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嵌入式培训总结

嵌入式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嵌入式培训总结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5-01

一、我校嵌入式系统专业的立足点以及嵌入式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家电、汽车、通信、网络、监控、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全国范围内对嵌入式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全国很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培训机构纷纷开展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培训,我校立足东莞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正在以信息家电、汽车电子、装备控制为切入点努力来打造国家级开发和应用嵌入式系统的产业基地,因此我校在建校之初就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嵌入式系统类课程。

二、我校目前嵌入式教学的现状

我校开展嵌入式系统教学已经有两年了,所遇到的问题有很多,主要有:

1.电子专业主修课程较多,嵌入式系统课程学时不够。

学习嵌入式系统必修首先具有单片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硬件方面必须先学习模数电,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软件方面要学习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软件学和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内容,才能进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一般只有3年,而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2年半左右,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时间将非常紧张。嵌入式系统这门课又强调动手能力,需要很多实验以及实训来补充才能学得好,这样一来就更加导致嵌入式系统的学时更加不够。

2.嵌入式系统课程难度大。

嵌入式系统本身的知识点很多,比51单片机所需要的知识点更多,而且也更抽象,学习难度上比较大,主要包括嵌入式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平台的设计,而软件平台就包括Boot loader引导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写、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这些知识如果在没有操作系统知识的基础的情况下,难度更大。

3.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我校的学生都是高考第三批次录取的。相对本科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要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学生遇到的困难会更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再加上电子专业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如果没学好前一门课程,对后一门课程的影响较大,学生往往越往后越没信心,而嵌入式系统课程又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课程,学生越来越没信心学好嵌入式系课程。

4.缺少合适的教材。

目前很多教材都是以前本科院校教材的缩减,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嵌入式技术又发展得很迅速,教材跟不上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没有符合我们具体实际情况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我校目前的情况,结合自身从事嵌入式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在开设嵌入式课程时采取以下措施:

1.以竞赛促进教学。

我校每年都会派出代表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这些竞赛的题目都很新颖,很多都用到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参与其中也学到很多项目化的经验。我们每年都会在参赛的题目当中拿出一道放到我们嵌入式系统的实训当中,以竞赛的方式来促进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去实践,提高能力。

2.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在传统的嵌入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遵照教学大纲,力求给学生树立一个整体和全面的嵌入式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但是这种方法学生产生不了兴趣,一旦中间某个环节脱节了,后面内容要继续下去就困难了。基于此我认为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首先,项目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学,自己去查资料,不是老师逼他们去学,改变传统的教授式方法;第二,把每年电子设计竞赛的几个题目拿来给他们做为一个项目,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3.用andriod系统作为例子来讲解嵌入式操作系统。

目前流行的智能触屏手机都是基于谷歌的andriod操作系统,而andriod系统的内核又是linux,学生都对andriod系统很感兴趣,可以把这个作为切入点,首先教会大家怎么刷机(重装手机系统),让学生首先能够接触到嵌入式系统,这个过程学生就会对嵌入式系统有个框架性的认识,然后再层层剖析,慢慢深入下去讲linux系统,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直接讲授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跟实际也联系紧密。

4.利用现有教学平台出版适合学生的讲义。

每所学校的条件都各不相同,学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从各大出版社选的教材都是比较宽泛的教材,每年选的教材跟我们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些差距,比如,实验室所用配套试验箱跟教材所选用的例子以及实验关系不大,做实验时必须要重新编排重新写程序,这样就造成了教材跟实验实训脱节的情况,费时又费力,所以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或者讲义,这其中项目化教材是最好的。

四、总结

目前我校的嵌入式系统的实践教学才刚刚起步,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些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同时还将有许多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 在高校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方面迫切需要建立起能够追随时代步伐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嵌入式系统人才。

参考文献: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科服务 嵌入式服务 智慧服务

1、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和机构重组的合力推动下,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开始重新构建原有的学科服务。本着“在继承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的原则,对原有学科服务进行改革,重点举措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组了学科服务团队,首批为12个院系配备了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根据学科情况,量身裁衣,为教学科研提供个性化支撑服务;二是确立学科服务的拓展方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根据本校师生的需求和特点,将“嵌入式”模式和用户参与的智慧型服务作为学科服务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从多维度对学科服务进行拓展与深化。

2、学科服务拓展的总体思路

综观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三大范畴: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科研支撑服务和学术评价服务,在深入分析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三个方面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突破方向(如图1所示):在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以深度嵌入模式作为发展方向;在科研支撑服务方面采取保障基础、支撑重点的思路,对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服务;在学术评价服务方面,从重视对过去绩效的评价转向为学科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分析预测服务。在深入拓展这三方面服务的基础上,将用户参与的知识分享服务贯穿于整个学科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智慧学科服务。

3、学科服务拓展内容与模式

3.1 深度嵌入教学,打造精品服务

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一小时讲座”以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多学科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一小时讲座”、专场讲座、文献检索课、一对一交互培训、视频课堂和在线培训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以其实践性和实用性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但时代在发展,用户需求在变化,一方面,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90后群体走入象牙塔,形成了数字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北京大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研讨式、交互式的小班教学呈大规模发展趋势,小班教学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服务,原来那种广泛的、普适性的用户培训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嵌入用户教学环境的个性化培训需求与日俱增。顺应发展的潮流,北京大学图书馆把深度嵌入教学的用户培训作为学科服务的主打内容之一,从多个角度对用户信息素质教育进行深层次拓展。

3.1.1 嵌入模式

嵌入教学的用户培训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物理嵌入;二是虚拟嵌入;三是物理嵌入与虚拟嵌入的融合。物理嵌入主要指学科馆员个人亲自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当中,目前主要是跟法学院、历史系、中文系、哲学系、英语系等人文社科院系合作。嵌入式服务中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各不相同,有的充当了合作教师的角色,全程参与教学工作,以《法律信息概论》为例,在课程筹备阶段,学科馆员与教师一起商定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内容、遴选教学案例;在课程进行中授课教师与学科馆员根据教学大纲联合上课,引领同学互动讨论;每次课程后学科馆员与授课教师一起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学期末双方共同总结课程的优势与不足,为下学期课程更上一层楼做好准备。这种服务模式中学科馆员参与较多,能真正做到教师专业知识与学科馆员检索技能的高度结合,而且在长期合作中双方建立了信任,授课教师希望今后跟图书馆能有更多深度合作,比如:利用学科馆员的数据处理技能对法律案例数据进行分析,在项目申请和科学研究中也希望学科馆员能够参与。这是一种基于教学,但又由教学中建立的信任将合作延伸到科研领域的服务模式,是一种双赢。虚拟嵌入指学科馆员不亲自到课堂上,而是通过教学平台(如B1ack Board)、博客和学科导引类工具(如LibGuides)将信息支持服务嵌入到教学环境中的服务模式,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例,学科馆员针对课程内容,按照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实验图片、资源导航、相关参考书等跟课程密切相关的资源,同时,授课教师将学科馆员的博客和各种联系方式公布在教学平台上,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参与学生的咨询和讨论。这种模式中,学科馆员充当的是指导教师的角色,虽然不跟学生直接面对面,但一旦学生有需求,学科馆员就能及时应答,这是一种泛在化的颇受用户青睐的学科服务模式。融合嵌入就是物理与虚拟两种嵌入方式的结合,以《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学科馆员除了在教学平台提供各种相关资源和帮助外,还亲自到课堂上进行一到两次的当面讲解和沟通,反馈效果良好。近来,嵌入式用户培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有些开设专业信息检索课程的院系老师开始跟学科馆员合作,比如:《化学信息检索》课程,授课教师负责专业信息检索与写作介绍,学科馆员负责专业文献分析与评估、文献管理和学术道德与规范等内容的介绍,这是一种各自发挥特长、学生受益匪浅的新的协作模式。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嵌入式技术教学 两点措施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所录取的新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是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约束能力、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较差,思想容易产生波动,而且大部分学生中学时成绩处于下游水平,学习热情不高,自信心不强。高考后,看到中学的很多同学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1]。社会和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更会给高职院校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致使部分学生自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和以后的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由此产生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2],还要考虑专业技能培训与毕业生未来的就业需求。

二、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教学现状

嵌入式系统是当今最新的电子应用技术之一,从广泛应用的手持式设备到通信、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的专用设备,都是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的,因此,国内的很多高等院校已将其作为电子类本科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或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很多教师对其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才在最近几年开设该门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预修课程多,时间不够。相对于单片机而言,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进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在硬件方面必须先学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低频)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软件方面要学习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软件学和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内容,才能进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一般只有2―3年,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时间将非常紧张。

2.课程难度大。嵌入式系统本身的知识点很多,主要包括嵌入式芯片的结构与功能、嵌入式硬件体系结构、硬件平台的设计、嵌入式软件中的Boot loader引导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平台的移植与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学习起来内容繁多,难度很大。

3.实训和实验设备价格较高。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而且要将这些理论内容放到实验课程中检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化吸收相关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的实验设备,嵌入式开发系统实验平台系列的产品价格是比较贵的。装备一个具有30套开发系统的实验室,要花费100多万元,因此,财力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院校引入该课程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4.学生素质相对较弱。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都经过了国家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选拔,但本科院校的学生是第一二批次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第三四批次录取的。因此,相对而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要比前者薄弱,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学生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那么,高职院校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是否就可以不进行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嵌入式技术,已经是三大信息产业技术之一,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极大需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面对挑战,开拓创新,积极引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

三、新形势下对职业院校开设嵌入式课程的思考

结合自身从事嵌入式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嵌入式课程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1.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不以理论课为主。我们引进了深圳市英蓓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嵌入式教学项目5个,分别是:GPS车载导航系统、车辆智能终端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终端系统、智能函数发生器、智能家居。每一个项目从基础的硬件电路的设计、驱动程序的开发、Boot loader引导程序的制作、Wince/Linux操作系统的裁剪制作到应用程序的开发,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熟悉了每一个开发流程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繁多,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开发环境和实时操作系统几方面的内容,以上5个项目其实已经把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内容学习完毕,要把这些知识点分解开来,要在三到四个学期讲完,时间非常紧张。于是我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5个项目,每一部分所需的知识点,然后结合项目开发流程设计相关课程,结合项目开始数电/模电,嵌入式C语言的学习。那么在第二学期开始嵌入式汇编语言、驱动程序的开发、Boot loader引导程序的制作的学习,在大二第一学期进行嵌入式系统及开发环境的学习,第二学期进行嵌入式系统综合实训,使学生能进行3―4个学期的持续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2.嵌入式课程教学应采用实验和实训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3]。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难度大,如果在高职院校中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教学,学生将会对众多的软硬件知识点和概念难以理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先实验后讲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嵌入式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经验,经过09级一届学生的学习,实践证明学生比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嵌入式开发所需的知识点,比较好地减少了学生普遍感觉在校学无所用的错觉。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实际的就业情况也如实地反映了教学效果,一个班级有60%左右的学生从事的是与嵌入式技术相关的工作。学生能在高职院校中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增强了学生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能力。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力图使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逐渐形成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毕业之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洪.浅论高学生的教育管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1).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在嵌入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热门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嵌入式系统产品正不断渗透进各个行业,作为包含在这些硬件产品中的特殊软件形态,其产业增幅不断加大,而且在整个软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日趋提高。嵌入式产业不仅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快速革新的产业。这决定了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根据技术的变革迅速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通信设备、终端、软件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嵌入式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稳定的高速发展和成长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依然保持供不应求的整体状态,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人员加入到嵌入式专业领域,但依然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旺盛需求。同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教育机构技术和培养则相对滞后,一方面有些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另一方面一些嵌入式企业却有项目需求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实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学校的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相对脱节[1],目前国内的高校教育中不是偏向硬件,就是偏向软件,硬件设计人员通常比较缺乏系统全面整合设计,而软件开发人员则相对缺乏硬件观念;企业真正需要的有动手能力的嵌入式软件人才,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

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软件业呈现中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乏的不合理布局。近年来,尽管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市场的整体推动及多渠道的嵌入式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嵌入式开发人才需求瓶颈的问题,在逐步得到缓解,但是整个嵌入式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不匹配,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嵌入式软件人才缺口每年仍为50万人左右,我省目前嵌入式软件人才缺口也在2万人左右[2]。因此编制高职和本科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促进高职、本科嵌入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二、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专本科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领导机构,组建课题组,聘请专家。

(2)收集资料与理论研修,加强国内外嵌入式专业教学资料和学科建设资料收集,加强课程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理论方面资料的收集。

(3)调研准备。召开由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开题会议,根据教研院的要求写出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调研对象以及调研主要内容,落实调研工作任务分工。

2.实施阶段

(1)制定方案。制定整体标准研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制定具体调研工作计划,具体到调研的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以及人员安排。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充实并最终完成调研工作计划和问卷设计。

(2)开展调研。在广东省范围内对高校嵌入式教学活动的情况和嵌入式行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情况。通过调研相关企业、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不同年限的毕业生等,了解嵌入式行业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本专业典型的目标工作岗位及相应知识、技能要求,分析不同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路径[3];比较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构建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嵌入式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编制提供依据。

通过调研,查明了已存在的专业方案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过时,了解可以改进的地方,并针对发展趋势进行课程的合理增删调整。通过调研,找出了课程设置重叠和不合理的地方。通过调研资料推论出课程设置的合理学期,解决专本教学方案中课程重叠和进阶的问题,找到嵌入式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办法。

(3)最后对调研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调研资料包括访谈录音记录,回收的纸质版、电子版问卷,通过QQ、微信等网络访谈记录等等,得出高本衔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应用)相关行业现状、企业发展状况及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岗位群,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等结论。

(4)开展企业岗位工作流程研讨会。

3.总结阶段

(1)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类调研数据,收集、整理、汇总研讨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和教学标准研制论文,结集出版研究成果。

(3)结题报告会。组织专题对课题进行评审,聘请有关专家、课题负责人及有关行政领导出席,对标准研制进行评审,鉴定和验收。

三、嵌入式技术应用专本衔接调研的结论和对课程标准建设的指导意义

通过严格设计调研问卷,对问卷主题进行筛选以及反复修正,分别从行业现状与发展、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嵌入式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技术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主题分类设计[4],并考虑到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更加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专门在本次调研中增加了相关的题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和分析得出调研结论[5]。通过这些调研活动和结论对教学标准研制产生指导意义。

企业调研主要结论和高校对嵌入式专业建设的意义如下:

(1)通过调研发现,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和行业中,中小规模公司占多数,这体现了嵌入式系统和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一般而言,通用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常常集中在大中型企业,技术密集,对人才和资金要求比较高,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则分散在各个行业中,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需要结合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技术,专业性较强,企业专注度更高,充满了竞争、机遇与创新,因此,中小规模的公司能够在某个领域完成特定的嵌入式产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基于这个原因,催生出一批中小规模的嵌入式领域的企业。因此高校在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可以定位在培养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嵌入式毕业生上。

调研还发现,企业对嵌入式产品研发人才需求量较大,这表明对企业而言,企业急需的是嵌入式开发和嵌入式设计人才。这一调查为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研制提供了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考虑更高标准,以嵌入式研发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不是满足于培养能在嵌入式行业就业的技术支持人才和相关行业销售人才。

(2)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所学专业的学习能力。其中协同能力主要指的是: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对计算机技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企业从事嵌入式研发时,能够具备对项目的全局把握能力,能够在团队开发的过程中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尤其在嵌入式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技术层面较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高,如果从事软件开发的对硬件完全不了解,或者从事底层开发的人员对上层应用不明情况,这样在协同开发时会产生很多低效的现象。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高职/本科阶段都应以这些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在项目综合实训课程中完成。另外,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多为专业大赛提供相应条件,专业技能大赛应在校内、校外、行业、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等多级别多层次范围上开展竞赛,以便为更多学生提供训练和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机会。

(3)企业对高校计算机类嵌入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高,这需要高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改进课程体系,增加最新最能体现社会热点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以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充分满足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也要求学校在嵌入式专业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人才,并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以使得高职教育能够与社会需求同步,始终站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嵌入式专业最新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

企业对毕业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企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主要理解为实践能力,包括焊接、测试,对软硬件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实际的开发经验等。

企业对人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有要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是指:(1)对嵌入式系统的全局理解,以便研发团队内不同技术背景的人员协同从事产品开发工作时能够互相协助。(2)沟通能力,主要是与人交往和默契配合能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度。

企业对学生嵌入式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编程能力,对嵌入式体系结构和嵌入式接口知识的掌握,电路分析能力,代码调试能力,文档撰写与阅读能力等。

因此,高校在教学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应该以能满足以上企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各项知识技能的培养应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建议在课程设置时注意:在专/本阶段主要课程设置中以某项编程语言(对嵌入式专业一般而言是c语言)的掌握和编程能力培养为纲,并在某些具体课程中应有针对性的传授嵌入式硬件知识和技能,如焊接调试技巧,识图画图能力和软硬件编程调试方法。在项目实训课程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同、沟通能力。

为了弥补现有教学方案的不足,根据调研的数据,按照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专业教学方案在多门课程中着重按照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在嵌入式接口技术中采用ARM Cortex M3芯片讲述接口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接口知识,相对于51单片机而言,这样调整后课程难度加大很多,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能满足当前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后再培训和重新学习的时间。

在嵌入式项目设计综合实训等多门实训课程中培养项目实践经验和协同能力。

在数据结构等语言相关的多门课程中重点培养c语言编程技巧和能力。

在电子电路课程中培养焊接技能、使用仪器技能和电路分析调试能力。

在接口技术等多门课程中都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英语文档阅读能力和技术文档撰写能力。英语水平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嵌入式研发和设计而言,芯片手册(Datasheet&Reference Manual)是最权威的文档,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常常要落实到英文手册上;提高英语专业阅读能力有助于借助于网络查找疑难问题,找出答案;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升入本科以后有继续深造的可能,英语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选择更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因此,在高职阶段应该打好英语基础,适应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议在某些课程中开展阅读英文芯片手册的教学过程,逐步使得学生技术文档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对嵌入式教学标准的布局和课程的设计,将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分布到各门课程中去,以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4)企业对嵌入式专业人才知识面“宽”和“精”的要求。虽然企业对编程语言有多种要求,但对于某一个人才的要求常常是专而不是多。因此,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中的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分支,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设置中应该将某一门语言的“专”作为人才培养的考虑因素。所以在高职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和课程设置中,我们考虑以c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中对和c语言相关联的课程安排的多一些,略有兼顾其它语言,以便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够以c语言为工具进行嵌入式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得高职阶段有5个学期能够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和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c语言基础,培养较强的嵌入式编程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接轨企业和更高一级院校对编程语言熟练程度的要求。

如何把一门编程语言嵌入到5个学期当中?既满足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新鲜感的渴求,不会有太多重复,又能渐进式的推进学生在编程语言的使用上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对教师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建议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嵌入式专业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培养教师人才,并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作为教学内容,完成课程共建,以使得高职教育能够与社会需求同步,始终站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嵌入式专业最新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通过调研,产生如下建议:

一是多让企业在学校开办讲座进行交流。二是需要校企深度合作。目前有些学校校企合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对课程教学内容没有深度开发,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有必要在浅层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校企共建,在课程共同开发,校企互聘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四、嵌入式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和推广的一些建议

嵌入式系统是信息产业走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由于高校刚刚开始专门针对嵌入式工程人才培养的学科设置,从事该行业的师资来自不同专业背景,比如电子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等,不同学科背景缺乏有机整合,嵌入式知识体系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差,知识较为陈旧,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嵌入式方向应重点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软硬件工程及各种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调试和测试工具使用能力。目前广东省高校的软件教育普遍以应用软件为主,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net,java,安卓开发之类应用层面的东西,作为嵌入式开发需要的几个技术支柱: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比较老化,不能跟上最新技术的发展。师资力量的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不够,这需要经常性的对师资进行重点专题技术培训(比如网络驱动技术),以便更新教师知识体系,跟随最新技术的发展步伐。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发现,嵌入式系统专业发展迅速,知识复杂,跨学科。由于各高校嵌入式专业培养目标的广泛性,研制广东省高职嵌入式教学标准,既要有参考意义又不能限定各高校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一个单一的范围内。因此,各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践条件来开设嵌入式课程,由于嵌入式技术具有起点高、复杂性的特点,对高职起点学科建设而言,建议设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主要方向,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求学生涯中能够在主要方向上得到扎实的训练,建立坚实的基础,对主要方向所包含的技术更加深入和精通,技能能够更加熟练掌握,以便更容易满足嵌入式研发企业用人需求和升入本科继续发展。考虑不同师资和实验条件,可以选择较为主流的STM32+UCOSIII平台,或者ARM Cortex-A11+Linux平台中的一种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各门课程都围绕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来开设和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不同专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传统特色,如电子专业可以在电子电路和嵌入式EDA(FPGA、CPLD)技术等方向上发挥各自优势,不同高校的嵌入式专业培养从事嵌入式领域内不同岗位的学生,提高专业就业率。

五、结语

本文讨论了嵌入式专业专本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过程。重点讨论了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调研过程得到的行业现状和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对高校嵌入式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指导意义。并给出了高职院校嵌入式专业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规划、课程内容教学,专本衔接以及校企合作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杜怡萍.“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5(9):8.

[2] 吴冰.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J].软件世界,2008(2): 46-47.

[3] 罗保山.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的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8):20.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嵌入式服务 慕课

分类号 G252

Study of the Embedded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MOOC

Han Qingfeng

Abstract As a new network teaching model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OOC has greatly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s, which will promote the library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n embedded service adapted to the massive open learning era, and promote the librarian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OC, so as to combine the embedded service with MOOC and establish a sound and public service system.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ded service. MOOC.

嵌入式服务主要是指基于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各种资源有机融入到用户知识生产环境(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和科研过程),结合最新技术手段提供全程式知识服务的服务模式。嵌入式服务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图书馆员、用户、知识资源和各种技术,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科馆员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点,通过虚拟和物理空间融入用户知识生产环境之中,为用户提供无限制的信息咨询、学科导航、课题跟踪、科学数据发现和管理等服务,体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慕课,被认为是新思想、新技术对图书馆的又一次叩门。“慕课”是英文缩写MOOCs的音译中文名称,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一般被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慕课的本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开放在线优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名校名师最优质课程资源的大规模学习共享。这不仅为促进传统学校教育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混合式教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更为无数难以进入校园接受优质教育的人们获得高品质学习机会提供了可能。

图书馆界也对此给予了积极关注和热烈讨论。慕课所建立的全球学生与大学之间的学习关系给图书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成为共识,已有图书馆员直接为所在学校教师的慕课课程建设提供材料支撑服务进行了尝试,以及图书馆员通过在线聊天、博客、电子邮件等方式参与到混合教学模式中,为慕课学生提供交互讨论服务[2]。

慕课的引入,对于图书馆的影响是扩大了服务的范围,消除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差别。图书馆员参与到慕课制作和学习中,为教师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帮助慕课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增加学习能力。慕课将是嵌入式馆员最好的锻炼舞台,在这里能够提高服务能力,接受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使图书馆更从容地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种种挑战。

1 图书馆的慕课实践与嵌入式服务的有机结合

慕课彻底改变了以往课内与课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连贯学习方式,将学生在每个知识点的听课、查资料、阅读、评测等全部学习过程高度统一在一起,学习过程不再因时空和学习材料的限制而被时时打断。图书馆的服务可以通过“教学馆员”的身份,直接参加到课程团队,全程提供背景材料的检索、筛选、推荐、萃取、链接和相应版权顾问服务[3]。对于学习者,图书馆的服务可以通过“助教馆员”身份,帮助慕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完整、无缝、高效、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图书馆还可加入各课程的学习社区,与助教团队一起提供在线信息参考咨询服务。馆员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将转变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助理教员”。

上面的“教学馆员”“助理馆员”和“助理教员”正是嵌入式服务所阐释的角色,慕课的迅速发展为嵌入式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借鉴国外嵌入式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嵌入式服务。时至今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有了巨大发展,众多学者根据服务的途径、模式等进行了总结与分类。我们根据嵌入式服务的目的与过程差别,将其分为嵌入到科研项目中的服务、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服务、嵌入到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服务与嵌入到政府与社会组织中的服务四种类型[4]。

图书馆的慕课实践与嵌入式服务方式不谋而合,图书馆为慕课式学习服务所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以及工作方法,必然会对传统服务方式的改造产生巨大的作用,为图书馆实现被动服务模式向前置化、嵌入式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变闯出一条新路。本文根据图书馆的慕课实践和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分类,将高校图书馆在慕课学习和制作中可以提供的嵌入式服务分为四类。

1.1 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成为课程内容提供者

国内高校图书馆将服务嵌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是其嵌入式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形式嵌入到用户课堂或网络教学平台,通过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的结合,通过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协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商业性慕课资源的成熟,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有选择性地引进慕课资源,配以学科馆员的辅导,形成在线课程,特别是社会生存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和基础人文课程。图书馆也可以自己制作或参与慕课教学,图书馆员嵌入课程团队,与教师一起制定课程内容和规划,参与信息检索技能培训,并可从用户学习行为的大量数据中获得实践经验,进而在慕课资源保存和普及等方面发挥作用。

1.2 从学习场所提供者成为多媒体制作的导师

高校图书馆在转型与创新中已发展成为信息共享空间(IC),普遍建有专修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工作室,并拥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提供慕课教学所需的视频课件和录制空间,是学生参加慕课课程的最佳场所。据悉,教师准备一门慕课课程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时间,进行录像和视频编辑等后期工作。在课程上网前,教师需要视听设备用来录制慕课,使用软件编辑原始视频,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多媒体环境。高校图书馆IC中的多媒体工作室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嵌入式学科馆员能够在使用设备、制作和编辑视频方面的提供帮助,充当导师角色。

1.3 嵌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泛在知识环境的进一步深化,使得人们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变得即时快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服务成为首选。高校图书馆可通过Web3.0技术、Rss技术等手段嵌入到社交网络、浏览器、PDA等移动终端来实现用户日常学习、生活的嵌入式服务。

慕课学习中寻找现有的信息及过滤次要和额外信息是两个重要的技能。用户需要了解所学慕课的基础知识来评估一门课是否适合自己,图书馆员可通过嵌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服务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借鉴国外经验,高校图书馆通过嵌入的方式支持学生在线课程学习,让嵌入式馆员成为一个活跃的指导者[5]。嵌入式馆员通过服务平台参与在线讨论,答疑解惑,嵌入式馆员的作用是提高慕课学生信息素养,使其能够独立地评估自己的信息需求,鉴别有用的资源,在在线学习环境中准确获取自己所需,提升学习效率和能力。

1.4 嵌入到师生科研项目和政府、企业中以提升图书馆内涵

嵌入到科研项目和政府、企业中的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专业服务优势,使图书馆员参与到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中,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师生科研项目、政府和企业。将科研和社会作为对象的嵌入式服务是提高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学术形象的主要服务手段。图书馆的慕课实践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制作当中,慕课的众多学习者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慕课庞杂的课程内容使得参与的嵌入式馆员的专业知识和视野不断扩大,这种无形的积累将提升嵌入式馆员的服务水平,那么对科研、政府和企业的嵌入式服务将更加深入和完善,促使高校图书馆更加开放和共享,从这个角度来说,慕课也是一种新的知识共享的有效方式。如果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打通慕课平台与庞大图书馆共享联盟体系实现“大对接”,从而使慕课学习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或许能够成为实现大规模开放学习与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2 基于慕课发展嵌入式服务系统

不管是在实体空间还是虚拟空间,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支持用户学习。图书馆通过购买慕课课程、参与慕课制作和慕课的宣传,可以成为慕课学习中的重要支点,保持和用户的紧密联系,从而深入参与到知识生产过程中。慕课式教育将促使高校图书馆从校内服务向社会服务发展,也将模糊不同类型图书馆社会分工的定位。

随着慕课逐步克服商业弊端和版权问题的解决,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将会是什么样?这种嵌入式服务系统如何来构成?笔者认为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系统应该由嵌入式馆员、用户、知识资源与技术组成。嵌入式馆员、用户、知识资源与技术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与结合,依靠协作实现嵌入式服务的既定目标。图1是基于慕课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系统结构。

图1 基于慕课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系统结构图

嵌入式馆员是服务系统的核心,他们基于嵌入式服务的移动平台提供具体服务,移动平台的功能主要通过网站来实现,统一检索的入口基于四个数据库:知识库、元数据库、资源库和用户数据库,也是图书馆基于馆藏所建立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用户通过移动媒介和移动平网进行学习和交流,嵌入式馆员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嵌入式服务。

2.1 嵌入式馆员

嵌入式馆员指面向知识生产环境,图书馆员将自己角色定位为教学馆员,主动融入用户学习生活、教学、科研过程中,以图书馆资源为基础,为用户答疑解惑,同时培养用户对图书馆的依附性进而提升信息素养的这一馆员群体。嵌入式馆员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嵌入到用户知识环境,在长期合作中建立紧密联系。慕课环境中,在线课程之中用户的需求是嵌入式馆员必须明晰与洞察的。嵌入式馆员以伙伴的方式查阅课程邮件、检查慕课用户社区提问并回答问题、组织讨论,通过实时在线,嵌入式馆员可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嵌入式馆员应该成为用户社区的一员,与用户形成合作关系,强调能为彼此做些什么。慕课环境下,要求嵌入式馆员在掌握图书馆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必须对用户群体的专业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底蕴,并不断地补充和学习,可以在图书馆安排下定期参加一些在职课程学习、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班等。

嵌入式服务项目的延续性是图书馆管理者面对的一个难题,应鼓励馆员在满足用户需求时,在服务内容及角色定位方面要进行及时转换,否则会让馆员产生疏离感。嵌入式馆员与用户群体之间可能会有长时间的稳定关系,馆员的职能定位可能也会由以图书馆为主逐渐转为以用户机构为主,而用户群体的需求也会逐渐转为以学术研究、数据分析等为主。

2.2 移动服务平台设计

我们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馆服务,应根据终端的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特点,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延伸到移动终端客户,通过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交互性等特性,发挥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优势,探索出图书馆信息服务新天地。移动服务平台构建的目标是建立整合资源、服务于用户的一站式移动应用环境。平台基础为高校馆现有的服务系统和电子资源,服务介质为便携的移动终端,服务支撑为丰富的内容管理系统产品,通过移动服务平台将高校馆打造成为全天候的知识生产和服务中心,支持用户快捷完成各种操作,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移动服务。移动服务平台要达到媒体形式多样化、交互的服务功能、实时广泛的人际交互、与现实联系密切等要求[6]。

2.2.1 平台总体框架

平台总体框架包括内容库、内容管理系统(网站)和用户。知识库、资源库、用户数据库、元数据库等底层数据构成了内容库。现有的移动服务和文献系统整合成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内容库的文本、元数据和知识检索通过统一的检索入口进行查找,通过用户的登录来实现来各种功能。用户体验全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需使用笔记本、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或是图书馆提供的电子书阅读器、PDA、PSP等工具[7]。详见图2。

图2 移动服务平台总体框架图

2.2.2 平台功能设计

服务平台与用户之间的联结是通过门户网站和客户端软件来实现,用户选择随身终端的网络浏览器可以访问网站,下载客户端软件后,运行软件访问服务平台,使用各种信息服务。设计的门户网站应分为移动服务和用户社区两个模块,用户在登录到服务平台之后,看到的是界面友好的设置,有个人登记信息、基本功能和各种应用及相关移动服务信息、社区和版本等内容。用户能依据个人需要和偏好对项目和服务进行随意选择,满足个体化的要求,点击链接可以进一步查看到个人图书馆和其他社区分享内容[8]。

2.3 用户

随着大数据时代用户的要求更加趋向差异化、知识化、学科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将呈现立体化与常态化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慕课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显著增加,不再局限于学校里的大学生,各类人群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参与进来。全球慕课的学习者平均年龄是35岁,而在中国大量的年轻人成为慕课学习的主角,这是中国慕课很大的特点[9]。就目前来说,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群体还是在校的师生。图书馆可以获取慕课的渠道很多,如免费下载、有选择的购买和自己制作等,通过慕课增加用户的依附性。在慕课的学习中,让用户通过终端了解所需文献的获得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嵌入式服务能促进图书馆员了解教学内容,对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及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大有帮助,还可以快速增强用户的信息体验效应。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