增加学生汇报的人次,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是两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综合型作业,为体现各自的工作量,在汇报环节中要求一人负责汇报文献检索的过程,给出详细的检索式以及检索的结果,另一人负责进行主题汇报。
2.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综合作业的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
2.1 综合作业的实施过程
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初布置好综合型作业任务,并选择部分小组进行课堂汇报,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中部分小组结合视频、图像、动画、实际应用等手段介绍相关主题。例如,选择“量子计算机”的小组,结合“优酷”上的一段视频详细介绍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在的问题等,达到了为其他同学科普相关知识的目标,在整个主题介绍过程中,将量子计算机领域涉及的重要词汇一一介绍;报告“深度学习及应用”的小组以视觉信息处理为切入口,介绍了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选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组结合自身参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接触到的各类集成电路介绍主题内容;而选择“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主题的小组,结合自己使用的智能手机介绍其中的各类传感器及其基本原理、发展现状等。多数报告小组的汇报过程生动、有趣,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较高,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了。通过本次综合作业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但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文献检索过程严重依赖于网络,特别是百度,对专业电子数据库的使用仍不熟练;这是笔者教学多年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2014-2015学年的教学实践中,仍有接近半数的报告小组在文献检索过程中首选百度检索相关资料,而不是把专业数据库作为首选。当然,对某些特定主题而言,各位搜索引擎相比专业电子数据库更有效,这一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指导学生分层次的解决文献检索中的问题。
2)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有待加强;在小组报告中笔者发现,由于专业文献专业性强且较长,学生普遍怕看英文文献,在满足综合作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多以阅读中文文献阅读为主,没有达到课程综合训练的目标之一,即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训练。这一点与学生的阅读习惯、英文水平有较大关系,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3)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有待提高。由于本次教学实践第一次尝试将学生随机组合为小组来协作完成综合作业,因此面对综合作业复杂的任务时,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合作是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考虑到今后就业后学生需具备合作精神,因此,笔者设计了随机组合的形式。总体上,各小组的表现良好,但也出现了部分团队合作完成作业过程中相互推脱责任,作业完成效果不佳。结合本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建议,今后笔者仍将继续对此进行改进。
4)综合作业的文档格式不规范。本次教学实践中,笔者给出了详细的文档提交格式要求,这是按照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制定的,以此训练学生文档撰写的规范性,为今后毕业设计论文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报告的撰写等做准备。由于之前对文档格式不作要求,学生对格式一向不重视,造成毕业论文或创新项目中格式问题频出,需要不断的纠正。因此笔者在布置综合作业时给出了详细的格式要求,以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论文、项目报告或各类竞赛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2.2 综合作业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今后改进综合作业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综合作业问卷,让学生对本次综合作业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统计情况见表1(参与本次教学的72名本科生参与了问卷)。
表1:综合作业教学效果评价统计表
从上述表格中可见,学生对本次综合作业的整体评价较好,普遍认为收获较大。因此,今后笔者仍将继续探索相关教学模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生平时阅读专业文献的比例很低,今后需给予积极的引导。此外,笔者还对学生会选择哪些环节作为综合作业的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制作讲稿并进行汇报、文献检索、文献综述、文献翻译,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很高。综合型作业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显著的。
3.今后的工作
随着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对专业英语课程综合型作业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同时,综合型作业的实施形式仍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任蕾. 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3期,64-66
[2]任蕾,古海云,周薇娜.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 .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第31卷第4期,110-111
[3]李霞,王娟主编.电子与通信专业英语(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
[4]闫丽萍,余艳梅,刘长军,黄卡玛. 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写作能力的培养[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2期,48-50
作者简介:
任蕾(1979-),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类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