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虐猫事件

虐猫事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虐猫事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虐猫事件

虐猫事件范文第1篇

马小跳他们的“跳跳电视台”又开始拍摄了,这一次却发现了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

几个低年级的女生竟然无情的虐待一只流浪猫,给它打耳洞,给它灌辣椒水……。可谁知道她们原来都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因为在缺少爱的家庭中变成了心理变态的孩子。

读完了这个事件我对这几个女生又讨厌又同情。我讨厌她们无情地虐待小动物,但又因为没有人疼爱她们而同情她们,她们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就是希望父母能够多注意一下她们,可她们的父母却对她们没有一点关心。我想如果她们的父母能多关心她们一点,多疼爱她们一点,她们也不至于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她们也一定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生活着,也就不会酿成今天的惨剧了吧!我也为自己有关心我,疼爱我的父母而开心,幸亏有他们,我才能快乐,幸福的生活!

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小学五年级:焦溪刘洋六一

虐猫事件范文第2篇

“真场景”即真实的生活场景,它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易于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有的“真场景”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实践。教学《我与小动物》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我结合当时网上刚刚发生的“虐猫事件”,从网上下载的虐猫录像中截取了一段让学生观看。为防止画面过于血腥,我还把画面色彩调成了黑白色,并配上了一段恐怖的音乐。学生在观看之后,表情极为沉重。当我问:“看了这段录像,同学们有话要说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这个人真是畜生不如,竟然这么残忍地对待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对肇事者表示谴责;有的说:“我们国家应该出台一部动物保护法律,让那些残害动物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类似事件……因为这是刚刚发生的真实事件,而且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作了报道,所以学生对“虐猫录像”这个真实的场景才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即使教师不再引导,学生以后大概也不会做虐待小动物的事情了。

二、面对生活中的“真问题”

“真问题”即社会生活中真实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真问题”,教者要努力使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教学《绿色小卫士》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把当天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拎到讲台上,从垃圾桶里找出一张张废纸,然后把一张张废纸抹平叠好,足足有三十多张,除此以外还有一本废弃的作业本居然有一小半还未写一个字。我面带怒色地说道:“上节课,同学们都知道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也知道这一张张纸都是由一棵棵大树制作而成,可为什么还是干这种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事呢?”学生一个个面带愧色,惭愧地低下了头。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韩老师,我们以后一定会把纸的正反两面写完,把它真正变成废纸再扔。”我说:“正反两面写完就一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废纸了吗?”学生被我这么一提醒,豁然开朗,纷纷提议要建立一个班级“变废为宝箱”——把用完的废纸扔在箱子里,积攒一箱后卖掉,所得的钱物可以捐赠给班级内的贫困学生,也可以买文具作为奖品,真可谓一举多得。就这样,学生浪费纸张这一“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还变废为宝,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化解生活中的“真烦恼”

“真烦恼”即学生在生活中真实遇到的烦恼,品德课中将“真烦恼”与教材有机结合,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班级里接二连三地发生失窃事件,先是金同学带来订刊物的25块钱丢了,接着是徐同学用来买字典的10块钱丢了,最近,吴同学刚买的计算器又丢了。学生都很烦恼,怕再次发生失窃事件。经过排查和分析,我基本已经确定是本班学生“作案”,而且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学生小云。我临时决定把《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提到下午的品德与社会课先上。课上,我从几则诚信故事引入,进而谈到最近班级里发生的几起失窃案。我诚恳地说:“我极不情愿相信这几件事是我们班其中一名同学做的,因为每一位同学在我眼中都是那么可爱,可是可爱的你怎能为了自己一时的快乐而让别人陷入痛苦之中呢?同学们,你对那位至今尚未醒悟的同学有话要说吗?请写在纸上。”交流时,学生非常踊跃。有的说:“这位同学,你尝过东西被偷的感觉吗?如果你的钱物被偷了,你又是什么感受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悬崖勒马吧!”有的说:“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改正还是个好人,你愿意改邪归正做好人还是永远做坏人,我相信你会有个正确的选择,我们相信你!”同学恳切的话像一把把锥子深深地扎在小云的心上,我见她的表情很不自然,似乎有悔过之意。第二天,我打开办公室的抽屉,里面果然放了一个计算器,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韩老师,我错了!”一看就是小云的字迹。在当天的晨会课上,我把计算器还给了吴同学,并且把这位知错能改的同学好好地表扬了一番,当然我没有透露小云的姓名,在我的目光与她相遇时,她一脸害羞的微笑。

虐猫事件范文第3篇

得“道”者多助?

6月18日娱乐圈杨劲松的博客上发表了《〈同一首歌〉炮轰刘德华》一文,称刘德华以正在拍摄《三国》没有档期为由拒绝参加《同一首歌》正在策划制作的“英雄母亲”特别节目,致总导演孟欣落泪。刘德华的助理称此事可能有些误会,说刘德华现在正在赶拍电影《三国》,等9月份电影杀青就会题字。对此,《同一首歌》栏目组的李女士回应说:“来京的100位英雄母亲十分喜欢刘德华,渴望能听他唱《中国人》,如果不能来,题个字也好,这是对母亲们心灵的一种抚慰。但一直没有音讯……难道满足母亲的一点请求就这么难吗?”《同一首歌》称,“这样的明星不值得在央视亮相,我们更没必要为他提供赚钱的机会。谁都知道,对于明星来说,这个节目是名利双收的。刘德华,你凭什么对英雄母亲说不?”

6月21日,有一被证实的消息称,正在甘肃拍摄《见龙卸甲》的刘德华又被央视的另一档将在甘肃天水举行的节目《中华情》拒之门外。就连《中华情》栏目组的宣传负责人阎凯也称,其总导演坚拒刘德华“很奇怪”。得“道”的央视已经决定封杀刘德华?

网络非理性背后的理性原则――平等与公正

网络上的道德批判,一直以来都有“道德暴力”的恶名,近年来从“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到近期的“烧流浪狗事件”,以“道德”的名义,当事者受到的道德批判及因之引发的激愤导致的由网上而至现实的激烈的追讨行为都曾令社会各方感到不安。许多人都认为,这样的“道德暴力”,无异于“以暴制暴”。在施行这种道德批判的同时也在制造着新的、甚或是更加严重的不道德。这类网络行动,被普遍认为是非理性的、为过激的道德批判激情驱使的不可取的行为。

然而,此次事件中,“得道”的央视却遭到了网友普遍、激烈的批评。网易调查显示,近八成的网友认为“刘德华有拒绝的权利,支持刘德华”,仅有6%的网友认为刘德华不应该对英雄母亲说不,有90%以上的网友在央视与刘德华谁更有理的选项中,选择了“刘德华更有理”。许多网友的分析、批评相当理性。不少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同一首歌》其实完全就是一种商业演出,凭什么要求明星“召之即来”?央视的不少部门都像“同一首歌”节目组这样,自认是“人民”代言人,“人民”化身,甚至简直就是“人主”,对刘德华发出“你凭什么对英雄母亲说不”的质问,简直虚伪透顶――你“同一首歌”就等同于“英雄母亲”?

最易为“道德”事件诱激的网络批评,为何此次在《同一首歌》节目组祭出“道德质疑”的大旗时,却反而“反戈一击”,对看起来绝对“堂皇”且颇“煽情”――又是女导演落泪,又是英雄母亲渴盼―――的道德批判做出了批判呢?

其实网络批评的理性也好非理性也好,其价值标准的取舍并非是泛道德的“滥情”,而是“平等”与“公正”,这是网络文化的最根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而,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对于欺压平民的痛恨,是网络关注与抨击的永久的主题。在“虐猫事件”、“烧流浪狗事件”中体现出的汹汹网情,正是为了给“弱势”的动物主张平等,而对于“铜须门事件”和此次“央视打击艺人事件”的激烈反应则更多地是为了公正,家庭或社会的公正。不管是籍籍无名者还是权势显赫如央视者,犯了这条底线一样拍你!

职场规则与职业道德

从此次央视《同一首歌》剧组与艺人合作发生纠纷遭到激烈的网络批评看,目前的许多社会活动、商业活动缺乏专业的规范、从事者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约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在过去传统文化主导的还是在现当代成熟的市场规则约束的社会条件下,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事规范、准则和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如过去演艺界的一句老话――救场如救火,简简单单的一句,却道出了这个行业的最根本的原则,误了什么也不能误了观众看演出。这就是这个行业及其从业者的最重要的规则和道德底线。《同一首歌》此番作为之所以为网友痛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借着“公益”的道德招牌打的却是大捞×钱的商战。

虐猫事件范文第4篇

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全新形态,技术进步给它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媒不相同的特质。本文拟以“人肉搜索”为实例,对其负面效应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以及对如何遏制负面效应,有效把关进行简单探讨。

一、“人肉搜索”小史

2001年出现了迄今为止公认的“人肉搜索”第一桩较为著名的案例。一位网民在猫扑网贴出美女照片,并称该女是自己的女朋友。随即有网友证明,此女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

“微软陈自瑶事件”开创了人肉搜索的先例,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人肉搜索事件。2006年2月和4月发生的“虐猫事件”和“铜须门”事件,正式将“人肉搜索”推入人们关注的焦点位置。尤其是“虐猫事件”,可视为“人肉搜索”有生以来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2008年“五一二”四川大地震,谷歌、天涯来吧、百渡贴吧、搜搜搜吧、新浪和网易等网站的相关网页,启动专项搜索引擎――“寻找灾区的亲人”显示出“人肉搜索”带有巨大人文关怀力量的凝聚力,揪出了“李冬梅”们借“爱心捐助”发国难财者及“辽宁女”们全无爱心的失人性者的嘴脸。对此,有学者认为,“网友不惜成本地搜人、骂人,背后必定有它并不无聊的原因,人性深处最终追求的还是心灵的幸福、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传播学者周培勤说,网络和“人肉搜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管理模式,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加民主和透明,信息更加公开,而这些反过来也培养了全社会的公民意识,让人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

二、“人肉搜索”时善时恶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人肉搜索”关注的话题、事件多在论坛、博客或者播客等原创区域出现。在这些区域中,信息“把关人”的作用往往是弱化的,甚至是缺失的。这种“把关人”弱化或缺失,可以视为“人肉搜索”时善时恶的主要原因之一。

“把关人”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由传播学者怀特引入新闻研究领域。主要用来说明大众传播领域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把关人”在决定着信息的重点所在,掌握着解释信息的权利,决定信息是否最终流向读者,并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传统大众传媒中的信息经过记者、编辑等把关,呈现于受众面前,会显现出相对理性的面貌。网络传播中,论坛、博客、微博等原创信息更趋于感性,人人都可成为“公民记者”。当一条信息刚出现在互联网上时,网络编辑、“斑竹”等“把关人”也许不会注意到它,但当这条信息成为“人肉搜索”的目标时,“把关人”们出于技术、商业等考量,已经浮出水面的冰山再按回去几乎成为不可能。

我们认为,网络尤其是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领域“把关人”弱化甚至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传播“传受合一”, “把关人”权力分化。 网络世界,技术的进步使得谁都可以上网传播信息,人人都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信息取舍。传统大众媒体中传播者进行议程设置或者引导舆论的一面,在网络世界中荡然无存。受众成为“泛受众”,信息传播者可兼任信源和宿源,传播权力为大众所分享。面对这样局面,网络媒体的把关力量变得微乎其微。

三、网络媒体应对办法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信息的相对自由,专业审查和审核程序相对宽松。网络舆论具有的个性化、言论主体多元化以及交流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环境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但由于“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编辑必须将“把关”这一核心工作做好。要根据受众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体系对各种信息进行鉴别、选择和编排。通过报道新闻及设置有关的话题或者议题,吸引受众参与到网络传播过程中,通过及时的新闻报道、网络互动交流和详尽的事实背景材料,对网络民意进行整合,在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大众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2.传统媒体的作用

过去是网络从传统媒体上转载内容,现在是很多传统媒体从网络中寻找话题。尤其是“人肉搜索”引发的话题,无一不吸引众多传统媒体跟进,传统媒体会凭借自身的优势扩大网络议题的传播范围,甚至使它们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长久地享有受众的注意,成为一时间占据报纸、广播、电视的热点新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传播有时会满足跳梁小丑的炒作心态,或者在大量批评的同时却扩大了被批评者的知名度,那么传统媒体就会失去民众长久以来对其形成的信任,严重破坏自身的权威性。

3.网民的“把关意识”

网络的互动性模糊了网络传播中传受双方的界限,很多网民成为信息的原创或转发者,“人肉搜索”也正是依靠网民的这种传播力量而发展壮大。但是很多网民不具有媒体素养,缺乏“把关意识”,对信息的真实度不加判断,对传播信息造成的后果更不予考虑。这就造成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人肉搜索”事件常常害人不浅的现状。人人都希望成为捍卫正义、维持秩序的“网络警察”,但是有没有想过“警察”是需要资质的,这种资质就是媒体素养。

虐猫事件范文第5篇

新闻报道一

这是一条小黑狗,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男主人外出打工,女主人在山上开了一个小店。从山下往山上运货很辛苦,狗狗波特就帮着女主人往山上送啤酒,一送就是两年,上上下下近500次。两年来,它运了近4,500瓶啤酒。

新闻报道二

黑龙江省阿城市有一个聋哑人,有一天坐在火车道上,当远处的火车鸣叫着呼啸而来时,他面临着生命危险。这时,在路边吃草的一只山羊见到了,拼命地跑了过来,用角把这个人推出了道轨,而它来不及躲避,不幸牺牲了。

新闻报道三

2010年,一只名为天使的加拿大宠物狗勇斗美洲狮,救下了一名11岁男孩。这个男孩名叫奥斯丁,他当时离家寻找柴火,与美洲狮不期而遇,美洲狮高速向他冲过来并发起攻击。在这紧要关头,18个月大的小猎犬天使挺身而出与美洲狮搏斗。随后赶来的警察击毙了美洲狮。警察称,是天使救了奥斯丁的命。

动物是有灵性的,或许它们信奉的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他好”的理念,它们仅仅只是希望得到主人的一个爱的抚摸或一顿美美的食物。所以,它们会乖顺地趴在你的脚下,在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然而,也有人辜负了动物们的期盼,伤害、虐待动物的案例也不少。

事件回放一

2006年2月26日,首发在猫扑网上的数张虐猫图片震惊了整个网络世界。一双青绿色的高跟凉鞋,残忍地在小猫身上踩跺,伴随着凄惨的小猫叫声,画面最后定格:一身穿黑色连衣裙的中年女子,冷漠地露出微笑。很快,图片从猫扑网传播到天涯、淘宝、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论坛与网站,引起网友们的愤怒。通过人肉搜索,网友找出了该女子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