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案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思想品德课教案的编写原则
1.应在进一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动手编写。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核心,教师必须在研究单元教材的基础之上,对课时教材作进一步地钻研,具体分析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材料和观点、确定该课在整个思品教材体系和该单元中教学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精读和熟读课时内容。精读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摸和钻研每一课、第一节的具体内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熟读的目的是要能够纯熟地掌握教材,驾轻就熟地驾御教材。即不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从整体结构到具体内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
同时要处理好教案和教材的关系。教案的编写原则应是对教材的加工过程。关键在于使教材适应本班的水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简单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复,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可把重点问题,如课文中所明之理加点、波浪或序号、注释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一定要掌握学科特点。目前小学思品课已形成较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理、激情、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总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这个基本特点,不能将思品课教案写成语文课的教案。思想课同样要学习和阅读课文但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字、词、句、篇章、结构,而是在于学文明理,是通过分析字、词、句的感彩,体会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内化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行行为指导。这样,教案才会编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抓住学科的特点。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案,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三点:(1)教师要设计好启发式的问题和运用启发的方法。使学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说出一点、又说不完整,要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一番后方能掌握这个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等。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得出结论。(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小学生的身边事。如一位教师在讲《关心他人》一课时,在明理之后给学生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谁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谁知道爸爸爱看什么样的书或有什么嗜好?谁知道妈妈每都是几点钟起床做饭等问题。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兴奋地抢着发言,有的同学则一脸的懊丧。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都领悟到关心他人不仅仅是课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关。几个问题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是不是关心他人,是口头的还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编写时还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编写过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图表式教案等几种。教师要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
教案和内容分一般情况和具体内容二部分。一般情况是指每一课时的教案都应写入的内容:包括授课班级、上课日期、课题名称、课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是指这一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点。
教案和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过程是教案内容的讲授过程。要把讲授的内容组织成教学过程,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学顺序和教学步骤,构成完整的教案。总地说来,就是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设计总体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顺序和步骤,组织好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环节的编写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步入课堂、宣布上课这一环。组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间休息或上节课内容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中来,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的准备,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出“预备”。不能“心不在焉、视见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组织教学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目的进行。如可以把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检查、讲评,并把讲评的要点条理化;高段的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安排进行一分钟讲演、发表自己的对某事的见解等。
以这种方式组织思品课教学,能较好地达到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目的。
2.导入新课环节的编写教师还应充分准备从组织教学过渡到讲授新课的导入问题。导入时既要注意和上节课知识的衔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课,并通过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兴趣,为讲授新课——明理做铺垫。
导入新课可从“纵”“横”两方面导入。“纵”指过程,即导入指在课前进行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横”指抛开过程性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从“纵”的方面导入的方法有:
(1)课前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如第三册第二课《光辉的节日》,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光辉的节目指的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光辉的节目》”,并板书课题。
而课中和结尾时点化揭示课题,就不单纯是导入的方法问题又属于明理内容。下面也附带说明。
(2)课中揭示课题:如第二册第七课《做勇敢的孩子》。老师教学中已经使学生明白了“小红不胆小,她不怕黑,不怕打针吃药、敢当众发言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后,再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动情明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在课中适时揭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做勇敢孩子的愿望,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结尾时点化课题:如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当老师完成明理和导行部分之后,总结全课学习内容,提出课后行为要求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它面积广大、祖国富强又可爱,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结尾时揭示课题,既总结全文,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横”方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
(1)教师运用谈话、设问比较的方法:
如《热爱家乡》一课,教师运用谈话方法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热爱家乡》一课。怎样做才是热爱家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文中的两位大哥哥都是怎样做的?”
又如《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教师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做一个维护集体荣誉的孩子吗?(板书“集体荣誉”)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维护集体荣誉吗?(板书“维护”)为了班级得到卫生评比的“小白鸽”就把垃圾收起来又倒在共它班级的分担区,是维护集体荣誉还是破坏集体荣誉呢?同学们一定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们就来学新课《维护集体荣誉》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谜语、哲理、名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园园和方方》一课,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大象和小花猫》的故事,使孩子从中了解到,大象和小花猫都有各自的优点,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能办好事情。这个小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我们看《园园和方方》又告诉我们什么?
谜语导入:《小凤送桃》一课,老师出示一则谜语:“胖娃娃、没有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有味道”。学生回答:“桃”。老师说:“孩子们猜对了,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凤送桃》的故事。”
哲理、名言导入:《最可爱的人》一课。老师出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句南疆战士的豪言壮语,提出问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归纳发言后,老师又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此外,还有用歌曲(音乐)、举例、图片或实物、音像等创设情境等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3)教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游戏、小品表演、汇报等方式导入新课:
如《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课前教师安排小品表演。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洗衣服腰酸腿疼,就主动给妈妈捶背、替妈妈洗衣,妈妈睡着后又轻轻地给妈妈盖上被子;另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妈妈洗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脏手绢掏出来扔到盆里,看电视时妈妈叫她去买火柴,她却不耐烦地说:没看见我在看电视吗!真讨厌!……老师提出问题,二组表演各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导入新课。
汇报:教师在课前有目的的组织参观、调查、走访等活动,通过学生课前汇报活动情况的方法导入新课。
还可以通过行为测查引出问题导入新课:以上的各种方法导入都不要忘了一个“巧”字,既要引得自然、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讲授新课环节的教案编写讲解新课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说来,一堂课质量如何,主要是看这一环节完成得怎样。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说,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导行三个主要内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把具体内容安排设计明确地写在教案上:(1)设计好讲授新课的整体步骤;(2)把握每个步骤的重点和难点;(3)设计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明理、激情、导行,做到内容和方法相统一,方法为内容服务。并达到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清基本概念,如遵纪守法中的“法”和“纪”;
(2)多选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说明观点;
(3)注重重点和难点部分的编写。如设计一组问题,使学生抓住关键重点,或使学生化难为易;
(4)讲新课和巩固新课要同步进行,边讲边巩固,不能一节课讲完了,再找专门时间巩固。根据思品课的特点,一般可分三步骤巩固观点;a.学文明理,即学完新课后就概括总结出新观点;b.引入相同观点的其它题材,再深化观点;c.联系实际导行时按着观点的不同侧面的内容要求与小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逐一对号,进而巩固新观点。
(5)设计好板书。板书应完整系统。应简炼,板书应反映出整个观点,或整个观点的操作内容。要抓住观点设计板书,否则就会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不要成段地抄书,板书字型要规范,不能随便乱写造字。
低年级学生也可采用板画形式设计。
一般,板书分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小标题、内容要点:辅助部分可根据情况将重要的概念、数字、生词、生字等设计在内。可以在教案正文旁另组织板书系统。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写大,改用彩笔的办法把应该板书的地方标增出来。
(6)要设计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课为了增加直观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图、幻灯、投影仪和录音、录像。教案设计上要写上运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设备、写上制作什么内容的幻灯片、录音像带,通过课前有计划地准备,防止上课后因缺少备件而使计划落空。
4.布置作业环节的编写布置作业要和巩固新课相衔接。它起到巩固新课,启发学生运用新课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作用。在进行小结的基础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把本课的基本部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有个明确的结论,作业题要想好写出,要求也要简明地写在教案里。
三、熟悉教案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
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
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
教学思路:1、结合课本图7-1、7-2、7-3、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
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
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
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26活动与探究实验及[实验7-1],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
原理和方法.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实验7-2],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p131页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p124-130页,并完成下列预习题:
(1)什么叫燃烧?(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
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火灾案例、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引入新课: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
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
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讨论]结合课本P124页图7-1、7-2、7-3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按照课本P12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为了减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盲目性,教师应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出示下列思考题,请学生回答: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学生交流]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屏幕显示]燃烧条件示意图
[归纳并板书]一、燃烧概念及燃烧条件:
1、燃烧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说明]燃烧一般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条
。件下不变
[问题讨论]认识燃烧的条件后,请各个学习小组结合你实地调查所搜集到的常见灭火方法,
,讨论灭火的原理及措施有那些?
[学生交流]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实验7-1]及简易灭火器原理实验
[观察]学生观察上述实验现象
[屏幕显示]扑灭火灾示意图
[归纳并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学生阅读]课本P127表7-2,识记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及
应用范围。
[巩固练习]课本P126-127页讨论题;习题P131页.1、2、3。
[问题讨论]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场,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油库、面粉加工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
加油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屏幕显示]加油站需严禁烟火图示
[学生交流]各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将上述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学生阅读]在上述交流基础上,学生阅读课本P128-130页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内容.
[演示实验7-2]粉尘爆炸实验
[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归纳]教师讲解可燃物爆炸的原因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在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原因: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
膨胀而引起爆炸
[屏幕显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让学生识记,
四、课堂小结:请你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五、课堂练习与检测:
一、传统体育教案
传统体育教案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四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也有的老师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合为一部分。这种形式的教案是建国以后体育课常用的教案,一直沿用了近五十年,这么多年来一直运用它,一定有它的优点。但是长时间以来没有改革,也必然存在着一些缺点。
1.传统体育教案的优点
这种传统体育教案对课的教学时间把握较好,层次分明,教学分界线非常明显,按顺序一步一步进行教学。这种教案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课堂教材的教学顺序,显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很好地控制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进度。体育教案的书写有统一的格式,也有专门的体育老师教案本,看到教案时一目了然,很容易地明白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意图。
2.传统体育教案的缺点
过程过于程序化以至于使教学过程太死板,教学气氛也非常沉闷与老套。教师书写此类教案时也是机械地抄写,每节课教案大同小异,老师的思维得不到创新。
3.传统体育教案的适合范围
传统式的教案适合于刚刚开始教学工作的新教师,以及对一些注重系统性与顺序性的教材的教学。另外,教案的格式简单易操作,体育教师平时的教案书写也非常方便,可以采用这种传统形式。
二、情境体育教案
情境体育教案从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与启发式教学中得来,这种教案形式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常用小游戏、小故事让课堂活跃起来,情境的创设很重要。
1.情境体育教案的优点
这种教案很注重情境教学模式的导入和运用。一般上课开始时,就采用一个情境片段开头,引导学生进入自己预设的教学情境。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它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或一根主线进行教学。这类教案的书写没有统一的格式,但有一定的规律,必须按照人体活动的生理规律来进行阶段教学:导入阶段、融入阶段、阶段和恢复阶段这几个过程。
2.情境体育教案的缺点
这种教案的框架不统一,整体看上去很乱的感觉。特别是在这类教案的设计上给人一种花哨、走形式的感觉,流于排场、场面和课堂气氛。在这种花哨的情况下,使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运动负荷与运动量达不到,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3.情境体育教案的适合范围
这种教学在常态下的课里很少使用,而在公开示范教学和比赛时运用则比较好,课堂气氛很容易感染评委和观众。贴近生活化的教材内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来。
三、叙述式体育教案
叙述式体育教案就是把教学过程、把整堂课像叙述事情一样写下来。这种教案与其他学科的教案有点类似。
1.叙述式体育教案的优点
这种教案没有明显的阶段之分,整个教案文字较多,看上去像在表述一个过程,所以说,它更注重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这种形式与情境教案有共同点,但也有所区别。情境式教案注重教学与生活情境相联系,在于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而叙述式体育教案是一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受,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更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它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大胆探究与创新。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此种体育教案也是新的教学形式,是在新课程改革下产生的。
2.叙述式体育教案的缺点
在这种教案中,对学生的注重有所加重,但是无形中削弱了老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有时学生太过自由,摆脱了老师的束缚,致使他们学习会走一些弯路。
3.叙述式体育教案的适合范围
由于注重学生的学,所以一些简单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下能较容易完成的教学,可以采用此种教案形式,但是其难度较大,对运动细节要求过高,需要老师的干涉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则不宜采用此种教案。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难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1.不等式的概念
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另外,(“≥”是把“>”、“=”)结合起来,读作“大于或等于”,或记作“≮”,亦即“不小于”)、(“≤”是把“<”、“=”结合起来,读作“小于或等于”,或记作“≯”,也就是“不大于”)等等,也都是不等式.
2.当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乘以同一个正数或负数时,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但变形所得的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有的与原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相同,有的则不相同.因而叙述时不能笼统说成“……仍是不等式”,而应明确变形所得的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
3.不等式成立与不等式不成立的意义
例如:在不等式中,字母表示未知数.当取某一数值时,的值小于2,我们就说当时,不等式成立;当取另外某一个数值时,的值不小于2,我们就说当时,不等式不成立.
4.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重要依据,性质1、2类似等式性质,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性质3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这是不等式独有的性质,也是初学者易错的地方,因此要特别注意.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定方法.
3.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研究相关内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渗透具有不等量关系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只有准确理解不等号的几种形式的意义,才能在实际中进行灵活的运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定方法;依题意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二)难点
依题意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三)疑点
如何把题目中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准确地翻译成相应的数学符号.
(四)解决方法
在正确理解不等号的意义后,通过抓住体现不等量的关系的词语就能准确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创设情境,通过复习有关等式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从演示的有关实验中,探究相应的不等量关系,从学生的讨论、分析中探究代数式的不等关系的几种常见形式.
3.从师生的互动讲解练习中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活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依题意正确迅速地列出不等式.
(二)整体感知
通过复习等式创设情境,自然过渡到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又通过细心的分析、审题寻找出正确的不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习题,思考并回答:
(1)什么是等式?等式中“=”两侧的代数式能否交换?“=”是否具有方向性?
(2)已知数值:-5,,3,0,2,7,判断:上述数值哪些使等式成立?哪些使等式不成立?
学生活动:首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释疑:①“=”表示相等关系,它没有方向性,等号两例可以相互交换,有时不交换只是因为书写习惯,例如方程的解.
②判断数取何值,等式成立和不成立实质上是在判断给定的数值是否为方程的解,因为等式为一元一次方程,它只有惟一解,所以等式只有在时成立,此外,均不成立.
【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目的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不等式和等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家在学习时要自觉进行对比,请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演示说明什么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演示课本第54页天平称物重的两个实例(同时指出演示中物重为克,每个砝码重量均为1克),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后回答:演示中天平若不平衡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物体的重量不相等.
【教法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中同类量之间具有一种不相等关系的实例引入不等式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像演示这样同类量之间具有不相等关系的例子是大量的、普遍的,这种关系需用不等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不等式呢?请看:
,,
,,
提问:(l)上述式子中有哪些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2)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关系?(3)这些符号两侧的代数式可以随意交换位置吗?(4)什么叫不等式?
学生活动:观察式予,思考并回答问题.
答案:(1)分别使用“<”“>”“≠”.(2)表示不等关系.(3)不可以随意互换位置.(4)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不等号除了“<”“>”“≠”之外,还有无其他形式?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尝试得到结论.
教师释疑:①不等号除“<”“>”“≠”外,还有“≥”“≤”两种形式(“≥”是指“>”与“=”结合起来,读作“大于或等于”,也可理解成“不小于”;同理“≤”读作“小于或等于”,也可理解成“不大于”.)现在,我们来研究用“>”“<”表示的不等式.
②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它们具有方向性,因而不等号两侧不可互交换,例如,不能写成.
【教法说明】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进而猜测出不等式的意义,这种教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通过教师释疑,学生对不等号的种类及其使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同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常用“>”“<”来表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不等式的理解,解答习题.
(1)用“<”或“>”境空.(抢答)
①4___-6;②-1____0③-8___-3;④-4.5___-4.
(2)用不等式表示:
①是正数;②是负数;③与3的和小于6;④与2的差大于-1;⑤的4倍大于等于7;⑥的一半小于3.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5页例1.
注意:不是所有同类量都可以比较大小,例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只有等与不等关系,而无大小关系,这一点无需向学生说明.
学生活动:第(l)题抢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由两个学生板演,完成之后,由学生
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教法说明】①第(1)题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强化竞争意识;第(2)题则是为了训练学生书面表述能力.
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题目中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翻译成相应的不等号,例如“小于”用“<”表示,“大于等于”用“≥”表示.
下面研究什么使不等式成立,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习题:
已知数值;-5,,3,0,2,-2.5,5.2;
(1)判断:上述数值哪些使不等式成立?哪些使不成立?
(2)说出几个使不等式成立的的数值;说出几个使不成立的数值.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尝试得到答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答,使未知数的取值不仅有正整数,还有负数、零、小数.
师生总结:判定不等式是否成立的方法就是:如果不等号两侧数值的大小关系与不等另一致,称不等式成立;否则不成立.例如对于;当时,的值小于6,就说时不等式成立;当时,的值不小于6,就说时,不成立.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1)当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是否成立?
-7,0,0.5,1,,10
(2)①用不等式表示:与3的和小于等于(不大于)6;
②写出使上述不等式成立的几个的数值;
③取何值时,不等式总成立?取何值时不成立?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1题,2题,同桌订正;教师抽查,强调注意事项.
【教法说明】
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可以有多个,为6.2讲解不等式的解集做准备.
②强化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总结、扩展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断方法;2.依题意列出正确的不等式.
注意:列不等式时,要注意把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用相庆的不等号来表示.例如“不大于”用“≤”表示,而不用“<”表示,这一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61A组1,2,3.
(二)选做题:
1.单项选择
(1)绝对值小于3的非负整数有()
A.1,2B.0,1C.0,1,2D.0,1,3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不是负数,则
B.是大于0的数,则
C.不小于-1,则
D.是负数,则
2.依题意列不等式
(1)的3倍与7的差是非正数
(2)与6的和大于9且小于12
(3)A市某天的最低气温是-5℃,最高气温是10℃,设这天气温为℃,则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1.再现本节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2.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
1.<,<,>,>,<,<
2.5.2,6,8.3,11是的解,-10,-7,-4.5,0,3不是解
3.(1)(2)(3)(4)
(二)1.(1)C(2)D
2.(1)(2)(3)
九、板书设计
6.1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一)
一、什么叫不等式?
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重点研究“>”“<”
二、依题意列不等式
“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
三、不等式能否成立
时,(√);时,(×);
时,(×)
四、归纳总结重点
(一)依题意列不等式.
(二)会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费马数
费马(P.deFermat)是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是法国南部土鲁斯议会的议员,他在数论、解析几何、概率论三个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无意发表自己的著作,平生没有完整的著作问世.去世后,人们才把他写在书页空白处和给朋友的书信中,以及一些陈旧手稿中的论述收集汇编成书.费马特别爱好数论,在这方面有好几项成就,如费马数、费马小定理、费马大定理等.
费马于1640年前后,在验算了形如
的数当的值分别为
3,5,17,257,65537
后(请注意这些数均为质数)便宣称:对于为任何自然数,是质数.
大约过了100年,1732年数学家欧拉(L.Euler)指出
.
从而否定了费马的上述结论(猜想).
(一)学习认知目标:
使学生对这首中国名曲熟悉并理解作品中西合璧的音乐特点,题材内容上选用中国著名的梁祝民间传说,曲式结构上采用了西方独奏协奏曲和奏鸣曲式。通过对作品各部分的讲解分析,欣赏影像资料,演唱著名的“爱情主题”旋律,以及配乐诗朗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二)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经典音乐带给我们听觉及心灵上的巨大震撼和情感撞击,从对音乐的感知、感受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进一步在审美情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另外,通过欣赏古典中国名曲,使学生充分感受并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其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从而唤起青年一代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和优秀音乐作品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刚先生早在1958年创作的,当时二人正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乐曲于来年5月在上海首演,当时担任小提琴演员的是我国老一辈演奏家俞丽拿女士。这首乐曲的题材就选用了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民间传说梁祝,乐曲的素材大部分则来自越剧中的曲调,不仅采用了西方交响乐的形式,并且结合了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段,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来构思布局。在结构上则是运用了典型的奏鸣曲式,但是只有一个乐章,每段都有各自的小标题,例如“草桥结拜”、“楼台相会”、“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等。
在高校开设的艺术公选课程中讲解这首乐曲欣赏,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生音乐欣赏的审美特点,使其主观能动性的到发挥,并且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体会音乐的情感内容,而且可以根据音乐进行即兴创造训练,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以音乐教育带动其个人成长和发展,达到“以人为本”的根本教育目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使学生透彻地了解重点段落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国戏曲音乐的一些表现手法。
(2)熟悉音乐作品中重要的主题形象以及他们的表现途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
(3)从对音乐的感受中进一步升华,加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和朗诵主题诗篇。
2、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做到感性认知乐曲中丰富的情感和理性分析作品的段落结构特点。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声像演示教学: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具有信息量大、手段新、感官刺激强度大等优点,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加强教学的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创造能力,这些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准确描述,设定良好的音乐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按照音乐主题的发展步骤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内容,层层深入,循循善诱,从而能够整体欣赏乐曲的发展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环节,从而很好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环节,在音乐环境中充分地得到情感共鸣和教育。
(三)互动合作教学:
现代的音乐教育所提倡的是“交互式对话”,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往的“灌输式独白”已经被淘汰,填鸭的教学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很有可能摧毁他们的学习兴趣,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与学是两个相互依存和配合的主题,教师在其中不能以指挥者自居,应该将学生放在一个民主、平等的地位上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真正地实现互动合作式教学。
四、多媒体应用:
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尤其对于音乐欣赏的课程,因为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律动和情感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媒体教学平台来演示课件和视听音像,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综合在一起应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和理解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简介故事内容,以及根据传说改编创作的各种艺术形式。
【课件演示】
展示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包括有作品背景介绍、结构分析、片段音像资料、主题旋律和配乐诗朗诵几个部分。
讲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进一步讲解协奏曲和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认知学习的对象,并讲解写有所讲文字内容的页面。
【2、乐曲分析】
运用画面与情感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讲解。
引子:
春景与鸟语花香
呈示部:
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重点讲解)
副部(同窗共读共玩)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重点讲解部分)
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
坟前化蝶
【课件演示】
播放各段音乐视频,同时引导学生的情感审美,并展示包含各段基本文字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3、主题旋律视唱】
将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和喜爱的“爱情主题”旋律部分用谱例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上,鼓励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情感。
【课件演示】
“爱情主题”的五线谱(或者简谱)谱例。
【4、互动参与】
在钢琴改编曲的背景音乐下,学生朗诵浪漫诗篇《水墨梁祝》,使情感体验达到。
【课件演示】
展示配有相应情节的水墨画和诗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