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写人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抓住人物特点
好的人物描写往往会把笔墨集中在最富有特征的一些部分,而舍弃了一些与人物精神、性格、文本内涵、事物情状等无关的东西。这些富有特征的部分,就是描写人物出彩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准确地写出人物的特点。
经典作品中人物描写很精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借鉴。《水浒传》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通常都是以生动的肖像描写来展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鲁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是通过史进的眼睛来描述他的相貌的:“生得面圆耳大……腰阔十围。”只是寥寥几笔的外貌描写,就写出鲁达粗莽、正直的性格。对行者武松的外貌描写,只是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读者便可感受到武松英武、精明的性格。根据这一人物描写的写作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人物描写上拒绝“脸谱化”的描写,借鉴经典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时只取其神的描写方法。在布置“我身边的朋友、父母或者亲人”这一类作文的时候,笔者指导学生在肖像描写上达到突出人物个性特征的效果,并提高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清晰程度。经过指导,学生写出了传神的作品。有的学生写《我的父亲》时,通过写父亲的眼睛虽小却透露出星芒来表明父亲性格方面的精明。有的学生写《我的朋友》时,描述自己的好朋友长着白白胖胖的脸蛋,见人总露出憨厚的笑容,借此说明好朋友性格的和善可亲。教师通过这一种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式,让学生成功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作文更为出彩。
二、进行细节描写
描写人物时,若从整体大局描写,能帮助读者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若进行细节描写,则能达到升华人物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目的。细节描写是决定人物描写成败之所在。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去描写荣国府所使用的药材清单,这不是简单的笔墨浪费,这个细节突出了荣国府里贵族们的奢侈生活。又如,鲁迅在《孑L乙己》对孑L乙己的服饰进行了细节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个细节描写既说明孑L乙己穷,也说明他懒,更表现了他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孑L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封建教育毒害之深揭示得十分深刻。细节描写对文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细节描写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寻找有效表达人物性格的“局部”与“细节”,并以此凸显人物的性格,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写作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细节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从细节认识他”的主题写作活动,指导学生着眼于局部,写出身边某个伙伴的性格特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眼光,拥有独特的写作切入点,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效果。
三、选取新颖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选取的写作角度不同,描写效果也不同。在人物描写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意识,指导学生学会选取新颖的角度,促使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好文章,让人读了眼前一亮。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深刻地认识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的亲人”这一类作文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某位亲人在外貌、性格上有什么特征,然后分析这位亲人的这些特征与其他亲人的不同之处,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一名学生说,与其他亲人相比较,母亲对于家庭开支的每一笔都能计算清楚,这是因为她的职业是会计,是由所从事的行业造成的。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父亲喜欢唠叨孩子的成绩,那是望子成龙的表现。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人物描写中立意更新颖。
高初中作文教学自下而上搞好过渡与衔接,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切不可慌乱,慌乱就会把棒掉到地上,影响前进的速度和成绩.我觉得初高中学段作文教学在交接”棒”的时候,一要稳妥进行,二要顺利连贯,三要用力做好统筹兼顾.为此,我们在初中与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教学研究.
1.初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
我们发现,初中生升入高中,许多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尤其是作文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初中写作水品还是挺不错的,到了高中写作水平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写作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初高中作文教学不衔接的现状还表现在:
2.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能力目标落实不够分明
语文教师是教材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之间的桥梁,教师对教材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决定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具体确定,教学的衔接与否将决定学生学习的断层与否,然而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断层问题较严重.
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师了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有少数初中教师了解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并非所有初高中语文教师都对初、高中各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过梳理.
3.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力目标落实不够明确
首先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缺乏训练系统性,导致学生基本的写作思维训练出现随意性状态.初中阶段主要写体裁分明的几种常用文体,且以写景和叙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阶段则要求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抒感,发表议论;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初高中作文相对来说在能力层次上是很有梯度的.但现在的教学实际是初、高中都在针对中、高考进行大量的话题作文训练,尤其是初中似乎以为这样拔高理所应当.
其次是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习惯和能力上不到位.初中写作水平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养成学会修改文章的习惯”.我们知道”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然而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修改文章从何入手.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存在,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2.1研究和执行语文《课程标准》不到位,使用教材上出现偏差
比较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会发现初、高中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①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则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②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则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很明显,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高中比初中要求都增强许多.⑤作文方面,初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说初中要求学生写作的水平是以记录为主.高中则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就是说初高中的写作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只要初高中教师把握学段要求,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凭经验教学,对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意识淡薄,或者是掌握了落实不好.
2.2学生对高中作文不适应的关键原因是学生尚未养成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写作方法
初中写作大多都是教师明确命题,指定写作范围和详细确定要求,而到了高中则是以开放型写作为主,这样学生也就无从下手了.实际上初中的课程要求和教师教学就养成了学生平时不注重平时积累、不注重理解思考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中的各项考察则大部分是能力型的,尤其是写作,是对语言的一种综合考查,即使基础知识部分也不是原题照搬,也要依靠平日的留心积累,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深入的思考做基础,这就给高中作文教学造成了许多困难.
关键词:依托教材 激发兴趣 学习技巧 妙笔生花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纵观当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这一板块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语文知识和素材积累的“贫乏”,驾驭语言文字的技巧“贫困”。如何不增加额外阅读负担,能让学生自由地抒写内心的感受呢?如何让学生有素材写呢?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技巧写成初中生级别的优秀作文呢?笔者觉得可以利用课堂,依托教材,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提供积累广阔的作文素材的平台、引导选材、技法、语言等写作技巧,让他们愿意写、有的写,写得好,让作文课堂妙笔生花。
为此,笔者尝试以教材文本作依托,从兴趣、技法等方面进行作文指导训练。具体为:
一、依托教材、形式多样、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可形式多样地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个性诵读,以读促写。如依托教材《紫藤萝瀑布》,笔者让学生自由找出最喜欢的优美句子朗读,并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小组合作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要好的朋友对读。这样充分放飞个性的诵读,激活了学生读的兴趣。乘着兴趣正浓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句子也仿写一句,这时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也在诵读中被调动起来了。
2.探究质疑,以想促写。如依托教材《月亮上的足迹》,笔者在探究质疑时抛出两个可展开想象翅膀的话题让学生想像写作。
话题1:“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
话题2:“如果将来你有幸成为宇航员登上月球,你设想会有怎样的故事?”
这是一种有创意的想像力鼓动,大大激发了初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调动了写作兴趣。有学生想象写出了美丽的地球在人类觉醒后被保护得异常美丽;有学生想象写出了邀请嫦娥到环境污染改善后的地球做客的情景;还有学生想象写出了将来月球将成为人类旅游的景点……
3.拓展延伸,以写促写。如依托教材《爸爸的花落了》,笔者特意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的写作作业:请你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以此作为礼物送给父亲。在拓展延伸的写作中,学生心灵的碰撞点燃了情感烈火,潜移默化而溢于生活,写作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
二、依托教材,学习技巧,写作妙笔生花
常言道:“写文章,七分在选材,三分在技巧。”也就是说光是积累素材还不行,还要懂得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从新颖的角度去发挥,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人。纵观我们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正是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才为后人传诵。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1.依托教材,学习表现手法。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从鉴赏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往往教师讲得很精彩,而学生听得却是云里雾里,不懂也不感兴趣,因此对写作没有任何帮助。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把教材中优秀范文的表现手法与学生要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学以致用。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的欲扬先抑,《爱莲说》、《行道树》、《海燕》中的托物言志与象征,《蝉》、《贝壳》中的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2.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如教材《范进中举》,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就将贪财、自私、虚伪的胡屠户淋漓尽致地展现要我们眼前,达到了写人如见其人的效果。于是在作文指导时,我依托教材中写人如见其人的细节描写方法,让学生模仿片断:练习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实践证明:依托教材学习细节描写,的确让学生妙笔生花了。
3.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表达。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个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的,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借鉴教材佳作名篇中的修辞手法,令文章赏心悦目、感染力更强。如教材《春》中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让人自然走进春花秋实、春暖花开、蜂蝶闹春的境界中。事实证明,借鉴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语言特点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的写作锦上添花。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要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教材来。”依托教材,吸取精华,授之以渔,语文作文课堂自然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一)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地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例如,在训练学生进行以叙事为主的写作时,可以借鉴语文教材七(上)的“单元训练”写作要求。它们分别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主题活动的契机,进行主题作文训练,如父亲节、母亲节、国庆节、感恩节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等。
(二)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一)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三)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四)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累法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二)联系法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都相互作?用。在作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的作文中,如果将某一景物至于一个与众多事物相联系的整体中通过其他事物来反衬所写事物。就会避免单调的为写某物而写某物的尴尬处境,使文章变的有话可说,且生动活泼。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是从春天的具体景象出发,灵活的跳出了为写春而写春的窠臼。他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这些相互联系的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静物写成“动”物,将封闭的四个个体写成开放的整体,共同展现春天带给人的愉悦和享受,从而将空洞而抽象的春活化。
(三)多重描写法
如果是写人叙事的文章,就可以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融合起来,深刻而全方位的挖掘一个人一件事的内涵。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当菲利普夫妇发现卖牡蛎的穷水手是于勒时就有一系列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相融合。从而使人更深刻的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既能使作文生动有趣,又能使作文内容充实。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写道:“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孔,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对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这段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写的生动形象,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巧妙地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介绍。
(五)升华法
作文时绝不能为了写什么而写什么。我们应该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写出思想深度来。比如联系自我谈感受,联系现实谈人生意义等。当然,这些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引出。如位梦华《旅鼠之谜》一文中先向读者介绍了旅鼠繁殖力极强,以至每过几年不得不通过集体跳海自杀来控制繁殖速度。然后在海边漫步的过程中借美国科学家丹尼斯*马洛拉斯之口写道:“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
(六)修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