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技体育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数量指标以外,当前的全球化趋势与19世纪在金本位制下所达到的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也有质的区别。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卷入这场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地区更多,更广泛,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它所涉及的领域更多,更深入,层次更高。尤其重要的是,企业的全球化过程,跨国公司的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是空前的。我习惯于用公司一体化的概念来概括这一过程(corporateintegration)。根据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把公司一体化分成若干层次,我们这里不去仔细分析它们的区别。但概括地讲,全球范围内公司一体化网络的建立,使得从R&D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价值增值链的各个环节,被按照最有利的区域布局安排在世界各地,使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越来越多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分工,再加上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盟,又大大扩大了企业(公司)一体化的外延。企业的国际化、一体化的这种趋势,已经使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真正象微观经济学中所描绘的那种纯净的市场机制所涵盖的交易的范围越来越小。世界市场已经由跨国公司这一只只“看得见的手”给组织起来了,变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于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产品出现了。这种产品,由于它的价值增值链占据了世界各地最有利的区位,所以在它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全球的集合优势,而不单纯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
这个事实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理论的影响。这种情况对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特别是以要素禀赋论为核心的经典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这样一种全球化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很难用反映一国区位优势的要素禀赋论来解释。如果做实证分析的话,你会发现这种理论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和商品流向的解释力一定要大打折扣。最终商品的出口国或许只具有加工组装方面的优势。
第二、对企业的经营实践的影响。全球化商品的出现,使那些没有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被推到绝对被动的境地。只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进行发展,它的产品充其量只能具备这个国家的区位优势(具有国家特征的优势)所赋予的竞争力。如何与集全球优势于一身的那种全球化商品相竞争,是可想而知的。过去人们所关心的是企业具备了哪些优势才能开展跨国经营,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跨国经营本身就是企业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那么这些企业如何生存?出路何在?一个办法是求助于政府,在对外封闭、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寻求发展,这条路显然不合潮流。
另一条出路恐怕只有在开放条件下去寻找。既然国际生产已经形成越来越密集的全球一体化的网络,那么如何在这样的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找到自己的位置,变成国际生产一体化网络中的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位置再谋求发展,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举例来说,我们说中国的汽车行业在短期内难以在整车的出口上有所作为,但是可以选择发展零部件生产。但是这显然有个前提,就是要先将自己纳入世界汽车行业国际一体化的网络中去,否则你自己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是为谁配套的呢?你知道人家的规格和性能上的要求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合资合作乃至于与跨国企业的战略联盟,不只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更是生存竞争的需要。为了得到政府给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而去寻求合资合作,与上述这个主流不合拍。
第三、关于民族经济和民族国家政府的作用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民族经济的概念也要进行必要的重新思考。首先,我们上面提到的真正实现了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它们的国籍的观念已经淡化,尽管我们还不能说它已经完全消失。正象湖北大学柳剑平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的那样: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经济联系和交往活动的“完全行为能力”主体,其个体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它实现“个体利益”的市场规则并不完全服从于国家实现“整体利益”的博弈规则。西方早有一种说法,判断一个企业的归属问题不仅要看它的shareholder(stockholder),而且要看它的stakeholder。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者是重要的,但从更广的意义上,所有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们的归属问题也是重要的。美国的跨国公司来中国经营,你不把它看成是中国的,是可以的;但它在什么意义上、在多大程度上还是美国的?这也是个问题。当然跨国公司与其母国的关系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做详细分析。
另外一方面,我们来看看政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的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将成为全球化的。这种竞争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每个政府在它所管辖的领土范围内通过提供一整套制度来创造一种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环境。这种服务的提供是通过“准市场化”的机制来实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包括本民族的和外族的),在“国民待遇”的原则下,以税收作为代价来购买这种制度,以获得在这个领土范围内发展的机会。创造一种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机会,不是给予某些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所能比拟的。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间竞争的一个特点。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直接的目标:一是税收收入最大化;二是国民福利最大化。至于财富的创造过程具体是由什么人在组织的,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只要财富为这个领土范围内的公民所享有,就是可取的。
当然根据这两个目标,政府也可以有意扶持某些产业。但是需要注意,政府鼓励的是某个产业的发展,那么为此而制定的优惠政策应该惠及所有有意投资于这个产业的投资者,而不仅仅是外商或者内资。既然要扶持的是一个产业,而不是哪一类的投资者,那么所有投资于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无论是外商还是内资,也不论是国内的国有经济成分还是非国有经济成分,都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创造真正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二是可以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加快重点产业的发展。这里有一个基本点需要重申,政府要扶持的某个新兴产业,而不是哪一类人,哪一类投资者。
关键词:金融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
(一)区域金融的扩大及深入发展
现今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种形式。虚拟经济的扩张又主要与金融相关,包括金融秩序、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这些金融表现又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连通性,推动着实体经济(制造业、采掘业、加工等工业)的发展。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家曾提出过“将廉价的虚拟经济转化成实体经济”与“经济一体化”双赢的美妙构想,那么,多年之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也将有达到双赢的可能。
(二)成员国之间各行业横向分工水平程度相当,是一体化得以发展的基础
产业的国际分工,在发挥各国专业化优势的同时,又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益。以此为基础的区域集团不易破裂,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比较优势,当遭受全球性的危机时,各国承受的压力相当。同时,若成员国的产业水平较低,其遭受风险的危险就越大,相反,若产业水平较高,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稳步发展的几率也就愈大。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内部成员国总体劳动水平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与世界最低生产成本相距较小
一体化的形成通过贸易转移带来利益。若成员国形成同盟后,与同盟国的贸易往来成本高于非成员国的贸易成本,那么,集团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将受到相当大的制约,也就缺乏巩固的基础。
(四)成员国内部的供应与需求弹性要求比较高
一体化的组建,撤除了各种障碍,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和消失,大大减低商品的价格。若成员国的昂;需求弹性较大,那么需求会大幅度的上升,从而出现贸易创造,增加社会福利。同样,若生产弹性较大,生产障碍消除后,可迅速增加,替代从非成员国的进口,提高社会福利。从另一角度看,当金融危机卷入区域体中时,因起源国的本币贬值而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若需求弹性大,从国际贸易转移角度分析,其创造的福利也能保持正值。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
金融危机的是怎样传播,以至全球蔓延?其主要是以“溢出效应”为传导机制。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的流通是其主要渠道。贸易溢出是指一国投机性冲击造成的货币危机恶化了另一个(或几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可能导致另一个(或几个)国家遭受投机性冲击压力。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实现的,即一国金融危机造成的货币贬值一方面提高了其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国内经济(国民收入减少)而减少了向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导致的本币贬值使得该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出口竞争力增强,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损坏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基础;本币贬值使得贸易伙伴国向其进口的商品、劳务价格水平下降,导致贸易伙伴国的价格水平下降,消费价格指数的下降使得其居民对本币的需求量减少,于是本国居民兑换外币数量增加,导致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减少,贸易伙伴国的竞争力下降,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出口部门),若政府期望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国内失业压力,就可能诱发投机性冲击。另外,本币的贬值,损害了本国经济,使本国国民收入减少,对贸易伙伴国商品、劳务的进口需求减少,从而使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量下降,贸易收支恶化,诱发对它的投机性冲击。投机性冲击的诱导,导致货币危机,造成其市场流动性不足,迫使一个市场上的金融中介清算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在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市场上的资本大规模抽出者,在此国的大量资本的外逃,从而造成另一个市场对流动性不足,即金融资本的溢出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样的“溢出效应”,并非仅存在于两个联系体之间,而更多的是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第三国或更多的经济体。
三、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从静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益的影响
1.贸易效益
金融危机产生的贸易效应危机,主要在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一体化集团。以东盟国家为例,在此次危难中,身处全球金融危机漩涡中心的美欧日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的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国内需求已经并将继续出现下降,甚至还有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海外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出口急剧下降,将东南亚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拖入泥潭。
2.福利效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会产生福利效应。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初的几年间,墨西哥的就业率增长了17%,新增加了150万个就业职位,加拿大的就业率增长了15%,新增了230万就业职位,美国就业率增长了12%,新增加了220万就业岗位。而在当下,美国顶级机构的破产,自身失业人口创历史新高。失业人口向他国流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社会福利水平受到影响。再者,各国政府积极拨款救市,使用于福利的资金减少,加重了效益的负担。
3.投资效益
投资创造效应是区域集团经济效应的重要部分,其来源包括区内成员国相互投资的增加,何区外非成员的投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为保护自身的利益,即使是已有了联合关系,也会以因资金的短缺而引起投资来源枯竭或现有资金抽逃。另一方面,为补救金融市场,各国政府的大规模救市,扩大内需,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这将造成需求的增加,但因缺乏资金,生产滞后,造成供需不平衡,原本应有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二)从动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1.利于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出现
此次金融风暴背景下,各大政府救市背后,孕育着新的经济政治体制革新。欧盟以图改造自由经济模式,推崇国家集权经济模式。这样的形式不难看出,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试图改变战后至今,一直以美国为主导的局势。重病之后寻求治病的方式,世界各理性经济体也一样。主体国家的利益不同,地位权重不同,新体制争鸣局势的出现成可能。这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各集团内部成员国宏观调控影响度加深,一体化区域的相互影响控制加强
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技术不够成熟,进入监管秩序失衡,房地产业的泡沫经济引起全球总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的供给的过剩,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那么,各联合经济一体化主体国家,必须扩大自身与关联方共同市场的监管与控制力度。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内部成员间及与其他发达的第三经济一体化主体,也会加大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吸收,力求改变实体经济受虚拟金融的强大牵制。
3.对以实体制造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也带来一些机遇
实体业的受限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一体化集团是其发展受阻的因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以欧美为主的金融风暴的席卷,在其投资难度加大,各投资商必将寻找新的投资出路,这就有可能对出口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一种“到逼机制”。这样,迫使企业升级发展,加快追进步伐,并且,从长远看,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经济体,而选择高增长发展中经济体作为新目标市场。同时,对于后者而言,还有吸纳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的机遇。
4.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国内外现状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及形式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述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2.1 特惠关税区
2.2.2 自由贸易区
2.2.3 关税同盟
2.2.4 共同市场
2.2.5 经济联盟
2.2.6 完全经济一体化
第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和影响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3.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1.2 亚太经合组织(APEC)
3.1.3 上海合作组织
3.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3.2.1 积极影响
3.2.2 消极影响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4.1 问题
4.1.1 加大贫富差距
4.1.2 管理机制
4.2 措施
4.2.1 城乡一体化
4.2.2 完善管理机制
结论
致 谢
摘 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不可缺的一种方式、策略,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加大开放水平,积极加入到全球合作的队伍中,加速经济发展,提升自身利益,提升国际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而通过协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区域内消除壁垒,协调经济政策,形成跨国流通商品、资本、人才、劳动力等的一个经济区域。本文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内外现状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而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措施;
Abstract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way and 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oday's era. If a country is to be strong, it must increase its openness, actively join the ranks of global cooperation, speed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 its own interests and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agreements to safeguard common interests, eliminate barriers in the region, coordinate economic policies, and form an economic region with cross-border circulation of goods, capital, talents, and labo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form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impac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that have emerged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u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our goal at this stage.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ese economy; Measures;
第一章 绪 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又叫“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现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是在1942年出现并被使用。1950年,有人认为一体化是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为了促进各国之间关系,带动全球经济发展,就有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我国经济环境,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加速自身发展和良性竞争,促进政治、经济等多方位利益,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包含成员间贸易壁垒的撤除,又包含各种合作互助关系的建立,所以,本文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研究。
2.2 国内外现状
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80年展迅速。20 世纪 60 年代,全球共有 19 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70年代有 28 个, 80年代有 32 个,进入 90 年代,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达到 100 多个。目前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有 170 项。据 WTO 统计,截至 2002 年 3 月 1 日 ,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一体化中,绝大多数是自由贸易协议,占所有区域贸易安排的 72% ,共有 175 个,关税同盟 22 个,占 9%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 12 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 174 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29 个)区域贸易协议。
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于1992年签署关于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条约、宣言和议定书三个文件,正式将该组织更名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优惠贸易区"首脑会议于1994年批准把优惠贸易区转变为共同市场的条约,宣布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东南非共同市场)正式成立。;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的贸易部长也于2001年签署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一体化的政府间框架协议,并于2002年正式签约。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及形式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离的比较近或一个区域内的两个或以上的国家为了经济和利益的共同发展,通过签订条约和制定约束彼此的共同的规范和政策,建立大家有一定有特权的共同机构,进行经济调节,达成经济和政治的联盟。根据合作国家政府的态度,可以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两种类型:消极和积极。消极是指合作国之间消除了一切贸易障碍,在一定区域实现了自由贸易;后者则指成员国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而积极调整现有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规章和协调机构以促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包括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是欧洲联盟。
2.2.1 特惠关税区
特惠关税区又叫优惠贸易安排,国与国之间通过协定方式对商品规定特别的优惠关税,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例如:大英帝国特惠制、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木材组织等。
2.2.2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就是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这个贸易区里的国家取消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实行商品免税流通,但是不在这个贸易区里的仍有关税壁垒。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欧自由贸易区。
2.2.3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就是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实行统一关税同盟,它比自由贸易区又进了一步。例如:德意志关税同盟、东非共同体。
2.2.4 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就是除了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还要取消对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流动的一切限制。使国与国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技术自由、资本自由、劳动力自由、人员自由等。例如:加勒比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
2.2.5 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就是国家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且要求国家之间制定并执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和共同的社会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例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西欧共同市场、欧洲联盟。
2.2.6 完全经济一体化
完全经济一体化又叫政治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包括经济同盟,要求各国统一经济政策,而且还要求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权力机构,拥有全国政府授予全权的中央议会和执行机构,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目前世界上尚无此类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和影响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现在我国已经实施并参与的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
3.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1年11月提出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在文莱召开第5次lO+1会议上签署了《加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达成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定。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贸易区正式成立。它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组成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而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也是亚洲的第一个多边自由化经贸组织。
3.1.2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的简称,亚太经合组织于**年11月5日至7日成立,于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合组织,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其中21个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泰国、美国、越南。
3.1.3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同时,并签订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其中有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组织的成立表明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跨区域多边综合性组织。
3.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3.2.1 积极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内部自由贸易的发展,没有贸易壁垒;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各国家之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投资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于推动贸易自由化、全球化进度;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等。
3.2.2 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会形成区域化组织间竞争加剧;对国家主权造成挑战;对我国企业和市场自由化造成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大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总之,还是利大于弊的。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4.1 问题
4.1.1 加大贫富差距
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必会造成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在区域经济内部,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就在进一步扩大,城市收入高,消费水平高,生活质量也高于农村,所以农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面临没有出路没有收入的问题,造成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加大的原因有:沿海地区资源好,产业竞争力较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资金、人才、等都向条件好的城市去,所以加大城乡差距。
4.1.2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一套完善的跨区域的统一的管理机制,而在现有的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条件下,很多地方政府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以整个区域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来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区域内没有统一的公共管理组织。所以,很难实现整个区域利益最大化,也很难实现区域内的资源设备公共管理,这样肯定会造成整个区域内公共管理不当。
4.2 措施
4.2.1 城乡一体化
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就是积极推行城市化战略,以城市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城市人口想农村人口迁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消除城乡壁垒和政府的政策不公平对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市转移、推进新农村建设,还应实施产业一体化,以输出产业为主导,积极开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为核心,建立地方性工业体系,消灭保护主义,规范政府行为。
4.2.2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对地方政府行为权利的监督机制、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建立完善的区域规划机制、建立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对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要建立这些机制首先应提高政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认可、支持和重视,其次应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把他们的职能规范化和法律化,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的迈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现在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它促进中国甚至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政治等合作,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优化资源分配,加速资源流动,管理机制的完善、贫富差距缩小、产业一体化等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应重视区域间经济发展规律,应抓住一次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以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潘沁, 韩剑. 基于引力模型的产业内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9):22-26.
[2] 李伟, 夏卫红. 城市群府际治理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5):85-89.
[3] 马春林, 吴冲锋. 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 2003, 6(6):1-7.
[4] 华民, 王疆华, 周红燕. 内部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12):39-42.
[5] 侯赟慧, 刘志彪, 岳中刚.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9(12):90-101.
[6] 陈光武.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 重庆大学, 2010.
[7] 操世元,姚莉.论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行政壁垒[J].嘉兴学院学报,2006,(5).
[8] 李兴国,姜文超.关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若干思考[J].经济论坛,2008,(3).
[9] 王德忠,吴琳,吴晓曦.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缘起、发展与缺陷[J].商业研究,2009,(2).
[10]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1]许宁宁,储亚玲,刘总理.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与问题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6).
[12]李建勇.中国省级政区行政冲突机理分析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3]刘朝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2,(4).
2013年9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全面贯通,这对曲靖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绿色发展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和支撑作用。为了充分利用中缅管道天然气,加速曲靖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曲靖市政府相继颁布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2015年2月)以及《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气化曲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进工作的文件。在曲靖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截至到2016年8月,曲靖市已经建成昭通和陆良两条支线管道,曲靖市区目前包括经开区、麒麟区、沾益县三区县已经建成CNG能源管道,其他市区以及县市基本能够使用LNG能源。然而,这一计划在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对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予以研究。
价值:“气化曲靖”是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的目的是加快曲靖市天然气推广利用,使天然气产业成为曲靖市新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加快全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道天然气通气用气步伐,确保全市天然气市场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用气规模实现重大突破。“气化曲靖”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作为城市发展的能源战略需要,同时是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的必然途径。它对曲靖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价值,是推进曲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化曲靖”可以优化曲靖市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曲靖市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和火电为主,加快天然气利用发展,能有效促进曲靖市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然而,曲靖市的天然气利用进度与全省天然气发展速度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依托中缅管道,适时调整天然气的供应气源,扩大天然气供应及储备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管道天然气,加大昆明、曲靖、大理等城市天然气液化和储备设施的建设力度。[1]这都体现了天然气作为新型清洁能源的战略地位。
“气化曲靖”有利于曲靖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化曲靖”行动是全市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气化曲靖”三年行动计划,可有效加快天然气支线、城市管网和压缩天然气(CNG)母站及加气站、液化天然气(LNG)接卸、储运、供应等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用户市场拓展,促进天然气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促进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改变市民生活方式,同时对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费用具有积极作用,能创造更多产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
“气化曲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气化曲靖”行动,可有效提高曲靖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对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可带动天然气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公交运输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另外,通过各类天然气项目的建设,还可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机会。“气化曲靖”也可大幅提升城市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让更多的居民使用上管道天然气,能有效降低居民用气成本和生活成本,方便市民生活。“气化曲靖”行动,还可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气化率,能有效降低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使广大居民享受价格较低的公共交通服务。
“气化曲靖”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气化曲靖”行动,可加快曲靖天然气推广利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大幅降低各类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B建设。天然气汽车(NGV)同燃油汽车相比,可综合降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82.2%,其排放物中HC可降低28%,微粒排放可降低42%,铅化物可降低100%,硫化物可降低70%以上,非甲烷烃类可降低50%左右。
目前来看,“气化曲靖”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企业主动性积极性不够、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天然气支线建设较为滞后,城市燃气管网覆盖率低,用气市场拓展不够,舆论宣传工作未与工作进度有效结合,中心城区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未形成示范带动效果,未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问题:多层面困境导致“气化曲靖”缓慢推进
在曲靖市天然气推广使用规划中,居民用户、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为天然气的三大主要用户群体。尽管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作为新型的洁净能源越来越受到市民和工业用户的青睐,无论是管道铺设情况还是居民安置率,都有巨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都还处于较低水平。以天然气使用率与安置率最高的麒麟区为例,截至到2016年7月,其居民用户中开通天然气管道的用户累计达6139户,具备开通管道天然气的用户总数为19535户,有效安置率仅为31.5%;工业用户累计总共只有2家企业;商服用户累计总共也只有16家。沾益分公司目前总共只开通居民用户51户,占可开通居民户数总数(192户)的26.6%;工业用户和商服用户开通率为0。其他县区的使用率与安置率处于更低的水平。总体来说,作为新能源,天然气在曲靖市的推广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导致曲靖市目前天然气推广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在曲靖市三大天然气使用群体中,民用是政府最为重视的使用群体。政府也将天然气的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推进。而目前曲靖市在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相应的配套条件和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在居住房屋比较老旧的居民用户中,其安置天然气管道的困难较大。此外,曲靖市天然气加气站点较少,分布不均。对于曲靖市的整个市场来说,站点的建设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地域分布不够均匀,造成消费者加气成本的增加,对于天然气的使用便捷度不够。
对天然气新能源的认知度不高
曲靖市是著名的煤炭使用大市,一直以来都是以化石能源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单一,中缅管道天然气的建成使用对于弥补曲靖市能源的空缺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能源结构的固化,转变难度较大,而且对于清洁能源天然气认识程度不高,使用意识淡薄,以至于天然气的使用量难以提升。另外,曲靖市民目前对于天然气的认知度不高也是导致居民使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居民已经养成的对于传统能源尤其是电能源的使用习惯和认知习惯,导致部分市民对天然气还处在观望甚至是抵制的态度。这一点在除了曲靖市区外的其他县区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
作为曲靖市政府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14年开始曲靖市政府才将天然气能源的使用与推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前期的主要工作就在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推广培育。由于前期投资成本较大,初装费用较高,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天然气的价格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导致居民使用积极性不高。另外,目前曲靖对天然气的定价一方面是遵循省发改委的定价标准,还有就是一般按照93#汽油的70%-75%进行定价,这个定价水平在无论工业、民用都是偏高的。因此,尽管政府对天然气的使用和安装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从民用的角度来看,与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使用的价格仍然不具有优势。
传统能源结构造成天然气推广难度极大
根据曲靖市发改委能源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曲靖市的能源结构中,仍然以电力为主。在电力构成中,以煤电为主,约占电力能源的70%;水电约占23%;风电约占7%;另外还有太阳能发电,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与这个传统的能源结构相适应的是曲靖市的产业结构。根据曲靖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曲靖市目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5∶39.4∶41.1,为了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曲靖市政府虽然关闭了许多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但是煤炭产业依旧是曲靖市工业总产值中比重最大的构成部分。这样的产业结构导致工业用户对于天然气的使用潜力和积极性处于较低的水平。
随着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加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产业不断被调整,这就一方面使得天然气清洁能源不能在原有的工业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新的产业项目还没有承接完备,使得产业结构发展不完整,新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也使得清洁能源的经济效益无法彰显。
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合力推进“气化曲靖”
曲靖工业千亿行动计划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都描绘出了曲靖经济发展支撑与发展方向,居民生活使用、车用和商业服务业的普及与开展也促使民用天然气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给管道天然气进一步推动与促进曲靖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继续开展与区际清洁能源,引导清洁能源导向的产业结构优化,不断促进管道天然气在曲靖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天然气能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借助政府的协同引导作用,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把“气化曲靖”打造成为促进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工程。
继续加强清洁能源宣传,提升全社会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发挥天然气新能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必须继续开展与普及清洁能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曲靖市的天然气使用率。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加快曲靖市区以及其他县区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完善曲靖市天然气管道网络,基本实现主要市民居住区域的天然气管道的完全进驻。另外,对于市区居民较为老旧的居住区域,要对危旧房进行改造,以适合管道天然气的使用。
(2)加强新型能源宣传,提升市民认知程度。通过各种社会媒介以及现场活动,极力推进天然气新能源的宣传工作,提升市民对天然气能源的认知度,使其接受、认可并积极使用天然气。
(3)推进政府补贴政策,提高居民使用积极性。进一步推进落实政府关于天然气管道安装的价格和补贴政策,通过可观察到的切身对比来让市民认识到天然气使用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节能性。另外,对于工业企业用户,继续创新补贴机制,如价格折让、税收减免、环保补偿等方式积极鼓励其使用天然气。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能源结构优化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是推进天然气新能源输入的重要目的,以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曲靖改变能源结构的契机。积极吸引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发展新兴产业,以新能源的使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商服用量。对传统煤炭产业进行积极引导,以新能源使用为契机促使其进行转型升级。逐步改造传统落后产业。另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车用、商业用户对天然气的使用率,积极促进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3)适时开展碳金融与碳排放交易市场。有效向企业、行业宣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促进清洁能源有效深入工商业领域,通过碳交易与碳金融引导产业转型。
继续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统筹规划协调
(1)抓住能源结构转型的机遇。“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增强包容性、共享经济发展理念,而且国家正处于去产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对天然气污染少、价格低等明显优势的宣传力度,加快曲靖市出租车、公交车以及教练车的改装力度,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凸显出社会效益。
(2)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天然气站点的建设步伐。由于曲靖市加气站点较少,与规划还有很大的差距,势必会造成加气的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对于其便捷程度影响巨大,所以车用公司要加快加气站点的规划与布置,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建成覆盖整个曲靖市的加气站点的网络。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繁荣的乡镇地带也有必要建成天然气的加气站点,进一步方便客户需求,提升天然的使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促使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发挥作用。
(3)政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促进天然气使用。天然气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一直是三大效益中的短板,然而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清洁、污染少,正是天然气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充分体现。政府应该鼓励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大型用公司实施“油改气”工程,并对于已经改造的给予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刺激市场消费,使消费者形成使用清洁能源的意识,同时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从而促进中缅管道天然气对曲靖市经济的发展。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在管道天然气使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体现,更好地促进曲靖市城市经济质量的增长,提升与优化城市空间内部结构,促进产业调整与转型,提升人民居住与生活水平,实现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注释
[1]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年)
参考文献
[1]贾承造,张永峰,赵霞.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与挑战[J].天然气工业,2014,02:8-18.
[2]曲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2015曲靖统计年鉴.
[3]康建国.全球天然气市场变化与中国天然气发展策略思考[J].天然气工业,2012,02:5-10+111.
[4]李博.欧盟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及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5,05:124-130.
[5]陈璐.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及其战略地位研究[D].长江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关键词:城市规划 景观环境 设计
前言: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不仅应向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也应向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等更多层面的其他形式的资源。虽然由于经济形式的改变,决定了城市扩张和相关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已是必然趋势,但随着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相关做法,对城市自然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影响了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问题,营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景观环境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还并未被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作者针对对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
1、现阶段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城市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规划内容对绿化环境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发挥,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在对城市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脱物质规划的束缚,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环境设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树种引进单一,片面追求艺术效果
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绿化建设主要采用的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以及香樟,还有部分城市为达到加强本地环境艺术效果,片面引进山区已经长成的大树和老树。由于植物物种群落的竞争和依存关系,植物种类单一毕会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同时,山区的大树在运输途中,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将会造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现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城市绿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1.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片面夸大艺术效果
由于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严重,片面追求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成为城市规划中环境设计的弊病。很多的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片面夸大环境艺术效果,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很少采用本地植物,大局采用外来花草,这样,不仅加重了城市景观后期管理中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任务量,同时也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初衷,城市景观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遭到破坏。
1.3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
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就是花坛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要维护这些绿化功能部件的正常运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侵占人居环境,压缩正常的休闲生活空间,还要在养护期间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反观产生的规划的艺术效果,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来看,这样的频繁设计不符合环境美观的原则,对环境的艺术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具有华而不实的特点。
2、城市规划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应对
环境艺术设计应作为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切实的贯彻到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中,不仅满足城市规划的景观的功能性,同时也应体现城市环境景观的环境艺术效果。
2.1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强调环境整体效果,在这种设计中,对各种实体要素的创造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对整体的环境的创造。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其次,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中国从南到北自然气候迥异,各民族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居住区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性非常明显,它是极其丰富的环境设计资源。
最后,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之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所有内容,都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中的完美境界。
2.2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
首先,应充分体现地域特点,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相关当地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省环境资源的目的。
其次,要进行合理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艺术效果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建筑景观设计的必要性也体现出来。由此,在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使建筑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经济文化资源,对保持景观的地域特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结语
城市规划的景观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演化的重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广大的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景观以及环境对居住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视,切实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为我国城市建筑景观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